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废水组成及特性

合集下载

02 制药废水种类、特点、工艺

02 制药废水种类、特点、工艺

制药废水种类、工艺、特点、处理工艺广州绿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五日需要更专业资料及服务欢迎来电咨询,将第一时间给你最优质的服务。

一、制药废水的特点制药废水通常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之一, 因药物产品不同、生产工艺不同而差异较大, 其特点是组成复杂, 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 COD Cr值和BOD5 值高且波动性大, 废水的BOD5 / COD Cr值差异较大, NH3-N 浓度高, 色度深, 毒性大, 固体悬浮物SS 浓度高。

而且制药厂通常是采用间歇生产, 产品的种类变化较大, 造成了废水的水质、水量及污染物的种类变化较大。

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产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四大类。

近几年来, 我国各类医药化工及保健品制造业迅猛发展, 而在制药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废水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寻求工艺合理, 运行稳定, 维护管理方便, 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工艺技术, 是亟待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1、药品分类特点1. 药品按特点分类药品按其特点可分为抗生素、有机药物、无机药物和中草药4大类。

目前我国生产的常用药物达2 000种左右,不同种类的药物采用的原料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此外,不同药物的生产工艺及合成路线又区别较大。

在医药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诸多工艺进行综合,因此产生的制药废水的组成十分复杂。

2. 药品按工艺分类制药工业按其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两种。

所谓的生物制药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粮食等有机原料进行发酵、过滤,并将药品提炼而生成的工艺过程;化学制药则是采用化学方法使其他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的合成制药方法。

3.其他分类另外,还有一类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动植物中提取或直接形成药物的制药生产方式,其药物产品即国内生产厂家众多的中成药,国外也称作天然药物,此类药物近年发展较快,也是我国制药行业优先发展的重点。

制药废水组成及特性

制药废水组成及特性

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四种:抗菌素工业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各类制剂生产过程得洗涤水与冲洗废水。

中药废水得水质特点就就是含有糖类、苷类、有机色素类、蒽醌、鞣质体、生物碱、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种有机物;废水SS高,含泥沙与药渣多,还含有大量得漂浮物;COD浓度变化大,一般在2 000-6 000 mg/L之间,甚至在100-11 000 mg/L之间变化;色度高,在500倍左右;水温25-60℃。

化学制药废水得水质特点就就是废水组成复杂,除含有抗生素残留物、抗生素生产中间体、未反应得原料外,还含有少量合成过程中使用得有机溶剂。

COD浓度大,一般在4 000~4 500 mg/L之间。

每吨抗生素平均耗水量在万吨以上,但90%以上就就是冷却用水,真正在生产工艺中不可避免产生得污染废水仅占5%左右,这部分工艺废水都罐水,洗塔水,树脂再生液及洗涤水,地面冲洗水等,排放严重超标,主要就就是COD、BOD,平均超标100倍以上,其她还有氮、硫、磷、酸、碱、盐。

每吨抗生素产生得高浓度有机废水,平均为150 -200m3,发酵单位低得品种,其废水量成倍增加,这种废水得COD含量平均为15 000 mg/L左右,抗生素行业废水排放量约为350万m3左右,造成水环境得严重污染,每年得排污费及罚款至少2 000万元以上。

就就是发酵过滤后得提炼废水;其次还有发酵废液,洗1制药废水得来源生物法制药得废水可分为提取废水、洗涤废水与其她废水。

废水中污染物得主要成分就就是发醉残余得营养物,如糖类、蛋白质、脂类与无机盐类(Ca2+、Mg2+,K+,Na+,SO42-,HPO42-,Cl-,C2O4等),其中包括酸、碱、有机溶剂与化工原料等[1-2]。

1、1提取废水提取废水就就是经提取有用物质后得发酵液,所以有时也叫发酵废水。

含大量未被利用得有机组分及其分解产物,为该类废水得主要污染源。

另外,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工艺需要采用一些化工原料,废水中也含有一定得酸、碱与有机溶剂等。

制药行业废水的特点及工艺流程

制药行业废水的特点及工艺流程

制药行业废水的特点及工艺流程制药行业的废水特点及工艺流程:制药行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行业,其废水的特点主要包括高有机物质浓度、高氮、高磷、高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物需氧量)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

这些特点对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运行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制药废水的特点:1.高有机物浓度: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大部分是有机酸、酯类、酮类、腈类、醇类等有机物质。

3.高COD和BOD:制药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较高,主要是由于有机物质的存在造成的。

4.有毒有害物质:制药废水中存在着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卤化物、有机溶剂、抗生素等。

二、制药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制药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多个环节。

1.预处理:预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筛网、砂滤等。

筛网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浮沉物,砂滤则在去除一些悬浮物的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有机物质。

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制药废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固定化床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加入适量的微生物,使其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较低分子量的物质。

生物膜法则利用生物膜将废水中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3.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是对废水中的一些难降解物质以及有害物质进行进一步处理。

常见的深度处理方法有吸附法、氧化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氧化法则通过化学氧化或光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离子,如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

4.中水回用: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考虑对废水进行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既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综上所述,制药废水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进行处理。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一、引言制药行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但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经济且可持续的制药污水处理工艺,以解决制药废水处理中的难题。

二、制药污水特性制药污水具有以下特点:1. 高浓度有机物:制药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有机溶剂、药物残留等。

2. 高盐度:制药废水中含有较高的无机盐浓度,如氯化钠、硫酸钠等。

3. 重金属含量高:制药废水中常含有重金属离子,如铅、汞、镉等。

三、制药污水处理工艺为了高效处理制药废水,我们建议采用以下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沉淀物,包括以下步骤:- 筛网过滤:通过筛网去除大颗粒物,如纤维、纸屑等。

- 沉淀池:将废水停留在沉淀池中,使悬浮颗粒物沉淀到底部。

2.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制药废水处理的关键步骤,通过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无机盐的方法来净化废水。

具体步骤如下:- 活性污泥法:将废水引入活性污泥池,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 曝气系统:通过曝气系统向活性污泥池中供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 沉淀池:将生物处理后的废水停留在沉淀池中,使微生物和悬浮颗粒物沉淀到底部。

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针对制药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去除,采用以下方法:- 化学沉淀:通过加入适量的化学沉淀剂,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钙等,使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结合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重金属离子。

- 吸附剂处理: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到表面,达到去除的目的。

四、工艺优势采用上述制药污水处理工艺有以下优势:1. 高效处理:通过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和高级处理的综合作用,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2. 经济可行:该工艺采用常见的处理设备和材料,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的制药废水处理。

制药行业废水COD超标

制药行业废水COD超标

制药废水的COD超标处理
一.废水特性:
制药废水:制药厂在生产中成药或西药时所产生的废水。

制药废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产(生物制药)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化学制药)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四大类。

药物的生产:是通过化学合成工艺和药用植物中分离提纯得到原料药,其因药物种类不同,生产工艺不同且流程复杂,原辅材料种类多,物料净收率较低,副产品多,导致制药废水具有成分差异大,组分复杂,污染物量多,COD 高,BOD5和CODcr 比值低且波动大,可生化性很差,难降解物质多,毒性强,间歇排放,水量水质及污染物的种类波动大等特点。

二.废水处理:
①预处理:混凝法、气浮法、微电解、Fenton试剂、催化氧化等;
②厌氧工艺:UASB、两相厌氧消化、EGSB等;
③好氧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CASS、SBR、活性污泥法等
三.废水工艺流程:
四.常见案例
江西某制药厂每天生产废水和厂区内的生活废水的水量一共500吨,经过工艺处理之后,出水COD200mg/L超标,标准是100mg/L以下。

对此取了出水水样添加COD降解剂做了个实验:
1)实验数据:(工艺处理后的加药实验)
由实验数据可得,投加希洁cod降解剂1000ppm即可使废水达标,工程师决定溶成10%的溶液,利用加药罐和泵去调节投加量,这样可省下了不少的劳动力,出水也达标了。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是制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和净化,以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将制药废水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其达到可排放或可循环利用的水质要求。

一、制药污水的特点制药污水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浓度有机物:制药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有机溶剂、悬浮物、油脂等。

2. 高浓度盐类:制药过程中使用的盐类药物会进入废水中,使其含有较高的盐类浓度。

3. 高浓度重金属:制药过程中使用的某些药物含有重金属成分,使废水中重金属浓度较高。

4. pH值波动大:制药废水的pH值常常会发生波动,需要进行调整。

5. 化学需氧量(COD)高:制药废水中的COD值较高,需要进行有效的去除。

二、针对制药废水的特点,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几种:1. 沉淀法:利用化学药剂使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沉淀,通过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

2. 活性炭吸附法:将制药废水通过活性炭床进行吸附,去除有机物质和某些重金属。

3. 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 膜分离法:利用微孔膜或逆渗透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重金属和有机物。

5.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6. 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盐类进行去除,减少盐类浓度。

三、制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制药污水处理的一般流程如下:1. 原水处理:对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的原水进行预处理,包括除杂、调节pH值等。

2. 沉淀处理:将废水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去除悬浮物和重金属。

3. 活性炭吸附:将经过沉淀处理的废水通过活性炭床进行吸附,去除有机物质。

4. 生物处理:将经过活性炭吸附的废水送入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5. 膜分离:将经过生物处理的废水通过微孔膜或逆渗透膜进行过滤,去除微小颗粒和有机物。

6. 氧化处理:对经过膜分离的废水进行氧化处理,进一步降解有机物。

中药类制药废水

中药类制药废水

一、中药类制药废水来源及水质特点1、来源中药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提纯与净化都离不开水。

中成药生产过程的浸泡、洗药、煮药、蒸煮、提取、蒸发浓缩、离心过滤、出渣、干燥工段都需要以水为载体。

2、水质特点中药制药废水中主要含有各种天然的有机物,其主要成分为糖类、有机酸、苷类、蒽醌、木质素、生物碱、但宁、鞣质、蛋白质、淀粉及它们的水解物等。

制药废水中含有许多生物难降解的环状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有机磷、有机氯、苯酚及不饱和脂肪类化合物。

这些物质的去除或转化是制药废水COD去除的重要途径。

中药材废水主要污染物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对于中药制药工业,由于药物生产过程中不同药物品种和生产工艺不同,所产生的废水水质及水量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由于产品更换周期短,随着产品的更换,废水水质、水量经常波动,极不稳定。

中药废水的另一个特点是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悬浮物,尤其是木质素等比重较轻、难于沉淀的有机物含量高,色度较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多为间歇排放,污水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较大。

二、处理方法1、预处理调节池:废水流经细隔栅池,有效去除细小纤维素等不溶性悬浮物,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同时,考虑到中成药生产废水排放的不连续和水质变化大的特点,在细隔栅池的后面设置了一个调节池,以均衡水质水量,有效削减冲击负荷,便于后续的处理。

2、处理工艺2.1、UASB厌氧反应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采用钢板结构,多为地上式,常温消化,废水进入UASB厌氧反应器中,进行厌氧反应处理。

UASB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它由进配水系统、反应区、气-固-液三相分离器、出水系统和排泥系统组成。

配水系统将高浓度的中药废水均匀的分配到UASB反应器底部,废水中的有机物与污泥床中的高浓度颗粒污泥充分接触,反应产生的沼气和上升的污水一起搅动污泥层,部分颗粒污泥随气流和水流的向上运动与自身重力而形成悬浮污泥区,剩余的有机物在此获得进一步的降解。

UASB反应器内的容积负荷高、颗粒污泥沉速大、结构紧凑、构造简单、运行方便等特点,使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高、中浓度的中药有机工业废水。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一、背景介绍制药行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其中含有各种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这些污水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因此,制药污水的处理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药污水的特点制药污水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浓度有机物:制药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药物残留、有机溶剂、有机酸等。

2. 高浓度无机盐:制药过程中使用的无机盐溶液会进入废水中,如氯化钠、硫酸铵等。

3. 微生物和细菌:制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微生物和细菌,它们存在于废水中。

4. 高酸碱度:制药废水的酸碱度通常较高,需要进行中和处理。

三、制药污水处理工艺针对制药污水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工艺进行处理: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油脂和大颗粒有机物等。

常见的初级处理工艺包括格栅过滤、沉淀池和油水分离器等。

格栅过滤可以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沉淀池可以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油水分离器可以将废水中的油脂分离出来。

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制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生物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常见的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固定化生物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将废水与含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接触,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生物膜法是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形成一层生物膜,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去除有机物。

固定化生物法是将微生物固定在固体载体上,然后将废水通过载体,使微生物去除有机物。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是对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等。

常见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膜分离和氧化法等。

活性炭吸附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膜分离可以去除废水中的微生物和无机盐,氧化法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四、制药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势和挑战制药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势主要包括:1. 高效处理:制药污水处理工艺可以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四种:抗菌素工业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

中药废水的水质特点是含有糖类、苷类、有机色素类、蒽醌、鞣质体、生物碱、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种有机物;废水SS高,含泥沙和药渣多,还含有大量的漂浮物; COD浓度变化大,一般在2 000-6 000 mg/L之间,甚至在100-11 000 mg/L之间变化;色度高,在500倍左右;水温25-60℃。

化学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是废水组成复杂,除含有抗生素残留物、抗生素生产中间体、未反应的原料外,还含有少量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

COD浓度大,一般在4 000~4 500 mg/L之间。

每吨抗生素平均耗水量在万吨以上,但90%以上是冷却用水,真正在生产工艺中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染废水仅占5%左右,这部分工艺废水都罐水,洗塔水,树脂再生液及洗涤水,地面冲洗水等,排放严重超标,主要是COD、BOD,平均超标100倍以上,其他还有氮、硫、磷、酸、碱、盐。

每吨抗生素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平均为150 -200 m3,发酵单位低的品种,其废水量成倍增加,这种废水的COD含量平均为15 000 mg/L左右,抗生素行业废水排放量约为350万m3左右,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每年的排污费及罚款至少2 000万元以上。

是发酵过滤后的提炼废水;其次还有发酵废液,洗1制药废水的来源生物法制药的废水可分为提取废水、洗涤废水和其他废水。

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发醉残余的营养物,如糖类、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类(Ca2+、Mg2+,K+,Na+,SO42-,HPO42-,Cl-,C2O4等),其中包括酸、碱、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等[1-2]。

1.1提取废水提取废水是经提取有用物质后的发酵液,所以有时也叫发酵废水。

含大量未被利用的有机组分及其分解产物,为该类废水的主要污染源。

另外,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工艺需要采用一些化工原料,废水中也含有一定的酸、碱和有机溶剂等。

1.2洗涤废水洗涤废水来源于发酵罐的清洗、分离机的清洗及其它清洗工段和洗地面等,水质一般与提取废水(发酵残液)相似,但浓度较低。

1.3其他废水生物制药厂大多有冷却水排放。

一般污染段浓度不大,可直接排放,但最好回用。

有些药厂还有酸、碱废水,经简单中和可达标排放。

在生物制药废水中,维生素C生产废水有机污染也十分严重,综合废水的COD含量可达为8000~10000 mg/L,含甲醇、乙醇、甲酸、蛋白质、古龙酸、磷酸盐等物质,废水偏酸性。

2制药废水水质特征生物制药废水一般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生物抑制物(包括一定浓度的抗生素)、难降解物质等,带有颜色和气味,悬浮物含量高,易产生泡沫等。

2.1 COD浓度高以抗生素废水为例,其中主要为发醉残余基质及营养物、溶媒提取过程的萃余液、经溶媒回收后派出的蒸馏釜残液、离子交换过程排出的吸附废液、水中不溶性抗生素的发酵滤液、染菌倒灌液等。

2.2 SS浓度高其中主要为发酵的残余培养基质和发酵产生的微生物丝菌体。

如庆大霉素SS为8000 mg/L左右,对厌氧EGSB工艺处理极为不利。

2.3存在难生物降解物质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等毒性物质对于抗生素类废水来说,由于发酵中抗生素得率较低(0.1%~3%)、分离提取率仅为60%~70%,大部分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浓度均较高。

2.4硫酸盐浓度高如链霉素废水中的硫酸盐含量为3000 mg/L左右,最高可达5500 mg/L;土霉素为2000 mg/L左右;庆大霉素为4000 mg/L。

2.5水质成分复杂中间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破乳剂、消沫剂等)和提取分离中残留的高浓度酸、碱、有机溶剂等化工原料含量高。

该类成分易引起pH波动大、色度高和气味重等不利因素,影响厌氧反应器中甲烷菌正常的活动[3-4]。

3国内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现状制药工业废水通常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按照医药产品种类区分,我国制药工业主要为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和中草药生产。

生物制药是采用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原料进行发酵、过滤、提炼,从而生产各种抗生素、氨基酸及一些药物中间体。

化学制药是采用化学反应工艺,将有机原料和无机原料等制成药物中间体及合成药剂。

中草药生产是对中草药材进行加工、提取制剂或中成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的前处理和提取制剂[1]。

制药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排废的增加,制药工业的“三废”污染危害主要来自原料药生产。

由于生产工序繁琐,生产原料复杂,直接造成产品转化率低而“三废”产生量大。

药剂生产过程中残余的原料、产品和副产品如果不加妥善处置,将有几十倍乃至几千倍于药物产品的“三废”物质产生,其中尤以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2]。

制药工业废水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之一,因药物产品不同、生产工艺不同而差异较大。

此外,制药厂通常是采用间歇生产,产品的种类变化较大,造成了废水的水质、水量及污染物的种类变化较大[3]。

生物制药废水中主要含菌丝体、残余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有机溶剂等,目前生物制药工艺主要用于生产抗生素。

废水主要来自发酵滤液、提取的萃余液、蒸馏釜残液、吸附废液和导管废液等。

废水的有机物浓度很高,COD可高达5000~20000mg/L,BOD可达2000~10000mg/L,SS浓度则可达到5000~23000mg/L,TN达到600~1000mg/L。

废水中的菌丝体、代谢产物等物质属于高浓度有机物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物质,当抗生素浓度大于100mg/L时会抑制好氧菌的生物活性。

化学制药的主要生产工艺都是化学反应,原料复杂、反应步骤多造成产品转化率低而原料损失严重。

这类废水中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甾体类化合物、硝基类化合物、苯胺类化合物、哌嗪类和氟、汞、铬铜及有机溶剂乙醇、苯、氯仿、石油醚等有机物、金属和废酸碱等污染物。

由于合成制药工业的原料较为复杂,一个制药企业的产品种类又往往并非一种,因此合成制药企业的废水所含污染物情况更为复杂。

中药生产的洗涤、煮药、提纯分离、蒸发浓缩、制剂等工序中所排出的废水包括清洗废水、分离水、蒸发冷凝水、药液流失水等。

废水中主要是中药煎煮出的各种天然生物有机物,如有机酸、蒽醌、木质素、生物碱、单宁、鞣质、蛋白质、糖类、淀粉等[4]。

其水质波动性较大,另外水中有时还含有中药制作中使用的酒精等有机溶剂。

-2-制药行业由于药剂产品、生产方法和使用原料的不同,使生产废水水质各异。

但是总体来说,制药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量高、毒性物质多、有机溶媒量大、难生物降解物质多、盐份-3- 的特点,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工业废水。

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到放标准而直接进入环境,将造成严重的危害[4]。

(1)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有机物在水体中进行生物氧化分解时,都会消耗水中的溶氧。

倘若有机物含量过大,生物氧化分解所消耗氧的速率超过体复氧速率时,将使水体缺氧或脱氧,从而造成水域中好氧水生物死亡,使厌氧微生物繁殖,缺氧消化产生甲烷、硫化氢、醇、氨、胺等物质,进一步抑制水生生物,使水域发臭。

(2)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药剂及其合成中间体往往具有一定的杀菌或抑菌作用,从影响水体中细菌、藻类等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并最终破坏整个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当水中含青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各为克分子,氨苯磺胺为10-2~10-3克分子浓度时,即可抑制绿藻的长;而对硝基苯乙醚、对胺基苯乙醚和间三氟甲级苯胺各自0.05、0.1和2.5mg/L时,即具抑菌和杀菌作用。

磺胺类药物对化作用的影响是敏感的,磺胺嘧啶在5mg/L时,就能强烈抑制化作用,从而阻碍有机物的完全氧化[5]。

(3)药剂代谢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目前世界上对于这方面研究的不多,但已有所察觉。

在制废水中特别要警惕其中的污染物与亚硝胺类物质的形成之间的系。

已报道土霉素、哌嗪、吗啉和氨基匹林等在酸性介质中,可与亚硝酸钠作用产生二甲基亚硝胺。

制药废水中不乏这两种体,含氮的有机物在净化过程中都要经过NO2-这一步骤,而NO2--N达到47PPM时,就能抑制硝化作用的开始,造成亚硝胺体NO2--N的积累。

为此,防止和减少有仲胺结构的有机污染物入水体,对于减少环境中亚硝胺类致癌物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166-[1]潘志彦,陈朝霞,王泉源等.制药业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4,28(2):68-71.[2]楼菊青.制药废水处理进展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4):13-15.[3]马文鑫,陈卫中,任建军等.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探索[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1,23(2):87-89.[4]吴郭虎,李鹏,王曙光等.混凝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0,26(1):53-55.[5]潘志强.土霉素、麦迪霉素废水的化学气浮处理[J],工业水处理,1991,11(1):24-26.[6]徐扣珍,陆文雄,宋平等.焚烧法处理氯霉素生产废水[J],环境科学1998,19(4):69-71.[7]杨军,陆正禹,胡纪萃等.抗生素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环境科学,1997,18(5):83-85.[8]王淑琴,李十中.反渗透法处理土霉素结晶母液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1):25-27.[9]国家环保局科技处,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我国几种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第三分册)-高浓度有机废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10]李道棠,赵敏钧,杨虹等.深井曝气-ICEAS技术在抗菌素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1996,22(3):21-24.[11]谭智,汪大肇,张伟烈.深井曝气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15(6):6-8.[12]简英华.ORBAL氧化沟处理合成制药废水[J],重庆环境科学,1994,16(1):22-24.[13]HEUKELEKIAN H.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J],1949,41(7):1535.[14]谷成,刘维立.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167-态1999,12(3):54-56.[15]李再兴,杨景亮,刘春艳等.阿维菌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J],中国沼气,2001,19(1):13-15.[15]林锡伦.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处理高浓度发酵药物混合有机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0,12(3):20-22.[16]陈玉,刘峰,王建晨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4,15(1):50-52.[17]杨军,陆正禹,胡纪萃等.林可霉素生产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J],环境科学,2001,22(2):82-86.[18]王蕾,俞毓馨.厌氧一好氧工艺处理四环素结晶母液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1992,13(3):51-54.[19]郝晓刚,李春.接种颗粒污泥UASB反应器处理味精-卡那霉素混合废水[J],工业水处理,1999,19(2):18-19.[20]邱波,郭静,邵敏等.ABR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启动运行[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8):42-44.[21]罗启芳.高浓度洁霉素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0,12(6):17-20.[22]YEOLET YGADRERV RANADEDR.Biological treatment of a pharmaceutical waste,Indian:[J].Environ.Health,1996,38,95.[23]邓良伟,彭子碧,唐一等,絮凝-厌氧-好氧处理抗菌素废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1998,13(3):66-69.[24]姜家展,季斌.高浓度抗生素有机废水处理[J],中国给水排水,1999,15(3):57-58.[25]傅联朋,任建军.制药废水处理的设计及运行[J],中国给水排水,1997,13(1):39-40.[26]邓良伟,彭子碧,唐一等,絮凝-厌氧-好氧处理抗菌素废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1998,13(3):66-69.[27]韩沛,张少倩.水解酸化-厌氧-好氧-絮凝-吸附工艺处理洁霉素生产丁提高浓度有机废水[J],环境工程,1998,16(1):19-20.-168-[28]刘军,郭茜,翟永彬.厌氧水解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6,26(7):10-13.[29]钱易,文一波.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2,5(5):[30]冯凯,杨世君.UNITANK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工程与实践[M],北京:北京市政设计研究总院,1-5.[31]郝晓地,张临新.连续式一体化活性污泥新工艺UNITANK[J],给水排水,1998 24(1):31-33.[31]羊寿生.一体化活性污泥法UNITEINK工艺及其应用[J],给水排水,1998,24(11):16-45.[32]马寿权,韦巧玲.抗生素制药生产废水治理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5,17(6):23-27.[33]Segrers Engineering Water.UNITANK-Advanced treatment of industrialand municipal[J].Wastewater,1996.[34]林世光,罗国维,卢平等.洁霉素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4,15(5):43-45.[35]Segrers Engineering Water nv.LTNITANK系统在工业及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1997.[36]吕锡武,庄黎宁.缺氧一好氧工艺处理扑热息痛类制药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1997,13(3):40-42.[37]曾科,买文宁,张磊,微生物酸化的生产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0,18(3):15-16.[38]Feyaerts M.Redox control of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in the UNITANKsingle stageoperation[J],Med Fac Landbouww Uijksuniv Gent,1995.[39]陈元彩.高浓度阿维霉素生产废水治理与资源回收技术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9,21(1):40-43.[40]Vriens L The LTNITANK systems for enhanced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fromwastewaters[J],Water,I990:52-53.[41]卞华松,陈玉莉,张仲燕.卡那霉素废水处理工艺探索[J],上海环境科-169-学,1995,14(8):21-23.[42]张杰,相会强,徐桂芹.抗生素生产废水治理技术进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2):4549.[43]Wardle Sir Thomas.Sewa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J],Royal San.Inst.,1893[44]Ardern E.,Lockett on the Oxidation of Sewage Without the Aid ofFilters[J].Soc,Chem.Ind,1914,33:523[45]张统主编.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46]郑俊,吴浩汀,程寒飞.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6-27[47]唐受印、汪大翠等编著.废水处理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207209.[48]汪大晕雷乐成编.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9]李家珍主编.染料、染色工业废水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35.[50]薛文源.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改造和节能[J],工业水处理,1989,9(5):7-11[51]王凯军,贾立敏.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1.335-370[52]Wanger M,Amann R,Lemmer H,et al.Probing activated sludge witholigonucleotides specific for protecobacteria:inadequacy of culture dependentmethods for describing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J].Appl EnvironMicrobiol,1993,59(5):1520-1525.[53]刘新春,吴成强,张昱,等.PCR-DGGE法用于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解析[J].生态学报,2005,25(4):842-847[54]王峰,傅以钢,夏四清,等.PCR-DGGE技术在城市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中的特点[J].环境科学,2004,25(6):74-79[55]高平平,赵义,赵立平.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的eric-PCR-170-指纹图谱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6):705-710[56]Jae-Hoon Choi,Sang Hyon Lee,Kensuke Fukushi and Kazuo Yamamoto.Comparison of sludge characteristics and PCR–DGGE based microbial diversityof nanofiltration and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s[J].Chemosphere,2007,67(8):1543-1550[57]Guifang Wei,Li Pan,Huimin Du,Junyi Chen and Liping Zhao.ERIC-PCRfingerprinting-based community DNA hybridization to pinpoint genome-specificfragments as molecular markers to identify and track populations common tohealthy human guts[J].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Methods,2004,59(1):91-108.[58]郑华,欧阳志云,方治国,等.biolog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2004,41(3):456-461[59]Kornelia Smalla,Ute Wachtendorf,Holger Heuer,Wen-tso Liu,LarryForney.Analysis of BIOLOG GN Substrate Utilization Patterns by MicrobialCommunitie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8, 64(4):1220-1225[60]J van Heerden*,C Korf,MM Ehlers,TE Cloete.Biolog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icrobial diversity i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s[J].WaterScience&Technology,2001,43(1):83-90[61]James B.Guckerta,Gregory J.Carrb,Troy D.Johnsonb,Burt G. Hamm,Daniel H.Davidsona,Yoshiharu munity analysis byBiolog:curve integration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ctivated sludge microbialhabitats[J].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1996,27(22):183-197[62]Garland J L,Mills A L.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trophicmicrobial communities on the basis of patterns of community level sole-carbonsource utilization[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1,57(8):2351~2359.[63]席劲瑛,胡洪营,钱易.biolog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报,2003,43(1):138-141[64]Juliet Preston-Mafham,Lynne Boddy,Peter of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using sole-carbon-source utilisationprofiles-a critique[J].Microbiology Ecology,2002,42(1):1-14-171-[65]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66]杨元根,Paterson E,Campbell C.Biolog方法在区分城市土壤与农村土壤微生物特性上的应用[J].土壤学报,2002,39(4):582~589.[67]Garland J L,Mills A L.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trophicmicrobial communities on the basis of patterns of community-levelsole-carbon-source utilization[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1,57(8):2351~2359.[68]Haack,S.K.,Garchow,H.,Klug, Forney, of factorsaffecting the accuracy,reproducibility and interpretation of microbialcommunity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patterns[J].1995,61(4):1458-1468.[69]Garland, approaches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ample microbial communities using patterns of potential C source utilisation[J].Soil,28(22):213-221.[70]Magurran A E.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50-100[71]杨永华,姚健,华晓梅.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0,20(2):23-25[72]Zak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Aquantitative approach[J].Soil Biol Biochem,26(99):1101-1105 [73]Keun-Hyung Choi*,Fred of two kinds of Biolog microplates(GN and ECO)in thei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among aquaticmicrobial communities[J].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1999,36(3):203-213[74]Atlas of microbial community[M].Advanced Microbiology Ecology,1984,7(1):1-47[75]128.杨健,张非娟,余志荣编著.有机工业废水理论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6]袁志宇,陈晓如,李传志等.悬移式气水连续反冲洗机理探讨[J],给水排水,1999,25(5):21-24.-172-[77]121.郎咸明,赵玉彬,魏德洲等.应用复合生物技术处理制药综合废水的探讨[J],环境工程,2004 22(5):22-23,54.[78]Majone M,Dircks K,Beun J.Aerobic storage under dynamic conditions in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J],Water ,39(1):61-73.[79]孙志国,陈季华,陈思贫.曝气生物滤池废水深度净化工艺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3,23(4):3538[80]郭天鹏,汪城文,陈吕军,等.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的特性[J],环境科学.2002,23(1):5 8-61.[81]Han Qingyu,et al.Acidification of mid-and high-strength dairywastewaters[J],Wat.Res.,2001,35(15):3697-3705.[82]钱易,汤鸿霄,文湘华.水体颗粒物和难降解有机物的特性与控制技术原理-难降解有机物(下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83]Oince,et al.Performance of a two-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 system whentreatingdairy wastewater[J],.Res.,1998,32(9):.[84]Ahn Young-ho,et al.Pre-acidification in anaerobic sludge bed processtreating brewery wastewater[J],Wat.Res.,2001,35(18):4267-4276.[85]郎咸明,魏德洲,崔振强,甘丽华.水解-UNITANK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工序的优化[J],东北大学学报,2005 26(9):904-906.[86]彭永臻.SBR法的五大优点[J],中国给水排水,1993,9(2):29-31.[87]曾薇,彭永臻,王淑莹,等.以溶解氧浓度作为SBR法模糊控制参数[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4):5-10[88] Grady Jr,C.Herry Lim.李献文,杨希昆等译.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2[89]Peter F.et al.Anaerobic treatment applications and fundamentals;substratespecificity during phase separation[J],Water Environ.Res.,1994,66(5):716721.[90]聂仲文主编.现代污水设施建设标准与设备监测维护及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实务全书[M],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5,1293-1294-173-[91]吴郭虎,李鹏,王曙光等.混凝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0,26(1):53-55.[92]国家环保局科技处,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我国几种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第三分册)-高浓度有机废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93]简英华.ORBAL氧化沟处理合成制药废水[J],重庆环境科学,1994,16(1):22-24.[94]曾科,买文宁,张磊,微生物酸化的生产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0,18(3):15-16.[95]魏廉貌,计海鹰,熊建中.抗生素生产废水治理试验研究[J],环境与开发,1998,13(1):35-36.[96]张统主编.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97]杨向平.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特点与工程建设体验.中国水工业科技与产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5-86[98]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99]王凯军,贾立敏.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1.[100]张自杰主编.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12.[101]王凯军.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工艺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4)337-340.[102]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仁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8:17-18.[103]阂航.厌氧微生物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25-39 [104]汪大翚,雷乐成.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05]何晶,顾国维,李笃中.城市污泥处理与利用[M],科学出版社,2003[106]钱易,米祥友.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7]徐晓军,宫磊,杨虹.恶臭气体生物净化理论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8]阮文权.废水生物处理工程设计实例祥解[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09]单明军,吕艳丽,丛蕾.焦化废水处理新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20]曾一鸣.膜生物反应器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21]张统,方小军,张志仁.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2]陈泽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23]张大群,王秀朵.DAT-IAT污水处理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中药中药废水污染主要表现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对于中药制药工业,由于药物生产过程中不同药物品种和生产工艺不同,所产生的废水水质及水量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由于产品更换周期短,随着产品的更换,废水水质、水量经常波动,极不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