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清朝老照片

合集下载

真实的清朝版图,清朝的版图变化

真实的清朝版图,清朝的版图变化

真实的清朝版图,清朝的版图变化展开全文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

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

纷纷扰扰其实一直在华夏大地上融合,明朝时期女真也是明朝附庸一处。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才拉开了满族与汉族争权时代。

传统观念我们都人为清朝时期的版图是一张“秋海棠”,但是其实清朝时期,东亚大陆西部和北部有很多小国家,大多属于附庸国,而其中准噶尔汗国其实又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它根本不受满清王朝任何支配。

而清朝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征战,才有了大家观念中”秋海棠“的版图。

1644年是华夏大地上一个多事之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建国大顺,大军会师北京城,李自成进入北京标志明朝大一统政权结束,南明开始。

崇祯自缢之后,李自成在北京的作为导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大顺的军队在清朝八旗军的面前一溃千里,从而退出北京城。

这个时候四川的起义军张献忠也崛起了,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

而此时的准格尔与中原势力并无纠纷。

清朝入关,迁都北京,大军入主中原,明朝覆亡后,与清军作战的重任就落在农民起义军身上。

当时关内的农民起义军,以李自成、张献忠两大部为首,都是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民军,但这对于八旗骑兵来说不堪一击,在清军统一全国的进程中很快就被陆陆续续消灭了,而此时又多了个吴三桂割据一方。

当时还有一个南明政权,但是其区域都是一些明朝当地的官员或者农民军进行抵抗,后面不断溃败就逃亡到缅甸区域。

到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军以内大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自腾越发兵,分两路追击逃缅明军,南明军受到重大打击。

十二月,永历帝被缅人交出,翌年,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南明政权至此彻底灭亡,自清军从入关到消灭南明政权花了18年的时间。

1662年康熙帝即位,此时还有吴三桂等三藩割据一方,于是康熙帝开始平定三藩,在苦苦坚持八年之后三藩终究被灭,自此入关战争遂告结束,清朝终于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而此时准格尔也在不断的吞并扩张中,已与中原王朝直接接触。

老照片百年前的北京第一监狱(组图)

老照片百年前的北京第一监狱(组图)

老照片:百年前的北京第一监狱京师模范监狱,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所监狱,在民国初期,其改名为京师第一监狱。

这座监狱是颇为传奇,它是由日本人小河滋次郎博士设计,却有因为关押过日本人的走狗,著名的女汉奸川岛芳子而出名。

图为川岛芳子在狱中,看照片是不是很难把她和第一美女汉奸联想在一起。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拍摄于1917年的老照片,来了解一下这座监狱。

坐落于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以南、陶然亭以东、北京外城南城墙以北的姚家井地区。

以前是镶蓝旗的操场。

这座监狱被当地人称为“王八楼”,因为监狱的整个结构从上往下看像极了一只王八。

因为它整个内部格局相通,曾分散状,中心岗楼于四周监舍相连,在岗楼里的人只需绕着岗楼转一圈,就能了解所有监舍的状况。

图为监狱的食堂,凡人们在吃饭,可以看到监狱的犯人穿着和伙食都相对还是有保障的。

监狱内设施众多,不仅男女分监狱,还专门设置了病监和幼监。

另外还有教诲所、囚犯工场、书籍室、阅览室、囚人接见室、运动场、医诊室、浴室等机构。

图为监狱的监舍这就是中心岗楼。

狱中的犯人也需要从事一些劳动,但是相比以前的去矿山挖煤矿等等,这些工作相对而言已经是非常的轻松了。

监狱的首期工程占地为南北300米,东西270米,折合123亩,做多可关押犯人500人,图为狱中的犯人被集合在一起,看到他们并没有带有手链,只是带着脚铐,比起古代那百斤重的枷锁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京师模范监狱,即是监狱的样板,与封建衙门相比,不但在建筑上效仿西方,同时在管理人员选择、管理方法上也具备现代的色彩。

模范监狱建成时,对管理人员的录用选择标准极为严格,必须符合“相貌端正,有文化、有家私,不靠做监狱管理人员养家糊口”三个条件。

监狱坐西朝东,依次分为三个区。

前区(东部)包括大门、传达室、接待室等;中区是办公楼及附属用房,后区(西部)是监区。

监区的监舍分南、北两监,平行排列,每监各有5幢监房,均为扇形展开。

在扇柄之处建有一座二层瞭望楼,可同时监控各栋监房,瞭望楼的楼顶为瞭望台,中间二层为教诲堂,一层设有惩训室。

清朝宫女回忆录

清朝宫女回忆录

旗下人有一种特殊性格,不够相当交情,是不会随随便便对你倾吐自己身世的。

如果不识相,过分地询问,反而会认为你不懂礼貌,缺乏教养,从而会对你冷漠下去。

用她自己的话说:“谁要是用…审贼‟的口气,让我一问一答,我根本就没闲工夫理他!”所以我从一开始就称她为何妈妈,用年轻人应该尊敬老晚清宫女人的态度去尊敬她。

因此,在她的眼里认为我还算一个讲礼貌的人,渐渐地对我能谈些宫里的事。

她为人非常文静,从来不大声谈话。

总是慢声细语的,一字一句地把话送到你耳朵里,这也表明了她在宫廷受过苦难的折磨。

秋天的晚上,时常是我们谈话的时间,见面寒暄以后,让过茶,渐渐谈到她的过去。

“我们旗下人,生下来就有口粮,由宗人府(应为都统衙门)发给,这是皇上给的恩典。

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宗人府(应为内务府)就要按册子送交宫里当差了,这是当奴才应当孝敬的差事。

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这样,有的人家门楼高一点儿,或者跟宗人府(内务府)的人有点人情,也就免了。

有的人家希望女孩子出去见见世面,一来,每月能挣几两银子,家里又能按时按节得到赏钱;二来,女孩子学点规矩,在宫里调理出来的,图个好名声,借此往高枝上攀,找个好婆家。

真要找个几等侍卫之类的,再有人一提拔,不几年也许就发迹了。

”她喝著茶,慢慢地沉思著。

她淡淡地谈,我淡淡地听,谁也不多说一句话。

旗下人讲究的是风度悠闲,不管多么火急的事,也要保持著悠悠自在的姿态,像在说旁人的事情一样。

实在说,她对旗人的上下机关并不都熟悉。

“我是13岁那年夏天,五月节以前,由府右街南边宗人府(内务府)选进的。

交进宫前先学几天规矩,早晨由家里人送来,中午由家里人接回去。

实际上是宗人府(内务府)送的情份,让孩子和家里人惜惜别,免得孩子们临时哭闹。

过几天,乘家里人都不在,用轿车把我们——大约30多个人,送到神武门外,由老太监接领过去。

把我和另外三个人送进储秀宫。

进宫向老太后的寝殿碰完头,就算是储秀宫的人了。

”她说话时,眼睛经常不瞧著对方脸,仿佛自言自语似的,很难察觉出她的内心感情来。

《佛山街略》分享沙龙:清朝全盛时期佛山旅行攻略

《佛山街略》分享沙龙:清朝全盛时期佛山旅行攻略

《佛山街略》分享沙龙:清朝全盛时期佛山旅行攻略明清时期,佛山镇是天下四聚及四大名镇之一,与北京、苏州、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北方名城齐名。

清朝全盛时期的佛山镇到底有多繁华,《佛山街略》有清楚描述。

道光十年即鸦片战争爆发的前10年,是大清帝国最后的辉煌。

《佛山街略》重点描述了七条路线,记录了佛山全盛时期末年之地理交通、街道里巷、名胜古迹,尤详于工商字号、贸易物品等情况,实际上是一本“佛山导游贸易购物指南”,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外地的观光客和相当部分的经商贸易客商。

《佛山街略》,清道光十年(1830)禅山怡文堂刻本,著者不详,原件现藏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

1984年由著名近代史学者王庆成先生在英国发现该文献原本,并订购其微缩胶卷,此书方得传回国内。

七条路线中,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正埠至祖庙的中、东、西三条路线,正埠即今天永安路与南堤路交汇处,此三条路线所经过的区域其城市肌理保留较完好,是佛山老城区的核心部分。

本次分享,按照街巷现状对此三条路线进行还原,观察佛山镇200年来的城市变迁,以此为基础分析佛山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探讨当下佛山城市更新的思路。

由于《佛山街略》中大多数地名今已不存在,故需寻找古地图进行比对考证。

道光《佛山忠义乡志》与《佛山街略》为同期刊物,其所载的佛山镇地图是最直接反应当时场景的资料,很多重要地点均在地图上有标示,遗憾的是当时的地图只能显示相对位置,没有街巷路径。

道光《佛山忠义乡志》所载的正埠码头图,码头上岸有“忠义乡牌坊”,然后是“接官亭”。

现在南堤路上原正埠码头附近也建了一个“忠义乡牌坊”,可以看出是完全仿照当时牌坊形式所建。

中华图书社印行《佛山明细地图》,出版年代不详,图上显示还没有马路,推断该图制成时间是1913年至1924年之间,比例尺1:6250,(台湾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

据沙龙现场资深佛山文史研究者“有民有路”考证,此图为“佛山宝镇、石湾光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其目的是铺排电灯线路,推广电灯安装。

老照片:几十张照片记录老天津1870-1946年的生活瞬间

老照片:几十张照片记录老天津1870-1946年的生活瞬间
民国初年,天津,官银号、北海楼。
1921年,拆除同年重建后的老城中心鼓楼,建国初期拆除。现在的鼓楼为2001年建成。
1923年,天津,路边理发。
民国,天津东站。
1920年代,天津,意大利风情街马可波罗广场的罗马柱。这里不少小洋楼里住的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风云人物。
1920年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津,泰安道旧影。
1920年代初,天津东站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接发由“满铁”转运经奉天驿(今沈阳站)开往北京的一列国际列车。
1900年,天津,金汤桥。坐落于海河之上,连接奥匈帝国租界与其他地方的通道。通过大型船舶时,中央可开启供船只通过。
1901年,天津,美国第六骑兵俘虏的义和团囚犯。
1902年10月1日,英军在老龙头车站(今天津站)降下英国国旗。
1902年10月1日,由英军占据的京榆铁路移交仪式在老龙头车站举行。
京榆铁路是指由北京至山海关的一段铁路的旧称,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京榆铁路。
建于1903年的天津北站是津浦线、京山线交会处,也是津浦线的起点站。
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为摆脱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的租界管制而建天津北站。
天津,营口道与南京路交界处。照片大约拍摄于1936年。
1936年,天津码头,日本人装运走私和经济掠夺来的棉花。方大曾/摄。
1937年,日军占领天津火车站后欢呼。
1937年,在天津市街道上,一名日本兵展示受伤士兵的头盔。
1937年,日本士兵在中国天津街头。
1939年,天津,西开教堂前水灾场景。
1946年,天津,美国海军陆战队收养的中国孤儿。
民国时期,天津,压岁钱。
1900年,天津,战后,法租界被战争毁坏的建筑。
1900年,天津火车站附近,被八国联军毁坏的房屋。

清朝版图变迁过程

清朝版图变迁过程

1689年之后,中国丧失了5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外蒙古156.6万平方公里和被俄罗斯侵吞的400多万平方公里。

1、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

2.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3.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约十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

4.1840(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帝侵并,该邦面积约百万平方公里。

5.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为属邦布鲁特,约十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并吞。

6.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俄帝侵占,并逼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7.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为俄帝侵占,事后逼清廷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8.1864年(同治三年)后,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加以承认。

9.1868年(同治七年),约百万平方公里面积之我属邦布哈尔汗国,被俄帝侵并。

10.1876年(光绪二年),原为我属邦浩罕国,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吞并。

11.1881年(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二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伊犁条约而丧失。

12.1883年(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二万平方公里土地,于俄帝逼订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13.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新疆省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一万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与英国瓜分。

14.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俄帝强租旅行顺大连,该两港口面积约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15.1921(民国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正式侵并,总面积约十七万平方公里国土。

清朝历代皇帝画像详解

清朝历代皇帝画像详解

清朝历代皇帝画像清太祖:(在世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在位1616年-1626年)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

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喜塔拉氏。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小时受到很深的汉文化的熏陶。

1582年塔克世与祖父觉昌安被尼堪外兰害死。

为报仇,次年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当时装备短缺,仅有十三副盔甲),也正式开始统一女真的大业。

1587年攻克佛阿拉城,自称可汗。

据满洲实录, 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

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

1626年在攻打由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时被葡萄牙制的红衣大炮击伤,死在回沈阳的路上。

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43年9月21日八月初九;在位1 627年-1643年)崇德(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姓爱新觉罗,名皇太极,。

军事家,政治家。

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尊称后金天聪帝爱新觉罗阿巴咳,也称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极。

皇太极病逝于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晚十时,年52岁。

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清世祖:(在世1638年-1661年;在位1644年-1661年)顺治(章)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

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越太 南后 ,五 谅旬 山万 一寿 役, ,则 而为 安甲 南申 之, 疆其 土时 无法 。人

不 移 。 盖 以 近 事 证 之 ,
。国寿 记君无 者主疆 按、。 :总各 以统国 此之之 四书使 字,臣 颂而, 太祝亦 后曰莫 ,:不 实万呈 为寿递 确无其 切疆本
。评联 我:” 国“外 之甲, 官辰还 绅十发 士月表 商十题 ,日为 莫,《 不皇万 颂太寿 太后无 后万疆 曰寿》 :至的 万矣时
02 特 殊 嗜 好
特殊嗜好
超级票友
西太后还是个懂戏的超级“票友” ,京剧发展 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在西太后的鼓励下完 成的。正是由于她坚定的支持,原来上不得台面 的乱弹才得以成为压倒所有其他戏曲形式的京剧。
忠实粉丝
慈禧太后还是观音菩萨的忠实“粉 丝”。宫中人称慈禧为“老佛爷”。慈 禧信佛,以菩萨自居,自视为观世音菩 萨转世,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化身, 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以慈禧的面目来 统治这个世界。
历史人物介绍
Historical figures to introduce
——慈禧
历史上 思想上 外交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生 平 简 介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
~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
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
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