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语
徽州方言本字考1

沈昌明
②
(黄山学院 文学院 安徽省 245041) 关键词:歙北方言 摘 本字 考证
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
篇文章。通过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 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fid
en
tia
吃【ʨi•33】口吃。 是个吃佬。 《广韵》迄韵,居乙切。 《說文》言蹇難也。 《唐史·拾遺》
l
【ʦˊo€214】~鳖。用尖利物探测。如,
是个~鳖第。 《广韵》入声,觉韵,测角切:
“司马彪注庄子云,~鳖,刺鳖。 ”
【suŋØ35】推也,由后往前使力。覅~我,再~我就要掉下河了。 《集韵》上声,董韵,
上
C
om
35
例字: 33:方高猪天 51:穷陈阳床 35:古展好海 214:急竹屋七 55:盖去正月入麦药办害
贰 歙县北乡话本字考证
嫽【liɑu 】 指主动地去惹别人,含有挑逗等意思,方言里主要用在男女的那种暧昧关 系上,常带有贬义。汉 傅毅 《 舞 赋 》 : “ “ 貌嫽妙 以 妖蛊兮 , 红 颜晔 其 扬 华 。 ” 此中 “嫽” 意 与 方言同。见 《說文》女字,一曰相嫽戲也。 又《廣韻》力小切, 《集韻》朗鳥切,音
fid
en
tia
l
繚,好貌;一曰戲也。 炕【k̍ˊə Š55】把东西放在锅边上慢慢烤。见《集韵》 ,唐韵,丘罔切, “炕,灼也” 。 《疏》 炕,舉也。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 抻【ʧˊan•33】伸直的意思,如抻个懒腰。 《广韵》震韵,试刃切。 《集韻》試刃切,去 聲。展也,抻物長也。
51
汉语的十三种方言

汉语的十三种方言汉语是中国最常用的语言之一,它分为许多方言。
随着地方的不同,中国各地的方言也多种多样。
据统计,中国共有十三种方言,包括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客家话、湘语、赣语、吴语、徽语、贵州话、四川话、官话、滇语和京语。
普通话是中国最广泛使用的方言,也是官方语言,约有10亿人使用。
它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而且在中国各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变体。
普通话是最基本、最统一的汉语口音,它是由北方方言为主体,经过多年的整理,形成了一种标准化的国语系统。
粤语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汉语方言,它主要流行于华南地区,包括广东、香港、澳门和广西。
粤语有很多方言变体,如广州话、香港话、潮州话等等。
粤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法都非常复杂,但它也是中国最具魅力和艺术性的语言之一。
闽南语是福建省南部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和厦门等地。
它有很多变体,但普遍保持着一致的基本音节和语法结构。
闽南语还有丰富的创作性质,可以用于歌曲、戏剧和电影等方面。
客家话是广东、福建、广西和江西等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湘江、岭南和闽南三大文化区域。
客家话还包括几种不同的变体,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它们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湘语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和湖北省,它也是多种方言和变体的综合体。
与其他方言不同的是,湘语有一种清晰的音调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湘语还有很多诗歌和民歌,它们可以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赣语是江西省的官方语言,主要分布在南昌、赣州和宜春等地。
赣语是一种动态、流畅的方言,它有许多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变化形式,使得交流更加丰富多彩。
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它是一种娓娓道来,短句较多,韵律优美的方言。
吴语还有许多大量的方言变体,每个地区的吴语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色。
徽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的南部和西部,它是一种精细复杂的方言,享有江南古典文化中的盛名。
徽语的音调和声调变化非常丰富,徽语文化也是中国特色文化之一。
贵州话是贵州省特有的方言,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和安顺等地。
世界上最神秘的方言

三、分类
徽州话可以细分为五个片,分别是:绩歙片、休黟片、祁德片、严州片、 旌占片。 由于缺少严州片资料,下面列举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徽州内部的。 根据徽州话的通行地区特点,可以分为两个大片:东片包括绩溪、歙县、 旌德(仅限西乡话);西片包括屯溪、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
四、词汇
徽语中有很多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一样,但是顺序却不一样的,即所谓倒装 现象。例如 欢喜、墙围、衫袖套(套袖)、闹热、鸡公、鸡母、猪斗(种 公猪)。 徽州话中有些小动物、植物的词汇,是用重叠方式构成,如 甜甜菜(菠 菜)、红红菜(苋菜)、蛛蛛(蜘蛛)、姑姑囡(布娃娃)、飞飞蝶(蝴 蝶)、蛇连连(蜥蜴)等。 有些偏正式短语组成新词时未简缩,例如 耳朵屎(耳屎)、眼睛皮(眼 睑)、今朝到夜(今晚)等。 开水(煮沸的水)——滚水 饼——馃(饮食类中——馃:徽州方言区非常常见的一种圆饼形的面 食。) 晚饭——夜饭 老老大:非常大。
世界上最神秘的方言
——徽州话
余晓峰 14110703039
一、徽州方言
徽州方言,即徽语,也称徽州话。一般认为,徽州话是古代 吴越语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 一种汉语方言。但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 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旧徽州府全境、旧严州府大部、江 西北部的旧饶州府部分地区的语言,使用人口约436万,旧 时徽州话以歙县县城话为代表音。徽州话保留了很多的古音 因素,和北方官话差别大,和吴语一样,徽州话的强迫式的 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
二、徽语的来源
徽州话的来源一直是一个谜团,从地图上来看,徽州深处山 区,与宣州大体以黄山山脉为界,北边和西边旧时宣州吴语区 (现为江淮官话区),东北方向为吴语太湖片,西南方向为婺州 片和处衢片,南边为赣语区。特点近似客赣,而韵母和词汇类似 于吴语特别是南吴,可以视为吴语和赣语互相接触而成的混合型 方言。 不容忽视的是,徽州话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中原古语。因为 徽州人祖先多来自战乱南迁的中原人,因此或多或少保留了中原 语言的某些特征。
世界上最神秘的方言——徽州屯溪话

1. 休宁方言鼻韵尾丢失弱化,普遍以带鼻音式儿化-n尾作为小称形式,屯溪尤为发达,(除阳平外并变r调,阴平遇今-n尾韵也可变为24)。 如 舌儿?ia:n,盘儿puδn,指指儿?i? ?i:n,妮儿le:n,放牛囡儿(放牛孩子)fɑu ?in ?a:n ,燕儿 ia:n 索儿so:n, 鸡儿(男阴)?iE:n 蚕儿ts?:n, 群儿?'yan 洋幅儿(手帕)ian fu:n 此外,“好hε”等字作连读“好好”时变儿化韵尾 hε:n hε:n。 这些变化跟吴语婺州片、台州片极为相似,和缺乏鼻音式儿化的赣语、江淮官话相互区别。 2. 第一人称为“我” a(是nga疑母ng脱落所致), 第二人称“你” 为“尔” n, 第三人称“他” 为“渠” k' ?。 有时(如人称后即为结束语)会在人称后加“le”或“ne” 即侬字,如屯溪“我” a le,“你”n ne。 3.三身代词复数在单数后加“人” “我们” 我人,a ian “你们” 尔人,n ian “他们” 渠人,k' ? ian。 4.子尾读tsl的常用于“聋子、瞎子”等残疾人,来源不明。 结构助词“的”,变“个”,如“剃头个、女个、好个”,同吴语。 指代此 近指 用“个”,如 这里---这个, 远指 用“物”,如那里---那个。 5.动词时态助词,用“着”,表完成时用?io,吃了=吃着,表示吃完了 表进行时用?' io,吃了=吃着,表示正在吃。 表示完成的 “掉”也同吴语,如擦掉=揩掉 6,处置式的介词,用“帮、递、掇”,pau、ti、t?,而且内部说法不统一。 7.形容词表程度的,如“很热”说“真热”,“热得很”。 8.否定词用“不”(入声),而不用“弗”,区别于吴语。 9.部分词语存在文白异读,如“人”,文读为ian,如人民ian mε,白读为ni~,,如丈人?'au ni~;又如“大”字,文读为t’a,如大学t’a xo,白读为t’o,如形容词大。
安徽10大方言,哪种最难听懂?

安徽10⼤⽅⾔,哪种最难听懂?安徽10⼤⽅⾔,哪种最难听懂?20-03-08 ⼋⾯楚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前却听不懂你说什么都是安徽⼈,我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中国语⾔博⼤精深在安徽安徽的⽅⾔主要分为五类以“两⽔三⼭”为天然界限包括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关于安徽⽅⾔就不得不提到1997年出版的《安徽省志·⽅⾔志》⼀书成为安徽省唯⼀⼀本全⾯反映各地⽅⾔的专著书中提到包括淮河以北的怀远县城区江淮之间的淮南市、合肥市等21个县市以及沿江以南的贵池、芜湖市(不含四县)、马鞍⼭市等11个市县都说的是皖中江淮官话01黄⼭话【难懂系数】:★★★★★★黄⼭地区⽅⾔属徽语,使⽤区域⼤致为原徽州地区歙县等所在地,所以其⽅⾔也能很好的代表徽语。
但是黄⼭⽅⾔内部差异很⼤,可谓是每个县都有其⾃⾝的语⾔魅⼒。
黄⼭⽅⾔不仅仅外地⼈听不懂,当地⼈也难以理解。
所以其难懂程度⾃然不⾔⽽喻。
常⽤词语黟县⽩丝丝=相当雪⽩长捞捞=长长的样⼦呆秃秃=傻呆的样⼦热头=太阳为奇= 撒娇歙县痴达匪=傻乎乎森垮=那样⼦很挫痴⿁=傻⼦搞卖=⼲什么唠鱼=下⾬增困=睡觉泾县飞天=淘⽓好动灵番=聪明、机灵砸锅=喻指⼯作办糟了嫩⽣=不⽼练02⾩阳话【难懂系数】:★★★★★⾩阳话⼜称⾩阳⽅⾔,整体属于中原官话,主要包括商⾩⽚和信蚌⽚两种,属北⽅⽅⾔,通⾏于皖北、苏北、豫东、鲁南⼀带。
⾩阳话属于中原官话的分⽀,主要包括商⾩⽚和信蚌⽚两种,商⾩⽚发⾳多翘⾆,存在[ʂʻ]-[fʻ]不分的现象,句末多以哩作语⽓组词,⼉化⾳明显。
常⽤词语撷(xié)=倒酒炯(jiǒng)=⾼兴、兴奋谝(pián)=炫耀烀(hǔ)=炖噦(yué)=吐叨(dǎo)=夹03亳州话【难懂系数】:★★★★★亳州话属中原官话—商⾩⽚,属北⽅⽅⾔,通⾏于皖北、苏北、豫东、鲁南⼀带。
亳州市⽅⾔25个辅⾳声母按发⾳部位分为7组,加上零声母共为8组。
徽语祁门、婺源第一人称代词读音试释

徽语祁门、婺源第一人称代词读音试释一、我/咱们在徽语祁门、婺源地区,人们常常使用“我”或“咱们”作为第一人称代词。
这两个代词的读音很特殊,与普通汉语有所不同。
“我”字在祁门、婺源地区一般读作“gua(音:gūa)”,发音时舌尖轻触上颚,然后向下拉开发音。
这种读音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而“咱们”字的发音则更为独特,通常读作“gulum(音:gǔlǔm)”。
这个读音在其他方言中并不常见,但在徽语祁门、婺源地区却非常普遍。
它是由“咱”和“们”的合音演变而来,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二、代词的使用范围无论是“我”还是“咱们”,它们在徽语祁门、婺源地区的使用范围都非常广泛。
无论是家庭内部的交流还是社交场合,人们都会使用这两个代词。
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会用到“我”或“咱们”。
这种称呼既反映了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团结。
在社交场合,人们使用“我”或“咱们”代表自己或团体,彰显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无论是参加节日庆祝活动还是组织集体行动,人们都会用到这些地方特色的代词。
三、代词的语音变化除了特殊的读音,在徽语祁门、婺源地区,人们还会对“我”、“咱们”进行语音变化。
这是一种温和的语言习惯,常出现在日常交流中。
例如,“我”字可以变成“我儿子”、“我女儿”等,发音为“gua-z”(音:gūa-z)或“galo”(音:gǎluò)。
这种变化更加强调关系和亲密感。
而“咱们”也可以变成“咱儿子”、“咱女儿”等,读音为“gulumz”(音:gǔlǔm-z)或“gulolo”(音:gǔlǔluò)。
这种变化带有亲近的情感色彩。
在徽语祁门、婺源地区,居民常常使用特殊的读音对第一人称代词进行表达。
无论是“我”还是“咱们”,它们都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得到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对代词进行语音变化,以增加亲近感和表达情感。
这些特色的语言习惯丰富了地方文化,也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独特风貌。
徽州方言常用语举例

徽州方言常用语举例
徽州方言是中国安徽省徽州地区特有的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是一些徽州方言常用语的举例:
1. 您好:您好(徽州方言中的“您好”发音为“宁好”)
2. 谢谢:谢谢(徽州方言中的“谢谢”发音为“谢尼”)
3. 对不起:对不起(徽州方言中的“对不起”发音为“忸不起”)
4. 请问:请问(徽州方言中的“请问”发音为“乞问”)
5. 没关系:没关系(徽州方言中的“没关系”发音为“没关系”)
6. 你好吗?:你好吗?(徽州方言中的“你好吗?”发音为“你好汝好?)
7. 多谢:多谢(徽州方言中的“多谢”发音为“多尼”)
8. 祝你好运:祝你好运(徽州方言中的“祝你好运”发音为“祝你好运”)
9. 慢走:慢走(徽州方言中的“慢走”发音为“慢走”)
10.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徽州方言中的“祝你生日快乐”发音为“祝你生子快乐”)
以上是徽州方言中的一些常用语,这些语言在徽州地区非常常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
通过使用这些方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徽州地区的文化和社交圈子中。
安徽话方言大全

安徽话方言大全安徽话,又称徽语,是指使用于安徽省境内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的徽语分支。
安徽话方言种类繁多,各地方言差异较大,主要分为徽语北片和徽语南片两大类。
在安徽省内,安徽话主要分布在徽州、皖南、皖北和皖西等地。
安徽话在很多地方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流语言,因此,了解安徽话方言对于深入了解安徽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话方言的音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在声母方面,安徽话方言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浊化现象,例如“z”音浊化为“d”音。
在韵母方面,安徽话方言的韵母丰富多样,有的地方还保留了古汉语的韵尾。
在声调方面,安徽话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大,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多达七八个的声调。
安徽话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词汇方面,安徽话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的地方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词汇,例如“汝”、“尔”等。
在语法方面,安徽话方言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例如“把”字结构的使用等。
安徽话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方言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文学、戏曲、曲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安徽话方言的文学作品、戏曲表演、曲艺传承等都是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安徽话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方言语言,具有丰富的音韵特点、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对于了解安徽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安徽话方言在文学、戏曲、曲艺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安徽话方言,为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语,也称徽州话,是古代吴越语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
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南部的旧徽州府,浙江省西北部的旧严州府、江西省北部的旧饶州府部分地区的语言。
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说明:
【第三,是把徽语从吴语区里划分出来。
安徽南部的方言错综复杂,既有吴语的特征,又有某些江淮官话的特点,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赵元任1962《绩溪岭北音系》就说过徽州方言在全国方言里很难归类。
后来很多学者多把这一带方言笼统地归入吴语区。
《地图集》根据实际情况,在皖南地区划出宣州片,归入吴语区。
更重要的是让徽语单独成区,包括安徽南部,以及相邻的浙江旧严州府地区,江西的德兴,原浮梁县。
共十六个县市。
】
关于“徽语”当设不当设的问题
把徽语从吴语中独立出来,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很多学者还是坚持把徽语划归吴语范围。
在历史上徽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一个分支。
把徽语单独从吴语方言中单独列出来的。
造成全中国仅旧徽州府+严州府+旌德县+浮梁县仅400万的人,面积不大的一块地方说徽语的地盘。
赵元任先生:“因为所有的徽州话都分阴阳去,近似吴语,换言之,可以认为是吴语的一种”,“这一隅的方音很有点介乎吴楚之间的意味,口音听起来也呈近乎吴语的印象”“徽语范围太小,不能独立,我认为该归入吴语群。
”
徽州方言很复杂,内部差异很大,外地人不容易听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徽州方言独立也好,归入吴语也好,都并不妨碍徽州人对她的热爱。
使用人口:
安徽省:
屯溪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绩溪县、旌德县(西乡话)、石台县(占大话)、宁国市(胡乐话)、东至县(西南郎木塔一带)
人口约197万
浙江省:
淳安县,建德市,临安市(昌化以西),桐庐县(西部)(严州片)
人口约106万
江西省:
婺源县、德兴市、浮梁县
人口约133万
所以,徽语总人口大概在436万人左右。
徽语可以细分为五个片,分别是:绩歙片休黟片祁德片严州片旌占片
徽语危机:
在江淮官话与普通话的大肆冲击下,徽语经历着和和吴语一样的危机。
如在词汇上,一大批地道的词汇在年轻人口中消失
把日头说成太阳
把打中觉直接说成午睡
把礼拜一说成星期一
把调物事(东西)说成换物事
把着衣裳说成穿衣服
把乐瑟说成垃圾
把念书说成读书。
等等现象,不胜枚举。
最后希望大家都来爱护我们的徽语,她是我们的母语,当然爱护母语并不是要和普通话作对,徽州现在四分五裂,分属三市两省,但是面对乡音,我们总能找回那一种归属感,一种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