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育种复习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学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学案见《自学听讲》P136基因突变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概念和类型:碱基对的 增添 、缺失和替换。
3.原因、特点、发生时间和意义基因重组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机制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类型(2)结果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举例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①细胞内 个别染色体 的增加或减少,如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染色体组 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如单倍体、多倍体的形成等。
(2)染色体组①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②条件: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1.与基因突变有关的五个易错点提醒(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属于基因突变,若发生在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上,则不是基因突变;若发生在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上,则是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一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一定发生性状的改变,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3)基因突变形成的等位基因(如A与a)碱基序列一定不同,碱基数目不一定相同,若是碱基增添或缺失,则碱基数不同。
(4)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在细胞分裂期、分化的细胞中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5)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所有生物都可以发生,若是病毒和原核生物发生变异,常为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生物的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变异(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2、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3、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特点。
4、识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分类及各类特点。
5、掌握单倍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1、两种变异的区别2、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的比较3、常见的育种方法比较教学难点:常见育种方法比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比较归纳法教学过程:(一)请你快速浏览教材,思考:(学生自学复习)1、生物的变异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区别?2、什么是基因突变?它有哪些特点和类型?3、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应用?4、什么是基因重组?有哪些类型?有何意义和应用?5、染色体结构可发生哪些变异?对生物有什么影响?6、什么是染色体组?如何判断染色体组数目?7、什么是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各自有何特点?8、在育种中如何获得多倍体和单倍体?(二)组织讨论理解、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有讨论反馈1、两种变异的区别2、什么是基因突变?它们有何特点和类型?概念: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
缺失或改变。
普遍性随机性特点低频性多重少利性自然突变不定向性类型物理诱变人工诱变(诱发特点)化学诱变(插入)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①改变:影响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碱基对②增添:影响大突变点前不影响、影响突变点后的序列③缺失:影响大突变点前不影响、影响突变点后的序列再思考:增添或缺3的倍数个碱基对的影响突变基因能否遗传给后代?体细胞: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经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3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应用?原因: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DNA复制过程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改变遗传信息。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应用:人工诱变、创造、改造动植物、微生物新品种4什么是基因重组?有哪些类型?有何意义和应用?5染色体结构可发生哪些变异?对生物有什么影响?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1、缺失2、重复3、倒位4、易位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概念:类型意义:应用:生物体进行有性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1、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四分体时期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重组3、重组DNA技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十分重要遗传育种6什么是染色体组?如何判断染色体组数目?7什么是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各有何特点?8在育种中如何获得多倍体和单倍体?概念:判断方法 细胞中,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1、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判断: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判断:基因型中相同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组3、根据染色体数形比推算: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人教版教学素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学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及它们在育种上的应用》复习学案0922班 李立峰一、关于变异:1.变异的概念: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亲、子代间或子代各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教材95页)①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是由于 的影响,没有引起 的改变的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由于 内 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 、 、 三种。
【难点易错点】:1.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变异一定是不可遗传变异吗?2.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到底属于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3.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判断某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①若染色体变异,可直接借助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结构是否改变。
②与原来类型在相同环境下种植,观察变异性状是否消失,若不消失则为可遗传变异,反之则为不可遗传变异。
③设计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变异性状的基因型是否改变。
例:玉米子粒种皮有黄色和白色之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之分。
据此完成下列题目:(1)种皮的颜色是由细胞中的色素决定的,已知该色素不是蛋白质,那么基因控制种皮的颜色是通过控制 来实现的。
(2)矮茎玉米幼苗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长成高茎植株。
为了探究该变异性状是否能稳定遗传,生物科技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请你写出实验预期及相关结论,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步骤:a.在这株变异的高茎玉米雌花、雄花成熟之前,分别用纸袋将雌穗、雄穗套住,防止异株之间传粉。
b.雌花、雄花成熟后,人工授粉,使其自交。
c.雌穗上种子成熟后,收藏保管,第二年播种观察。
②实验预期及相关结论:a. 。
b. 。
③问题:a.预期最可能的结果: 。
b.对上述预期结果的解释: 。
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是否变化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遗传情况 变异能在后代中再次出现 变异性状仅限于当代表现 应用价值 是育种的原始材料,能从中选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类型或新品种 无育种价值,但在生产上可利用优良环境条件来影响性状的表现获取高产优质产品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的,而引起的的改变。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docx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考纲明细] 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考点1基因突变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可遗传变异为染色体变异,分子水平发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只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真、原核生物和病毒共有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实例(1)由图可知,谷氨酸和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GAA 、GUA 。
(2)图示中a 、b 、c 过程分别代表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
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3)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 A 突变成=====AT。
3.基因突变的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结构的改变。
4.发生时间 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Ⅰ分裂前的间期。
5.原因6.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
(5)多害少利性: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
7.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8.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3)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思维诊断]1.深挖教材(1)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但为何它仍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提示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但是,一个物种往往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就整个物种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不少突变是有利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因此基因突变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假如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序列的改变则遗传信息是否发生改变?此时生物性状如何改变?这对生物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一定有害?提示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发生改变。
人教版教学教案第18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第18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根本的来源。
基因通过突变成为它的等位基因,可能产生出一种新的表现型差异,增加了基因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基因重组既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基因重组的来源包括:①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基因的交叉和互换③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4、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一倍体变异是指体细胞只有一组染色体的变异。
由于一倍体变异的生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是不育的。
经减数分裂生成的配子(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的一半。
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1、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2、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
女口: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减两大类。
而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不能观察到。
45. 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RNA上核苷酸的序列若发生变化(增添、缺失或改变)也属于基因突变,且因为RNA是单链,在传递过程中更易发生突变。
这也正是病毒在医学上易发生变种和不易防治的主要原因。
6. 如何确定是单倍体?还是几倍体?关键是确定个体是如何发育而来: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若是由配子(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则不论含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四、例题解析:例1 :若某基因原有150 个碱基对,由于受到X 射线的辐射,少了一对碱基。
此时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与原来的蛋白质相比较,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 .49 个氨基酸,其他氨基酸顺序不变B .49 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 . 50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D .少于49个氨基酸,且排列顺序改变例2: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优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事件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分类;-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形成机制;- 遗传变异与个体性状的关系。
2.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类型;- 交叉互换的过程和作用;- 基因重组对遗传变异和个体多样性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遗传变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包括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和作用。
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具体的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释其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和表达对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的理解和见解。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重点知识和难点,并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加深学生对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学生的提问回答,及时评估学生对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或简单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教学延伸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拓宽知识面,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科普书籍、文章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遗传变异和基因重组的研究进展。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二教案—第三单元 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二教案—第三单元变异育种和进化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考点展示核心素养考点一基因突变自主回顾·素养储备基础梳理1.变异类型的概述(1)“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一定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吗?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突变,基因重组未引起新基因产生。
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可遗传变异为染色体变异,分子水平发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真、原核生物和病毒共有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1)实例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3.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诱发因素(连线)5.突变特点(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5)多害少利性: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
6.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病毒、大肠杆菌及动物和植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3)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4)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并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5)基因突变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说明具有普遍性(×)延伸探究热图导析:据图分析基因突变机理(1)①②③分别表示引起基因突变的什么因素?(2)④⑤⑥分别表示什么类型的基因突变?(3)为什么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4)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吗?为什么?[提示](1)物理、生物、化学。
人教版教学素材染色体变异和育种复习学案

《染色体变异及育种》复习学案0922班 李立峰变异水平是否能用光镜观察发生时间特点 变异本质适用生物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区分: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 。
2.识记: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的 或 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知道: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都是不利的,有的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
Ⅱ、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一、染色体组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 染色体,它们在 和 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 、 、 和 ,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②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③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二、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概念:①二倍体:由 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②多倍体:由 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③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 的个体。
〖明确〗:①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吗?②体细胞中含有三个及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多倍体吗?染色体 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 。
以 的形成成倍德增加或减少:如,多倍体、单倍体。
① :如,猫叫综合征的病因。
② :实为“重复”。
③ : ④ 。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③单倍体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吗?单倍体一定不可育吗? ④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吗? ⑤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吗?2.记住教材中列举出的常见例子以及单倍体植株和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①常见的多倍体有: ;(植物中常见,动物中极少。
) ②常见的单倍体有: ; ③自然界中,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④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 。
⑤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单倍体或多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育种复习【基础过关】1.变异的类型:基因水平上的变异: 基因突变, .染色体水平上的变异: , . 2. 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新基因型产生的途径是3.基因突变的特点其中有一点是不定向性,指的是通过基因突变,会产生原基因的.4.人类遗传病:A单基因遗传病B 多基因遗传病C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色盲21三体综合症原发性高血压抗V D佝偻病白化病多指青少年型糖尿病5、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原理: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特点: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的后代能稳定遗传单倍体植株培育方法:第一步: ;第二步6、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原理:方法:备注: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的时期在特点:产生的多倍体茎干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7、杂交育种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再经过________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位于不同个体上的__________集中在___________上,即“集优”。
缺点:不能创造出新的_________,进程缓慢,过程繁琐,后代易出现_________。
应用:改良作物___________、提高农作物____________的常规方法,同时也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育种。
8、诱变育种概念:是利用物理因素(如_____________、γ射线、_____________、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_____________,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提高了_____________,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加速_____________的进程,创造生物新品种、新类型。
缺点:_____________少,_____________大,需要大量地处理实验材料,具有很大的_____________性。
应用:主要应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如太空椒的培育、高产青霉素的选育。
9、染色体结构变异:①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②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③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④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10、: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根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数目或者根据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数目)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备注: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被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的个体备注:单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大于或等于111、试分析产生下列变异性状。
(1)父母都是双眼皮的家庭,生有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
(2)马和驴交配产下一匹没有生育能力的骡子,骡子性状的变异属于_________。
(3)哈密瓜引种内地,甜度大大降低。
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红色的菊花株上伸展出一枝开白花的枝条,被人们称之为“一枝独秀”,这个开白花枝条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2、正确填写以下育种..名称:⑴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烟草新品系是______________。
⑵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培育成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品种______________。
⑶用60Co辐射稻种,培育出成熟期提前、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系______________。
⑷无子西瓜的培育是______________。
〔5〕最简易育种方法〔6〕最快速育种方法〔7〕创造新性状的育种方法〔8〕染色体数目增加的育种方法【自我检测】⒈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A.染色体变异 B.基因连锁互换 C.基因自由组合 D.基因突变⒉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分离⒊下列育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优质品种B.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培育八倍体小黑麦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体D.用花药离体培育出小麦植株4、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
基因中发生改变是()A.G≡C变为T = A B.A = T变为C≡G 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D.胸腺嘧啶变为腺嘌呤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配子中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C.人的一个染色体组含24条染色体 D.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6、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B .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C .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D .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7、用杂合子的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A .种植→F 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B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C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D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8、人体下列细胞中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①神经细胞②皮肤生发层细胞 ③精原细胞 ④次级精母细胞 ⑤骨髓造血干细胞A .③④B .②④C .②⑤D .①④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基因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②在DNA 复制中,碱基排列顺序发生差错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产生基因突变③基因突变一般对生物是有害的,但是,也有的基因突变是有利的④基因突变一定产生新性状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10.用基因型为 AaBbCc (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水稻植株的花药培养出来的单倍体幼苗,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培育出多少纯合体植株?( )A .2种B .4种C .6种D .8种11.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以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后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所结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 )A .4、2、2、4B .4、4、3、6C .3、3、3、4D .4、4、3、512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是( )A .都是有利的B .都是定向的C .都是隐性突变D .诱发突变率高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单倍体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体细胞的1/2B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 .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D .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单倍体14、如图所示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成因,请回答问题:⑴①是_________过程;②是_________过程,是在_____________中完成的。
⑵③是_____过程,发生在_____过程中,这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⑶④的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__,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_____________。
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④ A G A T . . . . . . . . . G T A A ↓ ↓A A G C T T . . . . . . . . . ↓ ↓ RNA DNA 谷氨酸 正常 氨基酸 血红蛋白 缬氨酸 异常 → ①②③15、下图为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细胞,请分析回答:⑴图A 的生物是_______倍体; ⑵图B 的生物是_______倍体;⑶图C 的生物体细胞含有___个染色体组;⑷图D 生物体细胞含有___个染色体组。
16、用纯种的高秆(D )抗锈病(T )小麦和矮秆(d )易染锈病(t )小麦品种作亲本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品种,其过程是:(1)F 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过程B 和C 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C 过程培育的幼苗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过程D 常用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
17、XYY 型男性身材高大,智力正常或略低,性情刚烈,常有攻击性行为,犯罪率高。
(1)这种类型男性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条。
(2)这种男性一般缺乏生育能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某XYY 型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后可以生育,则子女正常的可能性是__ __(4)XYY 型男性产生的原因是他的_______(父亲或母亲)在产生生殖细胞(在减数第_____次分裂)时出现差错。
(5)如果XYY 型男性的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该男性是色盲的可能性是_______。
18、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 .甲:AaBbCc 乙:AAaBbbCccB .甲:AaaaBBbb 乙:AaBBC .甲:AAaaBbbb 乙:AaaBBbD .甲:AaaBbb 乙:AAaaBbbb 19、.已知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高秆易染锈病、矮秆易染病三个纯系品种,要求设计一个通过基因重组培育双抗新品种的步骤。
(1)依据_________原理,采取_________方法进行培育。
(2)所选择的新本类型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3)基本育种过程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何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查是否抗锈病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BBDD AAaa Aaa ABCD D C B A 甲 乙答案:1—5 CACAA 6—10CCDBD 11-13DDA14、(1)转录翻译核糖体(2)基因突变DNA复制(3)GUA 密码子(4)低频性多害少利性15、(1)单或四(2)2或单(3)3 (4)116、(1)DdTt (2)减数分裂花药离体培养(3)DT:Dt:dT:dt=1:1:1:1 (4)秋水仙素17、(1)47(2)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3)1/2 (4) 二(5)1/218、A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