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

最短距离问题分析洪湖市峰口镇二中 刘万兵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平时所学的内容综合运用,无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有最值问题,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比较高的主要有利用重要的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

利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一、“最值”问题大都归于两类基本模型:Ⅰ、归于函数模型:即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增减性,确定某范围内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Ⅱ、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情况:(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几何模型: 条件:如图,A 、B 是直线l 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交l 于点P ,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不必证明).模型应用:(1)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AB 的中点, P 是AC 上一动点.连结BD ,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 与D 关于直线AC 对称.连结ED 交AC 于P ,则PB PE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2)如图2,O ⊙的半径为2,点A B C 、、在O ⊙上,OA OB ⊥,60AOC ∠=°,P 是OB 上一动点,求PA PC +的最小值;解:(1)PB PE +的最小值是DE = (2)PA PC +的最小值是【典型例题分析】1。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B. C .3 DA DEPA BA 'P lA BB 图1A B C图2 P2.如图,抛物线2124y x x =--+的顶点为A ,与y(1)求点A 、点B 的坐标;(2)若点P 是x 轴上任意一点,求证:PA —PB ≤AB ; (3)当PA —PB 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

成都地区中考数学第二部分系统复习专题11最短路径问题课件

成都地区中考数学第二部分系统复习专题11最短路径问题课件
P 作⊙O 的一条切线 PQ,Q 为切点,则切线长 PQ 的最小值为( B )
A. 7
第 2 题图 B.2 2 C.3 D. 10
课后精练
3.已知抛物线 y=14x2+1 具有如下性质:该抛物线上任意一 点到定点 F(0,2)的距离与到 x 轴的距离始终相等,如图,点 M 的 坐标为( 3,3),P 是抛物线 y=14x2+1 上一个动点,则△PMF 周长
第5题图
课后精练 6.如图,在锐角△ABC中,AB=4,∠BAC= 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2___.
第6题图
课后精练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 的坐标分别为A(-1,0),B(0,2),C(3,2),D(2,0), 点P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若点A关于BP的对称点为A′, 则A′C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第11题 图
课后精练
【解析】作AB的中点E,连接EM,CE.
在Rt△ABC中,AB=
=10,
∵E是Rt△ABC斜边AB上的中点,
∴CE=AB=5.
∵M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
∴ME=AD=2.
∴在△CEM中,5-2≤CM≤5+2,即3≤CM≤7.
∴最大值为7,
【答案】7
答案图
课后精练
12.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所 示放置,点 D 在 AB 边上,△DEF 绕点 D 旋转,腰 DF 和底 边 DE 分别交△CAB 的两腰 CA,CB 于 M,N 两点,若 CA=5, AB=6,AD∶AB=1∶3,则 MD+MA· 12DN的最小值为______.
第12题图
课后精练

中考数学《最短路径问题1》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最短路径问题1》专题复习

中考压轴题(4)最短路径问题1【典型例题】1.如图,点A、B分别在直线m的上方.(1)在直线m上找到点P,使得AP BP+最短.(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点A、B到直线m的距离分别为3.5cm、8.5cm,且点B在点A的东北方向,则AP BP+的最短距离为______cm.2.如图,在45⨯的网格中,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D均为格点(最小正方形的顶点).(1)如图1,在网格中画出一个以AB为一边且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2)如图2,在线段AB上画出一点P,使CP PD+最小,其最小值为__________.知识点思想方法步骤其他【对应练习】3.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用直尺画图)(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111CBA∆;(2)在DE上画出点P,使1PB PC+最小;(3)在DE上画出点Q,使1QB QC-最大4.如图,在旷野上,一个人骑着马从A地到B地,半路上他必须让马先到河岸l的P点去饮水,然后再让马到河岸m的Q点再次饮水,最后到达B点,他应该如何选择马饮水地点P、Q,才能使所走路程AP PQ QB++最短?(假设河岸l、m为直线)5.在桌面上放了一个正方体盒子,如图,一只蚂蚁在顶点A处,它要爬到顶点B处找食物,你能帮助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爬行路线吗?要是爬到顶点C呢?6.有一根底面周长为30cm,高2米的圆柱形枯木,一条长藤自根部缠绕向上,缠了五周刚好到达顶部,这条长藤最短有多长?7.一只蚂蚁从长为4cm、宽为3 cm,高是12 cm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多少?8.已知点P在∠MON内.(1)如图1,点P关于射线OM的对称点是G,点P关于射线ON的对称点是H,连接OG、OH、OP.①若∠MON=50°,则∠GOH=______°;②若OP=5,连接GH,请说明当∠MON 为°时,GH=10;(2)如图2,若∠MON=60°,A、B分别是射线OM、ON上的任意一点,当△PAB的周长最小时,求∠APB的度数.9.(源模:模型建立)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古从军行》唐李欣诗中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称之为“将军饮马”问题.关键是利用轴对称变换,把直线同侧两点的折线问题转化为直线两侧的线段问题,从而解决距高和最短的一类问题.“将军饮马”问题的数学模型如图所示:(新模1:模型应用)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在边AB上,且1BE=,F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欲使BFE△周长最小.(1)在图中确定点F的位置(要有必要的画图痕迹,不用写画法);(2)BFE△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新模2:模型变式)(3)如图2,在矩形ABCD中,5AB=,4=AD,在矩形ABCD内部有一动点P,满足14PAB ABCDS S=矩形△,则点P到A,B两点的距离和PA PB+的最小值为.(超模:模型拓广)(4)如图3,90ABD BDE∠=∠=︒,2AB=,3BD DE==.请构造合理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模()22439x x+-+()0x>的最小值.。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利用勾股定理确定最短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利用勾股定理确定最短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确定最短问题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往往要通过适当的知识求出其大小,现介绍一种方法,用勾股定理确定最短问题.例1 如图1,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 离点C 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勾股定理”,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较短爬行路线有如图2所示的4条粗线段表示的距离.可以通过计算得知最短的是第2条.解 依题意蚂蚁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有如图2所示的4种粗线情形,=25,=,图④中粗线的长度为的5+20+10=35,显然35>>25.故应选B .说明 在立体图形上找最短距离,通常要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即转化为表面展开图来解答,但是不同的展开图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要分情况讨论.例2 如图1,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 ,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图2图1③ ②④①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cm ;如果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 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cm.分析 要求最短细线的长,得先能确定最短线路,于是,可画出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勾股定理求得.若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 圈到达点B ,即相当于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的一边长由3+1+3+1变成n (3+1+3+1),同样可以用勾股定理求解.解 如图2,依题意,得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 时,最短距离为AB ,此时,由勾股定理,得AB10,即所用细线最短为10cm.若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 圈到达点B ,则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的一边长由3+1+3+1变成n (3+1+3+1),即8n,或说明 对于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 圈到达点B 的最短细线不能理解为就是n 个底面周长.例3 在某段限速公路BC 上(公路视为直线),交通管理部门规定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千米/时 (即350米/秒),并在离该公路100米处设置了一个监测点A .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点A 位于y 轴上,测速路段BC 在x 轴上,点B 在A 的北偏西60°方向上,点C 在A 的北偏东45°方向上,另外一条高等级公路在y 轴上,AO 为其中的一段.(1)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BA6cm3cm1cm 图1图2BA(2)一辆汽车从点B 匀速行驶到点C 所用的时间是15秒,通过计算,判断该汽车在这段限速路上是否超速?(3)若一辆大货车在限速路上由C 处向西行驶,一辆小汽车在高等级公路上由A 处向北行驶,设两车同时开出且小汽车的速度是大货车速度的2倍,求两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最近距离是多少?分析(1)要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只要分别求出OB 和OC 即得.(2)由(1)可知BC 的长度,进而利用速度公式求得并与350比较即可.(3)为了求解,可设大货车行驶到某一时刻行驶了x 米,则此时小汽车行驶 了2x 米,于是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 的表达式进而求得.解(1)在Rt △AOB 中,因为∠BAO =60°,所以∠ABO =30°,所以OA =12AB ,而OA =100,所以AB =200,由勾股定理,得OBRt △AOC 中,∠CAO =45°,所以OC =OA =100,所以B (-0),C (100,0).(2)因为BC =BO +CO =≈18>503,所以这辆车超速了.(3)设大货车行驶到某一时刻行驶了x 米,则此时小汽车行驶 了2x 米,且两车的距离为yx=60时,y有最小.说明本题在求最近距离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注意到(x-60)2的最小值是0.例4 恩施州自然风光无限,特别是以“雄、奇、秀、幽、险”著称于世.著名的恩施大峡谷(A)和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B)位于笔直的沪渝高速公路X同侧,AB=50km,A、B到直线X的距离分别为10km和40km,要在沪渝高速公路旁修建一服务区P,向A、B两景区运送游客.小民设计了两种方案,图1是方案一的示意图(AP与直线X垂直,垂足为P),P到A、B的距离之和S1=PA+PB,图2是方案二的示意图(点A关于直线X的对称点是A′,连接BA′交直线X于点P),P到A、B的距离之和S2=PA+PB.(1)求S1、S2,并比较它们的大小;(2)请你说明S2=PA+PB的值为最小;(3)拟建的恩施到张家界高速公路Y与沪渝高速公路垂直,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B到直线Y的距离为30km,请你在X旁和YB、Q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分析为了便于运用勾股定理求解有关线段的长,可适当引垂线,并结合对称等几何知识即可求解.P图1C G图3A′BA′图2解(1)如图1中,过B作BC⊥AP,垂足为C,则由勾股定理,得PC=40.在Rt△PBC中,由勾股定理,得BP所以S1=(km).如图2中,过B作BC⊥AA′垂足为C,由轴对称知PA=PA′,则A′C=50,又BC=40,所以由勾股定理,得BA,所以S2=BA′=km).显然,S1>S2.(2)如图2,在公路上任找一点M,连接MA,MB,MA′,由轴对称知MA=MA′,所以MB+MA=MB+MA′>A′B,所以S2=BA′为最小.(3)过A作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过B作关于Y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点P,交Y轴于点Q,则P,Q即为所求.过A′、B′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交于点G.由勾股定理,得A′B所以所求四边形的周长为说明本题既是一道对图形的操作题,又是一道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方案设计的试题,求解时一定要注意动手动脑,发挥想象,避免错误的出现.。

中考数学最短距离专题

中考数学最短距离专题

最短距离基本图形1、垂线段最短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1)若点A、B在直线m异侧,在直线m上找一点P,使AP+BP的值最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若点A、B在直线m同侧,在直线m上找一点P,使AP+BP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m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P,线段AB′的长度即为AP+BP的最小值.4、圆外一点与圆的最短距离、最大距离典例分析:1、(2016·山东省东营市·3分)如图,在Rt△ABC中,∠B=90°,AB=4,BC>AB,点D在BC上,以AC为对角线的所有平行四边形ADCE中,DE 的最小值是_______.2、(2016·福建龙岩4分)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 中,AE=1,AF=2,若P 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则EP+FP 的最小值为( )A .1 B .2 C .3 D .43、(2015成都)如图,一次函数4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ky x =(K为常数,且0k ≠)的图象交于()1,A a ,B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 的坐标;(2)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及PAB∆的面积.思路分析: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 PB +的值最小,是构建基本图形:4、(2016·陕西·3分)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C=60°,AB=2,点P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点P、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D(P、D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__.分析:5、(2017邢台市二模,14分)如图,∠A=45°,∠ABC=60°,AB∥MN,BH⊥MN于点H,BH=8,点C在MN上,点D在AC上,DE⊥MN于点E,半圆的圆心为点O,直径DE=6,G为的中点,F是上的动点.发现:CF的最小值是,CF的最大值为.。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勾股定理之蚂蚁爬行最短距离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勾股定理之蚂蚁爬行最短距离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勾股定理(蚂蚁爬行最短距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如图,一只蜘蛛在一块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一只苍蝇在这个长方体的对角顶点G处,若AB=3cm,BC=5cm,BF=6cm,则最短的爬行距离是()A.10B.14C.106D.1302.如图,有一个圆柱,底面圆的直径AB=16π,高BC=12cm,P为BC的中点,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的表面爬到P点的最短距离为()A.9cm B.10cm C.11cm D.12cm3.如图,圆柱的高为4cm,底面半径为3π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B处的食物,已知四边形ADBC的边AD、BC恰好是上、下底面的直径、问:蚂蚁食到食物爬行的最短距离是()cm.A.5B.5πC.3+4πD.3+8π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521B.25C.105+5D.355.如图,圆柱形玻璃板,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是()A.15cm B.16cm C.17cm D.18cm6.如图所示,圆柱的高AB=3,底面直径BC=6,现在有一只蚂蚁想要从A处沿圆柱侧面爬到对角C处捕食,则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321+πB.621+πC.9D.627.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是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相对的端点,点A处有一只蚂蚁,想到B处去吃食物,则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A.25dm B.26dm C.24dm D.27dm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241B.265C.65D.829.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外壁,A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A处的最短距离是()A.73厘米B.10厘米C.82厘米D.8厘米10.如图,在长方体透明容器(无盖)内的点B处有一滴糖浆,容器外A点处的蚂蚁想沿容器壁爬到容器内吃糖浆,已知容器长为6cm,宽为4cm,高为3cm,点A距底部2cm,请问蚂蚁需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容器壁厚度不计)A.229cm B.10cm C.62cm D.45cm 11.如图,长方体的长为20cm,宽为15cm,高为10cm,点B离点C为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去吃一滴蜜糖,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12.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6,BC=12,动点P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移动到BC的中点S,则移动的最短距离为()A.10B.12C.14D.2013.如图,有一圆柱,其高为8cm,它的底面周长为16cm,在圆柱外侧距下底1cm的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得到距上底1cm的B处的食物,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A.10cm B.12cm C.15cm D.8cm14.如图,长方体的高为9m,底面是边长为6m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如图的顶点A 开始,爬向顶点B.那么它爬行的最短路程为()A.10m B.12m C.15m D.20m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5.长方体的长为15cm,宽为10cm,高为20cm,点B离点C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去吃一滴蜜糖,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16.如图,在圆柱的截面ABCD中,AB=16π,BC=12,动点P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移动到BC的中点S的最短距离为_____.17.如图,这是一个供滑板爱好者使用的U型池的示意图,该U型池可以看成是长方体去掉一个“半圆柱”而成,中间可供滑行部分的截面是直径为32πm的半圆,其边缘AB=CD=15m,点E在CD上,CE=3m,一滑板爱好者从A点滑到E点,则他滑行的最短距离约为_____m.(边缘部分的厚度忽略不计)18.如图,一只蚂蚁沿长方体的表面从顶点A爬到另一顶点M,已知AB=AD=2,BF =3.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_____.19.如图,圆锥的底面圆直径AB为2,母线长SA为4,若小虫P从点A开始绕着圆锥表面爬行一圈到SA的中点C,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20.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cm.评卷人得分三、解答题21.如图,有一个高为10dm,底面周长为48dm的圆柱形水桶,水桶的底端A处有一只蚂蚁,它准备沿水桶的侧面爬行到对角B处去吃一滴蜂蜜,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长.22.如图,是用棱长为1cm的两个正方体拼成的新几何体,求一只蚂蚁从顶点A出发沿着新几何体的表面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路程是多少cm?23.如图,一只螳螂在树干的点A处,发现它的正上方点B处有一只小虫子,螳螂想捕到这只虫子,但又怕被发现,于是就绕到虫子后面吃掉它,已知树干的半径为10cm,A,B两点的距离为45cm,求螳螂爬行的最短距离(π取3).24.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4cm,4cm,6cm(1)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点A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B,请你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2)若将一根木棒放进盒子里并能盖上盖子,则能放入该盒子里的木棒的最大长度是多少cm ? (结果可保留根号)参考答案:1.A【解析】【分析】把长方体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最短路线AG,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G长度;【详解】把长方体展开有两种情况:当蜘蛛从A出发到EF上再到G时,如下图所示=,BC cm5∴==,FG BC cm5∴=+=,BG cm5611()在Rt ABG中,22=+=;AG cm311130()当蜘蛛从A出发到BF上再到G时,如下图所示3AB cm=,5BC cm=,358()AG cm∴=+=,6BF cm=,6CG BF cm∴==,在Rt ABG中,228610()AG cm=+=,130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分析】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连接AP,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P的长,即蚂蚁从A点爬到P点的最短距离.【详解】解:如图:展开后线段AB的长度是圆柱中半圆AB的周长,圆柱底面直径16cmπ、高12BC cm=,P为BC的中点,∴6BP cm=,1168,2AB cmππ∴=⨯⨯=在Rt ABP中,22228610()AP AB PB cm=+=+=,∴蚂蚁从A点爬到P点的最短距离为10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A【解析】【分析】如图,先把圆柱体沿着直线AC剪开,得到矩形如图示:可得线段AB的长度为所求的最短距离,再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解:把圆柱体沿着直线AC剪开,得到矩形如下:则线段AB的长度为所求的最短距离.由题意得圆柱的高为:4,cm底面半径为3cmπ,1134,=2=3,22AC BC Cππ∴==⨯⨯底面圆2222345,AB AC BC∴=+=+=所以蚂蚁至少要爬行5cm路程才能吃到食物.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弄懂圆柱展开图是长方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分析】将长方体侧表面剪开与前面、上面、后面侧面分别形成一个长方形,分别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的距离即可解答.【详解】解: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前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图1:∵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为5,∵BD=CD+BC=10+5=15,AD=20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15+20=25AB BD AD+=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上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此时BD=CD+BC=20+5=25,所以22==529AB BD AD+同理与后面侧面所在构成一个长方形,如图3,可求22==537AB AC BC+∵25529537<<【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勾股定理,本题关键是将长方体侧面展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5.A【解析】【分析】在侧面展开图中,过C作CQ∵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C交EH于P,连接AP,则AP+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求出A′Q,CQ,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详解】解:沿过A的圆柱的高剪开,得出矩形EFGH,过C作CQ∵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C交EH于P,连接AP,则AP+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AE=A′E,A′P=AP,∵AP+PC=A′P+PC=A′C,∵CQ=12×18cm=9cm,A′Q=12cm−4cm+4cm=12cm,在Rt∵A′Q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129=15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将图形侧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6.A【分析】要求最短路径,首先要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把圆柱侧面展开,展开图如右图所示,点A、C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C的长.在Rt∵ADC中,∵ADC=90°,CD=AB=3,AD为底面半圆弧长,AD=3π,所以AC=22222+3(3)=31+ ADCDππ=+,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会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并利用勾股定理解答.7.A【解析】【分析】先将图形平面展开,再由勾股定理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详解】解:三级台阶平面展开图为长方形,长为20dm,宽为(2+3)×3dm,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是此长方形的对角线长.设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为x dm,由勾股定理得:x2=202+[(2+3)×3]2=252,故选:A.【点睛】本题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8.A【解析】【分析】要求长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长方体侧面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前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1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6,点B离点C的距离是2,∵BD=CD+BC=10+2=12,AD=6,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12665+=;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上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2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6,点B离点C的距离是2,∵BD=CD+BC=6+2=85,AD=10,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810241+=;只要把长方体的上表面剪开与后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3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6,点B离点C的距离是2,∵AC=CD+AD=6+10=1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2+16=265;∵24165265<<,∵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41,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关键是将长方体侧面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9.B【解析】【分析】把圆柱沿着点A所在母线展开,把圆柱上最短距离转化为将军饮马河型最短问题求解即可.【详解】把圆柱沿着点A所在母线展开,如图所示,作点A的对称点B,连接PB,则PB为所求,根据题意,得PC=8,BC=6,根据勾股定理,得PB=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上的最短问题,利用圆柱展开,把问题转化为将军饮马河问题,灵活使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分析】沿着上面的棱将A点翻折至'A处,分三种情况讨论,利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和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沿着上面的棱将A点翻折至'A处,则新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为6cm,4cm,4cm,若蚂蚁的行走路线为后壁和下壁,则最短路径为:226810cm+=,若蚂蚁的行走路线为左壁和下壁,则最短路径为:22104229cm+=,若蚂蚁的行走路线为左壁和前壁,则最短路径为:22+=,104229cm∵10229<,∵最短路径为:10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求算术平方根.能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11.B【解析】【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把上面展开到左侧面上,连结AB,如图1;把上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如图2;把侧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如图3,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各情况下的AB,再进行大小比较.【详解】把上面展开到左侧面上,连结AB,如图1,++==(cm)(1020)5925537把上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如图2,AB=2220(105)62525++==(cm);把侧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如图3,AB=2210(205)725529++==(cm).∵925>725>25所以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25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2.A【解析】【分析】由于圆柱的高为12cm,S为BC的中点,故BS=6cm,先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连接AS,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S的长.【详解】解:沿着S所在的母线展开,如图,连接AS,则AB=12×16=8,BS=12BC=6,在Rt∵ABS中,根据勾股定理AB2+BS2=AS2,即82+62=AS2,解得AS=10.∵A,S两点之间线段AS最短,∵点A到点S移动的最短距离为AS=10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A【解析】【分析】首先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进而得到AC=8cm,BC=8-1-1=6cm,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长即可.【详解】解:如图,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B的长.由勾股定理,AB2=AC2+BC2=82+(8-1-1)2=100,∵AB=10cm.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4.C【解析】【详解】试题解析:如图,(1)AB=22615=261+;(2)AB=22129=225=15+,由于15<261,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15米.故选C.点睛:展开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图形按不同形式展开,再计算.15.25cm【解析】【分析】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需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详解】解:只要将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前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图1:∵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与点C的距离是5,∵BD=CD+BC=10+5=15,AD=20,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221520BD AD+=+=25;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上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BD=CD+BC=20+5=25,AD=10,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222510529BD AD+=+=;只要把长方体的上表面剪开与后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图3:∵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AC=CD+AD=20+10=30,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222305537AC BC+=+=;∵25529537<<∵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cm,故答案为:25cm.【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本题是一道趣味题,将长方体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运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正确掌握勾股定理及长方体的不同展开方式是解题的关键.16.10【解析】【分析】先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连接AS,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S的长.【详解】如图所示,将其展开,∵在圆柱的截面ABCD中:16ABπ=,12BC=,∵11682ABππ=⨯⨯=,162BS BC==,将其展开可得如下的矩形,在Rt ABS∆中,∵228610AS=+=.故答案为:10.【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弧长公式、勾股定理及其在圆柱展开展开中的应用,能想到将圆柱展开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17.20【解析】【分析】要求滑行的最短距离,需将该U型池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是其侧面展开图:AD=1322ππ=16(m),AB=CD=15m.DE=CD-CE=15-3=12(m),在Rt∵ADE中,AE=2222161220AD DE+=+=(m).故他滑行的最短距离约为20m .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本题就是把U 型池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18.5【解析】【分析】把这个长方体表面分别沿CB 、ND 、DC 展开,将点A 和点M 放在同一平面内,在同一平面内A 、M 两点间线段最短,根据勾股定理计算,找出最短距离即可.【详解】解:如图1,将长方体沿CB 展开,当蚂蚁经图中长方体右侧表面爬到M 点,则2222()(23)229AM AB BF MF =++=++=,如图2,将长方体沿ND 展开,当蚂蚁经图中长方体左侧面爬到M 点,则2222()(22)35AM AD DC MC =++=++=, 如图3,将长方体沿DC 展开,当蚂蚁经图中长方体上侧面爬到M 点,则2222()(23)229AM BC CM AB =++=++=,比较以上三种情况,一只蚂蚁从顶点A 爬到顶点M ,那么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5.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最短路径问题,用勾股定理构造图形解决问题,学会分析从不同方向展开长方体表面,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19.25【解析】【分析】将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AC 就是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利用弧长与圆心角的公式,求展开图的圆心角l 180n R π=,R=4,l=2πr=2π,可求出n 的大小,由于n=90º,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C 的长即可.【详解】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弧长是2πr=2π,母线AS=4,侧面展开的圆心角4l 2180180n R n πππ===,n=90º即∵ASC=90º, C 为AD 的中点SD=2,线段AC 是小虫爬行的最短距离,在Rt∵SAC 中,由勾股定理的AC=2222AS +CS =4+2=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圆锥侧面的最短路径问题,掌握弧长公式,会利用弧长与圆锥底面圆的关系确定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会用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路径是解题关键.20.15【解析】【分析】过C作CQ 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 C'交EH于P,连接AP,则AP 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求出A Q',CQ,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 C'即可.【详解】解:沿过A的圆柱的高剪开,得出矩形EFGH,过C作CQ EF⊥于Q,作A关于EH的对称点A',连接A C'交EH于P,连接AP,则AP PC+就是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AE A E=',A P AP'=,AP PC A P PC AC∴+='+=',11892CQ cm cm=⨯=,124412A Q cm cm cm cm'=-+=,在Rt∵A QC'中,由勾股定理得:2212915A C cm'=+=,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最短路线.21.蚂蚊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为26dm.【解析】【分析】先把水桶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确定AD为半周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水桶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由题意,易得10dmBD=,24dmAD=,由勾股定理得,2222241026dmAB AD BD=+=+=,即蚂蚊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为26dm.【点睛】本题考查最短路径问题,掌握圆柱侧面展开图,确定点B是半周长的山边缘,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关键.22.22cm【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将组合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而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将组合体的上底面展开,点B到了点B'的位置,蚂蚁沿A D B→→所在的直线运动到B'路程最短,∴22222222AB AC B C'=+=+=.若按以下方式展开,则21310AB'=+=1022>即蚂蚁从顶点A出发到顶点B的最短路程是22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3.75cm【解析】【分析】将圆柱形树干的侧面如图所示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B即为螳螂爬行的最短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详解】解:将圆柱形树干的侧面如图所示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B即为螳螂爬行的最短距离AF=2π×10≈60cm,BF=45cm∵2222604575AB AF BF=+=+=cm答:螳螂爬行的最短距离为75cm.【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24.(1)10cm;(2)78cm.【解析】【分析】(1)将长方形的盒子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不同的矩形,求出不同矩形的对角线,最短者即为正确答案;(2)利用勾股定理直接求出木棒的最大长度即可.【详解】(1)如图1所示:AB=228+6=10(cm),如图2所示:AB=224+10=229(cm).故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为A-P-B(P为CD的中点),最短路程是10cm.(2)由题意得:给长方体盒子加上盖子能放入木棒的最大长度是:2224+4+6=78(cm).此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最短路径问题2》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最短路径问题2》专题复习

中考压轴题(5)最短路径问题2【典型例题】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B,AC于点E、F,若点D为底边BC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B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2.图①、图②均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M、N均在格点上.要求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①中的线段MN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2)在图②中的线段MN上确定两点C、D,使CD=2,且AC+CD+DB的值最小.知识点思想方法步骤其他【对应练习】3.如图,在Rt ABC中,90ACB∠︒=,6AC=,8BC=,AD平分CAB∠交BC于D点,E,F分别是AD,AC上的动点,求CE EF+的最小值.4.如图,在锐角ABC中,7AC cm=,221ABCS cm=,AD平分BAC∠,M N、分别是AD和AB 上的动点,求BM MN+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5.如图1,△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分别交AB,AC于点D,E.(1)若∠C=70°,则∠A的大小为;(2)若AE=BC,求∠A的度数;(3)如图2,点M是边BC上的一个定点,若点N在直线DE上,当BN+MN最小时,点N在何处?请用无刻度直尺作出点N的位置.(不需要说明理由,保留作图痕迹)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0,6)B ,AB AC =,AB AC ⊥,30BAO ∠=︒.(1)如图①,若点D 为AB 的中点,求OD 的长;(2)如图②,若点E 在x 轴上,且45OEB ∠=︒,求ACE ∠的度数;(3)如图③,设BF 平分ABO ∠交x 轴于点P ,点M 是射线BF 上一动点,点N 是射线PA 上一动点,OM MN -的最大值为m ,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点M ,N ,使m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在答题卷上作出点M ,N ,并直接写出作法和m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阅读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11,A x y ,()22,B x y 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形; ①如果ABx 轴,则12y y =,12AB x x =-②如果AB y ∥轴,则12x x =,12AB y y =-③如果AB 与x 轴、y 轴均不平行,如图,过点A 作与x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B 作与y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C ,则点C 坐标为()21,x y ,由①得12AC x x =-;由②得12BC y y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的距离公式()()221212AB x x y y =-+-. (1)若点A 坐标为(4,6),点B 坐标为(1,2)则AB =________; (2)若点A 坐标为(3,3),点B 坐标为(6,6),点P 是x 轴上的动点,直接写出AP PB +最小值=_______;(3)已知22(6)16(3)4M x x =-++-+,22(6)16(3)4N x x =-+--+根据数形结合,求出M的最小值?N 的最大值?。

【配套K12】中考数学 专题复习六 求最短路径问题

【配套K12】中考数学 专题复习六 求最短路径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六求最短路径问题【专题思路剖析】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这类问题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一般与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关系密切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通常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换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从而作出最短路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赏析】类型1 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例题1:(2015•辽宁省盘锦,第15题3分)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E为BC的中点,在对角线AC上存在一点P,使△PBE的周长最小,则△PB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分析: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使△PBE的周长最小的点P;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PC=90°,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PE=BE,证明△PBE是等边三角形,得出PB=BE=PE=1,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使△PBE的周长最小的点P;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B=BC=CD=DA=2,∴∠BPC=90°,∵E为BC的中点,∴BE=BC=1,PE=BC=1,∴PE=BE,∵∠DAB=60°,∴∠ABC=120°,∴∠PBE=60°,∴△PBE是等边三角形,∴PB=BE=PE=1,∴PB+BE+PE=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以及最短路线问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点评】本题易错误的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解答时需要准确识图,找到图形对应的知识点.【变式练习】(2015•福建第16题 4分)如图,在△ABC中,∠ACB=90°,AB=5,BC=3,P是AB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将△BCP沿CP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 长度的最小值是.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度,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BC=CB′=3,当B′A有最小值时,即AB′+CB′有最小值,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AB′有最小值.解答:解: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C===4,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BC=CB′=3,∵CB′长度固定不变,∴当AB′+CB′有最小值时,AB′的长度有最小值.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AB′有最小值,∴AB′=AC﹣B′C=4﹣3=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和线段的性质,将求B′A的最小值转化为求AB′+CB′的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类型2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例题2:(2015•四川凉山州第26题5分)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考点: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点B的对称点是点D,连接ED,交OC于点P,再得出ED即为EP+BP最短,解答即可.解答:解:连接ED,如图,∵点B的对称点是点D,∴DP=BP,∴ED即为EP+BP最短,∵四边形ABCD是菱形,顶点B(2,0),∠DOB=60°,∴点D的坐标为(1,),∴点C的坐标为(3,),∴可得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点E的坐标为(﹣1,0),∴可得直线ED的解析式为:y=(1+)x﹣1,∵点P是直线OC和直线ED的交点,∴点P的坐标为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得:,所以点P的坐标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得出两直线的解析式,求出其交点坐标.【方法点评】“两点(直线同侧)一线型”在直线上求一点到两点的和最短时,利用轴对称的知识作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点与直线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一点两线型”求三角形周长最短问题,作点关于两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两个对称点与两直线分别有两个交点,顺次连接所给的点与两交点即可得三角形;“两点两线型”求四边形的周长最短类比“一点两线型”即可.【变式练习】(2015•营口,第10题3分)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则∠AOB的度数是()A.25° B.30° C.35° D.40°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由对称的性质得出PM=CM,OP=OC,∠COA=∠POA;PN=DN,OP=OD,∠DOB=∠POB,得出∠AOB=∠COD,证出△OCD是等边三角形,得出∠COD=60°,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如图所示:∵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M=CM,OP=OC,∠COA=∠POA;∵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N=DN,OP=OD,∠DOB=∠POB,∴OC=OP=OD,∠AOB=∠COD,∵△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PM+PN+MN=5,∴CM+DN+MN=5,即CD=5=OP,∴OC=OD=CD,即△OCD是等边三角形,∴∠COD=60°,∴∠AOB=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3、求圆上点,使这点与圆外点的距离最小的方案设计在此问题中可根据圆上最远点与最近点和点的关系可得最优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短距离问题分析
洪湖市峰口镇二中 刘万兵
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平时所学的内容综合运用,无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有最值问题,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比较高的主要有利用重要的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

利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一、“最值”问题大都归于两类基本模型:
Ⅰ、归于函数模型:即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增减性,确定
某范围内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Ⅱ、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情况:
(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
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
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几何模型: 条件:如图,A 、B 是直线l 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交l 于点P ,
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1)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AB 的中点, P 是AC 上一动点.连结BD ,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
B 与D 关于直线A
C 对称.连结E
D 交AC 于P ,则
PB PE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2)如图2,O ⊙的半径为2,点A B C 、、在O ⊙上,
OA OB ⊥,60AOC ∠=°,P 是OB 上一动点,
求PA PC +的最小值;
解:(1)PB PE +
的最小值是DE = (2)PA PC +
的最小值是【典型例题分析】
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B
. C .3 D
A D
E
P
A B
A '
P l
A B
B 图1
A B C
图2 P
2.如图,抛物线21
2
4y x x =--+的顶点为A ,与y
(1)求点A 、点B 的坐标;
(2)若点P 是x 轴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 ≤AB ; (3)当PA-PB 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
解:(1)令x=0,得y=2,∴ B(0,2)
∵ 2211
2(2)3
44y x x x =--+=-++
∴ A(-2,3)
(2)证明:ⅰ.当点P 是AB 的延长线与x 轴交点时,PA-PB=AB ; ⅱ.当点P 在x 轴上又异于AB 的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时, 在点P 、A 、B 构成的三角形中,PA-PB <AB. ∴ 综合上述:PA-PB ≤AB. (3)作直线AB 交x 轴于点P
由(2)可知:当PA-PB 最大时,点P 是所求的点 作AH ⊥OP 于H ∵ BO ⊥OP
∴ ∠BOP=∠AHP ,且∠BPO=∠APH
∴ △BOP ∽△AHP ∴
AH HP
BO OP = 由(1)可知:AH=3、OH=2、OB=2 即
322OP
OP += ∴ OP=4,∴ P(4,0) 标为1122⎛⎫
⎪⎝⎭
,. PED △的周长即是CE DE +=.
4.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A (2,0),B (0,4).
(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2)O 为坐标原点,设OA 、AB 的中点分别为C 、D ,P 为OB 上一动点,
求PC +PD 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P 点坐标.
解:(1)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y =kx +b 并计算得k =-2,b =4. ∴解析式为:y =-2x +4;
(2)设点C 关于点O 的对称点为C ′,连结PC ′、DC ′,则PC =PC ′.
∴PC +PD =PC ′+PD ≥C ′D ,即C ′、P 、D 共线时,PC +PD 的最小值是C ′D .
连结CD ,在Rt△DCC ′中,C ′D =;易得点P 的坐标为(0,1). (亦可作Rt△AOB 关于y 轴对称的△)
5.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30A -,、
()02C -,.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PBC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 的坐标.
解:(1)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4
233
y x x =+- (2)连结AC 、BC .因为BC 的长度一定,所以PBC △周长最小,就是使PC PB +最小.B 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A 点,AC 与对称轴1x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 .
设直线AC 的表达式为y kx b =+
则302k b b -+=⎧⎨=-⎩,解得232k b ⎧=-⎪
⎨⎪=-⎩∴此直线的表达式为223y x =--.
把1x =-代入得43y =-∴P 点的坐标为
413⎛⎫-- ⎪
⎝⎭, 6.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的顶点P 的坐标为
4313⎛⎫
- ⎪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03)C -,
.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把△ABC 绕AB 的中点E 旋转180°,得到四边形ADBC . 判断四边形AD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试问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得△FBD 的周长最小, 若存在,请写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知
解得
3a =
,23
b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233y x x =-
(第24题图) O A
C x
y B
E P
D
A C
x
y
B O
5题图
A C
x
y
B O
D
O
y
B
E
P
A C
D
O y
B
E
P
C
(2)设点A (1x ,0),B (2x ,0),则20
x x --=,
解得1213x x =-=, ∴∣OA ∣=1,∣OB ∣=3.又∵tan ∠OCB =||
||OB OC =
∴∠OCB =60°,同理可求∠OCA =30°.∴∠ACB =90° 由旋转性质可知AC =BD ,BC =AD ∴四边形ADBC 是平行四边形 又∵∠ACB =90°.∴四边形ADBC 是矩形
(3)延长BC 至N ,使CN CB =.假设存在一点F ,使△FBD 的周长最小.即FD FB DB ++最小. ∵DB 固定长.∴只要FD+FB 最小.又∵CA ⊥BN ∴FD+FB =FD+FN .
∴当N 、F 、D 在一条直线上时,FD+FB 最小 . 又∵C 为BN 的中点, ∴
1
2FC AC =
(即F 为
AC 的中点). 又∵A (-1,0),C (0,-3) ∴ 点F 的坐标为F (12-
,2-

∴ 存在这样的点F (1
2-
,2-
),使得△FBD 的周长最小.
7.如图(1),抛物线35
18
532+-=x x y 和y 轴的交点为M A ,为OA 的中点,若有一动点P ,自M 点处出发,沿直线运动到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
,再沿直线运动到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F ),最后又沿直线运动到点A ,求使点P 运动的总路程最短的点E ,点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路程的长。

解:如图(1`),由题意可得A (0,3),M )2
3
,0(,抛物线的对称点
为3=x ,点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M )2
3,0(-,点A 关于抛物线
对称轴3=x 的对称点为'A (6,3)。

连结''A M 。

根据轴对称性及两点间线段最短可知,'A 'M 的长就是所求点P 运动中
最短总路程的长,'A 'M 在直线的方程为2
3
43-=x y (过程略)。

设'A 'M 与x 的交点为,E 则E 为在x 轴上所求的点,'A 'M 与直线
3=x 的交点为所求的F 点。

可得E 点的坐标为(2,0),F 点的坐标为4
3,3()。

由勾股定理可求出'A 'M 2
15
=
(过程略) 所以点P 运动的总路程(FA EF ME ++)最短时间为2
15。

不管在什么背景下,有关线段之和最短问题,总是化归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而转化的方法大都是借助于“轴对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