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合集下载

拯救迷途的羔羊——初一学生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

拯救迷途的羔羊——初一学生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

■ 辅导个案—— 初一学生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一、案例概况小李,女,14岁,初一学生。

个人成长史:正常生产,成长过程中无重大生活负性事件和疾病。

求助者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自幼身体健康,父母亲在她上小学时,为了给她提供一个良好的上学环境,弃农来到城市务工。

父母亲因为打工挣钱,无法很好地照料她的生活,从小经常把她托付给邻居照料。

后来,她的父母又生了一个男孩,由于“重男轻女”思想,对她的照顾就更少了。

据同学说,她在学校不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不好,喜欢交朋友,有很多社会上的朋友。

据母亲说,她晚上经常玩到很晚不回家,后来考中学时,由于成绩不好,考到了不理想的中学。

上中学后,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和新同学不能很好交往,放学后经常和考到其他中学的小学同学或者社会上的朋友聚在一起玩,不按时回家。

精神状态:近一个多月以来抑郁、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

在班上性格孤僻,不跟其他同学交往。

身体状态:精神抑郁,愁眉苦脸,眉头紧锁,毫无朝气。

社会功能:学习活动基本正常,但不能全神贯注投入学习,学习效率下降。

不主动与班上同学交往,但是交往过程和行为正常。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心情压抑,自卑,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等,这种状况有一月余。

个人陈述: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外面打工挣钱,很少关心我。

尤其我爸爸,一年才回来几次,在家待的时间很短。

在家里除了问我的学习,知道我学习成绩下降后打骂我,就没有别的话说。

而且我爸不让我妈给我买衣服、鞋子,每次和妈妈说要买衣服,我爸爸知道时,就指着衣服柜子说:一柜子的衣服,还买衣服?其实那些衣服早都小得不能穿了,他是怕花钱!他从来不打我弟弟,给我弟弟买衣服,买好吃的,我弟弟要什么都给买。

我恨他,一辈子都不想见他。

我在这个班里没有朋友,老师看不起我,同学们总是在老师跟前打我的“小报告”。

我放学后和小学的同学一起玩,小学的同学考到其他的中学,我去他们学校玩的时候,觉得他们的中学真好,老师也很和蔼。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洁 , 音 略低 , 显 紧 张 , 停 搓 动 双 手 ; 自 己 目前 的处 境 意 识 非 常 清 声 略 不 对 楚 , 烈要 求 咨 询 师 帮 助解 决现 状 ;. 主 任 、 学 反 映 : 同 学性 格 偏 内 强 2班 同 该
向, 与其他 同学关系一般 , 近一个月来学习的主动性 、 积极性不够 , 时有缺 课 现象 。
壹 堕 箜 窒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 —
大 学 新 生 适 应 不 良问题 的 心理 咨 询 案 例 报 告
郭新锋
( 通大学 南 江 苏 南通 26 0 ) 2 07
摘 要 :本案例 中虞某升入 大学后产生 紧 自卑 、 焦虑等情绪问题 , 不时有失 眠等躯体 不适及人 际交往 不适等 问题 , 并 内心痛苦前 来咨 询 , 断 为一 般 心 理 问题 。 咨询 中 采 用 了“ 理 情 绪 疗 法 ” “ 松 训 练 ” 虞 某 的 心 理 问题 得 到 较 好 解 决 。 咨 询 结 束 后 回 访 , 示 咨 询 效 果 诊 合 、放 使 显
3 第 三 次 :0 9年 1 . 20 0月 3 01 3
目的 : 1 放 弃 原 有 非 理 性 思 维 , 之 以合 理 的 思 维 方 式 ; 2 客 观 的 () 代 () 认 识 自我 ;3 纠 正 完 美 主 义 倾 向 , 整 目标 , 理 定 位 自 己 ; 4 缓 解 因 () 调 合 () 学 习 不 感 兴 趣 带 来 的 焦 虑 情绪 。 方 法 : 理 情 绪 疗 法 的 与 不 合 理 信 念 辩 合
想学。 ( ) 察 和 他 人 反 映 。 1 咨 询 师 的 观 察 : 访 者 思 路 清 晰 , 表 整 四 观 . 来 仪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1782016年/第二十八期/十月(上)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付霞(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摘要因适应不良导致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

求助者在大一下学期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焦虑烦躁、失眠等问题,内心烦躁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逐渐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咨询结束后半年,求助者已充分融入大学生活,成绩优秀,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人际关系良好。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一般心理问题认知疗法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0.085A Case Report of a Case of College Freshmen Maladjustment ProblemFU Xia(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Abstract As a result of maladjustment,anxiety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Patient appeared mo-odiness,interest,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 such as discomfort,anxiety,irritability,insomnia in the next semester freshman ,He was upset for consultation,,He was diagnosed with general psychological ing Baker and Remy cognitive ther-apy changed the patient's mistake cognition.After 5times consulting,patient's anxiety disappeared ,can live and study happily.After half a year,patient had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university life,took an active part in community activities,had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Keywords college freshmen;maladjustment;gen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cognitive therapy 1一般资料求助者,男,20岁,汉族,大一新生,独生子,从小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一份新兵适应不良认知疗法咨询案例报告

一份新兵适应不良认知疗法咨询案例报告

2.个人 陈 述 :我 在 家里 生 活 比较 自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心理正常与
1.近期 目标 :降低焦虑水平 ,纠正错 误
由 ,可以按照 自己的心意来 ,什么事家人 都 不正常的三原则 ,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 意不 观念,使求助者合理面对真实自我,能够正
依着我。来部队后每天要按时训练、站岗, 统一,没有白知力 ,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 常与人交 流,并 从事工作 。
●王 昌盛
提 要 :本 案 例 是 一 名 入 伍 不 久 的 眠,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出错而受到
(2)与神经症相鉴别 :神经症的特点是
新 兵 对 部 队 正 常 工 作 生 活 适 应 不 良的 领导批评 ,自感心情烦躁 、压抑 、全身乏 力、 心理冲突的异型,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
156。因子分 中焦虑 2.6,抑郁 2.1,人 际关 系 该求 助者心理问题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 能力较差;人际关系不好 ,缺乏社会支持。
敏感 2.2,其他各 因子得分正常。
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 的控制之下 ,检查
f3)心理 因素 :求 助者性格偏于内向 ,性
二 、主述和个 人 陈述
到生活受到较大约束,同时T作出错受到 绪、人际关系紧张、T作注意力不集中和失 心理 问题 的策略与技巧 。
领导批 评 ,感 到没有 面子 ,不想 与人交 往 , 眠等症状,综合判断为人伍适应不良。
五 、咨询 目标 的制 定
没有信心适应部 队训练和生活环境。
2.鉴别诊断 :
经双方共同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 目标 :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鼍l
— — 政 X-学刊 ·2010·8— —

[心理学]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学]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学]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
案例描述:
小李是一名大一新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家里生活,从未离开过父母,来到大学后,他感到非常不适应。

他认为大学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没有父母的陪伴让他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

他开始表现出很多适应不良的行为,包括:缺乏自信,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

咨询方案:
小李前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处求助,并接受了心理咨询。

咨询师首先进行了心理评估,确认小李存在适应不良的症状,并通过充分了解小李的情况,制定了以下的咨询方案:
1.情绪治疗:咨询师建议小李参加一些情绪管理的课程,加强
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2.自我认知治疗:通过教育小李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学习如何
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通过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和认知水平,帮助他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3.行为疗法:建立小李适应校园生活的行为计划,例如参加学
校社团,多结交朋友,参加各种活动,加强运动,调适饮食,保证早睡早起等。

4.家庭沟通:咨询师与小李父母进行了沟通,介绍了小李的学
习和生活状况,并向他们推荐了一些支持他儿子适应校园生活的方法。

治疗效果:
小李在经过咨询师的指导和治疗后,逐渐恢复了自信,食欲和睡眠也逐渐正常。

他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更多结交了新朋友,并且参加各种活动,学会了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在不同的场合中逐渐自信起来,他也向父母和家人更加开放地沟通,他觉得自己越来越适应了校园生活。

高等职业院校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一例

高等职业院校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一例

的依 赖 性 , 乏 生 活 自理 能 力 , 挫 折 能 力 、 应 能 力 和 心 理 缺 抗 适 承 受 能 力 差 , 显 著 的表 现 就 是 遇 到 困 难首 先 选 择 消 极 逃 避 , 最 所 以针 对 这 种类 型 的 学 生 可 以运 用 现 实 疗 法 , 过 不 断 地 总 通
什 么 事 , 定 要 互 相 坦 白 , 家 一 起 解 决 , 而 增 加 了家 庭 成 一 大 从 员 的感 情 。 对 咨询 师深 表 感 谢 。
同学们 也反 映现在 的求助者 和休学之 前就像 变 了一个 人, 不再是以前娇气 的公 主, 生活 中的事情都 会 自己解决 , 或 者 向大家请教 , 活泼开朗多 了。 93 咨询师 的评价 :与初 次来 到咨询室的那个痛苦不堪 、 _ 自 卑 的求助者相 比, 经过这段时间的咨询 , 的状态得到了明显 她 改 善。每次见面都能看到发生在 她身上 的改变 , 人精神 自信
能 , 到人格完善。 达
( 稿 日期 : 0 20 — 3) 收 2 1 — 72
92 相关他人 的评价 : . 治疗结 束后 1 月 , 助者和父 亲亲 个 求 自来咨询室感谢 咨询师给予 的帮助 。父亲说求助者现在食欲
好 r , 务 事 做 得 又 快 又 好 , 尔 还 会 带 同 学 回 家 玩 , 习 成 家 偶 学
作 者 简 介 : 梦 雪 , ,9 8 1月 生 , 读 硕 士 , 江 师 范 大 文 女 18 年 在 浙
学 ,10 2 3 0 1
绩也提高 了。而且求助者也将它借 口生病休学 的实情和父母
坦 白了 , 父母都表 示理解 , 并约定 今后 家里人无 论谁发 生 了
高等职 业院校新 生适 应不 良心理 咨询 一例

高一新生适应不良案例咨询报告

高一新生适应不良案例咨询报告

高一新生适应不良案例咨询报告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7-177-03摘要新生适应不良,是指初一或高一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由此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迷茫、困惑、痛苦情绪反应。

新生适应情况直接影响新生对新环境的认可,对自我的肯定,对新的学习生活的信心。

本报告详细叙述了咨询师以认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帮助一位高一新生调整心理,适应新生活的过程。

关键词高一新生适应不良案例一、一般资料来访者小宜,女,16岁,深圳市某全寄宿中学高一学生。

来访者从小身体健康,性格内向。

不爱交朋友,没有特殊的爱好。

家庭和睦,父母均为公务员,经济条件好。

家族成员均无精神疾病史。

来访者是独女,很受父母疼爱,从小很依赖,但由于管教很严,成绩一直很优秀。

在五岁时,有一天下午来访者睡醒后发现家里没有人,门是反锁的,连邻居都不在。

大声呼叫了好久也没有人回应,年纪还小的来访者以为自己被抛弃了,害怕得哭起来。

四个小时后,当家人回到家时,来访者已累得睡着了。

自此之后,来访者害怕一个人在家。

初一时,有一次来访者在表妹家玩得很晚,干脆就在那过夜。

半夜里想起爸爸妈妈,很想回家,于是偷偷哭了起来。

后来假称牙痛发作,由舅舅连夜送回父母身边。

那一次之后来访者从来没有在外过夜,也不喜欢父母出差在外。

生活一切都很顺利,来访者基本没有受过什么挫折。

今年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寄宿高中后,全家很开心。

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生活,就感到很多的事情非常不顺利。

出现失眠,吃不下饭,紧张、想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学习受到影响。

听了由咨询师主讲的《新生心理调适讲座》后,主动求助。

二、来访者自述主诉:最一个多月来睡眠差,食欲下除,感到自卑,不安,紧张,焦虑,对生活感到害怕。

个人陈述:自人上了高中后,离开亲人生活,内心很孤独。

新同学和老师都很冷漠,没有初中的同学那么亲切,感觉失落。

一想起以前初中的同学就想落泪。

一例因环境适应不良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因环境适应不良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因环境适应不良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李某是一名高一的学生,由于好友毕某在半个月前与其关系僵化,而产生情绪低落,入睡困难,多梦,焦虑等症状。

咨询师在了解了李某的基本情况后,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和心理问题被引发的原因、存在的时间及对各方面的影响程度,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发现求助者有过分概括化及的不合理信念,故与求助者协商,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其树立正确观念。

同时,布置家庭作业来加强和巩固咨询成果,帮助求助者将咨询中获得的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与主诉一般资料:李某,男,17岁,鄂尔多斯市人,汉族,高中一年级学生,独生子。

身高181cm,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李某出生在一个较为幸福的家庭,父母一同做箱包批发的生意,有自己独立的店铺,收入稳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李某从与父母的关系融洽,非常孝顺父母,会力所能及地承担一部分家务。

李某的学习成绩一直维持在中游水平,在10年9月进入第二中学(市普通高中)就读。

由于新学校的时间、学习安排和李某就读的初中的差距较大,李某感觉很不适应新学校的环境,而学校里既没有初中熟悉的同学,和新同学也还没有建立深厚的友谊,李某感觉很孤单寂寞,因而经常独来独往,也不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

在10年10月李某由于朋友的关系认识了和自己同级的毕某,除此之外两人还由同一初中毕业。

李某感觉和毕某很有共同语言,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

随着了解的深入,李某觉得毕某温柔善良,对自己又关心体贴,渐渐对毕某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又不敢向毕某表露自己的感情,怕她会拒绝自己。

李某在看见毕某与其他男生交流时会有一些较为亲密的举动,非常生气,感觉毕某不应该这么做,自己对她自始至终都是“专情”的,而她却和别的男生接触那么近。

尽管十分愤怒,他却只敢把这些想法藏在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孩子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一位初一学生,因社会适应不良产生躯体化症状,心理咨询师通过与父母及本人会谈、与班主任访谈,了解个人成长史,经过综合分析,剖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做出诊断,明确了目标,并针对求助者的自身能力和个性特点制定双方认可的咨询方案,在不同的咨询阶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咨询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社会适应不良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李某,女,13岁,初一学生,父母均为普通员工,因为在学校感觉痛苦,无助,而恐惧上学,并出现一上学就肚子痛,呕吐、腹泄的症状而无法正常上课,在家已持续休息两周不能上课,并坚决要求父母转学。

近期遭遇的挫折事件:李某小学毕业后进入年级小班,自己及其家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学校组织新生到金州参加学军活动,因第一次离开父母,非常想家,第二天身体不适未能参加军训,到晚上流鼻血不止被父母接回家。

开学一个月左右,李某回家向父母述说同桌吕某说脏话、欺负同学、扰乱课堂纪律、自己实在无法忍受他的行为,感觉非常焦虑,难受,无法学习,要求换座。

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将其与这名同学调开,但李某每天仍觉得班级气氛不好,同学们都对她不够友好,同学之间彼此自私、冷漠,自己也没有朋友,每天在学校的心情都不好,并以上述各种理由不愿意上学。

后来父母了解到,刚开学时,老师选了三名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当英语课代表候选人,李某是其中的一个,但因她胆小,对收作业和送卷子这样的事觉得为难,结果在确定正式人选时落选了,她对此事产生了情绪,一个月后李某到校开始说肚子疼,老师反映她经常上厕所,每节课都是最晚一个回来,后来发展到打铃后不能马上回到班级,有时甚至一、二节课也不回来上,老师找到并劝说后才能回去,如果老师摸摸她的额头,拍拍她的肩,鼓励和安慰她几句,这一天感觉就会好些,但第二天还是不行,每天的课都上不全。

几天后父母发现她发展到早晨起床就说不舒服,吃早饭时咳嗽,快到学校时就开始呕吐,勉强坚持进校后,也不进班级,放下书包就给父母打电话诉说心里非常难受,肚子疼得受不了,要求回家休息。

父母带她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都正常,医生排除躯体疾病,建议家长看看心理门诊。

在心理门诊做了心理测验,医生反馈:焦虑水平高,给开了抗焦虑的药,母亲给吃了几次觉得无效,现在呆在家里已经二周多了,一提上学就发脾气,说急了就以死威胁,父母也已经做好转学的准备,但不知道孩子这样的问题转学后会不会利于问题的解决,不敢盲目行动,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二、主诉和心理咨询师交谈中,李某讲述“不喜欢新班级的同学,觉得大家都对自己不好,感觉自己不被接纳,没有朋友”;“在学校呆着非常难受,不自在,学不进去,心情烦燥,有时心像碎了一样难受,感觉不放松,回到家后就觉得全身轻松,自由自在,不舒服的症状全都消失,很开心”;“但爸爸妈妈不知道我在学校有多难受,都以为我极度厌学,为逃避学习找借口,他们不关心我的感受,不能理解我的行为,有时还要我解释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清,一气之下我才赖在家里,感觉自己不能在这里呆下去受罪了。

关于转学自己也很矛盾,我并不是真的想转学。

”。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访谈班主任了解到:感觉李某交往能力不足,在学校很少和同学说话,独来独往,曾安排几个同学主动与她交往,但李某都显得很被动,和老师说话时也非常紧张,不敢进办公室与老师说事儿或请假,去拿卷子这样与人打交道的事觉得有困难。

感觉李某内心非常渴望别人关注,支持她,称赞她,一旦老师不能总是注意她,照顾她,就会觉得不开心,另外同学有一点错误她都会非常生气,似乎总倾向把事情往坏处想,同学间无意的一句话,一件事她都觉得是针对她的。

四、个人成长史:(父母提供)父母30多岁才要这个孩子,全家老小对她倾注了全部的爱,非常宠她。

从小主要由奶奶带,为上学方便整个小学期间也一直在奶奶家吃住。

父母回忆小时候奶奶总是担心孩子下楼会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因此很少让孩子下楼,更不让孙女和别人玩。

大一点的时候,有时父母让孩子下楼去玩一会儿,被奶奶发现后要很生气,要求下楼把孩子找回来,不然就不安心。

那时孩子一直很健康也很聪明,只是后来感觉孩子每换新环境后适应期都比较长,小学四年级之后孩子说过没有朋友的事,但我们没重视,因学习一直拨尖,老师都偏爱她,自己很自豪快乐。

在幼儿园就表现出一定的英语天赋,口语很好,老师很喜欢她,后来在盖伦学习英语,学习劲头特足,每次课都要第一个到,开门后要抢第一排坐,回家学英语也不知疲倦,成绩很突出。

小学期间其它学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矛,连年被评为校、区优秀学生,是学校的骄傲。

交往方面似乎是从小胆子特别小,上幼儿园时,每天带的文具都没有了,有的被别人拿去,有的是掉在地上了,她都不敢去捡。

一些人际交往的小事她做起来特别困难,比如让她给同桌打个电话问问作业,她坚决不做。

现在我们发现她在与人打交道方面的确是缺乏经验,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一些小事,开学后与同桌相处成了大问题。

每天上学都带着情绪,我们经常做她工作,给她出主意,可就是不行。

与家长交谈还了解到:孩子挺敏感的,胃肠比较弱,呕吐的症状以前也经常有,如生病后,或吃东西过急、过多时都会呕吐。

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重大疾病史。

其它临床资料:初次会面交谈,李某精神愉快,只是稍有一点紧张,开始说话时声音很小且有些抖,但和咨询师目光接触良好。

在咨询师巧妙的切入,运用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共情、鼓励等技术后她很快放松下来,并主动开放自己,表达清晰,逻辑性强,语言丰富有感染力,肢体语言、表情丰富,有强烈的表达和表现欲望,思想深刻、成熟,说起话来象小哲学家。

整个倾诉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言谈间不断流露出其实并不是不想上学了,只是自己的确觉得遇到了麻烦。

“感觉象掉进了沼泽地,淤泥一下埋到我胸口,几乎不能呼吸,我需要停下来调整,不然就要散架了,可父母和周围的人都不能理解我,不关心我的感受,以为我是厌学、惧怕学习。

我不想别人把我当空气……。

”在首次会面交谈中咨询师根据前期获得的资料和李某当时的表现,果断运用存在人本主义的技术,不仅迅速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李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谈话结束前表示周一就要去上学,一定要战胜自己,“我不会在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中中途退出,那不是我的风格”。

会面交谈得到的相关资料:1、学习成就感非常强,言谈中流露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充分认可和十足的自信。

2、从小争强好胜,盛气凌人,盯别人缺点,“他们都是小蚂蚁不值一提”。

3、缺乏交往,没有朋友,下课时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

主要原因是自负、盛气凌人,五年级时唯一的一个“傀儡随从”因不被她尊重,也与她绝交,心里很难受,但假装作不在乎,她当时大喊“我才不会在乎你这样的朋友呢。

”4、心里难受始于五六年级,"我经常站在树下,一个人,看着同学们在一起玩,他们玩得开心,我非常伤心,感觉很孤独,心理常常象刀割一样。

后来连站在树下的勇气都没有了,就呆在教室里不出去,有一次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出去玩,我很想说我连下楼的勇气都没有了。

当时学习好,我不想表现我的软弱,我尽量表现得很不在乎他们。

现在想一想由于学习好,不把同学放在眼里,很伤人,所以同学们都不喜欢我。

”5、“六年级时因生病同学们主动来问候,关系缓和。

同学们对我的好让我小学最后半年过得最幸福,最快乐,那半年我的成绩也相当出色,所向披靡,最终考上我理想的学校。

也许是那段日子太美好了。

所以来到新环境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没有小学的班级好,心理非常难受,有时心理明白但控制不了情绪。

”6、临床观察有社会交往退缩,多疑,敏感、被动、自我中心,依赖性高,易受暗示,在高度压力下可伴有躯体症状,主观不适感强,临床观察和通过会面交谈与调查所获资料基本一致。

四、评估与诊断依据心理“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和心理问题的程度鉴别标准,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躯体疾病历史、家族精神病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和神经症。

来访者的心理及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有不良的认知倾向;2.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表现在与老师、与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上;3、与具体情境相对应的焦虑情绪和躯体化症状。

4、心理脆弱,对挫折事件反应过度,经验和能力不足,缺乏应对策略。

对问题的认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恐惧、退缩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效率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

而这一不良行为模式,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一些不合理因素。

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

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调整,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不良个性的形成,也极易发展为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确定如下咨询目标:(一)近期目标:减轻并逐步消除求助者的焦虑情绪,躯体症状(过度紧张和呕吐);能够正常上学,拥有和谐正常的人际关系,尽快融入新集体。

根据调整情况,逐步延长在校学习时间,能高高兴兴地上学,并逐步赶上教学进度,保证学习基本不被落下。

(二)具体目标:1、疏导不良的情绪,了解问题的症结,树立信心。

2、进行放松训练,缓解、控制和消除紧张情绪和躯体化症状。

3、调整自我认知,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恢复自信。

4、调整错误的认知结构,对一系列固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纠正。

5、进行人际交往训练,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主动交往,改善社交状况。

6、讨论家庭教育,改善教育的错误,提高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改善家庭过度保护,溺爱缺乏规则等不良教育模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和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主要咨询方法:存在人本主义、行为治疗和合理情绪疗法。

分析:从李某发病起因看,似乎是学军退出,错过了融合期,又遇到有不良行为的同桌,引发焦虑,其间同学和老师的社会支持不够,导致对新集体新学校评价低,继而又出现英语课代表落选等一系列叠加性的社会性压力最终造成了心理问题。

但经过交谈和调查发现,社会性压力背后深层的原因是李某从小的一顺百顺的成长经历,老师、家长“一好百好”的评价方式,父母长辈自幼过度保护、溺爱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下形成的错误的认知结构、某些不良的个性心理因素、孱弱的身体素质和较低的挫折耐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