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篇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引言高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观赏和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个人的艺术观点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各种艺术媒介和技法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学习艺术史和理论,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培养学生对艺术道德和伦理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与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安排1. 艺术史与理论教学(1)艺术史教学•介绍各个时期和流派的代表性艺术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分析艺术作品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2)艺术理论教学•介绍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使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和特点。
•探讨不同的艺术理论对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 创作实践与技术训练(1)绘画创作•教授基本的绘画技法和构图原则,培养学生准确表达形象和情感的能力。
•组织各类创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2)雕塑创作•引导学生学习雕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他们对空间和形态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组织雕塑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个性化的雕塑创作。
(3)摄影创作•教授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光影和构图的敏感性和控制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摄影创作,帮助他们通过镜头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3. 艺术鉴赏与评论(1)艺术作品鉴赏•通过学习和讨论优秀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共4篇)

高中美术教学方案〔共4篇〕第1篇:高中美术教学方案高二第二学期方案〔人物〕第一周:眼睛第二周:鼻子第三周:嘴第四周:耳朵第五周:头发第六周:头部的转动第七周:头、颈、胸的关系第八周:正面头像第九周:侧面头像第十周:头像写生第十一周:手第十二周:手臂的根本形第十三周:脚第十四周:腿的根本形第十五周:躯干的根本形第十六周:人的全身比例〔站、坐、蹲〕第十七周:男女在比例上的差异第十八周:人的动态第十九周:人物写生〔半、全身〕高二第一学期总方案〔花卉的画法〕第一周:竹子的画法第二周:梅的画法第三周:菊的画法第四周:兰的画法第五周:荷花的画法第六周:牵牛花的画法第七周:葡萄的画法第八周:冬瓜、南瓜、丝瓜的画法第九周:松树的画法第十周:柳树的或其它树的画法第十一周:石头的画法第十二周:山的画法第十三周:树和石的画法第十四周:树和山的画法第十五周:水的画法第十六周:鸟的画法第十七周:鱼的画法第十八周:花和鸟的组合〔花和盆的组合〕高一第一学期方案〔几何画法认识和写生〕第一周:新生入学教育,美术课要求〔画一幅作品,自由创作〕第二周:透视〔平行透视〕,用平行透视法画正方形第三周:透视〔成角透视〕用成角透视画长方体第四周:圆球体〔用圆球体画一种球类用品〕第五周:圆柱体〔用圆柱体画一种物体〕第六周:用椎体画铁塔和宝塔第七周:圆锥体〔用圆锥体画高脚杯〕第八周:棱锥体〔用椎体,画螺丝帽〕第九周:十字横木第十周:正方体+圆球体〔表现体积和明暗〕第十一周:长方体+三角锥体〔素描写生〕第十二周:圆柱+圆球体〔素描写生〕第十三周:斜面圆柱+正方体〔素描写生〕第十四周:棱柱体+方椎体〔素描写生〕第十五周:穿棱木得方椎体〔素描写生〕第十六周:长方体+圆球体+三角体〔素描写生〕第十七周:圆柱体+十字棱木〔素描写生〕第十八周:穿棱木的方椎体+斜面圆柱〔素描写生〕第十九周:圆球体+椎体+正方体〔素描写生〕高一学期方案〔素描静物写生〕第一周:课本的表现方法〔优酸乳盒的画法〕第二周:苹果的画法〔临摹一张苹果〕第三周:梨的画法〔写生一张或临摹一张〕第四周:水杯的表现技法第五周:盘子或碗的表现技法第六周:啤酒瓶的的表现技法第七周:可乐罐的画法〔易拉罐〕第八周:花瓶的画法〔细颈、椭圆形〕第九周:饮料瓶的画法第十周:罐子的画法第十一周:苹果和玻璃杯的组合〔静物组合〕第十二周:桔子和盘子的组合〔静物组合〕第十三周:啤酒瓶和可乐罐的组合〔静物组合〕第十四周:花瓶和盘子的组合〔静物组合〕第十五周:罐子+盘子+杯子的组合〔静物组合〕第十六周:花瓶+水果+杯子的组合〔静物组合〕第十七周:画一组体育用品组合〔静物组合〕第十八周:罐子+水果+盘子+可乐罐组合〔静物组合〕第2篇:高中美术教学方案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方案美术学科已经在课程改革中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
高中美术教案范文精选5篇

高中美术教案范文精选5篇高中美术教案范文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二、授课部分<引入新课部分>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
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
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
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
高中美术设计教案模板(共4篇)

高中美术设计教案模板(共4篇)第1篇:高中美术教案设计高中美术教案设计大全【篇1: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1: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教案样本《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高中美术教案设计

高中美术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等。
2. 学习并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了解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
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相、饱和度、明度的定义和关系。
2. 色彩的搭配原则:如何进行有效的色彩搭配,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
3. 色彩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色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T、视频等,使教学更生动有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色彩的作用和影响。
2. 讲解新知:详细解释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
3. 示范操作:教师现场演示色彩搭配的技巧,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魅力。
4. 学生实践:让学生自行设计色彩搭配方案,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并改正。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色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作品,评价他们对色彩搭配技巧的运用能力。
2024年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2024年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分析:本教材遵循《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进行编写,旨在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领域:“形态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和“欣赏评述”。
二、学生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美术抱有浓厚兴趣,但注意力和耐心需要持续培养。
通过绘画,他们能初步发展审美感知力,增强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同时培养创新想象能力,以提升美术素养。
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学习起来更为自如。
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强烈,我将竭力提升他们的教学效果。
通过融入简笔画教学,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能更充实自我,增加美术知识,提高对外形的把握,完善构图技巧,提升技能学习。
三、教学目标:(1)熟悉并掌握各种绘画工具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2)理解色彩理论,勇于尝试创新,创作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3)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美术学习为终身学习的基础。
(4)利用多元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游戏化学习,鼓励他们不断创作,展示自我,表达创作意图。
(5)选择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激发和培养美术学习的兴趣。
(6)教师的示范教学应规范严谨,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技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设计:美术教学对吸引学生具有天然优势。
教学中,我们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同时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美术知识。
通过认识基本色彩和形状,运用美术工具表达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介,用各种方式表达思想。
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感知学习,自主归纳感受,培养创新思维,注重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触类旁通。
五、教学评价方案:教学评价分为两大部分:1、艺术表现:(40分)学习态度____分、作业完成质量____分、课堂参与度____分,爱护教材____分。
2、基础知识:(60分)期末测试____分2024年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美术学科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已历经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5篇

高中美术教学教案5篇高中美术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A、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B、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C、技能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学习版画的造型方法,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D、创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设计并制作动物黑白木刻作品。
教学重点及难点: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
(第一课时)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动物的设计与印制。
建议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一、课前准备:教具: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具:木版、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文具盒、印纸。
二、教学程序:1、激趣导入一上课,教师利用投影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画面里画的是什么内容(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是演戏的人,有的说是神仙等等,在回答了一连串的答案之后,我逐步提示:画面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
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的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
)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
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
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
你们想做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木刻版画。
2、感授新知(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表现形象的。
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首先教他们怎样握刀,怎样刻直线、曲线、点,认识不同刀具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和魅力;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木刻画面的黑白处理,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表现技法。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精选13篇)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高中美术教学计划高中美术教学计划(精选13篇)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计划(精选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1一、培养目标:美术高考培训主要培养的是各大高等美术院校所需的美术类专门人才,能适应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的新生力量,为社会美术事业的发展培养初级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专业知识要求:1、掌握美术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透视、结构、解剖、色彩配色原理)2、较强的美术鉴赏能力。
3、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
4、良好的美术考学心理,认识美术院校的招考规律。
(三)文化要求:巩固原有文化基础,在基础较弱的课程上有一定的提高。
三、培训时间:周六、周日四、专业课程培训素描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美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素描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是美术院校高考主要考试科目之一。
可以使学生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拥有整体观察方法及形体结构、透视和穿插关系的理解,以及掌握素描表现的基本方法,并进行深入塑造(长期和短期作业相结合),最终通过素描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和鉴赏水平。
第一阶段--掌握单色石膏形体1、石膏几何形体(单体)多角度训练(临摹、写生、默写(根据考试题目、内容及要求,对形体结构进行记忆再现描绘)2、石膏几何形体组合练习3、石膏切面静物训练第二阶段--掌握静物素描规律1、静物单体练习、不规则静物2、静物组合练习3、静物材质练习4、静物色调控制--灰调、对比调...第三阶段--掌握石膏人像的结构与体积1、石膏五官训练2、石膏切面像训练3、石膏面像训练4、石膏胸像训练、细节训练第四阶段-掌握人像的结构与比例及写生1、素描半身像2、素描男青年、女青年技巧及规律3、素描中老年人技巧及规律4、素描人像默写色彩“色彩是绘画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
学校:穆棱市第一中学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三课,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节课是高中一年级上学期较为重要的一节课程,在学生刚进入美术鉴赏课程中的一个深入课,从本节课开始,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问题。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均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们对于美术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基于现学生的知识含量对于刚刚接触的美术鉴赏课程的了解还很薄弱,在前两节课程中教师已经给学生进行深入讲解概念的掌握,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试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更全面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抓住教学重点,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典型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和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鉴赏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感受作品中的趣味性以及了解历史状况,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每一幅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通过绘画,可以让学生更直白的欣赏作品的不同价值,在学生的成长中可以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其感受生活。
)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典型性)的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五、课型:鉴赏课
六、课时计划:2课时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陶冶法
(设计意图: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大家通过讨论、分析、欣赏的方式使学生激发审美兴趣,在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启发中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领会绘画带给生活的魅力带给学习的快乐。
)
八、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教案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环节一:幻灯片播放图片,R·皮尔斯坦的照相写实主义作品,激起学生兴趣。
教师设问: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大家互相询问、分析。
教师设问:教师给出答案。
(学生惊叹)也许大部分同学不会想到,原来绘画可以如此逼真的表现事物。
那我请大家分析一下,上面的作品使用什么样的绘画门类将事物如实的表现出来,你能想象出画家还借用哪些手段来帮助他完成这样的
作品吗?
学生讨论发言:(从教材中寻找参考答案,小组之间相互补充发言。
)
教师补充:上面的作品使用油画的工具表现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油画这种材料在表现写实性作品时,表现力是如此的强大。
当然不否认画家可能借助照相机和投影仪等一些科技手段来辅助完成作品,使作品达到如此高的清晰度和真实感。
环节二:幻灯片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眼前一亮。
学生打开课本第三课,引出课题: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设计意图:以照相写实主义作品产生的震撼效果,引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再结合课本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中展示的具有动态效果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更惊叹具象绘画的艺术特点。
)
(二)新课教授,进一步讲解。
环节一:教师通过刚刚播放的视频讲述清明上河图,并且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视频中的内容总结相关的内容,包括人物、时节、地点、内容等,让学生分析。
教师提问: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讲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参考课本)
教师提问:《清明上河图》中大致分为几段,最具有故事情节、最精彩的部分是哪一段?
学生欣赏作品回答:(参考预习课本)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补充:《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
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
中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场面,通过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动的表现。
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
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
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点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答创设情景中设下的疑问,明确本课目
标即具象艺术的欣赏。
)
环节二:播放幻灯片,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兹凯斯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教师讲述:这是一幅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写生作品,作品完成后,放在一个大厅中,教皇的
下属进来后,急忙取下帽子行礼,他以为真的教皇坐在那里。
教皇本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
“太像了,太像了,……过于像了!……”后来这幅作品被教皇收藏起来,从来没有展出过,
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教科书及之前的预习)
教师补充:委拉斯凯兹是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
他始终担任西班牙画师,为国王、王后、教皇、宫廷贵族等上层人物画了大量的肖像画。
《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
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
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吻说:“画得太逼真了!”
教师提问:作品的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学生讨论发言:(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即客观再现现实,向学生简介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不能单从表面看现象,突破教学重点。
)
环节三: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通过《清明上河图》和《委拉斯凯兹》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请说出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参考答案,总结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课件展示:1、真实性和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情节性
(设计意图: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更让学生理解作品,帮助他们宏观地把握知识点。
)
(三)教学反思:
排很紧凑,通过绘画作品欣赏的对比性,学生较好的
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且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
在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了拓展,
课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学生的自主性还是很难突破,下一节的课程要以难点为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绘画语言。
第二课时:
环节一:由于上一节课程较难理解,所以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回顾。
学生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并且积极回答)
环节二:新课教授
播放短片“国宝档案”《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提问:通过短片你了解了《韩熙载夜宴图》的来历及价值,那么请以这
幅作品为例说出具象艺术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补充:看书第14页,具象艺术的功能主要有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性功能。
教师讲解:《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学生补充:学生上讲台前来补充,并加以阐述。
(下面同学积极鼓励)
教师鼓励:希望还有很多同学积极到讲台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让学生在语言上多加练习,加以锻炼更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能力。
另外短片“国宝档案”的播放目的是让学
生多了解电视、媒体上的信息,将生活引用到学习中来,
)
环节三:播放幻灯片,法国画家达维特作品《马拉之死》
教师提问: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学生角色模拟情景:“马拉之死”案情分析并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点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间,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引发丰富的联想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的,让学
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围中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将生活典型化、艺术化处理。
)(三)课后小结
以学生的勇敢为结束语,在本节课中出现的重难点以及关键的几个概念再让学生加强一下记忆,并且再一次的回顾一下我们所了解的作品,伴随着轻音乐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十、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成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以学生为中心,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几幅作品的特点以及引出具象艺术的功能,我认为在教学中作重要的是学生的三维目标实现,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也很重要,知识是广阔的,但是能让学生在一个和谐并且团结一致的氛围中学习还是很重要的的,这种正能量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重视,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激情的去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