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论文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不疯魔不成活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
《你别无选择》是一部非常引人深思的小说。
书中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选择和挣扎,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和选择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失去了工作的年轻人。
他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开始了一番艰难的寻找工作之旅。
但是,无论他如何努力,他似乎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面对困境,他感到绝望,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智者,他告诉主人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的权力。
有时候,我们被困境所限制,我们别无选择。
这个观点让我深思。
人们常常认为选择是自由的象征,我们可以由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生活。
但生活并非总是如此简单。
有时候,我们被外界的因素所限制,我们不能够做出真正意义上的选择。
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并不总是公平的。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境和挫折,我们可能会失去选择。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应对。
即使我们别无选择,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些困境,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
《你别无选择》是一本让我思考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公,更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这本书启发了我对人生价值和选择的思考,使我更加珍惜现有的机会和选择,同时也更加理解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的一首荒诞性叙事歌曲,歌曲讲述了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无论选择什么,都感到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在这首歌中,刘索拉通过歌词和旋律,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人生困境和命运的无奈和绝望,带给听众一种视角下的心灵震撼和感慨。
歌曲以悲伤的旋律开篇,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之中。
刘索拉的独特嗓音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传达出一种情感上的扭曲和痛苦,令人不禁被深深地触动。
歌词中描述了一个人在面临生活的艰辛和无力改变的现实下,感到绝望和无助。
这种绝望情感在歌曲中通过旋律和歌词的交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带给人一种如鲠在喉、难以释怀的情感共鸣。
歌曲中描绘了一个人陷入无尽的循环中,无法逃脱现实的束缚。
歌词中“诅咒着上天的恶作剧”和“却什么也改变不了”等部分折射出主人公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这种荒诞性的叙事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现实对个体的摧残和束缚,让人感到绝望和无奈。
歌曲以柔和的旋律和情感深沉的歌词收尾,给人以思考和沉思。
歌曲似乎在唤起人们对于社会现实、人生选择和命运的反思,让人不禁感到对于生活更多的焦虑和无助,反映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无尽痛楚和绝望。
《你别无选择》是一首具有荒诞性叙事的歌曲,它通过悲伤的旋律和绝望的歌词,描绘出一个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绝望与无力感。
刘索拉通过这首歌曲,让人们感受到了现实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束缚,让人们对命运、人生选择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对于人生的无尽思索。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所著的一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荒诞性叙事。
荒诞性叙事是一种揭示人类存在的无望、绝望和孤独的叙事方式,其特点是对人物和情节的描绘中充满了荒诞和无意义的元素,以此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质疑和痛苦。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没有名字的“我”,他是一个就业市场上的流浪者,由于没有好的学历和关系,他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在社会对他的冷漠和嘲笑中,他渐渐产生了对自己无望的绝望情绪。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城市,城市中的环境变得荒诞性,街道上空无一人,建筑物废弃破败。
这种荒诞性的环境进一步加剧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望感。
小说中的情节也充满了荒诞性的元素。
作者描写了主人公在一家公司应聘的过程,但这家公司似乎不真实存在,而是一种幻觉。
主人公通过一道双向门进入公司,却没有找到出口,最终被困在公司的迷宫中。
迷宫中的房间里有无数的桌子、文件和复印机,象征着无尽的工作和劳累。
在这种荒诞性的情节描写下,主人公的困境变得更加绝望和无助。
在小说的主人公终于逃出了公司的迷宫,来到了城市的顶楼。
他站在楼顶上,遥望着茫茫的大地。
这个景象象征着主人公对人生的无望和绝望。
他意识到自己没有选择,无论是在就业市场上还是在这个荒诞世界中,他都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种无望的绝望在小说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在困境中做出选择的描写,展现了荒诞性叙事的特点。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小明的平凡人身上。
小明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工作、吃饭、睡觉,过着平淡而单调的生活。
在一个普通的夜晚,他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家中工作,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疯狂的声音:“你死定了!你别无选择!”小明吓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电话的主人突然说出了小明的一些隐私,让他大感震惊。
小明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个无比荒诞和恶劣的困境,他开始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恐慌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小明时刻感到自己被追踪,他开始变得神经紧张,连续几天没有好好吃饭和睡觉。
他试图找到电话的主人,但始终找不到线索。
这个电话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块巨石,每天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小明的心境渐渐变得扭曲起来。
他开始产生恶劣的想法,想要逃避这个命运的束缚。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离开这个城市,移居到一个偏远的地方,换一个身份重新开始。
他带着最少的行李,悄悄离开了家乡。
小明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小镇,在那里找到了一份低薪的工作,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他告诉自己,现在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选择,没有人可以再折磨他了。
他沉浸在对自由的幻想中,认为自己已经摆脱了过去种种的困扰。
小明并没有如愿以偿。
在这个荒凉的小镇上,他依然感到孤单和痛苦。
他意识到自己逃避的只是表面问题,内心的困境并没有解决。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更大的迷局。
他明白,即使他再怎么逃避,这个世界上总会有无数的选择和困境等待他去面对。
通过《你别无选择》,刘索拉成功地展现了荒诞性叙事的特点。
故事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一个电话的威胁,将主人公置于荒谬和恶劣的情境中。
主人公的选择和逃避都展现了人类在荒诞性条件下的无力和困惑。
虽然小明试图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但最终他明白,没有人能够避免生活中的选择和困境。
读后感 人文经典小论文 青春与选择——读《你别无选择》有感

青春与选择——读《你别无选择》有感摘要:刘索拉带着一点自由散漫与对音乐的衷城写下了《你别无选择》。
这是一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人创作出来的现代派小说”、“中国文坛自己的‘现代派’”、“中国文学的一个意外”的作品,其语言的大胆与灵活,生动地描写了一个作曲系班的故事。
即便是现在,这部80年代作品的语言也毫不过时。
阅读这部作品是一个奇特的阅读体验,不会感到沉重的年代感,反而从中看到一些现代人的影子。
关键词:青春;选择;人生这部小说讲了一群作曲系班孩子的青春。
幸福都是类似的,不幸都各有各的不幸。
不同的同学,不一样的人生,此刻都相遇在这个班。
里面对每个人都进行了描写,描写他们的个性、描写他们的生活、描写他们的选择。
这几乎是一篇都在写人的作品。
我觉得对人的描写是这部作品的精华之处。
而正因为人的多样性,使得这个班级隐约像是社会的缩影。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前提上,每个人用自己的青春做着最大的抵押,打赌自己的人生,他们的选择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但正如李鸣想退学时,王教授对李鸣说的:“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
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
”有时候,选择本身带来的是无奈,也是未知的幸运。
一、李鸣——迷茫的逃避,迷茫的人生。
李鸣是一个贯穿整部作品的人物,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出他明显的成长。
从作品的开头,就很明显给出李鸣的性格——有才能,有气质,富于乐感。
这样的人本应该很适合在作曲系生活,但是李鸣想要选择退学。
李鸣说他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即使明明在外人看来他却是那么适合。
李鸣想退学的原因或许是李鸣在这个班上看到了更有才能的孟野和森森,又或许是课程的无聊与生硬。
但无论怎样,他还是想选择退学,可遇到了王教授拒绝。
于是他开始的长时间默默的抗争,常年躲在他的被窝里。
他觉得:“琴房发出的噪音有时比机器噪音还可怕。
”此时,他内心是拒绝琴声的,因此无论再优美的歌曲都是是他心绪紊乱的噪音。
然后他在考试中看开了,他觉得“根本无所谓对错,反正你永远也无法让贾教授说。
你别无选择

《你别无选择》读后感学院:师范学院班级:b1101 学号:1312110126 姓名:张兴慧一开始看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并没有看懂,以为只是一个学校的教学方法死板、守旧压抑学生个性在当下很普遍的故事。
这是我在学校课程繁多、考试形式单一、学生们的痛苦备考理解出来的,而且这个小说里人物繁多、情节杂乱,一点也不像小说。
所以一直奇怪老师为什么推荐这么一本小说来看呢?但是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又看了一遍小说得到了全新的体验。
这个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年前艺术院校里的故事,有才能,有气质,富于乐感的李鸣闹退学,最终也没退成。
石白能引经据典地对老师讲错的半个字予以反驳。
马力把私人图书整理得像公共图书馆,连借书卡都不缺。
森森一天到晚砸钢琴,边喊“妈的力度”。
孟野经常闹失踪,娶了个爱情疯子的老婆,要求学校开除他,然后与其一同流放边疆。
仅有的三个女生同样神经质,一个娇滴滴得像只猫,时不时喵两声。
一个瞌睡大王,整日处于“懵懂”状态。
还有一个女生算优秀,却被几个男生同时狂追,她也来者不拒。
总之,所有的人都脱离了生活常态,穷折腾。
在表面的混乱中,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音乐作曲,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此段属于摘抄)看完这部小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青年应该有梦想、有追求。
就像小说中的人,虽然他们很另类,让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感到很荒诞。
所有人的生活都脱离了常态,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音乐作曲,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在追求梦想的途中,梦想可能会与残酷的现实较量。
我们可能对前途处在迷茫之中,我们随时会面临梦想破灭的可能,所以可能出现小说中人物用表面的荒唐、叛逆的作法。
但是不管怎样,青年可以叛逆、可以疯狂、可以严肃、可以执着,就是不能没有梦想。
现在的青年们除了想到就业、买车、买房等问题,也要在心里种下一个梦并执着追求。
我们也要守护自己的梦想就像文中的小个子总是不停的擦着功能圈,他的这个行为让我想到了一首佛偈“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梦想也是这样,放在心里的梦想时不时拿出来晒晒太阳,叮嘱自己不要忘记梦想。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刘索拉的小说《你别无选择》通过其荒诞性叙事,展现了一个现代都市中的孤独和迷茫,表达了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法选择的处境。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和困惑,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以下将对刘索拉的小说《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进行详细分析。
小说以一个女孩的视角展开,她的名字叫璐琳,是一个在都市中生活的普通女孩。
她描述了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感受,表现出对于现实生活的迷茫和困惑。
在小说中,璐琳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她感到自己处于一种无法选择的状态中,没有办法摆脱和改变现状。
这种无奈和被动的状态,构成了小说的荒诞性叙事,让读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无法选择感同身受。
小说通过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内心世界。
在小说中,璐琳描述了自己每天的生活,包括上班、买菜、做饭等琐碎的事情,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却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她没有朋友,没有家人,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让她的内心世界变得越发冷清和孤独。
在这种情境下,璐琳的无法选择和无力改变现状,更加突显了她的孤独和困惑,使得读者对于她的遭遇产生共鸣和同情。
小说还通过对于城市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描写,展现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无奈和迷茫。
在小说中,璐琳对于城市生活的描述和对于人际关系的反思,让读者对于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思考。
她在城市中生活,却感到孤独和无助;她与人打交道,却无法真正沟通和交流。
这种城市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的无法选择和迷茫,构成了小说荒诞性叙事的重要元素,引发了读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无法选择的深刻思考。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

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荒诞性叙事刘索拉,一位出色的作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生动的叙述风格闻名。
其作品《你别无选择》是一部充满荒诞性叙事的小说,描绘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求生与挣扎,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存的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你别无选择》中的荒诞性叙事展开研究。
《你别无选择》描述了一群探险者在一座偏远的雪山中的求生故事。
他们因意外失联,不得不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艰难求生。
小说通过对这群人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反应进行描写,展现了他们在面临死亡威胁时的恐惧、绝望和挣扎,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在绝境中一丝不苟的求生意志和对生命的顽强追求。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节奏明快,扣人心弦,读者在阅读中总能感受到以身处其中的紧张与焦虑。
小说的荒诞性叙事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环境的荒凉与威胁。
作者通过对雪山环境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这片地方的荒凉和残酷。
在这片无情的雪山中,冰天雪地、风雪交加,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死亡的气息。
读者随着故事的展开,会逐渐被这种环境所吞噬,感受到绝望与无助。
这种环境对人的剥夺和考验,使得小说带有浓厚的荒诞性特征。
其次是人性的荒诞和扭曲。
在绝境中,人们为了生存不惜做出各种荒谬的行为,甚至背弃了最基本的道德和人性。
小说中描绘的那些探险者,原本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渴望的,但在极端环境的考验下,他们不得不面对本能的激活,丧失了理智和人性,甚至产生了相互残害的念头。
在这种极端环境中,人性的扭曲和荒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是自然规律的无情和不可抗拒。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展示了自然规律对人类的挑战和考验。
雪山的险恶环境、风雪的肆虐、险峻的地形,都成为探险者们求生的绊脚石,他们不得不直面自然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自然规律的无情摧残,使得人类的命运显得渺小和脆弱。
《你别无选择》是一部充满荒诞性叙事的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观察和描写,表现了环境的荒凉与威胁、人性的荒诞和扭曲、以及自然规律的无情和不可抗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不疯魔不成活
我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因为这是当我看完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这本书后的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在音乐和文学的道路上,不疯魔不成活。
刘索拉和她的作品代表了一群中国80年代时期绝世而独立的年轻人们。
1985年她出了一本书,当时那几乎是所有大学生和文学青年必读的一本。
这本书一下子打开了一个很深的世界,里边所有的人都很另类,很有个性,有思想、有创造力,很能代表当时年轻人的躁动和反叛。
大家最初对她的认识就是一个作家,后来才知道她本身就是音乐学院毕业的,而且自己做音乐。
后来她出了国,也写了些别的小说,内容都跟音乐有关,可是人们真正记住的还是她的成名作———《你别无选择》。
这本书以音乐学院为背景,描写一批学生与教师,塑造了一群不可思议的荒诞的人物形象。
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便是孟野和森森。
孟野呢,门门功课五分,是学院的高材生,充满创造的灵感,离不开女人却又被女人折腾得死去活来。
他的参赛作品,精妙无比人人叫绝,却因有“法西斯”之嫌而被淘汰。
末了被妻子一封控告信弄得不能不中途退学。
森森在这群人中间可谓是个幸运者。
他成天不理头发不洗澡,只管砸琴键,一心要砸出“妈的力度”和“自己的风格”,最终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但这种获奖也不能说明某种确定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