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魟
魟鱼鱼种论述

魟鱼是鲼形目软骨鱼类的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的鱼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魟鱼种类:尖嘴魟:又称“赤魟”,是一种常见的魟鱼,体形较大,生活在浅海底层,有时会在泥沙中栖息。
燕魟:又称“斑魟”,体型较小,生活于近海底层,以小鱼虾为食。
魟鱼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脊椎动物亚门、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鲼形目、魟亚目下属鱼类的统称。
它们通常具有扁平的身体形态,以及独特的翅膀状胸鳍,这使得它们在水中游动时显得非常独特。
此外,魟鱼是卵胎生的鱼类,繁殖方式是通过产出卵子并孵化出小魟鱼。
它们的寿命通常在15-25年之间。
总的来说,魟鱼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鱼类,它们的存在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
最新魟鱼品种-魟鱼主要品种分类介绍

最新魟鱼品种-魟鱼主要品种分类介绍魟鱼主要品种分类介绍魟鱼魟鱼有着大大的而且呈现圆形或者是菱形的身体,它们的身躯在水中舒展,就像蝴蝶一般展翅遨游。
魟鱼已经拥有久远的历史,它与中生代的侏罗纪出现的鲨是同类。
现在我们最为常见的魟鱼品种主要有,黑白魟、黑帝王魟、新帝王魟、帝王老虎魟、豹魟等等。
黑白魟,主要产于巴西、申古河流域,它的身躯体盘可以达到50厘米左右,适合生活在.黑色的体盘上布满白色的圆点是它们最大的特征。
黑帝王魟,适合生活在弱酸性水质,.它们的身躯体盘直径一般可以达到40厘米左右。
新帝王魟,又被称为金帝王魟、黄金帝王魟、巴西帝王魟、梅花帝王魟。
主要产于委内瑞拉,然后出口到巴西等众多国家。
由于黑黄相间的纹路,黑白相间的尾部以及白色的腹部,而被归为帝王魟。
8-6.5的水环境,它们的体盘一般可以达到50-60厘米左右。
它们身躯的纹路点、棘刺等表现上有相当大的变化,所以特征不固定。
适合生活在.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呈现出蜂窝状的纹路,非常的美丽壮观。
米白龟甲魟,原产于巴西及哥伦比亚,适合生活在PH7.身体体盘最大在45公分左右。
它们最大的特点是体色是明显的白色的底色,成年的魟鱼身上的斑点颜色也比较澹,而体盘边缘的圆点较小。
珍珠魟产于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境内亚马逊河、奥利诺、科河及乌拉圭、巴拉圭河水域。
身躯体长可以达到50厘米左右,适合生活的水域标准为,.魟鱼种类黑白魟产地:巴西、申古河流域盘体可达50cm水质:pH5.5~7.2水温:24~32℃黑色的盘,体上点缀着白色圆点(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大的特征。
当饲养过程中水质出现变化(水温、PH剧烈震荡、亚硝酸太高...常会出现白点拖长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跑点”。
这是水质劣化的警讯,应立即加强水质管理。
虾、泥鳅、小鱼....等饵料接受度高。
在淡水魟鱼中属于饲养难度不高的品种。
黑帝王魟英文俗名:earlraypH值属于弱酸性,约为6.2~7.0,水温维持在22~28度。
魟 鱼 知 识和养殖

魟鱼知识基本知识1.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这便是现在的魟鱼。
魟在分类上属于软骨鱼类的亚目,全世界共有六个科158种。
2.它们多半是底栖生活,利用它们的鳍作波浪运动,扇起砂泥找寻躲在砂泥地中的虾蟹贝类为食。
为了避免被砂堵住呼吸的通道,所以魟的鳃裂虽然位在身体的下方,但它主要进水的喷水孔却在身体背面的两眼后方。
只有少数大型的蝠魟已演化到主要靠鳃滤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它们主要在大洋的表水层中巡游,而较少停留或栖息在海底生活。
3.魟因为多半是吃底栖小型无脊椎或是滤食浮游动物,所以它们的牙齿变成平板铺石状。
魟鱼性情温和也没有攻击性,在海里如果看到魟,一点也不用惊慌,可以慢慢靠近仔细地观察。
当然魟也有它寻求自卫的方法,在它们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毒刺,必须要特别小心。
不小心被它扫起来刺到,会引起红肿发烧,甚至丧命。
毒刺每年会更新魟鱼的演化1.身为古代鱼的一员,魟鱼在外形上也相当特殊,迥异于一般鱼类,圆盘、长尾,是许多人对其外形的第一印象,在鱼只的分类学上,魟鱼和鲨鱼同被归属于软骨鱼类,历经长时间的演变,目前古代鱼种中的软骨鱼类现仅存有鲨鱼及魟鱼这两大类。
2.淡水魟鱼的演化体型魟鱼的尾部细长,体型呈纵扁型,其身体背部与腹部之间的厚度变薄且往水平方向变宽,使体形看来像是一个薄薄的圆盘,这样的体型使得魟鱼的运动能力较一般纺锤型鱼类差了许多,但却相当有利其在水域底层的栖息、藏身及猎食。
而其体表上的各种花纹图样,以及或深或浅之褐色、黑色体色,也使其在水域中行动或沈潜时,发挥了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
眼睛鱼类的眼睛的位置及大小随着和其觅食及栖息习惯不同而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大多数鱼类的眼睛是位于身体两侧。
自然界中魟鱼多栖息于水域底层或将身体隐藏于底砂之中,其眼睛位于背部、两眼距离十分接近,这样的眼部位置及构造,有助其观测身体上方其它生物的动静。
魟鱼依眼睛大小构造之差异,可再分为大眼魟及小眼魟两大类。
魟鱼、鳐鱼、蝠鲼的区别

魟: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鲼形目,魟科,魟属鳐:软骨鱼纲,鳐形目,下分犁头鳐亚目和鳐亚目。
蝠鲼: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燕魟目,鲼科,蝠鲼属鲨鱼、鳐鱼、魟鱼、鲼你真的能准确区分它们吗?大家统称做鳐鱼的可爱生物,都是从远古鲨鱼演变而来的。
圆圆胖胖看起来Q弹可爱的鳐鱼(总目)真的是鲨鱼近亲(或者说它们是远古鲨鱼生物进化的后代),其实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它们都是著名的软骨鱼,软骨鱼全身没有像我们或者说像其他鱼类那样的硬质的骨头。
其次:无论是鲨鱼还是鳐总目,它们的脑部比例都远远超过其他鱼类,而且它们的大脑顶部也出现了某些未探明的神经物质!再次:它们跟很多高智商的动物(比如我们)一样,性成熟很晚。
大部分板腮亚纲都在6~7岁以上才会性成熟,像鲸鲨等体积较大的鲨鱼甚至会到20岁从英文鱼书上我们看名字就很容易分辨shark(鲨)、skates(鳐)、Ray(魟、鲼);分辨鲨与鳐第一步:生活方式——底栖生活还是水层中游动在水里自带乌云,充满煞气的就是很多电影里让人闻风丧胆的鲨鱼大大。
而大部分趴在地上圆滚滚很萌的基本就是鳐总目大家庭。
当然,鲨鱼家族也偶然有些例外,有两种看起来凶巴巴的鲨与喜欢接近底栖,整天懒洋洋趴地上不动的。
比如:扁鲨angel shark和锯鲨saw shark当然鳐总目大家庭也不出意外的有一些故意长得很像鲨鱼的家伙来混淆视听。
比如我们常说的“吉他鲨”,严格来说“吉他鲨”不算鲨鱼,而属于鳐,它的中文学名叫做犁头鳐。
第二步:看腮裂的位置,直接判别鲨鱼分辨方法非常简单,腮裂在侧面是鲨鱼,在底部的属于鳐总目。
这个方法能直接精准区分鲨鱼和鳐,无论他长得多扁、多圆、多Q弹可爱、多没攻击性腮裂的位置都可以精准的告诉你:谁是鲨鱼谁是鳐鱼。
包括前面经常被人放错家族的“吉他鲨”(犁头鳐)也是可以通过腮裂来判断它到底是谁家的娃。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去过四王或者澳洲潜水的小伙伴也会见过一种底栖的扁扁的长着胡须的鲨鱼—须鲨,整天趴在地上,但是它还是属于鲨鱼哦~不信?仔细看看它腮裂的位置吧。
魟鱼的基本知识介绍饲养

魟鱼的基本知识介绍饲养魟鱼的基本知识\介绍\饲养魟鱼概论:魟鱼和我们⼤家所熟知的沙鱼⼀样属于软⾻鱼类,这类的鱼仅占世界鱼类总量的5%,他们最⼤的特征是除了⽛齿为硬⾻的结构外,其余主要的⾻骼皆以软⾻型态组成,还有绝⼤多数的软⾻鱼类多⽣活在海洋之中,南美洲亚马逊河为现存淡⽔魟鱼的发源地,由于早期亚马逊流域乃是⼀⽚海洋,并且⽣活着许许多多的海⽔鱼,后来因为海⽔⽔位慢慢的变低,亚马逊河也随之慢慢淡化变成淡⽔河流,⽽封闭在亚马逊河流⾥的海⽔魟鱼们也随着亚马逊流域的淡化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淡⽔魟鱼。
魟鱼的体盘乃是因为胸鳍发达⽽形成,尾部并因为保护作⽤演化出⾻质扁平针状的毒刺,刺呈中空状,尖端并⽣有两排⼩倒刺,毒液属神经性毒,毒刺本⾝会随着成长定期替换重长,替换期常可见新旧两刺上下重叠并存,甚⾄于有三根并存的情形。
淡⽔魟鱼介绍:●⿊⽩魟⿊⾊的盘体上点缀着⽩⾊圆点(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的特征永不退流⾏的⿊⽩双⾊系,造就⿊⽩魟成为市场上超⾼⼈⽓的鱼种●巴西皇冠珍珠魟顾名思义,珍珠魟盘体上有着许多珍珠般的圆点,相当容易辨别。
珍珠魟体健容易饲养,且价格平实,是相当好的⼊门鱼种●帝王三⾊魟是最华丽的⼤型南美魟,⾝上的⾦黄⾊花纹独步所有的南美魟。
帝王魟主要分布于秘鲁境内,最⼤的体盘的直径可以到达60公分,⽽体型较⼩且尚未成熟的个体,⾊彩呈乳⽩⾊。
●豹魟因⾝上长有豹⼀样的花纹⽽得名,属于⼤型的南美魟鱼,体健容易饲养,是个不折不扣的⼤胃王,体⾊多为咖啡⾊系,圆点较⼩且多⽽密,分布均匀淡⽔魟鱼是不容易引发疾病的,真正会让魟鱼引发疾病的主因⼏乎都是⽔质变化太快⽽引起的,因为魟鱼是不易⽣病,也不容易死亡的观赏鱼。
所以,如果发现有脱⽪现象出现,说明你的⽔质已经不好啦只需改善⽔质就可以啦!!(1)﹒魟鱼的喂⾷:当魟鱼下缸之后尚未稳定的前⼏天,我们可依照其喜欢的饵料来做为喂⾷的饲料。
等到魟鱼渐次稳定之后,就可以开始训饵了。
⼀般来说魟鱼是属于⾁⾷性的鱼类,举凡是⾚⾍、虾类、朱⽂锦或是泥鳅等,都是⽬前饲养魟鱼的⼈所最常使⽤的饵料。
虹鱼种类

.淡水虹鱼的品种及介绍 2009-06-19 23:50:38| 分类:魟鱼资料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淡水魟鱼的品种介绍魟又名脯鱼、盘鱼、草帽鱼。
体盘平扁,近圆形,体盘长26~40 cm,宽为长的1.1~1.2倍,最宽处约在体盘中部之前。
吻端尖突,眼小,突出,位于头的背面。
喷水孔位于眼后。
口、鼻孔、鳃孔、泄殖孔均位于体盘腹面。
口小,口底有乳突5个,中间3个显著。
牙细小,平扁,成铺石状排列。
鼻孔距口近,有鼻口沟,前鼻瓣连合为一盖片延至口缘。
尾细长如鞭,在前部有1或2锯刺的扁平尾刺。
体盘背面赤褐色,边缘略淡,眼前外侧喷水孔内缘及尾两侧均呈橘黄色,腹面乳白色,边缘橘黄色。
我国沿海均产。
淡水魟仅分布于广西西江水系。
为底拖网和钓具等网具的兼捕鱼类。
肉可食用,尾刺有毒,可入药。
淡水魟稀少,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一.珍珠魟 Potamotrygan motoro 产地巴西、秘鲁、哥伦比亚、亚马逊流域、奥利诺河、乌拉圭、巴拉圭河域 PH值 5.2~7 水温 24~32℃盘体可达50CM 顾名思义,珍珠魟盘体上有着许多珍珠般的圆点,相当容易辨别,由于产地的变异性,个体的杂交..等使此类的鱼有许多不同个体的表现,也造就了许多不同的商业名称.如珍珠魟、皇冠珍珠魟、白玉珍珠魟、三色魟、帝王三色、哥伦比亚三色...等.珍珠魟体健容易饲养,且价格平实,是相当好的入门鱼种.二.黑白魟 Potamotrygon leopoldi 产地巴西、申古河流域盘体可达50cm 水质 PH5.5~7.2 水温 24~32℃黑色的盘体上点缀着白色圆点(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大的特征,永不退流行的黑白双色系,造就黑白魟成为市场上超高人气的鱼种.黑白魟身上白色圆点的大小、形状、排列、颜色,及表面的粗糙度会因采集地不同而有所差异。
当饲养过程中水质出现变化(水温、PH剧烈震荡、亚硝酸太高...等),常会出现白点拖长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跑点".这是水质劣化的警讯,应立即加强水质管理。
帝王魟

帝王魟
帝王魟,又称帝王老虎,老虎魟,为燕魟目,魟科,江魟属一种淡水鱼类。
帝王魟分布于南美洲秘鲁,外形奇特,色彩美丽,可作为观赏鱼类。
帝王魟体呈圆片状,尾部呈鞭状。
帝王魟在幼鱼阶段,基底颜色与虎斑状花纹都比较淡,随着鱼体的成长会逐渐发生颜色的深浅变化。
长大成鱼以后,绚烂夺目的表现让人赏心悦目。
这种华丽的大型南美魟鱼身上所拥有的金黄色花纹独步所有的魟鱼品种,尾巴黑黄相间与腹部全白为其最大特色与卖点,最大体盘的直径可达到70cm帝王魟的尾柄上分布有盾鳞演化出的盾鳞丘,最长的一根特化为尾刺,内有沟槽,遇敌时会以尾刺蛰刺敌害,同时通过沟槽注射毒液,其毒液为剧毒,非常危险。
帝王魟适宜酸性软水,pH为5.8--6.5,水温为24至29摄氏度,对硬度要求不高,dH5--10,稍高一点也没有关系。
但帝王魟对水环境的波动低抗性较差,切忌突然变化温度及大量换水。
同时所有的魟鱼类都不耐药物,所以饲养中不要轻易下药。
赤魟

保护现状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濒危原因:影响赤魟的致危因素是酷渔滥捕和江河污染。如中国明江受造纸和制糖业的严重污染,江河中大 部分珍稀鱼类已绝迹,其中包括赤魟。左江、柳江左江、柳江亦因电、毒、炸鱼使赤魟自然资源已近枯竭,亟待 重点保护。
物种危害
赤鱼是一种棘刺有毒的鱼类。它尾部背面棘刺长而坚硬,能像利箭一样刺穿铠甲,其基部连着毒腺,毒腺内 含有剧毒液体,若被它的棘刺刺伤,毒液顺着棘刺注入受害者的体内,轻者疼痛不已,重者死亡。
赤魟尾刺有毒。活体常挥动尾部进行刺击,人捞捕或处理鱼货时常被刺伤。由于尾刺两侧倒生锯齿,刺人皮 肉再拔出时,尾刺两侧锯齿往往使周围组织造成严重裂伤,而尾刺毒腺分泌的毒液则使患者立即发生剧痛、烧灼 感,继而全身阵痛、痉挛。创口很快变成灰色,苍白,然后周围皮肤红肿,并伴有全身症状,如血压下降、呕吐、 腹泻、发烧畏寒、心跳加速、肌肉麻痹,甚至死亡。如果及时治疗还好;若治疗不当,数天后仍可复发,且有后 遗症,如伤及手指,则手指强直,不能屈弯 。
种群现状: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推测,该种20世纪50-70年代生活于中国广西西江流域者分布较广, 个体大,颇常见,为当地食用鱼类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过度捕捞,资源破坏,加上河流污染,栖息环境恶 化,致使其数量下降。根据估计,该种过去10年逐年减少,种群数至少减少80%,其减少原因可能还自然资源量至今至少已减少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喜爱养殖魟鱼的鱼友们来说,邻家有魟鱼初长成,是否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呢?常常在各大魟鱼养殖论坛上看到鱼友们发布心情说又添了几条魟鱼宝宝,我们在祝贺的同时也难免为自己家里的那几条担忧。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你也可以成为他们的一员。
众所周知,魟鱼是属于软骨鱼类,这类鱼仅仅只占世界总鱼量的百分之五。
现在我们所养殖的淡水魟鱼是从亚马逊的河流里流传过来的。
因为珍惜,所以我们理应爱惜魟鱼这一品种,淡水的魟鱼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淡水魟鱼养殖方法。
在这之前,我们首先得选购健康的魟鱼,那要如何分辨魟鱼是否健康呢? 基本上,一尾健康的魟鱼是随时都会进食的,体型略远无伤口,体盘饱满平滑,尾部完整无断裂,胸、腰骨等部位无突出,静止时平贴与鱼缸底部或鱼缸壁上,鱼鳃部位完整无缺陷,呼吸均匀平缓,呼吸膜舒张正常等等都是一尾健康魟鱼所应有的特征。
其次,就是下缸的注意环节了,魟鱼虽然能和一般的淡水鱼一样,适应不同环境的水质,但初次下缸的魟鱼非常忌讳水质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购买好魟鱼后,将魟鱼放在水量覆盖过魟鱼本身的小木盆中,制作一个简易的空气调节阀反复换水,让魟鱼顺利适应水温环境。
下缸后,由于魟鱼刚接触新的生长环境,会有一定的陌生紧迫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我们在下缸后隔个一天多点再进行喂食。
饲养设备,设备的好坏会对魟鱼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鱼缸的体型一定要跟魟鱼的体型成正比,对于初次养殖的魟鱼,体型如果较小的,我们可以先用小缸来培养,根据魟鱼的捕食能力提供环境帮助它迅速成长。
有些鱼友在这或许会纳闷了,鱼缸环境不是越大越好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幼仔能力有限,在大缸里往往捕食不到足够食物,这样会使魟鱼变得越来越虚弱。
另外,淡水魟鱼喜欢潜藏在泥沙底下,不怕麻烦的朋友可以在鱼缸底层铺上一层厚厚的泥沙。
不过现在为了方便管理,一般都是裸缸饲养。
饲养方法。
前面提到,魟鱼宜在下缸后一到两天喂食,直到渐渐稳定下来。
因此我们可在此期间选择不同的饵料进行尝试,赤虫、虾类和泥鳅都是魟鱼爱吃的食物。
同时,如果饲养的魟鱼数量大的话,还要时刻关注争食情况的发生,保证每一条都能得到好的喂食环境。
一般情况下,喂食一天一次就足够了,可以喂食不同的饵料进行营养的均衡搭配。
这样容易保持魟鱼优美的体型和观赏性。
饲养水质。
鱼缸的水要定期的进行换洗清洁,水的温度维持在29度左右最好,PH值7.5左右为宜,因为魟鱼的生长环境偏于弱酸性。
要注意的是,换水过程留下一部分先前的水作为续水再加入新水混合不容易使魟鱼发病,这样做的原因是在便于清理某些清洁过程中残留下来的细菌,不容易导致魟鱼生病。
魟鱼的发病与治疗。
魟鱼作为鱼类中的掠食者,本身的抵抗能力就比较顽强,相对来说发病率不是很高。
但有时水质的变化往往会导致魟鱼发病的几率升高。
因为魟鱼在水质加剧变化中,体表会产生一层白色的粘膜,这若在短时间不复原,就会使其抵抗力变弱从而生病。
而且魟鱼的体质对药物比较敏感,能不用最好不用。
所以在这方面的最好方法就是平时饲养中要注意保持水质的稳定,让其不易发病。
最后,魟鱼的繁殖对于鱼友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只要平时多多关心,常常与周围的鱼友们交流分享下经验,那么我们就离繁殖的目标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