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概念教案

合集下载

课题1 健康新概念

课题1 健康新概念

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的内涵与特征一、基本信息设计者:方雅婷学生:高中一年级教材:成长与心理(开明出版社)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该课属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入门课程,是为了改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一知半解状态,加深其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从而为后来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做准备。

三、学情分析该课程是针对刚刚进入高中校园,大部分初次接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而安排的。

他们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十分的模糊,只是在一些宣传节目上有所了解,对于心理健康的内涵、特征以及重要性知之甚少。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概念解释与举例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己理解归纳出心理健康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视心理健康,重视自己以及亲友的心理卫生,承认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心理健康的内涵难点:学生对心理健康态度的转变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由于课程针对的是刚刚进入校园的高中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在初中阶段有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对于侧重于概念理解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师引入课题,举例子,让学生自行归纳概念的方法,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概念,以及概念的外延。

安排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给出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以自己归纳出的心理健康的特征来判断案例主体是否符合心理健康标准,如果不符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总结,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正确的概念,再给出案例让学生来讨论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概念,一方面考察学生是否完全理解,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同时强调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果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综上所述:该课程主要是由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发现共同配合完成的。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教室、写有课堂案例的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用名言和俗语引入健康的概念,紧接着给出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提出心理健康的名词。

《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教案

《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教案

《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分享相关案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讲解与分享: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分享相关案例和技巧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反馈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和管理方法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提高情绪调节能力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情绪的概念和分类,分享相关案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实践法:通过情绪调节练习,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情绪管理的关注讲解与分享:讲解情绪的定义和分类,分享相关案例和技巧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情绪调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练习,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反馈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评估学生对情绪概念的理解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情绪调节练习中的表现和反馈第三章:压力管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管理方法让学生掌握压力管理技巧,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来源压力管理的重要性压力管理技巧和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分享相关案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压力管理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实践法:通过压力缓解练习,让学生掌握压力管理技巧3.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压力管理的关注讲解与分享:讲解压力的定义和来源,分享相关案例和技巧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压力管理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压力缓解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压力缓解练习,让学生掌握压力管理技巧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反馈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评估学生对压力概念的理解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压力缓解练习中的表现和反馈第四章: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人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分享相关案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技巧4.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关注讲解与分享: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分享相关案例和技巧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技巧4.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反馈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评估学生对人际关系概念的理解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反馈第五章:自我认知与自尊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和《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教案第六章:自我认知与自尊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提高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方法6.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自尊的定义和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概念,分享相关案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自我认知和自尊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自我反思法:通过自我反思,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6.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关注讲解与分享:讲解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定义和重要性,分享相关案例和技巧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我认知和自尊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自我反思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练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6.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反馈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评估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尊概念的理解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自我反思练习中的表现和反馈第七章:自我效能与目标设定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提高自我效能和设定有效目标的方法7.2 教学内容自我效能的定义和重要性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自我效能和设定有效目标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的概念,分享相关案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实践法:通过设定并达成小目标,让学生掌握提高自我效能和设定有效目标的方法7.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的关注讲解与分享:讲解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的定义和重要性,分享相关案例和技巧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目标设定与实践:引导学生设定并尝试达成小目标,让学生掌握提高自我效能和设定有效目标的方法7.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反馈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评估学生对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概念的理解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目标设定与实践中的表现和反馈第八章: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弹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应对生活中挑战和压力的策略8.2 教学内容心理弹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应对策略的类型和方法提高心理弹性和应对能力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弹性和应对策略的概念,分享相关案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心理弹性和应对策略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实践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掌握应对生活中挑战和压力的策略8.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心理弹性和应对策略的关注讲解与分享:讲解心理弹性和应对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分享相关案例和技巧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心理弹性和应对策略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验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掌握应对生活中挑战和压力的策略8.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反馈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评估学生对心理弹性和应对策略概念的理解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和反馈第九章: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概念及其危害让学生掌握预防和应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方法9.2 教学内容心理障碍的定义和类型心理疾病的定义和类型预防和应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概念,分享相关案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自我认知与自尊补充和说明:在讲解自我认知和自尊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分享成功人士的案例来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高中《健康的概念》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健康的概念》优秀教学案例
5.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健康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健康知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健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努力克服。
3.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健康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健康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3.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享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2.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团队精神。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促进知识掌握。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健康知识方面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高中《健康的概念》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104-健康新概念

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104-健康新概念

---------------------------------------------------------------最新资料推荐------------------------------------------------------ 健康知识讲座课件104-健康新概念健康新概念 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1990 年,WHO 又重新颁布了健康的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各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1 世纪需要的人才是道德、才干、健康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所以健康是个人的需要、是夫妻的需要、是家庭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是未来的需要。

尽管目前有的人还在追求金钱、追求享受、追求权利,但最终他还要追求健康。

1 / 5衡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4 个方面。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 3 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一、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

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塔尖:油脂类,每天不超过 25 克;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 100 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 克;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吃 125~200 克(鱼虾 50克,畜、禽肉 50~100 克,蛋类 25~50 克);第二层: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 400~500 克和 100~200 克;底层:谷类食物,每人每天应吃 300~500 克。

小学健康教案—健康新概念

小学健康教案—健康新概念

小学健康教案—健康新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健康的概念和评价的标准,明确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运用体育活动来提高健康水平的基本观念。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教学过程:一、关于健康的概念1.人们对健康的一般理解:常以是否有病作为分界线,有病为不健康,无病为健康。

2.现代医学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1948年,WHO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还是保持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重申:“健康不仅仅是没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各方面的完好状态。

”这一定义从人的身心统一的观点出发,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结合起来,要求人们一方面要积极锻炼身体,以“动”为养生要义,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心理卫生,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保持愉快的心境和健康的情感,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顺利地融入社会。

二.健康的评价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志是: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意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头、肩、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症状。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步履轻松。

以此标准判断,健康的和有病的人群各占约15%,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既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也就是说处于机体无明确疾病,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如乏力、头昏、头痛、耳鸣、气短、心悸、烦躁等。

我们通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研究表明,人的健康是由人类遗传生物学、环境、生活方式和保健医疗体制四方面构成。

《23健康新概念》设计

《23健康新概念》设计

《23 健康新概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教师自我介绍,初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理解心理课程开设的意义。

3.介绍课程安排、要求及相关的活动。

教学重点:明确心理课程的重要性。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热身游戏:波浪游戏一.健康新观念1.自由回答:为什么要上心理课?2.健康是什么?(1)自由回答:怎样才算健康?不健康会如何?心理疾病和胜利疾病的区别。

(2)这些人健康吗?A.崔永元——抑郁症,自身身心折磨。

心理疾病会引起生理问题,伤害身体。

B.二战战士的例子——有时比生理疾病更折磨人。

C.马加爵——因为自己的情绪杀害同学4人。

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D.唐氏综合症病人——身体强壮。

但是如果没有正常的大脑,只是徒然。

(3)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3.如何成功?(1)人的素质自然素质:生理方面心理素质:情感、意志、情绪、性格、兴趣、动机、爱好等等社会文化素养:文化、技能、品位、观念等等。

Q:成功需要哪些素质?(2)谁会成功?A.三星集团总裁小女儿李尹馨因拥有三星集团亿美元股份而被视为韩国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她毕业于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喜欢法国文学,而且还是一个赛车迷。

她今年9月前往纽约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深造。

抑郁自杀。

B.刘海洋,清华学子硫酸泼熊C.宋晓波,聋哑人,“好男儿”全国亚军。

D.林黛玉,美丽多情,有才华,情绪多变,心胸窄。

E.吕燕,小眼睛、塌鼻梁、扁平脸、厚嘴唇,外加不少雀斑,有点驼背。

江西德安一座银石矿上一名普通矿工的女儿。

2000年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上夺得亚军,国际名模。

F.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

丧失语言能力。

英国物理学家。

Q:他们分别拥有了什么?缺少了什么?他们谁会成功?心理素质是核心,推动促进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和优化。

健康新概念教案高中数学

健康新概念教案高中数学

健康新概念教案高中数学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健康新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健康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
3. 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

教学重点:
1. 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健康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
3. 数学在健康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结合数学知识分析健康问题;
2. 如何运用数学方法提升个人健康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引入健康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康,为什么健康很重要。

二、概念解释
1. 讲解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健康与数学的关系。

三、数学计算方法
1. 探讨健康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如BMI指数计算,心率计算等;
2. 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四、数学在健康中的应用
1. 结合实际情况,讨论数学在健康中的应用,如预防疾病、健康管理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五、案例分析
1. 给出多个健康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
2.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六、课堂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在健康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个人健康水平。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并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教案

《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教案

《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和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

4. 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2. 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应对策略3. 调节情绪和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4. 人际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5.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压力应对策略和团队协作技巧。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5.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学习调节情绪和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心理健康相关资料和案例。

2. 准备小组讨论问题和情境模拟。

3. 准备情绪调节和心理平衡的方法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应对策略,引导学生思考。

3. 分析心理健康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4. 讲解人际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进行角色扮演实践。

6. 课堂小结,强调心理健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心理健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 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或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3. 开展心理健康同伴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3.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

九、教学资源1. 心理健康相关书籍和文章。

2. 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资料。

3. 心理健康测试工具和评估量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1、健康新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健康的定义。

(二)教学难点: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

教具准备:师生收集小故事、健康名言,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案例讨论,导入新课:
师: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清华大学一位大学生在校内各项体检中均正常,但他在游览北京动物园时,却用浓硫酸泼在了黑熊身上来做实验,从而引发了全市乃至全国人们的关注,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位大学生健康吗?
生甲:健康,原因是他在各项体检中均正常,属于健康人。

生乙:不健康,因为他心理有问题。

师:现在出现了二种皆然不同的观点,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希望大家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面我们一起去找答案。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任务:
1、课件中的“探究平台”
2、课件中的“你说我说”
3、看下面几幅图,这些同学的行为健康吗?为什么?
4、通过事例,你认为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的关系是什么?
5、健康的定义。

(三)、学法指导:
学生看书、找资料,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调控
课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看图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

教师精讲,学生实际操作,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通过具体事例介绍,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四)、自主合作,汇报交流:
1、课件中的“探究平台”
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此题的理解;
然后各组请出1—2位同学发言。

2、课件中的“你说我说”
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此题的理解;
然后各组请出1—2位同学发言。

3、看下面几幅图,这些同学的行为健康吗?为什么?
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看,
然后各组请出1—2位同学发言。

4、通过事例,你认为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的关系是什么?
师:那么,有谁能说说二者之间的关系?
生:讨论后回答。

(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心可致病,心可治病。

)
5、健康的定义。

师:下面再次请学生谈谈什么是健康?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历代人们(包括医学家在内)都只是认为健康就是躯体无疾病,无伤残和无不适症状。

直到1948年WHO成立,在其章程中才提出了明确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而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良好状态”。

(五)、探究新知,精讲答疑:
1、请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同学起立:(注意听老师对你日常生活的卫生行为习惯提出问题,没有做到的同学就坐下)。

(1)、你日常饭前便后洗手吗?
(2)、你是否有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
(3)、你有乱扔纸屑的不良行为吗?
(4)、最近一周内是否出现过头痛、腹痛、腹泻等疾病症状?
(5)、你是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认真做眼操、课间操,坚持每天体育活动?(6)、你是否有偏食,吃零食的习惯?
(7)、你有近视吗?
(8)、你早晚刷牙吗?
(9)、你定期洗澡、洗发、理发,注意服装整洁吗?
(10)、你留长指甲吗?
(看站立着还有几位同学)
2、再继续按WHO健康的十项基本标志对照(做不到的同学就坐下)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负担日常繁重的学业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挑剔要做的事情。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齿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看最后还站着几位同学,一般没有了。


3、老师提出讨论要点:
同学们:为什么刚才认为是健康的站着的同学现在都坐下了呢?为什么我们的健康状况,那么,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我们的健康呢?
4、再次分组讨论:
把讨论结果写在纸上,然后推荐一位同学把答案告诉大家(写在黑板上)。

5、老师讲述: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
(1)、遗传因素:
①父母的体质状况
②家族遗传性疾病
(2)、环境因素:
①自然因素:空气、水源、噪音;
②化学物质:农药、色素、各种添加剂;
(3)、营养状况:
①合理平衡膳食
②偏食、盲目减肥
(4)、心理因素:紧张、压力、悲观、消极等引起心源性疾病;
(5)、不良的卫生行为习惯;
(6)、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

(六)、老师归纳:
学生说说有关健康的名言有哪些?进行成语接龙。

教师举例健康是1,健康以外的任何东西都是0,1没有了,任何东西也不存在。

同学们,你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并不难,只要你能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志者事尽成,贵在坚持!(七)、拓展训练:
1、播放音乐: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我心永恒》
2、下面请同学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心永恒——冬泳王王刚义的故事
1912年4月15日凌晨,满载2207名乘客和船员的世界超级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与冰山相撞而沉没,1502人掉进冰海后因体温迅速耗尽仅几分钟后就全部遇难。

2004年1月19日上午(加拿大东部时间)一名49岁的中国男子却在这片“死亡冰海”中奋勇搏击了37分32秒,创造了人类挑战极限的新记录。

当日的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水温0.7摄氏度的严寒,他身上只有一顶泳帽、一双手套和一条短裤,连防冻液都没有涂抹。

大家可能会想,这么厉害,他一定是运动员吧?不是的。

1980年他还是一个吉林大学哲学系的大学生,有一次他在湖边散步时,突然湖中传来“救命!”的呼喊声,王刚义连衣服也顾不得脱“扑通”一声就下了水。

结果,不会游泳的他最终被别人救了起来,原来,他是个“旱鸭子”。

从那以后,王刚义发誓要学会游泳,在大四那年学校运动会上,他终于夺得了学校男子蛙泳亚军。

毕业以后,成家立业,忙于事业,由于在工作中劳累过度,王刚
义患上了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体质非常虚弱,最后发展到一次感冒就可以让他卧床一个星期。

他妻子觉得长期这样下去怎么办,便关切地劝他要好好锻炼身体。

为了健康,他开始锻炼,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坚持游泳,各种缠身的疾病也不治而愈。

王刚义,现在是法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从2000年起,他先后挑战南极冰海、智利大冰湖、韩国汉江、日本北海道等低温水域,创造了4项吉尼斯世界记录,被誉为“世界冬泳之王”。

3、抽几位同学谈谈:
①听完故事你有何感想和启发?
②你现在对健康的理解,今后应该怎样做?
(八)、布置作业
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健康计划,并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