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心

龙源期刊网 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作者:代晓琴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10期失眠、工作压力大、月经不调、健忘、全身不适、情绪低落等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
除了自身心理调节以外,有良方一剂可帮患者解决烦恼和担忧。
归脾汤,最先是南宋医家严用和提出的,其为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汤的方子并不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太医薛立斋又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从而组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汤。
举个例子读者可能就会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个方剂。
某男性患者,34岁,出现不明原因头晕1个多月,没有感冒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的病史。
头颅影像学检查也无异常。
医生查体见患者面色萎黄,舌质淡;诊脉,脉细无力,不像一个壮年男性的脉象。
后家属表示,患者极其敏感,经常胡思乱想,甚至影响睡眠,食欲也差。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面色黄,舌质淡、脉细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面色萎黄提示这是脾血亏虚之像。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当属归脾汤。
医生给予患者归脾汤为主方7剂。
患者二次就诊时,面色较前大有好转,且自诉基本无头晕现象,睡眠情况也有改善。
家属对患者的改变表示很惊讶,且患者愿意跟家人互动与交流,性情较前开朗。
这当属于归脾汤的功劳,因为它具有治疗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的功效。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
第一,脾具有对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谷食精气的转运输送及转化作用。
简单说就是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
第二,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
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导语:归脾汤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养生食物,往往在服用归脾汤的时候,可能会加入大枣,或者是加入生姜。
归脾汤这种中药,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健脾养归脾汤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养生食物,往往在服用归脾汤的时候,可能会加入大枣,或者是加入生姜。
归脾汤这种中药,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健脾养心以及益气补血。
有的朋友可能晚上睡觉失眠,还有的朋友容易忘事情,或者平时身体感觉到倦怠,食欲不好,这个时候就可以服用归脾汤来缓解症状。
下面来介绍一下归脾汤的功效和作用。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中成药,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大枣、生姜共12味中药组成。
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经常被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
近年来发现,归脾汤还有不少新用途。
神经衰弱。
归脾汤治疗气血两虚的神经衰弱,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归脾汤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效应,可治疗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更年期综合征。
用归脾汤治疗气血两虚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有显着疗效。
脑外伤综合征。
以归脾汤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其实归脾汤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养心安神,当然兼具有其补气补血的作用。
比如有的人气血亏虚,或者是平时经常劳累,精力不是特别好,亦或者是,平时心情很烦躁,总是思虑过度,这个时候服用归脾汤,能够让我们很快地焕发出精神和活力。
归脾汤加减方有哪些?归脾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归脾汤加减方有哪些?归脾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性粹健忘便可却,肠风炉漏总能匪。
(一)归脾汤的组成与功效归脾汤由黄芪、酸枣仁、龙眼肉各12克,白术、茯神、当归各9克,人参、木香、远志各6克,炙甘草3克,大枣5枚,生姜3片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是主治心(血)脾(气)两虚症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便血及崩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其辨治之要点。
但邪热内伏及阴虚脉数者忌用。
凡属心脾气血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神经衰弱、心脏病、失眠、头晕、白细胞减少、脑外伤后遗症、脱发、特发性水肿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①用于崩漏下血而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②若崩漏下血而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③月经淋漓不止,加山萸肉、五味子,以养肝收涩止血。
④严重失眠,加磁石、龙骨,以重镇安神。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雍履平(安徽天长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余取归脾汤(太子参30克,黄芪、当归、白术、茯神各15克,酸枣仁20克,甘草、远志、龙眼肉各10克,木香6克)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加熟地黄30克,麦冬10克,滋阴补精,加菖蒲、制胆南星各6克,郁金10克,丹参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以增强化痰祛淤,安魂定魄之力。
临床用于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奏效颇佳(摘自《临证验方治疗疑难病》第74页)。
陈泽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另一体会为不能用当归,当归虽说能引血归经,但因其气味辛温,用后反增出血,故以不用为好。
对于月经持续不断漏下,常用归脾汤去当归,酌加益母草、仙鹤草,有的只需服用1~2剂,即可止血,在临床上不妨一试(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223页)。
刘炳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以归脾汤为主,加蒲黄炭、五灵脂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归脾汤出处原文

归脾汤出处原文
摘要:
1.归脾汤的出处
2.归脾汤的组成
3.归脾汤的功效
4.归脾汤的应用
正文:
归脾汤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著名的汤剂,其出处可追溯到明朝的《景岳全书》。
这本书由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著,其中记载了归脾汤的配方和功效。
归脾汤的组成主要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等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的组合,旨在通过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作用,达到治疗心脾两虚的目的。
归脾汤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心脾两虚会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而归脾汤正是针对这一病理机制而设。
归脾汤的应用主要针对心脾两虚的病人,这类病人通常会出现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对归脾汤进行适当的加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归脾汤主要由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以及龙眼肉、酸枣仁(炒)、人参、木香、甘草这几味中药材组成,还可加入生姜、大枣等一同煎服。
归脾汤中人参、黄芪、白术和甘草均为甘温之品,可以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血旺而血生。
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可以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可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
搭配生姜、大枣可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此类药物共同作用可益气补血、健脾养血,常可用于健忘失眠、盗汗、面色萎黄等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此外,当患者出现便血、崩漏、脉细弱等脾不统血证时,也可以使用该汤剂进行调理。
但建议日常避免盲目服用归脾汤,以免药物剂量掌握不当,危害机体健康。
应用归脾汤时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寒凉之物,如辣椒、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效。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是哪些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介绍归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的功能,具有多种主治功效。
功能主治以下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1.补脾益气:归脾汤具有补益脾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不足的症状。
脾胃功能不足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归脾汤可以通过增强脾胃的功能来改善这些症状。
2.健脾和胃:归脾汤对脾胃功能的调理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增强身体的营养吸收能力。
3.益气养血:归脾汤中含有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4.疏肝理气:归脾汤也有舒缓肝气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肝气不舒导致的脾胃不和的症状,如腹胀、不眠、情绪烦躁等。
5.宁心安神:归脾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起到安神和镇静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
6.润肤养颜: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对皮肤有滋养和保湿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7.养肝明目: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肝脏和眼睛有滋养作用,可以改善因脾胃功能不好而引起的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
8.调节免疫系统: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9.抗衰老: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减缓细胞老化的速度,延缓衰老过程。
10.强健脾胃:归脾汤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可以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
使用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归脾汤一般需要由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开方,需要根据身体情况和病症来进行具体调理。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汤。
2.对归脾汤或其中任何成分过敏的人禁止使用。
3.使用归脾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4.如果在使用归脾汤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及相关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的意见,以确保正确的使用和疗效。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摘要:1.概述加味归脾汤2.加味归脾汤的配方3.加味归脾汤的功效4.加味归脾汤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正文:一、概述加味归脾汤加味归脾汤,又称加味归脾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起源于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中的《千金翼方》。
它是在归脾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
二、加味归脾汤的配方加味归脾汤的配方如下:1.白术(炒)15 克2.当归(酒炒)15 克3.茯神15 克4.黄芪(蜜炙)15 克5.远志(去心,甘草水泡)15 克6.酸枣仁(炒)15 克7.龙眼肉15 克8.木香15 克9.大枣(去核)15 克10.甘草(炙)15 克三、加味归脾汤的功效加味归脾汤具有以下功效:1.补益心脾:方中白术、黄芪、炙甘草等药材能健脾益气,使脾气充实,恢复运化功能。
2.养血安神: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等药材能养血安神,改善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状。
3.益智养心:茯神、远志能益智养心,提高心神安定,有助于改善心慌、健忘等症状。
4.调理气血:全方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四、加味归脾汤的应用和注意事项1.应用:加味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如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2.注意事项:在使用加味归脾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孕妇慎用。
b.感冒发热期间暂停使用。
c.长期服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e.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
总之,加味归脾汤是一种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作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病症。
归脾汤功效与作用

归脾汤功效与作用归脾汤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草药方剂,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这个方剂主要由白术、茯苓、甘草和炙甘草等成分组成,具有调和脾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的作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疲劳乏力等症状。
它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一、调和脾胃脾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产生能量等功能。
如果脾胃功能紊乱或虚弱,就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调和脾胃功能,促进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
二、健脾益气归脾汤主要以白术为主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白术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加体力和能量。
它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各种疾病。
三、改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腹胀、胃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和茯苓都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茯苓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增加体力和能量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加体力和能量。
体力和能量是维持身体健康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体力消耗较大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运动员等,常常感到疲劳乏力,饮用归脾汤可以补充体力和能量,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五、抗炎作用归脾汤中的甘草和炙甘草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胃炎等。
甘草和炙甘草可以减轻炎症的症状,缓解疼痛和不适感,促进炎症的愈合和恢复。
六、抗氧化作用归脾汤中的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是细胞和组织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归脾汤中的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产生,延缓细胞和组织的老化,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七、抗肿瘤作用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抗肿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味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
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加味归脾汤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人参黄耆(炒)茯神(去木)各60克甘草(炒)白术(炒)各30克木香1.5克远志(去心)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牡丹皮山栀(炒)各3克
【功能主治】
治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疮口不敛。
【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
【摘录】
《保婴撮要》卷十三
【处方】
人参炙黄耆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各4.5克远志肉2.4克木香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
补益心脾。
治心虚悸动而痛。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摘录】
《医宗必读》卷八
【处方】
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功能主治】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主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正体类要》卷下
【处方】
归脾汤加朱砂、龙齿。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忧愁思虑伤心脾,惊悸恍惚者。
【摘录】
《金鉴》卷四十八
【处方】
归脾汤加柴胡、山栀。
【功能主治】
妇人血虚,心脾郁结,经闭发热,产门不闭,及乳岩初起;脾经血虚发热;因肝脾二脏郁怒,气血亏损者,伴有内热,夜热,五心发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
【摘录】
《正体类要》卷下
【处方】
归脾汤加柴胡、丹皮、山栀。
【功能主治】
思虑动脾火,元气损伤,体倦发热,饮食不思,失血牙痛,思虑之过,血伤火动,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口齿类要》
【处方】
潞党参3钱,炙黄耆3钱,生晒术3钱,茯神3钱,归身3钱,枣仁2钱,远志2钱,阿胶1钱,焦山栀1钱,丹皮1钱,清炙草5分,广木香5分,龙眼肉5枚。
【功能主治】
补脾养阴。
主夹血伤寒后期,出血已止,阴液亏虚者。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
白术(炒)1钱,人参1钱,茯苓1钱,柴胡5分,川芎5分,山栀(炒)5分,芍药(炒)5分,甘草(炒)5分,熟地黄8两,当归8两。
【功能主治】
内消乳岩。
主妇人乳岩初起。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部全录》卷三九九引《薛氏医案》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半(炒),白术1钱(炒),茯神3钱,枣仁2钱(炒),远志1钱半(炒),甘草5分,当归1钱半,麻黄根
2钱,牡蛎3钱,红枣3枚,浮麦3钱。
【功能主治】
自汗,盗汗。
【摘录】
《疫疹一得》卷下
【处方】
人参、白术(炒)、茯神(去皮木)、当归(去尾)、枣仁(去壳,炒)、莲肉(去心)、黄耆(蜜炙)、远志、木香。
【功能主治】
子肿,血少气滞者。
【用法用量】
远志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
【摘录】
《盘珠集》卷上
【处方】
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枣仁、志肉、茯神、甘草、川郁金、香附、木香、牛膝。
【功能主治】
脱疽脾虚,兼郁火下注,饮食减少。
【摘录】
《一盘珠》卷五
【处方】
人参2钱,黄耆2钱,白术(蜜炙)2钱,茯苓2钱,枣仁2钱,远志(制)1钱,当归1钱,柴胡8分,山栀仁8分,枳壳(麸炒)8分,木香(不见火)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子悬。
妊娠4-5月,因脾郁而致胎气不和,逆上心胸,胀满疼痛不安者。
【用法用量】
加龙眼肉7枚,水2钟,煎7分,空腹服。
【摘录】
《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
归脾汤加伏龙肝。
【功能主治】
妇人心、脾伤损,每交接辄出血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四十九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茯神(去木)1钱,甘草1钱,白术(炒)1钱,木香5分,远志(去心)1钱,酸枣仁1钱,龙眼肉1钱,当归1钱,牡丹皮1钱,山栀(炒)1钱。
【功能主治】
乳母忧思伤脾,以致小儿血虚发热,腹痛发抽,怔忡失眠,自汗盗汗,口舌生疮;及妊娠吐衄;因乳母郁怒积热,婴儿腹痛发搐
者;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之证,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口疮不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婴儿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临床应用】
1.内钓:一小儿因乳母怀抱郁结,腹痛发搐,久而不愈,用加味归脾汤加漏芦,母子并服渐愈。
【摘录】
《保婴撮要》卷三
【处方】
归脾汤加辰砂、琥珀末。
【功能主治】
妇人七情内伤,心脾亏损,神无所护,致夜梦鬼交,独笑独悲。
【用法用量】
上将归脾汤水煎,调辰砂、斛珀末服之。
【摘录】
《金鉴》卷四十九
怎么样?今天介绍的关于加味归脾汤的相关知识大家都记住了吗?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这些好处多多的中药方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