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导学案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东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根源。
2、掌握中东问题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
3、分析中东问题的复杂因素和影响。
4、探讨解决中东问题的可能性和途径。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东问题的历史渊源和核心矛盾。
(2)中东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3)国际社会对中东问题的态度和干预。
2、难点(1)宗教、民族、领土等因素在中东问题中的交织作用。
(2)理解中东地区各方利益诉求的复杂性。
三、知识梳理(一)中东问题的历史背景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历史上,中东地区曾先后被多个帝国统治,如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
1、宗教因素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于中东地区。
三大宗教在教义、信仰和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特别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在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议。
2、民族因素中东地区是众多民族的聚居地,如阿拉伯人、犹太人、库尔德人等。
不同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民族矛盾时有发生。
3、领土因素在历史上,中东地区的领土划分多次发生变化,导致了各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例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领土争端就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之一。
(二)中东问题的发展历程1、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 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在英国的支持下,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巴勒斯坦,这引起了当地阿拉伯人的不满和反抗。
2、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 1949 年)1948 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就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联合进攻。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以以色列的胜利告终,以色列占领了大片巴勒斯坦领土,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
3、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 年)英法为了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战争。
埃及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4、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 年)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在短短六天内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等地区,这次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导学案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东问题的定义和主要表现形式。
2、掌握中东问题的历史渊源,包括宗教、民族、领土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中东问题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关键事件和阶段。
4、探讨解决中东问题的可能性途径和面临的挑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特别是宗教和民族矛盾的形成。
(2)重要国际事件对中东问题发展的影响。
2、难点(1)复杂的宗教和民族关系在中东问题中的作用。
(2)评估解决中东问题的前景和挑战。
三、知识梳理(一)中东问题的定义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涉及领土争端、政治地位、宗教信仰、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
(二)中东问题的由来1、宗教因素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在这片土地上拥有深厚的历史根基。
耶路撒冷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其归属问题成为引发冲突的重要导火索。
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对圣地的争夺和对宗教教义的不同解读,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2、民族因素中东地区居住着阿拉伯人、犹太人、库尔德人等众多民族。
犹太人在历史上曾多次被迫流亡,二战后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大量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这引发了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民族冲突。
3、领土因素在历史上,巴勒斯坦地区的边界和领土归属多次变更。
以色列建国后,通过多次战争不断扩大领土,导致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引发了激烈的领土争端。
4、资源因素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三)中东问题的发展历程1、早期冲突(1948 1973 年)以色列建国后,立即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此后,又相继爆发了第二、三、四次中东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和平进程的尝试(1973 1993 年)在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惨痛教训后,各方开始尝试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埃、叙合并, ①1967.5以色列发 叙合并, 1967.5以色列发 闪电战” 以色列面临 动“闪电战” 南北夹击威 ②美苏通过联合国 胁 干预停火 阿拉伯国家 为收复失地 洗雪耻辱
①阿拉伯国家损 失大量人员、 失大量人员、领 土 ②以方拒不归还 ①阿方收复部分 被占领土 ②联合国派驻维 和部队
阿方团结一致—— ①1973.10阿拉伯国 ①阿方团结一致—— 1973.10阿拉伯国 运用石油武器, 家发动战争 运用石油武器,引发西 方经济危机,显示巨大 ②阿方部分获胜 方经济危机, 威力, 威力,产生深远影响 ②联合国调解作用显著
历史上统治过这里有犹太教的“希伯来王国” 历史上统治过这里有犹太教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 1020年)、基督教的 罗马帝国” 公元前30 公元476 基督教的“ 30—公元 1020年)、基督教的“罗马帝国”(公元前30 公元476 )、伊斯兰教的 阿拉伯帝国” 公元7 13世纪 伊斯兰教的“ 世纪) 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公元7-13世纪)和 奥斯曼帝国” 公元16世纪—1922 16世纪 1922年 “奥斯曼帝国”(公元16世纪 1922年) Hatikva (和平)——以色列国歌 (和平) 以色列国歌 和平 只要心灵深处, 只要心灵深处, 尚存犹太人的渴望; 尚存犹太人的渴望; 眺望东方的眼睛, 眺望东方的眼睛, 注视着锡安山冈。 注视着锡安山冈。 我们还没有失去, 我们还没有失去, 两千年的希望; 两千年的希望;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中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战后50多年来,全球共爆发160多 不完全统计,战后50多年来,全球共爆发160多 50多年来 160 次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40 40余起发生 次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40余起发生 在中东,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中东,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领土纠纷。 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领土纠纷。 除些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的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 除些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的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 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 所以战乱频繁。 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 所以战乱频繁 有突出影响的是阿以冲突。 有突出影响的是阿以冲突。
高中历史 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目标导航]一、纷争的由来1.中东概况(1)地理概念:“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其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会点上。
(2)历史特点:宗教、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历史演进的复杂性。
(3)战略地位: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2.纷争由来(1)英国的“分而治之”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削弱自己的对手奥斯曼帝国,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其领土可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
②概况:1917年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
③影响:犹太人开始移居巴勒斯坦,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的摩擦日益激烈。
(2)主权问题①联合国决议:英国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②阿以冲突:阿拉伯人对联合国决议极为不满,阿以之间就该地区主权问题展开了长期争夺。
概念阐释贝尔福宣言: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公开保证。
是世界主要国家正式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第一个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和中东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巴勒斯坦战争1.爆发:1948年5月,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以后,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不宣而战。
2.结果(1)1949年7月,签署了停战协议。
(2)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
3.影响:没有解决阿以矛盾,反而引起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思维点拨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在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民族关系,加上大国的插手,使该地区的问题更为棘手。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1.原因(1)埃及新政府宣布把由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遭拒绝。
(2)以色列一直把埃及视为直接威胁。
(3)英法在中东地区有巨大的直接利益,不甘心交出权力。
2.经过(1)战况①1956年10月,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战争爆发。
②英法派出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并出动军队在埃及的塞得港登陆。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最全版

第三课时中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教学建议】重点:两次中东战争的起因及结果。
难点: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之间、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殖民者之间、英法合美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突破方法:1.中东问题复杂,敏感性强,注意结合史实和地图加以客观全面地分析,以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
2.对两次中东战争,可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见原书P104)学案导学一、纷争的由来1、中东的概况:(1)地理概念:“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
(2)历史特点:丰富的文明历程,民族纠纷和冲突频发的多事地带。
(3)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地区。
2、纷争的由来:(1)英国“分而治之”政策(2 )联合国大会决议:1947 年11 月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 年8 月 1 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问题探究】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巴勒斯坦问题。
因为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问,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巴勒斯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民族关系,加上大国的插手,使该地区的问题更为棘手。
二、巴勒斯坦战争1、爆发:1948 年5 月14 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埃及等 5 国组成阿拉伯联军于次日对以色列不宣而战,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 ,又称“巴勒斯坦战争” 。
2、经过:(1)初期:阿拉伯联军迅速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攻入耶路撒冷旧城及郊区和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
(2)后期:以色列扩充军备力量,取得显著战果。
3、结果:(1)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 的土地。
(2)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把握文明冲突背景下,各种复杂因素对地区和平的影响难点:中东问题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中东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是如何由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浙江省台州中学历史选修3教案(新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2页共5页一、纷争的由来(一)历史因素(多种文明、名族矛盾)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西亚的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都曾共同生活的地区。
古代希伯莱人(即犹太人)曾于公元前1025年在此建立国家,但不久被灭。
后来,犹太人陆续迁离,该地区长期为阿拉伯人的居住地。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一次大战期间,英国为了与法、俄争夺中东霸权,企图依靠犹太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因而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战后,美国为了插手该地区,亦支持犹太复国运动,这样,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陆续大量迁往巴勒斯坦,原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则被大批赶出家园,沦为难民,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由此激化。
(二)地理因素(战略地位、石油资源)【学习探究】中东指的是哪儿?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课件3: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1.原因 (1)1956 年, ___埃__及_____新政府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 国有,遭到英法的拒绝。 (2) __以__色__列___一直把埃及视为直接威胁。
2.经过 (1)爆发:1956 年 10 月底, __以__色__列____军队侵入埃及领 土,苏伊士运河战争即__第__二__次__中__东__战__争___爆发。 (2)扩大: ___英__法_____参战,并出动军队在埃及登陆。 (3)结果: __纳__塞__尔____领导埃及军民进行顽强抵抗,1956 年 12 月__英__法______军队撤出埃及, ___以__色__列___也于次年 3 月撤军。
对中东 _民__族__自__决___呈现高潮 对英法 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 对美苏 开始了对中东地区的争夺
当今中东地区主要有哪些矛盾?主要内 容是什么?
【提示】 总体说来,中东地区有两个主要矛盾:一是 阿以之间的矛盾,一是阿拉伯国家与宗主国和战后世界大国 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主要围绕着领土和重要文化遗产的 归属展开,后一个矛盾主要围绕着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的主 权所属和控制展开。
3.双方对比
暂时处于劣
兵力、 初期兵力占优势,火 势
武器
力更强
(2)后期抢运武器,招募武装力
量
没有形成统一的军
战术、
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分别击
事部署和指挥,战场
指挥
溃各个对手
上缺乏协同与配合
4.结果 (1)1949 年 7 月,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签署了停战 协议。 (2) __以__色__列____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 4/5 的土地。 5.影响:没有解决阿以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 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导学案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东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形成原因。
2、掌握中东问题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3、分析中东问题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培养对复杂国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东问题的起源和关键因素。
(2)重要的中东和平进程和相关协议。
2、难点(1)宗教、民族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在中东问题中的交织作用。
(2)对中东问题未来走向的预测和分析。
三、知识梳理(一)中东问题的历史背景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交汇之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古代,这里曾是多个强大帝国的统治区域,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
1、宗教的起源与发展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发源于中东地区。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之一,其教义和经典对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基督教在公元 1 世纪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随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伊斯兰教则在 7 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并在短时间内扩张到中东及周边地区。
2、民族的多样性中东地区是众多民族的聚居地,包括阿拉伯人、犹太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等。
这些民族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也为地区的复杂性和冲突埋下了伏笔。
(二)中东问题的形成原因1、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 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这一运动得到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加剧了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矛盾。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奥斯曼帝国的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中东地区被英法等国瓜分。
英国在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委任统治”,为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受了纳粹德国的大屠杀,这使得国际社会对犹太人的命运更加关注,也进一步推动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4、联合国分治决议1947 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一、中东概况和纷争的由来:1、地理概念与特点:(1)概念:中东是指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概念。
具体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名称的来源据说是: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①中东不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②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
③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
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而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2)特点: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上,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要道。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
2、历史特点:丰富的多种文明,民族纠纷与冲突的“多事之地”。
宗教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复杂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中东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许多民族曾在这里居留和繁衍,发展本民族的文明和文化。
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
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传说耶稣死后3天从墓中复活,40天后升天)。
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
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
“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即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
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
后犹太人逃亡埃及,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
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以实玛利,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三次流散:约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
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
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
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
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
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见教材116纵横】3、战略地位: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之地。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从出口石油中赚了很多的钱,成为富裕国家。
中东所产石油百分之90以上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地。
石油首先是中东产油国致富的源泉,也是中东国家纷争的诱因,同时也是西方大国插足、争夺的利益所在。
在历次的中东战争中,美国支持以色列原因之一就是石油利益所驱使;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捞取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
4、“贝尔福宣言”(1917年):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英国对巴勒斯坦垂涎已久,决定利用犹太复国主义,攫取巴勒斯坦,进而控制中东地区。
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见教材116资料】宣言中的“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实即犹太国。
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和中东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宣言》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提供了依据,也埋下了犹太复国主义者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的祸根。
5、巴以分治,以色列建国:1947年11月联大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家。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遂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小结:中东纷争的缘由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历史原因(同一祖先,两个民族,导致犹太人三次流散世界各地);宗教原因(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教的圣地,也就成为是非之地);战略原因(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石油资源丰富);大国的插足,使得中东问题国际化、复杂化。
二、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5日凌晨,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又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1、战争的爆发:(1)原因:①联大分治决议,两个民族对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②西方大国的插足与支持以色列。
美国之所以支持以色列,其中有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第一,石油。
第二,犹太人在美国商界、政界的巨大影响力。
由于历史上犹太民族长期流散,寄人篱下,所以犹太人只能靠比别的民族更高的知识水平及职业技能方可同其他民族进行不平等的竞争。
所以在许多国家,犹太人所占比例虽小,但在知识界、文化界、科技界却占据重要地位。
这点在美国尤其显着,犹太人在美国的政界呼风唤雨,基础在于他们在商业金融方面的成功所奠定的雄厚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犹太人至多占美国人口的2%~3%,却已掌握美国钢铁工业的25%,皮毛工业的90%,粮食加工业的60%,餐饮、娱乐的50%以及电影业的40%,当然,这些都建立在一段艰难辛酸的历程上。
二战结束后,纳粹德国屠杀600万欧洲犹太人的真相公诸于世后,犹太复国主义成为犹太世界的唯一政治口号。
美国的总统选举需要大量资金,而犹太人能为美国总统选举的两党竞选人提供巨额资金和至关重要的选票。
为了战略、经济利益,美国和西方国家先后采用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分化阿拉伯抗击以色列的联合阵线。
在几次中东战争中,由于内部不协调,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先后在与以色列的直接对抗中败下阵来。
总体来说,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要点是:改造伊斯兰社会(镇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用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和“民主”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阿拉伯国家);扶植亲美政权;控制石油资源;调节巴以冲突(以和平方式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等。
(2)爆发: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军←→阿拉伯联军15日,即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数量上比以色列部队略占优势。
2、战争经过:(说明:这一部分内容不是主要的,教师只要略作说明即可,不必深化)3、战争结果:1949年7月,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分别签署了停战协议:(1)在巴勒斯坦没有建立起阿拉伯人的国家;相反,巴勒斯坦领土被以色列、约旦和埃及三国瓜分。
阿以比较表(2)美国通过援助以色列插手中东事务,开始对巴以冲突发挥更大影响。
美以关系越来越成为中东政治风云的一条主要线索。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或卡代什行动。
1、背景: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与英法等国产生的冲突,是引发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2、战争经过:埃以激战西奈半岛;英法与埃激战运河区(塞得港登陆);阿拉伯断油援埃;联大通过决议立即停火。
3、美苏对战争的态度:美国对英法采取军事行动之前未与自己协商极为不满,因此明确表示不赞成英法以三国用武力解决问题。
要求各方立即实现停火。
苏联支持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行动,视其为打击西方在中东势力的绝好机会。
随着战局的进展,看到美国明确反对英法行动后,苏联采取了积极介入政策,甚至向英法进行了武力威胁。
同时,美苏两国在联合国讨论有关停火和英法以撤军问题时,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合作。
但是美苏两国各自的战略目的从根本上又是对立的。
它们都是要限制对方,扩大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
因此,美国不同意和苏联一起采取军事行动,并坚决反对苏联对英法进行核打击。
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美国总统下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
这表明,美苏两国在苏伊士运河战争问题上,只是有一定的利益交叉点,它们可以进行有限的合作,这种合作对于消除危机和结束战争是有益的。
但它们的战略目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4、战争的影响:(1)对埃及:埃及实现了对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扞卫了民族的独立;(2)对英法:英法殖民主义遭到沉重打击,其在中东地区数百年殖民统治的传统势力丧失殆尽。
(3)对国际:联合国在调解争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对美国:保全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但也加深了同西欧盟国关系上的裂痕。
(5)对苏联:加深了苏联赢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好感,开始成为阿拉伯人民的“天然盟友”。
苏伊士战争是苏联走向中东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问题解答:⊙学思之窗:结合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英法对埃及的侵略和美国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答案提示:埃及要求主权、反对殖民占领和干涉,得到绝大多数国家支持。
英法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国际社会和英法两国舆论都不站在英法一边。
美国取代英法,插手中东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保护埃及的利益,最终会为埃及和世界人民识破。
⊙本课测评:1、简述第一次中东战争两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及这次战争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答案提示:前一阶段阿拉伯国家军事力量占优,掌握主动权;但它们有分歧,行动不一致,分散了力量;以色列力量较弱,处于被动。
后一阶段,以色列增强了力量,战术运用得当,占据了主动,取得了明显的战果。
没有解决原有的矛盾,反而造成了新的领土问题和难民问题,给中东地区埋下了新的隐患。
2、简述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