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检验方法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107常见物质的检验(学案及作业)

常见物质的检验【学习目标】1.学会NH4+、Cl、SO42、CO32等离子的检验方法;把握焰色反响及常见离子的特征焰色;2.能用焰色反响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洁的试验方案探究物质的组成。
【新课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需要测定物质的组成,确定它是哪种物质,即进行物质的检验。
请同学们回忆下,学校我们接触过哪些物质的检验。
【试验探究1】NH4Cl、(NH4)2SO4、KCl和K2SO4均可用作化肥。
以下试验将关心我们探究这几种盐中所含离子的检验方法。
试验现象:,反响方程式:NH4+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 。
NH3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 。
试验2:取两支试管,分别参加2mLNH4Cl和KCl溶液,各滴几滴稀HNO3,再各滴几滴AgNO3。
试验现象:,反响方程式:思索:参加稀硝酸的作用是什么?Cl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 。
试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参加2mL(NH4)2SO4和K2SO4溶液,各滴几滴稀HCl,再各滴几滴BaCl2。
试验现象:,反响方程式:思索:稀HCl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硝酸来排解干扰?为什么?SO42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 。
一、常见离子的检验[活动与探究]2、通过以前的学习和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的检验方法请你尽可能多地将你所知道的有关物质检验的方法填到下表中,并与同学沟通争论。
【例1】以下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选项是:A、某溶液+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某溶液+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C、某溶液+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某溶液+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试验探究2】如何区分NaCl、KCl溶液呢?二、焰色反响1.原理: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别的颜色,这叫做焰色反响。
它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11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19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29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29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35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2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规范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1单元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探究一、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1.NH +4 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 NH 4Cl 溶液,再加入2 mL NaOH 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①实验现象: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是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有NH +4 。
2.Cl -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 溶液,再滴加几滴AgNO 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 +AgNO 3===AgCl↓+KNO 3。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有Cl-。
3.SO2-4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2SO4溶液,再滴加几滴稀盐酸和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无现象后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2-。
4(1)检验SO2-时,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不溶于4盐酸的白色沉淀,是否一定存在SO2-,正确的操作是什么?4提示:不一定,可能含有Ag+;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2-4。
(2)(情境思考)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
自来水出厂时余氯值不能小于0.3 mg·L-1,防止自来水管网中细菌滋生污染水质。
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可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
物质的检验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检验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检验方法;2. 掌握物质的检验实验技能;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支架、酒精灯、试管刷、试管架等;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盐酸、酒精等;其他:实验操作步骤、实验记录表、观察表、实验安全知识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物质的检验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不同物质进行检验。
二、实验操作1. 氢氧化钠溶液的检验a. 取一小部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b. 加入几滴盐酸观察产生的现象。
2. 硫酸铜溶液的检验a. 取一小部分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
b. 加入少量水观察,再加入几滴氢氧化钠观察产生的现象。
3. 酒精的检验a. 将少量酒精倒入试管中。
b. 点燃酒精并观察燃烧现象。
三、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观察表和实验记录表,分析不同物质的检验结果,总结物质的检验方法及检验特点。
四、实验安全知识向学生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实验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加深对物质的检验方法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检验方法,并掌握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继续深化对物质的检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同时,要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验中安全操作。
高中化学中物质的检验教案

高中化学中物质的检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2.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检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2.物质的检验方法
3.常见物质的检验实验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物质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常用的物质检验方法。
四、教学步骤:
1.导入:观察和讨论不同物质的外观和性质。
2.引入: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检验方法的重要性。
3.教学:介绍常见的物质检验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4.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实验操作,检验不同物质的特性。
5.总结:总结检验方法的使用以及实验结果的结论。
6.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7.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实验任务。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室设备和常见化学物质。
2.教科书和教学资料。
六、评价方法:
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认真程度和独立能力。
2.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检查学生对物质检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
(2)学会常见气体的鉴别。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2)通过跟踪训练题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3)总结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感受同学间合作学习的快乐和重要,学会尊重,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1.能够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并能找出多种方法来进行检验。
2.通过对离子的检验来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掌握检验与鉴别的规律方法。
2、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鉴别物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方法:归纳、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归纳总结----跟踪训练----能力提升---总结方法----生活应用----自主学习----跟踪训练----交流收获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通过九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质、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的性质,对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整体思路。
(2)具有物质的鉴别的相关知识,能从物质的性质、反应特征的角度去对学过的物质进行鉴别。
(二)学习期望(1)通过生活中物质的鉴别与检验,使学生意识到学会方法随时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出现的问题,掌握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思路原则和方法是有必要的。
(2)本节课是学生对物质的鉴别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灵活运用,为以后的关于物质的鉴别的实验探究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不足之处学生虽然掌握了酸、碱、盐的性质,对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物质的鉴别与检验的整体思路,原则、方法还不够清晰,对多种物质的鉴别容易混淆,且对实验的设计描述都有所欠缺。
初中化学鉴别专题教案

教案:物质的鉴别专题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常用的物质鉴别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的鉴别实验;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常用物质鉴别方法的掌握;3. 物质的鉴别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教学难点:1. 物质的鉴别方法的选取;2. 鉴别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铁等;3. 实验样品:未知溶液、固体样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鉴别?为什么需要进行物质鉴别?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鉴别是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差异,采用特定的方法区分不同物质的过程。
物质鉴别对于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常用的物质鉴别方法,如物理方法(颜色、密度、熔点等)和化学方法(反应产物的形成、气体产生等);2. 举例说明各种鉴别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物质的鉴别实验,如硫酸与盐酸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铁的鉴别等;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鉴别结果。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的鉴别实验;2. 学生互相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鉴别方法的优缺点;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物质鉴别方法的理解;2. 学生评价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反思实验操作中的不足;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物质鉴别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质鉴别教案

初中物质鉴别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学习并掌握常见的物质鉴别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物质进行鉴别。
教学重点:1. 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常见物质鉴别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对给定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选择和运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NaOH、HCl、NaCl、CaCO3等;3.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什么是物质鉴别?为什么需要进行物质鉴别?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讲解常见物质鉴别方法:颜色、气味、溶解性、化学反应等;3. 举例说明各种鉴别方法的运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试剂和用具;2. 演示如何通过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特征进行物质鉴别;3. 演示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物质鉴别。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给定一种未知物质;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鉴别方法进行实验操作;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和鉴别。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2.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课后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常见的物质鉴别方法。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鉴别,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对于化学反应的观察不够仔细,对于实验结果的判断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物质检验的实验技能和方法(气体法、沉淀法和颜色法等)。
2.初步学会Cl-、SO42-、NH4+、Na+、K+等离子的检验方法。
3.初步了解物质检验的现代方法和仪器设备。
〔教学过程〕
引言:成分检验引发贸易大战
物质成分的检验,不仅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历史上强大的罗马帝国据推测是因为使用了铅制的输水管而导致全国性的慢性铅中毒,最终导致帝国衰亡。
2008年中国出口美国的大量儿童玩具因使用的油漆被检测出含有过量的铅而遭到美国强烈的抵制。
而美国输入中国的猪肉则因含有超标瘦肉精遭到中国的贸易禁运。
在国内,因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的三聚氰胺成分,从而导致70多万婴幼儿出现病患,三鹿奶粉等公司遭到法律的严惩,公司董事长被判处死刑。
国家设立“食品药品管理局”对食品和药品中的成分进行专门的检测和管理。
那么化学上是如何检验样品中所含有的各种成分呢?
课题一:利用物质的独特反应进行检验
问题解决1(碳酸盐检测):某同学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盐酸泼洒到
水泥地上,发现立即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引起了他对水泥组成的兴趣。
他立即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有些水泥在制备时添加了石灰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帮助该同学检验水泥中是否含有碳酸盐?(注意: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实验预期的现象以及对应的结论)
问题解决2(铵盐检测):已知所有铵盐(即含有NH4+的盐)均能够和强碱反应产生并在加热时产生氨气,而氨气是唯一遇水呈碱性的气体,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检验。
通过上述信息提示,检验实验台上所提供的物质样品(样品A1和样品A2)是否为铵盐。
注意按照下列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问题解决3(硫酸盐检测):实验室如何检验SO 42-离子?化学上采用的方法是先将未知离子转变为钡盐沉淀,再确认该沉淀是否为硫酸钡(硫酸钡不能溶解在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而碳酸钡等其他钡盐沉淀则可以溶解在稀硝酸或稀盐酸中),从而进一步断定原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检验试验台上所提供的样品B 1和B 2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问题解决4(氯离子检测):已知AgCl为白色难溶物,且已知在中学常见白色难溶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于稀盐酸或者稀硝酸。
根据这些信息,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某样品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并通过实验
检验试验台上样品C 1和C 2是否含有氯离子。
课题二:利用物质的原子光谱进行检验
故事链接: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焰火表演给全世界的人们留下了
难忘的记忆。
你知道为何焰火能够产生五彩缤纷的色彩吗?其实,这些五颜六色的光来自原子的内部。
在燃烧的条件下,不同元素的原子会向外释放出不同波长的光能,
从而产生不同的特征光。
通过特征光可以鉴别这些元素的
存在。
这种实验方法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问题解决5(钠和钾检测):已知Na元素(包括N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K元素(包括K+)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通过焰色反应鉴
别两瓶溶液D1和D2(分别是NaCl和KCl中的一种),仔细
填写实验报告。
课堂小结:物质检验的方法
几种离子的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