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P3)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但确立了受托经济责任,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
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活动由授权委托者委派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时,才会产生审计活动。
(1)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的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修订,掌握P4)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设立"宰夫"一职,负责审"财用之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
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以审查监督财物收支有无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之政绩。
但秦汉官制中,尚无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职审计机构。
隋唐时期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刑部之下设"比部"。
特别是唐代,由于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审计地位得到提高,对中央和地方的财物收支实行定期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进入日臻完备的阶段。
宋代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审计"一词命名建立审计机构的朝代:审计司和审计院1914年,北洋政府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国成立了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颁布了《审计条例》,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
建国以后至1982年以前,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以会计检查代替审计监督。
1982年12月5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建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设立,随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审计监督工作。
审计学专业导论课件

5
二、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周时期,宰夫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上计制度。 隋唐时期,比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独立审计机构的产生。
宋朝,审计司、审计院第一次正式用“审计”一词命名审计机构。
元明清,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由其它部门兼管,审计职能削弱。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1983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实行各部门的专业监督。 1983年,审计署成立; 1995年,审计法实施。
16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产生了合伙制企业,有些 合伙人不参与管理经营,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产生了监督需要。 2.形成:英国 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产生股份有限公司,两权分离 非常明显。
1844年公司法:监事审计。
1845年公司法:监事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协助办理审计。 该法对民间审计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10
(二)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918年9月,我国第一部CPA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 颁布。 谢霖取得第一号会计师执照,并在1921年开设了我国 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1927年,潘序伦在上海创立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 建国初期,CPA仍在执业。1956年后,消失。 改革开放,为吸引外资,按照国际惯例,应提供审计 业务。 1980年12月,《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颁 布,标志我国恢复CPA制度。 1994年,《注会法》实施。
关于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考试
报考资格:对学生而言,本科院校审计、会计 及相关专业三年级学生。 考试内容:
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 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 经营管理技术
浅谈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浅谈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审计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利益最大化。
随着企业管理和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也不断经历着发展历程。
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起源内部审计起源于19世纪初,当时工商企业规模在逐渐扩大,管理水平较低,许多企业家为了克服财务管理问题和提高企业效益,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企业内部设立财务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及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障利益和规避风险。
这也是内部审计的雏形和初步形成。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1.内部审计向专业化发展20世纪60-70年代是内部审计在发展方面最为重要的阶段。
当时,一些企业意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承认内部审计所具有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内部审计不再只是简单的原因分析和异常检测,而是具备了预防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内部审计也逐渐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推进内部审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内部审计向综合管理发展21世纪内部审计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单一的财务审计向理念和方法的革新,逐渐转变成综合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发等。
纵向拓展业务范畴,逐渐形成了跨部门的内部审计体系。
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从单一的财务目标转向绩效目标,这种变化促进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实施计划和方法的创新和调整。
3.内部审计从增值服务发展内部审计不再仅仅为了发现问题和风险,还纵向拓展业务范畴,向上游启动和向下承接更多的财经管理业务。
逐渐从被动的审核过程逐渐转变成主动的合作和增值为企业服务的过程。
内部审计带来的变革,逐渐变成了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和对经营风险的管理信心。
三、内部审计的未来展望未来的内部审计将从审计员的过程性知识向未来实施计划的管理变革发展。
从对单一系统的管理演变到企业治理的全面管理,从事实核实向创新有益的策略管理方式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审计学(第二版)第一章 审计概论

CPA
就大多数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框架而言,注 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 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 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 准则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执行审计工作, 能够形成这样的意见。”
二、审计业务要素
CPA
审计业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 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财务报表编 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三方关系人包 括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 方)和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2.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在财务报 表审计中,鉴证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鉴证对 象信息是指记录经济活动的载体,即被审 计单位的财务报表。
CPA
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民间审计形成 的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民间审计的主要特点是:民 间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审计 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和完整;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 细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 等。
CP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民间审计的发展 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的民间审计得到了 迅速发展,它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在全球的 迅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出现了一些民间 会计组织。 在20世纪初期,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 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的资产负债表审 计,即美国式审计。
CPA
2.客观性。由于审计组织独立于客户之外, 不受客户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3.权威性。审计组织依法对客户行使审计 监督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与干涉, 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4.广泛性与综合性。审计监督从时间上看, 可以进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从空间上看,不仅可以对企事业单位进行 监督,而且可以对财政、税务、银行、工 商行政等专业监督部门进行再监督,因而 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自考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审计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
A.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B. 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C. 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D. 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答案:A2.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
A.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独立B. 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独立C. 审计人员与审计机构的独立D. 审计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独立答案:A3.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
A. 审计证据的数量B. 审计证据的质量C. 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D.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答案:C4. 审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A. 确定审计目标B. 评估审计风险C. 实施审计程序D. 制定审计方案答案:C5.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评价属于()。
A. 符合性测试B. 内部控制测试C. 实质性测试D. 风险评估答案:B6. 审计报告的类型不包括()。
A. 标准审计报告B.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C.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D. 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答案:D7. 审计抽样中,样本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总体的大小B. 抽样风险C. 可接受的误差D.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答案:C8.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影响。
A. 证据的来源B. 证据的形式C. 证据的充分性D. 证据的相关性答案:A9.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舞弊行为,应()。
A. 立即报告给被审计单位管理层B. 立即报告给审计机构C. 继续审计并收集证据D. 停止审计并报告给监管机构答案:C10.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
A. 客观性B. 独立性C. 专业性D. 保密性答案:A11.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无法确定答案:B12.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包括()。
A. 相关性和充分性B. 相关性和可靠性C. 充分性和可靠性D. 充分性和适当性答案:B13. 审计计划的制定应基于()。
审计的产生发展和本质

审计的产生发展和本质审计产生的背景: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活动,其产生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进行经济交易,并出现了需要相互监督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活动逐渐复杂,对交易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于是,审计作为一种专门的监督活动逐渐形成,并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发展与完善。
审计发展的历程:审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品经济时代。
早期的审计主要集中在政府财政的监管领域,用于核查政府收支情况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在古代,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限制,审计活动主要由政府机构来负责,并且审计的范围和深度相对较小。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审计活动逐渐扩展到企业领域。
工商企业为了保证经营的正常运作,需要对企业自身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核查。
这种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和财务交易的复杂性,审计的任务逐渐增多,并且需要专业的审计人员来负责。
一审计的本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对关键信息和数据的独立检查和评估,以形成专业意见的过程。
审计旨在通过对经济交易和财务报告的核查,评估其真实性、合规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二审计的功能:审计的主要功能包括风险管理、信息提供和信任建设。
首先,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风险,确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规定。
其次,审计提供了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最后,审计有助于建立和维护与相关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关系,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三审计的特征:审计具有客观、独立、专业和法律约束等特征。
首先,审计需要客观地评估财务报告和经济交易的真实性,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其次,审计需要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此外,审计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最后,审计行为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受到法律的约束。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古希腊、古罗 马、古埃及 (官厅审计)
三权分立
.
5
(二)西方民间审计的发展
起源
形成
发展
意大利 合伙制
股份制; 英国式审计;
公司法
美国式审计
.
6
案例:“南海公司”破产案始末
• 南海公司背景:
– 1710年,英国政府用发行中奖债券所募集的资金成立 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 成立之初是为了采挖南海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 的金银矿藏;
.
12
意义和影响:开民间审计先河
• 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催产剂,在西方审计 史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 进一步说明了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基础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由注册会计 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来协调、平衡所有者 和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
.
13
(二)西方民间审计的发展
阶段 详细审计 资产负债表审计
• 明清两朝:在都察院下按行政区、分省设 立清吏史,负责审查各省的财政收支。改 御史台为都察院,为全国最高检察机关。
.
24
我国近代审计发展阶段
近代审计阶段
民国审计变革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审计法规的完 备达到空前的 程度:1928年 《审计法》; 1929年《审计 组织法》等
在革命组织和革命政权中 建立了审计制度: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审计委员会、 陕甘宁边区政府审计处
报表审计
现代审计
时间
对 象
特目 征的
方 法
1844年- 20世纪初 会计账簿
查错防弊
详细审查
20世纪初 -30年代
账簿 及资产负债表
判断公司信用状况
重点审查 资产负债表抽查法
30、40年代
审计学_ 概论_1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_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于1912年,曾在当时的国务院下设审 计处,1914年,改审计处为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
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监察院下设审计部,同年公布《审计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于1932年成立了中央苏维埃政府审 计委员会,颁布《审计条列》,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2003年3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此 同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陆续颁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2014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与国际趋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 实施。
2014年1月,审计署草拟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 已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016年1月,中注协印发了7项与审计报告相关的审计准则修订征求意 见稿(预计2017年1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整套通用目的财务报表审计。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内部审计 中国现代内部审计是伴随国家审计的恢复和重建而产生与发展的
1985年10月,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1987年12月,中国内部审计学会(2002年5月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 会)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为其国家分会。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历史几乎与国家审计一样悠久,奴隶社会是内部
审计的萌芽时期。 封建时代,内部审计继承了早期内部审计的思想,并且有了
长足进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这一时 期,内部审计主要采用了寺院审计、城市审计、行会审计、银 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最早的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在北京创办的“正 则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于公元1918年6月24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 1918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 1918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 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 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 年批准谢霖先生为我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其 所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所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 计师事务所”也获批准成立。 1980年12月14日财政部颁布了《 1980年12月14日财政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 外资企业会计报表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 为恢复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5、注册会计师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时间: 20世纪初到1933年 时间:美国 20世纪初到1933年 阶段: 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 审计目的: 审计目的:判断企业信用状况 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账目及资产负债表 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 报表使用人: 报表使用人:股东、债权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事务所。
1996年10月 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人亚太会计 1996年10月 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人亚太会计 师联合会( 师联合会(The Confederation of Asian and Pacific Accountants, CAPA),并于1997年4月亚太会计师 CAPA),并于1997年 联合会第四十八次理事会上当选为理事。1997年 联合会第四十八次理事会上当选为理事。1997年5月8 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 IFAC)全票通过,接纳中国注册会计 IFAC)全票通过,接纳中国注册会计 师协会为正式会员。按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章程的规 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同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 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同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 会(IASC)的正式成员。 IASC)的正式成员。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周初步形成-宰夫稽核财计报告 秦汉最终确立-上计制度 隋唐宋日臻完善-宋朝审计司、审计院 元明清衰弱 中华民国不断演进-1914年审计法 中华民国不断演进-1914年审计法 新中国振兴时期-1983年 新中国振兴时期-1983年9月成立审计署 1994年发布审计法 1994年发布审计法
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一、审计的概念
1、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审计概念: 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 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 活动的真实性、 活动的真实性 、 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 查 , 评价经济责任 , 用以维护财经法纪, 评价经济责任, 用以维护财经法纪 ,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经营管理 , 提高经济效益 , 促进宏 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发展启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依据
1、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 发展的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由两 权分离和多层次分权管理体制形成的 2、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 力 3、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 和手段
第一章 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一、审计的概念 二、审计的属性――独立性 二、审计的属性――独立性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5、注册会计师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时间:1933年到二战 时间:1933年到二战 阶段: 阶段:会计报表审计 审计目的: 审计目的: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会 计报表的可信性,差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 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以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为中心的全部 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 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测试相关的内控,广泛采用抽样审计 其他: 其他:审计准则开始拟订,审计工作向标准化、 规范化过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广泛推行 报表使用人: 报表使用人:社会公众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5、注册会计师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时间:二战后 时间: 阶段: 阶段:会计报表审计 审计目的: 审计目的: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 会计报表的可信性,差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 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以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为中心的全 部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 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制度 基础审计方法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得到广泛采用 其他: 其他:业务扩大到代理纳税、会计服务、管理 咨询的等领域 报表使用人: 报表使用人:社会公众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第一章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三、发展启示:审计的产生 和发展有其客观依据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 发展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3、注册开机时审计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 本市场。 4、目前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毕马威(KPMG) 毕马威(KPMG) 安永(Ernst Young) 安永(Ernst & Young) 德勤(Deloitte 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Tohmatsu)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事务所。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后,注册会计师 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 1986年 1986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日,国务院颁布《 国注册会计师条例》,同年10月 国注册会计师条例》,同年10月1日起实施。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 计师法》,自1994年 计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1581年的威尼斯会计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 1581年的威尼斯会计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 2. 注册会计师审计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 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促使了注册会计师审计 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促使了注册会计师审计 的产生。当时英国的查尔斯斯奈尔(Charles Snell)以 的产生。当时英国的查尔斯斯奈尔(Charles Snell)以 “会计师”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 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 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 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 诞生。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
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 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 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 业开始复苏。1981年 业开始复苏。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 务所”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由财政部批 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我 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后,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 象主要是三资企业。
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一、审计的概念
2、审计关系人 审计主体
审 查
报 告 审 查
委 托 审 计
提 供 资 料
结 果
审计
体
审计
人
人
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二、审计的属性――独立性 二、审计的属性――独立性
1、形式独立与实质独立 2、独立性的三个方面 机构独立 经济独立 精神独立
第一章 第三节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各阶段
时间 阶段 审计对象 会计账目 审计目的 查错防弊 股东 账目及资产负 债表 以资产负债表 和收益表为中 心的全部会计 报表及相关财 务资料 判断企业信用 状况 对会计报表发 表审计意见, 以确定会计报 表的可信性, 差错防弊转为 次要目的 报表使 用人
1844年到 20世纪初, 详细审 计 形成时期 英国 20世纪初 资产负 到1933年, 债表审 美国 计
一、审计的目标 二、审计对象
第三节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一、审计的目标 真实性和公允性 合法性和合规性 合理性和效益性
第三节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二、审计的对象: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 济活动。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 营管理活动(审计对象的本质); 2、 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 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 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审计对象的现象、 载体)。
第一章 第四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
第四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通过审查,指出错弊,监督执 行。 经济鉴证:通过审查,取得社会公认。 经济评价:通过审查核实,评价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