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仿真研究

合集下载

低截获概率相控阵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低截获概率相控阵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低截获概率相控阵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相控阵雷达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的一种主流雷达系统,其在空中目标监测、空中预警、导弹防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相控阵雷达系统中,为了提高目标的截获概率,一项关键的任务是设计出低截获概率的信号处理算法。

因此,对于低截获概率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低截获概率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主要目标和内容包括:1.建立低截获概率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模型,包括波束形成、距离确定、速度测量和方位角测量等几个部分。

2.基于建立的信号处理模型,仿真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发射信号、接收信号、数字信号处理等各个环节,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3.建立低截获概率处理算法的仿真模型,包括匹配滤波、空间滤波、谱分析、目标跟踪等算法,并对模型的仿真性能进行测试和验证。

4.分析低截获概率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比较和评价不同处理算法的性能和效果。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了完成本文所述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采用如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资料收集:收集与相控阵雷达系统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理解相控阵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信号处理模型建立:结合文献资料和系统性能要求,建立低截获概率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模型,并对信号处理模块进行仿真验证。

3.系统仿真:基于信号处理模型,搭建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仿真平台,使用Matlab等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

4.算法仿真:对常用的低截获概率处理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算法的性能和优劣,并挑选最优算法进行综合仿真。

5.实验验证:在相应的实验环境下,对仿真结果进行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分析仿真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如下成果:1.建立低截获概率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模型,深入理解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

相控阵雷达系统仿真模型研究_李钦富

相控阵雷达系统仿真模型研究_李钦富

2 主要模型
本文结 合相控阵 雷达系 统功能 仿真
流程, 主要对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天线模 型 、接收机 噪声功率 计算模 型 、干扰 功率 计算模型 、杂波功率 计算模 型 、目标 回波 功率计算模型 、误差模型 、航迹管理模型 、 跟踪滤波模 型进行介 绍 ;另 外 , 在所 描述 的模型中 , 相关变量的单位均为国际标准 单位 。
对于杂波功率的具体计算模型 , 详见参考文献
[ 8, 11] 。
在进行相控阵雷达系统功能仿真时 , 应结合实 际的仿真应用背景 , 来考虑如何在仿真模型中体现 杂波功率对整个系统仿真效果的影响 。 2. 3. 4 干扰功率计算模型
目前最常见的干扰为压制式干扰 , 根据雷达方 程[ 8] 知 , 压制式干扰到达雷达接收机的干扰功率的
(6)随机对一服从 [ 0, 1] 均匀分布的 变量取值 P0 , 通过比较 P 0 与探测概率的 大小关系来判断雷达能否发现此目标 ;
(7)对于雷达已发 现的目标 , 根据雷 达相关参数 计算雷达距离 和角度测 量标 准差 , 并进 一步产生 观测误 差 , 叠加 到真 实值上形成雷达测量值 ;
(8)经过上述过程 后 , 对目标 进行确 认 、跟踪 、稳定跟踪等航迹管理过程 。
Pr
=P
tGtG r λ2 σDN (4π)3R 4LLt
γ
(3)
式中 , P r 为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目标回波功率 ;P av
为雷达的平均发射功率 ;G t 为雷达发射天线增益 ;
Gr 为雷达接收天线增益 ;σ为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
积 ;λ为雷达工作波长 ;D 为雷达脉压系 数 ;N 为雷
达脉冲积累因子 ;L 为雷达综合损耗 ;L r 为雷达电磁 波传输损耗 (双程损耗 );γ为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 ;

相控阵雷达系统仿真

相控阵雷达系统仿真

ANG J � � � � � � (U E S T C C 61 005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 � � � � � R�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 条理,调试 方便。而且,对于雷达 系统的仿 真而 言,各种雷达体制都有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只需 对少数模块进行修改或替换,就可实现别的雷达体 制的仿真。若仿真的雷达模块数量达到一定程度, 就可以建立一个雷达系统的仿真程序库,为更快、 更好、更系统地进行雷达系统的仿真建立基础。
� � � � � � � � � � � � � � � � � E S & T
2006 年 6 月 第 3期
大学生实验园地
相 控 阵 雷 达 系 统 仿 真
王 (电子科技大学
* * 晶
*
成都 61 005 4 )
摘要:对雷达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可以高效地完成系统的方案论证和性能评估,使雷达系统 的设计更加方便、高效和优化,能够大大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并可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 本。文章根据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原理、结构特点、工作方式、数据处理对相控阵雷达进行了系统 仿真。 关键词:相控阵;雷达系统;系统仿真 中图分类号:T N95 8,TP 391 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672 -45 5 0 (2006) 03-01 1 8 -04

代价函数的最小值问题 为接收天线方向图; 为雷达工作波长; 为目标 � � � � � � ( )= H ( ) H ( ) 的雷达截面积; F 为射频滤波器放大倍数;( ) � 在实际应用中,相关函数 是 未知的,只 能 为复调制函数,它是 个宽度为 的矩形脉冲构 � � � � � 由有限的快照数据 { ( 1), (2) , …, ( )}得到 成的脉冲串。其中

相控阵雷达系统并行仿真技术分析45

相控阵雷达系统并行仿真技术分析45

相控阵雷达系统并行仿真技术分析摘要:相控阵雷达仿真技术是在集群环境下衍生出来的,以实现雷达的有效设计为主要基础,将整个雷达技术及相应的分析方式进行分析,突出雷达技术的合理性,进而在雷达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将相干视频仿真、信号的幅度信息及相应的相干视频信号进行分析,使得其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不断的提升。

本文结合现有的雷达仿真技术,从相控雷达仿真技术发展背景及原理上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础,进而分析了雷达系统并行结构及并行的算法分析,从而对其雷达仿真技术过程中应用到的相关公式进行有效总结,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突出体现了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相控阵雷达;相干仿真技术;算法;公式0引言从概念上分析,雷达仿真指的是在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下,结合现有的雷达技术,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雷达系统设计和分析方法。

从功能上分析,雷达仿真技术能够根据雷达运行周期及频率,将相应的发射目标信息及相应的干扰信号进行相应幅度的信息调节,逼真的将实际的相干视频信号进行有效复现,从而实现雷达信号能够在多种硬件设备相互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对雷达信号处理情况进行有效分析。

其研究结果及结论可大量应用于天气预报、石油勘探、海洋工程、航天工程等世界主要发展的几大影响力。

1 相控阵雷达仿真技术发展背景及原理1.1相控阵雷达仿真技术优势对于整个相控阵雷达仿真技术的系统化、高效化进行设计,可以将雷达技术对整个计算机仿真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利用最短的周期实现最高效的效率,从而使雷达系统的仿真设计及相应内容分配合理,缩短相应的设计周期,降低相应的设计成本成为现阶段相控阵雷达仿真技术应用的最大优势。

使得雷达系统在使用及应用过程中效率更高、设计更加方便、进而实现对整个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技术的高效率应用。

1.2点扫描法应用从扫描方式上分析,其是雷达系统工作有效运转的主要方式,也可实现相应波束的扫描。

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相应的相移量,进而改变各个振元的激励相位,实现整体算法的需求。

舰载相控阵雷达建模与仿真

舰载相控阵雷达建模与仿真
模 方法; 最后 通过 软件 仿真 验 证 理 ( 起始 、关联 、维持 、终 结 )、跟 踪滤 波。
2 8
方位角 锥伸舟 海 明窗瘁 列天蛙方 向圉
了天象方向图和滤波误 差。
J 由于 K a l ma n滤波算法的增益系数是动态得到,
可 实 时 估 计 目标 的滤 波 信 息 和 预测 信 息 ,将 此 结果输 出。
5 o 七 ’ 。

. . .

假设 阵元数 4 0 * 4 0 ,方位和俯仰维扫描 范
围均是 ( 一 2 O 。 , 2 0 。 ) ,天线 中 心指 向 为 ( 0 。 , 0 。 ) 。 载频 f c = l e 9 Hz 。 如图 l ,分 别 加 了 矩 形 窗 和 海 明 窗 ,看 出
f p u b l i c : / / 基 本 函数
嚣 &
上进行雷达模块建模和仿真则是对实 际系统进
行部分理论 研究的有效手段 。本文使用 V i s u a l S t u d i o 2 0 0 5平 台 则 能 生 成 模 块 的 动 态 链 接 库
MO DE L( ) ;/ / 构造 函数,对 模块进
行 初 始 化 v o i d i n i t i a l ( ) ;/ / 初 始 化 函数 ,读 取 初 始 化 参 数 v o i d八 l n ( ) ; / / 运 行 函 数 ,完 成 组 件 的 运 行 工作
DL L文件 ,仿真速度快 、兼容性好 。
2 舰 载 相 控 阵模 型

。 f T ■ r 下 I
I l _ . 1 t 跚 f I 『 l 1 n _ _

1 .

相控阵雷达仿真技术研究

相控阵雷达仿真技术研究

1) 雷达接收机噪声仿真数学模型 ;
件下雷达检测过程的功能仿真试验 。雷达功能级仿真
2) 回波信号功率 、干扰功率 、杂波功率 、目标 RCS
的简要流程图如图 3所示 。
仿真数学模型 ;
3) 综合信干比模型 。
2. 2. 2. 2 相控阵雷达系统的相干视频仿真 (信号级
仿真 )
相干视频信号仿真的基本定义 ,就是要逼真地复现
1 相控阵雷达概述
1. 1 相控阵雷达的特点 相控阵雷达具有灵活的多波束指向及驻留时间 、
可控的空间功率分配及时间资源分配等特点 ,能够同 时完成搜索及对多目标的精确跟踪 。可在计算机控制 下通过改变相控阵天线中每个天线单元上信号的幅度 相位分布 , 高速改变天 线波 束的波 瓣宽度 , 副瓣位 置 , 副瓣电平 , 天线副瓣凹口的数目与位置等 , 使相 控阵雷达具有多种工作的灵活性和自适应能力 [1 ] 。
数字仿真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各种数据来模拟 实验环境和参试装备 ,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实验过程 ,通 过计算机演算得到实验结果 。计算机仿真结果的可信 度受到构建的数学模型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
半实物仿真是一种介于全实物仿真和全数字仿真之 间的、硬件在回路中的仿真 。一部分设备使用实际设备 而其他部分采用计算机模拟和处理。由于把系统实际使 用的部分实物直接纳入了仿真回路 ,既提高了仿真的逼 真性 ,又解决了以前存在于系统中的许多复杂的建模问 题。因此是一种相对经济实用的方法 ,应用十分广泛 。 2. 2. 1 相控阵雷达的半实物仿真
既包含振幅又包含相干视频信号 ,复现这种信号的发
射、在空间传播、经散射体 、杂波与干扰信叠加、以及在
接收机内进行处理的全过程 。尽管我们无论何时都可
以利用线性叠加的方法 ,对各个单元进行组合或重新排

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仿真

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仿真
l o w — u p p h a s e d a r r a y r a d a r s t u d y .
ie f l d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i s p a p e r ma i n l y f o c u s e s o n p h a s e d a r r a y r a d r a s y s t e m s i mu l a t i o n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p r i n —
关键词 : 雷达 ;相控 阵 ; 信 号 处理
中图分 类号 : T P 3 9 1 . 9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2 4 7 5 . 2 0 1 4 . 0 2 . 0 4 7
S i mul a t i o n o f Ph a s e d Ar r a y Ra da r S y s t e ms
Ab s t r a c t :T h e d i g i t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r a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a n d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r a d a r s i mu la t i o n l i b r a i r e s h a s b e c o me r e s e a r c h h o t s p o t i n r a d a r
c i p l e f o p h a s e d a r r a y r a d a r ,i t e s t a b l i s h e s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a n d ma t h e ma t i c l a mo d e l o f p h a s e d a r r a y r a d a r .T h e n,t h e p a p e r d o e s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o n p h a s e d a r r a y r a d a r s y s t e m b y c h o o s i n g S i mu l i n k a s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

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一、前言随着无人机、导弹、飞机等高速飞行器的出现,对雷达探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雷达受信号处理能力的限制,难以精确地定位高速飞行器,如此一来,相控阵雷达应运而生。

相控阵雷达通过对发射的多个天线阵列的合理控制,实现在固定的时间内扫描大範围的目标区域并获得目标详细信息的目的。

在使用前,需要对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成为更可靠、更有效的雷达探测手段。

二、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相控阵雷达是利用大量同步工作的单元天线阵列来形成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的技术,具有较好的方向性、抗干扰能力、低成本等优点,实现了雷达提高目标检测,追踪、识别、辅助制导及避免干扰等目的。

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

1.波束形成技术波束形成技术是相控阵雷达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天线阵列的位置、方向、相位等信息,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复合,形成一个高度指向性的波束,锁定目标并获得目标信息。

波束形成技术的实现需要至少两个天线阵列,每个天线阵列可以向目标发射一次射频脉冲。

通过计算回波信号中各个信号波的相位、幅度等信息,重构出实际目标的衍射面,进而生成方向性很强的波束。

2.信号经纬度补偿技术在相控阵雷达采集到回波信号后,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尽可能地准确反映目标的信息。

信号经纬度补偿技术就是对采集到的回波信号进行补偿,以达到最佳效果的技术。

在信号经纬度补偿技术中,首先要找到最大回波信号点的位置,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补偿。

其次,还要对信号进行动态压制,去除杂波和干扰信号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因此,信号经纬度补偿技术为相控阵雷达的高精度目标定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目标建模技术相控阵雷达在获得目标信号后,要对其进行建模,以便更好地了解目标的细节信息。

目标建模技术是在目标信号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建模算法,提取目标的特征,形成完整的目标模型,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高精度检测、跟踪、识别和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航迹的终结规则类似于新航迹的确认规则,
采用“K/M”准则。另外,当终结一条航迹时,必 须调用失跟处理,即:在该航迹最新的滤波位置附
近,安排搜索任务,捕获已丢失的目标。 3.1.2最近邻域法
对于干扰环境下的目标跟踪算法,主要有两 种典型方法:最近邻域法(NNF)和概率数据关联
法(PDAF)[1|。本系统的数据关联部分采用简单
万方数据
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仿真研究

(斜距)上进行,具体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执行 跟踪、确认事件时,角度信息和距离信息都可以利 用,因此进行坐标转换后,可以从三维空间距离上 进行更为准确的航迹关联,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3数据处理基本算法
数据处理模块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关联算法 和跟踪滤波算法。 3.1 数据关联
数据关联是相控阵雷达实现多目标跟踪的核 心算法。航迹关联的过程是将信号处理模块检测 的新点迹与已知目标航迹相比较,并给出点迹一 航迹的配对结果,用于后续的跟踪、确认处理或产 生新航迹。 3.1.1航迹管理
数据关联还包括对目标航迹的管理,对每个 目标建立航迹,相当于建立了该目标的一个档案, 便于有效地进行统一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雷达 资源,同时保证对多目标进行高精度跟踪的能力。
性,因此,雷达对目标的跟踪采用扩展Kalman滤
波算法口]。通过对目标状态方程离散化之后,可
得到状态外推方程
x^+1/女=x女/^+,(x叭,£^)△£+△£2F,/2(13) 其中,△£为采样间隔,且
F(‰)_裴L。
(14)
而状态修正方程为 x^“/女+1=x^¨,^+K女+1[z^+1一^(x女+l/^,£女)](15) 其中Kalman增益为 K+l=P^+l/^H手+1[H^+lP^+l,女H01+R^+1]叫(16) 式中H^+1为Jacobian矩阵,且
^1(X)=(z;+y;+z:)寺+(zo,+y,乡,+
。,之,)(z;+3,;+z;)一寺△r 向2(X)=arctan(y,/z,)
^3(x)=arctan[z,(z;+y;)一寺]
(12)
这样就达到了采用数据处理方法修正距离一多普
勒耦合效应影响的目的。
3.2.3 扩展Kalman滤波算法
目标的运动状态方程与测量方程均为非线
2 问题描述
本文建立的空间监视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主 要包括雷达仿真主控、波束控制与资源调度、天线 方向图、雷达回波模拟、信号处理、数据处理、终端 显示等模块,仿真流程及子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 1所示。
雷达仿真系统首先设置战情、定制参数,进行
收稿日期:2003一09—08}lO一17惨回。 作者简介:毛滔,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系统 仿真、雷达数据处理、雷达目标跟踪。
奄(£)r,一C(£)辞(£)r
(5)
设状态变量为x,=[z,y,z,士,夕,之,]T,则可 以将弹道导弹运动表示为雷达站直角坐标系下的 状态方程:
鲁=,(x,)
3.2.2 测量方程
雷达与目标的斜距为r,=||一||,俯仰角与
方位角分别为E,和A,,则目标的测量方程为
z=[r,P,口,]T
=Jl(X)+’厂
图4地心惯性坐标系与雷达站测量坐标系
设A和L分别是参考时刻雷达站的经度和纬
度,令雷达站:直角坐标系下目标位置矢量为rr=
[工,了,z,]T,速矢量为,.,=[土,乡,之,]’,则由地
心惯性坐标系到雷达站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关
系为:
r,=C:(f)r。一r
(3)
式中,r=[0 0 R,]1;R,为地球半径,而转换矩阵
滤波器的起始影响非常严重,这样就会导致预测
万方数据
10
目 进行粗关联得到:自由点航迹列表、旧航迹列表
航天电子对抗,2004(4)
已经建立KaIman滤波 的。计算与预测的间隔
未建立Kalman的 直接计算空间间隔
直接计算 空间间隔
迹状态更新,申请跟 理;未配对的起始新
圈3确认和跟踪处理流程
3.2跟踪滤波
本仿真系统主要考虑对弹道导弹的仿真。弹
量均方根误差。
空间监视雷达一般采用的是大时宽的线性调
频(I.FM)脉冲,测距时存在严重的距离一多普勒
耦合效应。假如目标与雷达站之间存在径向速度
u,,则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附加了多普勒频率^。 因此,经过脉压后回波的时延不仅包括目标距离
的时延r。,还包括一个时延增量△rL41
△r≈^丁oBl
(9)
式中,R为I。FM信号的脉冲宽度;B为调制带
=[^l(X)^2(X)^3(X)]7+
[Vrr扩,u,]
(7)
^1(X)=(z:+y;+2;)专 ^2(X)2 arctan(y,/z,)
^3(x)=arctan[2,(丁:+y:)专]
(8)
式中,V为零均值;方差矩阵为风的高斯白噪声;
万方数据
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仿真研究
11
Rt=diag(仉,,仉,,Z,);其中仉,为雷达的斜距测量 均方根误差;仉,瓯分别为俯仰角和方位角的测
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仿真研究
毛滔,李盾,王雪松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
摘要: 分析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基本工作原理,阐述了数据处理模块的基本构
成及采用的目标关联、滤波算法,并应用于所建立的空间监视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该系统仿
真运行的结果验证了数据处理模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的NNF算法。
最近邻域算法的关键是航迹跟踪波门的计 算。根据航迹的状态可以将跟踪波门分为两种:
球形波门和椭球形波门。如果航迹还未建立卡尔
曼滤波,那么其跟踪波门是球形;如果航迹已经建 立卡尔曼滤波,那么其波门就是椭球形波门。
对于球形波门,大小由其半径R决定,即为:
R=忌K。,△£
(1)
式中,V。。为设定的目标最大飞行速度(即认为目
初始化。再由雷达仿真主控模块进行资源调度和 波束控制,每执行一个雷达任务都要调用回波模 拟模块,回波进行信号处理后的点迹报告送至数
拦一簿 据处理模块。 圃卜‘咂荤墨H受 l i…….椭藩面卧一竺
图1 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模块化结构 数据处理模块完成目标航迹起始、终结、数据 关联、跟踪滤波、下一次照射申请等工作。雷达信 号处理模块产生的点迹报告先进行预处理,由于 面临多目标、多任务,所以必须将新点迹与已存在 的航迹进行数据关联,关联上的点迹用来更新航 迹信息(跟踪滤波),并依据一定数据率形成对目 标下一位置的预测波门,没有关联上的点迹进行 新航迹起始。如果已有的目标航迹连续多次没有 点迹与之关联,则航迹终止。 针对不同雷达事件(雷达任务)类型,数据处 理模块必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雷达任务类型 主要分为两大类:搜索类型和跟踪类型。由于雷 达执行搜索任务时,测角精度较差,测距精度相对 较高,因此搜索任务航迹关联时,只在一维距离
I。FM脉冲距离一多普勒耦合效应的影响。
由于没有径向速度测量,本系统采用数据处
理的方式修正I。FM脉冲距离一多普勒耦合效应
的影响。显然,可以利用回波多普勒频移带来的
距离偏移量修正距离测量方程。易知目标与雷达
之间的径向速度为
珥=,-,,.,Jf一|f。
=(士,z,+夕,y,+之,z,)·(z;+y:+z;)一专(11) 从而得到修正的测量方程:
航迹可以分为两类:暂时航迹与可靠航迹。 发现的新点迹,但是还不能确定该点迹是新目标 还是杂波点或仅仅是虚警,因此先将其暂时存下, 等待进一步的确认,这样一类等待确认的点迹就 是暂时航迹。经过确认且已经开始跟踪的航迹为 可靠航迹。
航迹的起始和终结规则在相控雷达多目标跟 踪功能中,具有重要地位,考虑到雷达的资源有 限,而面临的空情恶劣,有效的航迹起始和终结规 则是保证雷达系统有效、平稳运转的关键之一。 航迹的起始包括:新航迹的生成和航迹的确认。 新航迹的生成既可能存在于搜索事件(包括失踪 处理),也可能存在于确认、跟踪事件中,由于这两 类事件类型在探测结果的精度方面存在不同,因 此,航迹的确认方法也不一样。航迹的确认一般 采用“K/M”准则,即:在M次观测中至少有K 次,有点迹与该目标航迹关联,则判定此航迹成 立,否则撤销此暂时航迹。同时,这里的“K/M” 准则中,M次观测均是在确认或跟踪任务进行 的,搜索任务的观测、关联结果不用于航迹的确
体运动方程来描述。
3.2.1 坐标系与状态方程
地心惯性坐标系(ECI坐标系)是轨道计算中
常用的基本坐标系,以地球质心Q为坐标原点,
参考时刻的赤道平面为基本平面,X,轴在基本平
面由地球质心指向参考时刻的平春分点,Z,轴指
向北极方向,y。轴由右手法则确定。
设弹道导弹在ECI坐标系下位置矢量为L
=[z。y。z。]’,速度矢量为,,=瞳。夕。老,]T,而£时
宽;^为中心载频。从而产生一个距离偏移量
△r=△r口,≈凡ToB-1u,
(10)
△r仅仅与I。FM脉冲的波形参数^、T。、B有关,
与目标的运动无关,称为耦合系数。在空间监视
相控阵雷达应用中,由于径向速度非常大,且脉宽
很宽,I.FM脉冲距离…多普勒耦合效应带来的距
离测量系统误差是相当大的。因此,必须考虑

r —sim(t) C:(f)=l—sinLcosA(£)
cosLco奴(£)
:囊臆] 一sinLsinA(£)cosL
cosLsinA(£) sinL
(4)
由此得 一rr到 =:一雷 一∥达 p1,站 犷≯直 ≠蒜角 研一坐 一2标 2cc(系 (£。下 ))e的 c((£二 。)体 ’,运 ,-,动 r—一方cc程 ((‘£为))
道导弹的飞行历经主动段、自由飞行段和再人段。
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也合称为被动段。空间监视
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针对的目标一般处于自由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