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案1-人教课标版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中东的地理概念、年的“贝尔福宣言”、年联大决议、年月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战争的实际结果、年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年月苏伊士战争爆发能力培养:抓住历史特点并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中东问题的形成;对阿拉伯国家没有取胜的内因外因的分析;埃及和英法以之间的利益冲突;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殖民统治者埋下的祸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性;国际势力的插手是造成中东地区纷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中东问题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从历史渊源、世纪年代阿以最初的冲突和世纪年代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等角度,介绍了中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次中东战争的起因及结果。
难点: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之间、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殖民者之间、英法和美苏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板书设计一,纷争的由来,中东成为多事之地的因素,贝尔福宣言,联大决议二,巴勒斯坦战争,战争的爆发,阿拉伯联军的弱点,战争的结果与影响三,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战争经过,美苏两国与苏伊士战争,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一,纷争的由来,中东成为多事之地的因素中东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许多民族曾在这里居留和繁衍生息,发展本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历史上的一些大帝国出于战略考虑先后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从公元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一直处在周边大国的争夺和占领之下。
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了巴勒斯坦,主体民族、政治统治、宗教信仰的多次变更,给该地区的历史演进增添了许多复杂性。
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争夺的地区。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为宗教信仰、领土纠纷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等问题引发的民族矛盾,往往为大国插手中的问题提供了借口好机会。
,贝尔福宣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从内部打击瓦解奥斯曼帝国,英国许诺在奥斯曼的“阿拉伯属地”建立一个或数个阿拉伯国家。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导学案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东问题的定义和主要表现形式。
2、掌握中东问题的历史渊源,包括宗教、民族、领土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中东问题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关键事件和阶段。
4、探讨解决中东问题的可能性途径和面临的挑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特别是宗教和民族矛盾的形成。
(2)重要国际事件对中东问题发展的影响。
2、难点(1)复杂的宗教和民族关系在中东问题中的作用。
(2)评估解决中东问题的前景和挑战。
三、知识梳理(一)中东问题的定义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涉及领土争端、政治地位、宗教信仰、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
(二)中东问题的由来1、宗教因素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在这片土地上拥有深厚的历史根基。
耶路撒冷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其归属问题成为引发冲突的重要导火索。
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对圣地的争夺和对宗教教义的不同解读,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2、民族因素中东地区居住着阿拉伯人、犹太人、库尔德人等众多民族。
犹太人在历史上曾多次被迫流亡,二战后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大量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这引发了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民族冲突。
3、领土因素在历史上,巴勒斯坦地区的边界和领土归属多次变更。
以色列建国后,通过多次战争不断扩大领土,导致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引发了激烈的领土争端。
4、资源因素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三)中东问题的发展历程1、早期冲突(1948 1973 年)以色列建国后,立即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此后,又相继爆发了第二、三、四次中东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和平进程的尝试(1973 1993 年)在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惨痛教训后,各方开始尝试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探究活动课教学实录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探究活动课教学实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节课是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的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和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两课的整合课,侧重点是探究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课前准备]1. 教师搜集有关中东地区的地图,巴勒斯坦地区的地图,耶路撒冷的地图,五次中东战争的视频和现在巴以冲突的图片资料。
2. 教师将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中的前两次中东战争和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后三次中东战争整合在一起,制成图表。
3. 教师搜集编印八组资料,以备课堂组织学生小组探究时使用。
4.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课堂实录]:导入新课: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认知耶路撒冷的哭墙、复活教堂和萨赫莱清真寺,围绕着耶路撒冷这样的宗教圣地,却发生了二战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
中东战争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呢?中东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探究中东在哪里?巴勒斯坦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所展示的“中东地图”,“ 巴勒斯坦地图”了解中东“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
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
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
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干旱少雨。
资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
二、了解中东战争[教师]通过五次中东战争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中东战争三、了解中东战争的后果和中东的现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所展示的中东战争的后果的图片和中东现在巴以冲突的图片,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认知中东有哪些问题?[学生1]中东战争的后果是流离失所……[学生2]是痛别亲人……[学生3]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学生4]是以牙还牙,冲突加剧…[教师]中东战争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19-20版: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创新设计)

2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创新设计》
2.纷争由来 (1)历史变迁:公元1世纪起,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统治该地区。 (2)“分而治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允许奥斯曼帝国境内的__阿__拉__伯__人_____ 背景 单独建国,其领土可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
概况 1917年发表“___贝__尔__福__宣__言_____”,支持犹太人在以色列复国
10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创新设计》
总体说来,中东地区有两个主要矛盾:一是阿以之间的矛盾,一是阿拉伯国家 与宗主国和战后世界大国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主要围绕着领土和重要文化 遗产的归属展开,后一个矛盾主要围绕着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的主权所属和控 制展开。
11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13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创新设计》
[史论归纳] 巴勒斯坦问题形成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巴勒斯坦在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其中耶路撒冷城是犹 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 ②19世纪末,巴勒斯坦已是阿拉伯人的居住地。历史上曾在这里居住,后来散居各 地的犹太人兴起了“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 (2)地理因素: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岛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战略地位非常重 要。苏伊士运河是波斯湾各主要产油国经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通往欧美各国的 主要通道。加上该地区富产石油,引起各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
14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创新设计》
(3)大国插手 ①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运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 ②1947年11月,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 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因为现实利益分配不均,该地区阿拉 伯人口较多,而划给阿拉伯国家的版图较小,且多为丘陵等土地贫瘠地区,所以阿 拉伯国家坚决抵制分治决议,反对建立犹太国家。
原创2: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冲突焦点
1、耶路撒冷问题 2、犹太定居点问题 3、水资源之争 ……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 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 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 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 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 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 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 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 大以色列国。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一、中东问题的由来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战后50多年来,全球共爆发160 多次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40余起发生 在中东,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材料二: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领土纠 纷。除这些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的斗争,各国对石油 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 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和 新矛盾丛生。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有突出影响的是阿 以冲突。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该地区战火不断,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 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 杂的争端。
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 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 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四次中东战争的发 生… …
美苏两国开始走上了中东角逐场的前台
六日战争
背景: • 以色列受到埃及、叙利亚联合的威胁 • 巴解组织成立,开始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反以斗争 • 超级大国的卷入
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经过周密 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了第四次中东战 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历史选修PPT学习教案

阿军:有共同的民族情感;总 兵力占优势;火力更强。
以军:武器装备处于劣势。
美苏等国要求, 联合国安理会停火令
阿军:军事上没有形成统一部署 和指挥,战场上缺乏协同与配合 。各国分歧增加、各自为战、缺 乏协调。 以军:抢运武器,招募志愿兵, 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
第16页/共32页
这次战争 没有解决 以色列和 阿拉伯各 国的矛盾 ,反而引 起了新的 领土纷争 ,为以后 中东地区 都动荡埋
国际社会对英法以予以遣责
1956年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 以色列也于1957年3月撤军。
第18页/共32页
请概括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内因:埃及军民的坚决抗击 外因:国际社会的压力
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作武器
英法国内反战呼声高涨
联合国的果断决定
美苏的介入
第19页/共32页
苏伊士运 河战争对 各方造成 了怎样的 影响?
第3页/共32页
了解“中东”(复杂历史)
希伯来王国(BC1020年),犹太教 罗马帝国(BC30—AC476年),基督教 阿拉伯帝国(7——13世纪),伊斯兰教 奥斯曼帝国(16世纪—1922年),伊斯兰教
三教圣城——耶路撒冷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矛盾交织复杂。 第4页/共32页
耶路撒冷城区宗教遗址——哭墙(犹)、萨赫莱清真 寺(伊)和基督教的圣地第5—页/共—32苦页 路
第13页/共32页
(三)、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1.内因:
⑴历史原因: 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突出(耶路撒冷 三教圣地) ⑵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2.外因: 大国力量的干涉(战略利益的需要) 第二次中东战争前:英法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
3.现实原因: 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贝
高中历史选修3优质课件3: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是流离失所……
是痛别亲人……
是声嘶力竭的呐喊……
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原因
(1)1956年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 司收归国有,遭到英法的拒绝 (2)以色列一直把埃及视为直接威胁
纳赛尔(1918——1970) 被誉为“中东雄师”
2.概况
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 布收回苏伊士运河,向埃及发动联合进攻
3.结果 (1)1956年12月22日英法军队撤出埃及 (2)1957年3月以色列撤军
3.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 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探究与归纳
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2.民族关系的复杂性:阿拉伯人、犹太人 3.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 4.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石油海洋” 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战略利益的需要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一、纷争的由来 1.中东概况 (1)地理“中东”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 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 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 “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 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
同与配合。各国分歧增加、 火力更强。
各自为战、缺乏协调。 以军:武器装备处于
以军:抢运武器,招募志愿 劣势
兵,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
2.结果:1949年7月以和阿国家分别签订停战协定。 3.影响: ①以色列实际控制巴勒斯坦地区约 4/5的领土,超出了联合国决议原来 规定的领土范围,近百万阿拉伯人 沦为难民 ②战争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 的矛盾,反而引起新的领土纷争,为 以后中东的动荡埋下隐患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课件)

悟:利益冲突与文明冲突
“文明的冲突在今后将愈来愈重要。世 界将很大程度上由七八种主要文明群体 (西方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伊 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 明、拉丁美洲文明以及非洲文明)的相 互作用而演变”。“当前的冲突核心将 是西方与儒教-伊斯兰文明之间的矛盾。”
以色列 250 1 1000 400 300 40
经过
……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结果
1.阿拉伯国家受到重大损失。 2.以色列占领埃及和叙利亚大片领土,
并拒绝归还。 3.美苏“携手”积极干预……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
背景
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失地和洗刷耻辱
时•阿间拉伯国家提升装备突然袭击。
1•9阿73拉年伯10月国家团结一致!
——[美]塞缪尔·享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探究:中东问题的启示?
1.和平的政治途径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全面、公正、合 理调解。 3.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
4.中东和平道路具有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美国与以色列的特殊盟友关系:
材料一 美国在许多场合都强调对以色列的生存与安 全承担责任,这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是不多见的。对以 色列来说,在它作出重大对外政策之前,总要征得美 国政府的认可和同意。 材料二 美国以以色列的援助包括经援和军援,超过 了任何一受援国。据粗略统计总额突破400亿美元。
任务2:
第一中东战争是由阿拉伯联军不宣而战开 始,以阿拉伯联军失败而告终。阿拉伯联 军失败的原因有:
A 各国民族矛盾复杂
B 联军没有形成军事上统一部署和指挥
C 美苏的干涉
D 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中东的地理概念;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1947年联大决议;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与实际结果;1956年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苏伊士战争爆发。
2、理解: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运用:了解中东战争发展的起因、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对中东战争的教学,深刻剖析和探究阿以之间、阿拉伯之间、阿拉伯与西方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根源,从而认识巴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
2、综合分析:中东问题由来已久,培养学生从地理、宗教、历史、现实等方面分析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历史比较:通过两次中东战争的学习,对巴勒斯坦战争和苏伊士运河战争作一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殖民统治者埋下的祸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性。
2、认识国际势力的插手是造成中东地区纷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了解中东问题,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把握文明冲突背景下,各种复杂因素对地区和平的影响难点:中东问题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中东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是如何由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纷争的由来(一)历史因素(多种文明、名族矛盾)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西亚的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都曾共同生活的地区。
古代希伯莱人(即犹太人)曾于公元前1025年在此建立国家,但不久被灭。
后来,犹太人陆续迁离,该地区长期为阿拉伯人的居住地。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一次大战期间,英国为了与法、俄争夺中东霸权,企图依靠犹太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因而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战后,美国为了插手该地区,亦支持犹太复国运动,这样,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陆续大量迁往巴勒斯坦,原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则被大批赶出家园,沦为难民,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由此激化。
(二)地理因素(战略地位、石油资源)【学习探究】中东指的是哪儿?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
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
(三)“贝尔福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外相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致函犹太复国领袖,支持犹太人建国。
此称为贝尔福宣言,是犹太人复国获承认的第一份国际文件。
但随着欧洲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以及犹太人定居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已成为中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造成犹太移民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矛盾也开始浮现。
(四)联大决议二战以后,犹太复国运动进一步发展,同时,阿拉伯民族的反殖斗争也不断高涨,英国的统治难以维持下去。
1942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
“联大”根据英国的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
1947年9月16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进一步研究巴勒斯坦问题,美苏代表主张在委任统治结束后立即进行分治,他们的主张获得通过。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有联合国管理。
(犹太人当时人口接近巴勒斯坦总人口的1/3,拥有当地6%的土地。
)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探究学习】中东问题的根源是什么1.战略位置的特殊性: 连接两洋三洲五海2.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石油海洋”3.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阿拉伯人犹太人4.宗教关系的独特性: (耶路撒冷)三教圣地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 战略利益的需要二、巴勒斯坦战争(一)战争的第一个阶段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以色列国的成立,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军队交战,从而爆发了阿以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初期阿拉伯联军迅速掌握主动,以色列暂时处于劣势。
5月17日,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
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给以色列喘息之机,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为尔后的战争做准备。
(二)战争的第二个阶段)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这次进攻名为“十天进攻”,至7月18日结束。
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
战局每况愈下,到了不可扭转的地步。
埃及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的罗得岛签定停战协定。
根据协定,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
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
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
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
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
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三)结果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五分之四的土地,超出了联合国决议原来规定的领土范围,近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这次战争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一)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之后,于1954年10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
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
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
1956年8月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9月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
9月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月13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
于是,英法联合和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
1956年10月底苏伊士运河战争即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结果英法塞得港登陆,在纳赛尔领导下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
英法第一批伞兵着陆后,埃及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告诉居民敌军降落的地点,群众立即集合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
使英法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塞得港。
英法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于11月6日宣布停火。
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
次年3月,以军也撤出埃及。
通过这场战争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埃及人民的胜利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出现高潮。
战争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及在中东的影响。
而美苏则走上了中东角逐的舞台。
中东问题又增加新的复杂因素。
中东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课堂小结【本课小结】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地理的因素。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大国争夺和插手是导致中东问题复杂、尖锐化的重要因素。
第一次、第二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问题。
反而使中东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
二次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
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问题复杂,但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很多人名地名和事件,可以从每天的电视、广播和其他媒体上看到。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从时事入手,抓住最近有关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采用“倒叙”的方式组织教学。
既给学生现实感,又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力课后习题【课后研讨】世界史上有很多例子说明对于地区矛盾冲突大国插手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原由的矛盾激化,地区动荡。
而对于地区矛盾冲突,一些西方国家往往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进行干涉。
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看法和认识。
思路:一些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和“主权是过时概念”的旗号进行当今世界下的“新干涉主义”,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
这是为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提供理论依据。
在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的地区,单边主义和大国干涉只能引发一系列的新的矛盾,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事实表明,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引发和激化更多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