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价值与价值观

合集下载

12.1价值与价值观.课件

12.1价值与价值观.课件
的价值取向 D
A.消除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B.成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C.强调了环境本钱的客观存在
D.对经济生活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3.马克思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 的风光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 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
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段话说明 C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价值的含义
是指一事物对主体〔人或物〕的积极意义,即 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属性和功能。
理解哲学价值含义注意的事项
〔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
物的价值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 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
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二、价值观的 导向作用
价值 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的评价 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课堂反响
1域.哲事学物B意的义价上值的的价关值系与是具体领 A.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没 有什么区别 B.前者是对后者的高度抽象和 概括,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涵盖 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
2.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之所以要将GDP指 标调整为绿色GDP,是因为绿色GDP指标
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 用
D.价值观对人类社会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结论二: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 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 寻找正确的价值观 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课件11:12.1 价值与价值观

课件11:12.1 价值与价值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第 18 页
安全第一还是赚钱第一 无视安全还是重视安全
以煤矿为例,煤矿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煤 矿主无视安全生产重要性只顾赚钱,而对 煤矿进行超能力生产和盲目开采造成的。 这说明价值观有什么作用?
第 19 页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不同第的26 页 人的价值观在多元利益的条件下呈现差异 性,在不同价值观的指导下,不同的人们 在实际生活中采取不同的行为选择,对个 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与 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的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第 15 页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什么关系?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③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满足人的营养需要 满足人文学欣赏需要
第3 页
营养价值
文学价值
满足人的健康需要 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医疗价值 审美价值
一、人的价值
第4 页
1、价值的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
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理解:(1)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物的属性和
第9 页
2、人的价值的内容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贡献——社会价值) ——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索取——自我价值)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12.1价值与价值观

12.1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 价值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索取)
评价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 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价值观的含义: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 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2.1
价值与价值观
粮食、水等 衣服、帐篷、车等
满足 满足 满足
吃的需要
穿、住、行的需要 精神的需要
书本和
价值的含义: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 和功能.
邓飞:发起“ ”项目,在8个月中筹募超过2500万元的 资金,为13个省110所山村学校提供免费午餐.他本人也被授予 “2011影响中国年度公益慈善人物” .
你对广州亚运会投资1226亿的看法?
广州亚运会虽然投资大,但是能弘扬中国文化,刺激消费, 带动旅游业等发展… 广州亚运会只是一个体育活动,不需要这么铺张浪费.如果我是 广东省政府,我一定会把钱用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 比如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上…
你觉得哪种观点有道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行为?
对人们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价值观的 导向作用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教学设计5:12.1 价值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5:12.1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与价值观一、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包括哪两方面内容)与评价3、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并运用分析问题4、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使学生认识到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人生价值的内涵和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三、教学方法情景探究法、多媒体和学案综合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奖励基金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奖励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和和平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

2012年我国的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全国人民为之欢舞!他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我们学校也有五项奖励基金,你知道这些奖励基金的设立者是谁吗?李玉华、黄小平、茹伯兴、孙金荣、王林元,共计220万元。

他们在我校设立奖学金,奖励我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成绩突出的老师,从中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他们是成功人士,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懂得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他们这种行为在一定价值观的引领下,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人的价值是什么和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归纳并出示课题:《价值和价值观》【展示学习目标】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2、人的价值的内涵(包括哪两方面内容)与评价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问题4、学生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思想觉悟。

请结合课前预习,请你讲述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结合你课前的自主学习,判断下列观点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事物的价值与哲学上的价值的关系。

具体事物的价值是指具体事物的属性满足了入的某种具体需要。

这种“价值”是具体领域的价值,是个性。

而哲学上的价值是对这些具体领域中事物的价值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共性。

教学设计4:12.1 价值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4:12.1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价值、价值观的基本含义2、人的价值的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人的价值2、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教学方法】:分切块、自主探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1、辽宁人丛飞是位歌手,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闯荡深圳。

1994年以来,他先后资助了178名贫困失学儿童,300多万家财散尽,还欠了十几万外债。

2005年4月,丛飞患胃癌住院,他的事迹感动了深圳、广东乃至全国人民。

他先后荣获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2004年度广东省优秀音乐家、2005年深圳最具爱心人物和2005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他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等荣誉。

丛飞的事迹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2、刘伟事例【讲授新课】切块一、人的价值【课堂探究】课本第96页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探究提示】A物的价值不同于人的价值,对一般的事物而言,其价值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则不同。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也就是说,人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和他人,并且能够从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B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1)价值的基本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12.1《价值与价值观》优秀教学案例

12.1《价值与价值观》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教师应设计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价值观的内涵。例如,从个人层面出发,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对自己有益的价值观念?”;从社会层面提问“社会价值观如何影响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位法官,如何判决一个道德难题?”让学生们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价值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了对价值观的讲授。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价值的定义,包括道德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内涵。接着,我详细阐述了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如功利主义、义务论和德性伦理学等。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我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2.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纪录片和时事新闻,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在社区服务实践中,体验不同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道德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写日记、分享感悟等方式,记录价值观认知的成长过程。
5.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培养包容和批判性思维。
五、案例亮点
1.引人入胜的导入问题:通过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价值观学习的热情。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授: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的阐述,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们将抽象的价值观概念具体化和实践化,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互动性强的小组讨论: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相互交流和辩论。这样的互动性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2.1价值和价值观

12.1价值和价值观
生活中的各种 价值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 ----车辆等交通工具 和功能。 可以满足出行的需要
艺 术 可 以 ----粮食、水 满 足 果等食物可以 人 满足人们营养 们 需要 精 神 1、哲学领域的价值含义 需 要 ---房屋可以满 价值就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足人们住的需要
物的价值 事物的属性 满足 人的需要 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 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 满足① 他人、社会 人的价值 人的属性 满足② 的需要 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 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
一、人的价值
教师点拨
人 (社会价值、贡献对应人是价值尊重和满足
----
是不是任何事物都有价值?
例: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 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 才具有价值。 客体 ——西红柿 主体 ——人 功能 需要 观赏和食用
结论: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
的两个方面。
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我们这里讲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是什么关系?
徐虎:你不贡献,我不贡献,谁来贡献;
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取照汗青。
A.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和贡献(社会价值)——贡献;社会对个人的 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 B.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 会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 业的贡献。) C.人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 自我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 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12.1价值与价值观

12.1价值与价值观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学习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难点:人的价值课前预习案【自主梳理】1.价值含义:2、人的价值(1)内涵(2)评价3.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2)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原理总结: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和方法论(1)原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应该主要看他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探究1:易混易错:1、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注意: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2、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注意:价值观不一定都是正确的)3、集体主义已成为我国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注意:不符合事实)4、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注意:不能将二者划等号)5、集体主义能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注意:夸大了集体主义的作用)6、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实现了集体利益也就实现了个人利益(注意: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实现了前者不一定就能实现后者)7、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注意:不能将奉献和索取对立起来)8、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利益(注意:实现人生价值不等于牺牲个人利益)9\要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注意:二者不存在先后关系)10、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因为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注意:哪个更重要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1、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注意: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12、贡献越多,索取越多(注意: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关系,因为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精神.)探究2: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题型三: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此题型和题型二一样,考生需自己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发挥的自由度大,难度大,灵活性、综合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4人教版:教案导学案(含教案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教学设计】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一、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

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

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1、识记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

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

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

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

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

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五、教学方法:1、探究性学习法。

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法。

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1、价值与价值观的相关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时事材料创设情景背景回放:“生命赞歌”与“牵尸要价”背后的利益链的思考:2009年10月24日,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10余名大学生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救援——或奋不顾身地入水施救,或手挽手结成“人链”接应。

最后,两名少年成功获救,两名男孩获救,但不幸的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被无情的江水吞噬了,3位施救的大学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荆州结梯救人的英雄群体事迹感动中国,尤其是三名长江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生命瞬间升华,散发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光芒。

在荆州“10·24”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奔波于荆江两岸,结果,现场发现渔民“见死不救”的真象,打捞公司“挟尸要价”的行径浮出了水面。

讨论:1、渔民、打捞公司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2、三位大学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取两位少年的生命,值不值?通过学生讨论引出本课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探究框题内容,学生讨论并思考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提示:不是一回事。

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具有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

但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

可见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精讲点拨】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两点:(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所以哲学上的价值就应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

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

可见,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

而这些具体的价值又可以概括为几个领域,即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这是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的价值。

而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在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

这些具体领域的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点是共同点。

(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如衣服、粮食、房子、车辆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

音乐、电影、图书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

它们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就是哲学上的价值。

2.人的价值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把握该知识点可分为两个层次:(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2)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探究活动二:播放视频《钱学森的人生》他的这种精神,让我们内心感动;他的这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他的这种人格,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1、根据视频,请你说说钱老一生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那些贡献?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钱老年轻时在国外留学,毅然放弃高额的报酬,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2、请问:钱老这样选择说明了人生价值观的什么道理?谁曾经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谁曾经让你的泪水盈满眼眶,把你的感动告诉我们,我们一起分享!钱老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3、请你为钱老写一段颁奖词.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民族脊梁【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学生讨论思考:人生价值的真谛是什么?【精讲点拨】3.人的价值的评价。

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

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P97中间方框,讨论并思考人们在上述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是受什么观念支配的?提示:受人们业已形成的价值观的支配。

【精讲点拨】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探究活动四:阅读教材P97—98的一则故事,讨论思考这位总经理所秉承的信念对他的经营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不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获得了巨大利润。

把握该知识点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二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精讲点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探究活动五:学生列举一些近期被查出的高官,思考:作为党和人民培养多年的干部为什么会走上歧途?【精讲点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

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相关的题目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价值与价值观”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价值与价值观1、人的价值(1)价值的基本含义(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3)对人的价值评价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十、教学反思哲学思想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学习哲学可以让人的思维更深刻,我想让学生理解一点,就是哲学并不是说教,不是用这个理论来说明我们的政策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符合马克思理论。

因此,我们所编写的教材存在一些问题。

它有时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为了不让政治课成为学生考试的工具。

能够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收获。

我在备课过程中比较注重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希望他们学了以后,真正有所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