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作品分析
伊东丰雄建筑作品赏析

轻盈,柔软
传统英式 风格
充满现代气息
建筑的整体构造
这座建筑主要是由 银色的钢材料,以板 条状的形式通过穿插、 交替等各种方式构成 骨架。在骨架的内外 两侧镶上相应规格的 钢板,同时与玻璃交 替构成。并且以各种 方式开窗,形成了: 钢架+钢板+玻璃+窗 的完美组合。
虚与实的动态美
钢板
玻璃 窗 钢板
Imabari, Ehime, Japan 2009.9 – 2011.5 reinforced concrete 1 story 1,912m2 197.29m2 197.29m2
岩 田 健 母 与 子 博 物 馆
伊东是围绕建筑未来展开自己的建筑思 考的,并渐渐指向了自然的回归及建筑与环 境的同化的方向。支撑他建筑创作的是其 “流动体建筑论”。在伊东看来,都市空间 可以看作是人、车等各种流动的空间的集合 体。被伊东称为“21世纪帷幕”的“流动体 建筑论”包含了伊东的“风的建筑”和“薄 膜的建筑”的思考。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 他设计的建筑充满了皮膜感,浮游感,金属 感,透明感。
伊东丰雄的新建筑设计
MIKIMOTO Ginza2
地点:日本东京中央区 时间:2003.8〜2005.11 结构:钢freme+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规模:9层,地下1层 地盘面积:275.74平方米 建筑面积:237.69平方米 总楼地板面积:2,205.02平方米
这是东京银座的一家 Mikimoto珠宝旗舰店, 梦幻般的建筑。
松本表演艺术中心于2004年秋季开放,采用钢骨 架钢筋混凝土构造,玻璃与水泥现浇,分为地上 7阶、地下2阶。 总建筑面积达到了7080平方米, 总延床面积就达到了17,673.70平方米,由伊东 丰雄联合建筑公司负责设计。
建筑大师伊东丰雄简介及作品集

法蘭克福市幼兒 園 Ekkenhaimu 八代市壽廖保護 養老院
1994.03
1994.04
つくば南駐車場
1995.03
八代消防總部大 樓區域
伊東豐雄生平
作品年分 作品名稱 1995.12 蓼科S邸
作品介紹
作品介紹 地點 :千野忠男,長野縣 結構:支撐鋼框架結構鋼 筋混凝土平板結構 地點 :長岡,新潟 結構:鋼筋混凝土,鋼筋 鐵骨,鋼架部分 地上一層 地下四層 地點 :阿蘇郡,熊本縣 結構:鋼結構 地上兩層 地點 :柏,千葉結構:RC 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架,鋼架結構 地上一層 作品照片
1984.07
銀小屋
1986.08
馬込沢の家
伊東豐雄生平
作品年分
1986.08
作品介紹
作品介紹
地點 :港區,東京 結構:鋼結構 地上三層 地點 :西區,橫濱 結構:鋼構 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將 他推向國際當代建築師之 列 地點 :千代田,東京 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架 地上六層 地下一層 地點 :北海道惠庭 結構:RC 地上一層 1990年-第3屆村野藤吾獎 (札幌啤酒北海道工廠迎
1979.11
中央林間の家
1981.11
笠間の家
1982.05
梅ヶ丘の家
伊東豐雄生平
作品年分 1983.05 作品名稱
作品介紹
作品介紹 地點 :小平,東京 結構:強化木架構 地上兩層 作品照片
花小金井の家
1983.05
田園調布の家
地點 :大田區,東京 結構:鋼筋混凝土+木材 地上兩層
地點 :中野區,東京 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架 地上兩層 986年-昭和60年度日本建 築學會獎(銀色小屋) 地點 :船橋市,千葉縣 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架 地上兩層
仙台艺术中心伊东丰雄结构分析

建筑外形理念:
在成田高速公路上疾驰的 车内,建筑师伊东丰雄从海 草的形态获得灵感,利用贯 通整个建筑的管状柱,使建 筑形成匀质的空间系统。
他通过采用透明的表 皮,削弱房间的概念, 运用自由的几何线及独 特的室内实际等建筑设 计手法,为使用者提供 了自由发生各种行为的 场所
彻底的无梁楼板 海草一样的柱子 置身于在森林中的感觉
这些结构从垂直方向上将楼板连在一起,它们既具有 传统柱子的结构功能,也充当管道井的角色。成束的 钢管形成的中空的柱子,直径从2m~9m不等。由于立 体柱从一层到七层上下贯通,立体柱覆以透明的钢 化玻璃。 这实际上也是从仿生的角度思考,通过模仿植物的 茎干的作用(支撑,保护,通道)而得出的合理设 计。
仙台艺术中心
Sendai Mediatheque by 伊东丰雄
建筑与设计师
这栋让人觉得轻松、友善的建筑, 是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职业生涯里 极具关键的作品,它被誉为新世纪建 筑的代表,曾让全球建筑界掀起一股 “伊东风潮”,更为伊东带来了2002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生成就金狮奖 的荣誉。在这个设计中,伊东以十三 束水草状的支柱做为空间试验,他希 望透过这个从自然中“衍生”出来的 元素,打破既往的任何建筑形式,让 建筑不要那么像建筑,而是像人造树 林,人们可以拿着轻便的电脑在这里 随意溜达,与人相遇,自然沟通,没 有任何阻碍。
“板”与“管”的交接原是
结构表现的重要节点,但是被 伊东轻描淡写、遮遮掩掩的处 理方式弱化,目的也是凸现实 体元素抽象的形态关系。
管与板的连接
板与板的连接
通过焊接形成整体的楼板
皮
建筑南立面是长52m,高27.7m的玻璃幕墙, 是由间距1m的两层玻璃平面组成。
在双层玻璃 的最上部位设 置了换气窗的 开闭装置,刮 风下雨时通过 传感器自动关 闭。夏天打开 换气换气窗, 温度差促使气 流上升;的。
伊东丰雄作品中的临时性

伊东丰雄作品中的临时性1伊东丰雄作品“临时性”的设计思想和背景在伊东丰雄的设计中有不少作品都贯穿着“临时性”的概念,这个概念也成为了他的建筑哲学中的一部分,也是其建筑技术策略之一。
临时性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真正成为世界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则要追溯到1851 年,首届伦敦世博会通过应用标准化的工业生产配件,在短时间内便组装了水晶宫,同时在博览会结束后又如期拆除了水晶宫,这开辟了临时性建筑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由于临时性建筑空间功能的模糊性的要求,出现建筑的生长和置换。
当建筑空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由电脑控制生成相应的的建筑形态,这种形式就如同“自由生长”的临时性建筑。
伊东丰雄曾说过:“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 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关心它在该时期或其后20 年作何用。
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的更新发展或者是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根本没有人再需要它了。
”“建筑是一种临时性的存在”,是一种独特也是容易引起误会的说法。
通过对临时性的演绎,伊东丰雄明确的拒绝了西方将建筑看成是“石头的史书”和“凝固的音乐”这样的永恒性和固定性的标准。
在“临时性”的背后隐藏着伊东对日本当代城市的所做的现实主义解析:一方面作为对建筑短暂性的积极回应;一方面作为对“无背景”式的都市环境的最好诠释。
另外,“临时性”也是日本建筑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
因而可以说“临时性”是一种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的独特的都市观,审美观和世界观[1] 。
临时性充斥着现代社会,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伊东丰雄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
因此,建筑的临时性更多的是在描述其内部功能的临时性,另外,建筑的临时性也包括临时建筑,这类临时性的建筑在伊东丰雄近期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在这类建筑中,建筑的临时性是由建筑使用功能的临时性所导致的。
这其中所表达的临时性是对于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的临时性。
对于世界上大部分的建筑来说,它们的临时性都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象宫殿、纪念馆、体育馆等大型、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临时性的。
伊东丰雄建筑作品简介

建筑内部
这是一个小型的餐厅,所以内
部分割比较简单,没有隔离墙
等,只有一些柜台,桌椅等等,
是一个纯粹的大空间。由于它
不是一个单纯的餐厅,它还可
以作为集会,休息,观光等等
的场所,所以内部的设置并不
显得拥挤,而是显得宽敞,轻
松,给人足够的活动空间,与
四周的玻璃幕墙和窗相映衬,
给人自由舒畅的感觉。同时在
周围宁静的环境的衬托下更给
返回
思想的连续
银色小屋是伊东早期的成名 之作,他用银色来表达一种 裸露,用一种完全开放的空 间来表达一种自由,用简单 的几何体来组织变化,用银 色的外墙来表现一种结构的 轻盈。
同样,在这座餐厅建筑 的设计里,伊东也采用了相 同的理念,相同的手法。所 不同的是,后者并没有前者 那样透明,那么空旷。
裸露 封闭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3时 53分0秒03:53:0020.12.23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3时53分20.12.2303: 53December 23,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3日星 期三3时 53分0秒03:53:0023 December 2020
两者的比较
自然 新颖,暂时
材料的负面效果——眩光
银色外墙对光有很 强的反射效果,由
此而产生了眩光的
问题。这对人的眼 睛产生危害。
室内的光问题
侧面 的光
顶部 的光
玻璃的问题
反光 眩光
资料来源
ABBS论坛 《伊东丰雄》 《安藤忠雄》 《世界新建筑》
谢谢观赏!
吴华 宋宁
伊东丰雄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目录一、选择理由 (1)二、平生简介..........................................1~2三、他人评价..........................................2~3四、自我评价........................................3~4五、设计理念 (4)六、作品集.........................................4~5七、重要作品.........................................7~9一、选择理由内敛含蓄伊东丰雄的建筑作品在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建筑理念与建筑风格,既非极简主义、也非参数化设计。
1971 年他从著名建筑师、日本新代谢派成员菊竹清训的建筑事务所脱离,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URBOT。
这个名字并非表达了他对工业技术的尊崇,更多的是失望。
新代谢派在20 世纪60 年代盛极一时,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在70 年代的衰弱,新代谢派也由60 年代的积极乐观,转向欧美式的颓废迷茫。
这一阶段伊东丰雄的建筑呈现出一种极为内向、收敛的姿态。
1976 年他为姐姐设计的私人住宅——白色U 形房代表了伊东丰雄内心的态度。
消融界限20 世纪80 年代日本经济一片繁荣,房地产市场的兴盛推动了一栋栋混凝土钢结构建筑的诞生。
伊东丰雄用轻质材料设计的住宅并不太受瞩目。
“整个80 年代,我很少能有机会接受公共建筑项目。
这令我有些愤世嫉俗。
”也因此,他有大把时间来思考建筑。
“城市千篇一律,建筑毫无特点,它们呆滞、没有表情。
我希望能用不一样的材料、思维来构造建筑。
”重叠空间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日本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目光从西方转向本土,力图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
但伊东丰雄并未简单地模仿传统建筑,他认为决定自己的建筑有别于西方建筑的根本因素在于语言。
“日语松散、开放的语法结构对我的建筑理念有很大影响。
仙台媒体中心 名作分析

管状柱结构
楼板模式
板.平面
中夹蜂窝状肋板的复合钢板结构,并且根
据受力情形的不同而采取了钢板厚度和排布方 式都渐次变化的配置策略。依据同力流的汇聚 过程相逆的原理,以管状柱为离心点,楼板由 近至远被划分为柱周边、柱列间和普通柱间三 个分区;肋板布兰也由辐射状转变为网格状;钢板 厚度则由最大的25 mm逐级缩减6mm。
蜂窝板自重的减轻是其板厚的减少,一 种比较方便的分析是讨论在材料极限受力 条件下,自重对梁/板力流路径高度的影 响。 绿色表示荷载,蓝色表示压力,红色表示 拉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新
“管”在结构上从垂直方向上将“板”连在一起,贯穿于建筑 物的屋顶至地面。 这些柱状物的直径2m~9m不等,建筑四角的管道同时承载来 自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荷载,其余九个管道则只作为支撑垂 直荷载的单元。 它既是支撑结构,又包裹起许多不同的要素:阳光,空气(空调和 通风装置),给排水,强弱电,垂直交通等。媒体中心的柱状物 (“管”)是整个建筑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它的存在才使得媒体中 心得以按照柯布西耶的方式创造了平面特色,实际上就是按功 能上的要求,摆脱了形式上的局限性。伊东把技术作为工具来 解决复杂的结构问题,他让技术方面的元素服务于自己对建筑 光线的诗意化要求。 在伊东最初的概念中建筑仅仅被抽象为板—管—皮三个元素, 然而建造一栋能真正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加入楼梯,坡道,管道 等其他元素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可能与其他建筑就没什么区别 了,他就将这些元素巧妙的作为内核放在柱状物里,似乎又隐 喻了些什么。 伊东本人将这一束束钢管比作树枝,在伊东的草图上也写到 “海草一样的柱子”。媒体中心的空间感受像走在一座建筑 风格变化万千,街道各具特色,有广场和公园的城区里。树的 存在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在这里人们选择地点做自己的事情。
伊东丰雄白色o型住宅赏析

一、建筑师资料
• 伊东丰雄
• 日本当代建筑师
• 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 建筑奖,是第六位荣 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 日本建筑师
• 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 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 展的金狮奖
• 在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后,曾于 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建筑师事务 所工作;
他人评价
• 一场关于日本后现代建筑演讲上这样描述了伊东丰雄:
“在后现代艺术运动里,伊东释放了建筑学的古老角色, 让它不再仅是人类社会当中高效率的机器,在伊东的建筑 语意中,我们可以看到软而透亮的疆域逐渐形成了一股强 而有力的群体;伊东的建筑显现了都会中的人文环境关系, 将今日高度发展的大都会风景描绘的更加具体。在这些建 筑里念发展过程中,介于高度经济发展和建筑学理念的达 成间,伊东有顺序的探索了其中丰富的层次。而且,他的 作品很难归类。没有两幢伊东丰雄建筑看起来是完全一样 的。没有相同的美学风格;没有提前的宣言。你可能永远 也不能确定伊东丰雄下一步将做什么
二、时代背景
• 东京这类城市表现出无特色的、且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城市 特征。
• 由于地震的不断威胁,通常很短时间建筑就要重新翻盖。 在日本文化中,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建筑的理念从 来不存在。
• 在日本,城市背景变化很快,没有持久的东西。因而,他 的作品避免任何形式的坚固,而展现―种短暂的、脆弱的、 易变的外观。伊东丰雄发展了短暂建筑的理念,短暂建筑 是表现这些无背景大都市的最佳方式。建筑材料的坚固性 被减到最低程度。他使用技术把结构及细节的尺寸几乎缩 减到尽头,最大程度地使用玻璃,以使建筑抽象化而远离 其物质性,为建筑增添与临时装置相似的易碎性。
• 建筑在地势低的地方被刻意抬起到地平线高度,在下面形成一个建筑入口, 从而可以引导用户或参观者进入到建筑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仙台媒体中心
建筑思想:
敏锐的社会性
流动性
轻盈感 临时性
社会性
底层不城市相连接,形成城市 广场的一部分,供市民活动使 用。
流动性
柔软如海草般波动的柱子,任 意排放,表现为楼层之间的节 奏性变化。 建筑被处理成没有明显的交接 处,没有阻断空间。
轻盈感
大片树脂玻璃幕墙和轻盈的结 极体极成的建筑晶莹透亮。
不仅仅是墙上开窗或者是设计表皮的图案。 将建筑带离了现代主义柯布西耶的“ 多米 诺”结构体系,实现了百年前高迪所追求的 管状(流动)建筑。
利用层高 的丌同, 结合外部 的建筑肌 理的丌断 变化,让 人能在其 中获得丌 同的建筑 体验。
多变的内部空间,让人在其间转换时 能获得丰富的空间感受。
三.日本东京Tama艺术大学图书馆
柯布西耶的“多 米诺”结极体系
4片分隑内外的表皮
6块正方形的楼板
二.tod's大楼
枀其具象的街道树不枀 其抽象的建筑表层的共 存对我们来说非常有诱 惑力。 将具象性不形式性在前 所未有的层面上进行统 合。
建筑的生成
行道树的剪影成为建筑的表皮图案,同时 也是建筑的结极体系。 树形结极由下至上的形状和密度的变化, 在内部空间上,不上下丌同的室内空间的 功用形成松散而微妙的对应关系。
而网状部分则产生一种膝胧的 半透明感,模糊了建筑内间分割,可以满 足丌同的功能需求,也能丌断 地变化自身的功能定位。
非构筑的语言
透明的表皮 房间概念的弱化 自由的几何线 室内和室外一体化的设计
场所的形成
透明的表皮
建筑的正立面是双层玻璃幕墙,建筑外 墙的73%由透明的玻璃极成,使整个建 筑轻盈而纯净。 彻底透明的表皮,从外部可以清楚地看 到内部,建筑不城市的界限似乎丌存在 了,使建筑几乎融于城市背景中。
参考文献
[1]张洁.TOD_S表参道大楼 [2]龚海涛.从伊东丰雄的三件作品谈其建筑思想 [3]刘翔.伊东丰雄仙台媒体中心的设计思维评枂 [4]陈晞.表皮的“临时性”演绎 [5]朱鹄飞.从空间的极筑到场所的形成——评仙台媒体中心 的非极筑性
房间慨念的弱化
二层的办公空间由柔软的半透明织物及 玻璃隑墙围合而成,通过视线的隐约传 递加强二侧的联系。 固有的房间概念弱化了,围合淡化了, 仅有的围合要素也大多采用自由曲线, 加上垂直交通空间也显露在透明的立体 柱内,整座建筑非常开放和自由。
自由的曲线
为了围和少量的内部空间,采用了流动 的曲线和曲面,营造内外交流的气氛。 分割内部空间的实体有的是柔软的织物, 有的是半透明的玻璃。 各种质感的曲线和曲面使空间更具个性, 也带来了丰富的建筑体验,强化几何线 形成的流动性。
室内和室外一体化的设计
每一层的层高都根据丌同需要而各丌 相同,虽然形状、材质和色彩各丌相 同,但设计师遵守建筑和家具、室内 和室外一体化的原则,创造了各种可 分可和、可对应人的各种活动的特色 家具,完善了建筑的非极筑理念。。
结构体系
13根树形的管子
采用一种变形的 “多米诺”结极 体系。
三种简单元素组 成了仙台媒体中 心。
交流空间
公共空间 空间体验
交流空间
在底层运用开阔的长廊 式空间,为人们穿越校 园提供一条活动道路, 即使他们目的丌是为了 走进图书馆的。 为了让人们的流动和视 觉自由地贯穿建筑,使 用随机排布的拱形结极 来营造一种感觉,让倾 斜的地面和外面的公园 风景和建筑保持连续。
建筑形式
拱形用钢结极和 混凝土做成,这 些拱形结极相互 交汇,这样可以 让拱形的底部非 常苗条,而顶部 可以承住二层的 重量。 这样上重下轻的 设计慨念。让一 层的位置如同在 一棵树下享受凉 爽不安静。
空间体验
这些交汇的拱形把空间柔和地 划分成丌同的区域,加上书架, 丌同形状的学习桌以及可用作 公告牌的玻璃隑断等等,给划 分而成的区域带来既有个体性 又和整体空间保持连续的感觉。
人们穿梭在这些拱形之间 会体验到丌用的空间感受 间的变化,从充满自然光 线的修道院到视觉上丌可 洞穿的地下隧道。
由于拱形的特点,是内部空间的 光影效果更加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