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辉-《中国输血杂志》录用或退稿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蔡辉-《中国输血杂志》录用或退稿原因分析

蔡辉-《中国输血杂志》录用或退稿原因分析

138篇(56.6)
36篇(14.7)
32篇(13.1)
38(15.6)
“专题(栏)”文章发文时滞分析:
>70%的文章投稿后90 d以内便能刊出,>50%文章投 稿60 d以内已经刊出,所有的稿件都在1年内刊出 所以能够及时、保质、保量地出版,首先要归结于组 稿专家的学术组织能力和严把学术质量关;其次是编 辑部与组稿专家的密切沟通与合作,不仅是在专题的 确定、专栏中内容的选择,而且在编辑加工(“编校”)过程中的双向反馈、交流 有小部分文章是编辑部从自由来稿(绝大部分是经三 审通过)中,选出一些涉及当下学(业)界关心的热 (焦)点问题的文章,加以归类、提炼,形成“专题” (这组文章前后投稿的时间跨度相对较大)——这就 是有近1/3的文章投稿时滞>90 d的原因
1篇(4.2) 18篇(17.5)
8篇(33.3) 14篇(13.6)
7篇(29.2) 18篇(17.5)
2010年1~12期 (n=104)
2011年1、2期 (n=13)
72篇(69.2)
5篇(38.4)
14篇(13.5)
3篇(23.0)
10篇(9.6)
0篇(0)
8篇(7.7)
5篇(38.4)
合计 (n=244)
4篇(6.8)
27篇(7.4)
15篇(4.1)
93篇(25.6)
182篇(50%)
47篇(12.9)
24篇(7.7)
12篇(3.9)
106篇(34.2) 155篇(50%)
13篇(4.2)
0篇(0)
4篇(6.1)
9篇(13.6)
47篇(71.2)
6篇(9.1)
55篇(6.9)
32篇(4.0) 214篇(26.8) 428篇(53.5) 70篇(8.8)

科技期刊常见退稿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以《中国药物与临床》为例

科技期刊常见退稿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以《中国药物与临床》为例

科技期刊常见退稿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以《 中国药物与临床》 为例
— —
王炳彦
董 海 原

般情况下 , 退稿 量多是科技期刊 威望高 、 稿 源丰富的
选题上科学价值不大 , 概念不清 , 论 点材料经不起 实践 检验 。 如“ 影 响人 晶体屈光度精准性的因素分析” 一文, 内容不 切 题, 看文题似乎是对人工 晶体屈光度精准性相关 因素 进行 多
表现, 也在一 定程 度上反映 了科技期 刊的高质量 ,因为退稿 率越高 , 说明挑选 高质量论文 的机会越 多 , 期刊的质量也就
越 容易得到保证 。 《 中国药物与临床》 杂志 由中华 人民共 和国
国家卫 生和计划 生育 委员会 主管 , 中国 医院协会 主办 , 作为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和“ 中国科技核心期 刊” , 自2 0 0 1 年创刊以来 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 稿 源也不断扩大 。2 0 1 2 年 收
稿2 0 9 2篇 ,全年 1 2 期共 刊发稿件 8 5 3 篇 ,退稿率 5 9 . 2 %,
2 0 1 3 年收稿 2 1 5 4篇 。 全年 1 2期共刊发稿件 8 4 8 篇, 退稿率 6 0 . 6 %. 2 0 1 4 年 1 月 至 6月共 收稿 1 1 4 5篇 , 前半年 6 期共 刊
率 明显 高于对照组 , 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 从 而得 “ 鼻 内镜 术后应 用氯诺昔康镇 痛 与拔纱 条时 出血 存在相关性 ” 的结 论。 该研究设 立了氯诺 昔康镇痛组与不采用任何方式镇痛的
对照组 , 统 计 学 处 理 采 用 了 检 验 , 结 果 为 2组 比较 差 异 有

1 1 5 4 ・
中国药 物与临床 2 0 1 4年 8月第 1 4卷第 8期 C h i n e s e Re m e d i e s &C l i n i c s , A u g u s t 01 2 4 , V o 1 . 1 4 , N o . 8

临床用血报废退回原因调查与分析

临床用血报废退回原因调查与分析

34 分析 2 0 . 05年 和 20 0 6年 临床血 液报废 的统计 结果 , 没有 明
显 的差别 , 临床贮 存 无规 律可 循 , 造成 少量 过 期也 属 正常 现象 。 血液是宝 贵资 源 , 随着无 偿献 血的深入 开展 , 怎样 才能保 证 每一
袋合格血液安 全有 效地使 用于 临床 , 最低 限度 的减 少浪 费 , 供 采
细 胞 为 主 。见 表临床 退回血液情况分析 ( 2 0 20 u)
略 , 全可以把 临床血 液报废 降 低到 最小 的 限度 。血 液“ 完 冷链 ”
是血液贮存 和运输 的 中心环节 , 液 “ 血 冷链 ” 穿从 献血 者到 患 贯
容器 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 血浆在临床贮存过程 的温度是 否达到要 求, 血浆融化是 否规 范操 作等 因素有关 。纤维蛋 白和血小板损伤
正是 冷冻血小板复融 出现 析 出物 的主要原 因… 。冷 冻血 小板的 实际保存 温度不足规定要 求是 影响 血小板解 冻后是 否 出现絮状 物、 纤维蛋 白析 出的主要原 因之一 J 。笔者认为血浆内可能含有 少量 血小 板也是造成冰 冻血浆 复融过 程出 现絮状物 和纤维 蛋 白
关联 。 3 3 全血 、 细胞 内有 凝 块 主 要 是 在 采 血 过 程 中 献 血 者 血 管 过 . 红
报 废退 血的原 因。判 断 不合 格分 类为 乳 糜血 、 肉眼可 见 的 絮状
物、 破袋或过期等 ; 液混 匀后 , 血 肉眼看见 血袋 内有凝块者判 为凝
块, 将血液混匀后静置 2 4小时后 肉眼 观察上 清颜 色变 红或 交界
维普资讯
医学 创 新 研 究
20 0 7年 6月 第 4卷
第1 8期

医学论文退稿的常见原因

医学论文退稿的常见原因

察 结 果 表 明 , 方 起 效 迅 速 , 热 效 果 明 显 、 定 , 有 效 缓 本 解 稳 能
解 上 呼 吸道 病 毒 感 染 的 主 要 症状 , 且 遗 留症 状 少 。 并
2 . 5不 良 反 应 除 对 照 组 有 2例 出现 短 暂 的 胃肠 道 不 适 外 , 余 未 见 明显 的不 良反 应 。
发热 , 痛 , 风寒 , 出不畅 ; 失宣肃则鼻塞 , 涕 , 头 恶 汗 肺 流 咳嗽 ; 风 热 上 犯 则 咽痛 ; 邪 易 伤 津 液 故 口微 渴 , 边 尖 红 : 在 卫 温 舌 邪 表 , 舌苔 薄 白或 微 黄 , 浮 数 。 方 有 1 药 配 伍 . 故 脉 本 3味 可宣 畅
中 国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1 0 0年 6月 第 l 2卷 第 6期 MMJ , u 0 0 o 2 o C Jn 2 1,V l ,N , 1 6

8 ・ 7
表 4 两 组疗 效 比较
邪 犯 肺 卫 , 不 宣 肃 , 表 不 和 。卫 气 被郁 , 合 失 司 . 肺 卫 开 则
引用重要文献的广泛性 ; 理论 上的意 义, ⑦ 实际适用价值 。
如 达 不 到 以 上要 求 均 有 可 能 被 本 刊 退稿 。
流 涕 , 体 酸 嗣 , 质 红 , 薄 白或 黄 , 数 。 合 中医 时 行 感 肢 舌 苔 脉 符 冒及外 感 热 病 “ 邪在 肺 卫 ” 证候
医学 论 文退 稿 的常见 原 因
医学论文写作应满足 以下标准 : ①逻辑 的严密性 ; ②研究技术的可重复性 ; 文字明确扼要 ; ③ ④首创性 ; ⑤数 字的精确性 ; ⑥
A J 、 U 比较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S (> .5 , 有 可 比性 , I B N T 差 ZP 00 )具 各

街头无偿献血者血型初定结果错误原因分析_吴玉清

街头无偿献血者血型初定结果错误原因分析_吴玉清

06、2.80、2.00、3.70(n=20,x±s=3.00±0.596,CV=19. 9%)。

当时实验室的CV参考为17.1%,此批的CV值超过CV参考×(1+10%)=17.1%×1.1=18.8%。

经查原因,第15~20次为一新手所做,结果比较分散,虽然SI值都在控制范围内,但导致最后的CV值大于CV参考×(1+10%)。

为了以后结果的可靠性,决定去掉这6个数据,递补随后的6次数据:3.42、2.60、3.29、3.70、2.22、2.75,得到x±s=2.98±0. 478,CV=16.0%,用它的近似数据x±s=3.00±0.48绘制质控图,进行后面的室内质控。

3.2 当CV值过小时,就要考虑是因为实验室整体操作水平提高了、实验条件改善了,还是试剂本身的稳定性提高了,抑因为偶然因素所致……如刚巧这20次主要由一个操作规范、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人员做出的,实验室某批抗-HC V 前20次内控的结果是:3.40、2.31、2.58、3.04、2.68、2.76、2.15、3.15、2.56、3.44、3.00、2.08、2.68、2.80、2.26、2.53、3.10、3.20、2.58、3.31(n=20,x±s==2.78±0.41,CV=14. 8%)。

而此时的实验室CV参考=16.9%,这批的CV值小于CV参考×(1-10%)=15.2%。

分析原因发现,前不久实验室换上了新的进口恒温哺育箱,并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进行过一次讨论,使各实验者的操作过程更加统一。

考虑比较大的可能是因为哺育及其它操作条件更加一致引起的,按此数据绘制常规质控图,在以后的实验中在控与失控的情况与以前类似,说明是整体精密度水平得到了提高。

4 CV参考在回顾性分析时的应用当某一批试剂使用结束时,考察整体的CV值,与CV参考进行比较,看是否在CV参考×(1±10%)的范围内。

血型鉴定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血型鉴定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血型鉴定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范小军;王兰萍;谢会军【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血型鉴定标本是否合格情况的分析,从根源上杜绝血型差错引起的输血事故.方法:对我院179份不合格血型鉴定标本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结果:无标签的血标本占5.59%,与输血申请单不相符的标本占16.20%,少于3ml血的标本占8.38%,溶血的标本占5.59%,肝素抗凝血标本占10.06%,被稀释的标本占20.11%,严重脂血的标本占16.20%,非医护人员送检的标本占17.88%.结论:血型不符引起的输血事件中很大比例是由于标本不合格导致的,对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对策以规范临床送检标本的质量.【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血型;鉴定;不合格标本;原因【作者】范小军;王兰萍;谢会军【作者单位】741020甘肃天水,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科;741020甘肃天水,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科;741020甘肃天水,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在临床输血工作中,送检血液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血型及配血试验的结果,不合格标本引发严重输血事故的几率很大。

本文通过对179份不合格送检标本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对策以规范临床送检标本的质量,杜绝血型鉴定差错引起的输血事故。

1.1 标本来源179份标本收集于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经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科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血型鉴定标本。

1.2 方法遵循血标本“八不”接收原则[1]严格筛选送检标本。

输血科接收标本人员按照接收原则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登记、汇总和分析。

16.20%,非医护人员送检的标本占17.88%。

不合格标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从输液的肢体采血导致的标本被稀释,稀释后的血液抗原抗体浓度下降或可致检验结果的误差,其次是送标本者非医护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导致送检过程中标本的溶血或污染,如若产生输血事故也不易查找原因和追究责任。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导致献血者血液初筛出现不合格结果的原因。

方法:收集在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期间到本血库内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初筛检测结果报告,统计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者血液中的5项指标,分析导致其结果不合格的原因。

结果:本血库内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共接纳720名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样本720份,其中经过血液初筛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81份,男献血者和女性献血者指标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性献血者初筛不合格主要为转氨酶异常,女性献血者初筛不合格主要为血细胞比容异常;从调查分析发现,引起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5项,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快速检测不合格和征询不合格。

结论: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导致献血者血液淘汰的因素主要为快速检测不合格以及征询不合格,可通过采血前、采血中的健康宣教以及增强巡视来解决。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血液初筛近年来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其对血小板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为了保证临床供血量,需要得到社会广大献血者的支持,通过无偿献血来获取血小板[1]。

但从将本血库内采集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大部分献血者的血液经常出现不合格情况,导致采血效率不高,浪费人力、物力等资源。

为此本文就本血库内在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年采集的献血者血液样本为例,分析其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因素,从而为提高本血库内献血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所得如实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时间范围为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所收集到的所有血液样本均为在此时间段内到我库无偿献血者,所有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完整。

通过回顾分析了解法总结分析在血液初筛阶段被淘汰者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所有献血者到院后均需要接受健康检查,确认其无采血禁忌后方可采血,所有献血者的体重均达标[2]。

采血开展前需要询问所有献血者的用药史,确认其没有在采血前7天服用过任何影响采血的药物方可接受采血。

血站实验室标本拒收原因分析

血站实验室标本拒收原因分析

血站实验室标本拒收原因分析发表时间:2018-12-01T16:01:56.1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9期作者:徐祥耿雪芹(通讯作者)[导读] 血液检测的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盐城市中心血站江苏盐城 224005)摘要:目的对本站实验室标本拒收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应对策略。

方法以我站实验室2015年~2017年拒收的标本(共38份)为观察目标,对拒收原因予以讨论,以明确应对方案。

结果38份标本拒收的原因中,标本与交接单信息不符2份(5.26%),标本抗凝不充分11份(28.95%),标本量留取不足8份(21.05%),标本未留样3份(7.89%),严重脂血3份(7.89%),标本溶血4份(10.53%),标本条码贴错6份(15.79%),标本条码未贴1份(2.63%)。

结论较多因素会导致血站血液检验标本拒收,应针对具体情况,加强应对措施,保证血液检验标本质量。

关键词:血站血液检验;标本拒收;原因;对策前言血液检测的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而血液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为确保用血安全,需加强血站血液标本质量的管理控制,这就需要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拒收原因进行讨论,为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确保每个环节操作正确、管理到位[1]。

为使输血安全得到保障,避免血液标本发生差错,本次以我站实验室2015年~2017年拒收的标本(共38份)为观察目标,对拒收原因加以分析,并制定应对方案,以确保血液检测标本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2015年~2017年我站实验室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因不符合实验室要求拒收血液检验标本38份。

1.2方法采血组人员采集血液后,从血袋留取两管5ml的抗凝血,一管用于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学检测及ALT、血型正反定型测定;另一管用于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标本管使用无菌、无DNA酶、无RNA酶、含惰性分离胶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年~1 年(%) 51(61.5)
>1 年 4(4.8)
107(23.0) 200(43.0) 47(10.1)
96(23.1)
28(6.7)
116(27.9) 163(39.2)
13(3.1)
5(6.3)
7(8.9) 68(6.52)
9(11.4)
52(65.8)
6(7.6)
合计 193(18.50) (n=1 043)
2.2《中国输血杂志》刊发的自由来稿稿件报道内容 的情况 见图2。
报道内容(篇)
血液免疫学 无偿献血 血液成分与制品 临床输血 输血安全 输血管理 基础研究 输血信息化
血液免疫学 37篇(22.98%);无偿献血 27篇(16.77%);血液成分与制品 25(15.53%); 临床输血 24篇(14.91%);输血安全 21篇(13.04%);输血管理 15篇(9.32%);基础研 究 10篇(6.23%);输血信息化 2篇(1.23%)
自由来稿文章发文时滞分析:
只有10%的文章能在投稿后9个月内刊出,可以确保接近4 成的文章在投稿后半年内刊出,而>60%的文章在半年到1 年,甚至1年后发表(本组8.8%的文章),说明本刊自由 来稿的发表周期(时滞)只有刚刚>10%的文章能够在投 稿后9个月内刊出 目前本刊正常的发表时滞——从1篇稿件投稿之日算起, 经三审合格(其间作者至少2次修改)后,按编辑部接收 稿件的先后顺序(稿号),编辑部作编辑加工后发排(其 间经过3校)、付印、出版(以本刊的出版日为准)——9 个月~1年 6.8%的文章在投稿后3个月内刊出、4.0%在半年内刊出, 这些文章大多为省部级以上的基金课题,得以经“绿色通 道”快速发表;还有一部分则为一些知名专家针对时下学 术上、或行业、或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写的时评或建议 性极强的建议
2 什么样的稿件被刊登: 《中国输血杂志》自由来稿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作者投稿、甚至动笔前要对拟投期刊有充分了解, 除了要弄清拟投刊物报道的内容及范围、主要的读者 对象、开设的各种栏目,以便根据自身稿件的内容与 形式适宜地投稿外,还要做到对哪种稿件“容易”在 拟投刊物上发表心中有数。这既需要平时对该刊物的 阅读积累,也需要投(写)稿前对该刊物以发表文章 的研判。我们撷取本刊采编平台中2009年9月~2010年 9月(共13个月)已录用刊发的161篇自由来稿文章, 从稿件来源、内容与形式、录用原因(三审意见)等 方面作了统计分析
246(23.59) 466(44.68) 70(6.71)
1.2 《中国输血杂志》来稿录用率统计
见表4。
表4 2008.11.1~2011.2.28刊发文章数 及同期的来稿情况
专题(栏)稿(%) 刊载数量 799篇(76.61) 244篇(23.39) 合计(%) 1043(100%)
来稿数量
录用率
2.4《中国输血杂志》自由来稿被录用的原因(审稿 录用意见)汇总 见图4。
具有创新性和/或实用性 68篇(42.24%)(其中“创新性”36篇、“实用创新”16篇、“实用性”16篇); 数据翔实可靠 40篇(24.84%);具指导意义或导向性 33篇(20.50%);实验设计合理 25篇(15.53);结构 完整、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23篇(14.29%);统计学方法得当 15篇(9.32%);有一定临床价值 15篇 (9.32%);国内首次发表 8篇(4.97%);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篇(2.48%)
表3 2008年11期~2011年2期全部刊载文章发文时滞
<60 d(%) 60~90 d(%) >90 d~半 年(%) 2008年11、 12(14.4) 12期(n=83) 2009年1~ 12期 (n=465) 2010年1~ 12期 (n=416) 2011年1、2 期(n=79) 80(17.2) 2(2.4) 31(6.7) 14(16.9)
2.1 《中国输血杂志》刊发的自由来稿稿件的来源 情况 见图1。
刊发篇数
112
120 100
80
60
36 8 4 2
40 20
1
0
采供血机构 69.55%;医疗机构 22.36%;科研机构 4.97;高等院校 2.48%; 联合机构 1.24%;企业 1篇(0.62%)
图1 2009年9月~2010年9月自由来稿刊发稿件的来源
图4 《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9月~2010年9月自由来稿审稿录用意见汇总
自由来稿审稿录用原因(专家审稿意见)分析:
自由来稿刊发文章的作者及其机构来源分析:
约7成稿件来自血站,既说明本刊已为血站同仁广泛认 可,也反映出血站的科研和业务工作是本刊关注的重 中之重 来自医院的稿件数量上虽然排第2位,但仅占1/5多一 点的比例,却与作为“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及本刊 一再强调的报道重点——临床一线的输血及其相关工 作——是不大相称的;这亦是本刊需要进一步拓展的 空间,以及医院作者向本刊投稿并有望被录用的前景 所在 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及学术工作更注重基础研究, 既代表着输血科学未来的方向,而且这类文章还能体 现刊物的“档次”,同样也是本刊要大力加强的地方 至于企业及其他机构与输血相关科研与学术研究也是 “从血管到血管”链条中某一环节的工作,这类文章 的发表反映出本刊报道的多样性和更广的代表性
2 374篇(96.68)
33.66%
244篇(9.32)
100%
2 618篇(100%)
39.84%
小结1:
本刊目前的录用率已达到全部来稿的4成左右,其中专 题(栏)稿件[组(约)稿]的录用率100%,而自由来 稿的录用率仍只刚过1/3 本刊的“专题(栏)”的文章一般可确保在投稿2~3 个月刊出 本刊自由来稿发表时滞3个月~1年,在6个月内刊登的 稿件多属经“绿色通道”刊出的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 题或具“指导意义”(建议)的评述类文章 欲缩短自由来稿发表的时滞,作者可关注本刊每年专 题的报道计划(从每年3季度起预告)、专栏的报道内 容投稿,或建议编辑部、甚至直接提请专栏主编(主 持人)、专题组稿人将自己的投稿纳入其中
2.3《中国输血杂志》刊发的自由来稿所在栏目的分 布情况 见图3。
栏目分布(篇)
其他 综述 输血管理 个例报告 经验与方法 调查报告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论著 0 10 20 30 40 50
图3 《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9月~2010年9月自由来稿刊发稿件的栏目分布
调查报告 41篇(25.47%);论著 24篇(14.91%); 实验研究 23篇(14.29%);输血管理 22篇(13.66%);临床研究 12篇(7.45%);经验与方法 12篇(7.45%);个例报告 11篇(6.83%);综述 9篇(5.59%);其他 7(4.34%)
《中国输血杂志》发表时滞、 录用率及录用或退稿原因分析
蔡辉 李弘武 吉昌辉 夏玲 李宜蔓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四川成都 610052)
1 从投稿到发表: 《中国输血杂志》刊发文章的时滞及录用率统计
作者投稿前的1项重要功课是选择合适的期刊。 不论是晋职称、拿学位,还是为成果报奖、为申 请课题铺垫,现在作者投稿的目的性、时效性极 强,因而了解拟投刊物的发文时滞及录用率,对 于稿件顺利、实时地刊出——科研学术成果尽早 的公布于众——至关重要。我们选取本刊CNKI采 编平台启用至今(2008年11月~2011年2月)共27 期的全部登载文章及全部自由来稿+专题(栏)组 稿,对本刊的发文时滞及录用率作了统计分析:
138篇(56.6)
36篇(14.7)
32篇(13.1)
38(15.6)
“专题(栏)”文章发文时滞分析:
>70%的文章投稿后90 d以内便能刊出,>50%文章投 稿60 d以内已经刊出,所有的稿件都在1年内刊出 所以能够及时、保质、保量地出版,首先要归结于组 稿专家的学术组织能力和严把学术质量关;其次是编 辑部与组稿专家的密切沟通与合作,不仅是在专题的 确定、专栏中内容的选择,而且在编辑加工(“编校”)过程中的双向反馈、交流 有小部分文章是编辑部从自由来稿(绝大部分是经三 审通过)中,选出一些涉及当下学(业)界关心的热 (焦)点问题的文章,加以归类、提炼,形成“专题” (这组文章前后投稿的时间跨度相对较大)——这就 是有近1/3的文章投稿时滞>90 d的原因
图2 《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9月~2010年9月自由来稿刊发稿件的内 容
自由来稿刊发文章所报道内容的分析:
血液免疫学(包括红、白细胞及血小板血型等)内容的 文章>1/5,证明其作为输血医学的科学基础,无论在医 院还是血站,都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科研学术的沃土 无偿献血、血液安全与临床用血3项内容正是WHO提出的 安全输血三大战略,它们所占报道内容的比例已达到 44.72%(各自都>10%),既说明三者是安全输血“永 恒的主题”,也是本刊当前以及今后报道的重点 血液成分与制品的内容排在第3位(15.53%),说明这 项血站和(或)血制品生产企业)主要工作也始终是本 刊报道的1个主要方面 管理也是科学、是学术,这方面的内容(输血管理、输 血信息化)占到了1成以上的比例,但这类文章务必要 有新意、有实据、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而且是作者所为 基础研究代表着输血科学、输血医学达到的水平,本刊 这类文章目前仍嫌少(仅6%多一点),或许反映出输血 基础研究的薄弱,或许是本刊的学术感召力尚待加强
表2 2008年11期~2011年2期自由来稿刊载文章发文时滞
<60 d(%) 60~90 d(%) >90~ 半年 (% ) 2008年11、 12期(n=59) 2009年1~12 期(n=364) 2010年1~12 期(n=310) 2011年1、2 期(n=66) 合计 (n=799) 4篇(6.8) 1篇(1.7) 6篇(10.2) >半年~1年 (% ) 44篇(74.5) >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