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2、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党内出现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

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世界意义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朱德
周恩来
叶挺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 开的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 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 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 的斗争方向:武装斗争和土 地革命。
瞿秋白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须知政权是由 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9月9日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 革命军的军旗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瞿秋白
1930年6月—1930年9月, “左”倾冒险错误。 李立三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 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 城市。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了安源路 矿工人大罢工与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宣传部部长。 1931年至1946年在莫斯科学习,组织翻译了大 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建国后,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工会副主席、交 通部副部长等职务。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蒋介石集团通过军阀混战建立起国民党南京政权 的统治;通过反共屠杀、特务控制、“训政”和保 甲制度等,消灭异己,镇压人民;并建立起官僚垄 断资本。
赵 世 炎
蔡 和 森
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 至叛党。 全党人数:
1927年5月 1927年11月 57900多人 10000多人
国民党捕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 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 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 法》 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客观原因:国民党对中共的残酷镇压; 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共产国际和苏共的影 响。 ◇主观原因: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严重 脱离中国的国情,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和共产国际的指示。
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中央红军的长征,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造成的最大恶果。长征开始后,中央领导人又 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把战略转移变 成搬家式的行动。在连续突破四道国民党军队 布置的封锁线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也锐减 到3万多人。在严酷事实面前,红军内部明显 地滋长起要求改换领导的情绪。
新军阀混战:1929.3蒋桂战争; 1929.8蒋冯阎 战争;1929.12蒋粤桂战争; 1930年5月,蒋桂冯阎中原大战。 原因:争夺地盘;军队编遣。 结果:蒋介石打败所有的对手,以武力 建立了绝对统治。在军阀混战中,50万人 战死,但客观上为红军发展提供了条件。
国民政府的性质: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 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反动政党和反动政权。 一是从民族工业发展来看,国民党政权实际上代 表了大(官僚)资产阶级利益。 二是从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分析,国民党政 权实行了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可见,南京政府与北洋军阀政府一样,依然是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它的建立,丝毫没有改变 中国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推翻其 统治成为直接目标。
到1928年初,党还在其他地区先后发 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表明, 革命火种是扑不灭的,共产党人用血与 火的语言,演出着一幕幕悲壮的历史活 剧。这些起义有一部分在数省边界、距 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坚持下来, 为后来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进军井冈山,中央苏区的开辟 1927年9月,进军井冈山,9月底,三湾 改编,收编袁文才、王佐部;1928年4月, 朱德上山;1928年12月,彭德怀上山; 1931年9月,赣南、闽西连成一片,形成 中央苏区。到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先 后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十多 个革命根据地。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客观 条件 红色政权 存在发展 的条件 主观 条件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继续发展的革命形势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
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 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
革命根据地 战略阵地
2、中国革命的复 兴
中国工农红军 以革命根据地 为依托,反击 了国民政府的 四次围剿,取 得胜利,使工 农红军力量进 一步壮大。
1927年10月27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1927年,老蒋够厉害了, 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 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井冈山主峰——五指峰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 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群众基 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离中心城 市,可以保存力量,四周都是产粮区,很 利于军需。而且可以继续发展革命力量 以便形成用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 取城市的目的。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最早提出要进行农村武装斗争 3.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4.领导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5.明确提出以农村为中心思想 6.最早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探索革命新道路 1928年10月—1930年5月: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这是朱德在起义 时用的驳壳枪
2、八七会议
八七会 议使中国共 产党在政治 上大大前进 了一步,开 始了从大革 命失败到土 地革命战争 兴起的转折。
这是邓小平作的 八七会议的记录
以后要非常注意 军事,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员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7年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 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打土豪
红军在漳州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 土地革命路线: 土地革命路线: 坚定地依靠贫 雇农, 雇农,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限制富农,保 护中小工商业 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 建土地所有制 为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所有制。
(一)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建设
1 9 3 1 年 的 毛 泽 东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广大 工农兵群众被吸收到各级苏维埃政府中参加政权管 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红 军 在 渡 河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围剿”
1.反 围剿” 1.反”围剿”作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 农,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 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 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 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宣告了中华苏维埃临 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 员会主席。
1927年9月29日 秋收起义部队 “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在组织上进行改编,将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 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确定“支 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 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927年10月6日 毛泽东与袁文才 在茅坪大仓村会见
火,可以燎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 的深入
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红衣方面军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 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取得三次 反“围剿”的胜利。
兴国土地法 毛泽东于1928年12月在井冈山主持制 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在 此基础上,他于1929年4月在兴国主持制 定第二个土地法。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的道路
本章内容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 治主张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 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 独裁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古田会议决议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着重强调了加强党的 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在党内加强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和开展党 内的正确批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 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极端 民主化、非组织化观点等错误倾向。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在探索中国革命新 道路的过程中成为最杰出的代表呢?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为革毛 最命泽 杰新东 出道能 代路够 表的在 的过探 原程索 因中中 成国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农村和农民 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 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 移到农村,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 中心,逐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经 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推动革命高 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立 全国政权。
“以乡村为中心 ” 的思想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重大难题
党长期处在农村游击战 争环境里,党员和军队成员 都主要由农民和其它非无产 阶级成分组成,如何保持党 和军队的无产阶级特性?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第 五 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件
其一,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 得到认真的清理。 其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其三,主要的原因在于,党还处在幼年,不善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 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 失败
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 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遵义会议的意义
第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
第三,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政权理论形成过程及意义
毛泽东很早就很注意中国革命与中国农民和武装斗 争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民大革命期间: 积极投入到领导农民运动的工作中。 1926年10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 一文,提出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进一步强调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分 田 分 地 真 忙”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 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击溃敌军75万;消灭敌军31.6万; 俘获敌军19.6万;缴获武器16.57万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7~1937年的中国)
中 国 革 命 的 新 道 路
一、革命新道 路探索的背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及特点
1.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
二、革命新道 路探索的过程 2.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实践过程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政权理论形 成过程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1928年南京政府确立训政体制。《训政纲领》规定:
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
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
‚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中
国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 决四种政权‛,国民政府执行‚行政、立法、司法、 考试、监察‛五种治权;中央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 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
• 余确信余自今日与宋女士结婚以后,余之革命 工作必有进步,余能安心尽革命之责任,即自 今日始也。余二人今日,不仅自庆个人婚姻之 美满,且愿促进中国社会之改造,余必本此志 愿,努力不懈,务完成中国之革命而后已;故 余二人近日之结婚,实为建筑余二人革命事业 之基础。 ……”
1927年12月1日 日记 • 今日见吾妻姗姗而出,如云飘霞落,平生未 有之爱情于此一时期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 矣!”
民必须服从拥护中国国民党,誓行三民主义,接受四权使用之
训练,努力地方自治之完成,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
上,第659页。)
44
1930年5月5日-17日,国民会议在南京
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
法》。其中规定:‚训政时期中国国民党 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 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 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 之‛。(北京大学法律系编:《宪法资料 选编》第2辑,第333页。)
• 日记:“今日思念美妹不已!”(1927年3月21日)
• 日记:到上海,与宋美龄谈,“情绪绵绵,相怜相爱, 惟此稍得人生之乐也!”(1927年9月23日)
• 日记:与宋美龄定婚,与之谈曰:“人生之乐,以定婚 时为最也。”(1927年9月26日) • 日记:出国东游,辞别宋美龄曰:“三弟(即宋美龄- 引)情绪绵绵,何忍念绪?不惟外人不知三弟性情,即 余亦于今知也。”(1927年9月28日) • 日记:“近日无论昼夜,心目中但有三弟,别无所思矣 。”(1927年10月1日)
《我们的今日》
• 蒋介石结婚当天(1927.12.1)在报端发表了 • 《我们的今日》一文。 他说:“余今日得与余最敬最爱之宋美龄女士结 婚,实为余有生以来最光荣之一日,自亦为余有 生以来最愉快之一日。余奔走革命以来,常于积 极进行之中,忽萌消极退隐之念,昔日前辈领袖 常问余,汝何日始能专心致志于革命,其他厚爱 余之同志,亦常讨论如何而能使介石安心尽革命 之责任。凡此疑问本易解答,惟当时不能明言, 至今日乃有圆满之答案。
45
训政体制 (1928.10)
国民党中央 执行委员会
议决建国纲 领、立法原 则、施政方 针、军事大 计、人事安 排
决策机 构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中执委、监察委)
执行机构
国民政府(总揽治权)
一府五院 监 察 部
国民政府
司 法 部
外 交 部
行 政 院 财 政 部
考 试 院
教 育 部
立 法 院
……
1986年版,第345页。)
政权共有四项,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治权 则有五项,分别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权。孙中 山主张将政权完全交到人民的手里,使人民有充分的政权去 直接管理国事,而治权则交给政府机关,使政府有力量治理 全国事务。他希望通过这种效能分开,来达到人民有权、政 府有能的政治目的。
• ‚军政时期‛——“以积极武力,扫除一切障碍, 而奠定民国基础‛;
• ‚训政时期‛——“以文明治理,督率国民,建设 地方自治‛;
• ‚宪政时期‛——“俟地方自治完备之后,乃由国 民选举代表,组织宪法委员会,创制宪法;宪法颁 布之日,即为革命成功之时。‛ (《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 298页。) 39
权能分开是孙中山寻求的民主政治理想目标。权能分开实
际就是政权、治权分离,‚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 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
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
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治权就 可以说是政府权‛。(《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
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
19
• 谭延闿女儿谭祥与女婿陈诚一家(1950s于台 湾)
这样,以蒋介石 为首的国民党中央 组成,国民党内出 现了暂时的统一。 在暂时统一的基础 上,国民党四派新
军阀开始了第二次
北伐。
21
3.国民政府‚第二期北伐‛
1928年1月,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北伐 军总司令, 并将全国军队(100万)编为四 个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 李宗仁担任总司令。4月0日,下达总攻击令。 讨伐对象: 奉军、直鲁联军、孙传芳残部共40万
代‛;第三阶段为‚宪法之治‛,‚军政府解除权
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全国行
约法六年后,制定宪法,军政府解兵权、行政权,
国民公举大总统及公举议员以组织国会‛,‚一国 之政事,依于宪法以行之‛。(《孙中山全集》第 三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7页。)
38
• 1914年,孙中山在《中华革命党总章》中又将革 命程序重新界定为‚军政‛、‚训政‛、‚宪政‛ 三个时期:
3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统一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
行成立典礼,正式宣告‚中华民国国民
政府‛成立。由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
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印。
4
蔡元培
胡汉民
5
6
北京 北洋政府
武汉 国民政府
南京 国民政府
1927.12.1,蒋介 石与宋美龄在上 海结婚。
22
冯玉祥 第二集团军
阎锡山
第三集军
李宗仁
第四集团军
23
张作霖败退出 关。1928年6月 4日凌晨5时23 分,张作霖在沈 阳附近皇姑屯被 日本关东军炸死。
24
结果
• 1928年6 月8日,北伐军进北京 • 6月12日进入天津 • 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统一告成 ” • 6越0日,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北京市为 北平市。
的基本构架。
43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文件,
确立‚训政制度‛的各方面细则,并规定‚训政时期‛为六年。 会上通过的《确定训政时期党、政府、人民行使政权治权之分 际及方略案》,基本照搬了《训政纲领》,同时增加了国民党
‚于必要时,得就于人民之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权, 在法律范围内加以限制‛的权力。该案还规定:‚中华民国人
• 不久,宋美龄表示愿意同蒋介石结合,但 需要征得母亲的同意。9月16日,宋霭龄在 塞耶路的家中,召开记者招待会,将蒋介 石和宋美龄介绍给新闻记者,随即宣布: “蒋总司令即将与我的三妹结婚。”蒋介 石在对《字林西报》记者发表谈话时,也 谈及关于这门婚事“近来女士已允,惟尚 须得其家属许可”。当时,宋美龄的母亲 在日本养病,蒋介石“拟即前入问候,并 向乞婚”。
……
47
中执委 全国代表大会
省执行委员会 全省代表大会
县执行委员会 全县代表大会 区执行委员会 全区代表大会
•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第一次下台。下台之 后,他给宋美龄写了一封感情十分真切的信。 信中说: • “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 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姐处示意, 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 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灰绝,曩日之 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 如幻梦。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 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 如何耳?”
• “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 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姐处示 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 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灰绝 ,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 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 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 ,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二、 国民党南京政权评价
34
(一)成就
客观地说,1927年至1937年间,南
京政府在现代教育扩展、经济增长、进
出口贸易、政治改革、各种社会变革方 面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因此,有西方学 者认为1936年中国已经具备了全面现 代化起飞前夕的各种条件。
35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建设成就
• 1.以地方自治为核心的政权建设 • 2.发展经济——1936年达历史最高水平 (1952年前),币制改革 • 3.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事业 • 4.改良社会习俗和社会救济
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27
张学良改易旗帜
28
张学良(1901~2001)
•黄龙旗(大清帝国,北京,1890-1912) • • 国旗作为代表主权国家的旗帜,是近代西方主 权国家出现后的产物。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接触中,因发现在外交场 合无旗帜代表中国,在窘迫的情况下,清朝政府才 开始颁布正式的、现代意义的国旗。
• “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 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 青色象征自由,也代表民族主 义。 “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 无私,指示人们要有光明洁白 、毫无污点的纯正心地与思想 ;白色象征平等,也代表民权 主义。 “红地”象征革命党的热血, 指示人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 奋斗的精神;红色象征博爱, 也代表民生主义。
为防止一切流弊,驾乎欧美之上,孙中山
主张集中外之精华,在采用国外的行政权、立
法权、司法权基础上,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
察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他认为这样
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需
要注意的是,孙中山主张的五权分立不同于西
方的三权分立,它调的是五权的分工合作而
不是互相掣肘制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