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结构及双向细目表

试卷结构及双向细目表
试卷结构及双向细目表

试卷结构及双向细目表

表一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结构一览表

表二知识双向细目表

九年级语文2011-2012学年考试试卷(支那中学李仕满林晗设)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濒(bīn)临悄(qiāo)然鲜(xiǎn)为人知

B.提(dī)防角(jiǎo)色满载(zài)而归

C.泥泞(nìng) 狩(shòu)猎叱咤(zhà)风云

D.栈(zhàn)桥附和(hè) 浑身解(xiè)数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闪烁造形通缉貌合神离

B. 怠慢全愈厮杀责无旁贷

C. 赔偿蓦然嗟商世外桃园

D. 谗言陷阱松弛雷厉风行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

A、为了熟悉老师讲的这种解题方法,我又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B、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C、胡锦涛主席说“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句话已在老师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D、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日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东山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非常受欢迎。

5.下面《水浒传》《西游记》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2分)

A.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B.史进――――――棒打洪教头

C.吴用――――――智赚玉麒麟

D.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6、填空。(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2)王维《使至塞山》中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诗句是: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蒹葭苍苍,,所谓伊人,。(《诗经》)

(6)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站得高望得远”的意思,。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6分)

7.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3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8.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就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看法:(2分)

宣传标语:(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1分)

三.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面古寺,完成9-10题(5分)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9.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10.“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11.解释下面句中加括号的词:(2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1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15-18题。(10分)

“微博”时代来临金振邦

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给力等榜上有名。经Google Trends被搜索频率统计,“微博”在地震、世博会之后排第三。

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日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就以新浪微博来说,点击描述自己职业和兴趣的某一标签,就会链接到与此相关的微博群,结交到新的博友。它可以创造个人发展的各种机会,还可以与关注自己微博的粉丝进行交流。这种人际交流,偏重人们的情感、心灵、趣味、审美、爱好等方面的沟通,比起地域社区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它将建构起网络全新社区的时尚、礼仪、道德、情操等文化规范。当然,微博的网络聚合社区也不是纯虚拟的,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网络化形态。

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手机微博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填补了网络终端无法覆盖的盲区,成为新闻报道的利器。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有时甚至不到1分钟用户就作出反馈,就像实况转播一样。任何人的每一条信息都能以广播形式通知其跟随者和其他所有用户。这种信息快速扩展方式,有点像细菌裂变式繁殖那样成几何级数增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08年11月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死讯,都是由Twitter首发。连权威新闻机构CNN、BBC也不得不先后在Twitter上进行注册。可见,微博已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人们在面临社会热点问题时,常常会参照当下微博网站的舆情倾向。据报道,目前87.3%的受调查人士表示,他们会通过微博了解公众对社会事件看法然后发表意见。微博群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的某种导向。伊·普里戈金在《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中认为:“有序和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的过程真的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微博群中涌现的意见领袖,就是无序网民舆情的有序集中体现。2010年74起与微博有关、影响较大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一半存在意见领袖。他们代言广大微博发挥着巨大影响力。其评论可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甚至还可代表网民设置新的议程,改变舆论走向。微博群体正在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微博的导向作

用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领导人先后开设微博,甚至各地公安部门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微博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媒介强劲“给力”微博,微博发展如日中天。微博将使这个世界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生机勃勃。但也要注意微博可能导致网络信息超载,以及造成人们某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

15.结合全文,说说微博深入人心的原因。(3分)

答:

16.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答:

17.阅读第⑤段,说说加点词“意见领袖”的含义。(2分)

答:

18.“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除微博外,还有很多新科技产品正得到广泛运用,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9-23题。(13分)最美好的时刻(16分)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他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他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他们跑来,舒服地躺在他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裳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

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19. 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①“美好”指的是

②“时刻” 指的是

20.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1. 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2. 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3分)

23.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3分)

四、作文(40分)

24·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带着微笑上路,人生的路上就多一份幸运,少一分困难。带着微笑上路,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美好的世界。

请以“带着微笑上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附交卷

一·语文综合运用

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氛,学校将展开“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5分)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放式︰

2.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一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介的话对他做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5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

悔之,乃载祖归养。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4分)

(1) 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2)谷年十(有)五:

(3) (是)负义也:

(4) (乃)载祖归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2)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5.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分)

6.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人生绝境。

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青,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的感谢的不是你的顺境,而应该是你的绝境。

顺境中,你收到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犯的的蜕变。

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砺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过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了辉煌的命运交响曲;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极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再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了一分钟忍耐,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的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份坚强,一条途径,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再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

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声佳境。

多一次逆境,就多一份成熟,多一份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7归纳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5分)

8.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 ?4分)

9.第(6)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0.从文章第(8)段来看,成功者和失败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5分)

11文中说“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希望自己陷入绝境。可恰恰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敢于为自己创设绝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创造了辉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对于这种自断后路故设绝境的做法,你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B

6、(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濯清涟而不妖。(4)莫道不消魂(5)白露为霜,在水一方(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7、.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

8. .看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宣传标语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9.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10、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又动感。

11.(1)多(2)沾染;污染

12、(1)莲,是花中的君子。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1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15.(3分)答:(1)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2)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3)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

16.(2分)答:画线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充分有力地说明了微博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答出说明方法1分,答出作用1分)

17.(2分)答:“意见领袖”在文中是指在微博群体中,能有序集中体现无序网民的舆情,能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能改变舆论走向,并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18.(3分)答题示例:(1)手机的广泛使用,让通讯变得更加便捷,给人们的生活、工

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电脑的普及,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又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的效率。(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9(2分)①宁静、温馨②春天的夜晚

20.(3分)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意思表达清楚即可。)21. (2分)中心突出,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22. (3分)不矛盾。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 ,烘托了(或“表现了”)夜晚的和谐、美好(2分)。(只答“不矛盾”不给分;说明“衬托”“烘托”手法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23. (3分)示例:语言生动(1分)。如“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1分)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1分)。(从“意境优美”“层次清楚”等方面举例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四、评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附加卷

1.例:活动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活动目的:通过开展“书香满校园”活动,使同学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素质。活动方式:a.请作家到班上举办专题讲座。b.举行“爱我文学”主题班会。C.举办“阅读名著”手抄比赛。

2.提示:能抓住名人特点,与名人生平事迹吻合,语言简练即可。

3.(1)抛弃(2)通“又”连接整数和余数(3)这(4)于是

4.(1)哪里有(父亲)老了就抛弃他的道理呢?

(2)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5.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6.略。(言之有理即可)

7.绝境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

8.顺境往往会使人丧失斗志,不思进取(或"顺境往往会使人丧失豪迈与激情"),甚至贪. 图享乐,腐化,堕落

9.举例论证证明了在绝境中成功者能突破思想的束缚,超越常规,创造奇迹

10.成功者能坚持不懈地努力,而失败者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11.略。(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讲稿)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 一、试卷的编制程序 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猜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比例、考试时间、分值分配等)。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把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严格选择材料,进行编选试题。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编选试题还应留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题目内容、考试水平、试题难度应符合细目表;②、题目叙述简练、清楚、内容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③、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多一些,以备筛选。 组配试卷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猜测难度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猜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试答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制定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二、如何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如何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学科《课 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 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 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 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 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 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附: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双向细目表、试卷、答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分,每空 分) 、在下面的( )里分别填上适当的分数。 ?分 ( )小时 ???毫升 ( )升 、2 9 里面有( )个 1 9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 数。 、在2 9 、 3 7 、 21 12 、 15 10 中,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 、 ÷ ?8 () () 40 () 64 、把 米长的的绳子,平均截成 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 和 的最大公因数是( ), 和 ?的最小公倍数是( ), 和 ?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已进行了 ?次发射,其中只有 次发射失败,发射成功的占总数的( )。 、在○里填上“﹥”、“﹤”或“ ”。 5 3 ○ 5 4 1 2 ○ 4 7 、用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都是 ???高 ???至少需要铁丝( )???长方体框架的体积是( )??

?、用( )个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紧挨在一起排成一排,全长( )米。 ?、在 ???????????????????????????? ?????这几个数据中,众数是( ),中位数是( )。二、判断( 分) 、因为甲数÷乙数 ?,所以甲数和乙数的最小公倍数是甲数( )。 、两段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段剪下4 7 米,第二段剪下全长的 4 7 ,那么两段剪下 的一样长。( )。 、 5 1 8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 、如果一个长方体,四个面完全一样,那么另外两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 、棱长是 ??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三、选择( 分) 、一个长是 ??,宽是 ??,棱长总和是 ???的长方体,它的高是( )??。 ???? ??? ??? ??? 、下面的平面图形中( )不能折成正方体。 、下面各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 5 8 ?? 8 15 ?? 7 20 ?? 1 8 、张师傅 小时做 个玩具,李师傅 ?小时做 ?个玩具,做得快是( )。 ??张师傅 ??李师傅 ??一样快 ??无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是检查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考试命题缺少一套规范化程序,命题的主观顺意性较大。为式试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应该加强编拟时间的计划性、科学性。 ____ ■年,中央教课所组织九省市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为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班编拟毕业试卷,命题前分析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要求,设计了一份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该表分纵向、横向两列,分别列出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行为应达到的水平,既有知识要求,又有能力要求,是一次命题计划性、科学性的尝试。 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包含三个要素:考察内容,如课程标准中规定某个单元知识;考察目标,如课程标准规定的某个知识点的认知要求;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的比例权重。 双向其目标前后经历了三次修正,考试命题结合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确立了7个纬度来考察,包括:测试内容、认知要求、范围、难度、题量、教学引导、价值取向。这样,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了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中的测试内容、认知要求对应于双向细目表中的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细目表一般在制定时包括两个纬度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B?中等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I识记II理解皿简单应用IV综合运用 细目表的特点:在常态的教师命题情况下,测验设计细目表所包含的内容(如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题型与题量、难度与价值取向、评分细则)与课程标准(如知识及认知要求、难度与课程的价值观、考察知识的题目数量之间的平衡)达成了深度匹配。细目表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程序:先确定明确测试的目的,进而明确试卷的总体难

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 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 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Ioom)目标分类划分的,是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每前一目标都是后面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1)知识(识记):是对知识的回忆。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领会(理解):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 (3)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双向细目表的突出特点在于: 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命题双向细目表不宜随意更改,只能随考试大纲的修订而修改。 制定了试题(卷)的质量标准。本人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命题的目的性命题前教师要确定好考试(考查)的目的、意图。 2、根据考核、考查的目的要求确定试题的难易度、梯度。一般 的难易梯度为1:4:5。 3、认真分析教材,理清知识脉络,确定命题的重点和难点 4、拟定试题的框架,题型的设置及每个试题的题量。 5、确定每个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情况。 6、根据命题的预设结合课本知识选配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制作说明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导处 1、什么是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过于多次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3、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分五个步骤完成): 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列出考查内容)。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列出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此点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没有定式)。 ⑶.列出各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和应具备的能力)。 ⑷.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⑸.审查各考查内容(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4、制作双向细目表程序: 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 任何学科的检测,都是针对该学科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检测哪些知识内容,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把考核内容先筛选出来,然后再进行构筑。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检测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①主观性试题各自的比重; ②主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③客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这个百分比,既是教学时间、教学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检测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由考试内容所决定,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历史学科的划分特点及风格,不能完全成为其它学科效仿的蓝本)。 ⑶.列出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在确定各部分内容权重的基础上(在明确各部分内容分数比例的基础上),应明确各考核内容的认知能力目标(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特点,对三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一般情况下,一个考核知识点对应一种能力目标。

最新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资料

精品文档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 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 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 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 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如何制定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 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另外,由于实际上不同考查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在所占分数上它们应当占有不同的比例;由于不同题型的解答难度不同,通常按不同题型给出不同的权重。这样通过各题型中每个得分点原有的分数值乘以各考查项目中得分的数目,就可以使不同考查得分达到需要的比例。如,选择题的权重取0.5,设每一道选择题只含有一个得分点,根据上面已定出的得分点的分数值,每个2分,则每一道选择题的实际分数为2分×1(得分点)×0.5(权重)=1分。 权重也叫权数,或加权。是表示每一个知识点在全部测量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权重的总和为100。在命题时,权重的分配一般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对每章指定的要求,权衡每章应占的比重。小的章节可以少占一些,重点内容可以多占一些,各章的权重分配完毕之后,再具体分配学习水平的权重。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目标分类划分的,是

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时您知道如何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吗? 正规考试命题,必须先制作双向细目表。我参加过中考命题培训及实践,对制作双向细目表深有体会,通过一张试卷要体现内容太多太多,毕业、选拔、教学导向,要完成相关的技术指标:难度、效度、信度、区分度,只有通过双向细目表来规划、约束才能避免命题者的主观倾向,保证试题的质量。 看起来,双(多)向细目表离一线教师很远,它是命题组需要考虑的事,再具体一些是命题责任人需要考虑的事。教师平时出卷时,几乎也没有人会去做一个细目表后再命题。但深入的思考一下,命题细目标离我们又很近。说“近”的原因之一是:用细目表的规划下命出的试卷来考察我们的学生,检测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们能了解命题细目表的制作过程,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的放矢。其二,虽说我们出卷不做细目表,但是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总有计划的,想考些什么?怎么考?考出什么水平?出卷人脑子中总有个形,所以出来的卷子才不会出格,只是没有正规出题那么细,那么严格。 研究中考细目表,是聪明的教师必做的一件事。一位首次参加中考命题的教师说:“以后我可知道怎么教学啦”。考题就是教学导向,可是能参加中考命题的人太少,那么研究出题细目表,领会命题人意图就尤为重要了。 什么是双(多)向细目表?简单来说,双向细目表是测验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它是以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为两个轴,分别说明各项测评目标。建立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命题者理清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测验能反映考察的内容,并能够真正评量到预期之学习结果。 在新课程命题,会根据要求制作多项细目表。命题者应该明确检测的目的,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期望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什么? 如何监测这些教学效果?怎样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期望学生学习成果是知识?理解?应用?思维能力?操作技能?还是态度? 中考命题要执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确定小学各年级语文水平测试内容的主要依据: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二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三是教材及教学要求;四是学生实际的语文基础。 拟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水平测试主要内容。 一、积累运用 1、字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字的音、形、义的掌握、运用及书写技能等。 2、词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词义、词的感情色彩的理解与积累,以及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运用等。 3、句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的感受力,包括正确理解句子表面意思和蕴含的深层含义,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考察学生对优美诗句、语段的积累等。 二、阅读 1、考察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词语在文中的恰当意义和作用,考察学生理解词句、形成解释的能力,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 2、考察学生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捕捉并领悟关键词句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语言环境中选择或运用关键词句的能力。 3、考察学生学习优美语言的能力;优美词语的创造性运用;语境语意及感悟色彩的具体生动表达等等。 4、考察学生阅读体会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学习观察与表达的能力;感受情趣的能力;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品味文化的能力;价值判断的能力等等。 三、习作 1、考察书写能力;字体正确、匀称;书写整洁、行款规范。

2、考察使用标点符号能力;按不同学段的要求,考察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3、考察词汇量及其运用能力;词汇量较丰富,运用恰当、准确。 4、考察言语表达(书面)能力;有表达的兴趣和愿望;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体生动,真情实感;能有条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 5、考察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考察学生的倾听、口语、应变、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6、考察习作内容;能根据表达需要,选取恰当的作文材料;内容源于生活观察和阅读积累,富有真实性和独特性;习作体裁、形式多样;写话、写见闻、写书信便条、写记实或想像作文、写读书笔记、还有续写或扩写等等。

命题中的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 详谈双向细目表在命题环节当中的应用 一、试卷编制的具体步骤 1、进行总体构思,确定试卷的目标要求 明确考试的目的(为什么考)和性质:是期前预备性(摸底、预测、分组)的,或者是期中形成性(诊断、激励)的,还是期末总结性(评定)的; 根据考试目的确定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合格标准)。 2、拟订命题计划,设计多项细目表 命题计划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试题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二是规定试卷中试题的分布,即具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 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考试目的、性质与要求,设计好试卷多项细目表,这是试卷编制的依据。 3、选择题型,实施编制 4、编选和审查试题,组编试卷 5、检查、修改、试做、复核、调整、编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二、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

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目前在“学习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案例1:高考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双向细目表 表格1:试题内容与考查范围、考点双向细目表

五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双向细目表

五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双向细目表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22分) 1. 3.05m =( )cm 10.8m2 =()dm2 6050cm3 =()dm3 2800mL =()L =()dm3 2. 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3. 已知A=3×5×5. B=2×3×5. 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4. 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5. 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它的每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6. 用 4 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平方厘米。 7. 在算式35÷5=7中,()能被()整除,()是()的倍数,()是()的约数,()能整除()。 8. 18的因数有()。 9. 正方体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0、一个长方体,长6米,宽5米,高4米,它的棱长之和是()米。

11、在8、10、25中()和()是互质数。 二、判断题。(对的用“△”,错的用“○”)(5分) 1.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2.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因为2.8÷0.7=4, 所以2.8是0 .7的倍数,0.7是2.8的约数。() 4.两个自然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5.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三、选择题。(10分) 1.一个合数,它的约数至少有()个。 ①. 2 ②. 3 ③. 4 2. 20以内全部质数之和是() ①.18 ②. 77 ③. 15 ④. 20 3.同时能被6和8整除的数中,最小的数是()。 ①.24 ②. 6 ③. 48 4、下列各式中,正确分解质因数的是()。 (1)35=1×5×7 (2)7×5=35 (3)35=5×7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7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①. 750 ②. 7500 ③. 75 ④. 0.75 四、分解质因数。(6分)

测验命题双向细目表

测验命题双向细目表

————————————————————————————————作者:————————————————————————————————日期: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是检查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考试命题缺少一套规范化程序,命题的主观顺意性较大。为式试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应该加强编拟时间的计划性、科学性。 1987年,中央教课所组织九省市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为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班编拟毕业试卷,命题前分析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要求,设计了一份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该表分纵向、横向两列,分别列出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行为应达到的水平,既有知识要求,又有能力要求,是一次命题计划性、科学性的尝试。 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包含三个要素:考察内容,如课程标准中规定某个单元知识;考察目标,如课程标准规定的某个知识点的认知要求;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的比例权重。 双向其目标前后经历了三次修正,考试命题结合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确立了7个纬度来考察,包括:测试内容、认知要求、范围、难度、题量、教学引导、价值取向。这样,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了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中的测试内容、认知要求对应于双向细目表中的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细目表一般在制定时包括两个纬度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 测验目标 合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创造 合计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应用题分析题 合计识记 理解 识记 分析 综合 应用 分析 综合、创造 合计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题型题量分数 分布 难易度覆盖面合计 客观题 主 观题 每小 题 分数 每大 题 总分 易中难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 选 择题 填 空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1)(2009-12-13 09:00:55) 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1.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 2.“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 3.“学时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 (2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 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期末试卷答案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测试题 (时间50分钟内容前三章满分100分 2011-5-6) 七年班姓名得分: 一、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号对应的表格内。共60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 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2.下列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A. 黑猩猩 B. 大猩猩 C. 长臂猿 D. 森林古猿 3.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身高、体重不同 B.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C.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D.运动方式不同 4.人类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A.子宫和阴囊 B.卵巢和精囊腺 C.卵巢和睾丸 D.输卵管和输精管 5.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A.子宫 B.输卵管 C.阴道 D.卵巢6.新的生命是从何时开始的 A.卵细胞和精子 B.胚胎形成 C. 婴儿出生时 D.受精卵形成 7.人体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 A. 胎盘 B.脐带 C. 卵巢 D. 胚胎本身 8.胚胎的发育场所是: A. 脐带 B.羊水 C.胎盘 D.子宫9.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正确的是: A.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C.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D.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10.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 童年期 B. 青春期 C. 成年期 D. 老年期 11.下列不是青春期所具有的生理特点是: A.身体开始发胖 B.身高突然增加 C.生殖器官开始发育 D.女孩出现了月经,男孩出现了遗精12.下列各项中,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少生 B. 优生 C. 晚婚 D. 晚育 13.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 水和无机盐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糖类 14.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 B.维生素 C.糖类 D. 蛋白质 15.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A. 谷类 B. 甜食 C. 含脂肪成分多的 D. 含蛋白质和钙、磷多的 16.被现代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 无机盐 B. 膳食纤维 C. 胡萝卜素 D. 维生素C 17.下列结构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A. 口腔 B. 唾液腺 C. 十二指肠 D. 胃 18.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A.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B. 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 C. 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 D. 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19.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20.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 唾液 B. 胃液 C. 肠液 D. 胆汁 21.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葡萄糖 22.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A.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C. 小肠长约5~6米 D. 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23.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A. 咽 B. 口腔 C. 喉 D. 食道 24.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顺序是: A.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 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C.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D.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 25.鼻腔不具有的功能是: A. 温暖、湿润进入鼻腔的空气 B. 气体进出的通道 C. 清洁进入鼻腔的空气 D. 气体交换的场所 26.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 C.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D.环状软骨扩大 27.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85厘米,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95厘米,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83厘米,这个人的胸围差是:

五年级数学上册双向细目表.doc

五年级数学上册学科知识双向细目表 单单元内容元 小数的乘法第 小数乘整数 检测目标 知识点 识理掌运 记解握用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掌握小数乘整数√ 方法。 一 小数乘小数 单 积的近似数 元 连乘、乘加、乘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推广到小数 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 一个数除以小数第 商的近似数 二 循环小数 单 解决问题 元 第观察物体 三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掌握小数乘小数 方法。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 行计算。 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 行笔算。 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 上面观察到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 关系和形状。 √ √√ √ √ √√√ √√ √√ √√ √ √ 单

元 第简易方程 四用字母表示数单解简易方程元方程的意义 稍复杂的方程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常见 见的数量关系,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初步理解“等式” “不等式”和“方程”的√ √意义。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会准确解简易方 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边形的面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正确计算平行√√ √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积。 五三角形的面积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三角√√√ 单梯形的面积 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 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积。 能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第统计与可能性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六 会求中位数,体会“平均数”“中位数”的特点√√√√ √ 单元 第 数学广角七 单 元体会数字编码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 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考试命题原则及双向细目表

试卷作业命题原则及双向细目表 一、衡量试题(卷)质量的标准。 衡量考试的质量通常有四个重要的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考试的效度是指通过考试能够确实测量到的所欲测量内容的程度。 2、信度。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即学生答题情况能反映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程度。 3、难度。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过率或得分率来表示。一般来说,试题的难度以适中为宜,试题太难或太易都不会有好的区分度,其信度也会降低。 4、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被测试者鉴别其能力的程度。 二、教师组编试卷的前提是研究。 教师组编试卷有对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和学生基础的针对性,与套题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和高三复习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试题组编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在组编试题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认真研究: 1、研究课标或考纲。 任何测试都是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在该科教学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不同知识内容所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测试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课标或大纲。 2、研究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众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新课程强调对课本的使用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通过研究教材清楚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合理分配题量、分值比重。 3、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才能了解学生,进而清楚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命题时考察点的选择和试卷难度控制提供指导。 对于高三年级的模拟试卷,命题时还要研究社会热点、历年高考试题,预测命题方向。 三、试卷组编程序。 1、命题教师在研究考纲、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制作试题双向细目表。 2、以试题双向细目表为命题框架,进行试题的筛选、组编。 3、命题人进行试卷试答,并对试题作适当调整或修改。 4、完成卷头设计,包括科目、测试名称、答题时间、满分、命题人和审题人。 5、制作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2018年高考模拟卷 数学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4页,选择题部分1至3页,非选择题部分3至4页。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柱体的体积公式 )()()(B P A P B A P +=+ V =Sh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 )()()(B P A P B A P ?=? 锥体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n V = 3 1Sh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S 表示锥体的底面积,h 表示锥体的高 ),2,1,0()1()(n k p p C k P k n k k n n ???=-=- 球的表面积公式 台体的体积公式 S =4πR 2 V = 3 1 h (S 1+21S S +S 2) 球的体积公式 其中S 1, S 2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底面积, V = 3 4πR 3 h 表示台体的高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选择题部分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若集合},0x {N x a x A ∈<<=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2) B. [1,2] C. [1,2) D. (1,2] 2.(原创)已知复数1z 对应复平面上的点(1,1)-,复数2z 满足122z z =-,则2|2i |z +=( ) A .2 C .10 3.(原创)“3<-b a ”是“圆056222=++-+a y x y x 关于直线b x y 2+=成轴对称图形”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原题) 函数)0,0)(sin( )(≠≠+=???A x A x f ,则)(x f ( ) A .是非奇非偶函数 B .奇偶性与?有关 C .奇偶性与?有关 D .奇偶性与A 有关 (改编)函数)0,0,0(cos sin )(≠≠≠+=???b a x b x a x f ,则)(x f A .是非奇非偶函数 B .奇偶性与b a ,有关 C .奇偶性与?有关 D .奇偶性与b a ,无关 5.(原创)函数2 ln )(x x x f = 的图象大致是 ( ) A. B. C. D. 6.(原题)已知不等式组?? ? ??≤--≤-+≥022041y x y x x ,则y x z +=2的最小值是 (改编)已知不等式组?? ? ??≤--≤-+≥0 22041 y x y x x ,则11+-+=y x x y z 的取值范围是 ( )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