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的民国老照片
潮州的历史老照片

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图 书馆,发现了几张1890年至 1928 1928年之间美国传教士在潮州 拍摄的照片。 似乎能触摸到那遥远的历史的 声音。
上面那张照片拍摄于1928年。民国17年。 标题:“潮州府的老门” 拍摄地点是潮州的牌坊街。 在画面左侧那个拿着相机的美国人脸上流露着兴奋的神情,他的 装束使得在他旁边的两个小孩感到好奇。在男子身后是“理学儒 宗坊”,牌坊上“铨曹冰鑑”四个字是那么清晰。男子的右侧是 一位拿着雨伞的美国女子,她的脚步是那样轻盈,我能想象她此 刻脸上的表情,定是陶醉于这精妙的建筑和这整洁的街道。画面 右侧那稍显富态的妇人,我猜想,应该是一名布道的修女,在她 身后望着镜头的潮州男子细细打量着手握相机的外国人。那时, 这几名外国的到来,不知该引起人们多大的讨论,或许,街道两 旁的商铺“南华商店·南华商店各港靴鞋发行”和“记鞋庄”里 的老板放下了手头的活儿,跑出来看看这四名蓝眼睛的人。它可 能是牌坊街的第一张照片。
拍摄于1921-1923年期间
描述:“一千只手臂的女 神!在一座潮州府外面 的新建的佛寺里面。在 一旁的神圣场所有一场 表演。他们想象这个慈 祥的女神用所有的手去 帮助人们。”
很可能在文革期间被毁了
拍摄于1911年。第二年, 便是辛亥革命。 描述:布道团第一次在 潮州府的“猴洞”。一 个名叫飞利浦·库斯兰 的医生,他也是一名医 学传教士,在1888年, 他随着长老会在潮州展 开工作。(“猴子庄园” “猴子庄园” 即中山路同仁里, 即中山路同仁里,假山 现还是那样。) 现还是那样。)
这张照片拍摄于1888~1906年期间。
这张照片拍摄于1894~1906年间。很可能是湘子桥的第二张相片。
上张照片拍摄于1921-1923年期间。地点:潮州开元寺
震撼!100张乐山绝版老照片,记录一座城市百年记忆!

震撼!100张乐⼭绝版⽼照⽚,记录⼀座城市百年记忆!时光如⽔,总是安然。
每⼀座城都是⼀部史诗,⽤沉稳的历史低诉着过去,⽤⽇新⽉异的变化迎接着未来。
站在历史的坐标,感受城市的变迁,⼼中拂过暖暖的柔情。
⼀座城市的记忆,牵扯太多⼈浓浓的乡愁。
你是否也在好奇,以前的乐⼭是什么样⼦的?乐⼭全景新⽼两张照⽚的对⽐看的出来乐⼭这座城市,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味道,这就是我的家乡!乐⼭!⽼霄顶公园60年代的⽼霄顶和现在的⽼霄顶,凉亭依旧、繁花盛开、叶绿枝茂!乐⼭⼤佛⽼公园凌云塔听奶奶说凌云塔那时候是可以上去的,但是现在为了保护好⽂物已经隔了⼀道铁栏,不能上了。
张公桥对⽐两张图以前张公桥对⾯是⼀座⼭⽽现在的张公桥,是闻名遐迩的⼀条好吃街了!铁⽜门作为⼀个90后⼩时候记忆中的铁⽜门和现在有些不⼀样了,每次去太阳岛的时候都会来这⾥坐船。
太阳岛那时去太阳岛的时候早已没有观光缆车了,但是还是很怀恋那个时候在太阳岛,河边上捡⽯头,搬爬海,童年真的快乐的不⾏!岷江⼤桥每次回到⽼家都会听爷爷奶奶,那时候在桥上卖鸡蛋的故事,讲故事同时,也在给我们讲道理!乐⼭汽车总站当时的汽车总站发展到现在都有肖坝车站,联运站以及⾼铁站了。
桂花楼看着古朴的砖⽡可以感受的到当时的年代感,城墙依旧保存的很好,这上⾯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是我们不知道的。
乐⼭港从⽼照⽚看后⾯的睡佛清晰可以见,蓝蓝的天、⽩⽩的云与睡佛交相辉映。
迎春门当时是80年的洪灾⼏乎把迎春门都给淹了。
⽽现在周边筑起了⾼⾼的防洪台,以免再次被洪⽔给吞没。
⽼乐⼭还有这些照⽚记载了1911年-2017年的乐⼭,⼀起来看看他的⽼样⼦吧!1911年,这是⽬前发现的最早⼀张记录乐⼭城市的图⽚,拍摄者现⼰⽆法考证,原载于早期的苏联画报。
六⼗年代的乐⼭全貌。
1982年,乐⼭的城市发展始于改⾰开放之后,上世纪六、七⼗年代以前的乐⼭城⼤都还是⼩青⽡房,和过去⼀样⼏乎没有⼤的变化。
2004年,随着⼈们的⽣活⽔平的提⾼,房地产业的逐步兴旺并进⼊⾼速发展阶段,乐⼭的城市⾯貌发⽣了惊⼈的变化,肖公嘴⼀带⼰开始出现了三⼗层以上的⾼层建筑。
老照片:民国天乳运动,操之过急反惹一身骚

⽼照⽚:民国天乳运动,操之过急反惹⼀⾝骚物极必反,摁久会弹。
⾃清灭亡,中国有了两放。
⼀为放脚。
⼆为放乳。
前者⼏⽆异议,后者却惹⼀⾝骚,引发若多争议。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事。
1920年代,很多先进知识分⼦提倡放乳。
⽽且提到了国家兴亡的⾼度。
1927年7⽉7⽇,⼴东省民政厅长朱家骅提案《禁⾰妇⼥束胸》,⽂中称:“妇⼥胸受束缚,影响⾎运呼吸,⾝体因⽽衰弱,胎⼉先蒙其影响……乳汁缺乏,⼜不⾜以供哺育,母体愈羸,遗胎愈弱“。
北伐成功后,1929年7⽉,在⼴州成⽴了风俗改⾰委员会。
委员刘禹轮在《为提倡“天乳”运动告⾰命妇⼥》中,⽐朱家骅说得更透彻:束胸不但影响妇⼥⾃⾝健康,影响中华民族母性的健全,最终使得未来的国民⾝体不好。
这实在是民族很⼤的危机。
为推⾏天乳运动,⼴州政府规定,不放胸的,罚。
然⽽,移风易俗,⾏政命令是最⽆效且最易失败的⽅法。
毕竟,之前上千年,皆以消灭⼥性特征为乐,那些敢于表露⾃⼰⾝体的,哪怕只是露出个⼿腕,都会被视为放浪之⼈。
因此,尽管⼴州⽅⾯派警察巡逻,逮着束胸的就罚,却架不住有些⽼古板家有钱不怕。
其⼀媳欲放,家翁不准,⼀⽇三罚,不以为意。
⼈家不差钱啊。
强制推⾏天乳运动,欲毕其功于⼀役,结果却受到很多抵制,未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战果,反被很多⼈在报上嘲讽,惹上⼀⾝骚。
然⽽,在北⽅的哈尔滨,却⼜是另⼀番景象。
原来,俄国⾰命之后,很多贵族富商流亡东北,聚集哈尔滨。
俄罗斯⼥⼈豪放,⽿濡⽬染之下,哈尔滨的妹⼦们却在不经意间,响应了南⽅政府的号召。
《民国⾐裳》⼀书记载,民国才⼥,时任哈尔滨第⼀⼥⼦中学校长的孔焕书说过:“哈尔滨俄侨很多,俄国⼥⼦,袒胸露臂,因⽽中国⼥⼦都潜移默化了。
学校对于束胸恶习,谆谆劝导,很是注意”。
她还说,我们看别处都市的⼥⼦,尤其是上海,胸平如男……按着现在的话来说,她这是地图炮。
也不知当时有反击的没有。
汉口租界老照片-内附地图

一座城,两条江,三个“镇”——深入大武汉(历史文化篇)现代大都市武汉是一座城,长江和汉江从中交叉而过,将大武汉分隔成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镇。
最近申请成为百度旅游行程规划师,帮助写武汉的旅游行程计划,为了便于大家对武汉有更全面的了解,于是搜集了一些历史资料和老照片,以飨视觉之宴,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汉。
时间仓促,请多品评指正~一、繁华都市——汉口印象(汉口租界及民国历史发展)这是一张1920年武汉书业公会所发行的汉口地图(注:长江以前叫扬子江),幅面有2/3张全开大小。
且仅仅就汉口一地,可见图中信息量之大。
图中左起红色是英租界,绿色为俄租界,土黄色为法租界,褐色为在1917年北京政府加个协约国对德国作战,随即强行收回的汉口德租界(收回后称第一特别区),最后紫色是日租界。
右上角绿色部分为“六国洋商跑马场”,即现在的解放公园。
In pre-war 1930's Hankow as in Shanghai, a day at the races was de rigueur for the fashionable set.跑马场旧址现在的同济医学院原是“中华商团跑马场”,又称为“华商跑马场”。
当年一个叫张永璋的中国买办去看赛马,他自以为是洋行买办,就想去高级看台上面就坐。
哪知道在看台门口被守门的印度人拦住了,而且还被踢了一脚。
当天晚上,武汉的中国富商聚倒一起开会,决定自己搞一个跑马场。
正好当时地皮大王刘歆生在今天的航空路附近有块地,于是就建了此跑马场。
1951年,同济大学医学院由上海迁至武汉,“中华商团跑马场”被划拨给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就是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898年7月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汉口日本专管租界租约》,从通济门外德租界北首起,沿江小行100丈,至燮昌小路(今郝梦龄路),东起江边,西至平和街(今中山大道)。
有意味的是,日租界及附近地区,后多用抗日名将或地名来命名。
当年的日租界,是华中地区贩运毒品的大本营。
汉口租界老照片-内附地图

一座城,两条江,三个“镇”——深入大武汉(历史文化篇)现代大都市武汉是一座城,长江和汉江从中交叉而过,将大武汉分隔成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镇。
最近申请成为百度旅游行程规划师,帮助写武汉的旅游行程计划,为了便于大家对武汉有更全面的了解,于是搜集了一些历史资料和老照片,以飨视觉之宴,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汉。
时间仓促,请多品评指正~一、繁华都市——汉口印象(汉口租界及民国历史发展)这是一张1920年武汉书业公会所发行的汉口地图(注:长江以前叫扬子江),幅面有2/3张全开大小。
且仅仅就汉口一地,可见图中信息量之大。
图中左起红色是英租界,绿色为俄租界,土黄色为法租界,褐色为在1917年北京政府加个协约国对德国作战,随即强行收回的汉口德租界(收回后称第一特别区),最后紫色是日租界。
右上角绿色部分为“六国洋商跑马场”,即现在的解放公园。
In pre-war 1930's Hankow as in Shanghai, a day at the races was de rigueur for the fashionable set.跑马场旧址现在的同济医学院原是“中华商团跑马场”,又称为“华商跑马场”。
当年一个叫张永璋的中国买办去看赛马,他自以为是洋行买办,就想去高级看台上面就坐。
哪知道在看台门口被守门的印度人拦住了,而且还被踢了一脚。
当天晚上,武汉的中国富商聚倒一起开会,决定自己搞一个跑马场。
正好当时地皮大王刘歆生在今天的航空路附近有块地,于是就建了此跑马场。
1951年,同济大学医学院由上海迁至武汉,“中华商团跑马场”被划拨给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就是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898年7月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汉口日本专管租界租约》,从通济门外德租界北首起,沿江小行100丈,至燮昌小路(今郝梦龄路),东起江边,西至平和街(今中山大道)。
有意味的是,日租界及附近地区,后多用抗日名将或地名来命名。
当年的日租界,是华中地区贩运毒品的大本营。
老照片:近代天津——租界是越不过去的话题

老照片:近代天津——租界是越不过去的话题位于天津老城东门外的宫南、宮北大街是天津早期一条颇具特色的繁华商业街,而最为难得的是这种特色一直保持并逐步发展到了今天。
这里所谓的“宫”,是指位于三岔河口的天妃宫(后称“天后宫”),而宫南、宫北大街的繁华也正是得益于此。
图为敕建天后宫1946年,国民政府将沿河大街、山口街与前法国河坝接顺,并统称为“张自忠路”。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最初在冯玉祥的部队中担任高级将领,1936年5月出任天津市市长。
图为沿河大街早在康熙初年,清政府便通过官、商捐助修筑了一条由天津城区向东南至成水沽的叠道,成为连接天津与大沽、新城等地的通衢。
此后因为年久失修,到了雍正年间便坍塌损坏了。
乾隆初年,在天津道陈宏谋的建议下,清政府对此前的叠道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和延伸。
因其位于海河右岸,又直通“海下”大活口,所以人们将其称为“海河叠道”或“海大道”。
图为清末海大道1860年天津开埠,为海大道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英、法紫竹林租界就划定在海河与海大道之间。
直到19世纪末,海大道始终都是租界与华界重要的分界线,以至于在许多近代西方人看来,海大道就是“文明”的边界。
图为英租界内商业繁华的海大道英租界内的海大道最初是木质路面,租界工部局先用灰土将路面碾压密实,再将用沥青浸过的加拿大进口红松木块年轮面向上地竖排,并用钢丝固定,最后在上面加沥青混凝土碾压成路。
图为19世纪末的英租界码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破了清政府沉睡多年的壁垒,中国从此进入了命运多舛的时代。
在《南京条约》签订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东西方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先后开辟了近三十处租界,成为了外国侨民居留、贸易的“国中之国”。
图为英租界码头租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外国人篡夺了本应属于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方面的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或外国侨民选举的工部局或居留民团行使各种权力。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典型代表,它是近代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产物,对于中国城市的近化产生过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本文荟萃了多幅林徽因珍贵老照片,相当一部分很少流传出来。
群友“窗子内外”提供了不少照片及背景说明,在此深表谢意。
童年林徽因(1912 年,8岁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
右二为林徽因的亲妹妹麟趾,后夭折)少女林徽因1916年,林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开始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学的表姐们个个文雅出众,谈吐得体。
她们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影。
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
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
随着父亲升迁的脚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迁居北京。
图为1920 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照。
1920 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
这次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携女同游,他在给林徽因的信中说道: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领悟我胸怀;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图为林徽因在海轮上与友人在一起)1920 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壁炉前阅读)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开心灵取吸收知识,萌生出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愿望。
同时她也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
此时她结识了徐志摩,两人向彼此敞开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强烈的追求。
最终十六七岁的林徽因选择郑重珍藏这份感情,报以朋友间的敬重和挚爱。
图为1920 年在伦敦的林徽因。
名媛林徽因(林徽因和她父亲,时任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梁启超携梁思庄与林徽因游览长城。
梁思庄是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左一是梁思成)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1924 年5 月8 日,新月社举行晚会庆祝泰戈尔64 周岁生日,林徽因扮演泰戈尔诗剧中的公主)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化装舞会)(林徽因留美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
老照片:几十张照片记录老天津1870-1946年的生活瞬间

1921年,拆除同年重建后的老城中心鼓楼,建国初期拆除。现在的鼓楼为2001年建成。
1923年,天津,路边理发。
民国,天津东站。
1920年代,天津,意大利风情街马可波罗广场的罗马柱。这里不少小洋楼里住的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风云人物。
1920年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津,泰安道旧影。
1920年代初,天津东站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接发由“满铁”转运经奉天驿(今沈阳站)开往北京的一列国际列车。
1900年,天津,金汤桥。坐落于海河之上,连接奥匈帝国租界与其他地方的通道。通过大型船舶时,中央可开启供船只通过。
1901年,天津,美国第六骑兵俘虏的义和团囚犯。
1902年10月1日,英军在老龙头车站(今天津站)降下英国国旗。
1902年10月1日,由英军占据的京榆铁路移交仪式在老龙头车站举行。
京榆铁路是指由北京至山海关的一段铁路的旧称,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京榆铁路。
建于1903年的天津北站是津浦线、京山线交会处,也是津浦线的起点站。
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为摆脱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的租界管制而建天津北站。
天津,营口道与南京路交界处。照片大约拍摄于1936年。
1936年,天津码头,日本人装运走私和经济掠夺来的棉花。方大曾/摄。
1937年,日军占领天津火车站后欢呼。
1937年,在天津市街道上,一名日本兵展示受伤士兵的头盔。
1937年,日本士兵在中国天津街头。
1939年,天津,西开教堂前水灾场景。
1946年,天津,美国海军陆战队收养的中国孤儿。
民国时期,天津,压岁钱。
1900年,天津,战后,法租界被战争毁坏的建筑。
1900年,天津火车站附近,被八国联军毁坏的房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0年的民国老照片
北京,背著工具外出做活的木匠。
东莞桥头镇,基督教福音堂。
1919年,杭州,制伞店
杭州,私塾学童。
天津,警察的装扮。
注意看这位警察的帽子,虽是民国了,但警察的帽子与大清朝衙门里的衙役帽子样式很像。
杭州,大运河运木材的船只。
湖北宜昌,街边菜販。
窝棚里的难民。
1917年,四川省理县,时任杂谷屯守备的高益斋(藏族)与妻子索黛玉及孩子
农村乡镇猪市场。
1919年,河北保定,育婴堂里的弃婴。
济南太庙的香客。
杭州,用牛拉水。
安庆,迎江寺內的振风塔。
1917年,四川,一戶藏族家庭成員。
1917年,四川潼川,磨面。
1917年,四川,帶篷子的独轮车。
杭州,街边小吃店。
河南开封,一对外国夫妻在中國。
1917年,湖北宜昌,街头理发摊。
耧
杭州,基督教青年会。
中國表情。
广州国軍士兵。
天津,洋大夫給儿童看病。
1917年,四川,遂宁县城街上行人。
北京,富豪人家前呼后拥的結婚場面。
北京,鼓乐班子。
北京,雨后泥泞的胡同。
天津,壹位姓周的先生。
北京,幼儿园里的孩子。
湖北宜昌,货船靠岸。
1917年,四川,藏族喇嘛庙窗戶
1917年,四川新都县,寺庙里的主持。
天津,居住在窝棚的难民妇女。
1917年,四川遂宁县,做草鞋。
1919年,杭州,现场表演做鼓。
天津,东马路青年会门前等待新人的馬拉轿车。
北京,制作地毯。
北京,监狱犯人做火柴。
北京,語言學校的考試。
北京,掏粪人。
北京,喇嘛。
木匠铺。
盲人。
老外研究強国要訣。
老年乞丐,怀里还有孩子。
北京,雍和宮喇嘛跳鬼舞。
1917年,重庆,敲鼓。
1917年,四川遂宁县水果摊。
北京,喪葬上的紙人仆人。
天津,馬車。
澳門,在澳門的尼泊爾人。
天津,富家弟子的婚禮。
1917年,成都挑夫。
杭州,雷峰塔,1924年倒塌。
北京,囚犯。
北京,旗人婦孺。
山海关,卖大蒜的小販。
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的玉帶橋。
北京,機械車間。
北京,喪葬品紙馬車。
北京,葬禮上的巨幅紙人。
北京,喪葬品仙女紙人。
北京,觀火臺。
1917年,长江高山峡谷
1917年,四川,奉节城依鬥門城樓
1917年,四川省万县万州桥
1917年,重庆江边挑水人
四川,铜梁安居镇踩水车和背背篓小男孩四川水车1917年,四川省潼川二人拉锯做棺材盖
四川省金堂县赵镇,龙头石桥四川省金堂县赵镇,弹棉花四川省金堂县赵镇,正在吃饭的士兵
成都北门口的挑夫
四川督军署成都华西协合大学里的一处建筑
四川郫县城门
四川灌县,都江堰上的安澜索桥
川西索村主街道
四川省安县,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