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标准范本_1
德国柏林中小学课程考察报告

德国柏林中小学课程考察报告近年来,德国的教育系统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在众多的教育型国家,德国的教育也是举世瞩目。
本报告主要针对2017年在柏林参观的中小学课程,对德国柏林中小学课程进行考察和解读,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德国柏林的中小学课程主要围绕德国联邦教育方针,提供素质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自主性和责任感,注重以工作方法和经验为主,强调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把教学活动融入其他领域,推动学生成长发展。
一、促进学生学习及相关政策1.以探究为基础,提高学习质量。
德国柏林中小学利用探究学习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贴衔,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例如,老师会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思路,探究的态度,调查的结果,对自然界的观察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2.倡导教学理念,推动教育改革。
德国采用“启蒙学法”,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留出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自然化和趣味性,促使孩子走出被动学习的封闭空间,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3.建立完善的测评体系,培养学习习惯。
德国力争在学校教育中,客观的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出反馈,促进孩子自我调节,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生活及安全保障1.提供优质全面的学习环境。
德国柏林中小学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学习环境,校园内绿化充分,整体设施舒适安全,室内照明良好,配备了标准教室和实验室,可以满足多种教学需求,保障孩子的学习条件。
2.实行周期性体育活动,拓展活动自由性。
德国的柏林中小学定期组织各式体育锻炼活动,包括体育、游戏、娱乐等,拓展孩子的活动自由性,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增强孩子的体质。
3.课外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责任感。
德国柏林中小学规定,学生每周完成一定量的公益时,他们可以参与一些公益性社会实践,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责任感,培养他们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德国柏林中小学的教育政策让人印象深刻,以探究的理念提高学习质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行有效的测评体系,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举办定期的体育活动和课外实践,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详细版_1

文件编号:GD/FS-8805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Future.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报告范本系列)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详细版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详细版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德国地处欧洲中部,自古即为人文荟萃之地。
虽然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但每次都能在废墟中迅速崛起。
目前,德国已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居欧盟的领导地位,它依靠的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因此,德国的教育对我们有很多借鉴之处。
9月上旬,我们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代表团,应德国柏林市教育协会的邀请,重点对德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考察。
德国的基础教育结构德国基本法赋予每个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德国的教育政策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自由选择学校、培训场所和受教育的方式。
德国对教育投资额很大,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全免费教育。
德国学制颇为复杂,且各州规定不同,主要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和成人教育等部分。
德国的学前教育通常不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经德国汉学家墨柯博士介绍,德国年满3岁至6岁的儿童可以进入幼儿园就读,但学前教育不属于国民义务教育范围,因此并非强迫性的。
2019年德国考察报告模板

德国考察报告模板一、本次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德国职业教育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德国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
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
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德国高中学生需学2-3门外语,完成学业方可进入大学,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65-70%以上。
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于“双元制”。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
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
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
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大类、371个职业。
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
教育部赴德电化教育考察报告

教育部赴德电化教育考察报告教育部赴德电化教育考察报告教育部赴德电化教育考察团22人于XX年11月28日至12月17日赴德国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们这次考察了德国的法兰克福、亚深、特立尔、巴登和斯图加特等地,考察了那里的部分大学(黑森州教育学院、卡斯卢尔大学、慕尼黑大学)、中学(欧洲联合学校)、电教管理部门(巴符州文化部)和企业(全球较大的电教公司:斯玛特公司)。
以下重点介绍我们进行考察的几个单位:1、亚琛欧洲联合学校。
学校所在的亚琛市位于德国最西部,毗邻荷兰、比利时,所谓"金三角"地区,一般称欧洲区域,这是学校名称的原由。
欧洲联合学校是一所非公立学校,在德国是很特殊的学校。
对于在早期进入职业教育,后来改变选择,需要完成高级中学培训任务的学生来说,欧洲联合学校是恰当的选择,这所学校就是这样一所面向再教育的学校。
对于完成10年中学教育,进入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学生,4天在学校上学,1天在工厂工作,可以通过在联合学校实习,然后取得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
也有从欧洲联合学校升入大学的非职业青年,一般是十年级学生,因为欧洲联合学校的毕业证书等同于高级中学毕业证书。
学生一般入学要接受入门学习,以班级形式上课,学习规定课程,德文、英文必须学习,法文、西班牙文、荷兰文,还有艺术课、社会学、历史、地理、哲学、国民经济学。
在数学自然科学领域学习数学、信息学、物理,也可选学宗教。
考试通过进入第二阶段,分为两年四个学期,可学感兴趣的专业进一步学习。
不喜欢的课程也可以不学习,这种学习比较难。
两年以后报考高级中学证书的学习,可以是全日制的,也可以是在职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在职又有深造愿望的学生特别有利。
对于想来学校读书的学生,学校也提供预科学习。
如:毕业很久的学生,通过预科学习班,学习德文、英文、数学,插班也可以。
如果已经工作了,其中的一些人想获得大学入学资格,可越过初级阶段,直接进入主要阶段。
赴德国考察学习汇报

Duales System der Berufsausbildung
双元制体系
11 – 13 Berufsaus-
bildung 职业培训
eHSA 主体中学
MSA
实科中学
Zugang auch ohne Schulabschluss möglich
二、德国的教育体系
条条大道通罗马
文理中学。 ➢ 参加工作的、没有高中毕业证的年轻人,如果想进入高校学习,可以到相关的学校参加专业结业
考试,通过后可以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 ➢ 与综合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比起来,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在德国公司不会受到歧视,因他们拥有
更多专业方面的实践经验,往往会更受公司欢迎。
二、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教育体系的灵活 性
一、概述
◆ 在柏林工商行业协会了解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并合影留
念
一、概述
◆ 柏林法律与金融专科学校学习参观
◆ 柏林国立高级技工学院学习参观
一、概述
◆ 柏林酒店管理专科学校
◆ 柏林应用技术大学
一、概述
◆ 维尔纳.冯 西门子职业学校
◆ 柏林商业专科学校
一、概述
◆ 黑森州行政与警察学院
一、概述
◆ 德国ABB培训中心
德
国
10
整 体 基
第
9
二 阶
8
Gymnasium 文理中学
Integrierte Sekundarschule 综合学校
Gemeinschafts-schule
(Pilot)
eHSA 主体中学
础
段
7
集体中学制度
教
(实验项目)
育
6
2018-2019-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word范文模板 (1页)

2018-2019-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
报告
也许您还喜欢:
∙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
∙澳洲教育考察报告
∙外出考察报告及改版设想
∙关于赴德州市、潍坊市的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赴江苏省部分初中名校参观考察报告
∙借鉴与反思——教育考察报告
∙就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考察学习汇报
∙那一片天——赴日韩教育考察报告
∙第75期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究班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
∙“徐汇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个人考察报告
∙河西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考察报告4篇

德国考察报告4篇一、赴德培训基本情况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201.2万人,全国划分为16个州。
此次培训主要在德国中南部的黑森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巴伐利亚州进行,具体地点主要是宾根大学、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自然保护区、黑森州森林保护协会总部和巴伐利亚州林区。
培训内容主要是研究学习德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特点与方法,德国森林多功能利用的结构与范例,德国森林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与途径等。
培训方式主要是集中听课、现场考察、与德国专家共同座谈讨论等,先后考察的林地现场有40多处。
这次培训受到德国黑森州和巴伐利亚州森林保护与经营协会的大力支持,通过培训考察,使全体成员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圆满完成了培训考察任务。
二、德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主要特点1、私有制林业为主体,国有、社团、私有多种林业经营形式并存德国自然条件优越,南部为阿尔卑斯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为冰渍平原,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境内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海洋性气候和内陆性温带气候并存,年降雨量500-1000毫米,风调雨顺,林木生长的极端立地条件很少,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十分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
德国森林面积1080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约为30%,而且林木生长立地条件好,森林分布均匀,林份质量高,生态功能十分明显。
这些森林,成为支撑德国林业生态环境的主体。
德国的森林所有制形式有三种,一是私有林地,全国共有46%的森林为公民个人所有。
二是国有森林,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都有所属的森林及林地,共占34%。
三是社团包括教会、公司团体、市镇政府所有林,占20%左右。
所以,德国的森林私人经营保护占主体,全国私有林林主人数130万,占全国人口的1.6%,其人数是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两倍多,但私有林林主人均林地3.8公顷,因此,德国的森林总量大,林主多,林地分散,除山地森林、四通八达的公路绿化、城市绿化外,其他大量的林木多是成片栽植、分散分布,布局合理,分布均匀。
德国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教育考察报告1. 引言德国享有着优质的教育体系,其教育制度及教育理念吸引着众多学子和家长的关注。
因此,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德国教育体系,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本文将介绍我们的调研结果。
2. 教育体系德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高等教育包括大学、研究所和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教育则是为成年人提供的职业培训。
在德国,各地教育政策不同,学校体系也略有差异。
但总体上,德国教育最为突出的是职业教育。
德国有大约330多种职业,并有多种途径使学生得到适用的技能,如双元制度、三元制度等。
双元制度指的是同时进行学校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三元制度则是在双元制度的基础上加上学徒培养。
3. 教师培训与选拔德国教师培训非常规范,其入职教职前需要接受3-5年的教师培训。
其中,硕士学位及其他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是入选的必修条件。
该项政策意味着德国的教师培训是一项严格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过程。
作为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德国的教师选拔也是经过层层筛选。
德国各州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理论水平,还要求其有精湛的实践技巧,以全方位地保障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 学生评估体系德国的学生评估体系是世界领先的。
该体系以全面、定量和定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定量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定性评价则评估的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另外,在德国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不仅注重考试及成绩表现,更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教育投入德国的教育投入非常充分。
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支持非常大,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
相比中国,这个数字大得多,这也是德国教育系统的成功之一。
6. 结论综上所述,德国的教育体系非常严谨而完善。
无论是从教育制度、教学质量还是教师培训与选拔和学生评估体系方面,德国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同时,德国的教育投入也非常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LX-FS-A94354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赴德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德国地处欧洲中部,自古即为人文荟萃之地。
虽然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但每次都能在废墟中迅速崛起。
目前,德国已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居欧盟的领导地位,它依靠的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因此,德国的教育对我们有很多借鉴之处。
9月上旬,我们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代表团,应德国柏林市教育协会的邀请,重点对德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考察。
德国的基础教育结构德国基本法赋予每个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德国的教育政策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自由选择学校、培训场所和受教育的方式。
德国对教育投资额很大,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全免费教育。
德国学制颇为复杂,且各州规定不同,主要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和成人教育等部分。
德国的学前教育通常不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经德国汉学家墨柯博士介绍,德国年满3岁至6岁的儿童可以进入幼儿园就读,但学前教育不属于国民义务教育范围,因此并非强迫性的。
幼儿园大多由私人机构(如教会、工商业团体)设立。
与我国幼儿园的学制不同的是,德国的幼儿园并不分大、中、小班,不同年龄的儿童混成一班上课,每班至多不超过20个人。
据我们所知,北京市也对这种学龄前儿童混编班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但理论界对其利弊也有各种争议。
德国实行十二年制的义务教育,年满6岁的儿童必须依法上学,中小学普遍采用半日制(每日上半天课,中午学生回家)。
9月12日,我们参观了位于原东柏林的一所小学,对德国的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活动有了鲜活的感性认识。
这所小学共有400名学生,包括1—6年级,每个班20-28个学生,全校共有28个教师和10个专门负责教育的人员。
由于德国中小学普遍实行半日制,大部分孩子上午放学后就回家了,其余下午家中没人照看的孩子就由学校专门负责教育的人员管理,中午,学校为这些孩子提供一顿午餐。
这部分学生家长根据收入状况每月交纳50-150欧元的费用。
据校长介绍,这所学校刚刚重新装修完毕,在柏林市属于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
但据我们观察,与北京市的大部分学校相比,学校硬件设施并不豪华,操场面积很小,地面裸露,不太平整。
学校图书馆大约只有12平方米,书架上稀稀落落摆着一些书。
计算机也显得相对陈旧。
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办公室,学校惟一的会议室同时也兼教师的休息室。
在校长接待我们考察团期间,不时有下课的教师出出进进,他们礼貌地与我们点头示意后,就坐在另外一边休息。
德国教师的工作强度很大,每周的标准工作量为24-28个学时(不包括教案),每个上午至少要连续上5节课,比我国教师的周课时数(16-18课时)多三分之一。
这所学校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学校里有两个设施非常完备的手工教室,里边摆满了锯、扳手、钳等各种工具和车床。
教室里陈列了许多学生亲手制作的各种模型,工艺精美,构思巧妙,若非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些作品出自小学生之手,德国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见一斑。
另外,学校还有一个设施完备的体育馆,供学生们参加各种球类和体操活动。
操场上的活动器具因地制宜,很多是由树干等材料制成,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既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在对学生管理方面,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治,每天由两名高年级学生在校园里巡视,调解同学之间的纠纷。
柏林州的小学学制六年,其余各州为四年。
四年小学后经过5年级和6年级的过滤阶段进入所谓“分流的中学阶段”。
也就是说,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可以选择进入初级中学(Hauptschule,包括5年级至9年级)、实科中学(Realschule,5年级至10年级)、文理中学(Gymnasium,5年级至13年级)或综合学校(Gesamtschule,包括上述几类学校)。
初级中学学制4-5年,通常初级中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开始职业培训,同时上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学生毕业后在工业和手工业界作为专业工人就业。
初级中学本来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别,其学生数在70年代还曾占中学生总数的70%多,但这类学校目前正处于萎缩阶段,学生数已降到约占中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家长们越来越希望其子女上更高层次的中学,如文理中学(又称完全中学)。
此外,初级中学招收了大量的外国子女,教学水平每况愈下,这也是使德国家长们不让子女上初级中学的原因之一。
实科中学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
实科中学学制六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校和为以后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做准备的高级技术学校实习,也可以在企业或国家公共机构做中级职员。
约三分之一的小学学生毕业后上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
文理中学学制9年,其毕业生凭高中毕业汇考成绩,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
文理中学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从70年代的10%上升到目前的三分之一。
综合学校则集中了以上三种学校的形式,负责学生第5到第10学年的学习。
综合中学是在“教育机会均等”思想指导下设立的新型中学,为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学校间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毕业证书在联邦各州都得到承认,但由于综合学校不便管理,教学比较混乱,一些州(如巴伐利亚州)反对继续设立此类学校。
德国从小学毕业后就对学生进行分流,而我国一般从初中毕业后才对学生进行分流。
我国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大致也有3种选择,分别为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接受职业教育(上职业高中、技校),还有部分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就业。
这两种不同的分流制度引发了我们考察团的思考。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少年儿童的可塑性极大,智力、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存在很多变数。
依据我们的教育工作实践,很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在小学,甚至初中阶段的表现并不是很优秀,但进入高中以后,其潜在的能力才逐渐显现出来。
学生的发展和变化有时是非线形的,不可预测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质的飞跃每每令我们惊讶和欣喜。
由此,我们考察团认为,学生小学毕业后,在10岁或12岁就基本确定了他一生的发展方向,可能为时过早。
对此问题,我们与德国教育界人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据他们介绍,德国小学生毕业后,选择何种类型的学校,并不仅仅看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最终由学生家长、学生个人最终做出决定。
如果一个学生小学毕业后选择了一个自己不适合的学校类型,以后还可以自由流动。
特别是在综合学校里,学生的流动更加方便。
加之,德国并不是一个非常看重学历的国家,尤其注重职业教育,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有一技之长,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就是光荣的,有尊严的。
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个州在许多方面,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和自主权。
联邦除在高等教育原则问题和企业范围内职业教育及科研和学习资助方面有发言权外,在教育领域的权力有限。
因此,德国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校法,而是由各个州在《基本法》(德国宪法)的范围内独立管理发展其学校教育事业,州颁布各种专门的法规,规定各级学校的设立、维护和发展;师资的培训和进修;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家长和学生对安排学校工作与学校生活的参与;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学费和教材费的减免以及教育补助等事宜。
这导致各州间的学校教育发展各具特色。
为保证全国教育的基本统一,各州文教部长组成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联邦和各州在教育方面的合作。
根据《基本法》规定,教育事业由州管辖,即由州提供经费。
这既涉及公立学校,也包括国家认可的民办学校。
联邦政府在高校建设、科研、促进学生学习和企业职业培训试点及高校教学经验推广等方面和各州政府一起提供经费。
民间提供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各教会和工商大企业及财团,但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德国的公立学校不收学费,因为公众认为,公民已向国家纳税,所以其子女或本人有权免费上学,让公民接受相应的教育是国家的义务。
过去德国学生的课本由政府免费提供,但由于近年来德国经济不景气,教育投入相对减少,从今年起,柏林等州的学校开始收取学生的课本费用,也引起了一些家长不满,特别是在原东德地区反响较大。
德国的教师制度德国每一类学校都有受过特殊培养的教师。
每位教师都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为了将来在小学和普通中学执教,教师在德国高校毕业后还要实习7个学期。
例如在实验中学、特殊学校和职业中学任教的教师要求实习时间延长至8至9个学期。
所有的预备师资在学习结束后必须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然后进行一次形式为学校实习性质的讲习班培训。
学校教师通常是州的公职人员。
在德国,各行各业都有强大的工会组织,教师行业也不例外。
我们拜会的柏林教育协会就是一个教师工会组织。
柏林教育协会隶属于全德国教师工会,在柏林州的各个城市都有分支机构,现有2700多名会员,占全州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据协会主席Dietrich先生介绍,他本人和另外一名副主席都是专职教师,每周要上24节课,还有一名副主席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类似于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所以他们在协会的工作都属于兼职。
协会的经费主要来自会员交纳的会费,大约占教师工资的0.5%。
协会代表教师的利益,处理教师与政府和家长委员会之间的矛盾,维护教师的权益。
协会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由于在德国打官司非常昂贵,协会还为会员提供诉讼费用,因此,教师非常愿意加入教师工会。
德国的工会组织种类很多,许多教师也选择加入“公务员工会”等组织。
德国基础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最近,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在柏林公布了新的《比萨调研》结果,德国中小学生在43个国家和地区中阅读能力排位第21名,数学和科学常识排第20名。
这个评估结果在历来重视高质量教育的德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