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及学习事项

合集下载

自考南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

自考南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

自考南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中文》是自考南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的必修科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中文综合素养,包括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篇章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对该科目做出一些简要介绍。

一、课程概述《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汉语语言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汉字、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该课程以课程教材为基础,紧密结合语言学理论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主要内容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汉字知识:包括汉字的起源、发展、结构、笔画、读音、义项等基本知识,以及常见汉字的组合、变形和规律等。

2、词汇学:介绍汉语词汇的形成、分类、运用和变化等知识。

通过学习汉语词汇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词汇积累能力。

4、修辞学:介绍汉语修辞手法的种类、特点和运用。

通过学习汉语修辞的表达方式和技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5、篇章学:介绍汉语文本的组织方式和语言特点。

通过学习汉语篇章的结构、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考试要求该科目的考试形式一般为闭卷笔试,考试内容包括学习的全部内容。

考试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用。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展示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学习建议学习《中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汉字、词汇、语法等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需要认真掌握。

2、多阅读、多积累:通过大量阅读和积累,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语言实践:通过实际运用语言,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

4、注意文化背景的理解: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要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化的背景和内涵。

五、总结《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汉语语言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全面掌握汉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提升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言文化的内涵。

河南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

河南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

河南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
汉语言文字本科学习
一、语法学
1、言语结构:了解汉语语法系统,学习汉语的句法结构,对汉语的句子进行分析和构造。

2、语义学:弄清汉语积极词语及贬义话语的分类与意义,掌握词汇的正规意义。

3、语用学:学习词句在具体语境中表示不同意义,并理解汉语语用的规则与规范。

4、字法学:学习汉语字的常用笔画及笔划组合,以及字与字之间组合方法。

二、字词学
1、汉字学:分析汉字构成、字形等,学习正确书写汉字及其辨认技巧。

2、汉语词汇学:学习汉语各级词汇的构词法,掌握单词的拼写、发音、义项及词
性划分方法。

三、修辞学
1、句法修辞:熟悉句中的精要,学习语句的前后句关系,掌握句式的转换法则。

2、词法修辞:了解名词搭配,掌握句子内各词的搭配及意义变化,熟悉修辞格的
表示方法。

四、文学学
1、古代文献学:学习各朝代文献及汉字发展历史,掌握文献古老文字的发音、书
写及意义演变方法。

2、文学史:了解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学习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变化,掌握文学的
各种体裁及功能。

五、语言学
1、方言学:探究中国地域文字的结构,弄清清楚各地语言发音差别,掌握方言特
有语法结构。

2、噪音学:学习音韵形式,掌握发音规则,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音韵差别。

六、语言教育学
1、汉语教学法:学习语言教学手段,掌握汉语普通教学、示范及指导教学方法。

2、语音语码学:了解汉语发音及语码形式,掌握一般的发音规律及语码的多样表达方式。

河南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科目

河南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科目

河南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科目河南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科目包括:汉语言文字基础、汉语音韵、古代汉语、现当代汉语、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公共文化、写作、汉字文字技术、语言交际、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常用汉语语法、形势与政策(英语)、经济原理(英语)、社会实践等。

汉语言文字基础:包括汉字之历史、发展、分布、分类、形态特征,汉字之认读、书写、拼音表,以及汉字的修饰功能,即标点符号、拼音及部首;汉语音韵:包括汉语拼音字母表、语音的结构和声调的特征,语音的重音和弱音,及汉语音韵规律,以及汉语拼音的研究;古代汉语:包括古代汉语文字的变革、古代汉语文法、古代汉语词汇及其分析和古代汉语文体,以及古代汉语文学研究;现当代汉语:包括普通话的研究、方言的研究、现代汉语文法、现代汉语词汇及其分析,以及现代汉语文体;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以及文学史的研究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时代性、流派性、历史性;比较文学:包括专门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及原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以及中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公共文化:包括文化类型、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思想文化、文学文化、戏剧文化、电影文化等;写作:包括写作原则、写作技巧、文章结构特点及文字表达;汉字文字技术:包括汉字标准化、汉字文字应用等;语言交际:包括各种语言交际场合、交际行为、交际规则、语言礼仪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常用汉语语法:包括词法及句法;形势与政策(英语):包括中国形势与政策、国际形势与政策;经济原理(英语):包括主要的经济原理,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社会实践:包括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以及志愿服务等。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自学顺序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自学顺序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自学顺序(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的自学顺序1.大学语文2.中国古代文学3.中国现代文学4.外国文学5.语言学概论6.论文写作三、总结正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自学考试来提升自己的学历。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是自学考试中的一个热门专业,那么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自学顺序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的自学顺序。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的自学顺序】1.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是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的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阅读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学者可以从基本的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入手,系统学习汉语言的基本知识。

2.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自学者可以通过学习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演变脉络,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主要介绍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自学者可以从晚清文学、五四新文学、左翼文学、抗战文学、新中国文学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入手,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课程主要介绍世界各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自学者可以从古希腊罗马文学、欧洲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8 世纪启蒙文学、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 世纪现代派文学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外国文学作品入手,了解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5.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自学者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入手,系统学习语言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文学研究打下基础。

6.论文写作论文写作课程主要介绍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自学者可以通过学习选题、文献综述、论证分析、结论撰写等环节,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科目有哪些?提醒各位考生,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科目分为自考本科和自考专科,以下是整理的汇总表格,敬请关注: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科目之本科科目: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
 序号现行计划课程名称学分原计划课程名称学分必考选考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政治经济学(公共课)63
 美学6美学(原为选考)44
 中国现代文学史6中国现代文学史(含当代)65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7中国古代文学史86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77
 外国文学史6(原计划无)
 8
 语言学概论6语言学概论49
 外语14外语14。

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有哪些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有哪些科目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一共需要考12门课程(含选修课),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写作(一)、外国文学作品选。

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

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河南迅达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和郑州大学联合,结合省内知名院校和教育资源,为在校生和社会工作人员提供学历提升以及提高职场竞争力的学历提升服务机构,致力于自考、成考、远程、函授、电大全民学历提升,及各类资格证的报考、培训。

贵州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

贵州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

贵州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贵州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个时期和流派,以及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全面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意义,培养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包括古代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个领域。

在贵州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中,学生将学习到不同时期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古文观止》等,了解古代文学的创作特点、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

二、现代文学贵州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还将涉及到现代文学的学习。

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等作家的作品。

学生将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了解现代文学的创作风格、思想内涵和社会背景,掌握分析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贵州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还将涉及到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学习。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的文学理论流派,如形式主义、新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了解不同的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方式。

通过学习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批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四、文学创作和写作能力培养贵州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还将注重学生的文学创作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通过写作作业和创作实践,提升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手法,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创作思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贵州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是一门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创作特点,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批评思维和创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人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列表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列表

课程设置:必考课11门52学分;选考课4门26学分;加考课4门24学分。

说明:
1.港澳考生可不考001、002两门课程,但须加考231课程。

2.选考课程不考英语(二)者须选考102至104课程。

3.中文、中文秘书、新闻、小学综合教育(中文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3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4.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序列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考生以《广东省自学考试报考必读》公布的为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汉语言文学科目及学习事项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认真阅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范围和考试目标。

考试大纲是考试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考试内容不超过大纲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大纲上的标目有时就是一个现成的题目,有时却需要重新组合,或放大,或缩小。

所以又不能拘泥于大纲。

二、认真钻研教材。

在大纲的指导下,结合课后的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尽最大可能读懂教材,切实理解教材。

教材中有不少文献学方面的知识,也征引了许多作品,大家务必要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或其他参考书,读懂原文。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举一反三。

三、注意处理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

这两门课程联系非常密切,有时根本就不可分。

像屈原的《离骚》、左思的《咏史》等等既是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作品选中的经典篇目。

所以,不可能离开作品选来空谈文学史。

但另一方面,作品选是专科已经学过的课程,与文学史的侧重点还有有区别的。

文学史更注重在历史的长河里看某一作家或某一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更重视综合归纳,特别是一些文学现象的纵向联系,应予以重视。

四、了解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教材后面附有题型,通过题型可以了解到不同题型的侧重点。

选择题,一般考的是客观性的知识,覆盖面广,且偏向琐细,在备选项中总有一些干扰项,这就要求阅读教材时要细心,将相关知识点记清楚。

解词,一般偏重于一些文学术语,如流派、诗体、作品名称等。

简答题,一般考些中等偏小一点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某一点大知识点中的一小项。

论述题,通常考的都是一些重要现象、重要作家,不仅需要综合,还需要结合作品等相关背景加以必要的补充。

如果仅答几个要点,那么肯定会失分。

最好考前能够做几套题目,以便有针对性地复习迎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和近代文学共五编。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宋代至近代的发展历史,把握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各种其他的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考试全国统一命题所指定的教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由罗宗强、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学习本课程,首先应认真了解考核的内容范围和目的,了解哪些内容应识记,哪些内容应领会、理解,哪些内容是必须达到简单、综合运用的。

在此基础上再认真阅读教材。

教材一般须读两遍以上,再结合做有关练习题,巩固、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达到通过考核的水平。

(三)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文学史的学习与作品选有所不同。

文学史除阅读、了解一般的文学作品基础外,还应特别注意文学史上文学集团、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题材等种种文学现象;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演变线索等。

比如明代的诗歌发展状况自明初较有成就后即出现台阁体诗人,创作陷入低潮,转而经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逐步发展,力求更新求变。

对这些众多的流派的各自代表人物,主张观点等皆应区分清楚,不能混淆。

(四)学习过程中还应十分注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宋元明清文学中名家名作众多。

但其在文学史上影响重大而独特的作家作品应予特别关注。

名家如苏轼、辛弃疾、关汉卿、陆游、汤显祖等,名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长生殿》、《桃花扇》等。

这些作家作品在教材中往往都已列出专章介绍,自学者对之可多下功夫。

同时对于篇幅较大的名著,如四大古典小说名著等,如果还未曾读过,则应该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认真读一下,以丰富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免学成“空头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这门课程,要掌握以下几点方法。

一、要广泛阅读作品。

文学史中有很多重要的作品,有的是名家名作,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的代表性作品,有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影响较大的作品,如京派、海派、社会剖析派、东北作家群等的代表性作品,对于这些作品尽量要阅读原著,这样才能为学习文学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不读作品,对于其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只能是人云亦云,而不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另外,只有广泛深入阅读,才会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与鉴赏能力。

自考不仅仅是拿文凭的一个过程,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抓住重点难点,全面进行复习。

相对而言,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

重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及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在考试出题时的频率比其他内容显然更高一些,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首先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决不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此外,也要全面复习,只有全面复习才能有备无患,稳操胜券。

关于重点和难点,在每章的重点内容部分都已列出,希望大家要格外重视。

三、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各章考核要点均有识记、领会、分析、应用四部分组成,要区分开来。

现代文学史中有许多文学常识需要识记的,学习中应采用一种科学的记忆方法,不要死记硬背。

学习切忌死记硬背(当然有些内容是要准确记忆的),自学考试考的当然不是记忆力,不是背诵能力,而是看我们是否理解掌握了这些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比如文学史上提到的“第一”,可放在一起记忆: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第一部现代话剧,第一部反映女大学生生活的小说等等,放在一起记就可以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另外像“平民诗人”、“农民诗人”、“雨巷诗人”等也可放在一起记忆。

同时,学习时要把识记和分析理解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前提上记忆,以增加记忆效果。

在识记和领会之后,还要把思维发散开去,用文学史常识去分析具体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文学现象以及文学作品,将“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练习,巩固强化。

在理解文学史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系统地自我巩固和提高。

习题,应依据自己对文学史的理解,独立完成。

科学的学习方法表明,加强练习是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对文学史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因此,在做习题时,不要翻阅教材或参考资料,要仔细思考,独立完成,然后再对照参考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侍进一步的复习和提高。

自学考试考的不仅是知识,也是毅力和拼搏精神的考验,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奋斗者才会发出最后灿烂的笑容。

希望同学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好成绩。

语言学概论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语言学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和外语各专业的基础课。

本课程注重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讨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涉及语言学理论方法和实际运用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是语言学的专业理论课,其突出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术语概念多,抽象的问题多,许多问题理解和接受都有一定的困难,自学的难度会更大。

自学本课程,自学者必须有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此外,还应讲究学习方法。

方法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就自学的材料而言,应以大纲为范围,以教材为根本,以辅导资料为参考,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大纲为范围,就是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自学,大纲未作要求的内容可以不去管它;对大纲规定的内容,还要看是怎么规定的,是要求记忆还是要求理解、思考,并以此来确定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

以教材为根本就是要充分深入的研读教材,自始至终抓住教材不放。

辅导资料是参考。

教材由于体例的限制,对有些问题未作明确的归纳,辅导资料提供简明扼要的归纳,对自学有帮助;此外,还提供大量练习,对自学也很有用。

但辅导资料对这门课的阐述不完整、不全面、不系统,其作用是辅助性的,只能作为参考。

眼下,各种自考资料多如牛毛,让人眼花缭乱。

自学者不可忙乱,不要让辅导资料冲淡了对教材的研读,更不可放弃教材,转而求助于辅导资料。

二、就学习方式而言,自学者应加强记忆。

记忆是对付考试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考人的记忆力。

语言学概论有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其中大部分都要求记忆。

记不住到考场上当然就答不上来。

有人强调理解、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当然没错。

记忆与理解本来就不是对立的关系。

记忆可以促进理解,记忆可以加深理解,记忆可以巩固理解。

对某个原理记住了却不理解的情况,学习中是很少见的;理解了但记不住,因而答不上来的情况却是很普遍的,因此我们更强调记忆。

三、就学习过程而言,应先看后记再练习。

首先应充分地阅读大纲和教材,这是前提;然后再有意识地去记忆一些大纲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再去做练习。

不要颠倒次序,不要以做练习代替对教材的研读,更不可搞题海战术押题、猜题。

因为一个知识点可以出许多道题目,研读教材记住了这个知识点,就是抓住了根本,就可以对付关于这个知识点的所有的题目,要是靠做题目来掌握这个知识点要做多少道题呢?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既浪费时间,也未必奏效。

以上仅供自学者参考,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还要靠自己去摸索。

2006-12-14 13:22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认真阅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范围和考试目标。

考试大纲是考试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考试内容不超过大纲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大纲上的标目有时就是一个现成的题目,有时却需要重新组合,或放大,或缩小。

所以又不能拘泥于大纲。

二、认真钻研教材。

在大纲的指导下,结合课后的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尽最大可能读懂教材,切实理解教材。

教材中有不少文献学方面的知识,也征引了许多作品,大家务必要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或其他参考书,读懂原文。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举一反三。

三、注意处理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

这两门课程联系非常密切,有时根本就不可分。

像屈原的《离骚》、左思的《咏史》等等既是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作品选中的经典篇目。

所以,不可能离开作品选来空谈文学史。

但另一方面,作品选是专科已经学过的课程,与文学史的侧重点还有有区别的。

文学史更注重在历史的长河里看某一作家或某一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更重视综合归纳,特别是一些文学现象的纵向联系,应予以重视。

四、了解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教材后面附有题型,通过题型可以了解到不同题型的侧重点。

选择题,一般考的是客观性的知识,覆盖面广,且偏向琐细,在备选项中总有一些干扰项,这就要求阅读教材时要细心,将相关知识点记清楚。

解词,一般偏重于一些文学术语,如流派、诗体、作品名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