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处置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处置
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 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 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 • 有过密切接触 • 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
工作职责
• 医疗机构
– 日常诊治 发热病人预检分诊、数据上报 – 成立院内专家组 进行会诊、排查 – 病人的隔离治疗 院感控制 – 对病例所在医院内的密切接触者观察管理 – 为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 协助疾控进行流调 – 负责临床标本采集并配合疾控机构进行标本转运 – 定期组织对本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
• 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组织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
应于24小时内对病例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时重点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周围有无聚集性发病现象 禽类等动物接触史 有无相应的高危职业史
如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饲养、贩卖、屠宰、 加工家禽人员及从事禽病防治的人员
– 确定病例发病后的详细活动范围 – 追踪密切接触者
• 省上复核结果阳性、专家组确定
人禽流感
– 订正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 实施控制措施
•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 追踪感染来源 及时采污染环境样
• 追踪活禽来源
• 监测相关场所污染状况(疫情相关的活禽、宰杀点等)
• 消毒病家、污染场所
• 开展风险评估(风险大小、建议)
– 通知采样 • 在市疾控中心复核认可后,辖区疾控中心采集病例标本尽快送 市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 • 疾控人员与临床医生配合,由临床医生采集标本,辖区疾控中 心送样到市疾控中心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市(地)级专家组会诊后,排 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订正 为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它不 明原因疾病”,并由市(地) 级卫生行政部门报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 门根据需要组织省级专家组进 行最终审核。市(地)级专家 组无法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 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 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会 诊。
染病。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







1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

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胸部

X线)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

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炎 病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 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
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 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 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以下简称“疾控机构”)负

责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

测、排查和管理工作。

内容(源自一)病告
例 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 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 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 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 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 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 直报。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2013年修订版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2013年修订版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2013年修订版)为尽早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类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明确各地卫生部门工作任务,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流程,指导各地及时采取疫情相关防控措施,减轻事件危害,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一)及时发现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因不明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及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类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二、病例定义(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条的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

(二)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在两周内发现的两例或以上具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其中至少一例是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一段时间曾经共同生活、居住、学习、工作等,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

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工作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流程(附件1)负责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的监测、报告、排查和管理等工作。

当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构成或极可能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相关法规和预案,由当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一)病例发现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后,在做好病例救治的同时,应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填写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个案报告卡(附件2),以“临床诊断病例”类型上报。

两周内发现的两例或以上具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县级疾控机构,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将个案报告卡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其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由医疗机构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

精选课件ppt
20
Thank you!
精选课件ppt
2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课件ppt
22
精选课件ppt
6
三、工作内容
(一)病例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后,在做 好病例救治的同时,应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填写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个案报告卡(附件2),以“临床诊断病例”类型上报。 两周内发现的两例或以上具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县级疾控机构,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将个案报告 卡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由医疗机构在 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尚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将信息报至当地县级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 络直报。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2)若甲型通用引物阳性,但季节性H3和甲型H1N1流感阴性,应立即将其中两管原 始标本分别同时送省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立即开展季节性流感的复核与分型,如 无法分型,则进一步开展禽流感H5/H7/H9的核酸检测,有P3条件的省级实验室对阳性 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并同时将标本送国家流感中心。
(3)若甲型和乙型通用引物均为阴性,应立即将其中两管原始标本分别同时送省级流 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和国家流感中心,开展季节性流感、禽流感、猪流感、SARS和新型 冠状病毒等相关病原体的检测。
(三)医疗机构
1.负责病例的诊治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2.进行病例的网络直报和订正报告; 3.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4.协助疾控机构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并妥善保 存,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 6.定期组织对本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

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和处理指引---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和处理指引---广东省卫生厅

附件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和处理指引(试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水平,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断排查能力、规范报告和处理程序,明确各部门在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排查和处理过程中的职责,参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发〔2004〕93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中华医学会 2003)、《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中华医学会)相关内容,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核实、检测、筛查工作的通知》(卫发电〔2006〕34号)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肺炎病例的诊治(一)肺炎的定义。

1.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广义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2.院内获得性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住院48~72小时后由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或原虫等引起的肺部感染。

这里主要指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的住院病人,也包括治疗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医护人员。

(二)诊断依据。

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有胸痛;2. 发热或者体温不升;3.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4. 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5. 胸部X线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改变,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除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外等可建立肺炎的临床诊断。

(三)建议患者住院标准。

1.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糖尿病、慢性心或肾功能不全、COPD、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吸入性肺炎或存在易发生吸入的因素、近一年内曾因CAP住院、精神状态异常、脾切除术后、器官移植术后、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1)呼吸频率大于或等于30次/分、脉搏大于或等于120次/分;(2)动脉收缩压<90mmHg、体温大于或等于40℃或小于35℃、意识障碍、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4.存在以下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之一:(1)白细胞>20×109/L或<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2)呼吸空气时氧分压<60mmHg或氧分压/吸入氧浓度<300;二氧化碳分压>50mmHg;血肌酐>106umol/L;(3)血尿素氮>7.1mmol/L、血红蛋白<90g/L或红细胞压积<30%;血浆白蛋白<25g/L;(4)有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5)X胸片显示病变累与1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与管理方案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与管理方案

• (二)现场调查 1、县级疾控中心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 ,应于24小时内对病例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
重点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包括周围有无聚集 性发病现象,有无高危职业史,如饲养、贩卖、 屠宰、加工家禽人员及从事禽病防治的人员。
2、调查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出 相应得工作建议。
四、相关单位的职责
• 卫生行政:负责领导辖区内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排查和管理工作,保障工作经费,组织督导评 估、检查、组织专家会诊。
• 医疗机构: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治、报告 、隔离、排查、提供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 与疾控中心配合进行标本转运等工作。
• 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 行追踪、医学观察、防控措施、标本采集等。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 方案
(2013年版)
• 一、目的 – (一)及时发现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因不明的呼吸道传染病。 – (二)及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类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 (三)及时发现SARS、人禽流感病例。
二、病例定义
•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的病例: – 1.发热(腋下体温≥38℃); –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 减少; – 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江苏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江苏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江苏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The monitoring,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plan for the unidentified cases of pneumonia in Jiangsu Province can be approached from various angle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Firstly, it is crucial to enhance surveillance and early detection mechanisms.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setting up a comprehensive reporting system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promptly report any suspected cases of pneumonia. Additionally, regula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between hospitals, clinics, and local health authorities to ensure that all potential cases are promptly identified and investigated.Translation (中文翻译):重要的是加强监测和早期发现机制。

这可以通过建立全面的报告系统,让医疗机构及时报告任何疑似肺炎病例来实现。

还应建立起医院、诊所和地方卫生部门之间的定期沟通渠道,以确保所有潜在病例得到及时确认和调查。

Secondly, effective case investigation and contact tracing are essential in identifying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and preventing further transmission. Health authorities should deploy trained epidemiologists and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conduct thorough investigations into each reported case. This includes assessing the patient's travel history, occupation, exposure to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ection, as well as conducting interviews with close contacts to identify potential clusters or sources of the infection.Translation (中文翻译):在确定感染源并防止进一步传播方面,有效的案例调查和接触者追踪至关重要。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理程序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理程序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理程序【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理程序】一、背景介绍不明原因肺炎(Unidentified Pneumonia)是指出现急性发热和呼吸道症状,X光胸片或CT显示两侧肺部出现斑片状阴影,临床未明确艾滋病、肺结核、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其他原因的肺炎。

近期,我国出现了一系列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确保公众健康安全,以下是不明原因肺炎的应急处理程序。

二、应急处理程序1. 发现疫情的初始阶段:a. 聚焦: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及卫生监测部门应第一时间关注和聚焦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做好疫情信息的迅速汇总和分析。

b. 报告: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机制,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病例数量、临床表现特点、传播途径等信息。

c. 隔离: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个人防护措施的质量,防止交叉感染。

2. 疫情扩散的中期阶段:a. 诊断:当发热病例增多,存在疑似和确诊病例时,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专门诊断与治疗机构,确保患者得到专业诊断和有效治疗。

b. 溯源:开展病例的溯源工作,追踪到病例的初发地、患者的活动轨迹等,确定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减缓疫情的扩散。

c. 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最新的疫情信息,包括病例数量、防护措施、传播途径等,消除谣言,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应对。

3. 疫情管控的后期阶段:a. 防控措施: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关的防控措施,包括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提供免费的口罩和防护用品、关闭疫情暴发地等,确保疫情不再扩散。

b. 医疗救治:建立专门的医疗救治中心,提供优质的医疗救治服务,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病亡率。

c. 持续监测:加强对出现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监测,确保疫情的及时发现和控制。

4. 国际合作:a. 信息共享: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通过国际组织与各国专家交流,共同应对不明原因肺炎的挑战。

b. 技术合作:促进科研和技术合作,加强病原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的研发,为疫情的控制和防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报告、管理制度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①发热(腋下体温≥38℃);
②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④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1. 收治(转院)、报告。

县级及以上医院门诊临床医生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将病人收治入院治疗。

如病人不同意住院,医生要详细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并要求病人签字为证。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可疑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必须在24小时内将其转至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如在门诊发现重症病例,应建议患者立即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如怀疑为传染病,应报告市疾控中心。

县级及以上医院临床医生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半小时内填写《医院会诊申请单》,并上报医务科,同时采集病人血清、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等样本送检验科4℃冰箱保存待查。

2. 院内专家会诊。

县级及以上医院在收到临床医生发出的会诊请求后,医务科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填写《医院肺炎病例会诊记录单》。

参加会诊人员须包括医务科、呼吸科、感染科、影像科和检验科专业人员,参加会诊的专家要在会诊单上签名。

3. 会诊后处理程序和报告管理工作
经院内专家组会诊后,如仍不能明确诊断,必须开展以下工作:(1)及时登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明原因肺炎”;
(2)立即电话报市卫生局,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将采集到的病人血清、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和抽取物等标本,送到市疾控中心,再由市疾控中心送往常德市或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
(4)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隔离救治病人,加强院内消毒、控制院感发生等措施;
(5)配合疾控部门完成流调等相关工作,负责组织落实院内相关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资料上报;
(6)为各级专家组会诊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7)根据要求上报病例病情变化及转归。

如病人死亡,要及时报告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

(8)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经上级专家组会诊后能明确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病例诊断者,则由原报告单位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订正为“其它疾病”或已明确诊断的疾病,同时按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处理。

如病人已转院至外地,则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订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