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三才
三字经的详解: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字经的详解: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字经的详解: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大家对三字经都很熟悉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的详解: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意思是: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原文选段: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
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文章主旨:《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才配置表

三才配置表三才配置表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项基础理论,它是根据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的哲学思想而形成的。
三才配置表一般可以分为天、地、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和解读,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一理论。
一、天在三才配置表中,天指的是宇宙中的所有事物,包括自然环境和宇宙运动。
天的运行规律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研究天的运行规律来掌握自然界的运作。
天的三才包括天乙、天梁、天同。
天乙:指的是天上的神灵,也是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对象。
在三才配置表中,天乙代表着人们的信仰和文化背景。
天梁:指的是天空中的星宿和天上的运行规律。
在三才配置表中,天梁代表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和研究。
天同:指的是天上的云气和气象变化。
在三才配置表中,天同代表着人们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地地指的是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包括山川、水系、气候等等。
地的三才包括地皮、地势、地利。
地皮:指的是土地的性质、土质、地质等等。
在三才配置表中,地皮代表着土地肥沃程度、气候条件以及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地势:指的是土地的高低、起伏、山山水水等等。
在三才配置表中,地势代表着地形地貌和地球的物理特征。
地利:指的是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资源分布等等。
在三才配置表中,地利代表着地理位置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及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三、人人指的是人类自身,包括人的智力、情感、行为习惯等等。
人的三才包括人格、气质、运势。
人格:指的是人的品德、性格、能力等等。
在三才配置表中,人格代表着人们的自我认知、行为准则和社会角色。
气质:指的是人的体态、声音、气息等等。
在三才配置表中,气质代表着人们的外在形象、气场以及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
运势:指的是人的运气、机遇、机智等等。
在三才配置表中,运势代表着人们在人生中的机遇和经历,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和掌控能力。
综上所述,三才配置表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
它将天、地、人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依赖。
三才者天地人的解释

三才者天地人的解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才指的是天、地和人,这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三才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构成,反映了宇宙的运行和人类生活的基本原理。
天代表着自然界和宇宙的力量。
天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存在,它掌握着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变化。
在中国古代的天人观念中,人是地球上的一部分,受天的支配和保护。
同时,天也象征着宇宙的力量和秩序,指引人们生活的方向。
地象征着人类栖息和生活的土地。
人作为地的一部分,依赖地球为生,享受着地的恩赐。
地提供着方便的生活环境和资源,滋养着人类生命的成长和繁衍。
地也代表着稳定和安全,是人们栖身的基础。
人是三才中最重要的一环,代表着人类自身。
作为人类,我们具有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能够改变和影响自然环境。
人类在天地之间扮演着连接和平衡的角色,同时也是宇宙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桥梁。
三才之间的平衡和和谐非常重要。
只有当天、地和人三者之间达到协调,宇宙才能保持稳定运行。
如果我们打破了这个平衡,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破坏和社会不安。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三才的重要性,并以和谐的方式与宇宙和自然相处。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利用地球的资源,同时保护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家园。
天地人三才的哲理句子

天地人三才的哲理句子
人行于世,应行中正之道!天地人三才,人行于中,在天之上应时刻保盈,在地之下应时刻保本,但若以此时行可保长久无咎。
天地人为三才,三才皆有三宝。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
人的三宝若少一宝即死亡,人的三宝又分先天后天。
分开三才天地人,乾坤旋转定光明。
古今万物咸兴旺,雨顺风调乐太平。
三才:天、地、人。
《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善知与恶。
”
分开三才天地人意思是说凡事都有对立的两面,你要分清工道作中一些事情的好坏。
乾坤旋转定光明你只要做到了上面说的就能改变不好的事情,前途就一定光明。
古今万物咸兴旺,雨版顺风调乐太平。
你运势很旺,所以你不要刻意而为,只要做好自己,辨明本心,不权与人交恶,就一定能事业有成。
天地人三才计算方法

天地人三才计算方法
天地人三才计算方法是一种古老的观念,它将天、地、人三个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农业、建筑、医学等,以实现最佳的效果和结果。
在农业领域,天地人三才计算方法被用来确定最佳的农作物种植时间和种植地点。
通过观察天气、地理环境和人的身体状况,农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时间和地点来种植作物。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产量并保护环境。
在建筑领域,天地人三才计算方法被用来选择最佳的建筑位置和方向。
通过观察天象、地理地形和人的需求,建筑师可以确定最适合的位置和方向来建造房屋。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最佳的居住环境和舒适度。
在医学领域,天地人三才计算方法被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通过观察天象、地理环境和人的身体状况,医生们可以判断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并促进身体的康复。
天地人三才计算方法的核心思想是要保持天、地、人之间的平衡和和谐。
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得到平衡和协调时,我们才能获得最佳的结果和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注重环境保护,关心人的健康和福祉。
天地人三才计算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天、地、人要素的方法,旨在实现最佳的效果和结果。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农业、建筑、医学等领域。
通过遵循天地人三才的原则,我们可以实现平衡和和谐,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天地人三才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才的比喻意义

三才的比喻意义1. 哇,三才的比喻意义?听起来就像是个神秘的魔法咒语!不过别担心,我可是解谜小能手,这就来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团。
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充满智慧的古老概念吧!2. 三才,说白了就是天、地、人三个大家伙。
想象一下,它们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家庭。
天是老爸,地是老妈,人呢,就是他们调皮捣蛋的孩子。
这个比喻是不是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3. 天,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天上天下"那么简单。
它代表着宇宙的规律,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规则。
比如说,我们上学要按时到校,做作业要认真完成,这些都是"天"给我们定的规矩。
有一次我迟到了,老师就说:"小明啊,你这是在挑战天道啊!"我心想:"哎呀,原来我是在跟天较劲呢!"4. 地呢,就是我们脚踩的这个大地球。
它不仅仅是泥土和石头,更是万物生长的摇篮。
就像妈妈总是默默地付出,地也在无声无息地滋养着我们。
记得有次春游,我躺在草地上,感受着地球的温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哇,我是不是在跟地球妈妈抱抱呢?"5. 人,就是我们自己啦!在三才中,人可是个关键角色。
我们既要遵循天道,又要善用地利,还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不就像是在玩一个超级复杂的游戏吗?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小小的冒险者,在天地间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藏。
6. 三才的比喻意义,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和谐共处。
就像一个和睦的家庭,爸爸妈妈孩子都要互相理解,互相配合。
我有个同学小李,他总是说:"我要征服自然!"结果呢,每次野营都会碰得鼻青脸肿。
我就告诉他:"兄弟,你得学会跟大自然做朋友,而不是敌人啊!"7. 这个三才的概念,还让我想到了我们班上的三个好朋友。
大壮力气大,代表"地";小芳脑子灵,代表"天";我呢,就负责调和他们,代表"人"。
《三字经》7三才者天地人

《三字经》7三才者天地人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白话:我们把天、地和人叫三才,把太阳、月亮、星星叫三光。
还有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基本的社会家庭关系,君主与臣子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与子女要相亲相爱,夫妻要彼此尊重,和顺相处。
三才:才,本义为草木初生,基本、基础的意思,后引申为才能、才质。
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与飞禽,地上的山川河流、花草果木和走兽,构成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所以,古人称天、地、人为三才。
三纲:纲,本义为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
三纲五常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基本关系中,君是一国之主,父、夫是一家之主,一言一行对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责任重大,要起表率作用,要讲义、爱、顺,不能唯己独尊,以霸道制人。
三字经中,“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小句,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之间没有尊卑高低贵贱之分,义、亲、顺是对双方的要求,很理想,不是也非常温情、和谐、美好吗?当然这是我出于美好愿望的释解,符合当下社会,客观、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个体。
简介通读的过程中非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教这个呢?好多知识现在才知道,那简单几百个字串起来的历史,如果小时候背下来,上学的时候该多轻松……这文化大餐吃下去,才是嬴在了起跑线呢!蒙学启蒙“三百千”中,《百家姓》没有姓氏以外的内容,单调;《千字文》虽尽力编排归纳,因受字数限制,扯到的面广,但不全,且显零乱;因为过于“节俭”,内容有些地方较晦涩,牵强。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猪,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儒家的宇宙观

儒家的宇宙观
儒家的宇宙观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天命人事三会等几个重要的方面。
1. 天人合一:儒家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宇宙原理)所形成,而人是道的一部分,人与宇宙是一个整体的有机体,天人合一是宇宙观的核心。
2. 天地人三才:儒家将宇宙划分为天、地和人三个层面。
天代表宇宙的高贵、无我、无欲的原则,地代表宇宙的包容、生养,人则是天地之间的桥梁,是中介和调节者。
3. 天命人事三会:儒家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人通过遵循天命来实现个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
天命是指宇宙中的道德法则,它规定了人的责任和使命。
人的自由意志只能在天命的范围内发挥。
4. 仁爱:儒家宇宙观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互相帮助,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儒家的宇宙观强调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天命人事三会等概念,通过遵循道德法则、维系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人现在把这些材料公布出来。供关心此事者研究、讨论。需要说明的是:1,这些材料本人只是粗略加了一些标点,未及推敲,也不想推敲。因为研究者都有相当的古文水平,也用不着我去推敲;2,略去了一些。所略去的,是那些重复的,或是观点已经明确、无须再重复引证的。好在《四库全书》现在不是难找的书,如对这个资料不相信,可以自己去查。
比如二进制,比如相对论、互补原理等等。在某些“科学易”的研究者看来,凡是科学已经发现的一切,《周易》中早就有了。科学尚未发现的,《周易》中也早就有了,只等着我们去发现。因此,有人宣称,依赖《周易》,中国将称霸世界;依赖《周易》,将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中国的世纪。
“科学易”研究的成果之一,就是《周易》中的算命术也成了科学:预测学。于是,算命术就堂而皇之的混进了科学殿堂。而那位造谣说“党中央肯定了他”的所谓“易学泰斗”、实际不过是算命先生的邵伟华,他的代表作就叫做“周易与预测学”。可以说,“科学易”的研究,对科学的发展没见什么成效,倒是为算命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学术保护。
《周易》在历史上和自然科学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纠葛。和天文、数学,和物理学的分支“音律学”,和医学、生物学,和古代化学,都有过纠葛。然而就本人所见的材料,则是应受批评着居多。在正史的天文律历志中,就可以找到不少用所谓“易数”去掩盖历法数据的真正来源的事例,也有用阳动阴静的所谓“易理”去否定天文学对日月视运动的观测数据的事例。而借助《周易》推动某项科学成就的诞生,或者推动某类科学发展的情况,则没有见到。近二十年来,所谓“科学易”的研究,其成果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但未见这项研究能提出那怕一项确切的根据,说明中国古代某项科学成就的出现,某门新的学科或者分支的诞生,是由于《周易》介入的结果。或许,在“科学易”的研究者看来,中国古代这些成就是不足道的。所以他们从《周易》中,从河图、洛书中,从太极图中所找到的,都是外国人所发明的成就。
“天人合一”是经论:这是道家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哲学观的宗教体现,“三生万物”“天地人法”阐明人是万物的一部分,人须顺应自然规律——“道”这一世间真谛.
“天人合一”是方法:所有道家修行方法中都有天人合一的内容,这是道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天人合一”是状态:这是在修炼中;身心对溶入自然的一种常见体会,是修行方法中的一个状态。
然而,要弄清这个概念的意义,不能根据我们当代学者对它的望文生义的理解,而应该求助于古人自己的言论。看一看,在古人的观念中,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含义。而要弄清“天人合一”的含义,关键又是弄清“天人合一”中的“天”是什么意义。
本人从《四库全书》中共找到二百余条明确表述“天人合一”的材料。发现“天人合一”中的“天”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今天不少人把“天”理解为自然界,因而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内容,则一条也没有找到。
所有诸如命理与风水的相互关系,人生后天因素与先天因素的相互关系等等复杂的因素玄机都会浮出水面。即使是为什么祖先墓地可以影响后人这样复杂的问题也有了可以为现代思潮所接受和理解的契机。好吧,剩下问题的细节:在中国文明的哲学体系中,它是理论基石之一,“远求;近取,俯查;仰视,类比;取象。”,巧妙;严紧的将人与自然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模式展现给我们。
龙师伏羲氏观龙马之图始画八卦,一横为阳数之始,为法太极之道立于一;再画二横为阴数之始,即《易经》的九六之数,阴阳交变而有万物。三字的来源可是不简单,乃是一阳合二阴之象。宇宙形成之前,古人形容为“乾坤未判,天地未开”之初,名为混沌之世,还没有形成现在的物质宇宙,也没有日月星辰,此时为无极。无极静而生动出现太极,事物内部静而不动是无极,内部一动就是太极。由太极产生了宇宙大爆炸,形成了形而下的物质宇宙。形而下的特点是对立,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这就是太极生两仪(阴阳),由二再生三,就是三才。
另一需要说明的是:最早使用“天人合一”概念的,现在所能查到的出处,是张载的《正蒙》。然而和张载同时的程颐就不认可,他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二程遗书?卷六》)依本人理解,张的“合一”,程的“无二”,其内容是说,天人同此一气,或同此一理,人的仁义礼智本性乃是天的赋予。在他们的著作中,这个赋予人以善良本性的天也是一个人们必须敬事的天,是一个可以和人感应的天,是可以给人以吉凶祸福的天。
董仲舒论证天人同类的方法,叫做“天人相副”。即,人是天的副本,“拷贝”。比如,天是圆的,所以人的头圆;地是方的,所以人的脚方。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因为天有日月;人为什么有四肢?因为天有四季;人为什么有喜怒哀乐?因为天有阴有晴。天有三百六十日,人的骨头有三百六十节。如此等等。类似的思想发展到宋代,就出现了明确的“天人合一”说。周敦颐的《太极图》,邵雍的先天图,都被认为是讲述天人合一思想的代表作。那里讲的也是,人的仁义礼智本性是天所赋予的,人世的秩序是天的秩序的副本。
它的原理是在“三才”之天、地、人的空洞、抽象概念上,使三界各以等级建立起如人世界的鬼和神的世界。仙居天上,鬼居地府,人居天地之间。
道教教义之一《太平经》说:“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明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此为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思想的运用和发挥。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来讲,必然有其信仰,它的信仰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对神、鬼、人的信仰。三者中,崇尚上帝与众神,那是修行积善而得“道”成仙的缘故;在人的一生中,不虚度年华,努力修“道”成仙成了人生最大的事业;不积善而失道者,坚信必遭报应而入鬼道。这实际上是中国远古时期天、地、人“三才”之“天人合一”传统思想发展延续的模式,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随着远古鬼神崇拜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而使其系统化、条理化和以理论根据建立起来的道教教义体系。
天人合一是医理:臓象学说;运气学说;经络学说。。。无不是以天地时气变化对人的直接影响为主线而展开的防病治病的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明哲学体系的基本成份之一,它深深的渗透到我们的意识;思维;甚至遗传中,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昌明发达,和谐自然——是这一理论的最好的实证.
“天人合一”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些年来,学界谈论甚多,在一定范围内,它已经被作为易学甚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因此,弄清这个概念的本来含义,对于易学研究和传统文化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天地宇宙都是相对而生,互存共荣,在天为阴与阳,在地曰柔与刚,在人为男和女。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亲师。
我们这个物质宇宙存在的时间,佛家称为一劫;而人类世界的历史寿命(这一冰河时期的人类文明)为一元,其数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这是宋儒邵康节在《黄极经世》中提出的“元会运世”的概念。现代科学证明,地球诞生于五十亿年以前,而人类只有五百万年的历史,五百万相对于五十亿,简直是电光石火的瞬间。这五百万年的历史,也还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冰河时期,人类文明又不知生灭了多少次。邵雍认为,人类世界的历史寿命,由开辟到终结为一元,共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其间又分为十二会,按照十二地支的顺序命名,每会一万八百年。一会有三十运,每运十二世,一世是三十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月三十天,一天十二时辰,这是最基本的时空之数。既然世界的开辟到终结分为十二会,于是“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观念又与“三才”混合起来,成为后世阴阳家说理的工具。
再后,天人合一思想就成为解读《周易》的基本思想,易学中,“天人合一”的概念多起来了;天人合一也成为解读古代其他经典的基本思想,在对于其他经典的解读中,天人合一的概念也多起来了。到今天,天人合一似乎又成为中国古代所有思想的核心,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赋予了它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等意义。
三才是天才、地才、人才,三光是日光、月光、星光。不要小看了这个三,整个物质世界都是由三而来的。三既是物质运动的结构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小到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多数是分三层轨道围绕原子核运转,大至宇宙天体按照“理数相”的法则在运转。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一而再还可以,再而三就不行了,所以老子才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形而上的本体,它永远生生不已,这是道的第一层功能;所形成的天地宇宙,是道的第二层功能;地球上出现的人类社会则是道的第三层功能,所以宇宙开始于零、开始于一。
再往前追溯,则此一思想的发明者可以归于董仲舒。董仲舒的名言是:“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在董仲舒那里,天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天,当然,也是一个主宰世界,可以和人感应、能够给人以吉凶祸福的天。
在董仲舒那里,“天人一”的“一”,是“一类”的意思。因为在董仲舒当时,由于自然科学新的发现,人们知道,物与物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是可以发生感应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铁,琴弦可以共振等等。人们认为,感应的发生,是由“气”在做着它们的中介。同时人们还发现,以气为中介的感应,是有条件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铁,但不能吸铜;琴弦的共振,也是宫弦和宫弦共振,商弦和商弦共振。如同牛鸣牛应、马鸣马应一样。于是得出结论:只有同类的事物可以互相感应。董仲舒为了论证天人可以感应,首先需要论证天与人同类。这是天人合一的现实背景。
从两家引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为元气,“二”为阴气和阳气,“三”为天、地、人“三才”。天是阳气,地是阴气,人在天地之间必然就是阴阳调合的“和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