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企业卓越绩效模式(新版)
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解要点

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解要点学习卓越绩效模式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我理解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追求全面卓越的管理理念。
打个比方,就像要把一个人培养成全才,不是只在一方面厉害,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
企业也是一样,卓越绩效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像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等。
从领导这个要点来说,领导就得像一艘船的船长。
我理解领导层得有方向感,知道企业要走向哪里。
不能是那种糊涂的领导人。
比如说像苹果的乔布斯,他就是一个有着非常清晰愿景的领导者,带领苹果走到今天的高度。
这就是领导力在卓越绩效模式里的重要性,领导要是跑偏了,整个企业都得在歪路上跑。
战略呢,就像是航行的路线图。
我之前很困惑,觉得战略就是一些高大上的口号。
其实并不是,是要基于对市场、顾客等各方面分析制定出来切实可行的路。
我总结啊,战略得是能落地的,要有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与之相配。
就好比一个旅游计划,你不能只说去南方,你得说去哪个城市,怎么去,什么时间点去啥的。
还有顾客与市场这一块。
这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端啊。
企业做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不被顾客认可,那就是自嗨。
比如说有些饭馆,不考虑顾客口味偏好,非要做一些奇奇怪怪的菜,结果就是没人去吃。
所以要深度了解顾客的需求、期望,还有市场的走势。
资源这一要点,我想了好久。
这其实就像人体里的血液、肌肉啥的,是支撑整个企业运转的东西。
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基础设施等。
如果人力资源不足或者差劲,就好比一个队伍缺兵少将,怎么打胜利的仗呢?过程管理我理解是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有序连接起来的链条。
不能某个环节脱节了,整个运作就会出乱子。
不过我也得承认我的理解还有局限性。
卓越绩效模式太博大精深了。
学习这个模式的时候,我的一个技巧就是做一些小卡片,把每个要点写在上面,零碎时间看看。
还有就是和同行讨论,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真的特别有助于自己深入理解。
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参考资料,例如《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这本书,官方标准有很多详尽的解释,可以反复研读;还有一些相关的培训课件,内容非常详实,都是专家的心得总结,可以多多借鉴。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精)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一、对更新管理理念、步入现代优秀企业行列具有重要意义。
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结晶和我国优秀企业的共同追求,也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可实现公司与世界一流的管理模式迅速接轨,成功借鉴世界一流公司的管理经验。
(二、对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完善的标杆管理体系并实施推进,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对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整合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完善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四、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树立卓越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卓越绩效标准”是一种实现企业卓越绩效的系统方法,它被国际上称为“企业成功的路线图”.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企业以系统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卓越绩效标准”内容包括七大方面:(1领导、(2战略、(3顾客和市场、(4资源、(5过程管理、(6测量分析改进、(7经营结果。
前面六大内容,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六大“过程”,标准对其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性,只有全面满足了这些要求,企业才会有卓越的“经营结果”.2。
促进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创新不仅仅在于研发和技术部门,同样适用于战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管理领域。
“卓越绩效标准”的各项要求充分体现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并要求将管理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和日常工作中.3。
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保持和提升竞争能力“卓越绩效标准”的条款都突出了改进、标杆管理的思想,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标准采用了独特的A—D—L-I成熟度评价方法,即:“方法”(Approach,评价企业在六大管理要素方面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展开”(Deployment,评价企业以上方法的展开程度,即方法是否持续使用、方法是否使用于所有适用的部门等;“学习”(Learning,评价企业对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情况,鼓励通过创新对方法进行突破性改变,以及在企业各相关部门和过程中分享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整合”(Integration,评价企业在六大管理过程所有方法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以及各个部门在测量、分析和改进系统方面的相互融合、补充.通过成熟度的评价,找出企业管理的短板并加以改进,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4。
什么是卓越绩效模式

什么是卓越绩效模式二、更加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把以顾客与市场为中心作为组织质量管理的第一项原则,“组织卓著绩效''把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即顾客感知价值作为关注焦点,反映了当今全球化市场的必定要求。
三、更加强调系统思考与系统整合。
组织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制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为达到更高的顾客价值,就需要系统、协调一致的经营过程。
四、更加强调重视组织文化的作用。
不管是追求组织卓著绩效、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宗旨,还是系统思考与整合,都涉及企业经营的价值观。
因此务必首先建设符合组织愿景与经营理念的组织文化。
五、更加强调坚持可持续进展的原则。
在制定战略时要把可持续进展的要求与有关因素作为关键因素加以考虑,务必在长短期目标与方向中加以实施,通过长短期目标绩效的评审对实施可持续进展的有关因素的结果加以确认,并为此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六、更加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
《卓著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是我国25年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是多年来实施IS09000标准的自然进程与必定结果。
[编辑]卓著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卓著绩效模式建立在一组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与原则的基础上。
核心价值观共有十一条:追求卓著管理;顾客导向的卓著;组织与个人的学习;重视员工与合作伙伴;快速反应与灵活性;关注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关注结果与制造价值;系统的观点。
这些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也是许多世界级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它贯穿于卓著绩效模式的各项要求之中,应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理念与行为准则。
追求卓著管理领导力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
组织的高层领导应确定组织正确的进展方向与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并提出有挑战性的目标。
组织的方向、价值观与目标应表达其利益有关方的需求,用于指导组织所有的活动与决策。
高层领导应确保建立组织追求卓著的战略、管理系统、方法与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勇于奉献、成长、学习与创新。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精选5篇)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精选5篇)第一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一、卓越绩效模式的来源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落实企业进行系统管理的模式,也是企业将卓越绩效评价标准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必要手段、是当今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产生于美国的“国家质量奖(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是中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因建立此管理模式的企业能连续3年各项指标取得25%以上的增长。
因此,美国政府在1997年更名为“卓越绩效标准”(美国国家标准)。
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标志。
目前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正式采用并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8月30日发布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005年开始,我国国家质量奖的评定采用此标准。
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1、应对市场变化——市场过饱和,消费者的觉悟日益提高,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成为企业能否成功地重要标志。
2、美国针对日本在1951年设立的戴明奖,提高国家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世界级的卓越标准,使企业具备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3、企业没有发展方向、缺少目标。
4、企业领导者作用、定位不明确。
5、解决企业发展思路的问题。
6、众多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知所措(赢在执行、细节决定成败、学习型组织、六西格玛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石川馨过程模式、戴明圆环等等)。
7、如何将管理作为系统工程(领导、战略、文化、执行力、团队、过程控制、资源、持续的改进提高等等)。
8、克服传统职能管理带来的企业通病。
1)机制不灵活,对频繁的市场变化反应迟钝2)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3)官僚主义的麻木不仁4)工作取悦上司,不能以顾客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5)集权与分权无法兼顾,一集就死,一放就乱6)极高的间接管理费用7)工作资源的分配缺乏公平和效率8)因循守旧,缺乏创新9)无人负责,权力和责任的界限混淆不清10)指标不能落地,目标无法落实11)人浮于事,调动人的积极性没有“良方”,员工没动力12)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无法评估员工真实的业绩和能力13)薪资无法发挥导向、凝聚、激励作用14)部门利益至上,团队执行力差15)制度不好用,人情大于法制,企业无法实现良性自运转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特点1、四化一满意目标指标化,指标数字化,管理模式化,模式个性化。
卓越绩效模式简介和11项核心价值观

卓越绩效模式简介和11项核心价值观概述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CPE)源自美国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因纪念已故的美国商务部部长波多里奇在任时,积极推动美国政府设立质量奖,鼓励美国企业提升竞争力,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将该奖命名为波多里奇奖。
由于卓越绩效模式融合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不仅在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得到了的广泛认同,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也纷纷引入实施,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
根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阿尔波特·林克教授和达特茅斯学院的约翰·斯哥特教授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每年可带来相关的收益大约为240.65亿元,收益与成本比率保守的估计为207∶1,而施乐、IBM、通用汽车、微软、摩托罗拉等世界级企业运用卓越绩效模式不仅取得卓越的经营结果,并获得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成为全球企业学习的典范。
2001年起,我国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2005年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直接采用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主要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七大部份指导企业实现卓越的经营管理。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比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评价”标准,它只是对一般过程进行“合格”评定,从“符合性”的角度入手并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进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建立在“大质量”理念之上,重视企业的“战略策划”与“创造价值的过程”营运,追求卓越的“经营结果”,宣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企业管理体系是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重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识别发现企业或组织当前所处竞争环境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指导企业采用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帮助企业和组织不断追求卓越。
卓越绩效模式

① 应保护股东权利; ② 应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包括中小股东和外国股东; ③ 应确认公司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利; ④ 应确保及时、准确地披露所有与公司有关的实质性事项的信息,
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者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状况; ⑤ 董事会应确保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对管理层的有效控制,应对公
道
2. 评价准则
术
3. 评价办法
法
《GB/Z19579-2004 卓越绩效准则实施指南》附录
卓越绩效之“道”和“术”
核心价值观-“道”(以道御术) 评价准则-“术”(术以
载道) 道生一
理念
过程-结果
评分系统-“法”
一生二 二生三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构成 7个类目(Categories) 22(18)个评分项(Items) 43(41)个着重方面(Areas to Address)
司和股东负责。
4.1 领导
4.1.1.3 组织绩效的评价 a) 评价组织成就、竞争绩效、长短期目标进展、应变能力。 b) 所评价的关键绩效指标及近期评审结果。 c) 确定改进次序和创新机会,在组织内外一致地实施。 d) 评价、改进高层领导及领导体系的有效性。
组织运作的仪表盘
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愿景(Vision)
——指组织所渴望的未来图景。愿景描绘了组织的前进方向,希望未来成为什么或被视为 什么。
价值观(Values)
——指期望组织及其员工如何运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价值观反映和增强组织所渴望 的文化。价值观以适当的方式,支持和指引每一位员工做决定,帮助组织完成其使命,达 成其愿景。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几点体会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的几点体会夏轲(作者单位:山东省质量管理协会、山东省企业联合会)卓越绩效模式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条理化、具体化,是经营管理的成功途径,是事实上的企业管理国际标准,已成为世界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两个国家标准,作为各级质量奖评审的依据,对于企业全面、客观、准确地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为企业开展质量奖辅导、卓越绩效模式培训和咨询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还有不少企业对于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解,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卓越绩效模式的系统性,影响了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此谈几点体会。
一、卓越绩效模式的系统性体现在整体性、一致性、协调性三方面(一)《准则》“4.1领导”使命、愿景、价值观反映的是“我们想做什么,我们想成为什么”。
“4.2战略”反映的是“为各种条件所限,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怎样达到”。
“4.3顾客与市场”反映的是“把我们想做的和能做的找到结合点,最终定位要做什么,就是我们的顾客和市场”。
“4.4资源”反映的是按照前面定位要做的事,提出要求须调用哪些资源。
“4.5过程管理”反映的是“要实现上述目标,提出要求需要具体做哪些事,需要哪些流程,我们具体如何做”。
“4.6测量、分析与改进”反映的是“上述这些经营目标、管理措施、实现过程、资源有效性等等都要有明确的测量,都要量化,才能分析,才能改进”。
“4.7经营结果”反映的是通过卓越的过程所创取的卓越结果。
结果是有因之果,是过程带来的必然结果。
结果是学习之果,是评价、改进、创新、分享的结果。
结果是持续改进之果。
过程是指向结果的,具有明确的目的,体现卓越绩效模式的整体性。
可见,从4.1到4.7,其内在的逻辑性非常强,顺序不可颠倒。
理解了这种整体上的逻辑性,才能从全局上把握卓越绩效模式。
详见《指南》的附录A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
最新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资料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一)、对更新管理理念、步入现代优秀企业行列具有重要意义。
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结晶和我国优秀企业的共同追求,也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可实现公司与世界一流的管理模式迅速接轨,成功借鉴世界一流公司的管理经验。
(二)、对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完善的标杆管理体系并实施推进,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对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整合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完善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四)、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树立卓越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卓越绩效标准”是一种实现企业卓越绩效的系统方法,它被国际上称为“企业成功的路线图”。
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企业以系统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卓越绩效标准”内容包括七大方面:(1)领导、(2)战略、(3)顾客和市场、(4)资源、(5)过程管理、(6)测量分析改进、(7)经营结果。
前面六大内容,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六大“过程”,标准对其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性,只有全面满足了这些要求,企业才会有卓越的“经营结果”。
2.促进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创新不仅仅在于研发和技术部门,同样适用于战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管理领域。
“卓越绩效标准”的各项要求充分体现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并要求将管理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和日常工作中。
3.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保持和提升竞争能力“卓越绩效标准”的条款都突出了改进、标杆管理的思想,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标准采用了独特的A-D-L-I成熟度评价方法,即:“方法”(Approach),评价企业在六大管理要素方面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展开”(Deployment),评价企业以上方法的展开程度,即方法是否持续使用、方法是否使用于所有适用的部门等;“学习”(Learning),评价企业对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情况,鼓励通过创新对方法进行突破性改变,以及在企业各相关部门和过程中分享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整合”(Integration),评价企业在六大管理过程所有方法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以及各个部门在测量、分析和改进系统方面的相互融合、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商和 合作伙伴
顾客
员工
瓶 颈
社会
2.企业要实现从
优秀到卓越转变
从优秀到卓越转变中企业家存在困惑?
1是否在做正确的事?
2是否在用正确的方法方式做事?
3是否选对人做对事?
例一个 企业家 的转变
实施卓越绩效的目的
质量奖评价
自我学习
实施卓越 绩效目的
树立典范,分 享成功经验
引导追求 卓越绩效
提高经营质量 增强竞争优势
,从爆炸西瓜到洗发水的“涉癌”再到奶粉中的 三聚氢氨……如何在质量问题频发的时代,成为
危危机机中 的的 当机 口遇 ,运 免筹为者被;殃如及消 不何的费 理在“者 性同池业鱼品”牌;遭如遇何寿质取命量得
质量圣经,挖掘企业的第三代利润。
中国品质未来
• 国际质量的大趋势如何?中国企业的未来又在哪
里品?牌“中国品品质”质的大旗靠科的技是中国企占业意有识率的
领导力的高
组织概述
度已经成为
环境、关系和挑战
左右中国企
业能否走向 过程:方法-展开-学习-整合 世界舞台的
重要因素
1)GB/T19000 idt IS09000( GB/T19000、 GB/T19011、 GB/T19001、GB/T19004 )
2)GB/T24000 idt IS014000 3)GB/T28000 idt OHSAS18000 4)GB/T19579、 GB/T19580
企业优 秀
管理模 式
顾客、员工、股东、 供应商、合作伙伴、
社会
请各位领导先思考以下问题
1.企业存 在的价值 是什么?
2.怎样才 能实现企 业的价值?
3.怎样才 能持续实 现企业价
值?
作为老板要做四件事
• 找人 • 分钱 • 建防火墙 • 做梦(梦想)----企业愿景规划
1.帮助员工 2.帮助客户 3.帮助国家
1.挣钱 2.快乐生活 3.学点东西
质量
由具体的、孤立的、客观的和解析式的概念 向着抽象的、系统的、主观的和综合式的概 念不断的演化的过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
1.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20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泰勒 ❖ 特点:专职检验;技术标准;事后把关
科学管理之父: F.W.泰勒(1856-1915)
设计、制造、检验三权分立 聚焦于产品质量
通过
使 提高
为
市场占有率、 利润率、员 工/顾客满意 度、环境/安 全绩效等经
营质量
使
综合 管理 方法
组织、个 人得到进 步和发展
组织 整体 绩效
顾客和其 他相关方 创造价值
组织持 续获得 成功
6σ、QCC、KPI、ISO9000、 ISO14000、OHSAS18000、 PDCA、PEST、SWOT、ERP等
GB/T19579
ISO9000 ISO14000 OHSAS18000
企业卓越 管理模式 (整合、
瓶颈)
GB/T19580
从质量管理到经营质量的认识
市场 研发
内部质量
供应
内部
可控
生产
质量
销售
外部质量
----
服务弥补
企业如何打 破从优秀到 卓越的瓶颈?
1.认识卓越绩效模式 2.实施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
转变,要意识到没有品质就没有品牌,更要意识
到走向质了量质管的量理背质后管就量理是,我管们理。必发须管达树国立理家卓质已越量从经质营量理管念理,
从质量管理走向管理质量,推动企业走向卓越经 营,从而让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胸有成竹的拥冠 “世界品质”!
今天的质量 明天的市场
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
•2012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质量发展纲要 (2011-2020年)要(2011-2020年)》
如何理解企业卓越绩效模式
主要内容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 卓越绩效模式理解 • 第二部分 如何成功导入卓越绩效 • 第三部分 质量奖汇报材料准备
第一部分 卓越绩效模式理解
中国品质未来
• 回顾过去的2年,我们经历的太多:国际环境急剧
动荡,国政内府则监在管快速增长的同时开始一企一业展现潜 伏着的巨大不的力隐患和风险劣,质从电梯事故不到诚高信铁危 机,从染色馒头到牛肉膏原,因从瘦肉精到避孕黄瓜
质量改进之父: W.E.戴明(1900-
1993)
质量领域的首席建 筑师:J.M.朱兰
(1904-2008)
TQC之父: Armand V. Feigenbaum 费根鲍姆1920-
聚焦于体系质量和产品质量
零缺陷管理之 父:Philip B.
Crosby 克劳士比
(1926-2001)
4.管理标准化阶段
供应商和 合作伙伴
股 东
顾客
员工
社会
2.怎样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
1.企业要正 常经营
质量改进与提
高离不开高质
股
量的合作伙伴
东
供应商和 合作伙伴
顾客
员工
质量价 值链
社会
2.要平衡股东、顾客、员工、供应
商和合作伙伴、社会相关方利益
3.怎样才能持续实现企业价值?
1.除了平衡股东、顾客、员工、供 应商和合作伙伴、社会相关方利益
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意义
1.有助于各类组织应对当前挑战及其 复杂性。(既要在今日产出成果又
要有效应对未来)
导入卓越 模式意义
2.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服
务业还是制造业,无论是踞于一点还是 全球开花,卓越绩效模式都是帮助企业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衡量绩效和运筹帷幄 的宝贵框架… …
《卓越绩效模式》的框架
•纲要提出:
•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是“以人 为本” •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安全为先”
•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诚实守信” •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质取胜
长寿企业的四个生命要素
财务 保守
凝聚力强
长寿企业 生命要素
宽容
环境敏感
卓越管理的发展演化 顾客对质量的要求
符量合性质量
适用性质
顾客及 相关方 满意的
2.统计质量控制管理阶段
20世纪30→50年 代代表人物:休哈特、 道奇、罗米格 特点:控制图;统计抽样;事后把关→事前预防
统计质量控制之父: W.A.休哈特(1891-1967)
聚焦于过程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 代表人物:费根堡姆、朱兰、戴明、克劳斯比、石川馨等 特点:全员、全面、全过程。
企业家的境界
境界1 境界2 境界3
企业生存期---解决 生死----老板亲自 做(动脑又动手)
企业成长期---如何 发展---老板只动脑 (动脑不动手)
企业发展期---如何 持续发展---老板做 梦想(平衡相关方 利益关系,做善)
做榜样 做领袖
做神
1.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为利益相关 方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