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胃侧荷包缝合与常规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三种吻合方式的比较

H o u J i a n g u o , S h i L i w e i , Z h a o X i a n j u n .L i n z h o u C a n c e r H o s p i t a l , L i n z h o u 4 5 6 5 5 0 ,C h i n a
吻合 1 2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 3 . 6 %( 2 / 5 5 ) 、 3 3 . 9 %( 2 0 / 5 9 ) 、 1 8 . 0 %( 1 1 / 6 1 ) , 且 三组的 术后 吻合 口狭 窄发 生率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包套式手工吻合 组、 单层手工吻合组和机械吻合组术后 吻合 口反 流发 生率分别 为 2 1 . 8 %( 1 2 / 5 5 ) 、 5 2 . 5 %( 3 1 / 5 9 ) 、 6 3 . 9 %( 3 9 / 6 1 ) , 且 包套式手工吻合组 与单层手 工吻合 组和机械 吻合组 的术后 吻 合 口反流发生率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胸腔镜 食管癌根 治术食管喟 颈部 包套式手工吻合术
侯建 国 石 力伟 赵 献军
【 摘要】 目的 评估 食 管癌胸 腔 镜根 治术 食 管 胃颈部 吻 合方 式 对 术后 吻 合 椒 关并发 症 发 生 的影 响。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 0 1 3年 1月至 2 0 1 5年 1 2月 1 7 5例行胸腔镜食 管癌根 治术的食 管癌 患者的临床资料 , 根据颈部 三组患者 的性 别、 年龄 、 肿瘤 分期 、 肿瘤部位 及 吻合方式的不 同, 将其分为 包套式手工吻合组( 5 5例) 、 单层 手工吻合组 ( 5 9例 ) 和机械吻合组 ( 6 1 例) , 比较各 组术 后吻合 口瘘 、 吻合 1 2狭 窄、 吻合 口反 流等相 关并发症发 生率 。结果
全机械性食管胃颈部侧侧吻合在食管癌 切除术中的应用 (2)

全机械性食管胃颈部侧侧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目的:研究颈部食管与管状全机械性胃侧侧吻合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
方法:将收治的3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机械性侧侧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各19例。
所有患者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或左胸、颈部二切口行食管癌切除,管状胃成形并于颈部行食管胃吻合;全机械性侧侧吻合组采用内镜切割缝合器行食管与胃侧侧吻合,手工吻合组采用间断分层缝合方法行食管胃颈部端侧吻合。
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缘无癌残留,术后手工吻合组失访1例;全机械性侧侧吻合组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并发症出现,手工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3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返酸、烧心及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全机械性食管胃颈部侧侧吻合安全可靠,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
标签:食管癌管状胃食管胃吻合外科食管癌是中国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或左胸、颈部二切口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是中上段食管癌的常规手术方式。
近年来,为减少术后返酸、胃潴留等并发症及胸胃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胃管状成形在食管癌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术后颈部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3]。
吻合技术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不断探寻不同吻合方式以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4-5]。
本文研究了颈部食管与管状胃全机械性侧侧吻合技术对吻合口并发症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38例食管胸中上段癌患者,术前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癌,病理类型全部为鳞癌,术前临床分期为Ⅰ-Ⅱ期。
患者随机分为全机械性侧侧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每组各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力状况(PS)评分、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与人工吻合对比研究

前 者 胃食 管吻 合 时 间 、 术 时 间及 住 院 时 间 明 显 缩 短 , 手 吻合 口瘘 发 生 率 及 吻 合 口狭 窄发 生率 明显 降低 , 手 术 费 用较 后 者 增 加 ; 但 A 组 围手 术 期 死 亡率 和 吻 合 口出 血 率 分 别 为 2 4 ( / 2 ) 5 6 (/ 2 )B组 分 别 为 2 5 (/ 2 )5 0 (/ 2 ) 差异 无统 计 学 . 3 15 、. 7 1 5 , . 3 1 0 、. % 6 1 0 , 意 义 。结 论 器械 吻 合 能 明 显 缩短 胃食 管 吻 合 时 间 及 手 术 时 间 , 效 降 低 术 后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并 缩短 患 者 住 院 时 间 。 有 关 键 词 : 管癌 ; 门癌 ; 合 器 ; 食 贲 吻 器械 吻合 中图分类号 :75 1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l8 4 (0 8 2—6 50 17 一38 20 )22 0—2
人 口 3m , 弯 侧 用 9 mm 线 型 闭 合 器 闭 合 , 食 管 肿 瘤 上 方 c 小 0 距
重 庆 医学 2 0 0 8年 1 1月 第 3 7卷 第 2 2期
2 5 60
・
经验 交流 ・
食 管癌 切 除食 管 胃机械 吻 合与 人 工 吻合 对 比研 究
黄 寨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人 民 医 院 , 宁 5 0 2 ) 广 南 3 0 1
摘 要 : 的 比较 食 管 癌切 除 食 管 胃机 械 吻 合 与 人 工 吻 合 疗 效 , 价 食 管 胃胸 内 器械 吻 合 应 用 价 值 。 方 法 回 顾 性 研 究 目 评 20 00年 1月 至 20 0 6年 1月在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人 民 医院 心 胸 外 科 住 院食 管 癌 、 门癌 患 者 2 5例 , 术 中行 胃食 管 人 工 吻合 或 器 贲 4 按 械 吻合 分 为 两 组 : 器械 吻 合 组 ( 组 ) 2 A 15例 , 工 吻 合 组 ( 组 ) 2 人 B 1 0例 。 结 果 A 组 平 均 胃食 管吻 合 时 间 、 术 时 间 、 合 口瘘 发 手 吻
探讨器械吻合术对于提高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探讨器械吻合术对于提高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器械吻合技术在提高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效果,从而不断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方法:选择2013 年9 月到2014 年9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0 例胸骨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0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术者手工吻合手术残端方法,对照患者则使用器械吻合术来对手术残端加以处理,对两组患者的远期并发症、手术治疗情况以及对症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结果:实验组患者使用器械吻合的实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吻合时间都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对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器械吻合技术在对食管癌患者手术残端进行处理时,具有效果稳定、操作便捷以及远期疗效令人满意等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器械吻合;食管癌;胸中下段;手术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25-01食管癌晚期患者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大都接受肿瘤根治手术方案,患者手术残端的处理状况也是对整个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处理患者吻合口实际紧密度和周围血供方式也是临床医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性手术技巧,目前运用较为普遍的就是人工吻合以及器械吻合两种不同的方式。
[1]本文对着两种不同的吻合方式实际运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选择2013 年9 月到2014 年9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0 例胸骨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9 月到2014 年9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0 例胸骨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24 例、女性患者有76 例,其年龄分布在60 到87 岁之间,所有患者都在接受入院治疗之前进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随机将200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00 例,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表现之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食管癌手术吻合口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的比较

食管癌手术吻合口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的比较目的对食管癌手术吻合口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进行比较。
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分别行MA与LAH的种4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
结果LAH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MA组,以上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LAH手术时间稍长,但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较MA有所降低。
标签:食管癌;吻合方式;手工吻合;器械吻合食管癌(EC)手术切口吻合包括器械吻合和手工吻合两种方法,手工吻合属传统手术吻合方式,现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食管手术中器械吻合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共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加食管胃吻合术90例,术中分别采用器械吻合(MA)或手工吻合(LAH),MA组45例,LAH组45例。
按病理类型分类:其中31例患者为髓质型、22例患者为溃疡型、36例患者为缩窄型、还有1例患者为腔内型;按病变部位分类:10例患者为食管上段病变、50例患者为中段、30例患者为下段;病变长度(5.8±1.3)cm;其中8例患者进行颈部和胸膜顶吻合、49例患者进行主动脉弓上吻合、33例患者进行主动脉弓下吻合。
两组患者肿瘤部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1.2.1 LAH组足够的空闲食道后,周围淋巴清扫前就被缝胃食管啦”三叶草夹”了5 cm肿瘤病变位置、手术切口”三叶草夹”低1.5 cm边缘,循环器的实现肌肉切口边缘尽可能一致的水平远端肌肉沿着黏膜下剥离空间直到粘膜扩大约0.5~1 cm食道后平整。
充分游离食管之后,清扫干净周围淋巴,然后才能进行胃食管LAH缝合,”三叶钳”夹住食管肿瘤患处往上5 cm的位置,手术切口的选择一般”三叶钳”下缘要低1.5 cm,实行环行肌层切开,前后缘尽量保持水平一致,剥离肌层时要向远端剥离,并且沿黏膜下间隙进行,切断食管要水平进行,一般在黏膜延长约0.5~1 cm后。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术中行食管胃吻合的临床体会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术中行食管胃吻合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食管癌术中使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的疗效观察和临床体会。
方法:将我院采用管状吻合器和手工缝合行食管胃吻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结果:两组在总手术时间、食管胃吻合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等数据进行比较,P<0.05,显著差异,吻合器组优于手工组。
结论:食管癌术中使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
标签:食管癌;吻合器;食管胃吻合;疗效;体会消化道重建是食管癌术中的关键步骤,在胸腔内行食管胃吻合是最常用的术式,但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是较多见的并发症,尤其以手工缝合多见。
近十几年来,我们采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治疗食管癌,收到了理想的疗效,现将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胸外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采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的食管癌患者共60例,并随机选择此前采用手工缝合行食管胃吻合的食管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男性83例,女性37例;年龄44~79y,平均58.4y;病灶位于食管上段25例,食管中段43例,食管下段52例;肿瘤长径2.5~7.3cm,平均4.57cm.根据TNM分期标准,Ⅰ期6例,Ⅱa期15期,Ⅱb期37例,Ⅲ期62例。
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病情、合并症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
1.2手术方法①观察组:使用强生公司的圆形弯管状吻合器或国产的国产GF-1型管状吻合器。
术中将食管和胃充分游离后,在食管远端近贲门处切断食管,近端距病灶3~5cm以上用专用荷包钳和荷包线作全层荷包样缝合;切开食管壁放入吻合器钉砧头,收紧荷包线,在荷包线下方0.5cm处切除离断食管;将游离后的胃经食管床提至胸腔内,在胃前壁作切口置入吻合器,中心杆从胃底高顶处穿出胃体钉砧头对合,旋转调节钮使食管胃紧贴后,打开保险按压手柄,听到“咔嗒”声后,表示吻合完毕,退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的直径和紧张度,常规封闭胃壁切口,将胃底与胸膜缝合数针固定。
食管癌的手术护理配合

3.纤维食管镜检查:可直视肿块部位、大小及取活 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食道下段癌,可见食道狭窄,充盈缺损, 粘膜皱襞中断。狭窄上方食管扩张。
【治疗要点】
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化学药物等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首选方法 。 常用手术: 1.根治性切除手术 2.姑息性切除手术 3.姑息性手术
适于早期病例, 可彻底切除肿瘤, 常用的代食管器 官是胃,有时用 结肠或空肠。
示隆起形肿块,有溃疡、出血。 ①食管黏膜皱襞紊乱、 粗糙或有中断现象。② 充盈缺损。③局限性管 壁僵硬,蠕动终断。④ 龛影。⑤食管有明显的 1.影像学检查 不规则狭窄,狭窄以上 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1)食管吞钡X线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辅助检查】
(2)CT、超声内镜检查(EUS)等。
可用于判断食管癌 的浸润层次、向外 2.脱落细胞学检查:早期阳性病变率可达90%-95%。 扩展深度以及有无 纵膈、淋巴结或腹 内脏器转移等。
【护理评价】
1 2 3 4 病人睡眠较好,能配合治疗和护理病人 病人无并发症发生。 营养得到改善。 病人的水电解质维持在平衡状态,尿量正常,无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现象。
食管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1.微创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进展:
微创外科将是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趋势,随 着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进步,在部分食管良性疾病 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 食管癌微创手术,1992年最早用于临床,国内 许多医院亦相继开展。目前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方式 有:胸腔镜食管切除、开腹游离胃,食管胃颈部吻 合术;胸腔镜食管切除、开腹游离胃,食管胃胸内 吻合术;开胸食管切除、腹腔镜游离胃,食管胃胸 内吻合术;胸腔镜食管切除、腹腔镜游离胃,食管 胃颈部吻合术;开腹游离胃,腹腔镜辅助经裂孔食
【护理诊断】
胃食管胸内端侧及“三角”吻合的对比研究

胃食管胸内端侧及“三角”吻合的对比研究目的对比胸腔内全机械胃食管“三角”吻合及常规端侧吻合的安全性及效果评价。
方法搜集自2013年10 月~2015年1 月48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胸内全机械吻合的患者,随机分成端侧吻合组(A组)及“三角”吻合组(B组)。
观察术后吻合口瘘情况,及随访观察进食情况,纤维胃镜、造影评估吻合口内径。
结果两组各24例顺利完成胸腔内全机械吻合;A组平均年龄59.8岁;平均吻合时间32 min,平均手术时间238 min。
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B组平均年龄60.6岁;平均吻合时间29 min,平均手术时间230 min,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切缘均无癌残留。
A组平均住院16.5 d,B组平均住院时间15.1 d,术后随访3个月,进食通畅,行胃镜检查24例,造影检查12例,A组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直径为(1.93±0.31)cm2 B组无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直径为(2.23±0.35)cm2。
结论胸腔内全机械胃食管“∩”型侧侧吻合应用安全可靠,对比传统端侧吻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发生概率。
标签:胃食管;侧侧吻合;端侧吻合;安全性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与吻合方法有关。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常见的方法包括手工VS机械、端侧VS侧侧。
自collard提出侧侧吻合以来,多方研究发现侧侧吻合可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端侧吻合。
2002年日本学者金谷诚一郎(Seiichiro Kanaya)首次发表了三角吻合技术应用在胃肠外科的文献,而后此种吻合方式逐渐应用到了食管癌切除术。
成为一种更为简单有效、新的胃食管吻合方法--全机械端端“三角”吻合(Triangualting Stapled Anastomosis)。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病例48例中,随机分为端侧吻合组(A组)及三角吻合组(B组),A组男16 例,女8 例,平均年龄48~69岁,B组男14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49~67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胃侧荷包缝合与常规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摘要目的探究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胃侧荷包缝合与常规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方法14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76例)与改良组(69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治疗,改良组采用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胃侧荷包缝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改良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0)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0)均低于常规组(9.2%、6.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胃侧荷包缝合治疗技术与常规食管胃胸内器械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特点,降低了在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中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胃侧荷包缝合;常规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Comparison on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complications by 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 + gastric side purse-string suture and conventional 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 in esophageal cancer radical surgery WANG Shi-me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Heze Municipal Hospital,Heze 27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complications by 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 + gastric side purse-string suture and conventional 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 in esophageal cancer radical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145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76 cases)and improved group (69 case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 for treatment,and the improved group received 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 + gastric side purse-string suture fo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mproved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fistula (0)and anastomotic stenosis (0)than conventional group (9.2%, 6.6%),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 + gastric side purse-string sutur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operation and safety,and it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complications in 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Key words】Gastric side purse-string suture;Conventional esophageal and intragastric anastomosis;Anastomotic fistula;Anastomotic stenosis在治療食管癌的医学手段中,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技术成为食管癌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率虽然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但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仍旧是威胁食管癌患者生命的严重问题[1],本文针对患有食管癌的145例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治疗与观察,做出以下对比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食管癌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患者胃镜组织细胞进行检查证实,发现食管鳞癌患者10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45例。
将145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76例)与改良组(69例)。
其中,常规组男55例,女21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10)岁;改良组男42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材料及仪器武汉盛世达医疗全国民营供应商提供的奥林巴斯高端胃肠镜系统CV-290;常州徽凯医疗有限公司提供的吻合器;日本OLYMPUS公司提供的CX21光学显微镜。
1. 3 方法1. 3. 1 常规组手术方法采用常规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治疗。
对手术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然后进行切口、入路、游离食管、游离胃等步骤,这一环节与食管手术相同;然后切断贲门处的食管,贲门断端使用Kocher钳钳夹,用粗线线丝在食管癌上缘5 cm处用粗线绕食管全周作荷包缝合;在缝线下纵行将食管切开3 cm,将钉槽头放入食管腔,结扎荷包缝线,再用粗丝线结扎1道,与结扎线下切断食管,将胃上提至胸腔,在食管后壁与胃底部缝3针。
去除Kocher钳,将胃内容物吸净,胃底预定吻合部位全部打孔,血管钳阴道吻合器,将吻合器中心杆贲门口拉出,使用吻合器,结扎后面缝合3针,将中心杆插入吻合主机内,将螺母扣紧、固定,促使胃底与食管残端完全靠拢,把握手柄,击发完成钉合与切通吻合口,将胃前壁向上包埋食管下端,缝合贲门口。
针对术后,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持续对胃肠进行减压,等待肠蠕动恢复后将胃管拔出,进少量流质食物,逐日增加。
对静脉中也要进行水及电解质的补充,给予营养支持。
并对患者进行注意事项讲解,食物以清淡为主,术后前期以流食为主,循序渐进进行增加,避免辛辣食物刺激肠胃。
1. 3. 2 改良组手术方法采用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胃侧荷包缝合治疗。
改良后的食管癌手术是在常规的手术方法基础上,在胃侧插入的吻合器中心杆吻合口位置吻合前结扎缝合有所不同。
它是在中心杆处用1号丝线作一浆肌层荷包缝合并结扎,荷包缝合直径与管状吻合器的外径一致。
改良组术后,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持续对胃肠进行减压,等待肠蠕动恢复后将胃管拔出,进少量流质食物,逐日增加。
对静脉中也要进行水及电解质的补充,给予营养支持。
并对患者进行注意事项讲解,食物以清淡为主,术后前期以流食为主,循序渐进进行增加,避免辛辣食物刺激肠胃。
1. 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
吻合口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常规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7例(9.2%),吻合口狭窄5例(6.6%);改良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改良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在食管癌的手术过程中关于胃胸内机械吻合技术,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是常见的术后问题,这不仅会引起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也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2-4]。
虽然荷包缝合技术在与传统的吻合技术相比,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个问题,采用胃食管分层缝合的方法与传统的器械或者手工行全层内翻和方法相比,对于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问题效果明显[5,6]。
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问题的出现,与吻合口胃侧组织因牵拉过紧也有关,从而造成肌层撕裂、黏膜滑脱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术后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的。
对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应着重与减少吻合口张力,保护吻合口血供[7-9]。
在吻合器中心杆处采用1号丝线作一浆肌层荷包缝合并结扎,保证了胃全层与食管吻合,也预防了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改进组吻合器胃端组织质量多于常规组,提示吻合器中心杆处胃组织荷包缝合可以增加切除的胃组质量,由于吻合器管径是固定的,对胃组织过多切除,就会导致吻合口无限度扩大,严重会导致吻合口出血的状况,如在胃侧荷包缝合环过大,胃组织过多,都会影响吻合器的对河,改良组的治疗方式,采用荷包缝合环直径以管状吻合器外径为标准,避免胃组织过多切除[10,11]。
对本文所选145例患者,通过两种技术进行临床治疗与观察,结果显示,常规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7例(9.2%),吻合口狭窄5例(6.6%);改良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改良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改良组减少了手术风险,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胃侧荷包缝合治疗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有效的减少了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李瑞华,曾智豪,吕晔,等. 双荷包缝合法在胃代食管造口关闭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9,13(3):194-195.[2] 徐俊,陈旭,汪华,等. 食管-胃胸頂器械吻合法在食管中上段癌手术中的应用.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65-167.[3] 刘胜中,曾富春,丛伟. 吻合口胃侧荷包缝合在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中的应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10):792-795.[4] 刁亚利,周骏华,施庆彤. 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预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37.[5] 张兴国,李道堂,李辉,等. 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1555例的经验和体会.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6):319-321.[6] 龚伟,陈胜喜,罗万俊,等. 右胸膜顶食管胃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师杂志,2006,8(7):939-940.[7] 寇仁业,邹志强,崔海银,等. 经左胸食管胃颈内器械吻合在胸段食管癌切除中的应用.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4):271-272.[8] 吴中平,陈奇勋. 预防食管癌手术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6):71-73.[9] 梁克,张万青,谢锐.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两种胸内机械吻合方法的应用效果比较. 广东医学,2014,35(22):3496-3498.[10] 洪瑞,方伟群,李锐凯,等. 食管贲门癌切除胸内器械吻合1201例临床观察. 河北医药,2010,32(12):1559-1561.[11] 孙培军,冯锡建,杨雁. 食管胃机械吻合术与吻合口并发症.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0(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