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分析
空港物流园区规划与发展管理

空港物流园区规划与发展管理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空港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货物集散、加工配送等功能,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发展管理进行探讨。
二、空港物流园区规划空港物流园区规划是指对园区的整体布局、功能定位、土地利用等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的过程。
首先,规划应考虑园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性,确保园区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便于货物的进出。
其次,规划应根据园区的功能定位,确定合理的用地比例和功能布局。
例如,园区内应设立货物仓储区、加工制造区、配送中心等,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此外,规划还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合理利用园区内的土地和水资源,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管理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管理是指对园区内企业和相关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
首先,发展管理应加强对企业的准入管理,确保园区内企业的合法经营和质量安全。
通过制定准入标准和程序,对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审批,避免不合格企业进入园区。
其次,发展管理应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确保园区内的企业运行安全、环境友好。
此外,发展管理还应加强对园区的服务和支持。
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技术支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四、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挑战与对策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园区内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升园区的竞争力成为关键。
针对这一挑战,可以通过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园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效应等方式来应对。
其次,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压力。
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动园区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国际国内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案例

国际国内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案例一、航空物流园区1、日本临空城物流中心日本以中部国际机场、关西国际机场、东京成田国际机场为依托,分别规划建设三个现代航空物流区。
中部临空都市中部临空都市是邻近日本中部国际机场的现代临空产业/城市的联合体。
都市由两个区域组成:发展区(约107公顷)位于机场岛,即伊势湾海上;空港对岸区在机场岛对岸(约123公顷)的陆地上。
a.空港岛发展区主要分为临空生产区、港湾交流区和综合物流区。
其中综合物流区占地32公顷,集中发挥国际物流的综合功能,如推进、配送、贮藏、分配、流通加工、展示和贸易的基础设施,并提供机场支持功能(清洁、飞行时的配餐、飞机配件的修理和维护)。
b.空港对岸区主要分为港湾区、中央区、生活文化区、研发生产区。
其中港湾区占地13公顷,由于其独特的海、陆、空交汇的地理优势和高效的配送设施,该区将发展成为重要的现代物流区。
关西临空都市关西国际机场位于大阪湾东南泉州海面5千米,是一座填海建成的24小时运行的海上机场。
为了加强和完善机场性能,改善周边环境,振兴地方事业,日本在关西机场对岸建设了临空城(Rinku Town)。
临空城面积为318.4公顷,其中物流区的面积近25公顷,包括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服务机构、物资与保税仓库;24小时货物装卸基地支持海、陆、空的物流。
临空国际物流中心是日本西部规模最大的处理国际航空物资的地方。
成田机场物流联盟成田机场于1978年5月开航,是日本空中交通的中心,也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02年成田机场货物吞吐量203万吨,2003年达215万吨,排名世界机场前列。
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成田机场的航空货运量就一直增长,航空货运设施一直处于过饱和状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田机场管理局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包括:a.建立成田国际物流联盟。
成田国际物流联盟是由千叶地方政府的公共企业部门推动并组建而成的,共占地78万平方米。
包括成田在内的3个城市、9个市镇和1个乡被批准建设成临港区域的国际物流中心。
成都航空物流园区介绍

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枢纽园区。园区积极围绕“区港一体,整体联动”的发展思 路,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物流框架体系。
*规划总面积
5.1平方公里, 期限2006~2035 年,分三期实 施,到2035年
航空物流园区
规划设计物流
总量250万吨/ 年。
4
园区的位置
*
航空物流园区位于机场跑道以东、川齿路以西、大件路以南、双华路以北区域。
国内一流 国际知名
TOP-RANKING IN THE NATION,WELL KNOWN IN THE WORLD
• 一、基本情况
• 二、功能及建设情况
• 三、投资优势 • 四、入园项目
2
园区的提出
* 四川省委提出“一枢纽、
三中心、四基地”,以建设
交通枢纽为核心打造西部经 济高地。
*成都市委明确提出以
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
2007年旅客吞吐量1860万人次
2007年货邮行吞吐量42.83万吨
13
交通优势
* 成乐大件路、 成雅高速路、成都
外环高速路、机场
高速路、国 道 213 线穿越全境;
* 成昆铁路穿越
园区,有白家、公
兴两大货运站;
14
产业优势
* 周边工业园区众多:西航港
经开区、龙泉驿经开区、高新技 术开发区、温江海峡两岸工业园 区等聚集了大量企业进驻,形成 了巨大的产业基础。
国际转运 保税仓储
物 流 大 道
国内物流区域
卡口
国际快件
围网
海关查验区 卡口 查验货场
9
联检办公楼
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加快了主要道路 骨架的建设步伐,同 步启动绿化、路灯、 水、电、气、通讯等 “小三线”配套设施 ,并全部实现下地。
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管理报告

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管理报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产业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运营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物流园区的定义与功能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物流园区通常具有以下功能:1、运输组织功能:通过整合各种运输资源,实现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
2、仓储功能:提供不同类型的仓库,满足货物的存储需求。
3、装卸搬运功能:配备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提高货物装卸效率。
4、配送功能:对货物进行分拣、配货,实现高效配送。
5、流通加工功能:根据客户需求,对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6、信息服务功能:利用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二、物流园区建设的规划与设计1、选址物流园区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交通便利性、土地成本、周边产业布局、市场需求等。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交通枢纽附近,如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货运站、港口等,以便于货物的快速集散。
2、规模确定根据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确定物流园区的规模。
规模过大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规模过小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功能分区根据物流园区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仓储区、配送区、加工区、办公区等,实现功能的优化布局。
4、设施规划包括道路、停车场、仓库、装卸平台、信息化设施等的规划设计。
设施的规划应满足物流作业的高效性和便利性要求。
三、物流园区建设的实施与管理1、项目建设管理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
加强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资金筹措物流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引入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物流园区的建设分析

物流园区的建设分析一、物流园区的概念及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是具有健全的物流功能和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品种少而批量大,存储和吞吐能力强,主要面向社会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在这个中心内,物流业务得到统一经营、管理。
《物流术语》中没有“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的概念,一般认为:物流园区是指由分布相对集中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不同专业化的物流需求和服务企业构成,是具有物流运行规模效应、功能化的物流组织区域。
物流园区主要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概念一样,是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且集中连片的物流用地空间。
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日本东京,被称为“物流团地”,近十多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始出现,最初是随着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政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主要交通干道或货物流通集散地附近专辟用地而建设,并通过逐步完善各项配套基础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以期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轻大型配送中心在市中心分布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总结物流园区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物流园区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具备提供社会化物流服务的功能首先,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物流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功能独立出来、并进而社会化,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提高货物和信息流通效率、服务经济的功能,人们建设了物流园区。
其次,物流园区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对物流功能的需求,是物流园区有别于其他工业园区或纯房地产项目的根本。
(二)物流的规模化优势物流功能的相对独立及物流的社会化,是经济集约化发展的必然;物流园区的出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而达规模效应,是物流集约化发展的必然。
物流运作的规模化,是在独立、分散的物流资源之上发展物流园区的必要条件。
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本项目拟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物流园区。
该物流园区将选址于具体地址,占地面积约X亩,预计总投资为X 亿元。
园区将集仓储、配送、运输、信息处理、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打造一个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平台。
二、市场分析(一)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电商行业蓬勃发展,这些都带动了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
同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高效、精准、智能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二)市场供给目前,当地的物流设施相对滞后,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将有助于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市场竞争虽然周边地区也有一些物流园区,但本项目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设施设备、完善的服务功能等,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项目建设方案(一)功能分区物流园区将分为仓储区、配送区、运输区、信息服务区、展示交易区等功能区域,各区域之间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服务体系。
(二)设施设备园区将配备先进的仓储设施、自动化的装卸设备、智能化的运输管理系统等,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物流信息服务。
四、项目运营管理(一)运营模式采用租赁、合作经营等多种运营模式,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同时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二)服务内容包括仓储管理、配送服务、运输调度、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
(三)人员管理招聘具有丰富物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五、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一)收入预测通过出租仓库、场地,收取物流服务费用等,预计项目运营后每年的收入为X万元。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交叉口设计
合理设计交叉口,优化交通信号灯配 时,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道路等级划分
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将道路 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主干道、次干道 和支路,以满足不同车辆的行驶需求。
物流通道规划
物流通道划分
根据物流园区的功能分区 和运输需求,规划合理的 物流通道,确保货物高效 流转。
通道宽度与坡度
植物种类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易于维 护的植物种类,同时考 虑四季景观效果。
绿化带设置
在园区道路两侧及休息 区设置绿化带,提供休 闲空间。
立体绿化
鼓励立体绿化,如墙面、 屋顶、栏杆等处的绿化, 增加绿视率。
环保措施规划
污水处理
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节能减排
垃圾分类与处理
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提 高垃圾处理效率。
模式创新
探索新的物流模式和服务 模式,满足市场和企业的 需求。
管理创新
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 法,提高物流园区的运营 管理水平。
03 物流园区功能区规划
货物处理区
总结词
高效处理货物
详细描述
货物处理区是物流园区的核心区域,负责货物的进出、分拣、打包、装卸等作 业。该区域应合理规划货站布局,提高作业效率,确保货物快速、准确地进出 园区。
安全监控设施规划
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设计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对园区内各区域进 行实时监控。
紧急救援措施制定
制定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救援措施,如火灾、 交通事故等。
安全培训与演练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06 物流园区环境规划
景观环境规划
A
景观设计原则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现状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现状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 基础设施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的关键是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航空运输设施、跑道、航站楼、货运中心等。
许多国家在建设空港型物流枢纽时会采取推动政策,例如提供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等,以吸引外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2. 运输网络: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需要具备发达的运输网络,包括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和水路)的衔接,以及国内外航线的广阔网络。
这种良好的运输网络能够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吸引物流公司和生产企业入驻。
3. 物流产业聚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还需要吸引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相关企业的聚集。
这些企业包括航空公司、快递公司、货代公司、仓储公司等,它们的聚集可以形成物流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规模。
4. 通关便利: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需要提供便利的通关服务,包括快速通关、一体化通关等。
通关流程的简化可以提高进出口货物的流通效率,促进贸易的发展。
5. 技术创新: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也需要保持技术创新的能力。
例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高物流的可视化管理、智能化配送等方面的效率。
总的来说,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现状取决于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网络、物流产业聚集、通关便利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因素。
不同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和政策推动程度不同,导致了发展现状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分析
施春燕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10089
【摘要】本文从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确定原则,社会经济分析与业务量预测,功能设计与战略定位,规模初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以虹桥机场航空物流园区规划为例,对航空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的确定进行了探讨分析。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cale of the logistics park is stated.Then taking the Hongqiao Airport aviation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as an example,the construction scale of the aviation logistics park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关键词】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规模,典型案例分析法
【Keywords】Aviation Logistic Park,Plan,Construction Scale,Typical Case Analysis
1引言
物流园区的功能和空间布局决定了物流园区的规模一般较大,否则就无法承载设施集中和服务企业集中的重荷。
此外,由于物流园区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区域的物流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物流园区在规模上也相差较大。
从总体上看国外物流园区用地多在7万㎡以上,最大不超过100万㎡。
对于为航空货运服务的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国内外更是鲜有计算标准。
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对同类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确定原则
一、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以客观分析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依据,同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用社会各行业的统计数据,对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预测,分析不同空间范围、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量有助于对物流的分布及流量和结构有客观的认识,从而为确定物流园区规模提供可靠依据。
二、与市场需求相协调的原则
市场需求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物流园区的规模。
通过对需求层次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类别的功能设施及规模。
三、内部和外部系统性原则
物流园区规模的确定要坚持对内部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系统化布局,在流线合理的前提下结构紧凑,减少用地占用;同时根据服务的经济区域内运输、配送距离、产品结构和货物种类所决定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总数来确定最佳的每个物流园区的规模。
四、适度超前原则
物流园区属城市或区域内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则很难变动,因此应具有适当的超前性
3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的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经过不断的信息反馈和修正,利用定性定量结合,充分考虑各方因素,最终得出结果。
3.1社会经济分析与业务量预测
通过广泛收集区域(城市)内物流相关行业的基础资料,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分析现阶段物流各相关行业的经济特点,预测各物流功能要素未来发展状况,并按照对物流处理过程的特性(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过程的共性和个性)分类,从不同角度把握
物流发展趋势和分布特点。
以虹桥航空物流园区为例,建设虹桥航空物流园区对于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减轻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以及促进城市用地结构调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虹桥航空物流园区的业务量预测,根据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基于西货运区的货运业务,物流园区的主要业务将是对虹桥机场西货运区的货运业务进行配套服务。
虹桥机场在2015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100万吨,西货运区处理量将达到80万吨。
虹桥航空物流园区的业务量目标应当与西货运区的业务量相匹配,以满足西货运区发展的需要,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功能设计与战略定位
根据城市或经济区域物流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结果,结合具体进入园区的企业及服务对象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客观要求,设计物流园区的具体功能,划分物流园区内部不同功能分区;根据功能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研究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定位、园区业务经营定位等。
虹桥航空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基于虹桥西货运区的货运业务。
结合虹桥机场西货运区的战略发展目标,参照国内外航空货运的发展趋势,本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如下:对内、对外的货物集散功能,提供货源组织、中转、装卸、仓储、配载等综合服务;物流加工及包装、分拨、配送、信息反馈以及积极配合落户园区客户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实现等现代化物流增值服务;提供集货主、货运代理、航空公司、机场等为一体的航空货运一体化服务;覆盖全国、亚太地区乃至连接全球的物流商务平台,提供网上电子交易、通关、代理、保险、银行支付、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
3.3规模初算
通过对未来发展预测中不同特性物流量分解,结合功能设计要求,参考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工程案例及数据指标,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初步计算各功能区的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
(1)欧洲物流园区的统计数据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论园区面积的规模大小如何,其入驻企业(物流企业)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比例均为50%左右。
表
(
通过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通关基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设施(不包含西货运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大具有代表性机场的相关货运设施规模面积进行数据归纳统计,可以看出以机场货运站的面积为基准,货运仓库的面积约为货运站面积的1.2~1.8倍,快件中心的面积约为货运站面积的0.3~0.4倍。
表2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71900131880300001:1.8:0.4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7600099900350001:1.3:0.4
(3)国内物流园区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之一——首都机场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
首都机场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是对机场扩建范围内的货运用地,以及顺平路以南、机场扩建范围以北、京密路以东、小中河以西范围内的用地开发建设而成的首都机场物流园区。
该物流园区占地185.6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83万㎡,建筑密度约为40%,容积率为0.8。
工程实例之二——北京星光国际物流园区:
北京星光国际物流园位于首都国际机场北侧,西距市区15公里,是北京市唯一的航空-公路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
该物流园区占地约6.2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8.6万㎡,建筑密度约为50%,容积率为1.2。
.
综上分析,参照国内外的一些统计数据及工程案例,结合虹桥机场西货运区的发展规划,2015年货邮吞吐量达到80万吨,届时航空货运站面积约为10万㎡,货运站与货运仓库面积比按照1:1.5,货运站与快件中心面积比按照1:0.35考虑,物流园区物流设施建筑面积约为18.5万㎡。
物流设施建筑面积占园区物流企业占地面积按40%,园区物流企业占地面积占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按50%考虑,则虹桥航空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约为46.25万㎡。
3.4方案设计与规模确定
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规模初算结果,为物流园区正常运转设计合理的内部工艺流程;然后在工艺流程的指导下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的基本位置、建筑工程方案及作业空间布置等。
根据方案设计结果的反馈信息重新修正规模初算结果,进行方案设计的修缮,对各功能区空间结构进行最后调整,并将各功能区的建筑面积转化为占地面积,从而最终得到物流园区的总规模。
【参考文献】
【1】潘文安.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程国全等.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航空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分析
作者:施春燕
作者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1(1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llyj201119149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