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色幽默文学
英美文学简史名词解释黑色幽默

英美文学简史名词解释黑色幽默1、“黑色幽默”的来源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根据一些作家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思想、艺术特征,选取了十二个作家的有关小说片断,辑为《黑色幽默》集。
八个月后,另一作家尼克贝克又发表了《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
从此以后,“黑色幽默”的名称便广泛传开。
这13位作家中,约瑟夫·海勒、托马斯·品钦、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约翰·巴思的影响较大,他们与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库特·冯内古特、威廉·加斯等人一起成为黑色幽默作家的代表。
从60年代中期开始,黑色幽默这一文学流派异军突起,成为美国现当代文学中举足轻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在美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文革”后期开始,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并被翻译成汉语。
进入新时期以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就更多地被介绍给中国读者,这些作品的汉译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2、黑色幽默小说的特点“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是指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笑态度。
“黑色幽默”所以产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战争创伤、社会动乱所引起的人们对末日临头的预感和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人的个性丧失。
一句话,是本身就充满着“黑色幽默”色彩的美国社会现实在文学上的反映。
黑色幽默作家面对着资本主义世界日益恶化的社会矛盾,看到了社会的畸形与弊病,看到了周围世界与“自我”的敌对,不再相信“社会和谐”的说法,对人类的“完美境界”也不抱任何希望。
他们信奉存在主义,但比存在主义走得还远。
认为在荒谬的生存条件中,人能够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他们更加强调绝对的荒谬,思想也显得更加绝望。
因此,他们以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为己任。
黑色幽默作家冯尼格说“黑色幽默是大难临头时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反映了他们在创作上的思想和情绪。
第12章 黑色幽默

2022/12/31
二、“军规”的现实与意义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小 说中最受欢迎的作品。
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以驻扎在地中海意大利附近一个小 岛上的美国空军轰炸队的生活为题 材。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内容与清 晰的故事线索,整部作品由42个章 节组成,几乎每个章节都侧重写一 个人物,又以上尉投弹手约赛连贯 穿始终,把各个人物与各式事件串 联起来,使整部小说保持了一种既 松散又统一的格局。
2022/12/31
三、黑色幽默文学的特征
黑色幽默文学并非一个自觉的文学流派,并没有自己明确的主张 和共同的纲领。黑色幽默作家的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 的作品仍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独特的幽默美学精神:它打破了传统悲喜剧的界限,对悲剧进行 喜剧化处理,将苦难与不幸当作开玩笑的对象。
✓ 故事的荒诞性与讽喻性:象征与讽刺融合在一起,形成“讽喻性” 风格。
✓ 托马斯·品钦是黑色幽默作家中最神秘的 一位,成名之后就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的著作也往往晦涩难懂,神秘莫测。 《万有引力之虹》是品钦的代表作,堪称 一部奇书。作者将人的欲望与现代科技融 合在一起,既是对社会荒诞性的揭示,又 呈现了科技在人欲的带动下所发生的毁灭 性影响,同时也体现出一种神秘主义的宇 宙认识。
2022/12/31
布勒东
萨特
尤奈斯库
美国黑色幽 默小说与存 在主义
一、黑色幽默文学的源起
❖ 最后,黑色幽默的兴起也受到了当时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社会频繁发生战争、经济危机、能源
欧美文学中的 黑色幽默

第二节
一、生平及创作
海勒
1923生于美国纽约市的康尼岛,是当代美国文
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黑色幽默派的代表。 1954年开始写《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年出 版 《出了毛病》(1974) 《像戈尔德一样好》 (1979) “我要人们笑出来,然后在回味时感到惊恐不 已。”
二、《第二十二条军规》情节梗概
2、主人公尤索林是处于被主宰地位的
普通军人的代表 一个向第二十二条军规“企图打开缺口 的人”,对军规的惶惑和抗争成了这一 形象的精神支点。 “反英雄”形象。
(三)、《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
色 1、小说最杰出的艺术造诣在于建立了 “黑色幽默”这一现代审美形式。 2、故事不连贯,情节松散凌乱,没有 中心故事或中心情节,大量情节互不关 联或颠来倒去甚至支离破碎;场面转换 突然,线索繁多且各自在混乱的时序中 延伸、交错、重合乃至一再重复。
皮亚诺扎岛
尤索林 卡思卡特上校自始至终都笼罩着“第二十二条军
规”的阴影。 “catch-22” ——“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 法摆脱的困境” (二)、人物 1、军事官僚集团 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 、负责空军军 官操练的谢司科普夫中尉 、伙食管理员迈洛 中尉
“黑色幽默”是一种对绝望的幽默在文
学上的反映,它试图引出人们的笑声, 作为对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无意义和荒诞 的最大的反响。
社会现实处境的荒谬及其对个人的个体
存在的挤压。
二、“黑色幽默”文学形成的背 景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柏格森的直觉主
义、萨特的存在主义 “社会是谋杀者”,“对人的信仰已经消失 了”,人类接受的唯一命运就是“死亡”, “不是由原子弹造成的立即死亡,就是由作 为一个集中世界的国家造成的较快的死亡, 要不就是对内压制人的一切创造和反抗本能 的那种顺从性所造成的慢性死亡!” ——诺曼· 梅勒在他著名的《白色黑人》
第十章黑色幽默文学

“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
• 自从弗里德曼竖起“黑色幽默”的大旗, 被划归在这面旗帜下的作家时有增减,对 于哪些人算正宗的“黑色幽默”作家,美 国文学评论界众说纷纭。一般认为下列较 有代表性。
肖克特.伏尼格(1922-)
• 生于印第安纳州,早年就读于康奈尔大学, 二战期间于美国步兵团。曾为德军所俘, 囚于德累斯顿集中营,这段俘虏生活对其 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战后继续在芝 加哥大学继续学业。1950年成为专业作家, 并在一些大学兼职任教。 • 1965年《第五号屠宰场》,1973年《第一 流的早餐》,1979年《囚犯》等等。
第二节“黑色幽默文学”基本特 征
• • • • • 一、以冷写热、寓悲于喜的新型幽默。 二、存在主义荒诞观和荒诞手法。 三、隐喻和象征。 四、自然科学理论的移用。 五、语言革新。
约瑟夫.海勒和《第二十二条军规》》
• 约瑟夫.海勒(1923-),生于纽约,1942 年至1945年在美国空军中服役,1949年在 哥伦毕业大学获得文科硕士学位。1952年 至1961年在《时代》、《瞭望》等杂志从 事广告文字和推销工作。1961年成为专业 作家。1963年获美国艺术院奖,1977年成 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
《第二十二条军规》
• 艺术特色 • 一、拖沓回复的对话和单纯划一的人物描 写。 • 二、运用象征手法,揭示事物本质和传达 主观意念。 • 三、错落穿插、散而不乱的结构。
约瑟夫.海勒代表作
• 1961年《第二十二条军规》。 • 1974年《出了毛病》。 • 1979年《像黄金一样好》。
《第二十二条军规》
• 内容 • 一、揭露统治集团的腐败,批判官僚体制 的僵化。 • 二、谴责一切战争,流露虚无主义倾向。 • 三、宣扬存在的荒诞,提倡“自由选择”。 • 四、浸润在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本能描写。
黑色幽默-文档资料

1
一、“黑色幽默”文学的发展状 况 被弗里德曼称为“黑色幽默”的作家有十几人之多,除
了其中一位赛利纳是法国作家之外,其余都是当代美国 作家,而最具代表性的,有托马斯,品钦、约瑟夫· 海 勒、约翰· 巴思、库特· 冯纳古特和唐纳德· 巴塞尔姆等。 托马斯· 品钦1937年生于纽约州的格伦科夫城。他的三 部小说《V》(1962L、《编号第49的哭喊》(1966)、 《万有引力之虹》(1973)使他成为当代美国文坛上最著 名的作家之一。品钦热衷于现代物理学中的“热寂说”, “死亡”是他经常探讨的主题。他把物理学中“熵”的 概念注入他的社会观中。因为“熵”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将使太阳和地球上的热能逐渐散发,而使其活动减慢终 至最后沉寂。在他看来,人类社会也如宇宙一样处在衰 变过程之中,将来的归宿也必然是崩溃瓦解。因此他笔 下的人物往往在惝恍迷离的世界中四处奔走,希望能找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到拯救人类世界的良方。
→分享 6
二、“黑色幽默”文学的基本特征
3.“反英雄”人物与“反小说”的形式 “黑色幽默”作家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一些行为乖僻, 思想古怪的猥琐人物。传统文学作品中性格前后一致, 形象高大,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巨大才干的 英雄被一些言行可笑卑下的“反英雄”所取代。 与小说内容相适应,“黑色幽默”文学在艺术结构上 也有了较大的突破。这些作品往往没有首尾相接的情节 结构,时空上有明显的随意性、跳跃性,结构也显得松 散。有的小说倘若被抽掉几个章节,对整体来说也不会 有太大的影响。作者把现实社会看成是非理性、无逻辑 的一团糟;是一片喧闹、疯狂与杂乱的大凑合,荒诞乃 是它最根本的属性,故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排各种情 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色幽默

尤索林是个被大人物们任意摆布的“小人物”,是 个荒诞社会的受害者。他有同情心、是非感和正义 感,他曾愤慨地指出:“只消看一看,我就看见人 们拼命地捞钱。我看不见天堂,看不见圣者,也看 不见天使。我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种正直的冲动, 利用每一出人类的悲剧捞钱。”在这个疯狂的世界 里,他由于正直、善良,反被人看成是疯子。 他深感对这样一个“世界”无能为力,逐渐意识到 只能靠自己去选择一条求生之路,并最终逃往一个 理想化了的和平国家——瑞典,完成了“英雄化”过 程,成为一名“反英雄”。
——冯尼古特
God grant m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always to tell the difference. (上帝让我平静地接受一切我无法改变的,让我勇 敢地改变一切我能够改变的,并且总是让我机智地 去辨别两者之间的差异。) ——冯尼古特《第五号屠场》
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个飞行大队驻扎在地中海的“皮亚 诺扎”岛上。这是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上校一心想当将军,为了要达到自 己的目的,千方百计博取上级的欢心。他一次次任意增 加部下的轰炸飞行任务,意欲用部下的生命来换取自己 的升迁。 野心勃勃的谢司科普夫少尉毕业于预备军官训练队,大 战爆发他颇为高兴,因为战争使他有机会可以每天穿上 军官制服,用清脆、威严的嗓音对那些就要去送死的小 伙子大喊口令,而他自己由于视力不佳,且有瘘管病, 所以没有上前线的危险。他为了邀宠上级,飞黄腾达, 就发疯似地专心训练自己的中队,求得在检阅中获胜。
黑色幽默

•
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 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 性的流派之一。进入70年代后 年代后, 性的流派之一。进入 年代后,“黑 色幽默”的声势大减, 色幽默”的声势大减,但不时仍有新 作出现, 作出现,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 当深远的影响。 当深远的影响。 • 约瑟夫·海勒 主要作家 :约瑟夫 海勒、克特 小 约瑟夫 海勒、克特·小 伏尼格、托马斯·平钦 伏尼格、托马斯 平钦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某飞行大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某飞行大队 不想升官, 主人公 :尤索林 中队的上尉轰炸手 不想升官, 尤索林 也不想发财, 也不想发财,只想早点完成规定的三十二架次 的飞行任务后回家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飞满了三十二架次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 的人可以不再执行任务, 的人可以不再执行任务,但它又规定下级必须 服从司令官的命令。 服从司令官的命令。飞行大队司令为了捞到一 个将军头衔,一心想讨好上级, 个将军头衔,一心想讨好上级,就任意提高定 四十次、五十次, 额,四十次、五十次,结果使尤索林一次次的 失望。他怀疑世界疯了,大家也都认为他疯了。 失望。他怀疑世界疯了,大家也都认为他疯了。 按照“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规定, 按照“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规定,疯子可以停 止飞行;但停止飞行的申请得由本人提出; 止飞行;但停止飞行的申请得由本人提出;而 一个人既然有提出请求的意识, 一个人既然有提出请求的意识,那么他并不是 疯子。这样尤索林还得不断地执行飞行任务。 疯子。这样尤索林还得不断地执行飞行任务。
作者在小说里“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在小说里“第二十二条军规”概括 为军事官僚体制用来箝制人物的一个圈套, 为军事官僚体制用来箝制人物的一个圈套, 它象征美国社会压迫制度中一股强大的、 它象征美国社会压迫制度中一股强大的、 无形的力量, 无形的力量,执法者可以利用它作随心所 欲的解释来制裁人、压迫人。 欲的解释来制裁人、压迫人。 • 军队讽喻整个社会,从它内部的肮脏、 军队讽喻整个社会,从它内部的肮脏、 腐败、堕落来判断它的本质, 腐败、堕落来判断它的本质,当权者牺牲 部下来遂自己的野心, 部下来遂自己的野心,投机者以同胞的生 命财产作赌注。 命财产作赌注。主人公最后只好单枪匹马 逃离这样的社会。所以, 逃离这样的社会。所以,小说的特殊艺术 形式和内容并非为了卖弄荒诞的技巧, 形式和内容并非为了卖弄荒诞的技巧,而 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它严肃的主题。 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它严肃的主题。 •
黑色幽默

除了文学作品外,很多的影视作品也体现着“黑色幽默”的风格。例如,《落水狗》、《发条橙》、《低俗小说》、《有话好好说》、《两杆大烟枪》等影片。最近由新锐导演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也是一部体现“黑色幽默”风格的作品,它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盖?瑞奇 (Guy Ritchie)导演的美国电影《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 重庆某濒临倒闭的曙光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了经济效益特此搞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不料国际大盗麦克(连晋饰)与本地以道哥(刘桦饰)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郭涛饰)这一最大的障碍。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一把。
1.他终于得到 他一直想要的东西……但是为时已晚,他已不肯呢个拥有它、
这点再疯狂的最后,有一个情节可以体现,石头终于被夺了回来。厂里又有了钱。包世宏(郭涛)完成了任务,得到了他直至努力后想要的结果、但就是这个时候,厂长却把场子转给了别人,包的一切努力变成了无意义,他已得不到他理想中的记过了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和批评家安德烈·布勒东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f11后来美国评论家尼克伯克发表<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于是以“黑色幽默”命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美国诞生。70年代后,黑色幽默声势大减,但不时仍有新作出现,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一定影响。黑色幽默作家们用幽默的手法来揭露和反讽丑恶阴暗、荒诞可笑的人生、社会、宇宙及由此而来的人们的荒诞病态的境地,社会机制、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艺术、情感等各类严肃主都成为他们嘲讽的对象。黑色幽默不同于一般幽默的地方在于,其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所以,西方评论家称其为“绞刑架下的幽默”。黑色幽默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是绝望的喜剧。黑色幽默小说力求突出生存环境的荒谬冷酷,嘲讽挖苦和攻击传统价值与美学观念,表现世界的异化、人性的沦落与情感的破碎。黑色幽默可以说是反理性、反理想主义的文学。其艺术特征可归结为特殊的幽默风格、特殊的题材、“反英雄”式的人物和反小说对比,丑在诗里还可以加强喜剧性和悲剧性;而画却不然,因为“形象完全摆在眼前,它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比在自然里减弱多少”,所以。就画作为摹仿来说,它可以表现丑;就画作为美的艺术来说,它却不肯表现丑”,总之,绘画还以不用丑为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 述
一、“黑色幽默”名称的来源和含义
黑色幽默又称“绞架下的幽默”,据说源于一个美国 民间笑话 。
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剧,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 态的幽默,由于它对当代社会常常采取不相容的态度, 因此又叫病态幽默。
黑色幽默文学是指60年代一些美国严肃作家看到不安 宁的社会中种种罪恶现象,觉得社会难以改变,怀着 痛苦、恼怒和绝望的心情,对世情万物、一切痛苦和 罪恶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遂形成黑色幽默的风格。
《万有引力之虹》是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西方有的评论 家认为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有的持否定态度, 认为它内容杂乱,无法卒读。
《万有引力之虹》无具体的故事情节,由许多零散插曲和 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 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文 学的风格。
第一节 概 述
黑色幽默文学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小说流 派。
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了一本短篇小说集, 收入12位作家的作品,取名《黑色幽默》,该派名称 由此而来。
该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 美国作家海勒(1923~ )、冯内古特(1922~ )、
品钦(1937~ )、巴塞尔姆(1931~ )等。 法国作家维昂(1920~1959)也被认为是黑色幽默
1974年,海勒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出了毛病》, 再次为世人所瞩目。
小说从某公司高级职员鲍勃·斯洛克姆的视角,以第 一人称的手法叙述了他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精神状 态,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精神危机。
第二节 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 1961 )
写的是二战期间,奉命驻扎在意大利的一个地处地 中海的小岛“皮亚诺扎岛”上的一支美军空军大队 的生活。
科学幻想、黑色幽默、荒诞观念——这些特点都表现在他的创 作中。
长篇小说《顶呱呱的早餐》是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 写的资本家德威·胡佛是个汽车商,“神话般富有”。
这部小说是典型的“反小说”作品,其特点是: 1、没有故事情节,也不按照传统方法描写人物性格; 2、作者信笔所至,讽刺范围很广。 3、作者还在小说中画了许多插图,有卡车、手枪、小鸡、电灯开
第一节 概 述
二、黑色幽默文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60年代国际风云突变,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从超级 大国间的冷战发展为侵越的局部战争,国内政局动荡, 社会不安宁,发生过肯尼迪被刺、黑人抗暴、学生反 战示威等一系列事件。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以及50年代在存在主义哲学影响下 的荒诞派戏剧和法国新小说派的流行,对美国作家也 ·品钦 (1937—)
小说以不少篇幅描写了德国军官的性虐待狂和性变态, 论述了科技和性欲总是结合在一起并向死亡发展的荒 谬理论。
小说还提出了“热寂说”。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中一切 活动能用“热寂”法则来解释,各种狂热在热量消耗 光之后都会冷寂,趋向死亡。
“万有引力之虹”是火箭发射后形成的弧线,火箭摧 毁一切,它是死亡的象征,同时也是现代世界的象征, 因而被用作书名。
自杀者从帝国大厦的顶层像只鸟儿轻盈地飞落下来。 在第二十一层,他止住下落,卷进房间,和一个象征
幸福生活的姑娘谈话。但姑娘拒绝了他留下的请求, 意味着生活抛弃了他。 于是,他再次爬上大厦顶楼跳下来,脑袋在大街上摔
成了“一个红色的美杜莎”。
莫轻受诱惑出航道
莫轻受诱惑出航道
约瑟夫·海勒(1923-)
在创作方法上,“黑色幽默”作家们不仅对传统的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提出怀疑,企图在新的时代中探索描 绘客观世界的新手法,而且对20、30年代以乔伊斯 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派提出反叛。
第一节 概 述
小克特·冯内古特(1922— ),美国当代作家
冯内古特的小说写出了当代人对社会的失望和恐惧,尤其是科 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不幸。
《亡父》叙述一位名存实亡、死而不僵的“亡父”的 长子和女儿裘利以及另一对儿女爱德蒙和爱玛,带领 一队十九人的义务劳动者(“亡父”也称他们为“儿 女们”),长途跋涉,通过母系社会的异国境界,来 到葬地,用推土机把“亡父”埋入墓穴。
第一节 概 述
博里斯·维昂(1920—1959)法国作家。
短篇小说《回忆》(1962)构思奇特,从一个崭新 的角度描写自杀这个常见题材,用荒诞和夸张手法, 把自杀的过程拖长,犹如运用电影的慢镜头,将这一 过程分解开来。
第二节 约瑟夫·海勒
约瑟夫·海勒(1923—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黑 色幽默”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于纽约,父亲 是移民美国的俄国犹太人。
二次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在美国第12飞行大 队当投弹手,执行过六十次轰炸任务。
发表于1961年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既是他的处女 作,又是他的成名作,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 表作,奠定了海勒在西方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大部分西方评论家把《万有引力之虹》与詹姆斯·乔 伊斯的《尤利西斯》相比,说两者一样“伟大”,一 样难懂。
第一节 概 述
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 )
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建筑师家庭,曾在陆军中服务,五 十年代中期担任过休斯顿博物馆馆长。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有《回来吧,卡里加里博士》 (1964)、《不齿的习俗,怪癖的行为》(1968) 等,中篇小说《白雪公主》(1967)(曾获全国图 书奖)长篇小说主要有《亡父》(1975)。
关、墓碑、金字塔等,甚至还有人体的肛门。其意图是:他要 把别人塞到他头脑中的乌七八糟的东西,在五十岁生日时通过 本书统统扔出来。
第一节 概 述
托马斯·品钦 (1937—)
出生于纽约州伊萨卡的格伦谷,曾就读于纽约州的康纳尔 大学。
共写过三部长篇小说:《V》(1963)、《49年人群的 呼喊》(1966)和《万有引力之虹》(1973)
小说没有完整统一的情节,全书共42章,每章以一 个人物为中心讲述一个主要故事,再由贯穿全书的 人物、上尉轰炸手尤索林的经历将这些故事串联起 来,形成了一部貌似松散、实则具有内在联系的长 篇小说。
小说反映了上至将军、上校,下至普通士兵、护士 甚至妓女等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人物及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