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与治疗PPT

影像学检查:CT、MRI等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 等
病理学检查:脑组织活检等 其他检查:如基因检测等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是 诊断慢性硬脑 膜下血肿的重
要手段之一
脑电图检查可 以检测到脑电 波的异常,从 而判断是否存 在慢性硬脑膜
下血肿
脑电图检查可 以帮助医生了 解患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依
手术时机:血肿稳定后进行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 损伤等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手术治疗:进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 康复治疗:进行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治疗注意事项
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避免过早或过晚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血肿变化情况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其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虑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如行走、站立等
物理治疗:如电疗、热疗、按摩等,帮助恢复 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 建立信心和勇气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帮助患者恢复体 力和免疫力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头部血管破裂,增加硬脑膜下血肿的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硬脑膜下血肿的疾病,如动脉硬化、 高血压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PPT课件

• 体位 取患侧卧位,增加血肿局部压力及弥散面积
保守治疗失败后怎么办?
• 重新进行评估后行手术治疗。
.
14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血常规、尿常规;
• (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 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
•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去皮层强直
临床意义是什么? 相当于GCS评分重要.
.
5
影像学表现
血肿约3.7 周高密度
6.3周等密度 8.2周 低密度
积液演变为
2~3周后 形成包膜
血肿包膜于 伤后7~10
血肿的时间为 伤后18~90天
天开始出现
.
6
临床表现
慢性颅内 压增高症状
智力、精 神、意 识障碍
神经系 统体征
头痛、头晕 、恶心、呕 吐、视乳头 水肿等
化
.
9
鉴别诊断
• 1.颅内肿瘤:无外伤史,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多数较缓慢。根据肿瘤 发生的部位及性质,相对较早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刺激或破坏的症状, 如癫痫、肢体麻木无力、语言功能障碍、视力减退、脑神经症状、 尿崩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并进行性加重。头颅CT、MRI检查均可 对两者做出鉴别。
• 2.脑血栓形成:亦多见于老年人,但无外伤史,意识障碍表现较轻 而局灶性症状表现较重,多为急性静止时发病,缓慢进展,颅脑CT 显示脑血管分支供应区低密度阴影。
.
2
CSDH的形成机 制
多数学者认为老年患者由于脑萎缩,头 部轻微受伤便会导致桥静脉断裂出血,血 液积聚在硬膜下腔,发生慢性炎性反应, 最终形成包膜,包膜内由于纤溶亢进,使 血肿腔失去凝血功能,再者包膜内微血管 不断破裂出血,使血肿不断增大。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1.病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出血在硬膜与骨质之间的腔隙,多数由
颅骨骨折引起,如颅底骨折、颅顶骨折等。
2.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和呕吐,在意识清醒时较轻,但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常有局部脑受压症状如偏瘫、失语、
瞳孔异常等。
3.影像学特点:
硬膜下血肿:CT扫描可见椭圆形或半圆形的高密度灶,位于颅骨外
侧和硬膜内侧,血肿范围相对模糊。
4.治疗方法:
硬膜下血肿:一般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颅骨开窗引流术,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压力,恢复正常脑功能。
总结来说,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鉴别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
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来准确判断。
不论是硬
膜外血肿还是硬膜下血肿,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都非常关键,可避免严重
的脑功能损害和危及患者生命。
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

硬膜下血肿一、定义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
二、分型(一)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日内出现血肿症状者。
多数伴有较重的对冲性脑挫裂伤和皮质的小动脉出血,伤后病情变化急剧。
(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为伤后3周以上出现血肿症状者,好发于老年病人。
血肿大多广泛覆盖大脑半球的额、顶和颞叶。
血肿有一黄褐色或灰色结缔组织包膜,血肿内容早期为黑褐色半固体的粘稠液体,晚期为黄色或清亮液体。
三、诊断(一)急性硬脑膜下血肿:1.头部外伤病史2.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血肿,伤后仅1-2小时即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病理性呼吸的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变化中有中间清醒或好转期者少见,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
(3)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出现较早,其间呕吐和躁动比较多见,呈进行性加重。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不久,对侧瞳孔亦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5)局灶症状较多见,偏瘫、失语、癫痫等(伤后早期可因脑挫裂伤及某些脑功能区);若是在观察过程中有新的体征出现,系伤后早期所没有的或是原有阳性体征明显加重等,均应考虑颅内继发血肿的可能。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了解应激状况。
2)血气分析在迟缓状态可有血氧低、高二氧化碳血症存在。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可能有红血球或血性脑脊液。
(合并脑挫裂伤时)(2)神经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半数病例伴有颅骨骨折2)头颅CT扫描在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有助于诊断。
(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头部外伤病史2.临床表现(1)病史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或已无法回忆。
(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受伤2-3个月后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有时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症。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诊断与措施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一、焦虑恐惧与担心手术效果、环境的改变有关1.向病人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室环境及其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使其消除陌生感。
2.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消除病人的疑虑。
3.经常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恐惧的原因,鼓励其表达心中感受,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疏导措施,给予安慰与支持。
4.进行各项操作前,向病人解释清楚,做检查时,由亲属陪二、有脑疝加重的危险与水肿压迫脑组织有关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2.安置舒适的体位,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3.根据医嘱予脱水剂的使用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4.如果出现颅高压征象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各准备工作。
5.有出现呕吐时及时将头转向一边,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四、疼痛与手术有关1.鼓励病人诉说疼痛的感受,及时给予心理安慰与精神支持。
2做各种操作应准确、轻柔,以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合理安排治疗的时间。
3教会病人放松的技巧,学会转移注意力,如聊天等。
4密切观察疼痛的程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五、有感染的可能与手术有关1.定时测量患者体温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3.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期间定时翻身叩背4.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和逆流。
更换引流管遵循无菌技术原则5.嘱患者勿抓挠及沾湿伤口6.加强营养六、再出血的可能1.头低位、卧向患侧2.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智,瞳孔,及有无呕吐。
3.不用强力脱水剂,必要时适当补充低渗液体。
七、潜在并发症:癫痫1.指导患者,遵医嘱给予丙戊酸钠口服。
2.嘱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
八、知识缺乏知识来源受限1.观察病人的心理及进食状况,嘱保持心情舒畅,多食水果蔬菜。
2.嘱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3.嘱病人勿抓挠伤口,保持伤口清洁,敷料干燥。
4.嘱病人勿负重,勿用力排便,保证充足的睡眠。
5.嘱病人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1>心理卫生指导2>正确指导患者的营养摄入3>半个月内不洗头4>复查的指导: 半个月后复查,不适门诊随诊源-于-网-络-收-集。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科普知识PPT

目录 1. 什么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2.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 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4.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预防措施 5.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康复 6. 结论
1. 什么是慢 性硬脑膜下血
肿?
1. 什么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脑 膜下聚集并逐渐形成的情况。 它通常发生在头部外伤导致的血管 破裂或出血不止。
心理支持: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对患者的 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提供心理 支持和帮助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
6. 结论
6. 结论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需要引起 重视的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 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预防头部外伤和控制高血压可以降 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风险。
6. 结论
对于已经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综合的 康复措施可以帮助他们恢复更好的生活 质量。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Biblioteka 2.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
运动功能受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 导致患者运动功能的损害,如肢体无力 、步态异常等。 认知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 、思维迟缓等认知方面的问题。
3. 慢性硬脑 膜下血肿的诊
断和治疗
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头部CT或 MRI扫描来确定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的存在和程度。
手术治疗:对于较严重的慢性硬脑 膜下血肿,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手 术通常包括切除血肿并修复血管破 裂的部位。
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症状的慢性硬脑膜 下血肿,医生可能会采用保守治疗措施 ,如观察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4. 慢性硬脑 膜下血肿的预
防措施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及指南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及指南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附属医院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适应症】凡经CT、MRI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症状者。
【禁忌症】血肿量小,未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者。
【术前准备】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位置、范围或血肿密度。
【操作方法及程序】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适于血肿属液体状态,包膜不甚肥厚,无钙化者。
(1)体位: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肩下垫枕,减少颈部的扭曲。
(2)钻孔:根据血肿位置,通常选择顶部钻孔引流,硬脑膜往往呈青紫色,质地较厚,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壁层,将其切开即可见陈旧性血溢出。
(3)置管冲洗:用吸引器将流出的血肿慢慢吸除,然后将硅胶管置入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位为止。
(4)留管引流:以病人术后体位为准,将高位的导管退至距钻孔处3~4cm处,外接已排除空气的灭菌软塑料密封袋,缝合钻孔切口,将引流管缝扎固定在头皮上,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5天拔除,以空针边吸引边拔出,以排出囊腔上部的空气。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指南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伤后3周以上出现血肿症状者,好发于老年病人。
血肿大多广泛覆盖大脑半球的额、顶和颞叶。
血肿有一黄褐色或灰色结缔组织包膜,血肿内容早期为黑褐色半固体的粘稠液体,晚期为黄色或清亮液体。
【诊断】1.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或已无法回忆。
(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受伤后2-3个月后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有时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状态。
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凝 块逐 渐 液 化 , 芽 组 织 逐 渐 长 人 大 。这 正是 大 量 积 血 的 天然 场 地 , 肉 脑膜粘着 面 , 步 机 化 , 硬 膜粘 着 因而 当 血肿 的量很 大 , 逐 其 中线 移 位 明 面形成 血肿 外 膜 , 网 膜 粘 着 面 形 显 时 , 早 期 症状 却 常 隐 匿 。另 外 蛛 其 成血肿 内膜 , 内外膜将 血肿包裹 。
维普资讯
22 2
实用老年医学 2o 生 07
望 鲞望 塑 里
坐!
! : ! : ! !
f ] Rt r 3 ie t MA, rs W , gd sK, D ot D e Heeu
e . Roe o e e a myo d a gi ta 1 l fc r brla li n —
fco i ita e e r l h mo r a e a tr n n rc r b a e rh g
[ ] Ma l rR ,Esy Y,Wo sn 4 cWat S ro e lo f
DR. Ce e r Ha mo r a e Pa e — rba l e rh g . r n
1 a .Ac t ez rs at r ita e e r u e s i e f n r c r b a u e l
h mo r a e: a a t r n e rh g fc o i prg e sv o r si e
i y et s e pt ns J . N u n hp r ni ai t [ ] e— e v e
c y l i t c a i h e rh g h ma nr r n a a l a mor a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
• 定义:多系外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 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
• 时间窗:外伤后3周以上至数月出现症状,极少数患者 可在伤后数年出现症状
• 好发人群:50岁以上老年人和小儿(产伤) • 发生比例:颅内血肿的10%
复发因素 ➢患者因素
高龄 (>70岁)、首发病程短、双侧血肿 CT值为高或混杂密度、血肿腔存在多分隔
➢医源性因素 术后血肿腔残气量、普通引流管头位置(额部)
10
术后复发(2)
处理原则
➢ 若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颅内高压情况解除者,应临床动态CT观 察,不必急于再次手术
➢ 若临床症状好转后又恶化,复查头颅CT或MRI明确再次出现 CSDH者,可再行手术治疗,首选仍为钻孔冲洗引流术
A、专用硬膜下引流管(带伞端) (血肿最厚处)
• 术后处理
B、普通硅胶引流管 (血肿后份)
➢ 头低位、患侧卧位
➢ 多饮水、不用脱水剂,必要时补充液体
➢ 术后引流管注意低位排液
➢ 可酌情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促进排出
➢ 注意复查CT,3~5d拔除引流管
➢ 针对老年患者全身并发症对症处理
9
术后复发(1)
➢ 若血肿包膜肥厚、钙化严重、引流困难,或反复复发钻孔效果 不佳者,可酌情选择骨瓣或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11
复发病例 1
• 孟XX , 男性,49岁。 • 主因:间断性头痛1月,加重4天。 • 入院查体: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2
术前CT(1st)
13
治疗经过(1)
• 入院后急诊局麻下行“左顶钻孔引流术”。 • 术中见“暗红色血性液体”,术后留置慢性硬膜
• 术后恢复尚可,言语不利恢复不好。
24
术后(1st)(08-6-8)
25
治疗经过(2)
• 一次手术后,患者恢复尚可,复查CT示血肿复发。 • 2nd 08-6-19 局麻下左顶钻孔引流术,清除血肿80ml,
术中所见“酱油色液体”。 • 术后恢复可,言语不利未恢复。
26
术前(2nd)(08-6-15)
• 大脑半球占位病变
脑肿瘤、脑脓肿、肉芽肿等占位病变。区别在于无头部外伤史 及较为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确诊需要CT、MRI或脑血管 造影。
• 正常颅压脑积水与脑萎缩
有智能下降或精神障碍。但无颅内压增高表现,影像学检查有 脑室扩、脑池加宽及脑实质萎缩的特征。
8
治疗方案
• 手术治疗
➢ 首选:钻孔或锥孔冲洗引流 ➢ 单孔钻孔引流 & 双孔钻孔引流 ➢ 开瓣血肿清除
3
临床症状与体征
• 慢性颅内压增高 • 神经功能障碍 • 精神症状
分级
I 意识清楚,轻微头痛 II 定向力差或意识模糊,轻度神经功能缺失 III 木僵,痛刺激反应,严重神经功能缺失 IV 昏迷,去大脑强直或去皮质状态
4
影像学表现 (1)
首选CT 显示血肿 初步推断血肿形成时间
硬脑膜下血肿CT密度-时间变化
时间窗
1~3天 4天~2、3周
CT密度表现
高密度 约等密度
3周以上
低密度(接近CSF) 可形成透镜形(介于CSF与血液之间)
5
影像学表现 (2)
头颅MRI扫描
• 敏感性和准确性优于CT • T1、T2加权像可见高信号改变 • 增强扫描可有包膜强化
MRI扫描(T1) MRI扫描(T2)
A、CT扫描
B、MRI扫描(T1像) C、MRI扫描(增强)
下引流4天。 • 术后予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 • 患者术后恢复好,按期出院。
14
术后CT(1st)
15
二次入院
• 主因: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1月,头 痛1周。
• 入院查体: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6
术前CT(2nd)
17
术前MRI(2nd)
18
治疗经过(2)
• 入院后急诊局麻下行“左顶钻孔引流术 ”,术中见“暗 红色血性液体”,术后留置慢性硬膜下引流5天。
硬膜下血肿的25% 双侧血肿发生率为14% • 发生原因:轻微头部外伤史(额部或枕后着力)
非创伤性(少见,与动脉瘤、AVM等有关)
2
病理机制
• 血肿发生:主要为桥静脉撕裂,其次静脉窦、 蛛网膜颗粒或硬膜下积液出血
• 血肿扩大:与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 增高、凝血机制障碍等有关
• 临床症状:慢性颅内压增高 癫痫 神经功能损伤(运动、语言等)
强化的血肿包膜
6
诊断
• 临床症状
➢ 由于出血缓慢,老年人颅腔容积代偿较大,常有中间缓解期, 无明显临床症状。
➢ 出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时,患者可能遗忘外伤病史或出现精
神症状不能提供确切病史。
• 辅助检查
首选CT,准确、快速、简单、价廉。
7
鉴别诊断
• 慢性硬脑膜下积液
又称硬脑膜下水瘤,多数与外伤有关,与CSDH极为相似。鉴 别主要通过CT、MRI影像学。
高血压病。 •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不利,合作。双侧瞳孔等
大正圆,左:右=3:3mm,光反应灵敏。面纹称,伸 舌居中。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不高。病理征(-)。
22
术前(1st)(08-6-3)
23
治疗经过(1)
• 1st 08-6-5 局麻下左顶钻孔引流术,清除血肿 80ml,术中见“酱油色液体”,留置硬膜下引 流 5天。
27
术后(2nd)(08-6-20)
28
治疗经过(3)
• 留置硬膜下引流4天后,未予拔除。复查CT发现血肿 复发。
• 3rd 08-6-23 局麻下行左顶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冲洗引 流术,术中所见“酱油色液体”,清除血肿50ml ,留 置硬膜下引流5天。
• 术后言语不利未恢复,其他情况好。
29
术前CT(3rd)(08-6-23)
• 术后予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 • 患者术后恢复好,按期出院。 • 患者术后1月复查CT良好,未再有头痛症状出现。
19
术后CT(2nd)
20
术后CT(2nd术后1月)
21
复发病例 2
• 邵XX,男,83岁。 • 主因: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3周,言语不利5天。 • 既往:右侧CPA脑膜瘤术后;左侧大脑镰旁脑膜瘤;
30
术后(3rd)(08-6-26)
31
术后(3rd)(08-6-28)
32
治疗经过(4) • 08-6-30开始 患者头痛症状渐加重,复查
CT示血肿复发。
• 08-7-7 在全麻下行左额颞顶开颅慢性硬 膜下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8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