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课题】《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大家已经对《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有了一定的感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更加深入地探究这首诗歌。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

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描绘了两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PPT展示,并配图)

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2、释词:

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同花。滋,繁。

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释句: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4、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从意象入手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背诵此诗;了解《古诗十九首》。 2、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2)品读法:就是精读、深读,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 2、课前做好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ppt展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大家知道以上这些评价指的是什么吗?对,它们都是后来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看了这些评价,我想大家都对古诗十九首产生了一定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诗

歌会让不同朝代的一流诗评家都对其有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通过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来领略古诗十九首那数百年依然璀璨的魅力。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简介(ppt展示) 引入:大家知道吗?其实《古诗十九首》原本并不是一个文集,也不是同一个作者所写,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却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呢?它们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它们又是在什么时候合成一个文集,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十九首》呢?他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又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题解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3、价值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

《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作者】 选自《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主旨】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作者不详。 译诗: 庭院中长着一株奇佳的树子, 绿叶葱笼花儿开得美丽繁盛。 攀着树枝儿采摘下一束鲜花, 我将用鲜花送给我的心上人。 怀间袖里花儿芳香四处飘散, 路途遥远无人能够为我奉赠。 一束花儿实在是不值得奉献, 不过分别已久涌起眷恋思情。 第一句“奇树”而无人观赏,繁华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一个终日盼望心上人在身旁而不可得,又强打精神攀条折荣的女子精神世界,“奇树”也便可视为“奇女”。“奇树”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这位女子的美好情感。“奇树”在她花事最盛的时候采摘,要把花儿送给心上人;那么,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献出去,竟连向自己的心上人献出最珍贵的感情都无法叫对方得知,内心受到的压抑和摧残是多么深重和巨大,她是怎样打发这漫长的时日。 奇树花儿总是惹人喜爱的,“馨香盈怀袖”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朝夕孤身独处,就因为“路远”造成自己深重的单相思。但是,一岁一荣的花儿,多么难以等待,这漫长无尽的日子终于有了花儿装饰和亲昵,心情总会稍稍松驰,稍稍露出喜悦的。难怪,连“攀条折其荣”的细节和过程都要写出来,就更看出这位女子心里怀着怎样的追求,充满着怎样的情意了。女主人公对花的喜爱、揣度、收藏、进而要“遗所思”,几乎每一个动作,动作的过程,都可以在想象中呈现。——这当然是强颜欢笑,明知“莫致之”却偏要这么做,深情地做,怀着无限热望地做。无非是寄托思情,表达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同时,也无非是在消磨难度的时光,无事找事做。这样,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她经历的不幸,她在白白地耗损青春,在虚掷自己的生命。 “此物何足贡”,说是珍惜花,不如说要珍惜她的感情,珍惜她的生命,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说道, 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馨香盈怀袖”这是最值得赞赏的佳句。一是指此时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全然交融了,是她内情的外在表现;二是作者炼句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请鉴赏“盈”字的表达效果如何? 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已情不能遏,满怀热望要表达衷情,便怜花自怜、赞花自赞地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因此,这一句诗正是内情的外在表现,是人物心灵里涌出来的,对人物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貌浅而意深,当系全诗“诗眼”所在。 最后两句,蕴涵深曲。你怎样理解?请你简要赏析。

庭中有奇树 优秀教案

庭中有奇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从意象入手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背诵此诗;了解《古诗十九首》。 2.能力目标:诵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品读法:就是精读、深读,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ppt展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大家知道以上这些评价指的是什么吗?对,它们都是后来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看了这些评价,我想大家都对古诗十九首产生了一定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歌会让不同朝代的一流诗评家都对其有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通过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来领略古诗十九首那数百年依然璀璨的魅力。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简介(ppt展示) 二、引入: 大家知道吗?其实《古诗十九首》原本并不是一个文集,也不是同一个作者所写,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却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呢?它们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它们又是在什么时候合成一个文集,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十九首》呢?他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又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题解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3.价值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三、诗歌细读与讲解 大家知道《庭中有奇树》是五言律诗还是五言绝句呢?对,是五言律诗。那你们知道五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导读: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 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 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 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 久久地站在树下, 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 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不详。 译诗: 庭院中长着一株奇佳的树子, 绿叶葱笼花儿开得美丽繁盛。 攀着树枝儿采摘下一束鲜花, 我将用鲜花送给我的心上人。 怀间袖里花儿芳香四处飘散, 路途遥远无人能够为我奉赠。 一束花儿实在是不值得奉献, 不过分别已久涌起眷恋思情。 第一句“奇树”而无人观赏,繁华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一个终日盼望心上人在身旁而不可得,又强打精神攀条折荣的女子精神世界,“奇树”也便可视为“奇女”。“奇树”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这位女子的美好情感。“奇树”在她花事最盛的时候采摘,要把花儿送给心上人;那么,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献出去,竟连向自己的心上人献出最珍贵的感情都无法叫对方得知,内心受到的压抑和摧残是多么深重和巨大,她是怎样打发这漫长的时日。 奇树花儿总是惹人喜爱的,“馨香盈怀袖”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朝夕孤身独处,就因为“路远”造成自己深重的单相思。但是,一岁一荣的花儿,多么难以等待,这漫长无尽的日子终于有了花儿装饰和亲昵,心情总会稍稍松驰,稍稍露出喜悦的。难怪,连“攀条折其荣”的细节和过程都要写出来,就更看出这位女子心里怀着怎样的追求,充满着怎样的情意了。女主人公对花的喜爱、揣度、收藏、进而要“遗所思”,几乎每一个动作,动作的过程,都可以在想象中呈现。——这当然是强颜欢笑,明知“莫致之”却偏要这么做,深情地做,怀着无限热望地做。无非是寄托思情,表达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同时,也无非是在消磨难度的时光,无事找事做。这样,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她经历的不幸,她在白白地耗损青春,在虚掷自己的生命。 说是珍惜花,不如说要珍惜她的感情,珍惜她的生命,然而诗人笔锋一说道,“此物何足贡”,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馨香盈怀袖”这是最值得赞赏的佳句。一是指此时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全然交融了,是她内情的外在表现;二是炼句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请鉴赏“盈”字的表达效果如何? 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已情不能遏,满怀热望要表达衷情,便怜花自怜、赞花自赞地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因此,这一句诗正是内情的外在表现,是人物心灵里涌出来的,对人物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貌浅而意深,当系全诗“诗眼”所在。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课题】《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大家已经对《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有了一定的感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更加深入地探究这首诗歌。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

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描绘了两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PPT展示,并配图) 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2、释词: 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同花。滋,繁。 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释句: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4、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英语翻译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英语翻译 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沂河生译: In the courtyard grows a beautiful tree, Flourishing in full bloom with leaves so green. Searching the branch to pull down a flower, I'd like to give it to the missed lover. Fragrance so dense to fill my sleeves, Lover too far away for me to reach. It's not the flower that is distinguished, But the time spent together should be cherished. 词句注释 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华,同“花”。滋,繁盛。 ⑶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白话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课题】《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大家已经对《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有了一定的感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更加深入地探究这首诗歌。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描绘了两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PPT展示,并配图) 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2、释词: 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同花。滋,繁。 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释句: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4、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

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三)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PPT展示,并配图)

【庭中有奇树】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庭中有奇树】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珠帘秀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及注释】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

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怎不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呢?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点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她心里的烦恼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积起来,这种与日聚增的痛苦,不是更令人难以忍受吗?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

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怎不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呢?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点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她心里的烦恼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积起来,这种与日聚增的

课外古诗《庭中有奇树》《 龟虽寿》的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诗词复习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翻译: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7、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8、“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干里殊风雨。

庭中有奇树 练习及鉴赏

庭中有奇树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分)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关键句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1分)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1)结构上,根据诗句所在的位置去判断它的作用;(2)内容上,理解诗歌大意,联系语境去分析这句话在诗中的作用。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2分)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省优质课创新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省优质课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 《古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鉴赏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

次。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在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怎不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呢?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

庭中有奇树-古诗-赏析

庭中有奇树-古诗-赏析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鉴赏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怎不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呢?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课题】《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大家已

经对《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有了一定的感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更加深入地探究这首诗歌。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描绘了两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PPT展示,并配图) 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