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驾驶员生理因素浅谈酒后开车的危害(改)

合集下载

驾驶员饮酒驾驶的危害与处罚

驾驶员饮酒驾驶的危害与处罚

驾驶员饮酒驾驶的危害与处罚酒驾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不仅危害驾驶员自身安全,还危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交通秩序,各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实施严厉的处罚措施。

本文将就驾驶员饮酒驾驶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处罚进行探讨。

一、驾驶员饮酒驾驶的危害性1.1 饮酒影响驾驶能力饮酒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注意力和协调能力。

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驾驶员的思维迟钝,反应速度变慢,对事物的判断和预判能力下降,难以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和应对突发情况。

1.2 隐患增加交通事故风险驾驶员饮酒后,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专心驾驶。

酒精会影响驾驶员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感知能力,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统计数据表明,酒驾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到道路安全。

1.3 危及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驾驶员酒驾不仅不顾自身安全,还会危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酒驾事故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二、驾驶员饮酒驾驶的处罚2.1 行政处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于驾驶员饮酒驾驶的行为,往往会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行政处罚一般由交通警察部门根据现场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包括罚款、吊销驾照、暂扣车辆等。

处罚力度一般与血液酒精含量、是否造成交通事故等相关因素有关。

2.2 刑事处罚在某些情况下,酒驾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包括拘留、有期徒刑、罚款等。

一般情况下,如果酒驾导致他人重伤或者死亡,将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或危险驾驶罪,刑罚更加严重。

2.3 其他处罚措施除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之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采取其他严厉措施打击酒驾行为,如公布酒驾人员名单、安装酒精检测仪等,以实现对酒驾行为的监督和打击。

三、预防驾驶员饮酒驾驶的措施3.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各国应进一步完善针对酒驾的法律法规,加大酒驾处罚力度,提高酒驾违法成本,增强驾驶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不仅危害自身安全,也会危害周围行人和其他车辆的安全。

在此,我们将分析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

1. 神经系统受损:酒精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甚至会导致眩晕、头痛、昏迷等症状,从而减慢反应时间和增加事故发生的危险。

2. 视力障碍:酒后会影响视力、深度感知和视野,从而影响判断和驾驶能力。

3. 疲劳:酒后驾车会增加疲劳感,使司机无法集中注意力。

4. 影响判断力:酒后会影响思考、判断和决策能力,导致驾驶者错误地评估情况,因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对策:
1. 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等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驾驶人建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2. 实行严格的法律制裁:对于酒后驾车的行为应严格惩罚,同时社会也应形成支持和鼓励禁酒驾的氛围和舆论。

3. 通过科技手段保证驾车安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遥控关锁系统、酒驾检测装置等,可通过技术方式控制酒后驾车人员,减少酒后驾车的发生。

4. 合理设置安全措施:道路安全标志、警示设施等的合理设置,可提醒驾驶者注意道路状况,及时采取行动,以保障行车安全。

最后,酒后驾车是一种不负责任且非常危险的行为,必须深刻认识其危害,切实加强管理和打击,让酒后驾车的行为在法律制裁下远离我们的生活,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出行。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以下是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的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
1. 降低反应能力:酒精会影响大脑的功能,使人的反应能力下降,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2. 减弱注意力:酒精会干扰注意力,导致驾驶者无法集中注意力于道路和交通情况。

3. 增加事故风险:酒后驾车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和冒险行为,容易导致超速、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风险。

4. 降低判断力:酒后驾车会对驾驶者的判断力产生影响,使其难以正确判断和预测其他车辆和行人的行为,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对策分析:
1.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并提醒驾驶者切勿酒后驾车,让公众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2.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起到威慑作用。

3. 引导饮酒文化:通过引导饮酒文化的改变,提倡适量饮酒和合理用酒,让公众养成合理养生的饮酒习惯,尽量避免酒后驾车。

4. 官方监管:建立完善的酒驾监管体系,加强对酒驾行为的监测和惩戒,例如通过酒精测试仪进行检测,对酒精含量超标的驾驶者进行处罚。

酒后驾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危害性极高。

要从宣传教育、加强执法力度、引导饮酒文化和官方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酒后驾车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驾照科目二十九驾驶员酒后驾驶危害

驾照科目二十九驾驶员酒后驾驶危害

驾照科目二十九驾驶员酒后驾驶危害驾照科目二:驾驶员酒后驾驶危害驾驶员酒后驾驶是交通安全领域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酒后驾驶不仅会危及驾驶员自身的安全,也会威胁到路上其他车辆和行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取得驾照过程中,科目二的学习和考试就特别强调了酒后驾驶的危害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驾驶员酒后驾驶的危害。

酒驾行为是指驾驶员在饮酒后,超过规定的酒精含量仍然驾驶机动车辆。

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都会受到影响,驾驶安全性会大大降低。

首先,酒后驾驶会影响驾驶员的判断能力。

饮酒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工作,尤其是判断和决策能力。

在饮酒后,驾驶员会对道路上的情况做出错误的判断,无法准确地判断来车的速度和距离,甚至容易误认交通信号灯的颜色。

这种判断的错误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其次,酒后驾驶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

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使得驾驶员对外界危险的反应速度下降。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驾驶员的反应速度较慢,就无法及时应对,造成事故的发生。

而在平常的驾驶过程中,酒后驾驶也会导致车辆的操作不稳定,如刹车和转向时容易失控,无法保持车辆的平稳驾驶状态。

此外,酒后驾驶还会影响驾驶员的协调能力。

酒精会影响肌肉的协调性,使得驾驶员无法稳定地控制油门、刹车和转向,并且容易产生疲劳和昏睡的状态。

这些都会使驾驶员无法掌握车辆的整体动力,无法做出准确的驾驶动作,增加了车辆行驶时的不稳定性。

酒后驾驶的危害不仅限于驾驶员自身,还会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伤害。

根据统计数据,酒后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酒后驾驶引起的,许多无辜的行人和其他车辆驾驶员因此丧命或受伤。

这些悲剧本可以避免,只要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驶行为。

为了加强对酒后驾驶的打击力度,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驾驶员只有确保自己没有饮酒或者酒精含量在规定范围内,才可以开车上路。

要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对于违背法律法规的驾驶员进行处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于酒后驾驶的认识和意识。

从驾驶员生理因素浅谈酒后开车的危害(改)

从驾驶员生理因素浅谈酒后开车的危害(改)

2、酒后驾车的界定
什么叫酒后驾车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局2004年5月31日 发布的《车辆驾驶人 员血液、呼气酒精含 量阈值与检验》 (GB19522-2004) 国家标准中规定,车 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 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 于每百毫升20毫克, 并小于每百毫升80毫 克为酒后驾车。血液 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 者等于每百毫升80毫 克为醉酒驾车。
案例2
2005年5月11日凌晨5时,49岁的环卫女工刘火芳 在青岛市高雄路上清扫马路时,被一辆黑色凌志车 撞飞,当场死亡。
肇事车在撞人后没有停下,蹿上人行道,接连撞烂 了一个广告牌,撞扁了一个路灯柱,几乎连根拨起 一个公交车牌后,才在100多米远的地方停下来,其 右前轮也几乎被撞掉。当时肇事司机,正是青岛中 能足球俱乐部三队教练员、昔日国脚矫春本。此后, 矫春本与死者家属达成和解协议,赔偿其家属43万 元人民币,矫春本也被取保候审。
私人机动车218万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2.7%。 私人小汽车173.2万辆占机动车总量的57.7%。
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120000
105930109381104372
100000 93853
99217 98738 89455
80000
81649
60000 40000
全国死亡人数
20000
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疲劳驾驶事故统计显示
因疲劳驾驶造成 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 故总数的百分之一至 百分之一点五.驾驶 员打瞌睡发生交通事 故造成死亡的占交通 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二 十六.
案例1
2009年7月30日,衡 水市武强县东王庄村南沙 场与307国道交叉口处一 卡车司机因疲劳驾驶连撞 停放在路边的2辆小型货 车,造成身体多处受伤。 当地消防官兵快速出动, 成功将被困司机救出。

酒后开车后果不堪设想

酒后开车后果不堪设想

酒后开车后果不堪设想酒后开车,是一种危险行为,不仅危害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对他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将就酒后开车的危害性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引发的后果。

一、酒后开车的危害性1. 反应能力下降:酒精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得驾驶者的反应速度变慢,失去了对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

这将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 视觉障碍:酒精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视线模糊、视野缩小等问题。

这使得驾驶者无法正确观察前方道路情况,增加了追尾、碰撞等事故的发生概率。

3. 判断能力减弱:酒精影响了驾驶者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使其对交通规则和危险的认知程度下降。

这将导致错判道路情况,错误判断其他车辆行驶意图,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4. 近期记忆丧失:酒精会干扰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得驾驶者无法准确记忆行驶路线和周围环境。

这可能导致迷路、驶入禁行区域等状况,进而造成交通混乱和危险事件。

二、酒后开车的后果1. 交通事故:酒驾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后开车容易出现驾驶误判、车速控制不佳等问题,导致车辆失控、与其他车辆碰撞等情况。

严重的交通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生命危险:酒后驾驶的不可控因素增加,行车风险大大提高。

酒精会降低驾驶者的反射能力和判断力,容易导致车祸以及对自身生命安全的威胁。

3. 法律处罚:酒驾是违法行为,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驾驶者一旦被查获酒驾,将面临吊销驾照、罚款甚至是监禁等法律制裁,严重损害个人声誉,甚至可能影响就业。

4. 社会责任:酒后开车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

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驾驶者个体的问题,还会牵涉到其他车辆、行人以及家庭的安全。

酒后开车会导致人们对道路安全的信心下降,破坏社会安宁与和谐。

三、如何避免酒后开车后果1. 健康饮酒意识的培养:提高人们对酒精风险的认识,推广健康饮酒文化,鼓励适量饮酒,并强调酒后开车的危害性。

2. 设立酒驾防范机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酒后驾驶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执法效率,以有效减少酒后开车行为。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酒后驾车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它不仅危害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来分析一下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

酒后驾车危害多方面,首先是因为饮酒会影响驾驶者的神经系统。

酒精能够抑制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司机在饮酒后产生迟钝、视觉模糊和反应迟缓等情况,从而降低了对路况的敏感程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酒后驾车也因为酒精消解需要时间,会导致司机的体力下降,加速疲劳和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司机对路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饮酒之后司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能力下降,很可能无法及时发现路况变化和周围车辆的动态,从而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酒后驾车的危害原因主要是因为酒后影响了司机的神经系统、体力和认知能力,使其无法正常驾驶。

那么对于酒后驾车的危害,我们又应该怎样进行对策分析呢?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通过各类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广大司机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并提醒他们要有自觉地避免饮酒后驾车。

严格执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酒后驾驶的查处力度,在执法过程中要坚决依法处理,严惩不贷,使司机对酒后驾车产生畏惧之心。

我们还需要提高司机的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和伦理道德引导活动,培养司机自觉抵制酒后驾车的意识和行为,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我们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酒精检测仪、呼吸测试仪等,加强对饮酒司机的监控,确保他们不会酒后驾车。

通过以上的对策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彻底解决酒后驾车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宣传教育、严格执法、道德引导和科技监控等多种手段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减少酒后驾车的发生,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

我们要强调的是,酒后驾车不仅是一种法律上的问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呼吁他人不要酒后驾车,不要让自己或他人陷入危险的境地。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共同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酒后驾驶研讨发言稿范文

酒后驾驶研讨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就酒后驾驶这一严重交通安全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观点,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酒后驾驶的危害性酒后驾驶不仅严重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还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以下是酒后驾驶的几个危害:1. 生命安全:酒后驾驶导致的事故频发,给无辜的生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据统计,每年因酒后驾驶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30%以上。

2. 经济损失:酒后驾驶事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赔付压力。

3. 社会秩序:酒后驾驶扰乱了交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酒后驾驶的原因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驾驶员对酒后驾驶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法律意识。

2. 应酬文化:在我国的酒文化背景下,许多人将饮酒作为一种社交方式,导致酒后驾驶现象屡禁不止。

3. 监管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对酒后驾驶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防治酒后驾驶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广大驾驶员的法律意识,让驾驶员充分认识到酒后驾驶的危害。

2. 严格执法:加大对酒后驾驶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 完善酒后代驾服务:鼓励企业开展酒后代驾服务,解决驾驶员酒后出行难题。

4. 倡导文明饮酒:倡导文明饮酒,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酒习惯。

5. 加强部门协作: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治理酒后驾驶问题。

总之,酒后驾驶是一个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决杜绝。

让我们携手共创安全、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经检测,当晚潭某血液里每百毫升酒精含量达到了 228毫克,属醉酒驾车。
他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 十三条中的规定,但考虑到被告人事发后有自首行 为,并已对死者一家进行了15万元的赔偿,死者
家属也提出不再追 究谭某的刑事责任, 可从轻处罚,石景 山法院对其做出了 一审判决。 判一年缓刑一年。
3
1990年以来机动车辆增长情况
万辆
300
287.6 300
258.3
250
229.6
200
189.93
157.8 169.1
150
98.3 100
50.7 50
0 1990
2000
2002
2005
2007.5
全市道路总长 2.54万公里, 其中城市道 路5800 公里。
1990年以来本 市机动车年 增长率始终 保持在1015%,2007年 全市日增机 动车1060辆。
4、不同疲劳程度的征兆
41
疲劳驾驶事故统计显示
因疲劳驾驶造成 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 故总数的百分之一至 百分之一点五.驾驶 员打瞌睡发生交通事 故造成死亡的占交通 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二 十六.
42
案例1
2009年7月30日,衡 水市武强县东王庄村南沙 场与307国道交叉口处一 卡车司机因疲劳驾驶连撞 停放在路边的2辆小型货 车,造成身体多处受伤。 当地消防官兵快速出动, 成功将被困司机救出。 后经被困司机口中得知, 为了不耽误货物的运送到 达时间,他已经近十个小 时连续作业没合眼,再加 上天气炎热容易犯困,导 致了这场车祸。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血液中乙醇浓度为150-250 毫克/100毫升时,动作失调,上 述症状明显,不能开车。
血液中乙醇浓度为250-300 毫克100毫升,眼发亮,开始进入昏迷。
46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血液中乙醇浓度为300-400 毫克/100毫升时,昏迷,呼吸有 鼾声。
4
万辆
1990年以来北京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
200
180
173.2
160
161.2
140
134.3
120
110.7
100
98.5
80
64
60
36.139.245 50
40
25.6
20 0.81.4 1.5 2 3 4.9 6.4 10 14
0
11111111111122222222999999999999000000008899999999990000000089012345678901234567.5
8、出过事故的驾驶员与未出过事故的驾驶员 反应时间的对比
26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9、年龄与反映速度的关系
27
俗语:十次事故九次快
2008年,因超 速行驶引发的 交 通事故33487起, 造成11478人死亡、 36633人受伤、直 接财产损失1.34 亿元。
28
案例1
2009年8月4日6时30分 左右,沈哈高速沈阳方向 距王家沟收费站2公里处 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由于 司机超速驾驶,一辆满载 废钢铁的大货车撞断护栏 后冲进路旁沟内,造成车 上两人一人当场死亡,另 一人受伤。在肇事现场, 交警找到两部手机,其中 一部彩屏手机的待机画面 是一个年轻的女子抱着一 个孩子,孩子的年纪很小, 他们笑得很甜。
国家 美国
车辆拥有数
死亡人数
万车死亡率 (1999年)
2.1亿台 46000
2
德国
4500万台 7800
1.7
日本
7300万台 9000
1.3
中国(2002年) 2140万台 110000
15.45
我国车辆占全世界的1.9%死亡人数占全世界 的15%是全世界因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10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预防道路交通伤 害报告》显示。
血液中乙醇浓度400-500毫 克/ 100毫升时,麻痹,有死亡 危险。
47
2、酒后驾车的界定
48
什么叫酒后驾车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局2004年5月31日 发布的《车辆驾驶人 员血液、呼气酒精含 量阈值与检验》 (GB19522-2004) 国家标准中规定,车 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 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 于每百毫升20毫克, 并小于每百毫升80毫 克为酒后驾车。血液 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 者等于每百毫升80毫 克为醉酒驾车。 49
请将手机静音, 谢谢!
1
从驾驶员生理因素 浅谈酒后开车的危害
2
一、全市交通安全形势分析
北京机动车保有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2300辆 1978年:7.7万辆 1997年2月:100万辆(历时48年) 2003年8月: 200万辆(历时6.5年) 2007年5月26日:300万辆(历时3年9个月) 2009年至今:近400万辆
8
交通事故万车率
16 15.6 14
15.46
13.71
全国 北京
12 10
8.5
8
6
4
11.3
9.2
8.5
7.89
7.73
7.59 7.6
5.87
6.2 4.81
5.1 3.78
2
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9
世界其他各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33
案例5
一家三口横穿马路被宝马车撞飞
2009年5月15上 午9时35分许,在杭州 市萧山区发生了一起 车祸,骑电动车横穿 马路的一家三口被一 辆白色宝马车撞飞, 电动车被撞出近20米 远。小女孩仍没有脱 离危险期。
34
35
案例6
宝马轿车高速超车撞飞过马路中年女子
2009年5月14日下午,在 上海淮海中路、陕西南路路口 附近,一名约20岁的青年驾 驶一辆宝马车将一名斑马线上 的过路女子撞成重伤。伤者目 前仍躺在徐汇区中心医院重症 监护室,神志不清,靠呼吸机 维持生命,仍无苏醒迹象。电 子监控设备先后13次记录下 牌照为沪FJ5702轿车的“超
29
案例2
2009-06-23 上午10时许, 在泉三高速公 路A道18公里处, 一辆小车由于 超速行驶冲上 路边土墙,而 驾驶员由于没 有系安全带, 被甩出车外, 当场身亡。
30
案例3 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
2009年5月7日晚,一位 年仅25岁的高校毕业生在走 过斑马线时,不幸被一辆狂 飙的三菱跑车撞飞,送医院 抢救无效后死亡。肇事者胡 交通事故案例某开(一驾往)驶城三西菱,跑结车伴从同杭行州者城两东人 也各自驾驶跑车。20时05分 左右,胡某所驾跑车在西湖 区文二西路由东向西行驶至 南都德嘉西区门口时,车头 撞上了由南往北过斑马线的 路人谭卓,造成其受伤,经 浙江省同德医院抢救无效死 亡。
12
1990年与2020年全球疾病负担(DALYs)前十位排序
序次
1990年 疾病或伤害
序次
2020年 疾病或伤害
1
下呼吸道感染
1
缺血性心脏病
2
腹泻病
2
抑郁症
3
围产期疾病
3
道路交通伤害
4
抑郁症
4
脑血管疾病
5
缺血性心胀病
5
慢性阻塞性肺病
6
脑血管疾病
6
下呼吸道感染
7
结核病
7
结核病
8
麻疹
8
战争
9
道路交通伤害
31
32
案例4
小轿车冲上人行道,造成一死五伤
2009年5月11日中午 12时40分左右,在广州市 白云区沙太路白云农批市 场附近发生的这起严重车 祸,一个18岁的花季少女, 在距离学校仅两站地的公 交车站等车回学校,却被 一辆失控高速冲入站内的 小轿车卷进车底,当场死 亡。还造成另外5人不同 程度受伤,其中一人伤势 严重,目前仍在抢救,尚 未脱离生命危险。
看标志内容只有2秒的视认时间。 人的视力随车速的提高而下降10-40%。
15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年龄、车速和视力的关系
16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3、动视力与速度的关系
17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8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4、立体视觉(立体盲) 19
喝多少酒算酒后驾车, 喝酒以后多长时间才能开车
两个差异。 第一,人体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对于酒精吸收比
较快,挥发得也快,有的人对酒精吸收得慢,挥 发得也慢。 第二,酒类制品本身的酒精含量是有差异的,高 度酒酒精含量高一些,低度酒酒精含量低一些, 啤酒酒精含量更低一些。 鉴于上述两个差异,我们不好界定喝酒以后多长 时间可以驾车。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0
一、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21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2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3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6、反映距离
24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7、实际制动距离
25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9
腹泻病
10
先天性畸形
10
艾滋病病毒感染
注:遗憾的是预测的第3的影响
14
二、驾驶员生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一)杜绝超速行驶、飙车 1、视力 国家规定驾驶员的视力要达到“单眼视力大于
0.4,矫正视力不小于0.7 。要求每小时在8 0公里车速时,在150米以外应认清标志属性, 在50米以外应认清标志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