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影视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看《刮痧》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

看《刮痧》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

看《刮痧》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刮痧》是一部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视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不同文化观念的思考。

传统中医与西医在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导致了刮痧的技术与效果也有所不同。

在中西方文化下,刮痧的接受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文化观念对刮痧疗效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西方文化在对待刮痧的态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考空间,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只有摒除偏见,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更加和谐的社会共存。

【关键词】刮痧、中西文化差异、传统中医、西医观念、疗效、接受度、文化观念、态度、文化差异的重要性、理解、接纳、观影背景、思考、技术、影响。

1. 引言1.1 观影背景《刮痧》是一部描绘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影片通过讲述一位西方医生在中国学习刮痧的经历,深入探讨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观念差异以及刮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

观看这部电影让人们开始思考,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接受。

影片中的情节引人深思,让人们反省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是否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

通过观影,观众可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在医学领域的不同理念和实践方式,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合不同文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人文关怀。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们可以在情节中感受到来自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情感冲突和认知差异,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挑战和理解难题。

1.2 文化差异引发的思考文化差异在观影时所引发的思考,是我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深入思考的起点。

观看电影《刮痧》时,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对待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普遍倾向于依靠科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来解决身体问题,而中医则更注重自然疗法和整体调理。

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仅是治疗方式上的不同,更是一种对待生命和健康的不同观念。

外国经典电影赏析(3)

外国经典电影赏析(3)

外国经典电影赏析(3)外国经典电影赏析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电影导演,特别是第-四-代电影导演,对于电影市场化的不适应,面对眼花缭乱的市场一时不知所措,一些看起来挺不错的作品却受到了市场的冷淡,一些挺不起眼的东西却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市场说,电影虽然是艺术但它首先是商品,要求即时消费即时赚钱,你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但在市场上即时找到买主才能站得住脚,市场不承认文化功能,只注重商业价值。

例如,广大农村是中国电影最具发展力的市场,据文化部一项专门调查显示,全国县乡镇的电影院百分之七十以上都以停映或租借改作其他行当,几年看不到一场电影。

虽然政府努力想改变这个局面也出了不少资金拍摄给农民看的电影,但是这局面还是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进入新时期以来,中产阶层的迅猛崛起所带来的强劲的中产阶级文化氛围所致吧,这个阶层所面对的是一个物质化了的世界,他们讲娱乐,讲休闲,什么“好看”看什么,什么“好吃”吃什么,消遣成了他们看电影的主要目的。

为此,一些影视快餐挺适合他们的口味,他们与“思想”的节目无缘,大凡涉及到的所谓“思想”也是金钱的概念。

也难怪,投资人是讲回报的,制片人是讲利润的,他们认为投资农村片是无利可图的。

特别是前一个时期,整个社会都比较浮躁,一个基本的心态就是想发财想暴富,都想尽快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这不是说我们民族的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还是社会的进步呢。

我是说,我们当电影导演的,必须直面这个社会现实。

我想,随着市场经济的秩序化,使得这样一些投资人对农业农村农民会有新的、深刻的认识,会逐渐地对农村题材的作品感兴趣,他们面对自己经营的艰难,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态,因为他们在成功之前也是平民百姓。

尽管强大的中产阶层可以给平民百姓带来利益,但实现中国的全面小康生活的关键,还是在农业农村农民,他们的事情解决不了,中国社会的全面繁荣就无从谈起。

我始终认为,问题还是我们电影导演自己,因为题材本身不能决定作品的优劣和观众的多少,无论什么题材,只要拍得好看,就能赢得品位和观众,真正的观众要求真正的导演,给他一个令人感动的人物形象,有了一个令人激动不已的故事,你的作品,市场就接收了。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英雄主义在各自的文学、艺术及影视作品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英雄主义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以影视作品为例,对中西方英雄主义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概述1. 西方英雄主义概述西方英雄主义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世纪骑士文学及现代超级英雄故事等。

其核心特点是个人英雄主义,强调英雄的勇气、智慧、力量和牺牲精神。

在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 东方英雄主义概述东方英雄主义则更多地源自古代传说、历史故事及武侠小说等。

东方英雄注重的是道德、责任和集体荣誉。

在东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是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和武艺的代表,他们为了家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1. 形象塑造在形象塑造上,西方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和外表,如超级英雄电影中的角色。

而东方英雄则更注重内在品质和气质的塑造,如武侠片中的侠客。

此外,西方英雄往往具有独立的个性,而东方英雄则更强调服从和忠诚。

2. 行为动机在行为动机上,西方英雄多为追求个人荣誉和正义,为了正义而战斗。

而东方英雄则更多的是为了家族、国家或民族的荣誉和利益而奋斗。

此外,东方英雄在行为上往往受到道德和责任的约束。

3. 场景与画面在场景与画面的表现上,西方影视作品更注重特效、动作和视觉冲击力,以展示英雄的超凡能力和战斗场面。

而东方影视作品则更注重场景的意境、气氛和人物情感的表达。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及原因分析1. 异同点异: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形象塑造、行为动机和场景表现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英雄更加独立、勇敢和具有超凡能力,而东方英雄则更注重内在品质和道德责任。

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英雄主义都强调正义、真理和牺牲精神。

从电影《十月围城》和《蜘蛛侠》看中西方 文化中塑造的英雄形象

从电影《十月围城》和《蜘蛛侠》看中西方 文化中塑造的英雄形象

从电影《十月围城》和《蜘蛛侠》看中西方文化中塑造的英雄形象摘要:电影《十月围城》和《蜘蛛侠》都是受到好评的大片,在两部片子中,塑造了中国文化背景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形象有着些许相同点,也有着很多区别。

本文就将以此做一个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电影中西文化英雄形象在大银幕的世界中,每一个人物的身上都承载着编剧、导演想要传达的意义和演员揣摩后赋予人物的独特韵味,甚至是向观众展现着英雄所处背景的文化与观念。

在不同的电影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展现着自己的特征,包括善良,邪恶,仁慈,卑鄙,积极,悲观。

即使有那么的不同的色彩吸引着观众,但最能被记住的,应该是那种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对整个社会不断思索,以及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的角色,包括他们展现出来的对生命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还有不懈的奋斗以及坚定的信念,能够将这些集于一身的人,就是英雄。

英雄的存在,常常能带给人们以激励,唤醒沉睡的心,在英雄出现的时候也常常伴随着争议,对他们或敬仰或怀疑,英雄的结局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决定着在大银幕上,英雄是一个活跃的多元的定义。

当然,随着电影业的发展和各种文化的兴起,英雄的形象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比如我们熟知的“项羽”、“霍元甲”和“超人”、“猫女”等,都是活跃在中西银幕上的不同的英雄。

每一部电影中的英雄都不会是相同的,但是喜欢的人就应该感受到,有的英雄是相近的,有的经历,结局,和成为英雄的原因都会十分相近,但始终也是有着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形象差异。

我们说不一样的英雄形象来自于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不一样的英雄形象产生于不一样的英雄情结当中。

其实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和西方电影中不同的英雄形象,中国的英雄文化和西方的英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如陈独秀所说:“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

①一、两部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与文化关系浅述(一)、《十月围城》中群体英雄形象的文化依据《十月围城》②是在2009年上映的,由陈德森导演的一部动作悬疑剧情片,主要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西方文化中均有深远影响。

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大银幕,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英雄主义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就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1. 中国英雄主义的内涵中国英雄主义以忠、孝、仁、义为核心,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崇尚为国家、民族、家庭牺牲个人的利益。

中国英雄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如《亮剑》中的李云龙、《战狼》中的冷锋等。

2. 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西方英雄主义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价值、自由和独立。

西方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勇气和智慧,如超级英雄电影中的钢铁侠、蝙蝠侠等。

他们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形式1.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他们为了国家、民族和家庭的利益,甘愿付出一切。

如《战狼》中的冷锋,为了营救被恐怖分子绑架的中国公民,孤身一人深入敌后,最终成功解救人质。

这些英雄形象体现了中国英雄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2.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和勇气,他们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

如《复仇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们,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团结一心,为了保护地球而奋斗。

这些英雄形象体现了西方英雄主义的个人价值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英雄主义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而西方英雄主义注重个人价值。

在影视作品中,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体现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

中国英雄往往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而西方英雄则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也开始呈现出一种既强调个人价值,又注重集体利益的趋势。

西方影视赏析期末总结

西方影视赏析期末总结

西方影视赏析期末总结在这个电影高度发达的时代,西方影视作品无疑是观众们的首选之一。

它们通过各种不同的题材和创作方法,逐渐引发了观众们的关注和热爱。

在这个期末总结中,我将对几部西方影视作品进行赏析,包括《肖申克的救赎》、《教父》、《阿甘正传》和《波西米亚狂想曲》。

首先,我想聊聊《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由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

它讲述了一位银行家安迪·杜弗伦在被错误判罪进入肖申克监狱后,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改变了自己和其他犯人的命运。

影片的画面表现精美,剧情紧凑,主题深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其中的友谊、希望和自由的主题,让观众们陷入了思考和感悟。

接下来,我想谈谈《教父》。

这是由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黑帮电影。

它根据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位意大利移民唐·维托·柯里昂如何成为了黑帮家族科里昂家族的教父一职,并通过暴力和权谋来维护家族利益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度的角色塑造和卓越的演技,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讲述黑帮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矛盾,反映了人性的黑暗面和无尽的欲望。

另一部我想探讨的作品是《阿甘正传》。

这是一部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剧情片。

它以阿甘这个智商不足但心地善良的男主角为中心,通过他的视角展示了美国历史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越战、艾滋病疫情和宇航员登月等。

影片通过阿甘的纯真和乐观,呈现了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让观众们在喜怒哀乐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之处。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波西米亚狂想曲》。

这是一部由导演布莱恩·辛格执导的传记电影,讲述了英国摇滚乐队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里的一生。

影片以弗雷迪·默丘里的音乐才华和个人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他从默默无闻到成为音乐界传奇人物的艰辛历程。

中西方影视文化比较

中西方影视文化比较

中西方影视文化比较首先,中西方影视文化在题材上存在差异。

西方影视作品通常更加注重个人和家庭的情感和心理,讲述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如《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等。

而中国的影视作品更加注重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揭示,如《霸王别姬》、《活着》等。

此外,西方影视作品还更加关注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追求,而中国影视作品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

其次,在表现手法上,中西方影视文化也存在差异。

西方影视作品更加开放和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常常运用非线性叙事、跳跃剪辑等手法。

而中国影视作品则更注重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此外,西方影视作品还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特技,如《星际迷航》系列、《X战警》系列等,而中国影视作品则更注重思想性和文化内涵,尤其是在历史剧和文艺片中。

第三,中西方影视文化在观众群体上也有差异。

西方影视作品更加面向全球观众,其中大部分作品是以英语拍摄和发行的,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而中国影视作品则主要面向国内观众,更注重本土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表达。

此外,由于西方影视作品在技术和投资上更加发达,其制作规模和视觉效果也更为出色,这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最后,中西方影视文化在产业发展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影视产业完善并发达,具有独立于政府的市场导向,涵盖了电影制作、发行、营销和影院运营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而中国影视产业在开放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还存在政府干预过多、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尚未完全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体系。

综上所述,中西方影视文化在题材、表现手法、观众群体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差异所导致的。

因此,了解和欣赏不同的影视文化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丰富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引言:英雄主义是人们普遍崇尚的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代表着献身、勇敢和无私等高尚的品质。

在中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分析,比较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之处,进而深入探讨两种文化中对英雄主义的不同诠释。

一、背景介绍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也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比较1. 理念:中西方英雄主义在价值观上有所差异。

中方英雄主义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福祉,关注个人与家庭、团队、国家的关系。

西方英雄主义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拯救与奉献,强调个人精神和价值的追求。

例子:中国电影《红海行动》中,英雄角色追求的是团队的安全,并为国家的和平发挥作用;而美国电影《钢铁侠》系列中,主人公托尼·斯塔克以个人英勇和技术为核心,拯救世界。

2. 行为:中西方英雄主义在行为上也表现出差异。

中方英雄主义偏向于以无私奉献和勇敢牺牲为核心,关注于群众利益和社会正义。

西方英雄主义则更多表现为个人英勇、勇猛和决断力。

例子:中国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主角高育良以反腐为己任,追求社会正义和利益最大化;美国电影《蜘蛛侠》系列中,主角蜘蛛侠则多次以个人能力拯救城市。

三、中西方英雄形象的刻画对比1. 中国英雄形象的刻画在中国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多呈现出身世低微、正义怒火、集体关怀的形象。

中国英雄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具有超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这种形象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传递社会正能量。

例子:中国电影《战狼》系列中,吴京饰演的英雄形象有一颗为民除害的热血心、拯救人质的能力,体现出身为华夏儿女的责任和担当。

2. 西方英雄形象的刻画在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多呈现出勇猛和超凡的形象,更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影视作品分析
电影概论
电影诞生于十九世纪,从出现到现在,
已经经过了近两百年的发展变化。电 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 2D到3D,如今的电影已经成了人们日 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到电影不得不说说坐落于美国加州 洛杉矶的好莱坞,他全球最著名的影 视娱乐和旅游热门地点,更是世界著 名的电影城市,众多经典的电影都出 自好莱坞! 百年电影发展史诞生了几家著名的电 影公司,如米高梅、华纳兄弟、20世 纪福特、环球、哥伦比亚等。 期间出现的经典电影也是数不胜数。 如《摩登时代》、《天生杀人狂》、 《星球大战》、《变形金刚》、《泰 坦尼克号》、《辛德勒名单》、《阿 甘正传》等等。
西方经典的电视剧有:《环游地球
80天》、《超人前传》、《佐罗》、 《成长的烦恼》、《加里森敢死 队》、《24小时》、《X档案》等。
中国经典电影——霸王别姬
1993年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 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 俐主演。本片由汤臣电影公司和西 安电影制片厂共同投资拍摄完成。 全片影像华丽,兼具史诗格局与深 刻的文化内涵,讲述了两个伶人的 悲喜人生,并掺合了半个多世纪以 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本片曾于1993 年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 项“金棕榈大奖”,这也是我国唯 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影片。除此之外, 本片还获得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 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国际电 影奖项。这部作品也曾在全世界多 个国家和地区公映,是一部享有世 界级荣誉的电影。
西方经典电影——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是一
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电影,小 说作者温斯顿· 格鲁姆(Winston Groom), 电影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导 演奖等6项大奖。 剧中主人公——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 幸的人,但是,这个不幸的人却取得 许多难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个橄榄 球明星,一名战争英雄和一个百万富 翁!
《西游记》,改编自中国四大古 典名著,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 经典神话故事,由杨洁导演,六 小龄童、迟重瑞、徐少华、汪粤、 马德华、闫怀礼主演。该剧一经 播出,获得了极高评价,成为一 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1998-1999年再次以原班人马拍 摄续集,一经播出获得了许多观 众的认可。
西方经典电视——越狱
电视剧概论பைடு நூலகம்
电视剧大约与电影同时产生,是随
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来 的。它是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 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 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 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艺术。
中国经典的电视剧有:《西游记》、
《红楼梦》、《三国演义》、《新 白娘子传奇》、《仙剑奇侠传》、 《还珠格格》、《流星花园》等。
越狱是由福克斯公司出品
的,桑福德-布克斯塔弗导 演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该 剧由温特沃斯· 米勒和多米 尼克· 珀塞尔等人主演,共4 季,于2005年8月起上映, 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拯救的 故事。获得2006年全美民选 奖、最受欢迎新进电视影 集奖。
总结
影视,是将人们的视角定位于一个人、一个场景或一个细节上,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
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 影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 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接受,导演高 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也使 影片十分吸引人。《阿甘正传》成了 美国当年最为卖座的电影之一。
中国经典电视——西游记
1982-1988年拍摄制作的央视版
二、女性地位——“家国天下” 与“男女平等”的完全
两种不同观念 中国影视作品中,男主角大多可以为了国家、兄弟、 事业而放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此情此景必然会被导 演反复渲染,主人公们犹豫不决,难以取舍。观众们 也会随之感慨万千黯然神伤。 而在西方影视作品中,很少会出现那种为了国家、 兄弟、事业而放弃女人的场景。在西方人的世界里, 他们讲究男女平等。女性和男性一样,有自己的事业, 理想和地位。她们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追求独立, 自由。而美国高高耸起的自由女神像真是这种观念的 象征。而西方男人也会尊重女性。如果自己的女人有 难,他们也会奋不顾身的去抢救,而不会有其他的方 面干扰。
人们从电影中看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 统习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而这些正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从中西方影视中就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英雄形象——“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碰撞 在西方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追求自由的个人英雄主 义形象,如超人、蜘蛛侠、钢铁侠等等。他们是人们心目中的英 雄,是拯救世人于苦难中的救世主,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我想 每一个美国人都会梦想自己能成为主宰命运的英雄。 而中国人的英雄是怎样的形象呢?他们追求团结、和谐,拥有 集体主义观念,如张艺谋《英雄》中 “无名”等几位刺客,由于 国恨家仇与秦王展开较量,但后来被“天下”打动,放弃了刺秦, 最后也被秦王所杀。其结局是悲壮而凄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