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集锦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下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一般情况下,(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水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4、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5、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夏天松一些。
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
6、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为(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为(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为(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为(非常硬)。
4、常见的岩石由(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
5、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石英)、黑色的(云母),(长石)6、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7、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水受热以后,( 体积)会增大,而( 质量)不变。
3、大多( 物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4、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原理制成的。
6、正常情况下,水在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7、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温度计,读数时眼睛要(与液柱顶端平行)。
8、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缩小),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9、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液注)三部分构成。
10、通常使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11、踩瘪了的乒乓球,只要没破,用热水一烫就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12、气体受热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体积)发生变化。
13、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大,(固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小。
14、所有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5、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的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 √)16、夏天架电线不要绷的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 √)17、液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8、气温只有降到0以下,水才会结成冰,否则水不会结成冰。
( √)19、把温度计放到热水里,温度计内的液柱会上升。
( √)20、水有热胀冷缩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钢有热胀冷缩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 ×)21、酱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2、所有的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3、水结冰,体积会增大。
( √)24、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 √)25、气体受热后,体积变大,固体受热后,体积变小。
( ×)26、大多数( D )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27、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 B )。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集锦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题1一、我会填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 千米。
用带子围着地球绕赤道一圈,这条带子要有4万千米长。
2.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
3.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在地球仪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级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圈叫赤道,它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6. 6.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7.7.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8.光是沿着直线像四面八方传播的。
9.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平面镜。
10.平面镜中的像和镜外物体的像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11.两面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
(填“多”或“少”)12.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3.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1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5.红绿陀螺在旋转过程中变成了黄。
16.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为三类,即白亮污染、和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7.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8.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
19.遇到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大理岩。
20.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风吹日晒、植物生长、水流冲刷、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做风化。
21.透水性最好的土壤是砂质土。
22.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粘质土。
23.分布面积较广的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南方的红壤。
24.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25.土壤能够给植物提供水分、无机盐、空气。
二、我会选1.16世纪,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C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北冰洋2.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的情况下,( B )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
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航海家的发现》资料:郑和下西洋 (1)

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航海家的发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有未被抹杀干净的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羡俗”;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目的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动机和目的。
明朝初年,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
这时在北方,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
明成祖自认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
和历代功利主义的封建帝王一样,明成祖也要宣扬国威,向外示富。
到了永乐年间,由于国力强盛,明成祖向异域显示中国的富强,对明朝初期对海外的消极政策深表不满,故朝廷对外政策为之一变,即位后便派宦官出国,召各国来朝,此举无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
郑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国外显耀兵力,向海外各国夸示中国的富强,宣扬明朝的威德。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集锦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集锦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1、2课知识点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4、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6、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夏天松一些。
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
7、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8、“小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9、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3、课认识岩石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方式。
通过实践的亲身体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观察和实验技能,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科学教材中的一些实践内容。
一、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的外部形态,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使观察更加直观和有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校园内或者附近的公园中观察植物。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比它们的根、茎和叶的特点,做出相关的记录并进行总结。
二、制作简单的发电电池这个实践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电池的过程,了解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铜片、锌片、铜线、砂纸等材料,让学生按照指导要求进行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的流动等现象,并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电池的理解。
三、探究空气的压力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空气的压力是什么,以及它对物体的压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塑料瓶、吸管、水等材料,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瓶子中的水的数量或者吸管的长度来观察空气压力对物体的压力变化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四、制作简单的风车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并观察它在风的吹动下的转动情况。
通过制作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风力是如何转变成机械能的,并且在观察中可以让他们发现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学生可以在制作好的风车上标注不同方向的箭头,然后放在各个位置观察旋转情况。
五、测量物体的体积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容量单位进行测量。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透明的直角三棱柱容器和水,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青岛版四下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什么是反常膨胀(水的反常膨胀)?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3、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将需要进行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2、测量岩石硬度的方法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划。
手指甲刻划后有划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划后没有痕迹,铜钥匙刻划后留有痕迹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划后没有痕迹,小刀刻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划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3、岩石硬度的划分:较软、较硬、很硬、硬度非常大4、观察岩石的方法:看、摸、刻、滴盐酸5、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物质。
岩石的种类很多,形态、结构、颜色各异。
6、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
7、花岗岩的特征:花斑状,很硬,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
8、砂岩的特征: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结构,颗粒粗细差不多,很硬。
9、石灰岩的特征:青灰色或褐色,颗粒很细,较硬,遇盐酸冒泡。
10、页岩的特征: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较软。
11、大理岩:纯白色、深黑色或花绿色,有花纹,颗粒较粗,较软,遇盐酸冒泡。
12、页岩、大理岩较软,石灰岩较硬,花岗岩、砂岩很硬。
石灰岩、大理岩遇盐酸冒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汇总1.《认识光》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喷发的火山、恒星、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答:灯光照明,激光切割,“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等。
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6.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墨子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
7.【实验】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一:手执激光灯站在课桌前,可以看到一条红色的激光束沿着桌面射出去。
从而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不能用激光灯照射他人和自己的眼睛,注意安全。
)实验二:先用直的纸筒观察蜡烛的火焰,再把纸筒折弯,用弯曲的纸筒观察蜡烛的火焰。
发现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烛光,通过弯的纸筒不能看到烛光,从而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三:想办法让光穿过3张带孔的纸板照射到黑色的纸屏上,发现当3个孔呈一条直线时,光才能到达黑色的纸屏上,从而得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实验四:准备一个矿泉水瓶,在瓶里面充满烟雾,然后用激光灯将光从瓶壁的任何一个位置射入,在瓶内能观察到束红色的激光束。
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1.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3.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4.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题1一、我会填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 千米。
用带子围着地球绕赤道一圈,这条带子要有4万千米长。
2.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
3.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在地球仪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级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圈叫赤道,它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6. 6.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7.7.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8.光是沿着直线像四面八方传播的。
9.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平面镜。
10.平面镜中的像和镜外物体的像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11.两面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
(填“多”或“少”)12.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3.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1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5.红绿陀螺在旋转过程中变成了黄。
16.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为三类,即白亮污染、和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7.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8.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
19.遇到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大理岩。
20.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风吹日晒、植物生长、水流冲刷、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做风化。
21.透水性最好的土壤是砂质土。
22.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粘质土。
23.分布面积较广的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南方的红壤。
24.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25.土壤能够给植物提供水分、无机盐、空气。
二、我会选1.16世纪,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C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北冰洋2.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的情况下,( B )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
A固体B气体 C 液体3不能成像的镜子是( A )A 三棱镜B 平面镜C 凹面镜4.街道拐角镜是( B )A 平面镜B 凸面镜C 凹面镜5.太阳灶是( C )A 平面镜B 凸面镜C 凹面镜6.海市蜃楼现象是( B )引起的。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折射C 光的反射7.“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在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上受到的重力( B )A 一样B不一样8.一个钩码所受的重力大约是( A )A 0.5NB 5N9.电线杆上的电线夏天与冬天相比( A )A 伸长了B 缩短了C 不变10.用很多面平面镜将阳光反向温度计的液泡,温度计的示数会(A)A 上升B 下降C 不变三、当好小法官1太阳、月亮、水母、萤火虫都是光源。
(×)2.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
(√)3.红蓝陀螺在旋转过程中变成白色。
(×)4.白光既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5.晚上读书的时候,光线越强越好。
(×)6.自然界中的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手指甲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软。
(√)四、探究1.测量物体的重力(1)我们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重力的大小。
(2)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首先要将指针调到0刻度。
(3)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4)一个钩码所受的重力大约是0.5牛。
2.检验土壤的成分:(1)在验证土壤的成分时我们可以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玻璃片、吹风机、镊子等。
(2)将一块土壤轻轻地放进装水的烧杯中,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将土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土壤的颜色会变浅,冒白烟,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复习题2一、填空1、一般情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
3、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击、风吹日晒等因素,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4、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壤土)。
5、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6、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
7、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8、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
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
9、由于(光的折射),所以会发生筷子“折”了、鱼变大了和海市蜃楼等现象。
10、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夜晚照明)等;光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污染,如(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等。
11、(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重力)。
二、判断题1、岩石经过不断的风化最终将变成沙子。
(对)2、相同情况下,固体受热膨胀体积最多,液体较多,气体较少。
( 错)3、使用放大镜时,距离物体越近,观察的就越清晰。
(对)4、手指甲刻画后留有痕迹的岩石较软。
(对)5、黏土含沙量大,摸起来比较粗糙。
(错)6、红色、黄色、蓝色是色光的三原色。
(错)7、不同的土壤中植物的生长情况不一样。
(对)8、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时会出现失重现象。
(对)9、同一物体在两个平面镜前,夹角越大,成的像越多。
(错)10、电焊光,月光、云母光都是光源。
(错)三、选择题1、我们做的“小喷泉”主要是利用(A )热胀冷缩现象。
A气体B液体C固体2、下列自然土壤中最肥沃的是(C )。
A 红壤B红壤C黑土3、渗水快,保水性能差的是(A )。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4、彩虹的形成原因是(B)。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5、关于土壤对植物的作用,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C )。
A土壤能使植物得以固定。
B土壤能给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C 土壤既能使植物的以固定,又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和空气。
6、我们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看到的像是(B)A正立的B倒立的7、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
这是因为(A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自动消失C小水滴太小8、彩虹的光环最内侧的颜色是(B)。
A红色B紫色 C 蓝色9、下列岩石遇盐酸不冒泡的是(A )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10、不能成像的镜子有(C)。
A平面镜B凹面镜C三棱镜11、夏天电线杆上的电线与冬天相比(B )。
A紧了B松了C没有变化1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在(C )里长得茂盛。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13、(C)镜中的像是倒立的。
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14、(A)青灰色或褐色,颗粒很细,硬度大,遇盐酸冒泡。
A石灰岩B花岗岩C大理岩第一单元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1、每支温度计下部都有一个玻璃泡,里面有的装煤油,有的装酒精,有的装水银,它们都是液体状态的物质。
把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温度计的液柱上升,放入冷水中,温度计的液柱下降了,这说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温度计之所以能测量温度,是因为物质普遍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水热胀冷缩吗?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冻裂?答: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的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C时体积最小,在4°C 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实验证明:水在4°C以下时具有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
第二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1、实验表明,空气、固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遇冷时,体积会收缩。
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容易爆裂。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1、不同的岩石硬度不同,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留有刻痕的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刻画后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2、不用岩石以外的物体做工具,怎样直接比较两种岩石的软硬?答:用两种岩石的棱角在两种岩石的剖面相互刻画,如果划痕程度相同或均无刻画,则两种岩石的软硬程度相同,如果有一种被划出痕迹,则较软,另一种较硬。
第四课做个岩石百宝箱1、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
我们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石岩等。
通常人们根据岩石的形态、结构、颜色特征为岩石分类。
花岗岩:花斑状,很硬,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
砂岩: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结构,颗粒粗心差不多,很硬。
石灰岩:青灰色或褐色。
颗粒很细,较硬,与盐酸冒泡。
页岩: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较软。
大理岩:纯白色,深黑色或花绿色有花纹,颗粒较粗,较软,与盐酸冒泡。
第五课岩石的用途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形成了富含矿石的变质岩。
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
第六课岩石的风化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第七课土壤里有什么。
1、土壤里有水分,空气,砂粒,腐殖质,无机盐和微生物2、土壤中那些白色的像食盐一样的物质叫无机盐,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铁、锌、铜.第八课土壤的种类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红色的土壤叫做红土;黑色的土壤叫做黑土;褐色的土壤叫做褐土;黄色的土壤叫做黄土。
第九课土壤与植物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存在土壤中,土壤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雨后的土壤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是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植物小麦:砂质土玉米:黏质土花生:壤土第十课保护土壤我们土壤的现实状况:日趋严重的草原沙化,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使土质恶化。
保护土壤计划:栽种树木,保护环境,不乱丢废弃物。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第十一课认识光像太阳,蜡烛,电灯泡,萤火虫等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第十二课玩镜子1、根据镜面的形状不同,我们把镜子分为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三类。
平面镜是指表面是平的镜子,平面镜中的像和镜外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
2、在平面镜前你举起右手,镜中像举起的是左手,举起左手时,镜中像举起的是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