小说赏析语言两方面七角度
小说语言特色

1、从修辞角度分析:比喻、拟人、排比、夸张、比较、对比、反复。 2、从句式角度分析: (1)善用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增强紧迫感,渲染紧张气氛; (2)或长短句的交替使用:长短句交替使用,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有变化; (3)整句:(对偶、排比、四字短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增强气势; (4)整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整散结合使用:使句子既整齐和谐,
8、全篇或大量使用独白或对话来表现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
又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灵动性。 3、从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用角度分析:文言词(典雅)、动词(增加紧迫感,增强气势)、
形容词(揭示本质、描写逼真、生动形象)、数词、叠词(使描写景物或人 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魅力;使音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拟声词等 作用。
4、语体色彩:口语(参入方言、文言,改换经典语句、反话正说、庄谐并 用):诙谐幽默,朴素自然,生动活泼,给人平易近人、亲切之感。 书面语:较为正式,严谨周密,更有说服力。 5、从整体语言风格分析:清新明快、简洁准确、优美感人、含蓄深沉、质 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写性语句)典雅华丽(讲究 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夸张 幽默、辛辣讽刺等。 6、手法:大量描写、白描、叙述,夹叙夹议 7、符合人物身份、形象,特点鲜明。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小说阅读七大命题角度【答题模板】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照应题 目。
(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 性格。
(4)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 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B.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 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 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并通 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 一起。
D.揭示或暗示主题。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 物服务的,为揭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 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厚重的力量,既 提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环境描写的特点与手法
相关知识储备: 1.环境描写的特点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 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 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 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景物的特点有:安宁;热闹、生机;萧索、 冷清、孤寂等。
2.环境描写的手法
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 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 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 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 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 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 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 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 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第二板块 小说阅读 第六讲 赏析小说语言(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小说阅读专题第六讲赏析小说语言【知识精讲】高考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层级,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鉴赏评价层级,即“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这两方面在高考小说命题中,呈现为两大题型:一是理解语句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考向1] 分析理解小说人物重要话语的含意1.方法赏析某句话的妙处(含意、意蕴),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这句话所在的语境,包括上下文、描述(说话、评论)的对象、小说的主旨等;②分解要赏析的语句,看看能分解成几部分,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这句话有没有蕴含什么深刻含意(字面意义、语境含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等),对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主旨表达、情节发展等的作用;③分析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人称、结构等),分析语句表现出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总之,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2.步骤第一步:明确话语所在语境,确定话语的针对性。
第二步:结合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分析话中含意。
3.答题规范:按照合理顺序,直接分点作答。
[考向2] 分析鉴赏语言的艺术特色1.方法(1)抓住小说的语言特点:小说中人物语言特点、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2)分析鉴赏语言的艺术特色要注意从以下四个角度思考:①角度一:从丰富内涵的角度品味。
答题要点:赏析语言在描摹人物时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等方面的艺术魅力。
②角度二:从个性化的角度品味。
答题要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③角度三:从表达形式的角度品味。
答题要点:赏析语言使用的修饰手法,其中词语的使用特点(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使用等)、句式特点(如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人称变换、语体(书面语与口语)等都要注意。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 乱敲;又把脑门儿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 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 了出去。
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 了回来。
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2)明确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3)结合语境加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好处或效 果。
二、结构方式 小说的结构指小说布局谋篇的技巧,指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
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 例3 (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1”例3) 题目: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2011·浙江)阅读《第9车厢》,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3”课堂训练1) 题目: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开头是“我”,结尾两段也是“我”,只有中间 主体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表达效果根据人称不同而不同。第三 人称的特点是更客观,表达更自由。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 某种暗示性的铺排,穿插的情节为后文出现的情节做前兆,当事 情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文章 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 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 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 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例如,《社戏》 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苗,为后文看戏归来偷 豆吃埋下伏笔。《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的 伏笔。
小说鉴赏“五角度”

角度三:分析环境描写
在小说中,环境是烘托人物形象、展示事件发生背景的要素。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必须 努力发觉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 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 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说阅读方法
鉴赏小说五角度
角度一:梳理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事件发展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 说中起到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所以在阅读小说 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情节的设置与发展,既是小说的一个 考查点,也是阅读时的突破口。
Hale Waihona Puke 角度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 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 行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 象。我们在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时,要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 感受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感情,同时要注意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 的关系。
角度四:领悟小说主题
小说往往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常常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 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 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角度五:鉴赏语言技巧
鉴赏语言包括鉴赏主人公语言和作者语言,还有作品中的修 辞和句式等方面的特点。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 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作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 的艺术才能。
高考小说语言特色分析

小山村有一个卫生室,卫生室的主 人是个中年汉子,叫什么来着,这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他那手绝技,那是从祖上传 下来的,到了他,已是第四代了。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几 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 不取,一家人始终住着那座低矮小瓦房。 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 是住这种小瓦房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 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 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 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 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 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 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 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 “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 年,直到今儿个。
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中国渔政310船是目前中国吨位最大的渔 政执法公务船;该船是中国目前技术最先讲、 续航能力最强的渔政执法公务船;该船长108 米、宽14米,续航力为6000海里。
【巩固练习】
安塞腰鼓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
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 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 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 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
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 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 事没有这样完的——
高考小说语言特色分析

③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路过五马路起 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两位尊重传统 的老太太。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 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 大吃大喝,饱餐一顿。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 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 的传统。
试举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表达方面的 特点。
答:
【参考答案】一是本文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如“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就 是典型的天津卫口语,读起来情趣盎然。二是简 洁传神。如描述泥人张不理睬海张五,“手艺人 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 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长短句结合,极富表现力。三是夸张幽默。如写 手艺人地位,“‘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 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用夸张手 法写出了泥人张高超的技艺。
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次序规则,换 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 瓦片,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拗, 没有矛盾,小村人一团和气,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一 丝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 公路,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 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车里下来一个年 轻人,再转到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人。 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 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医生正在给村 人看病。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 来人自然没有瓦片,坐在最外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赏析语言两方面七角度
•鉴赏小说语言分两方面:
•一、小说中人物的语言
•二、小说作者的语言
一、人物的语言风格
•三特色:时代地域语体
•豪放-----柔婉
•直露-----含蓄
•质朴-----华丽
•庄重-----诙谐
作者的语言特点七角度
• 1、语体特色
• 2 、口语---充满生活气息
•3、书面语---典雅庄重
•4、修辞格
•夸张比喻反语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引用对偶用典(象征)
•5、句式
•长短句整散句
•6、用词
•动词----有力度
•形容词副词----色彩鲜明
•关联词---完整准确
•量词叠词叠字(叠词三性: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
• 7.整体风格:
•平实朴素--- 华丽
•冷峻--- 热烈
•简洁明快晓畅---含蓄
•典雅---清丽
•幽默---辛辣
选用文章
•以下文章各有侧重:
•《骆驼祥子.刘四爷》---京味,口语
•《朱先生退兵》-----文言,诗词,书面化
•《我们的裁缝铺》---方言,口语,生活化
•《平凡的世界》---通俗质朴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阅读答案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
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
敢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
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
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
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
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
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
•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
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1、文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答案:①语体、地域: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迷迷糊糊”等。
②风格:语言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朱先生退兵陈忠实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
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
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
”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
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
”两位差官只好等
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
•督的亲笔手谕。
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
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
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
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
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
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
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
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
•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
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
那人说:“我找张总督。
”
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
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
”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
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
”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
”朱先生笑说
•:“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
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成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
”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
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
”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
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
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
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
•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
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
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成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成阳桥……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
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
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
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
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
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
”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
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
”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
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
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
•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张总督的信,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说明了诚请朱先生的理由,刻画了一个爱好和平、一心为民的革命军将领形象。
•B.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于无奈,是应景之诵;后者发自肺腑,是对自已此行安危的忧虑。
•C.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 D. 主人公朱先生形象生动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小说刻画了他爱读诗书、不畏权贵、低调淡泊、勇敢从容的性格特征。
•E.作者在塑造心中的理想人物朱先生的形象时,主要采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将人物放和典型环境中加以凸显。
•8.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4分)
•9.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
小说这样写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7.CD(A“爱好和平、一心为民”不准确,B“对自己此行安危的忧虑”不妥,E心理描写不是主要方式。
每项2分)•8. ①语体: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的语言文言化、书面化,张总督的语言粗鲁、口语化。
②风格:叙事语言简约、平实,大多直陈其事,少有修饰。
③古雅厚重有韵味,多有诗词歌谣入文。
(每点1分,3点4分)
•9. ①读者:使故事更曲折,增强了文本张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人物:在矛盾中,刻画并丰富了二人的性格,尤其是显示了朱先生的人格和威望。
③主旨:强化主题,通过拒绝,表明朱先生此行的目的是为民请命,赞美了知识分子的担当。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