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和概率》整理复习建议
(精品)六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复习建议

统计与概率复习建议(1)统计统计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是统计中最初步的知识,它包括单式,复式统计表和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用途、结构及绘制方法和求平均数的问题。
复习目标1、了解统计表的意义、种类、优点等。
2、了解统计图的意义、种类、优点等。
3、能结合分数、百分数等解决问题。
复习要点1、统计表: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后制成表格,用来分析情况,反映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种类: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2、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分类:(1)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不同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2)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它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不同时间这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3)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它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中位数、众数、平均数(1)平均数:表示数据中程度的一个统计特点数,是用若干数量的和除以这些数量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的算法:平均数=总数÷份数(2)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众数。
(3)中位数:把收集到的对象的有关数据按一定的大小顺序排列,处中间位置的数据叫中位数。
(二)概率表示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这件事的概率。
它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量度,同时也是概率论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梳理

统计与概率《标准》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这样的编排体系在以往的数学大纲中是没有的,也足以说明它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以往的教材只有统计,没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推测、判断、解决问题等,新课程中除了有以上的内容外,还新增了概率和可能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粗浅谈谈:一.最新的2016年《标准修改稿》对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做了适当调整,使三个学段统计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方面更加明确。
1.统计主要变化如下:(1)第一学段与之前《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更加突出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分析数据;第二,早期经验的多样化可以为以后学习“正规”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比较牢固的基础;第三,使得统计内容在第一、二学段的要求层次更加明确。
(2)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第二,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其他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不宜集中学习。
另外,删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这一要求。
(3)第三学段与《标准》相比,强调了对“随机”的体会。
比如,增加了“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4)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实际上,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是《标准修改稿》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个重要变化。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最新整理)08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总复习1

2021/7/26
49
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下列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请选择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表述。
⑴下周一会下雨。( ) ⑵太阳从西边出来。( )
⑶水在零度以下会结冰。( ) ⑷远距离投球进篮。 ( )
2、将扑克牌中黑桃A、红桃k、梅花A、方块J各一张放在一起,混合后从中
任意取出一张,说一说:
单式统计表
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枚数 届数
9
国家
中国
61
韩202国1/7/26 28
10 11 12 13 14
复式统计表
94 183 137 129 150
93 54 63 65 96
22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
2021/7/26
23
1、根据以上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六一班男女人数以及全班人数。 (2)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六一班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3)条形统计图表示六一班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中喜欢足球
的男生比女生多,喜欢跳绳的女生比男生多,喜欢乒乓球的男生和女生
同样多……
14
三、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97页第5题。 2、完成教材第98页、99页“练习二十一”的习题。
2021/7/26
15Biblioteka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2021/7/26
16
五、板书
2021/7/26
17
统计
2021/7/26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六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总复习

详细描述
在统计与概率可能性这部分内容中,有很多 相近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中位数、众数、 平均数等。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这些概 念,很容易在解题时出现错误。例如,中位 数和众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 程度的指标,但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是不同的,学生需要仔细区分。
可能性的大小与随机 变量的关系
随机变量的取值可以表示随机事件可 能发生的结果,因此可能性的大小可 以通过随机变量的取值情况来表示。
可能性的大小与不确 定性的关系
不确定性是指对于某个事件未来发展 的趋势和结果无法做出准确预测的情 况。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不确 定性的大小,但不能完全代替不确定 性。
2023
六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总复习
目录
• 统计表与统计图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概率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综合练习 • 错题解析
01
统计表与统计图
复习统计表
收集数据
根据统计目的,确定需要收集 哪些数据,选择合适的调查方
法,如普查、抽样调查等。
制表和读表
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注 意表格的规范性和清晰度,同时 要学会阅读统计表,提取有用信 息。
学生常常因为对图表信息分析失误而做错
详细描述
统计图表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学生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 析和计算。如果对图表信息理解不准确或分析失误,很容易导致答题错误。例如,柱状图的高度代表各类信息 的数量,学生需要准确地理解每个高度所代表的含义。
概念混淆
总结词
数据清洗
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去除无效和异常数据, 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复习数据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六年级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六年级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概率与统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概率与统计的学习帮助我们了解和解读数据,从而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概率与统计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领域。
一、概率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概率的学习中,我们常用的工具是概率模型,即利用柱状图或线图来表示和比较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样本空间和事件概率的计算基于样本空间和事件的概念。
样本空间是指某个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而事件是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表示我们关注的某个结果或一系列结果。
2.概率的计算对于某个事件的概率,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事件所包含的样本点数目)与样本空间的所有可能结果数目之比来得到。
例如,如果一个骰子有6个面,那么投掷后出现点数5的概率是1/6。
3.概率的性质概率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事件的概率在0到1之间,事件不可能发生时概率为0,必然发生时概率为1,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等。
二、统计统计是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在统计学习中,我们会使用一些图表和统计指标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1.图表的使用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见的统计图表有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条形图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类别的数据之间的比较,折线图可以用来表示不同时间点数据的变化趋势,而饼图可以用来表示不同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关系。
2.求中心趋势的统计指标在统计学中,我们常用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指标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
均值是将数据求和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平均值,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3.分散程度的统计指标分散程度描述了数据的离散程度,常用的指标有范围和方差。
范围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而方差可以用来衡量数据在均值附近分布的程度。
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高。
三、应用举例概率与统计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小学六年数学重要知识点解析简单的概率与统计

小学六年数学重要知识点解析简单的概率与统计小学六年数学重要知识点解析:简单的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和收集、分析数据。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简单的概率与统计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小学六年级的简单概率与统计知识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概率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小学六年级,同学们会学习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几个常见的概率计算方法。
1. 计数原则计数原则是概率计算中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当样本空间中的元素很多时,我们可以通过计数来确定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比如,一个骰子有6个面,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掷出偶数的概率是3/6,即1/2。
2. 树形图树形图是一种有助于计算复杂事件概率的图形工具。
通过将事件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选择,我们可以使用树形图来计算每个选择的概率,并最终得到整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装有3个红球和2个蓝球的袋子。
我们从袋子中依次摸球,每次摸一个球,不放回。
我们可以使用树形图来计算摸两个红球的概率。
3. 等可能性原则等可能性原则指的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事件的概率可以假设为相等。
比如,掷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掷硬币得到正面的概率是1/2。
统计统计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规律和趋势。
以下是小学六年级中常见的几个统计知识点。
1.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的第一步。
在小学六年级,同学们会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
例如,同学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他们班级中每个人的身高数据,并整理成表格或柱状图。
2. 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有序排列的过程。
在小学六年级,同学们会学习如何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图表等形式。
数据的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数据。
3.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的过程。
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复习计划教学随笔

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复习计划教学随笔一、复习内容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共涉及2个方面内容:统计、概率。
统计内容包括:1、统计的过程:确定统计任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等;2、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单、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3、平均数;概率内容有:可能性。
二、编排特点:起点低、分布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以统计为主,概率为辅。
三、具体安排:统计部分: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课本第27页、28页):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例2,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2、3页):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抽样调查,例2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画正字等),认识单式统计表,会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36页):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94-99页):条形统计图共安排3个例题,例1认识条形统计图,例2、例3,知道根据实际需要,统计图中一格可表示2、5、10,等等。
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90页、91页):平均数例1认识平均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例2理解平均数的价值(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例3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104-107页):折线统计图安排有两个例题,例1,引入并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例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数据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96-99页):扇形统计图例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补充完整统计图相关信息,并能进行数据分析。
例2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概率部分(可能性):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44、45、46页):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词语描述事件的随机性,例2是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例3是深刻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即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和概率》整理复习建议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和概率》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有关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能够使用统计方法来推断和解释数据。
以下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和概率》这一章节的整理复习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了解基本概念1.了解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2.掌握一些常用的统计术语,如数据、样本、总体、频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
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2.学习如何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来清晰地呈现数据。
3.练习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频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三、数据的分析与解读1.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解读数据来得出结论。
2.分析并解释图表上的数据,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3.学会使用统计方法来对数据进行比较和推断,如求解差、比、比例等。
四、概率的概念与计算1.了解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式。
2.学习如何根据事件的可能性来计算概率,如求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不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等。
3.练习使用分数、百分数等方式来表示和计算概率。
五、练习题和习题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针对不同的题型和难度,多做一些习题,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3.通过做一些应用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方法。
2.求助老师和同学,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3.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扩大学习的视野。
七、错题集的整理与分析1.将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写入错题集中。
2.分析错题的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所在。
3.针对错题进行复习和演练,确保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八、总结复习笔记1.将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整理成复习笔记。
2.将重要的公式、定理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方便查阅和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个盒子里有20个白球,9个黄球,1个黑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 ( )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小。
5、小华有一粒骰子,他掷一次,得到的数字大于4的可能性是(
得到的数字等于4的可能性是(
),
),得到的数字小于4的可能性是
(
)。
6、王叔叔练习投篮一共投了50次,投中了31次,如果他再投10次,你 估计他会投中( )次。他投篮的命中率是( )%。
型,请按下列要求设计转盘。
(1)设计唱歌、跳舞和讲故事3种表演节目的形式。 (2)指针停在讲故事区域的可能事的4倍。
4、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成绩如下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 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比 分 场 次
球队
甲 0 1 1 2 3
队
乙 2 2 1 2 1
队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涉及知识点:
1、统计的过程:确定统计任务、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等。 2、统计量:平均数。 3、统计表:单、复式统计表。 4、统计图:单、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复式折线 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特
点 用直条的长短表 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 数量的增减变化。
用整个圆面积 表示总数,用圆内 的扇形面积表示各 部分占总数的百分 数。
作 用
从图中 能清楚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 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 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出各部分与总数的 便于相互比较。 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百分比,部分与部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
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
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
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和同学交流。
本部分内容的复习在教材的第117—124页,涉及2个内容:
7、某超市举行抽奖活动,请你设计一个活动转盘,要求获得一等奖的 可能性是八分之一,获得二等奖的可能是四分之一,获得三等奖的可能 是八分之五。
二、回顾与交流,归纳整理 1、汇报课前收集的小学阶段学过的可能性知识,学生评价、补充与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可能性 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
一、统计
1、统计的过程:确定统计任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等。 2、统计量:平均数。
3、统计表和统计图:单、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条形统
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特征及用途等)
二、概率(可能性知识)
教材中例1复习统计,例2复习概率。可以用3课时完成。 参照教参第174至179页。
复习过程:
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下列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请选择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表述。 ⑴下周一会下雨。( ) ⑵太阳从西边出来。( ) ⑶水在零度以下会结冰。( ) ⑷远距离投球进篮。 ( )
2、将扑克牌中黑桃A、红桃k、梅花A、方块J各一张放在一起,混合后从中 任意取出一张,说一说: ⑴如只按字母区分,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⑵如只按花色区分,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⑶如既按字母又按花色区分,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3、学校举行篮球比赛,裁判员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与
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例1 ①学生独立完成例1,重点交流统计表中“合计”栏与“总计”栏的计算方法 和结 果,巩固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②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3、课堂活动第118页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引导学生掌握平均数的算法以及它的意义。 平均数应用广泛,用它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 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能够最为充分地反映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 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重要的作用,但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能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通过实验来估计可能性的大小。
2、教学例2 着重让学生理解以不同的分类的标准,可能出现的结 果也是不同的,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及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5、6、7题。
补充题:
1、口袋里有大小相同的10个球,5个红球,2个黄球,3个绿球,从中任意
摸出1个球。
(1)摸出的球的颜色有( )种可能。
(2)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3)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
)。
)。
2、从2、3、5 这3个数字中任意选两个数,组成两位数,组成奇数的可能 性是( 性是( ),组成偶数的可能性是( ),组成合数的可能性是( ),组成质数的可能 )。
3、六(1)要举办联欢会,通过转盘决定每个人表演节目的类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 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和交流,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的内容的
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
预习题纲
一、认真阅读以下教材内容
1、一年级(下)第113至117页:简单的分类;图片的统计 2、二年级(下)第119至130页:整理的方法;单式的统计表 3、三年级(下) 第89至101页:复式统计表;单式统计图 4、四年级(下)第116至132页:单、复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5、五年级(下)第116至128页:单、复式折线统计图 6、六年级(下) 第66至76页:扇形统计图
涉及知识点:
1、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2、能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
4、能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5、能通过实验来估计可能性的大小。
预习提纲:
认真阅读以下数学教材内容
四年级(上)—第125至132页; 五年级(上)—第119至122页; 六年级(上) —第131至135页。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可能性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和交流,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复习过程:
二、回顾与交流,形成知识结构图: 1、回顾交流所学统计的内容 (1)汇报课前预习时搜集的已学过的统计知识和知识结构图, 互相补充、完善。 板书:
(2)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是重点,可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补充题:某市举行的青年朗颂比赛中,11位评委给一位参赛者打分如下:
9.3 9.6 9.7 9.6 9.8 9.6 9.6 9.5 9.0 9.4 9.4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2、如果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的评 分
方法来计算,平均分是多少?你认为这样做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及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 、 2 、 3 、 4题。
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 2、回忆以前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
上述已学过的统计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图,并写在本子上。
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4、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有什么意义? 5、统计知识中你还有哪些困惑?请写在预习本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统计与概率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 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选择条形统计图、折 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5.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 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