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喜中有忧

・
9・
嚣臣到 2 0 1 5年建成 1万个【 l l 小学“ 校园数字 尉皖’ ’
教育部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 书长刘雍潜在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实验区启动暨校园数字影 院捐赠 仪 式上说 , 我 国计划 到 2 0 1 5年建 成 3 O个数字影院实验 区及 1 万所数字影院实验校 , 其 中今年要 在全 国建成两 个 实验区和 1 0 0所 实验校。阿拉善左旗实验 区因此成为全 国第一个 校 园数字影 院实验 区。据 介绍 , 校园数字 影 院是在学校的会议室 、 礼堂 、 电教室 、 多媒体教室基础上 , 进行设备 升级 , 达到专业级数字 电影 院的视听效果 , 同 时又是一套新型高端多媒体教学设备 。2 0 0 8年 , 教育部 、 国家 发改 委、 财政部 、 文化部 等部委发文 要求“ 将影 视
育示 范区” 。 素质 教育指数主要 内容是 , 以教 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素质教育核心思 想为依据 , 紧紧 围绕 “ 五个 发展”, 按政 府 和学校两个维度 , 分别从 条件 保障、 资源配置 、 教师队伍建设 、 考 核评价方 法 、 科 研支持 和课 程 、 教学 、 学校管 理、 校 园文化 、 校外资源利用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指数 , 并以此推动区域素质教育工作 。
教育纳入 中小学教学计划 ” 。 ( 来源 : 新 华网 记 者: 贾立君)
【 l I 国教胄科学砥 究院 : 推出素质教胄指 数引领计捌
记者从 5月 1 7日召开的中 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进一步加强实验 区建设工作研讨会上获悉 , 中国教 育科学研
究 院决定 在全 国 8 个教 育综 合改革实验区推
体重平均增加 了 4 . 2 千克 。农村 7 至l 5 岁学生贫 血率从 3 0 . 8 %至4 7 . 7 %下降 到 1 0 . 6 %至 2 0 . 6 %, 低体 重及 营养不 良率 也明显下 降 , 农村学生营养状况 明显改 善。随着 2 0 1 1 年 我国农村 义务 教育 学生营养改善计 划的实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我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一、引言体重和身高是评估儿童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指标,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体重的常用标准。
对于0-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他们的BMI指数生长曲线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能够反映其生长发育的整体状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探讨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特点1. 0-3岁阶段:在出生后的头几年里,婴儿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体重、身高和头围的增长是非常迅速的,而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此时,医生和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确保其得到充分的营养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2. 3-6岁阶段:这个阶段是儿童快速生长期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体块指数生长曲线呈现出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并且开始逐渐趋向于稳定。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习惯和运动锻炼,确保他们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身高。
3. 7-18岁阶段:这个阶段是青春期的成长阶段。
在这段时间内,青少年的体块指数生长曲线将呈现出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荷尔蒙的影响,导致身体开始迅速发育。
在这个阶段,注意饮食均衡和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青少年保持健康的体重和体型。
三、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发展趋势根据对我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大规模调查和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营养状况逐渐得到改善,体块指数呈现出逐渐稳定和增长的趋势。
另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和青少年的体块指数也呈现出一些不利的发展趋势,如肥胖率的上升和运动不足等问题。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发展趋势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

1.引言
儿童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健康的营养摄入对他
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中国儿童少年的营养
状况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饮食结构、常见营养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2.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儿童少年的肥胖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同时,一些地区的儿童少年又存在着营养不良的问题。
这说明我国儿童
少年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饮食结构分析
中国儿童少年的饮食结构主要分为五大类:谷类、蔬菜、水果、肉类
和其他。
然而,大多数儿童少年的饮食结构存在着过多谷类和肉类的问题,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谷类和肉类的过多摄入容易导致儿童少年肥胖,
而蔬菜和水果的不足则会导致营养不良。
4.常见营养问题
5.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加强营养教育
通过在学校和家庭开展营养教育,向儿童少年灌输正确的饮食观念和
营养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5.2优化饮食结构
合理平衡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和其他食物的摄入比例,适时增加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油脂和糖类的摄入。
5.3加强学校餐饮管理
学校应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饮,确保学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
5.4加强家庭监督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饮食管理,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的食物,避免过
多食用高糖高盐食品。
5.5加强体育锻炼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儿童少年体质,消耗多余的热量,预防肥胖。
6.结论。
儿童营养体检报告

儿童营养体检报告1. 引言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营养供应。
营养体检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报告旨在介绍儿童营养体检的意义、常见项目及其解读,并提供一些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营养健康的建议。
2. 体检项目儿童营养体检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项目:2.1 生长发育评估生长发育评估是体检中最基本且重要的项目之一。
常见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检查儿童身体状况的重要手段。
常规的体格检查项目包括眼睛、耳朵、口腔、心肺听诊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如视力问题、听力问题等。
2.3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规的血常规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2.4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评估儿童内部状况的重要手段。
常规的尿常规项目包括尿常规、尿常规有丝分裂、尿比重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肾功能、代谢情况等。
2.5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评估儿童肝脏健康的重要项目。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儿童肝脏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2.6 营养素检查营养素检查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营养素指标包括维生素D、铁、钙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儿童是否存在营养缺乏或过多的情况。
3. 报告解读根据体检结果,可以对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解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读结果:3.1 正常范围如果儿童的体检项目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表示其营养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3.2 营养不良如果儿童的体检项目结果低于正常范围,表示其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常见的营养不良表现为生长迟缓、贫血等。
此时,家长需要及时咨询医生,优化儿童的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
3.3 营养过剩如果儿童的体检项目结果高于正常范围,表示其可能存在营养过剩的情况。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全文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目录前言 (1)一、儿童营养状况显著改善 (3)(一)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3)1.身高(长)持续增长 (3)2.体重合理增长 (3)(二)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持续减少 (5)1.5岁以下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下降 (5)2.微量营养素缺乏有所改善 (7)(三)儿童营养改善显著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 (8)二、儿童营养改善的策略措施 (9)(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是儿童营养改善的重要保障 (9)1.儿童营养改善的法律保证 (9)2. 扶贫开发战略改善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 (9)(二)经济社会发展是儿童营养改善的坚实基础 (10)1.家庭收入增加提高了人均食物消费能力 (10)2.膳食结构优化促进了儿童营养的全面和均衡 (10)3.母亲(看护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 (10)(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儿童营养改善的重要支撑 (10)1.儿童营养法规和规范不断完善 (10)2.妇幼保健服务全面提升 (11)3.儿童营养干预广泛开展 (11)4.儿童营养监测不断完善 (12)三、儿童营养改善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3)(一)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 (13)(二)农村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呈现脆弱性 (13)(三)2岁以下儿童贫血问题突出 (13)(四)流动、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14)(五)超重和肥胖问题逐步显现 (14)结束语 (15)名词解释 (17)参考文献 (18)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
儿童早期特别是从胎儿期至出生后2岁(生命早期1000天),是决定其一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最关键时期。
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影响智力潜能的发挥,降低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劳动生产能力,导致成年后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加大。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儿童和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大。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出现了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每年都会发布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以对全国儿童和少年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首先,报告指出了中国儿童和少年的饮食习惯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吃快餐和垃圾食品,而忽视了均衡的膳食。
这导致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足,使孩子们易患疾病。
此外,报告还发现,很多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食堂就餐时,吃的是油腻和高热量的食物,这也是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其次,报告还关注了中国儿童和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孩子更喜欢宅在家里玩电脑或手机游戏,而不愿意参与户外运动。
这导致了孩子们运动量不足,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报告中提到,中国的儿童和少年肥胖率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成为了一个关注焦点。
最后,报告还强调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儿童营养与健康中的重要性。
家长和教师应该加强对孩子的营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饮食习惯。
此外,学校应该提供健康的餐饮服务,并加强体育锻炼的推广,以保障儿童和少年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对我国儿童和少年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报告指出了儿童和少年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当前的儿童与少年的营养与健康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公布(来源:人民日报)近10年来,我国儿童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如何呢?“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即将正式公布,首次对我国6-17岁儿童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做了详细的分析描述。
调查表明,近10年来,我国城乡儿童少年的膳食营养摄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也存在若干值得警惕的隐忧。
膳食结构:蛋白质够了,蔬菜少了蛋白质摄入基本满足;蔬菜摄入依然很低;脂肪摄入明显增加;微量营养素普遍缺乏从膳食营养摄入来看,我国学龄儿童少年膳食质量明显提高:膳食中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稳步上升。
尤其在农村地区,2002年与1992年相比,6-11岁和12-17岁年龄组学龄儿童少年的动物性食物消费,分别从38克/天和38克/天,增加到89克/天和102克/天。
但是,结构不合理仍然是孩子饮食的一大问题。
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学生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谷类食物)的供能比(即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分别是51.3%和61%,城市学生明显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55%-65%的合理范围。
与1992年比,学生的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6-11岁和12-17岁年龄组脂肪的消费分别增加了15克和17克,能量及其他营养素均有所减少。
城乡学龄儿童少年脂肪供能比分别为35.7%、27.7%,城市学生脂肪供能比远远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25%-30%的上限。
钙、铁、锌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学龄儿童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
6-12岁学龄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较高,为44.1%,特别是农村学龄儿童少年,比城市高出19.4个百分点。
城乡学龄儿童少年蔬菜食物摄入量均明显下降,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依然很低,尤其在农村学龄儿童少年中更为突出。
健康状况:贫血少了,慢性病多了贫血患病率降至14%;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指标中,64.1%的少年至少有1项异常与1992年相比,我国学龄儿童少年的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为14%,其中城市学龄儿童少年贫血患病率由16.3%下降至12.7%,农村学龄儿童少年由15.5%下降至14.4%。
幼儿饮食健康调查报告

幼儿饮食健康调查报告幼儿时期是饮食行为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仅保证了幼儿良好的营养状态,而且会持续至成人对成人饮食行为的建立和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幼儿饮食健康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幼儿饮食健康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
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
但是事实际上却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边吃边玩,挑剔,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于。
因此,怎样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通过对班级小朋友的饮食习惯进行观察,分析,并和家长取得联系,找出方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调查时间、地点、对象、方法:(一)、调查时间:2012年5月14日~6月8日(二)、调查地点:小红花幼儿园(三)、调查对象:大上班(四)、调查方法:观察法、访问法三、调查结果及分析:(一)、调查结果:在昆明市教工第一幼儿园实习期间,我观察了我所在大一班全休幼儿在班级就餐时的饮食习惯,对于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不良饮食习惯做做出如下统计:1、挑食、偏食 9人2、吃饭时讲话 12人3、进餐时间超过30分钟 7人4、汤食 5人5、饭前忘洗手、饭后不擦嘴 3人6、饭菜撒在桌上 10人7、吃饭情绪低落 3人(二)原因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现象比较严重。
通过调查,我发现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有如下几个原因:1、家庭因素影响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现象在家中发生多于在幼儿园,因为家长的过分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对孩子总是百依百顺,这样就助长了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
有此家长缺乏相应的经验,或者因为工作忙,自己的饮食态度和习惯就不正确,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2、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老师和家长的评价都会影响孩子的就餐情绪,而就餐心情的好坏能很大程度影响孩子进食。
幼儿在家零食不离口。
或则在家吃早餐再来幼儿园,打乱了正常的饮食规律,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7年
《报告》称,我国目前有中小学校万所,在校学生亿人,具备资质的学校食堂有万家,有亿名中小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
“通过学校集中提供营养餐等方式,对我国学生营养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
”《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之一、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理事胡承康说,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例,全国共有29个省份(京、津、鲁单独开展了学生供餐项目)590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万所,受益学生总数达到3600多万人。
“也就是说,目前在中央和地方资助下,近1/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吃上了一顿政府补助并营养基本合理的校园餐。
”胡承康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连续4年的调查表明,实施农村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学生身高和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增长速度。
与2012年相比,2015年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厘米和厘米,体重平均分别增加了公斤和公斤,高于全国农村平均增长速度。
尚缺营养的营养餐
学生的校园餐都吃些啥?《报告》指出,在学校食堂供应模式中,乡镇学校以“1份主食+2菜1汤”较为普遍,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则以“1份主食+2菜1汤1果”或“1份主食+3菜1汤1果”为主要供应模式,而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则以“1份主食+1菜1汤”或“1份主食+2菜(一荤一素)”的供应模式较为常见。
胡承康坦言,虽然学校食堂供应的营养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食物单调种类偏少,与《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儿童膳食宝塔》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1份主食+1菜1汤”的供餐模式问题更为凸显;其次,很少见到丰富多样的主食,未能在米饭中搭配适量的杂粮,以弥补菜肴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短缺。
《报告》指出,目前建有食堂的万所中小学校中,炊事员大多为学校自行招聘的临时工,部分学校委托餐饮企业承包学校食堂供应学生餐。
大部分食堂炊管人员营养知识匮乏,不具有营养餐的烹饪专业技能,往往仅重视食品安全,轻视或基本上不懂如何做营养餐。
“肉多菜少,造成三高三低的营养结构,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产能营养素供给太多,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供给量太少,这种现象在我国不少城镇乡镇中小学中较为常见。
”胡承康说,校园餐中豆制品供给也较少,如果减少或是不供应豆制品类食品,菜肴中钙的供给量往往达不到《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推荐量的60%,这种情况在城镇或农村的校园餐中时常出现。
此外,深色蔬菜和谷物食物供给量少,使得维生素C、β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1的供给量也达不到相关要求。
法规短板待补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胡小琪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52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世界各国膳食模式与其GDP呈明显正相关,人均GDP由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时期,是改善居民膳食营养,尤其是制定儿童少年营养法规的关键期。
我国2002年人均GDP就已达到了1000美元,目前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二位,但自1982年颁布《食品卫生法》以来至今,仍未出台关于校园餐营养方面的法规或条例,而近邻日本早在1954年就颁布了《学校午餐法》。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制定并试行了地方性校园餐营养标准,但因没有相关部门承担监督管理职能,这些标准大多并未有效实施,甚至有的地方标准仅停留在书面文字。
“建议有关部门借鉴世界各国的校园餐营养标准,尽快制定和推进我国校园餐营养标准,明确相应的监管和指导部门。
”胡小琪说。
胡承康认为,目前各级政府对校园餐的监管都是将食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却忽视了食品营养问题。
“食品营养与安全其实就是手心手背,营养问题对健康的
危害往往是隐性的,由此造成一些大中城市中小学生营养过剩、失衡、缺乏等
一系列问题,并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出现低龄化趋势。
”胡承康说
国家卫生计生委先后组织开展“全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以及8省市食育教育试点工作等,基本掌握儿童青少年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具体呈现为——
1、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持续存在,2012年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和%,12-17岁儿童青少年贫血患病率达到%;
2、肥胖等慢性疾病患病明显增加,2012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3、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居高不下,2016年近视检出率为%,呈低龄化趋势,小学生近视检出率比2005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
4、儿童龋齿患病值得关注,2015年口腔流调显示我国12岁儿童患龋率高达%,仅有%的龋齿接受了治疗;
5、儿童青少年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健康行为方式普遍存在,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食用过多,学龄儿童在一周内食用油炸食品的报告率为%,喝含糖饮料的为%。
同时儿童普遍运动量小、静态时间多,心理健康和网络成瘾等问题也不容易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