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颜渊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

颜渊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

颜渊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颜渊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本篇共计24章。

论语十二章——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十二章——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篇第十二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无忍乎?‛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4、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无兄弟也?‛5、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矣。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矣。

‛6、自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7、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蒋。

‛8、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何?‛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第十二章有什么内容呢?那么,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第十二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12颜渊篇

《论语》12颜渊篇

【原文五】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 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 反。”
【原文六】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 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 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克己复礼为仁。
【原文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 (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 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 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 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礼制的东西坚决不看, 不合礼制的声音坚决不听,不合礼制的话
语坚决不说,不合礼制的事情坚决不做。”
你 做 到 了 吗 ?
启发
要诚心待人,乐于助 人,保持良好的本性,不 为非作歹 。
杨震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 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 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 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 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 人知道这事。”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 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 走了。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 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 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厚重的吗?” 主 要说明做人要诚实,要自律。不能因为别人没有看见 就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要自觉,也不能贪财。

颜渊第十二

颜渊第十二

颜渊第十二『12.0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周礼的要求,这就是仁了。

一旦你能做到这样,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个仁人。

践行仁德全凭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又问:“请问具体的步骤呢?”孔子回答说:“不合周礼的舞蹈不看;不合周礼的话音乐不听;不合周礼的言论不说;不合周礼的行动不做。

”颜渊回答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也要努力做到这四条。

”孔子对颜渊讲的仁是对立德者讲的仁,是文化层面的仁。

即“一纲四目”,一纲为“仁”,这叫核心思想;四目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具体行动指南。

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孔子看到了周礼的积极作用和积极方面,但是这种积极面虽然被孔子所信奉和推崇,但是时代制约的它发挥不出来作用。

也就是周礼美则美矣,然难切实用,缺乏时代适应性。

『12.0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出门工作的时候,处理工作对待上级时,即使是芝麻大的小领导,也要好像要接待贵宾一样,时刻谨谨慎慎;役使老百姓时要像举办祭祀大典一样,严肃认真,不可愚弄百姓;自己不想干的,也别强加给别人;当官有权时不要抱怨,离职下野时也不要抱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也要努力做到这四条。

”孔子对仲弓讲的仁是对立功者讲的仁,是政治层面的仁。

包括四个方面,对上级如见大宾,不可懈怠;对待下级百姓,如承大祭,不可愚弄;对待平级,不可推卸责任;对待自己,不可怨怼终日。

『12.03』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孔子“仁”是什么。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原文】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④,请事斯语矣⑤。” 【注释】 ① 克己:克制自己,指修己。复:实践,实行; 复礼:践行礼仪。 ② 天下归仁:天下的人就会称 许你是仁人。归:归顺,这里作“赞许”讲。 ③ 目:具体的条目,纲目。 ④ 回:颜回。古人自称 用名。不敏:不聪敏,迟钝,笨。 ⑤事:从事, 实行,照着做。斯:这,这些,代词。
【原文】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 “知人。”樊迟未达①。子曰:“举直错诸枉②, 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 夫子而问知③,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 众,举皋陶④,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 举伊尹⑤,不仁者远矣。” 【注释】 ① 达:理解,明白。 ② 举直错诸枉:就是把 正直的人推举出来,罢黜邪曲小人。错:通“措”, 放置。诸:之乎,合音词。 ③ 乡:通“向”,刚 才。 ④皋陶(yáo):传说是为舜掌管刑法的贤臣, 古人认为他是执法公正的典范。 ⑤ 伊尹:商汤的 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 大宾①,使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③,在家 无怨④。”仲弓曰:“雍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注释】 ① 大宾:贵宾。 ② 承大祭: 承当重大的祭祀典礼。 ③ 邦:诸 侯管理的国家为“邦”。 ④ 家:卿 大夫管理的封地为“家”。
【语译】 仲弓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 “出门办事就像接待贵宾那样恭敬,役 使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那样严肃谨慎。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 此则无论在诸侯国做事,还是在卿大夫 的封地做事,都不会有人怨恨你。”仲 弓说:“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照您 这些话去做吧。”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

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颜渊第十二_论语集注(南宋)朱熹

颜渊第十二_论语集注(南宋)朱熹

颜渊第十二_论语集注(南宋)朱熹颜渊第十二凡二十四章。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

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

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归,犹与也。

又言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

又言为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预,又见其机之在我而无难也。

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而仁不可胜用矣。

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

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

”又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

”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目,条件也。

颜渊闻夫子之言,则于天理人欲之际,已判然矣,故不复有所疑问,而直请其条目也。

非礼者,己之私也。

勿者,禁止之辞。

是人心之所以为主,而胜私复礼之机也。

私胜,则动容周旋无不中礼,而日用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矣。

事,如事事之事。

请事斯语,颜子默识其理,又自知其力有以胜之,故直以为己任而不疑也。

程子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

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

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其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

操之有要,视为之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

制之于外,以安其内。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其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诱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觉,知止有定。

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其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

发禁躁妄,内斯静专。

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颜渊第十二【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
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
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
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
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
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
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
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能够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
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
上之风必偃。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
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
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
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
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
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
您的这些话去做。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
唤百姓如同去实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
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
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

”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
来能不慎重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