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2010高三用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1)

确立殖民霸权
英国
工商业文明 战胜农业文明
业
荷兰崛起
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17世纪—18世纪中叶)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海上马车夫)
英国
(日不落帝国)
(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
经济结构 变化
阶级关系 变化
社会制度 转型
掠夺财富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物种交流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物种交流
【物种交换对世界的影响】
改变了美洲以人力为主的劳作方式; 丰富了美洲的饮食结构; 催生了美洲的特色文化; 有利于殖民活动的开展,为殖民者创造了财富; 给美洲印第安人带去了灾难;
(2022年山东卷)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 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近代世界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一讲: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二讲: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 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西欧社会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 愿日益迫切 2.社会根源:西欧社会的寻金热
庄园经济 (贵族)
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
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D
种族屠杀
贩卖黑奴
疾病传播
对亚菲亚:中断原来发展进程,带来灾难
客观上给亚非拉地区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
对世界:打破多元文明格局;
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2019·全国Ⅰ卷高考·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 “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 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 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完成了环球航行 【答案】A 【解析】根据“葡萄牙航海家”“壮美的岬角”“一个新的世界” 等关键信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西南端的 好望角,故选A项。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走向整体的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新航路的开辟:16世纪前后,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辟了通向 东西方的新航路。 2.人口与物种的流动: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 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和世界物种的大交流。
3.商品的全球流动:通过海上的航路,商品流通开始形成全球规 模。
达·伽马东行的目的是开拓新的商品市场,以追求丰厚的商业利益,故
选C项。
4.有人这样描述一位航海家:“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掠夺 了美洲财富,他是一个恶魔。但他‘发现’了新大陆,使落后的美洲走 向文明,他同时也是一个功臣。” 这里的“他”( )
【要点总结】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1)原因。 ①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需求。 ③奥斯曼帝国使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 ④教会鼓励传播天主教。 (2)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课堂小结 | 史论提升
(4)两国所处的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意大利通往尼德兰的海上商路上, 造船业和航海业已有相当的基础。
(5)东面是意大利商人的势力范围,北面是英、法和尼德兰等国商人 的活动地盘,这两个国家只能挺进大西洋,向西面、南面这两个方向发 展,寻找新航路。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人民版

选择题
7、19世纪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在不断调整,其主要原因是
(B)
A、世界形势的变化
B、美国经济的发展
C、自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英国等国家的衰落的
8、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D )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 二
政治前提:欧 生美 产主 方要 式国 ,家 出确 现立 了了相资对本稳主定义的
次 工
政治局面。
业 革
市
命
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 步形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前资 提 与
金: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新工业的 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条 件
技
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与创新
命
的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大大
影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响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项目 动力 发明者 科技含量
发生时空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蒸汽 工匠,技师
电力 科学家、工程师
科学和 技术紧 密结合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 科学理论指导,
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速度快
先在英国发生,其他国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 范围广
选择题
4、美国确立西半球霸权地位是在( D )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革命的特点( A )
①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知识点总结(超全)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今日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1493~1570年印第安人口数量变化图。
这一变化A.加速了美洲资本原始积累B.造成当地生产力严重破坏C.直接导致黑奴贸易的进行D.促进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5、16世纪美洲的印第安人数量急剧减少,这主要和西欧殖民者的入侵有关,为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问题,西方国家掀起了黑奴贸易,C正确;西方对美洲的殖民侵略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A排除;印第安人在当时并非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B排除;美洲多元文化的产生同早期移民及民族融合有关,D排除。
故选C。
2、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A.已卷入世界经济贸易网络中B.位居全球经济发展中心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D.以澳门为唯一对外窗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航海时代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有四条航线通过澳门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相联系,说明当时中国已卷入世界经济贸易网络中,A项正确;不能单纯通过澳门的航线地位来判断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中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进出口贸易数据的比较,得不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D项唯一的说法错误,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3、1520年,天花传播到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导致包括帝国皇帝在内的数百万土著人口感染致死。
1526年,天花到达秘鲁海岸,带来同样的浩劫。
这使得仅数百人的西班牙军队取得了对两地征服行动的决定性优势。
由此可知A.西班牙殖民扩张实属偶然B.三角贸易导致疾病全球传播C.欧洲医疗技术水平更先进D.瘟疫流行影响区域文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天花传播到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导致包括帝国皇帝在内的数百万土著人口感染致死。
1526年,天花到达秘鲁海岸,带来同样的浩劫。
”可得出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瘟疫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影响了当地的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发展,故D项正确;偶然的说法错误,殖民扩具有必然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排除A;三角贸易只是原因之一,但是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与三角贸易有关,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欧洲更先进,排除C。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文化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政治全球化:国际政治格局的变 化和全球治理的加强
世界观的转变:从孤立到相互联系 相互联系的世界观: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例子:全球化、互联网、气候变化等 相互联系的世界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促进合作、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整体性思维:将事物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其相互关系和影响 解决复杂问题:整体性思维有助于理解复杂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创新思维:整体性思维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提高决策质量:整体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避免片面和短视
背景:全球化进 程加速,全球经 济治理体系面临 挑战
改革方向:加强 国际合作,推动 全球经济治理体 系改革
完善措施:建立 更加公正、平等、 包容的全球经济 治理体系
展望:全球经济 治理体系改革与 完善的前景和挑 战
气候变化:全 球变暖、极端 天气、海平面
上升等
挑战:对生态 系统、人类社 会和经济的影
国际安全合作的途径: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多边安全机制,推动全 球治理体系改革
国际安全合作的挑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国际安全合作的未来: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 全球安全与繁荣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法律框架:完善国际法律框架,确保全球安全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技术进步:利用科技进步,提高全球安全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民间参与: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世 界 观 的 转 变 03 走 向 整 体 的 世 界 观 04 全 球 化 进 程 中 的 文 化 交 流 与 融 合 05 走 向 整 体 的 世 界 经 济 06 全 球 环 境 治 理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

③主要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 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 联系。
1. 挖掘·教材信息
阅读纲要下第6课第一目“史料阅读”栏
目与图片《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
海图》《14世纪的星盘》,分析新航路
答案
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动因:《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明朝时,葡萄牙骗
外交 居澳门,西班牙和荷兰侵略台湾,中国开始了反对西方殖民侵
略的斗争
文化
西学东渐,西方科技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
2.历史解释——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深化 拓展
历史解释——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比较项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背景
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目的
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
寻找奇珍异宝
性质 封建性政治行为的贡赐贸易 资本主义经济行为的海外殖民
进行朝贡贸易,以和平友好交 方式
往为主要方式
以武力掠夺为主要方式
——摘编自《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四百年遥想》
解 读
材料材料论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基本职能。
思 考
根据材料,归纳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及拥有的基本权力。 试答:_性__质__:__具__有__部__分___国__家__职__能__、__向__东__方__进__行__殖__民__掠__夺__和__垄__断__东__方__贸__ _易__的__商__业__公__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基__本__权__力___:__自__组__佣__兵__、__发__行__货__币__和__股__票__、___与__外__国__签__订__条__约__、__亚__洲__ _殖__民__的__垄__断__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向整体的世界

电气时代的来临
(2011·济宁市统考)2011年春天,山东、河南等 地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坚强的灾区人·民没有 叹息,没有等待观望。广大农民投入多台抽水 泵进行生产自救。乡亲们所使用的抽水泵属于 内燃机。它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瓦特研制、改良并投入使用
D.爱迪生发明内燃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 生产力
(2)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 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本。
(3)科技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 (1)发源地与中心:美国和_德__国___。 (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人_西__门__子___发明发电机。 (3)主要发明:爱迪生发明电灯、改进了电话、发 明留声机、电影放映机。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2)生产关系方面
①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基础上产生了 _垄__断__组__织___。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
②公司制出现,使企业内部生产组织结构 和管理体系发生了变化。
③股票交易市场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 条件,崛起了一批“巨型企业”。
1.垄断组织的出现。
精讲: (1)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 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 交融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 化进程。
高中历史 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人民版必修2

5.4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人民版必修2)【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重难点突破】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过程导入: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的完成极大促进的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他所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震撼了整个人类,兴奋与欣喜诱使人们沿着这条科技的发展大道继续走下去……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原因(1)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2)条件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劳动力:2.进程(1)中心:美国和德国(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传统教材认为:其标志是: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3)成就: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新兴产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时代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传统教材认为:其成就主要在五方面A.电(能源)的广泛运用;B.交通工具(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科学和 技术紧 密结合
速度快 范围广 规模大
交叉 进行
经济 结构
经济理论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形成
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看,对应三个时期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进
资本
程
工场手工业 新航路开辟 商业 暴力手段 殖民扩张 雏形阶段
2、瓜分情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英法俄等……) (2)德美日等后起强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列强
之间矛盾加剧
3、美国的对外扩张政策:
(1)早期对外政策重点是建立美洲体系(西半球霸主) (2)19世纪末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内容、表现、背景)
(P.113“学习思考”)
①促进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动植物 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促进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 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世界劳动分工 粮食、原料生产---主要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 的基本格局: 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发达国家
③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2)消极性: 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
在经济上 本输出相 世界经济整
瓜分世界 结合瓜分 体化
市场
世界
联系中国近代史
影响分析:往往从对社 会的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方面入手
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 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⒈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 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 ⒉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 (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 发展)。
——思想
江泽民 十六大报告: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 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 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讨论:
欧洲工业革命对 我国工业化的启示
同
经济全球化的抗议者
阻 止 全 球 化 无 异 世于 贸想 组阻 织止 总地 干球 事自 鲁转 杰 罗
不同的呼声
支持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新的机
遇; 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WTO建立)
…… 反对
全球化的利益风险极不均衡; 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更大;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与主权面临空前压力 ……
——经济 ⒊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⒈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 ⒉“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 的第一个高潮。
——经济 ⒊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 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派:辛亥革命)。
1、新殖民主义的提出
原因 2、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策“
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实行排他性殖民政策。
门
户 提出 美国国务卿约翰1899年9月6日提出“自由贸易”
开
原则。次年7月3日,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放
1、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即得利益
” 内容 2、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发明基础 生产实践的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
不
1765--19世纪中期 1866--
时 间 英开始--法美结束10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同
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
30多年
范 围 英国—法美—德俄日 同时开始于几国 点 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时期(16C- 殖民扩张 资本 残酷掠夺 和掠夺 18C中)
自由资本主 义时期 ( 18C 中 19C中后)
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 义时期 ( 19C 后 期 以来)
第二次工 业革命
垄断组织
工业 资本
垄断 资本
凭工业优 武力与不 基本形成 势输出商 平等贸易 品扩大市 结合 场
凭借资本 武力与资 最终形成
b/垄断资本开始控制国家政治和经济命脉
(3)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 (4)世界市场: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殖民扩张)P112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推动资本
主义世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二、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课外阅读)
1、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①列强经济实力上升;②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竞争)
产业结构 的变化
①钢铁工业大发展,导致重工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②大量新兴产业出现:汽车、石油化工、电信等 ③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农业的变革
(2)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产生
原 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实 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形 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表 现:a/公司……b/纽约股票交易市场……c/巨型企业…… 影 响:a/促进生产力发展;
对世界整体化的认识
材料一:巴西人对全球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进行了 讨论。有观点认为,全球化、市场化与实行私有化,使那些 拥有巨大潜力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国家处于“二等公民”的 地位,“全球化从来不是为了弱者的发展。”
――张宝宇《巴西的全球化意识》
材料二: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曾说,“经济全球 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
几乎整个非洲 亚洲大部分 整个拉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专题总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途径
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 新航路的开辟
开辟新航路
拓展阶段 16C初—18C末 初步形成 19C中期
血与火的征服 与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早期的殖民 扩张和掠夺 以炮舰开路, 商品输出
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未来展望
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西 门 子
莱特兄弟及设计的飞机 爱迪生发明
“99%的德汗雷水克卡+马1在尔%可宾的贝·尼夕灵尔本及法试感茨试尼通设=制亚天电计的州才话的无打成的第线出功一成电的辆功报第汽”一车的口-放-油爱映井迪机生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 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的影响。
课堂设问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 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 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 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 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 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 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小结与升华】
★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特点。
(1)发源地和时间进程:
(2)开始标志和代表性成就:
(3)发明基础:
工匠生产实践 的总结
(4)产业结构:
科学理论和技 术紧密结合
★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 组织形式和国际格局、世界市场方面产生的
重要影响。
探究二: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启示:
1、发 展 工 业 与 注 重 保 护 环 境 并 举。 2、提 高 目 前 我 国 工 业 的 科 技 含 量。 3、注 重 培 养 科 技 人 才。 4、坚 定 不 移 地 走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5、坚 持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
(1)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最快、中国最慢 (2)社会性质、对科技态度、统治方式 (3) ①经济的发展要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保障。清政府腐败 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 ②要跟上世界潮流。近代中国与两次工业革命无缘,错 失机遇。 ③我们今天有优越的社会制度,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市场经济,重视科技教 育……等等。
第一次工 业革命后
初步实现工业化-----技术基础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广阔市场、原料、劳动力 大量积累的资本-----充足的资金 城市化---劳动力
(3)直接推动因素: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①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德国 ②开始标志: 1866年,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分散的 文明
文明的链接(新 航路的开辟)
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 的征服(殖民扩张和 两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
发展; (2)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 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3)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 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 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 现。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的《国家任务》
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来临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经济条件:(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