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合集下载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一、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

儿童闯祸后用双手蒙住眼睛、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象鸵鸟一样“眼不见为净”的行为,即为“否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的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

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有意否定许多事实。

例如即将结婚的姑娘由于羞涩而回避婚恋话题。

这种连自己也能意识到的自我否定现象,并非潜意识中的否定。

所以不算是心理防卫机制所指的“否定作用”。

真正的否定作用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例如父母很可能对自己孩子的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陷不予承认,即使孩子的缺陷早已人人尽知。

这时个体不但否定了事实,而且真的相信没有发生,有时会达到妄想状态,便成为“精神病”症状了。

事实上,否定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存在的事实,只是使我们否定对这些问题存在的注意力而已。

不过,有时否定的心理防卫机制可以说是一种在心理压力中保卫自己的感受,或给人多一点时间做考虑与做决定。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否定作用在一般行为表现上,足以妨碍人们对问题的适应,因为其机理是躲避问题以代替面对问题。

二、歪曲作用这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卫机制。

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

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

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信不疑,如顽固地认为配偶对其不贞。

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

三、外射作用这是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心理防卫术,又称投射作用。

某些外射行为可认为是人们自然而不可避免的失误,是一种人人极其常用的心理防卫术,借此对于错误的行为予以饶恕或解脱。

但是责怪他人成为一种习惯,总是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就会妨碍我们与他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冲突和不愉快情绪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机制来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

它在个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维持心理稳定和适应环境。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1. 保护自尊心理: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保护自己的自尊心理。

当我们遇到批评、指责或者挫折时,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负面情绪和情感刺激,提高自信心。

2. 缓解心理压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心理压力,并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负担。

例如,使用幻想、回避和退行等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暂时摆脱现实中的问题和困扰,从而获得情绪上的缓解。

3. 增加自我意识:通过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当我们使用诸如否认、投射和完美主义等机制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潜意识需求,并进一步调整和改变心理状态。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1. 提高适应性:心理防御机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适应性。

当我们面对突发事件、负面情绪或者挫折时,适当地使用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我调节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促进心理健康: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通过使用机制,个体可以减少焦虑、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

3. 改善人际关系:心理防御机制对于改善人际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适当地运用修饰、同一化和合理化等机制,可以减少人际冲突和情感摩擦,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4. 提升创造力:心理防御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运用创造性的机制如置换、幻想和逃避现实,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总之,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适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自尊心理、缓解心理压力、增加自我意识,提高适应性和创造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适度和合理地使用防御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可能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及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及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及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压力、冲突、焦虑等不良刺激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心理防御策略和机制。

它们能够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安全感。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一、认知失真认知失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指的是人们在面对现实中的不适应或冲突时倾向于扭曲现实的态度和观念。

例如,一个人可能对某个人或事物产生偏见或敌意,以避免直面自身的不安全感。

当这种失真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时,可能会导致人陷入固定的负面情绪。

二、否认否认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指的是人们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与自己价值观或现实相悖的信息。

当人们面对威胁自尊心的现实时,他们可能选择回避或拒绝相信这样的事实,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安全感。

然而,长期的否认可能导致对真实情况的无视,并影响个体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回避回避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指的是人们试图逃避或规避可能带来不适感的刺激和情境。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暂时减轻压力和痛苦,但长期回避问题只会导致问题积聚,最终爆发。

因此,适度的回避与面对困难问题的能力之间需要达到一种平衡。

四、投射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指的是将自身的不良情绪或特质归咎于他人,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责任感。

例如,一个人可能通过指责他人来掩盖自己的内疚感或不安全感。

然而,过度的投射会导致人陷入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与他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五、转移转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指的是将情绪或冲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种机制帮助人们在情感上解脱,但也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工作场合遭受挫折后,将负面情绪转移到家庭生活中,让家人成为情绪的宣泄对象。

总之,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保护自尊心和心理安全感,但同时也可能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自身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学会审视和调整自己的防御策略,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对情绪调节的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对情绪调节的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对情绪调节的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在应对心理压力和生理需求之间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它帮助我们调节情绪、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机制对情绪调节的作用。

一、认知防御机制认知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过程,通过改变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和解释,从而减轻或避免不良情绪。

其中最常见的机制包括否认、回避、理性化和合理化等。

1. 否认否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使人们在面对不愉快或痛苦的情绪时逃避现实。

比如在失恋后,人们可能会否认自己的痛苦,选择逃避对这段感情的思考和回忆。

2. 回避回避是指将注意力从不愉快的情绪或问题上撤离,转向其他事物。

这种机制可以使人们暂时忘记不愉快的经历,从而达到情绪调节的作用。

比如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人们可能会暂时回避工作问题,转而投入到娱乐活动中,以放松自己。

3. 理性化理性化是通过寻找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来应对不愉快的情绪。

比如在工作遇到困难或失败时,人们可能会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次教训,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合理化合理化是指为了减轻自我责备和消除内部冲突,人们通过寻找合理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比如在一段恋爱关系中遭遇背叛,人们可能会合理化对方的行为,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意外,无法预料。

二、防御机制对情绪调节的意义心理防御机制对情绪调节的作用在于减轻或缓解人们面对不愉快情绪时的心理压力,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通过运用适当的防御机制,人们能够保护自己的自尊心,维持个人的心理健康。

1. 减轻心理压力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减轻人们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通过改变个人对现实的看法和解释,防御机制有助于降低负面情绪如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使人们更能应对内外在的压力源。

2. 保护自尊心防御机制允许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通过否认、回避、理性化和合理化等机制,人们可以暂时逃避不愉快的情绪和挫折,保持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3. 维持心理健康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应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应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应用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临心理压力和挫折时,为保护自己的心理安全,采取的一系列自我保护和适应的心理反应。

这些机制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艰难困境时保持心理平衡,并有效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冲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心理防御机制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心理防御机制,个体能够有效地减轻压力和紧张感,达到心理平衡。

例如,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个体常常会采用否认或逃避的方式来缓解痛苦和不安,这种机制能够帮助人们暂时忘记困境,减少心理负担。

其次,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个体应对自身的心理冲突。

当矛盾的欲望和需求产生时,个体可能会采取妥协、转移或压抑等方式来应对冲突,以此保护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这些机制使人们能够在自我与现实之间建立一种适度的平衡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外,心理防御机制还对个体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们通过采取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减少受挫折和负面评价的影响。

比如,当受到批评和指责时,个体可以使用排斥或否认的机制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提高自信心,从而更积极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情景。

1. 否认与逃避否认与逃避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当个体面临痛苦、困境或挫折时,为了减轻痛苦感,他们可能会选择忽略或逃避现实,通过否认问题的存在来保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比如,一个人可能拒绝接受自己的疾病,以此来缓解对病情的焦虑和恐惧。

2. 转移转移是指个体将焦虑、怀疑和冲突感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种机制能够帮助人们转移注意力,减少压力的源泉。

比如,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他可能会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转移至家庭生活,以此来减轻自我承受的压力。

3. 压抑压抑是指个体将不愉快和冲突的思想、感情和欲望排除在意识之外。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在面对心理挫折、冲突和压力时,为保护自我免受压力和不适的影响而自觉或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行为模式。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减少焦虑、保护自尊、调节自我情绪和维持心理稳定。

下面将介绍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一、否认与回避1. 否认:当人们面临不愉快的现实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常常会采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机制会使人忽视现实,对问题进行知觉上的遗忘或忽略。

例如,一个失恋的人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对于恋人的离开保持一种否认的态度。

2. 逃避:逃避是一种主动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将注意力从问题转移至其他事物,来减轻痛苦或逃避现实。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过度工作或沉迷于某种娱乐活动,以逃避焦虑和压力。

二、投射与转移1.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内心冲突、欲望或情绪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因素。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压力和焦虑感。

举例来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嫉妒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对某个方面感到不够满意,但他将这种情绪投射给他人,认为别人比自己更优秀。

2. 转移:转移是指将情感或冲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排解冲突和焦虑,将压力从主要对象转移到次要对象上。

例如,一个受到工作压力的人可能回家后与家人发脾气,将压力转移到了家庭关系上。

三、幻想与逃避现实1. 幻想:幻想是人们通过创造虚假的情境、期望或愿望,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逃避现实困境,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例如,一个失败的作家可能会沉浸在自己创作的幻想世界中,以逃避现实的困境。

2. 逃避现实:逃避现实是指通过放松和沉迷于娱乐活动来暂时忘记或减轻对现实的焦虑和压力。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暂时逃避压力,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过度依赖电子游戏或社交媒体,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四、合理化与升华1.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寻找合理的理由或解释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感。

心理防御机制抵消名词解释

心理防御机制抵消名词解释

心理防御机制抵消名词解释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压力时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虽然这些保护措施有助于抵消外界压力,但同时也可能使人们忽略了内在的想法和情感。

本文将对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及其发挥的作用、形式以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和解释。

首先,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及其发挥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保护自己免受有害刺激的影响。

第二,它可以作为一种调节机制,即当人们面对压力时,可以使他们避免过度考虑,而以更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其次,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分为认知、情绪、行为三种形式。

认知是指人们试图将现实情况变成更加被接受的概念来逃避痛苦的思维
模式;情绪是指人们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用以抵消令人不安的、令人难受的外界事件;行为是指人们运用外在行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用行为来抵消内心的压力。

最后,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利的影响,例如,它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自身性格特征的认知,使人们忽视了自己内在的需求;它也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能力,导致他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更重要的是,它也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自己的情绪无力,滥用心理抑制能力,从而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感。

总之,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可以保护人们免受外界压力的侵害。

然而,不当的使用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在自我保护和自觉行为之间取得平衡,以
达到健康幸福的生活。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社会工作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社会工作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类在面临压力、冲突、危险或不愉快的情境时,借助于潜意识的方式来保护自我和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应对外界压力和情绪波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领域,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的心理需求,更需要了解与应对心理防御机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1. 拒绝:当个体面临不愉快的情境时,有时会倾向于逃避或否认现实,拒绝接受现实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给个体带来安慰和平衡,但长期来说并不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和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投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使用投射可能会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也可能导致个体自我的认知失衡。

3. 退行:在面临压力时,个体可能会退回到更为幼稚和安全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挑战。

退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依赖退行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成熟和独立性。

4. 否认:个体对不愉快的真相或情境进行否认,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

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个体适应压力,但长期否认现实可能会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 转移:个体将自己的情绪或冲突转移到其他情境或目标上,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和焦虑。

转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转移可能会对个体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的影响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着重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同时要了解个体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加以应对和引导。

1. 有效倾听与理解: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有效倾听和理解,帮助个体认识和了解自己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同时引导个体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冲突,并寻找健康的应对方式。

2. 引导个体建立积极心理机制: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交流和心理指导,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个体面对压力和冲突的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心理平衡和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一、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

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的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

事实上,否定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存在的事实,只是使我们否定对这些问题存在的注意力而已。

不过,有时否定的心理防卫机制可以说是一种在心理压力中保卫自己的感受,或给人多一点时间做考虑与做决定。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否定作用在一般行为表现上,足以妨碍人们对问题的适应,因为其机理是躲避问题以代替面对问题。

二、退行作用它是指回复到原先幼稚行为一种心理防卫术。

这种退行现象,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例如有一五岁孩童,本来已经学会了自行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尿床。

为此,其母烦恼异常。

经过仔细分析,才了解到这家新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放到这个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不惹麻烦”、“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

而这个男孩子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乃该为退行。

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的现实问题或痛苦,就成了心理问题了。

因为退行作用毕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况且不成熟的行为几乎无法避免地把困难加重得愈发不可收拾。

假如一个人在小时侯,遇到困难时,常发生头痛、肚子痛、手脚麻木等现象,且一头痛就可不去上学,肚子一痛就不用考试,手脚一麻父母就会特别照顾。

到长大以后,遇到不能应付的困难时,就易退行,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而“产生”头痛、肚子痛等现象,以此逃避现实的困难。

三、幻想作用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法处理而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开或存在于幻想的境界中,以其情感与希望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其心理上的困难,以得到内心的满足。

例如,一个在现实中备受欺凌的女孩,她可以想象自己有一天会碰到一位英俊的王子,且助她脱离苦境带来幸福……,这是西方童话中的“灰姑娘”幻想。

对能力弱小的孩子来说,以幻想方式处理其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现象。

但如果一个成人仍然常常采用这种方式应付实际问题,就是毛病了。

特别当他将现实与幻想混为一谈时,就沦为病态了。

幻想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

比如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和斗志旺盛等。

然而,幻想作用也易形成人的情绪陷阱,因为幻想作用往往通过夸大他人的优良表现,从而宽容自己对失望和挫折的反应,形成以他人的成就来代替自己的努力实践的倾向。

由于这种满足感是理想化的,而非自己努力的结果。

过分使用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导致一些实际上和情绪上的困扰。

四、转移作用是指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的心理防卫术,这是人们常有的倾向,即把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情感,诸如喜爱、憎恶、愤怒等,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发泄,而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例如: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而做太太的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快,刚好好小孩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黑狗向他走来,就顺势踢了小黑狗一脚,这些都是转移的例子。

五、反向作用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乃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

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表现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比的。

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例如:一位继母根本不喜欢丈夫前妻所生之子,但恐遭人非议,乃以过分溺爱、放纵方式来表示自己很爱他。

通常使用“反向”者,本身对于自己在使用此机制一无所知,而非“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或“假仙”刻意而为。

反向行为,如使用适当,可帮助人在生活上之适应;但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独,过度使用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

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见此种防卫机制被过度使用。

六、抵消作用是指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其心理上的不舒服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一个丈夫在娱乐城玩得太晚而回家很迟,他也许会为妻子带回较贵重的礼物来抵消他的愧咎之情。

有时,抵消作用不是用来弥补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而是用来抵消自己内心的罪恶感,或自己以为邪恶的念头。

例如,妈妈照顾小孩,不小心让小孩碰到了门、撞到了桌角而哭起来,做妈妈的常常会用打门、打桌子的方式来哄小孩子。

其实并不是作大人的相信门或桌子真会撞人,或者是打门或打桌子就帮小孩子出了气,只不过是因为内心不安,觉得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周,故总得做出一些事情来象征“我也尽了力”,以抵消其内疚。

七、补偿作用这是指,个体企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其因生理或心理缺陷而产生的不适感,从而减轻其不适感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这种引起心理上产生不适感的缺陷,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仅仅是想象而存在的。

例如,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欠佳,不能在运动场上骁勇称霸,于是在学习上拼命用功,在考场上夺冠摘桂。

有的人功课不好,便在社交场所大出风头。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乃补偿作用也。

补偿作用可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成就动机和有效能的力量,以适应人们改正自己的缺陷。

补偿作用还可以增进安全感、提高自尊心以及维护心理健康水平。

但是过分的补偿则害多益少,不利于心理健康。

八、合理化作用合理化作用又称文饰作用,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合理化作用是人们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不过,个人如常使用此机制,借各种托词以维护自尊,则不免有文过饰非,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之嫌,终非解决问题之道。

很多强迫型精神官能症和幻想型精神病患者就常使用此种方法来处理其心理问题。

一般,“合理化”可分为三种方式:(1)酸葡萄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

此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里的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进葡萄园中,看到架上长满了成熟葡萄,它想吃,但因架子太高,跳了数次都摘不到,而无法吃到葡萄,它就说那些葡萄是酸的,它不想吃了。

其实葡萄是甜的,它因吃不到,而说葡萄是酸的。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2)甜柠檬与酸葡萄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此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

上述伊索寓言里所说的那只狐狸,后来走到柠檬树旁,因肚子饿了,就摘拧檬充饥,而且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其实拧檬味道是酸涩的。

引申到我们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时我们也会像这只狐狸一样,努力去强调事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病苦。

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嫁给木呐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老实;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

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时适当地运用,能协助我们接受现实,但这种方法,如过分使用,会妨碍我们去追求生活的进步。

(3)推诿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个人心灵之平静。

例如,学生考试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说老师教得不好、老师评卷不公或说考题超出范围;战败的将军不愿承认战败是因自己策略运用错误,而说是“天亡我也,非战之过”。

打人说是自卫;喜欢应酬、饮酒作乐,说是为了生意或工作在联络感情;球赛输了,说场地不好,裁判不公;老师体罚学生,说“爱之深,责之切。

这些都是一种推诿用。

有一句台湾俚语:“不会划船说溪窄。

”很传神地表现推诿作用。

九、压抑作用是指当一个人的欲望、冲动或本能无法达到满足或表现时,有意识地去压抑、控制、想办法延期以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它是最基本的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换句话说,压抑作用是“自我”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执行的心理机能。

例如一位男子在马路上闲逛,遇到一位陌生的漂亮姑娘,一刹那间产生了想入非非的念头,可是马上想到这样的念头是不好的,也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应赶快压抑、打消不应有的邪念,这就是压抑作用的表现。

可以说,我们之所以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每个人的压抑作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的。

越是成熟,有修养的人,就越能自如地使用压抑作用。

十、升华作用是指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在现实社会中,个体的某些行动或欲望,是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的,如果直接表达出来,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而受到责罚。

因而必须改头换面,以迂回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说,将杀人、打人的冲动,改为以骂人或仅仅是讽刺人的方式来表现。

因为杀人、打人是社会所不容许的,会受到严重的处罚;但骂人或讽刺人,则显得无所谓。

这样采取社会较能接受的方式,同样可以发泄自己的本来的情感,而不会引起内心的焦虑与紧张。

如果将这些冲动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使其以有利于社会和本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时,无意识欲望即得到满足,这个过程就叫做升华。

例如,当某人遭受爱情挫折时,他可以转向写诗、写小说、绘画、弹琴或雕塑等,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这也是升华作用。

升华作用能使原来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上的安定与平衡,还能满足个人创作与成就的需要。

十一、利他作用利他作用是指,采取一种行动不仅能直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冲动,同时所表现的行为又可帮助他人、有利于他人,受到社会赞赏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它是一种与升华作用类似的心理防卫机制。

十二、幽默作用当一个人处境困难或陷于尴尬境地时,有时可使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度过难关;或者通过幽默间接表达潜意识意图,在无伤大雅的情形中,表达意见,处理问题。

我们将这种心理防卫术称之为幽默作用。

幽默也是一种高尚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人格发展较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幽默,可以合适的幽默,可以将一些原来较为困难的情况转变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度过难关,免除尴尬。

它是一种成功的适应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