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湖南卷)

合集下载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

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按照日销量8200万份、13亿人口计算,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63份,比1999年增长了7份,但数量仍然偏少。

日本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545份,美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198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早在1996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96份,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60份,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226份。

1999年,按平均每个人拥有日报的数量算,挪威排第一,每千人583份。

美国是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根据E&P提供的数据,美国拥有日报1468种(2001年的数据),非日报7689种(2000年的数据)。

人口远多于美国的中国报纸数量应该相应多于美国。

美国的报业发达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目前两国还不具有可比性,但这至少说明2002年2137种报纸的数量远非中国报业规模的极限。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悬殊,人口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全国经济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对报纸的需求必然只能保持在一个有限的水平上。

目前总体状况是:就数量而言,乡村人口报纸拥有量极度稀少,而城市人口拥有量相对饱和;就质量而言,前几年报业成长主要都是规模扩张、数量膨胀,在质量方面提高很小,优秀报纸的种数远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湖南高考文言文答案(2004--2009)

湖南高考文言文答案(2004--2009)

湖南高考文言文答案(2004--2009)湖南高考文言文答案(2004--2009)2004年湖南高考文言文答案11.B解析:答案选B。

和读h,应和,跟着唱。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理解实词是读懂文言文最基础的工作,常见文言实词有120个,除和与阴在其中外,升与狎不在其列,但在新的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168个实词之列,故不为超纲。

可根据语法结构分析明确,和后面是代词宾语之,和应释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故B错.对文言实词词义可以猜读,然后对其印证.12.A解析:答案选A。

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用、拿的意思。

B中其,分别是代词它(指鹤)、表反问的语气词,C中而,分别是顺连词、表修饰的连词,D中于,分别为介词到和介词从。

13.C解析:答案选C。

A中明年,文中义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B中适当,文中义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古今异义;D中南面,文中义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古今异义14.D解析:答案选D。

其实这个选项未必是错的,根据文意,放鹤招鹤之歌的有两种说法,一为苏轼,一为山人。

命题者认为是苏轼,故这样设置题目选项,作为高考试题,观点的明确性、周密性应是无隙可击的,学术上存在着争议的东西不应进入试卷。

15.(1)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3)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译文:熙宁十年秋天,彭城(徐州)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天骥)君的草屋,洪水高达那半个门扇。

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云龙山人搬迁到原来住屋的东面。

云龙山人从东山脚下,登上高处来眺望,发现奇异的环境,就在那上面建造亭子。

彭城一带的山脉,冈岭四面包围,隐约地象个大环,只缺那西边一面,可是云龙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

春夏两季的交替时候,野草树木连接到天边;秋冬时节,白雪明月,方圆千里同一色彩。

在刮风下雨时而阴暗时而晴朗的天气变化中间,低头抬头,瞬息百变。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doc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doc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 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迭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二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例: How much is the shill?A. £19.15.B. £9.15.C. £9.18.1.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man?A. He slept well on the plane.B. He had a long trip.C. He had a meeting.2. Why will the woman stay home in the evening?A. To wait for a call.B. To watch a ball game on TV.C. To have dinner with a Mend.3. What gif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get for Mary?A. A school bag.B. A record.C. A theatre ticket.4. What does the man mainly do in his spare time~A, Learn a language.B. Do some spot's.C. Play the piano.5. What did the woman like doing when she was young?A. Riding a bicycle with friends.B. Travelling the country.C. Reading alon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什)吓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名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6和第7题.6.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In a hotelB. At a booking office.C. At a friend's house.7.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in a few days?A. Fly to another country.B. Come to the same hotel.C. Drive here to visit friends.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8和第10题.8. What did the man worry about at the begiraing of the conversation?A. He might not find everything be wanted.B. He might not have enough money with him.C. He might not be able to catty the shopping.9, How much should the man pay?A. $ 5.B. $ 75.C. $ 75.0510. What did the woman do in the end?A. She charged the mail a little less.B. She asked the man to pay her later.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1和第13题.C, She made a mistake in adding up die cost.11.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In a classroom.B. In a theatre.C. In an office.12. Why does the man plan to leave early?A. He is gthng on vacation.B. He is going to a performance.C. He is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13. What does the woman offer to do?A. Clean the office.B. Pick up the man's son.C. Finish the man's work.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4和第17题.14.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versation?A. Angry.B. Surprised.C. Sad.15. What size bag does the woman want?A. A 24-inch bag,B. A 29-inch bag.C. A 32-inch bag.16. When will the woman leave for Mexico?A. On Thursday.B. On Friday.C. On Saturday.17. Where does the man work?A. At a mail order company.B. At an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C. At the airport information desk.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8和第20题.I8. Why did the woman not go to college?A. She didn't pass the exam.B. She wasn't interested in college.C. She couldn't afford college education.19. What job does the woman say she did?A. She was a bus conductorB. She was a shop assistant.C. She was a housekeeper20, What did the woman think of her friend's college life?A. It was busy.B. It was wonderful.C. It was dull.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所给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井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21. Playing tricks on others is _____ we should never do.A. anythingB. somethingC. everythingD. nothing22. ---- ______ for the glass!---- It's OK. I'm wearing shoes.A. Look outB. Walk outC. Go outD. get out23. I work in a business _________ almost everyone is waiting for a great chance.A. howB. whichC. whereD. that24. I think Father would like to know ____ I've been up to so far, so I decide to send him a quick note.A. whichB. whyC. whatD. how25. Turn on the television or open a magazine and you ______ advertisements showing happy familiesA. will often seeB. often seeC. are often seeingD. have often seen26. For a long time they walked without saying ______ word. Jim was the first to break _____ silenceA. the; aB. a; theC. a; 不填D. the; 不填27. Everyone was on time for the meeting _____ Chris, who's usually ten minutes late for everything.A. butB. onlyC. evenD. yet28. ---- Excuse mc, but I want to use your computer to type a report.---- You ______ have my computer if you don't take care of it.A. shan'tB. might notC. needn'tD. shouldn't29. That doesn't sound very frightening, Paul, I've seen _____. What did you like most about the film?A. betterB. worseC. bestD. worst30. He accidentally _____he had quarreled with his wife and that he hadn't been home for a couple of weeks.A. let outB. took careC. made sure D, made out31. ---- I hear Jane has gone to the Holy Island for her holiday.---- Ob, how nice! Do you know when she ______ ?A. was leavingB. had leftC. has leftD. leg32. You can't wear a blue jacket _____ that shirt — it'll look terrible.A. onB. aboveC. upD. over33. You were silly not ____ you car.A. to lockB. to have lockedC. lockingD. having locked34. They've _____ us $150,000 for the house. Shall we take it?A. providedB. Supplied C, shown D. offered35. -- Now, where is my purse?-- _____! We'll be late for the picnic,A. Take your rimeB. Don't worryC. Come onD. Take it easy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湖南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湖南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湖南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D 都读guān,意为帽子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是名词;作动词时读guàn。

A项:“暑假”的“假”读jià,指按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其它读jiǎ,意为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假定,假如。

B项:“口供”、“供认不讳”的“供”读gòng,意为供词,受审者陈述案情;其它读gōng,意为供给,供应。

C项:“唱主角”的“角”读jué,意为角色,另有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演员,古代五音之一,竞赛、斗争。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重点是多义字的注音,难度可以说适中,学会据义定音是做好此题的重要方法。

2.C A项:“诫”应为“戒”,警惕的意思;诫,警告的意思。

B项:“灌”应为“贯”,贯通的意思;灌,浇、灌溉、倒进去或装进去的意思。

D项:“缔”应为“蒂”。

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需说明的一点是B项:中的“具”在卷上是写成“俱”,考试时由监考老师将其改过来,其实没必要,它不影响答题,也许命题者考虑到命的严谨性与一致性——每个错误选取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

3.C 全题共三个句子留下六个空,每句两空。

根据平时训练用排除法留下A与C是不太难的,再根据对报刊文章熟悉的便利,第四空选“整改”而不选“整顿”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但很多考生可能还没有仔细阅读第三句,就习惯性地要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这一组而委屈了第四空。

其实,如能认真阅读第三句,其内在逻辑是较为明显的:这个复句中的一、二句与第三句之间为第一层,转折关关系,第一个分句是委婉地说我珍重这些荣誉,第二句承前句进一步表明我对这些荣誉的态度,与第一句构成第二层的并列关系,第三句轻轻一转,表明我工作的目的不是追求这些荣誉。

4.A 今年湖南这道题没有与时俱进考查熟语,以求稳出之。

难度也不大。

“无出其右”,意为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的。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湖南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湖南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彗星白炽灯莘莘学子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艺苑入场券如雷灌耳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跻身杀手锏响遏行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孵化器洞若观火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传统医学界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③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我承认它很有价值,--------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整治/整顿虽然/但是
B.典范/典型整理/整改虽然/不过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湖南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湖南卷)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一次交互分配法)会计分录:(1)交互分配: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666.6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666.6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5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500(2)对外分配:借:制造费用——一车间2299.8——二车间1533.6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3833.4 借:制造费用——一车间4355.2——二车间3811.4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8166.6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法)实际费用与按计划成本结转数的扎一应该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分配。

修理车间差异分配率=920÷(6000+4000)=0.092基本一车间应负担成本差异=0.092×6000=552(元)基本二车间应负担成本差异=0.092×4000=368(元)运输车间差异分配率=280÷(8000+7000)=0.0187基本一车间应负担成本差异=0.0187×8000=149.6(元)基本二车间应负担成本差异=0.0187×7000=130.4(元)会计分录:(1)按计划成本分配: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600 制造费用——一车间1800——二车间12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36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520 制造费用——一车间4160——二车间364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8320(3)差异分配:借:制造费用——一车间552——二车间368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920借:制造费用——一车间149.6——二车间130.4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280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代数分配法)设修理车间每工时成本为x,运输车间每吨/公里成本为y,列方程式如下:4000+1000y=12000x8000+2000x=16000y解得:x=0.3790y=0.5480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758 制造费用——一车间2274——二车间1516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4548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548 制造费用——一车间4384——二车间3836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87682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500——乙产品 1875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312.50管理费用 312.5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5000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54.66——乙产品 1272.88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318.22管理费用 454.24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3000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837.18——乙产品 744.16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232.55管理费用 186.11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000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顺序分配法)运输车间费用分配率=(3000+300)÷(15000-1000)=0.2357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2000+700+188.56)÷(5000-300-400)=0.6718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运输车间 300——机修车间 700——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000——乙产品 15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250管理费用 2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50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 188.56——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89.94——乙产品 1319.92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329.98管理费用 471.6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3300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209.24——乙产品 1074.88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335.90管理费用 268.54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888.56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法)(1)交互分配: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300——机修车间7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10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200——机修车间16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36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120——运输车间16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280(2)对外分配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160——乙产品 1620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270管理费用 27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320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86.16——乙产品 1314.88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328.72管理费用 470.24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3100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080——乙产品 960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300管理费用 24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580会计分录(计划成本法):(1)按计划成本分配: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312——机修车间728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080——乙产品 1560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260管理费用 26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52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230——机修车间184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66——乙产品 1288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322管理费用 46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345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3450——运输车间144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92——乙产品 768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240管理费用 192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400(2)差异分配:如果实际费用和计划成本差异额不大,为简化核算,可直接将差异额计入管理费用。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 (2)参考答案 (7)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之二.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 (9)参考答案 (13)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三.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 (16)广西卷答案 (20)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青海) (21)试题答案及解析 (26)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8)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 (3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34)(天津卷)语文参考答案 (39)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 (40)上海卷答案 (4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45)(重庆卷)参考答案: (50)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51)参考答案 (55)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57)答案: (61)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62)(湖南)语文试题答案 (66)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68)(湖北卷)参考答案: (73)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74)浙江卷参考答案 (78)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80)(江苏卷)参考答案: (8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86)(辽宁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91)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语文第Ⅰ卷(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唾.弃沉睡.千锤.百炼捶.胸顿足B.憔悴.粉碎.猝.不及防出类拔萃.C.啜.泣拾掇.缀.玉连珠苦学不辍.D.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班配藏污纳垢草菅人命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凌厉怙恶不悛不落巢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懵懂挺而走险流言蜚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怄气徒有虚名鬼斧神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岗位培训改变了旨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湖南省高考语文2004-2013十年真题参考答案

湖南省高考语文2004-2013十年真题参考答案

2004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湖南)1.D 2.C3.C4.A 5.B 6.D7.B8.C 9.D10.A11.B12.A 13.C14.D15.(1)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3)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16.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17.(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8.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19.答: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20.答: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21.CD22.答: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23.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是值得我信赖的朋友。

2005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湖南)1、答案:D解析:“辗转”应为“zhǎn”“踽”应为“jǔ”;B“惬意”应为“qiâ”,“掎角”应为“jī”;“围歼”应为“jiān”,“矢志不渝”应为“yú”。

2、答案:A解析:B.“幅射”应为“辐射”。

C.“金壁辉煌”中的“壁”应为“碧”。

D.“异曲同工”3、答案:C解析: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

整合:整理并合并。

第(1)句中前面已出现“调整“和“协调”等词,所以后面用“整合”较好。

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关注:关心重视。

“关注”的强调意味重于“关心”,所以第(2)句应用“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假jiǎ暑假.假.嗓子假.以辞色假.模假式B.供gòng 口供.供.销社供.认不讳供.不应求C.角jiǎo 角.膜唱主角.钩心斗角.凤毛麟角.D.冠guān 皇冠.冠.心病衣冠.楚楚冠.盖相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彗星白炽灯莘莘学子言者无罪,闻者足诫B.艺苑入场券如雷灌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C.跻身杀手锏响遏行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D.精湛孵化器洞若观火瓜熟缔落,水到渠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③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我承认它很有价值,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整治/整顿虽然/但是B.典范/典型整理/整改虽然/不过C.典型/典范整治/整改并且/不过D.典范/典型整理/整顿并且/但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C.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B.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

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传统医学界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

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病人所属的证型,通过君、臣、佐、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

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

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

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

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

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发现这一证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靶腺。

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国、埃及、罗马和印度的传统医药学,是世界知名的四大传统医药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唯独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经受了考验,传承下来。

中国传统医药学因迥异于西方现代医学,常被人认为是非科学的。

客观地说,它的确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传统医药学将不再神秘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现在,美、德等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中药,英国所开设的中国传统医药诊所,就已经发展到近3000个。

7.中国传统医药学为什么显得“神秘”,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往往与古老的神话和传说紧密结合在一起。

B.它长期以来以隐秘的方式在寺庙中代代相传。

C.站在西医学的角度看,它有难以解释的地方。

D.很多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医药学还不了解。

8.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医学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C.中医学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主要针对病理因素进行治疗。

D.中医学借助望、闻、问、切收集全部素材,西医学借助仪器设备收集的是部分素材。

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传统的中国医药学即东方医药学不光指汉族、藏族的医药学。

B.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C.原来人体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各自独立,没有联系。

D.现代西医学已经能够从分子水平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医药学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体系,而埃及、罗马、印度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

B.西方许多国家对古老的中医学正逐步地从排斥转向理解,看来,中医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已经是一种趋势。

C.西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

中医学要走向世界,现在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

D.西医学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中医学,尽管它对很多问题仍然解释不清,对有些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但在当今世界上,还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