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瓣膜、血流和容积的变化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小考点2

循环系统-小考点2

瓣膜初,压力后生理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力下降最快:等容舒张期房室瓣开放:快速充盈期初房室瓣关闭:等容收缩期初主动脉压力最低时候: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力最高时候: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瓣膜开放:快速射血期初主动脉瓣膜关闭:等容舒张期初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时候:心房收缩期末在减慢充盈期末,心房开始收缩,此时心室内血液充盈量将进一步增加10~30%心室容积最小时候是等容舒张期末。

(减慢射血期是心室肌肉由收缩变为舒张,压力由大变小,但是还没有变为负压,接下来的快速舒张期负压由小变大,容积由大变为最小)心输出量指的是左心室每分钟射血量心指数:每搏输出量X心率/体表面积高血压患者比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指数是:心做工量异长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取决于舒张末期容积异长自身调节是指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心肌的收缩力,从而对搏出量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决定了心肌细胞的初长度。

心脏等长调节依赖心肌收缩力。

(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后负荷三方面的影响。

其中,等长调节是与心肌的初长度变化无关的,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是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兴奋一收缩偶联各个环节而影响心肌收缩能力而实现的。

)心率180,快,但是心输出量少原因:心室充盈期短。

窦房结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钙离子内流(特殊)心室肌动作电位主要特点:有平台期窦房结动作电位主要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冷冻刺激使其心悸(心跳180)缓解原因:房室交界区4期自动去极化减弱患者窦性心律过缓原因:可能窦房结T型钙通道激活减少窦房结成为起搏点原因:4期去极化快心肌有效不应期:收缩期+舒张早期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脏内传导速度最快:浦肯野纤维最慢:房室交界区自律性最高:窦房结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主要反应心输出量;舒张压反应血管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降低引起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血量增加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中心静脉压升高心射血能力增强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中心静脉压下降(指的是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压力;反应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脏功能状态。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试题及答案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血液循环二、填空题1、内分泌2、缩短,舒张期缩短3、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4、关闭,关闭5、关闭,关闭+-1.心脏除了有循环功能外,还有______功能。

2.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_______,其中以_____更为显著。

3.心室收缩期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

4.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处于______状态,半月瓣处于______状态。

5.等容舒张期时,房室瓣处于______状态,半月瓣处于______状态。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E 2.B 3.B 4.B 5.E1.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等容舒张期D.射血期E.充盈期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心室舒张时造成负压的“抽吸”作用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D.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3.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等容舒张期4.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A.等容收缩期B.快速射血期C.减慢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E.快速充盈期5.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是()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减慢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末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C 2.ABC 3.BD 4.CD 5.ACD1.等容收缩期的特点是()A.心室容积不发生改变B.心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C.房室瓣膜和半月瓣都关闭D.心室内压高于动脉压E.心房内压高于心室内压2.xx泵血时()A.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造成室内压力变化的原因B.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C.瓣膜的活动可控制血流方向D.瓣膜的活动与室内压的变化无关E.心室容积不发生改变3.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A.房室压力梯度的形成主要来自心房收缩B.心室等容舒张期内,室内压力大幅度下降C.心房收缩对于心室充盈起主要作用D.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血量约占心室充盈总量的30% E.房室压力梯度的形成主要来自心房舒张4.关于搏出量正确的叙述有()A.等于每分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B.xx大于右心室C.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D.正常人安静时为60-80mlE.5~6L/min5.关于心音正确的叙述有()A.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持续时间较长B.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持续时间较长C.第一心音产生标志着心室收缩开始D.第二心音产生标志着心室舒张开始E.第一心音调高、持续时间长五、是非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T 2.T 3.F 4.T 5.T(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是偶联因子。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心动周期相关的概念解释

心动周期相关的概念解释

心动周期相关的概念解释心动周期是指心脏从一次收缩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所经历的过程,包括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心内压力、容积、血流和瓣膜活动的变化。

心动周期反映了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状态。

本文将介绍心动周期的各个时相,以及相关的生理学名词的含义和特点。

1. 心动周期的时相根据心室的舒缩活动,可以将心动周期分为以下八个时相: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房室瓣关闭,半月瓣未开放,心室容积不变,内压急剧升高。

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半月瓣开放,血液快速射入大血管,心室容积减少。

减慢射血期:心室收缩力量和内压开始减小,射血速度减慢,心室容积继续减少。

舒张前期:心室开始舒张,射血停止,半月瓣关闭,房室瓣仍关闭,心室容积不变,内压急速下降。

等容舒张期:房室瓣仍关闭,心室内压继续下降,而心室容积基本保持不变。

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开放后,由于房-室间压差大,血液迅速从心房流入心室,心室容积迅速增加。

减慢充盈期:由于静脉回流速度减慢,房-室间压差减小,血液进入心室的速度也减慢,心室容积继续增加。

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期末,心房开始收缩,将残留的血液射入心室,使心室充盈度进一步提高。

2. 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名词在介绍心动周期的时相时,涉及到了一些生理学名词。

下面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名词解释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搏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收缩中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搏出量占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心室压心室内的压力,与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有关主动脉压主动脉内的压力,与心室射血和动脉弹性有关肺动脉压肺动脉内的压力,与右心室射血和肺循环阻力有关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内的最高压力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内的最低压力脉搏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中央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根本功能是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有效滤过压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促进液体重吸收的力量之差工作细胞普通的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具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能自律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组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这类细胞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并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快反应细胞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快,主要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等慢反应细胞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慢,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名词解释期间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收缩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间收缩之后,伴有一次比较大的心室舒张期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指心跳停止、血流暂停时,循环系统各段血管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此时循环系统各处所测压力相同,这一压力数值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3. 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现象在介绍了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名词后,下面介绍一些与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现象:心电图:反映了心肌细胞在不同时相中的电活动。

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

上、下腔静脉(收集静脉血)→右心室(静脉血)→右心房(静脉血)→左、右肺动脉(静脉血)→肺内(由静脉血到动脉血)→左、右肺静脉(动脉血)→左心房(动脉血)→左心室(动脉血)→主动脉弓(动脉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两心房收缩,其中右心房的收缩略先于左心房。

心房开始舒张后两心室收缩,而左心室的收缩略先于右心室。

在心室舒张的后期心房又开始收缩。

如以成年人平均心率每分钟 75次计,每一心动周期平均为秒,其中心房收缩期平均为秒,舒张期平均为秒。

心室收缩期平均为秒,舒张期平均为秒。

基本概述心率增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以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

心室的收缩是推动血流的主要力量,习惯上以心室舒缩的起止作为心动周期的标志,把心室的收缩期叫做收缩期。

心室的舒张期叫做舒张期。

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

若心率为75次|分钟,则完成一个心动周期经历的时间为心脏泵血的周期性导致的各种变化的周期现象心脏泵血的周期性导致下列各种变化的周期现象:如心内压与血管内压、心房与心室的容积、心内瓣膜的启闭、血流速度等周期变化。

这些变化驱使血液在血管内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

在心动周期中还伴有心电、心音、动静脉搏动等周期变化。

它们反映着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心音、脉搏的异常是诊断心血管疾患的重要依据。

心动周期各时相心室内压、心室容积、血流与瓣膜活动的变化如以心室的舒缩活动为中心,整个心动周期按8个时相进行活动。

等容收缩期相当于心电图R 波顶峰时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肌的强有力的收缩使心室内压急剧升高。

当超过心房内压时,左右心室内血液即分别推动左右房室瓣使其关闭。

由于乳头肌与腱索拉紧房室瓣,阻止其向上翻入心房,再加房室交界处环行肌收缩,缩小房室交界处的口径,两者都可避免心室血液倒流心房。

心动周期中压力变化图

心动周期中压力变化图
期 分期 各部压力变化
瓣膜
血液
等容收缩期

缩 快速射血期 期
减慢射血期
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房压<室压<房室瓣关
主动脉瓣开、房室瓣关
不进不出 心室→主动脉 心室→主动脉
等容舒张期 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主动脉瓣、房室瓣关
不进不出
舒 快速充盈期 张 期 减慢充盈期
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房压> 室压<主动脉压
主动脉瓣关、房室瓣开 主动脉瓣关、房室瓣开
心房收缩期 房压> 室压<主动脉压 主动脉瓣关、房室瓣开
心房→心室 心房→心室 心房→心室
容积
不变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大 变大 变大

苏州大学生理学题库第四章血液循环生理

苏州大学生理学题库第四章血液循环生理

生理学各章作业习题、讨论习题和思考题总汇王国卿第四章血液循环生理一.名词解释:1 心动周期2 每搏输出量3 心输出量4 心指数5 射血分数6 心力储备7 正常起搏点8 窦性心律9 期前收缩10 代偿性间歇11 血压12 收缩压13 舒张压14 脉压15 平均动脉压16 中心静脉压17 微循环18 有效滤过压19 缩血管神经纤维20 血-脑屏障21 血-脑脊液屏障22 减压反射2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4 心电图25 有效不应期二.填空题:1 一个心动周期中,包括一个——期和一个——期,其中——期长。

2 第一心音标志——,而第二心音标志——,前者衡量——的功能,后者衡量—-。

3 心房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是——————————————,而心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是——————————————————。

4 心肌细胞可分为——————————和————————————两种。

5 心肌工作细胞(心房、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是————————,而心肌自律细胞(窦房结、铺氏纤维)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6 窦房结细胞作为心脏正常起搏点是由于其——————————————。

7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其中属于电生理特性的是——————————————,属于机械生理特性的是————。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期,其中0期是由于——————引起,2期是由于————————————引起,——期是典型特征期。

9 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是——————、——————和——————。

10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是——————、——————和——————。

11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是—————、——————和——————。

12心肌传导性的最大特点是有—————现象,保证房、室活动功能步调一致。

13心电图中P波表示————————,QRS波群表示————————,T波表示——————,PR间期表示————————,ST段表示———————。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容积、膜瓣活性和血流的变化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容积、膜瓣活性和血流的变化

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容积、膜瓣活性和血流的变化
答:房缩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关闭
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心室容积:增大
等容收缩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血流方向:血存于心室心室容积:不变
射血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
血流方向:心室→动脉心室容积:减小
等容舒张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血流方向:血存于心房心室容积:不变
充盈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关闭
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心室容积: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1.心脏的输出量①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它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基本
相等。

心输出量与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可因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

如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搏出量约为7Oml(6O-80ml),心输出量为5L/min (5-6L/min)。

女性比同体重男性的心输出量约低10%,心输出量在剧烈运动时可高达25-35L/min,麻醉情况下则可降低到2.5L/min;②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安静和空腹状态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

我国中等身材成年人(体表面积约为1.6-1.7m2)的静息心指数为3.O-3.5/(min·m2)。

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之间心功能时常用的评定指标。

2.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安静状态下,健康成年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

在评定心脏泵血功能时,单纯用搏出量作指标,不考虑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是不全面的。

正常情况下,搏出量始终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即当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时,搏出量也相应增加,射血分数基本不变,但是,在心室异常扩大、心功能减退的情况下,搏出量可能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别,其射血分数却明显下降。

若单纯依据搏出量来评定心脏的泵血功能,则可能作出错误判断。

3.心脏做功量心室一次收缩活动所做的功,称为每搏功,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

搏功单位为焦耳(J)。

搏功乘以心率即为每分功,单位为J/min。

由于血流动能在每搏功中所占比例很小,故可忽略不计,因此
左心室每搏功=搏出量×(射血期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充盈压)

左心室每搏功=搏出量×(平均主动脉压-平均左心房压)

每分功=搏功×心率
若按搏出量为70ml,平均动脉压为92mmHg,平均心房压为6mmHg,血液比重为1.055计算,每搏功为0.847J;而每分功则为63.5J/min。

右心室搏出量与左心室相等,但肺动脉平均压仅为主动脉平均压的1/6左右,故右心室做:功量也只有左心室的1/6左右。

每搏功指标的优点在于它考虑到动脉血压对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因此,用做功量来评定心脏泵血功能较搏出量和心输出量更有意义。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为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而搏出量的多少又受心肌收缩前的初长度(前负荷)、后负荷以及心肌本身的收缩能力等因素的调节和影响。

(1)搏出量: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即使在没有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参与下,心脏也能自动地调节并平衡搏出量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这种调节称为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

在搏出量的这种调节机制中,引起调节的因素是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其效应是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变化,因此,将这种形式的调节又称为异长调节。

心脏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对搏出量进行一定限度的精细调节,使搏出量与回心血量相适应,使左、右室的搏出量相一致。

(2)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对搏出量的调节:人们在运动或强体力劳动时,搏出量和每搏功可成倍增加,而此时心脏舒张末期容量或充盈压并不明显增大,甚至有所减少。

此时心肌可通过改变其收缩能力来调节搏出量。

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即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各个环节而影响心肌的收缩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每搏功发生相应改变。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这种调节与心肌的初长度变化无关,故又称等长调节。

(3)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对心室而言,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因此,动脉血压的变化将影响心室肌的收缩过程,影响搏出量。

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动脉血压增高(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则喊少,结果造成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充盈量增加,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搏出量恢复正常水平。

但是,如果后负荷持续增高,使心肌长期加强收缩,最终将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

综上所述,心室后负荷本身可直接影响搏出量,随后通过异长和等长调节机制,使前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与后负荷相互配合,从而使机体得以在动脉血压增高的情况下能够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4)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约为60-100次/分,平均为 7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