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十讲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

合集下载

面对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技巧和原则

面对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技巧和原则

面对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技巧和原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家庭还是社交活动,都需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

和不同类型的人相处需要灵活应对,这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巧和原则。

下面将从人的本性、情绪调节、信任建立和沟通技巧等方面,阐述面对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技巧和原则。

一、人的本性首先,人的本性是不可改变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这些因素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处方式。

因此,在面对人际关系时,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并且善于利用其个性优势来建立更好的关系。

另外,人的本性也包括了自我保护的本能。

在交际中,由于人们总是向着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行动,因此我们常常会受到他人的攻击、背叛、欺骗等伤害,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自我保护。

不要因被伤害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也要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理智地进行情绪调节,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自己目的。

二、情绪调节在交际中,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情绪的控制都显得十分重要。

当自己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中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

而当他人处在负面情绪下,及时的情绪调节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更好地沟通和交往。

对于自己情绪的调节,可以采用一些心理自我暗示的方法。

比如在情绪低落时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或是透过深呼吸来放松身心。

而对于他人的情绪调节,要更注重倾听和理解,及时表示理解和支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从而帮助建立互信和稳定的人际关系。

三、信任建立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而建立信任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淀。

在交往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信任。

1、保持承诺。

承诺会给别人带来期望和信任,而如果不能兑现承诺,不仅会让对方失去信任,还可能让对方陷入失望和不信任的情绪。

2、坦诚而不伤害。

坦诚是建立信任的重要因素,但坦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方的感受和尊重,不能通过诋毁、攻击、嘲讽或是恶意的方式来表达真实想法。

3、言行一致。

言行不一致容易让人感到虚伪和不诚信,从而降低了信任度。

心理学人际关系4大原则

心理学人际关系4大原则

心理学人际关系4大原则
1.相互性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

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

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重要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都是相互的。

2.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

交换的基本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得别太少于失。

人际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的选择。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

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倾向,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

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确立的,个体对他人的评价极其敏感。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4.平等原则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

但是,如果平等待人,让对
方感到安全、放松与尊严,那么我们也能和那些与自己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相差较大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心理模式及原则

人际交往的心理模式及原则

人际交往的心理模式及原则一、心理模式1.互惠模式:互惠模式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心理模式之一,它是基于交换和互助的原则。

在互惠模式下,人们倾向于通过相互给予和接受帮助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这种心理模式强调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

2.竞争模式:竞争模式是人际交往中另一种常见的心理模式。

在竞争模式下,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通常忽视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这种心理模式往往导致个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3.亲和模式:亲和模式是人际交往中温和、友好和亲密的心理模式。

在亲和模式下,人们倾向于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分享彼此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心理模式强调共鸣、理解和支持。

4.抵抗模式:抵抗模式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防御性的心理模式。

在抵抗模式下,个人试图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或不愉快的经历。

这种心理模式往往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疏远。

二、心理原则1.真诚和坦率: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和坦率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个人应该以真实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他人,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只有真诚和坦率的交流才能建立起信任和理解。

2.尊重和关爱:尊重和关爱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原则。

个人应该尊重他人的个性、需要和意见,关心他人的感受和福祉。

只有在尊重和关爱的氛围中,人际交往才能真正有效和愉快。

3.共赢和合作:人际交往应该追求共赢和合作的原则。

个人不应该仅关注自己的利益和目标,而是要考虑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通过相互合作和协调,人际关系才能更加和谐和稳定。

4.接纳和包容:个人应该接纳和包容他人的差异和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喜好和价值观,个人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并愿意接受他人的存在。

只有在相互接纳和包容的环境中,人际交往才能更加开放和自由。

5.积极和灵活:在人际交往中,个人应该保持积极和灵活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灵活的心态可以使个人更好地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境和挑战。

只有积极和灵活的心态,人际交往才能更加顺利和成功。

综上所述,人际交往的心理模式和原则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原则

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原则

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原则1、平等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之间只有社会分工和职责范围的差别,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还是职业差别、经济状况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的尊严,都应得到同等的对待,因此人与人之间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

要尊重别人的爱好、习惯、风俗。

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奠重白己。

2、真诚原则。

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保证,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才能团结相处真诚团结是现代社会事业成功的客观要求。

就人生而言,仅靠个人微薄的力量是难以到达成功、幸福境界的。

交往中要真诚待人,实事求是,要胸怀坦荡,言行一致。

相互信任尊重别人,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友爱原则。

中国儒家有“仁者爱人”之传统,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更应团结友爱。

人际交往中要主动团结别人。

容人者,人容之。

互相尊重,虚怀若谷、宽宏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友爱就是要爱同志、爱朋友、爱同事、爱人民。

真正的爱心就表现在帮人一把,在别人需要时,奉献自己的力量。

4、互助原则。

互相关心,互助互惠,是人际交往的客观需求,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有困难,需要他人帮助;工作中,也需要在各自的职位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合作。

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相互帮助就是要乐于帮助别人,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一定要热情帮助。

互助互惠,一个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很难要求别人自愿帮助他。

互相帮助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不是践行真诚和友爱。

第十讲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

第十讲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

第十讲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人际交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一种交流方式,而心理学原则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所遵循的一些心理规律和原则。

了解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心理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学原则。

首先,了解他人需求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人们在交往中通常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注,因此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尽量多倾听,多问问题,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和理解。

其次,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会遇到误解、言语不当等问题,因此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首先,要尽量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避免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表达。

其次,在倾听他人时,要用心去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主观臆断和误解。

另外,要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手段,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

此外,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们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尊重和待遇平等,因此要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观点和意见,避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他人。

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尽量避免过度干涉和侵犯他人的权益。

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重礼貌和谦和的态度,避免使用侮辱性或挑衅性言辞。

此外,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人们在交往中常常会有各种情感需求,包括得到认可、表达内心的痛苦或喜悦等。

因此,要学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同时,在与他人交往时,也要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的情感表达,给予关心和支持。

最后,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信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交流和合作。

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建立互信的基础,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避免言而无信的行为。

同时,也要学会信任他人,给予他人必要的信任和自由度。

总结起来,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包括了解他人需求、有效的沟通、尊重他人、积极表达情感和信任。

当我们能够遵循这些原则,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条心理原则

人际交往的条心理原则

人际交往的条心理原则1.接纳自己和他人:首要原则是要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经历、价值观和梦想。

学会欣赏并尊重这些差异,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人。

3.温暖与同理心:表达温暖和同理心,可以帮助你与他人建立更深层的关系。

对他人的情感、困境和挑战表达关注,并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感受。

4.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倾听并回应对方的表达。

避免使用攻击性或批评性的语言,而是用积极和鼓励性的言辞。

5.尊重和礼貌:尊重他人的感受、观点和隐私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关键。

尽可能避免冲突和争吵,倡导相互尊重和礼貌的交流。

6.真诚和坦率:保持真诚和坦率,避免隐藏真实的感受和意图。

诚实是建立信任和互相依赖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对他人诚实和坦率时,也会更容易建立真正的关系。

8.解决冲突的技巧:冲突是人际交往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

学习解决冲突的技巧,如合作、寻求妥协和倾听对方的意见。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妥协,可以解决冲突并改善关系。

10.谦虚和自尊:保持谦虚和自尊心,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平衡。

避免过度夸大自己,也不要贬低自己。

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就。

11.学会放手:有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接受事实并放手。

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态度或行为,我们需要学会接受他们的决定,并继续前进。

通过遵守这些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健康和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取得成功。

心理学人际交往的原则

心理学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有的人在社交中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却难于与他人相容,看看下面的心理学人际交往的原则吧!心理学人际交往的原则一、尊重他人。

无论与你交往的人身份多么卑微、形象多么猥琐、言行举止多么怪异、爱好习惯多么让你难以接受,你始终能尊重他,待他如一个与你平等的人,你就能获得他对你的尊重。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诚然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彻底摆脱世俗的影响。

只是我们需要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提醒自己逐渐以平等心待人,则会在人际交往中比较顺畅,少些挫折。

二、倾听并恰当地给予反馈。

在与人交谈时,要专注,积极倾听他的谈话,不时地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提问。

倾听表示尊重、理解和接纳,是连接心灵的桥梁。

倾听还体现在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别人漫无目的地谈话时,礼貌地转换话题或结束话题。

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时,首先要认可当事人的想法,再礼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会在表明观点的同时避免了冲突,不伤及彼此的关系。

三、不吝啬自己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看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或者美丽的外在变化时,大胆地给予赞美或认可,会给对方带来欢乐。

这种欢乐和谐的氛围会影响到其中的人,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轻松融洽。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赏识。

赞扬能让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还能激发自豪感,增强其自信,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

但赞美要有的放矢,要真诚和有感而发,赞美绝不等同于恭维,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阿谀奉承。

赞美时切忌夸大其词、不着边际和虚伪做作,否则,赞美会失去其作用。

另外,不能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或传递其他人之间相互指责、诋毁的话,势必引发他人之间的矛盾。

四、学会宽容和谅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看看我们自己,毛病与优点并存,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与人交往时,不要总是看到别人的短处,想想他人的`长处。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无是处的人,就像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一样。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和技巧(二)2024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和技巧(二)2024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和技巧(二)引言概述: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和技巧对于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5个大点展开阐述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和技巧。

一、积极倾听的重要性1. 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面对面交谈时,保持眼神接触并展示出兴趣。

2. 提问和探索对方:借助开放性问题和深入交流,积极了解对方的内心和需求。

3. 非言语表达的重要性: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体会他们真正的感受。

二、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1. 清晰明确的表达:运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产生歧义。

2. 使用“我”语言:将观点由第一人称表达,减少对他人的指责和攻击性。

3.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主动告知他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希望,增强互相理解和共鸣。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 共同兴趣和价值观:寻找与他人的共同点和互补之处,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连接。

2. 有效解决冲突:尊重他人意见的同时,学会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分歧,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

3. 关怀与支持:在他人困难或情绪低落时,提供理解和帮助,展现出关怀和支持。

四、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1. 利用非言语沟通:通过肢体语言、音调和表情等方式,增加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2. 学会倾听与回应: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理解对方的观点并进行适当回应。

3. 适时表达和接纳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并积极接纳他人的情绪和感受。

五、灵活应对不同情境1. 适应不同人格类型:了解不同人格特点,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提高交流效果。

2. 处理冲突和否定:学会控制情绪,理性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对他人的否定保持平和与理解。

3. 掌握社交礼仪: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准则,遵循社会规范,进一步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

总结: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和技巧对于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倾听、善于表达、建立良好关系、培养良好沟通技巧以及灵活应对不同情境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第十讲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原则
孔子《论语》的交往思想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季氏》; ·乐 道 人 之 善 , 乐 多 贤 友 , 益 矣 ——《 论 语 ·季
氏》; ·功其恶,无攻人之恶——《论语·颜渊》;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己 欲 达 而 达 人 ——《 论 语 ·雍
❖ 在一般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 去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 才愿意接近。而对于疏远我们、厌恶我 们的人,我们的反应也是相应的,对他 们也会疏远或厌恶。
·接纳引起接纳、喜欢引起喜欢
·拒绝引起拒绝、排斥引起排斥
·E·B·Foa&U·G·Foa,1976:任 何人 都 有保 护 自 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 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合理性,并根据 这种适当性、合理性使自己的行为及与别 人的关系得到解释。
换取最大回报的倾向。希望“得大于 失”;
(二)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
❖ ·对 于 重 内 在 情 感 价 值 的 人来说——增值交换; ❖·对于重外在情感价值的 人来说——减值交换。
四、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一)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 ·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个人,其 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种防止自我价值 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我们在人际交往中 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
六、适度原则
❖ ·交往中要注意适 度 的 自我暴露 ❖·交 往 中 要 注 意 适 度 的交际距离
补充材料(一)黄金法则与白金法则
❖ 黄金法则出自基督教《圣经·新约》中的一段话:“你 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是一条做人的 法则,又称为“为人法则”,几乎成了人类普遍遵循的 处世原则。
❖ 白金法则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演说人之一和最受欢迎的商 业广播讲座撰稿人托尼·亚历山德拉博士与人力资源顾 问、训导专家迈克尔·奥康纳博士研究的成果。白金法 则的精髓就在于“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 对待他们”,从研究别人的需要出发,然后调整自己行 为,运用我们的智慧和才能使别人过得轻松、舒畅。
补充材料(三)人际四原则
❖ 黑铁法则:他人怎样对待我,我亦这样 对待他人(最强调互惠性);
❖ 白银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黄金法则:己之所欲,乐施于人 ❖ 青铜法则:人之所欲,乐施于人(理想
原则) ❖ ——孙涤,《人际原则》四篇,《南方
周末》,2007-5-31,6-7,7-12,7-19。
也》;
一、真诚原则
·真诚—— 对交往行为的明确预见、 更容易确立安全感、信 任感
二、交互原则
·交往中他人的评价是自我价值的重要源泉 ·社会心理学家强调,我们在人际交往、人
际关系的确立与维持当中,必须首先遵 循交互原则。
❖ 大量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任何人 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 别人喜欢我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 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支持 他们。人际交往当中喜欢与厌恶、接近 与疏远是相互的。
❖我们最喜欢的是对我们的喜欢水平 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烦的是喜欢 我们的水平不断减少的。
喜欢水平的增降趋势 (阿龙森&林德,1965):
条件
喜欢水平
肯定——否定 否定——肯定 否定——否定 肯定——肯定
+0.87 +7.67 +2.52 +6.42
五、情境控制原则
❖·人具有情境控制需要
❖·要保证在交往中能够实 现对情境❖ ·记忆的自我保护
❖ ·归因的自我保护
❖ ·合理化作用:“找借口”——事后自我保护
❖ ·自我阻抑策略:个人为未来可能的失败制造保 护性借口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或促 进自己自我胜任的概念。——事前自我保护
(二)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
❖ ·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怎样理 解呢?通俗地讲,指在人际交往丘, 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不仅仅决定于别 人喜欢我们的量,而且还决定于别 人喜欢我们的水平的变化与性质。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已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 ——《 论 语 ·颜 渊》;
三、功利原则
❖(一)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 ❖·U·G·Foa:人际交换的六种基本回报类型: 金钱、物品、信息、服务、地位、感情 ❖·人际交换中回报与付出应当是对应的。 ❖·“费力最小原则”:人都有用最小付出
❖ 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启示我们,在社交中和处理人际关 系时,要尊重人,待人真诚,公正待人。
补充材料(二)道德三原则
❖道德金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道德银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铜则:人所欲,施于人,人
所不欲,勿施于人
——黄勇:《解释学的两种类型: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新华 文摘》,2005(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