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开发

合集下载

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流程

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流程

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流程在现代社会,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流程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流程,并探讨其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

一、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在动力电池产品设计与研发的初期阶段,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企业需要通过调研市场,了解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同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对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工作温度范围、循环寿命等方面进行需求分析,为后续的产品设计提供指导。

二、电池系统设计与优化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动力电池企业需要进行电池系统设计与优化。

首先是电池组的组装方式和外形设计,考虑到电池组与汽车的匹配以及空间限制,选择合适的形状和尺寸。

其次,根据电池性能指标和使用场景的需求,对电池的单体数量、电压、容量等进行优化,以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和能量密度。

三、电池材料的选择与研发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与所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因此,材料的选择与研发成为产品设计与研发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需要仔细选择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材料等,确保优化电池性能,并在材料研发过程中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四、电池模组的设计与制造在电池系统设计与材料选择完成后,动力电池企业需要进行电池模组的设计与制造。

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体的组装和连接,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的集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电池模组的热管理、结构强度、安全性等因素,并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以确保电池模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电池系统的测试与验证设计与制造完成后,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对电池系统进行测试与验证。

这包括对电池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循环寿命测试、温度容忍度测试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安全性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运行。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第一章概述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动力系统。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与传统汽车动力系统有很大的不同。

其主要来源于电池,而不是燃油,因此需要设计和研发出一种新的动力系统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要。

本文将从设计需求、电动机选择、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算法和性能优化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第二章设计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设计需求。

设计需求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技术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因此必须慎重考虑。

基本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需求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2.1 能量密度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因此电池的能量密度是设计需求之一。

能量密度越高,电池可以储存的电能就越多,从而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如何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2 电机功率电机的功率可以决定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以及最高车速。

因此,在设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时,必须考虑如何提高电机的功率。

同时,为了保证轮胎的抓地力,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也很重要。

2.3 整车重量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重量相对于传统汽车的油箱和发动机要更重,因此在设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时应该考虑整车重量,并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4 储能系统充电时间和使用寿命电池的充电时间和使用寿命是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设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时需考虑如何降低电池的充电时间,并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以达到提升整车使用体验和减少使用成本的目的。

第三章电动机选择3.1 电动机种类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中,主要采用的电动机类型为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及开关磁阻电机等。

其中,永磁同步电机的功率密度更高,因此在动力系统设计中经常被选用。

3.2 电动机参数电动机参数对整个动力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电动机的选择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很多参数,包括额定功率、转速范围、输出转矩、效率、可靠性等。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趋势下,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成为了关键技术之一。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简称BMS)是指为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组提供高效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技术和设备。

它不仅能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还能确保电池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篇文章将介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原理。

1.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构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电池状态估计、电池细胞均衡、充放电控制、温度管理和失效诊断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功能的作用和构成。

1.1电池状态估计电池状态估计是指通过对电池内部各个参数的监测与计算,对电池的SOC(StateofCharge,充电状态)和SOH(StateofHealth,健康状态)进行估计。

通过准确估计电池的SOC和SOH,可以提供给车辆控制系统准确的电池能量信息,并可用于预测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电池状态估计主要依靠电池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硬件设备以及算法模型的组合来实现。

其中,电池传感器可以监测电池细胞的开放电压和电流,电流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温度传感器则用来监测电池组的温度。

1.2电池细胞均衡电池细胞均衡是指通过等化电池细胞之间的电荷和放电量,使得每个电池细胞的电荷水平保持一致。

这可以避免由于细胞间的不均衡导致电池寿命缩短和性能下降的问题。

电池细胞均衡系统主要由均衡电路和均衡控制器组成。

均衡电路可以将电池细胞之间的电荷进行转移,以保持细胞间的一致性。

均衡控制器则负责监测电池细胞的电压差异,并控制均衡电路的工作状态。

1.3充放电控制充放电控制是指通过对电池组内部和外部电路的控制,实现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操作。

通过合理地控制充放电过程,可以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充放电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控制器和放电控制器。

充电控制器负责监测电池组的充电状态和充电电流,并根据需要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和充电方式。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国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新能源汽车正在迅速普及。

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检测和控制对动力电池进行管理。

其基本原理是:将电池组划分成若干组电池单体,对每个电池单体进行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检测和监控,通过控制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维护整个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实现对动力电池的管理。

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1.充、放电控制: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电压、充电起始时间、充电截止时间等。

2.状态检测:通过对电池组内部环境参数的检测,如电压、电流、温度、内阻等,实时监控电池组的状态,并反馈给控制器。

3.均衡管理:电池组内电池单体的容量和使用状况存在不同,均衡管理可以维护电池组内各单体的状态,延长电池寿命。

4.故障检测与解决:对电池组内部出现的故障,如过温、短路等问题,进行检测,并及时进行故障处理。

三、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实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1.电池单体选择:根据所选电池类型及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电池单体组成电池组。

2.参数测试:对每个电池单体进行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测试,确保电池单体工作正常。

3.电池组设计:根据所需容量和工作电压,设计合适的电池组形式,例如串联或并联电池。

4.控制器设计:设计电池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包括控制电池充放电、均衡管理、故障检测、状态监测等功能。

5.整体调试:进行整体调试和测试,确保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四、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1.电池均衡技术:利用电池均衡技术,解决电池组内不同电池单体容量不同、老化严重造成的不平衡问题,延长电池组寿命。

2.能量回收技术:在电池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实现能量回收,利用回收的能量进行电池充电,提升充电效率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优化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其重要的功能与要求。

该系统应能准确监测动力电池的状态,包括电压、温度、容量等参数,以确保电池的安全运行。

同时,管理系统应具备均衡电池单体的能力,防止单体电池的不均衡导致容量损失。

此外,为了延长电池的寿命,管理系统还应具备充、放电控制功能,以避免过充、过放等不利于电池性能的情况。

为了实现以上功能,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采用了一系列的设计原理。

首先,针对电池状态的监测,系统通常使用各类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由控制器采集数据并进行处理。

其次,为了实现电池单体的均衡,系统通常采用均衡电路,通过将电流从高电压单体转移到低电压单体,以实现电池的均衡充放电。

最后,为了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充放电控制器,根据电池的状态进行充放电策略的优化。

在设计优化方面,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需求。

首先,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广阔,以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工作环境。

其次,系统应具备快速、准确的充放电控制能力,以实现电池的高效率运行。

此外,为了提高电池的续航里程,系统还需持续对电池的性能进行优化,以降低能量损失并延长电池的寿命。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优化策略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在电池单体的设计与选型上,应选择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内阻等特性的电池单体,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

其次,在控制策略上,可以采用智能算法进行充放电控制的优化。

例如,通过模型预测控制、遗传算法等,可以在兼顾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的前提下,降低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此外,还可采用温度控制策略,保持电池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减少性能退化与寿命损失。

未来,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车用动力电池开发与测试的流程解析

车用动力电池开发与测试的流程解析

车用动力电池开发与测试的流程解析车用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开发与测试流程十分关键。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解析车用动力电池的开发与测试流程,并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车用动力电池开发流程解析1. 需求分析与规划:- 确定车辆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包括续航里程、功率输出等方面。

- 规划动力电池的设计指标和要求,如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

2. 电池系统设计:- 根据车辆需求和规划的设计指标,进行电池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电池组的布局、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的选择等。

3. 电池材料研发:- 研发高性能的电池材料,如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以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

- 进行电池材料的性能测试和验证,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 电池单体与模块设计:- 设计和制造电池单体和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单体的制作工艺和电池模块的连接与管理系统。

- 进行电池单体与模块的性能测试和验证。

5. 电池系统集成:- 将电池模块和其他组件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电池系统。

- 进行电池系统的功能测试和安全性评估。

6. 车辆应用与调试:- 将电池系统应用到实际的车辆中,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 进行车辆的整车测试和验证,确保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能达到要求。

二、车用动力电池测试流程解析1. 性能测试:- 包括循环寿命测试、充放电效率测试、动态特性测试等,以评估电池系统的性能表现。

2. 安全性测试:- 进行电池短路、过充、过放等安全性测试,以确保电池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能。

3. 环境适应性测试:- 对电池系统进行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测试,以评估电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表现。

4. 电池管理系统调试:- 调试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算法,确保其能够有效监控和管理电池系统。

5. 整车测试:- 进行整车在实际道路条件下的续航测试和性能测试,以验证动力电池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观点和理解在车用动力电池的开发与测试流程中,需求分析与规划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案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案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案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电池模块、电池管理系统(BMS)、冷却系统和电池包组成。

电池模块是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单体的集合体,它们通过连接片连接在一起,并串联或并联构成电池组。

电池管理系统(BMS)负责电池组的管理和保护,包括电池监测、均衡、温度控制等功能。

冷却系统用于控制电池组的温度,以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电池包则是将电池组安装在车辆上,并提供电源接口和连接线路。

首先,在电池模块方面,可以采用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电池材料,如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周期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适合用于动力电池系统。

此外,采用高性能的电池材料,如钛酸锂、磷酸铁锂等,也可以提高电池组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在电池管理系统(BMS)方面,可以优化BMS的算法和控制策略,以提高电池组的性能和保护电池群。

例如,采用先进的电池监测算法,可实时监测电池模块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根据实时数据对电池组进行均衡控制。

同时,可以设计一个智能的温度控制系统,根据电池组的温度情况,控制冷却系统的运行,确保电池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再次,在冷却系统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如液冷技术和散热片技术,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液冷技术可以通过将冷却剂流经电池模块,快速降低电池的温度,提高冷却效果。

散热片技术可以增大电池组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气流控制系统,通过调节气流的流量和方向,提高电池组的冷却效果。

最后,在电池包方面,可以优化电池包的结构设计,降低电池组的重量和体积。

例如,采用轻量化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等,可以减少电池包的重量。

同时,可以优化电池组的布局,减小电池组的体积,提高电池组的紧凑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

通过采用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电池材料、优化BMS的算法和控制策略、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以及优化电池包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池组的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成为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之一。

这一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延长寿命、提高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的方法和技术。

一、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控制和保护等功能。

其基本原理如下:1. 电池监测单元:通过对电池电压、温度、容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提供准确的电池状态信息,为其他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支持。

2. 电池平衡控制单元:对电池组中每个电池单体进行平衡控制,避免电池之间的容量差异过大,保证电池组的整体性能。

3. 电池状态估计单元:通过采用滤波算法和电池动态模型,对电池的状态进行估计,包括剩余容量、内阻、健康状态等参数。

4. 充放电控制单元:根据电池的状态估计结果,通过控制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

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点在设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 系统可靠性: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电池状态并做出相应控制。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控制算法。

2. 系统安全性: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有效防止电池过充、过放、过温等现象的发生。

可以采用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温度控制等机制来实现对电池的保护。

3. 系统性能:优化系统性能是设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优化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曲线,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效率和充电效率。

4. 系统成本:在设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时,还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传感器、控制器等元件,可以降低系统的设计和生产成本。

三、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法针对以上设计要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优化动力电池管理系统:1. 状态估计算法的优化:采用先进的滤波算法和电池动态模型,提高对电池状态的估计精度,实现更准确的电池状态监测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l Value In CreationCALB 车用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开发谢秋2017年3月31日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概述第二部分:结构技术第三部分:电池管理系统第四部分:系统开发的工具和方法第五部分: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开发模式第一部分: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概述● 2014年,公司金属壳电池、软包电池生产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司产品实现转型升级与技术跨越。

● 2015年,中航工业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中航绿色电源科技园。

● 2009年,中航工业集团做出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决定,分三期完成36亿投资规模。

● 2011年,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新建1.2亿安时自动化生产线投产。

● 2016年,中航锂电洛阳三期、江苏一期建成投产,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车辆类型: -EV 用 -HEV 用:-弱混(12V\48V )-中混、强混(144V\~288V) -PHEV 用安装结构形式: -吊挂式 -盛放式布置方式-集中式:系统由一个电池包组成 -分步式:系统由多个电池包组成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定义:一种为车辆提供双向能量转换和能量存储功能的装置。

即向外界提供功率和能量,也可以从外界吸收功率和能量。

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构成电芯结构路线方形铝壳软包圆柱优势:单体容量大,成组简单,尺寸控制容易弱势:壳体成本优势:散热好,成本低,质量能量密度高弱势:尺寸控制复杂,日历寿命有待验证优势: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弱势:成组复杂第二部分:结构技术二、结构技术结构技术-结构件开发过程一、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概述 结构结构技术-功能分解二、结构技术一、车动力电池系统概述二、结构技术结构技术-螺栓连接螺栓等级分级拧紧设备的最低要求A螺栓失效会危及生命控制变量(扭矩)和检测变量(角度);必须存储结果数据以进一步分析B螺栓失效会导致主要控制变量(扭矩)和检测变量(角度)功能不正常C螺栓失效会导致客户受控变量(扭矩)抱怨VDI 2862结构技术-螺栓连接结构技术-激光焊接结构技术-激光焊接结构技术-防护挤压情况下的内部器件防护结构技术-防护防水盲孔螺母螺孔间距边缘处螺孔距箱体边沿距离复合材料 140Wh/kg一、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概述 磷酸铁锂电池包结构技术-轻量化二、结构技术第三部分:电池管理系统三、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分解一、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概述 BMS 分类BCUPACKCSC CSCCSC CSCCSC充电管理数据存储……SOC SOHBCUPACK标准模组1……标准模组N BMUBMUBMU电流采集高压继电器充电管理数据存储……SOC SOH集中式管理系统架构 分布式管理系统架构 半分布式管理系统架构三、电池管理系统BMS -CSC方案厂商主流料号检测电芯数量通信方式Linear LTC6804/LTC6811 6-12 支持菊链TI BQ76PL455A 6-16 支持菊链MC33771 8-14 支持菊链NXPMC33772 3~6 支持菊链Intersil ISL78600 6-12 支持菊链ADI AD7280 4-6 支持菊链三、电池管理系统BMS-绝缘监测信号注入法电桥平衡法一、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概述三、电池管理系统BMS -BMUBMS 趋势模块化功能集成化定制化降成本功能安全软件模型化、标准化多核化提性能第四部分:系统开发的工具和方法● 2011年,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新建1.2亿安时自动化生产线投产。

● 2016年,中航锂电洛阳三期、江苏一期建成投产,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供应商名称零部件名称1成立项目组王旭2016.9.272016.9.3027302外来资料识别(图纸、标准)付书阁2016.9.272016.10.202783初始材料及分供方清单路之佳2016.9.272016.10.2027154初始过程流程图佟雪松2016.9.272016.10.2027155初始设备/工装清单佟雪松2016.9.272016.10.2027156制定首版DFMEA付书阁2016.10.302016.11.2030207制定初始特殊特性清单付书阁2016.10.202016.10.3020308试验室能力评估张鹏2016.10.152016.10.2015209制定DVP 张鹏2016.9.302016.10.15301510A样试制王旭2016.11.202016.12.20202011开展A样DV试验张鹏2016.12.202017.01.10201012开展电池及模组国标认证张鹏2016.12.202017.02.20202013开展原材料DV试验付书阁2016.11.202016.12.20202014A样试验不合格项整改付书阁2016.12.202017.01.10201015B样试制王旭2017.01.102017.02.25102516开展B样DV试验张鹏2017.02.252017.08.25252517PACK国标认证张鹏2017.02.252017.03.25252518设计数据冻结付书阁2017.08.252017.08.30253019提交DC节点初始的过程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设备工装清单佟雪松2017.01.152017.02.15151520制定PVP张鹏2017.01.152017.02.15151521制定工装方案,并提交制作申请佟雪松2017.02.152017.03.15151522制作工装佟雪松2017.03.152017.04.15151523开展包装、盛具方案设计陈岩2017.01.102017.02.10101024制定并提交MSA计划马洁2017.01.102017.02.10101025制定标识管理方案王迎迎2017.01.102017.01.30103026工装验收佟雪松2017.04.152017.04.30153027试生产前检查佟雪松2017.04.302017.05.10301028C样试制王旭2017.05.102017.06.15101529C样PV试验佟雪松2017.06.152017.07.15151530产品审核马洁2017.07.152017.08.15151531小批量试生产佟雪松2017.08.162017.10.16161632提交MSA报告马洁2017.08.162017.10.20162033试生产发现不符合项整改及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佟雪松2017.08.162017.10.20162034PPAP文件提交(包括PSW文件)佟雪松2017.10.202017.11.202020OD-CCCC-LS8月9月10月11月12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负责人开始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12月1月序号APQP阶段APQP启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和过程确认9月10月11月后续修改:紫色按第一次计划完成:绿色延迟完成:红色供应商产品开发计划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电池系统总成零部件件号工作内容系统开发的流程● 2011年,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新建1.2亿安时自动化生产线投产。

● 2016年,中航锂电洛阳三期、江苏一期建成投产,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1 质量功能展开QFD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3 失效模式后果分析 FMEA4 有限元分析FEA5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6 几何尺寸和公差GD&T7 制造设计DFM/装配设计DFA8 仿真技术9 实验设计DOE 10 固体模型 11 价值工程VE 12可靠性工程计划● 2014● 2015年,中航工业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中航绿色电源科技园。

● 2008年,公司举行投产典礼;当年实现产品销售,公司得到初步发展。

● 2009定,分三期完成36亿投资规模。

● 2011年,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新建1.2亿安时自动化生产线投产。

● 2016年,中航锂电洛阳三期、江苏一期建成投产,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环境可靠性机械:振动、冲击、石击气候:温湿度、气压、盐雾、霉菌、浸泡电气:电磁兼容,电气连接安全机械:挤压、碰撞、跌落热:火烧、热冲击化学:阻燃等功能安全电气:绝缘耐压、防触碰等QFDQFD● 2008年,公司举行投产典礼;当年实现产品销售,公司得到初步发展。

● 2009年,中航工业集团做出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决定,分三期完成36亿投资规模。

● 2016年,中航锂电洛阳三期、江苏一期建成投产,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仿真 技 术2014● 2008年,公司举行投产典礼;当年实现产品销售,公司得到初步发展。

● 2009定,分三期完成36亿投资规模。

● 2011年,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新建1.2亿安时自动化生产线投产。

● 2016年,中航锂电洛阳三期、江苏一期建成投产,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仿真技术设计验证设计验证IP防护失效条件下的海水浸泡第五部分: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开发模式● 2016年,中航锂电洛阳三期、江苏一期建成投产,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面临的问题:开发项目多,周期短,成本高开发人员经验、能力水平、数量限制,人才流动大2016年,中航锂电洛阳三期、江苏一期建成投产,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产品和技术开发的架构● 2015年,中航工业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中航绿色电源科技园。

● 2016年,中航锂电洛阳三期、江苏一期建成投产,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一:薄板件设计准则薄板件冲裁强度准则薄板翻边增强准则薄板件连接装配准则薄板零件禁攻丝准则避免粘刀准则钣金件公差薄板件判定标准形状简单准则节省材料准则平缓弯曲准则避免小圆形卷边准则槽孔边不弯曲准则复杂结构组合制造准则避免直线贯通准则压槽连通排列准则空间压槽准则局部松弛准则拉深件的设计准则压印压花工艺准则板材的轧制纤维方向板材选择与热处理钣金件端面粗糙度和毛刺弯曲棱边垂直切割面准则利用冲压件结构减少零件数二:塑胶件设计准则…三:焊接件设计准则…..四:铸件设计准则….五:公差设计准则…..六:力学原理设计准则…….七:热应力设计准则…八:防腐蚀设计准则….九:可靠性设计准则冗余法则零流准则可靠的工作原理准则裕度准则安全阀准则简单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