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宣化
古城宣化历史简介

历史上的古城宣化History of the ancient city of Xuanhua孙伟2015013055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班在印象中宣化就是一个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从那已经经历了几十岁春秋的钟楼鼓楼便可以看出了历史的沧桑,历史的变迁,在那城门之下,深有一指的车辙象征的当时古城宣化的繁华,流动的人口更是给这座城市添加了更多的几分神韵。
宣化区工业门类繁多,基础雄厚,是张家口市冶金、机械和重化工基地,是河北省北厢地区重要的工业核心区。
区域内有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12家,民营企业23家,并形成了以冶金、机械、造纸、装潢印刷、陶瓷、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6亿元,工业增加值59亿元,利税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5%、15.05%、11.3%。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6%。
同时,宣化钢铁企业也建设于宣化城区周边,为宣化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今,繁荣的宣化的步行街道路繁华,人流不息,道路;两旁的建设有了极大的改观。
在夜晚时分,古老的城墙上面流光溢彩,繁华的街道旁边人流不息,这就是现今的宣化。
在历史上,夏、商时期宣化曾经先后隶属于冀州幽州,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又成为燕国的属地。
战国时期,国家动乱不安,各族割据,在这一段历史中,宣化由东胡族占据,而后燕王派秦开破袭东胡,置之不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郡,宣化属上谷郡。
燕王派秦开破袭东胡,置之不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郡,宣化属上谷郡。
这也就是宣化谷上古郡名称的由来。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之后,把天下分为36郡,宣化被分为其中之一的上古郡,置守官,因其在谷之上,直名上谷。
在汉朝时,汉置幽州刺史部上谷郡,宣化属上谷郡下洛县。
濡子婴居摄三年,王莽篡汉,改上谷郡为朔调,并改上谷各县名。
三国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下洛县为广宁县。
晋太康年间(公元228年至280年)宣属广宁郡地。
古城宣化的独特魅力与发展

分析发展前景与挑战
发展前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古城宣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挑战
如何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力, 吸引更多游客;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关系等。
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保护与传承
古城宣化的独特魅力与发展
汇报人: 2023-11-16
目录
• 古城宣化概述 • 古城宣化的建筑特色 • 古城宣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古城宣化的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 • 古城宣化的文化创意产业 • 古城宣化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总结
01
古城宣化概述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古城宣化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北京、天津、山西、内 蒙古的交界地带,是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经济中心。
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注重庭院和室内外空间的利用。 这些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细节处理都体现了宣化地区的文化 传统和审美趣味。特色街巷则以石板路、古井、古树等为 特色,给人们带来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寺庙与古塔
宣化地区的寺庙和古塔也是其建筑特 色之一。这些寺庙和古塔以其雄伟的 外观和精美的装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 来参观。
品牌建设
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古城宣化旅游品牌 的形象建设,提高游客对古城宣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05
古城宣化的文化创意 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问题
现状
古城宣化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手工艺、民 俗文化、古建筑等,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 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问题
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资源 挖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创意人才 短缺等。
宣化历史和发展历程

宣化历史和发展历程宣化,古称广宁,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素有“满洲东陲第一县”之称。
宣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历史积淀。
宣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这个时期的宣化是满洲东部的重要领地。
随后,宣化成为了秦朝和汉朝的疆域之一,作为边防要地起到了重要的守卫和防御作用。
隋唐时期,宣化县隶属于宣化府,并成为了重要的商贸和军事中心。
宋代时期,宣化成为了辽、金、西夏和蒙古的争夺对象,多次遭到侵略和战乱。
元朝时期,宣化作为防御边疆的重要城池得到了大力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布局。
明清时期,宣化成为了辽东、满洲、苏木之间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繁荣了起来。
特别是清朝时期,宣化地区成为了满洲的核心地区,驻扎了许多重要的政府机构和军队,经济和文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当时的宣化城区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大量的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留存至今,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20世纪初,宣化成为了战乱的“红色沙场”,参与了许多革命运动和战斗,因此具有极高的革命历史价值。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宣化地区人民奋起抵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后,宣化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成为了河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如今,宣化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宣化的经济主要以工业为支柱,特别是钢铁、煤炭和电力等行业发展迅速,为宣化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同时,宣化也注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总的来说,宣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更迭。
宣化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战乱和繁荣,不仅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如今,宣化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繁荣的城市,值得人们前去探索和品味。
宣化县概况

宣化县概况宣化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县域总面积2052平方公里,辖8镇5乡304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
宣化县区位优势明显,东距首都北京150公里,南距天津新港340公里,西距“煤海”大同230公里,北距陆路港口内蒙集宁400公里,地处京津冀、晋冀蒙两大经济圈交汇点,是连接东部经济带和西部资源区的纽带,具有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沿海地区经济辐射的独特优势。
一、悠久的历史宣化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周时期,宣化先后隶属冀州、幽州,后为燕国领地,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属上谷郡。
南北朝时期属广宁郡。
隋唐时为怀戎县、文德县。
后金改为宣化州,又改宣德州。
元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改为宣府镇。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宣府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人称“京西第一府”。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侵华日军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1943年改为宣化省,省会宣化。
1945年宣化解放后,察哈尔省在宣化成立。
1946年1月设宣化市。
1948年12月第二次解放,恢复察哈尔省建制,省会迁张家口市。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并设宣化县。
199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灿烂的文化宣化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文化渊远流长。
城区附近现有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至今古迹仍遗存较多,已查明有古代化石点4处、古墓26处、古遗址82处、古建筑70处,并先后出土一大批石、骨、陶、铜、铁器等珍贵文物。
宣化自古为交通要冲,军事政治重地,工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
元朝设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清朝有“柳川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设宣化府中学堂(现宣化一中前身),革命前辈张苏、林枫等同志等曾在此任教,并从事革命活动。
古城宣化,曾经那么美

古城宣化,曾经那么美……宣化,位于河北省的西北部。
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首都北京,西接煤都大同,北倚蒙古高原,南接华北腹地,头枕阴山山脉,脚踏泥河湾之土,柳川河、洋河、龙洋河之水环城而过,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20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居住。
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属冀州,春秋时为燕国北境。
居沟通南北之要冲,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之中心,历史上是汉族与东胡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战国时,燕国大将秦开率兵破东胡,拓地千余里,置上谷郡、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宣化属上谷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天下分36郡,宣化仍属上谷郡。
由此算来,从他确定建制的那天起,已走过2300多年的悠悠岁月……古时,宣化管辖的范围很大,“东至京都顺天府(今北京市)界,西至山西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界,南至直隶易州(今河北易县)界,北至沙漠,广四百九十里,轮六百六十里。
”基本相当于今张家口全境加上北京延庆区。
现在一般指宣化区,面积只有300平方公里。
宣化,又称为“皇城”、“军城”、“葡萄城”。
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
这座令我们魂牵梦绕的城池,寄托了多少游子浓浓乡愁的古城,承载着我们多少希望和梦想、快乐与忧伤,眷恋与遐想……“一抓一把历史,一靠一堆长城”。
沧海桑田,桑田沧海。
2300多年的宣化古城,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变化。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站在2300年后的今天,穿越时空长长的隧道,张开想象“隐形的翅膀”,遥望古城悠悠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遥想当年古城四周绝美的风光,绮丽的环境,我们的心里充满憧憬和向往,充满迷恋和祈盼,古时的宣化啊,我们心里的圣地,该有多么美?该有多么靓?公元前221年,距今23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宣化,为上谷郡,作为北据胡人的边塞前沿。
我的家乡

我可爱的家乡河北宣化河北宣化分为宣化区和宣化县。
其中我的家乡在宣化区位于张家口东南28公里处,是连接东部经济带与中西部资源区的重要纽带。
本区辖1镇3乡7个街道办事处。
宣化区隶属张家口市,曾是京西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宣化历史悠久。
战国至秦汉属上谷郡,唐代置武洲,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
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为宣德州,元中统置宣德府。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改宣德府为宣府。
洪武二十七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
清康熙三十二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
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
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是环北京旅游圈一处重要景区,宣化距北京仅150公里,交通方便。
沿京包铁路、G6、G7高速公路、110国道都可到达宣化。
宣化曾是京西的政治中心。
历代帝王常来宣化巡视。
明武宗朱厚燳。
清康熙皇帝七次北巡、西征均在宣化府整顿军队,筹集粮草。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十二月驻宣化,赐口北道尹诗一首,赐宣化总兵“媲训练”匾一块,赐宣化知府“亲民”匾一块。
宣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及辽墓壁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拱极楼。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五龙壁砖雕、旧城垣、时恩寺及辽代壁画墓群二区。
此外,还拥有一批如立化寺塔、大北街的马宅和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六中院内的“武庙”大殿、按院街内的张自忠将军故居、慈清西行时的行宫等极具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
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
嘉靖七年门528年),建立上谷书院。
嘉靖三十五年(175年),开设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
至今几易其名,已有110年历史。
宣化是葡萄城。
宣化白牛奶葡萄,已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为河北省名牌产品。
传说宣化葡萄的种植来源于张骞。
据史料记载,唐朝始种,辽金时推广,明清时全盛。
宣化白牛奶葡萄色泽绿中泛乳白,如碧玉晶莹耀眼,脆嫩欲滴,且皮薄肉映汁丰,味道清甜爽口,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赞誉。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宣化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
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
总面积264.3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
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
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
199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悠久历史宣化历史渊远流长,是我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从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这里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期宣化先属冀洲后属幽州。
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221年)民族割据,宣化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
分天下为36郡,宣化属上谷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宣化属广宁郡。
随、唐时期先后置涿郡、武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石敬割燕(北京)、云(大同)16州给辽国,其中包括武州。
辽改武州为归化州。
宣化为归化州治所。
金灭辽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
翌年又改为宣德州。
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年沿长城设九镇。
宣化改为宣府镇,辖左、右、前三卫。
为万全都司镇守总兵元帅驻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
辖一厅三洲七县。
宣化为府城治所,始定今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俗称道)。
辖3厅10县。
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日本侵占后,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
1943年又将察南自治政府改为宣化省。
辖11县,省会定于宣化。
宣化介绍作文

宣化介绍作文在河北张家口的版图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宣化。
宣化,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宣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那时候的宣化,是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宣化古城墙了。
那城墙高大而厚实,仿佛是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
城墙的砖石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的地方已经风化,有的地方还残留着战争的创伤。
走在城墙上,微风拂过脸庞,仿佛能听到古代战士们的呐喊声。
说起宣化的美食,那可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就拿宣化的牛奶葡萄来说吧,那可是宣化的招牌。
每年秋天,葡萄成熟的季节,葡萄园里那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就像紫水晶一样挂在枝头。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家人去葡萄园采摘。
一走进园子,那浓郁的葡萄香气就扑面而来,让人瞬间陶醉其中。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剪下一串葡萄。
那葡萄粒颗颗饱满,轻轻一咬,汁水四溅,甜美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
而且啊,宣化的葡萄还有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就是可以剥皮,那薄薄的皮一撕就掉,别提多方便了。
宣化的人民也是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有一次我在街上迷路了,心里正着急呢。
这时候,一位大爷走过来,主动问我是不是遇到啥麻烦了。
我跟大爷说了情况,大爷二话不说,就带着我七拐八拐地走到了我要去的地方。
一路上,大爷还跟我唠着家常,给我介绍宣化的一些好玩的地方和特色小吃。
大爷那亲切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让我这个外地人心里暖洋洋的。
宣化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像黄羊山文化园。
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记得有一回,我和朋友们一起去黄羊山文化园游玩。
我们先去坐了摩天轮,当摩天轮缓缓升起,整个宣化的美景尽收眼底。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城市的建筑错落有致,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接着,我们又去玩了碰碰车,大家在场地里你追我赶,笑声和尖叫声此起彼伏,玩得那叫一个尽兴。
宣化的四季也是各有特色。
春天,大地复苏,宣化处处充满了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
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
总面积264.3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
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
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
199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悠久历史宣化历史渊远流长,是我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从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这里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期宣化先属冀洲后属幽州。
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221年)民族割据,宣化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
分天下为36郡,宣化属上谷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宣化属广宁郡。
随、唐时期先后置涿郡、武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石敬割燕(北京)、云(大同)16州给辽国,其中包括武州。
辽改武州为归化州。
宣化为归化州治所。
金灭辽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
翌年又改为宣德州。
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年沿长城设九镇。
宣化改为宣府镇,辖左、右、前三卫。
为万全都司镇守总兵元帅驻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
辖一厅三洲七县。
宣化为府城治所,始定今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俗称道)。
辖3厅10县。
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日本侵占后,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
1943年又将察南自治政府改为宣化省。
辖11县,省会定于宣化。
1945年宣化解放后察哈尔省在宣化成立。
省会设在宣化。
1946年1月设宣化市。
1948年12月第二次解放。
恢复察哈尔省建制。
省会迁张家口市。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至今。
二、形势险要宣化位于冀北山间盆地边缘,地势险要,气势顽固,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诚如旧志所述"宣化全境飞孤(今山西代城飞孤关)紫荆(今河北易县紫荆关)控其南;长城、独石(口)枕其北;居庸(关)屹险于左;云中(大同)固结于右,群山叠障,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
素有"神京屏翰"之称。
据志书记载概略统计,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北方部族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达70多次。
所以历代汉民族朝代都非常重视北部边防,并选派重兵固守。
特别是明王朝先后18次增筑和修葺长城,沿长城设九镇驻兵防守。
其中宣府镇担负着东起四海,西至大同长达1030里的防守任务。
洪武、隆庆年间宣府驻扎新旧官军达151452人。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十九子朱惠为谷王,在宣化建谷王府(皇城),常驻宣府。
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建镇国府第。
清康熙皇帝7次征西,北巡时均路经宣化。
乾隆皇帝亲书《神京屏翰》巨匾,悬挂于镇朔楼上。
据《宣府镇志》载:嘉靖年间,宣化城内有军户127497人,官户4551人,民户2035人。
由此可见,宣府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城"。
三、人杰地灵宣化自古为交通要冲,军事政治重地,工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
因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
据《宣化县新志》载:元朝设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
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8年)创立古城最高学府"柳川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设宣化府中学堂(现宣化一中前身)。
革命前辈张苏、林枫等同志边任教,边从事革命活动。
尔后宣化府立师范学校、府立中等农业学堂,府立艺徒学堂和上谷大戏院相继成立,就学者逾千人。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宣化府从中学堂挑选吕复等19人及州县志士9人,共28人赴日本留学,开辟了旅外求学之先声。
由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宣化涌现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
仅明清两代中进士者36人、举人113人、武举人165人、贡生390人。
诸如:孙世芳:进士出身,官至明翰林院庶吉士,太使,曾主持编篡《宣府镇志》。
张镗:进士出身,曾任山西按察副使。
姚世卿:武进士出身,曾任明京城永定门总兵元帅。
张世卿:地方绅士出身,曾任大辽国国子监,监察御史,死后葬于宣化区下八里村北。
郭维城:清末举人出身,曾任柳川书院院长,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任府城教育会长。
深得地方学子拥戴。
马信:1917年生于宣化城内,1936年高中毕业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
现为全国政协常委,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谷凤翔:龙关人,宣化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监察部长,司法行政部长。
现为台湾察哈尔同乡会理事。
筱桂挑:女,晋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宣化晋剧团团长,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严于治艺,造脂深沉,多次受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1973年去世。
四、灿烂文化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
宣化历史悠久,遗存在地上、地下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现在,宣化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
库藏文物1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国家珍贵文物100余件。
清远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
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式的宏伟建筑。
面宽三跨间,外观三层,楼高7米,建在高8米的墩台上。
墩台下的十字券洞与宣化城四门通衢,与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
券洞内的500年前的铁轮车辙依稀可见。
楼体造型别致新颖,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
楼上悬有嘉靖十八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高2.5米,重万斤,钟声宏亮悠扬,可传声40里。
楼的东、西、北三面悬挂《耸峙岩疆》、《震靖边氛》、《声通天籁》木制匾。
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博士在《东洋建筑史的研究》一书中,曾向全世界做过介绍。
1984年大修后的清远楼,青砖碧瓦,玲珑剔透,格外引人注目,已成为古城一大重要文物景观。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北距清远楼200米。
建于明正统5年(公元1440年)。
系重檐九脊歇山顶建筑。
面宽五跨间,楼高二层15米。
建在8米高的墩台上。
二层檐下有两块匾额。
南曰《镇朔楼》,以明代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故名。
北曰《神京屏翰》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亲书,由直隶总督那苏图刊悬。
楼内置巨大更鼓一面,鼓高2.2米,面径1.4米。
廊下立有4幢石碑,记述宣化历史和修建镇朔楼经过。
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极楼:又名著耕楼,昌平门楼。
建于明洪成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
置于宣化城墙之上。
为城防建筑。
楼高14米。
楼体二层,墩台9米。
下有南北走向券洞。
与清远、镇朔两楼成一轴线。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城:始建于唐朝。
明洪武二十七年展筑包砖。
展筑后的宣化城垣为正方形,每边六里多,周长24里有余。
城高2丈8尺、雉堞高7尺。
通高3丈5尺。
环城设7门,南有昌平、宣德、承安三门;北有广灵,高远二门;东有安定一门;西有泰新一门,门外设关,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外设隍堑、护城河、吊桥等。
其布局俨然为明代北京城之缩本,仅规模较小、门制不同而已。
现在城体虽破环严重,但土垣基本完好。
为全国少有明城之一。
已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长城:始建于秦明,位于宣化北部与崇礼县为界,经人头山由张家口入境,境内长52公里。
在永乐至万历年间重修加固。
因这段古长城位于明长城之北,故又称"二道边"。
系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遗址:位于宣化城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村。
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晚新生代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化石丰富。
其中含有早更新世(距今200万年)哺乳动物化石。
为举世公认的早更新世标准地层。
是研究地层变动、构造和寻找早期人类化石的重点地区,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寺:位于宣化柏化寺村西,小环山坡下,有原山凿就的多宝佛塔一座,通高12米,上刻石佛数十;石窟三个,内凿大小石佛300个余尊,兴建年代不详。
但《宣化县志》记载,明龙庆元年(公元1567年)大修,清代又建龙王殿、三宫殿及禅房等。
山上林木丛葱郁,风景优美。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雕五龙壁:在宣化师范学校(原弥陀寺)内,全高4.5米,宽4米,中间是飞腾于云涛雾海中的五条砖雕巨龙。
上檐雕五踩仿木斗拱,下刻飞禽走兽,两边是奇花异草。
为清初雕刻艺术珍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化寺塔:位于宣化城内西南隅(现驻军占地)。
该塔始建于元朝。
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
塔身高14米。
为五级8面。
下有莲花座,顶部为铸铁宝顶,各角有合角吻兽,造型美观,工艺精细。
据考立化祖师系日本国佛教日莲宗传人日持上人。
为弘扬南无妙法莲花经,西渡中国,担任立化寺主持。
并于立化寺坐化圆寂。
在日本佛教界颇有影响。
近几年来多有日僧前来朝拜。
现为张家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上谷郡牌坊:位于天泰寺街东口。
清道光十七年重修,是一座两柱单孔歇山布瓦建筑。
牌坊上方雕有五层九踩斗拱。
斗拱下的匾板上刻有《古上谷郡》4个楷书大字。
字体雄浑有力。
刀工精湛道劲。
相传为清宣化知府方观承所书。
牌坊建筑纤巧玲珑,结构严谨,别具一格。
原为省级重点文物,可惜毁于"文革"。
现在重新规划设计,正待恢复建筑。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宣化牌楼西街天主教堂东侧。
始建于1930年,院落为中西结合的三进四合院。
1943年日伪宣化省公署所在地。
1945年宣化首次解放,全国第一个省级民主政府在这里诞生,为省府办公驻地。
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恩寺大殿:位于镇朔楼西侧百米处。
始建于明代成化六年,具有典型的明初建筑艺术特点,为宣化地区唯一庑殿顶式建筑。
顶部为黄色琉璃瓦。
建筑面积为388平方米。
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壁画墓群:位于下八里村北。
从1973年首次发掘出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后,最近又在张世卿墓地附近清理发掘出张世本、张公诱、张世右、张匡正、韩师训、张文藻等9座辽代壁画墓葬,已构成张家世族壁画墓群。
在墓群发掘中,除出土一大批珍贵文物外,还发现300余平方米保存完好的辽代彩色壁画。
其中的散乐图、茶道图、天文图、出行图、侍女图、备经图等是在国内首次发现。
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天文、民俗、服饰等有着重大意义。
墓群中的壁画技艺之高。
墓室结构之新颖考究,随葬品之丰富多彩,宛如地下艺术殿堂,在辽代考古发掘中是罕见的,颇有研究观赏价值。
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1998年9月,下八里村北又清理抢救出两座辽代壁画墓,出土了铜丝网络和木偶真人雕像,这在河北省属首次发现,为研究辽代历史、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