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肺炎方案
20.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

20.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D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2.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县(市、区)疾控中心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医院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市、区)疾控中心报告。
县(市、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县(市、区)卫生局报告。
不具备相应诊治条件的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其转至定点医院进行诊治,由接收病例的医院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网络直报。
县(市、区)疾控中心在日常疫情监测中,要每日主动监视和分析网上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数据,分析是否有同一时间、空间或特定职业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生。
2.3 报告制度信息管理员(或应急办)接到各医疗机构门诊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报告中心主任、分管主任和应急办,并报告市疾控中心应急办和县(市、区)卫生局。
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依照单位职责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指挥系统(领导组),并根据成员科室职责分工,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应急处置工作组。
指挥中心具体承担以下任务:3.1 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各疫情应急队的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

西安市结核病医院突发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各科室:为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应急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李向前副组长:胡晔党丽云成员:任新苗张天钰许优李亚琴周敏张爱琴高振义隋小宁王秀芳石岗曹久民田芮华工作职责: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按上级部门的指示,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及诊疗工作,保障院内外通讯畅通。
领导小组下设会诊专家组及医疗救护队:会诊专家组组长:党丽云成员:苟超伦窦权利唐安琪朱昌生白锡山余德美蔡曙波医疗救护队队长:许优副队长:雷仿玉李亚琴成员:唐安琪苟超伦窦权利强晓岚白锡山余德美迟旭朱昌生张毅董荣秀蔡曙波孙惠平冀爱云韩仲生工作职责:(1)承担突发不明原因肺炎的医疗活动。
(2)负责临床药械、设备的调配,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3)负责收治病区人员调配及突发不明原因肺炎的知识培训。
(4)负责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及对暴露人群的隔离工作。
二、启动发热门急诊(1)门急诊做好预检工作。
要在门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每位就诊病人进行体温检测,引导发热病人到相对隔离的预检分诊点进行初诊。
初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发热的病人,要隔离治疗。
医院预检分诊点要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经过不明原因肺炎和传染病知识培训的高年资内科医师,对发热病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所有接触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要穿戴隔离衣、手套和符合医用标准的口罩。
(3)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医院要加强门急诊的通风在门急诊配备洗手设备和必要的手消毒剂,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管理。
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并加大对门急诊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不明原因肺炎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确保疫情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第二条组织机构组建防控不明原因肺炎领导小组、疫情处置队和应急处置业务技术组。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中心主任副组长:中心分管领导成员:各科室负责人(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队由中心主任任队长,分管领导任副队长。
分别由以下各工作组组成。
1、流调检诊组:组长:疾病控制科负责人组员:传染病防治科成员2、现场消毒处理组:组长:卫生监测科负责人组员:卫生监测科成员3、采样检验组:组长:检验科负责人组员: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4、后勤保障组:组长:行政科负责人组员:行政科成员5、疫情报告、信息组:组长:疾病控制科负责人组员:疫情管理员第三条职责任务(一)防控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在县卫生局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各疫情应急队的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二)疫情处置队各工作组1.流调检诊组:负责对报告的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线索追踪及后续调查工作;综合评估分析,初步判断、提出初步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意见和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经中心应急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向县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现场消毒处理组:负责承担和指导相关单位和个人对一切相关人员、场所、物品、环境及传播媒介实施隔离、控制和消毒等预防控制措施。
3、采样检验组:根据流调检诊组对疫情性质、波及范围及相关因素的初步判断,负责采集标本。
不明原因肺炎

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 发展、预防与治疗近期,一种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不明原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关注。
与此前爆发的SARS和MERS相似,这种不明原因肺炎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本文将探讨不明原因肺炎的发展、预防与治疗方法。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不明原因肺炎的发展历程。
不明原因肺炎最初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
据研究表明,不明原因肺炎的传染源最初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但具体的传染途径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目前,已经证实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为了预防不明原因肺炎的传播,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醒民众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卫生习惯。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封锁措施,限制人员流动,以减缓疫情传播速度。
除此之外,一些国家也加强了边境检查和隔离措施,以控制不明原因肺炎的输入。
在治疗方面,由于不明原因肺炎的特殊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
然而,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医生仍然可以采取一些对症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氧气疗法和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
除了个人卫生和治疗措施外,科学家和医生们也积极寻找疫苗和抗体药物来应对不明原因肺炎。
疫苗研发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疫苗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相比之下,抗体药物的研发速度可能会更快,因为抗体药物可以直接从已经恢复的患者中提取。
无论是疫苗还是抗体药物的开发,国际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尽早解决这一全球性挑战。
对于个人来说,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是预防不明原因肺炎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有症状的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等。
此外,加强身体锻炼和增强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充足的睡眠是维持良好免疫力的关键。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

精选课件ppt
20
Thank you!
精选课件ppt
2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课件ppt
22
精选课件ppt
6
三、工作内容
(一)病例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后,在做 好病例救治的同时,应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填写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个案报告卡(附件2),以“临床诊断病例”类型上报。 两周内发现的两例或以上具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县级疾控机构,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将个案报告 卡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由医疗机构在 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尚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将信息报至当地县级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 络直报。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2)若甲型通用引物阳性,但季节性H3和甲型H1N1流感阴性,应立即将其中两管原 始标本分别同时送省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立即开展季节性流感的复核与分型,如 无法分型,则进一步开展禽流感H5/H7/H9的核酸检测,有P3条件的省级实验室对阳性 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并同时将标本送国家流感中心。
(3)若甲型和乙型通用引物均为阴性,应立即将其中两管原始标本分别同时送省级流 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和国家流感中心,开展季节性流感、禽流感、猪流感、SARS和新型 冠状病毒等相关病原体的检测。
(三)医疗机构
1.负责病例的诊治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2.进行病例的网络直报和订正报告; 3.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4.协助疾控机构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并妥善保 存,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 6.定期组织对本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方案

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治、排查工作。医务人员在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其周围是否有聚集性发病现象; 医务人员在做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报告;医院要及时组织专家组,对医务人员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 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负责对聚集性病例所在医院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医学观察及资料上报;
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或院内感染控制部门按相关规定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及后续的订正报告; 协助疾控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负责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临床标本,并妥善保存,以备送检; 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
(五)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县级专家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后,仍不能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时,县级疾控机构和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尽快送至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SARS和人禽流感病原检测。 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集相关标本进行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鼻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和血清标本等。如病人死亡,应尽可能说服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
各级疾控机构在日常疫情监测中,要每日主动监视和分析网上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数据,分析是否有同一时间、空间或特定职业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生。 县级疾控机构要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医院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VIP专享】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

白城市医院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不明原因肺炎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确保疫情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第二条组织机构组建防控不明原因肺炎领导小组、疫情处置队和应急处置业务技术组。
(一)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宋险峰副组长:王盾李连玉陈雪侠高长喜王恒娟李长江崔志刚成员:张春梅刘晓梅王建文陈雷刘育民张雷庞五一王常军赵立冬卢占一(二)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队由院长任队长,分管院长任副队长。
分别由以下各工作组组成。
1、医疗救治组:组长:张春梅组员:关爱民张学红薛秋霞卢雅娟李春玲王希珍张殿臣陈海山王永福陈忠诚刘晓梅王亚军王立平任艳霞2、流调检诊组:组长:杨春华组员:李朵于跃红包春瑜3、现场消毒处理组:组长:杨春华组员:李朵于跃红包春瑜任艳霞4、采样检验组:组长:孟德宝组员:孙娇杰王淼任艳霞5、后勤保障组:组长:庞五一王常军赵立冬组员:王笑宇刘宇陈丽莉刘东辉刘钊李洪文边田健6、疫情报告、信息组:组长:杨春华组员:李朵于跃红包春瑜第三条职责任务(一)防控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在洮北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各疫情工作组的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各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处置队各工作组1、医疗救治组:负责对来院就诊患者进行初步诊断与医疗救治,并向医务科及分管院长进行病情汇报。
2、流调检诊组:负责对报告的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线索追踪及后续调查工作;综合评估分析,初步判断、提出初步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意见和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经应急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向洮北区卫生局、洮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实验室检测策略(2)
• 若县级/地市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甲型流感通用引物阳性,但 季节性流感病毒亚型分型阴性或无法分型,应立即将其中2 管呼吸道相关原 始标本送省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 省级实验室对其中一管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另一管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冻 存备检,或按照国家疾控中心的通知及有关工作方案的要求,向国家流 感中心送检 – 省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立即开展季节性流感的复核与分型,如季节性 流感病毒亚型分型阴性或无法分型,则进一步开展禽流感H5/H7/H9 核酸检测,如检测结果阳性,具备相应生物安全条件的省级实验室对阳 性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病毒送国家流感中心开展进一步的分析
• (五)病例的订正
– 病例明确诊断后,由原报告单位及时订正为具体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等。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由县级 疾控机构进行订正。
–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由医疗机构在订正时进行填报。
• (六)信息定期分析与反馈
– 1.病例的个案报告卡应由医疗机构保存,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 理系统。
• 一、目的 – (一)及时发现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因不明的呼吸道传染病。 – (二)及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类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二、病例定义
•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的病例: – 1.发热(腋下体温≥38℃); –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 减少; – 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
三、工作内容
• (一)病例发现与报告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的 病例后,在做好病例救治的同时,应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填写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个案报告卡(附件2),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 疗机构应以“临床诊断病例”类型在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尚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12 小时内以适当的方式(如 电话、传真等方式)将信息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在 24 小时内将填写完整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个案报告卡寄出。县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按照上述报告时限要求进行网络 直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应急发〔2007〕1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早期发现、预警和有效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其他聚集性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我部组织专家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基础上,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制定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日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均是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轻型病例和隐性感染者除外)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为筛查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以及其它聚集性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1.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疫情处置的规范管理;2.及时发现SARS、人禽流感病例;3.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病例定义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工作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负责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
(一)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县级疾控机构要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医院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不具备相应诊治条件的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诊治,由接收病例的医院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网络直报。
各级疾控机构在日常疫情监测中,要每日主动监视和分析网上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数据,分析是否有同一时间、空间或特定职业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生。
(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对病例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详见附件3),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
调查时重点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主要包括:周围有无聚集性发病现象,有无相应的高危职业史(例如从事SARS-CoV检测、科研相关工作或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家禽人员及从事禽病防治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诊治、护理人禽流感或SARS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等)、以及其他接触禽类或野生动物或暴露于这些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的情况等内容。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组织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
县级疾控机构应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
(三)病例的会诊与排查。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组织县级专家组进行会诊。
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应订正为已明确诊断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并报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市(地)级专家组进行审核。
县级专家组会诊后仍不能明确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病例,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报告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
市(地)级专家组会诊后,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订正为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并由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
市(地)级专家组无法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会诊。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要立即组织本级专家组进行会诊。
各级专家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和SAR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在会诊结束后应提出书面会诊意见,如诊断为其它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将专家组会诊意见逐级通知到原报告单位,由原报告单位订正报告。
在各级专家组会诊的基础上,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应在发病后1个月内订正报告。
(四)病例管理。
县级以上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将病人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
医务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治时,要采取基本个人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等)。
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者,须按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处置工作。
(五)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县级专家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后,仍不能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时,县级疾控机构和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尽快送至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SARS和人禽流感病原检测。
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集相关标本进行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标本采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并填写标本登记表。
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鼻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和血清标本等。
如病人死亡,应尽可能说服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
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
对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相关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应事先进行危害评估。
若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应参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的要求,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进行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经省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明确诊断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省级疾控机构要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必要时,省级疾控机构要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将省级及以下专家组会诊后已做出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
四、相关单位的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职责如下:(一)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领导辖区内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保障工作经费,组织督导评估和监督检查。
组织专家组对医疗机构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
将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的调查资料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根据需要,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进行审核。
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二)医疗机构。
1.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治、排查工作。
医务人员在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其周围是否有聚集性发病现象;2.医务人员在做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报告;医院要及时组织专家组,对医务人员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3.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4.负责对聚集性病例所在医院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医学观察及资料上报;5.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6.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或院内感染控制部门按相关规定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及后续的订正报告;7.协助疾控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8.负责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临床标本,并妥善保存,以备送检;9.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县(区)级疾控机构。
(1)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3)指导医疗机构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指导有关单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4)指导医疗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标本采集;(5)将采集到的病例标本及时运送到有条件的市(地)级或省级实验室;(6)及时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至报告病例的医疗机构;(7)定期分析、汇总辖区内的监测数据并报告监测结果。
(8)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将其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备案。
2.市(地)级疾控机构。
(1)定期分析、汇总、上报辖区内的监测数据并反馈监测结果;(2)指导县级疾控机构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有条件的实验室开展SARS、禽流感病毒(H5N1)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的相关检测;(4)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和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