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典故
关于汉朝历史小故事

关于汉朝历史小故事很多历史事件实际上就可以被定位为故事,而这些故事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兴趣,并由此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发展顺序。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汉朝历史小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关于汉朝历史小故事篇一:汉哀帝的断袖之癖中国古代,很少有真正的同性恋,有关双性恋的记载倒是不少,连帝王也不例外。
西汉皇帝大都有关系暧昧、非常宠爱的臣子,比如惠帝时的闳孺、文帝时的江充、武帝时的韩嫣、成帝时的张放,等等。
虽然史书上经常会用到“与上卧起”之类的词句,说这些宠臣陪皇帝同寝,但他们之间究竟算不算真正的同性恋关系,谁都不敢妄下断语。
只有汉哀帝与董贤,不但可以确证他们确实存在着不正常的关系,并且他们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作为同性恋的代名词,那就是“断袖”。
哀帝刘欣,本来是定陶恭王刘康之子。
刘康是元帝刘奭的儿子,因为元帝宠爱其母傅婕妤,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喜欢,甚至一度想废黜太子刘骜(成帝),改立刘康为继承人。
但这件事终究没能实行,刘康被封为定陶王,带着母亲傅婕妤离开了长安城,归藩就国。
刘康有许多妻妾,其中丁姬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刘欣。
刘康早死,刘欣袭爵为定陶王,绥和元年(前8),他和叔父、中山王刘兴同时入朝觐见。
他的祖母傅婕妤(此时已被尊为王太后)也跟着一起到了长安,携带大量珍宝,贿赂皇后赵飞燕,以及掌权的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想让孙子刘欣登上太子宝座。
成帝没有儿子,在听了赵皇后、王司马的建言以后,又仔细比较了刘欣、刘兴两人的性格、学识,终于决定选择刘欣作为储君。
刘欣从此就进入宫中,学习礼仪和治国之道。
绥和二年(前7),汉成帝暴毙,太子刘欣继位,就是西汉孝哀皇帝。
西汉建平二年(前5),汉哀帝刘欣下朝回宫,偶遇昔日旧友董贤。
董贤字圣卿,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其父原来做过御史,所以董贤自小就跟着父亲出入宫廷,在刘欣还是太子的时候做过太子舍人。
时隔几年,昔日的顽童已经是风度翩翩美少年了,举止潇洒,形貌迤逦,一下子便俘获了汉哀帝的龙心。
汉代历史故事

汉代历史故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历史故事。
其中有一些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成为了历史的经典。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汉代历史故事。
汉初三杰。
汉初,是一个充满战乱的时代。
刘邦、项羽、韩信三位英雄,被誉为汉初三杰。
刘邦出身寒微,但凭着着无与伦比的胆识和智慧,最终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建立了汉朝。
项羽则是一个勇猛无比的将领,他率领楚军浴血奋战,一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统治者。
而韩信则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谋士,他协助刘邦一同建立了汉朝,成为了刘邦的得力助手。
这三位英雄,各有所长,共同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开创了汉朝的鼎盛时期。
而卫青和霍去病,则是汉武帝手下的两位出色将领。
他们在西征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卫青和霍去病兄弟俩,以其勇猛果敢的战斗风格,一举击溃了匈奴的进攻,保卫了汉朝的疆土安定。
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
汉宣帝与班超。
汉宣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睿智的皇帝,他扶持功臣,开创了汉朝的繁荣时期。
而班超,则是汉宣帝手下的一位杰出将领。
班超在西域的探险中,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域的贸易往来,为中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勇敢和智慧,被后人传颂不已。
汉代历史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
这些故事中,有着无数英雄豪杰的壮举,有着无数智慧勇敢的传奇。
这些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让我们铭记这些历史,传承这些精神,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有关汉朝的历史典故

有关汉朝的历史典故与汉朝有关的历史典故有很多,下面就是其中的六个有名的典故。
1.白登之围:白登之围是汉朝太祖刘邦时期,汉军与楚军在白登之地交战的历史事件。
刘邦采用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最终取得胜利,确立自己在汉朝的地位。
2.无为而治:汉朝文化又称两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无为而治" 是汉朝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
这个观念主张政府应该少管闲事,不要过度干预民间生产和社会活动,让事情自然发展,这样才能达到治理国家的最佳效果。
3.留侯问计: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率军攻打项羽。
在赵国留下来的刘敬、公孙杵臼、张良三个人中,张良被选为谋士,帮助刘邦制定战略。
张良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最终促使汉军战胜了项羽。
此后,“留侯问计”成为指向征询智谋的典故。
4.三步诀:汉武帝时期,有位名叫陈平的官员因犯罪被下狱,但他并不自认罪行。
某日,武帝经过狱中,看到了陈平。
陈平就用“三步诀”说服了武帝,使得他获得释放。
据说这个“三步诀”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后,“三步诀”也常被用于形容机智应对、言辞巧妙。
5.负荆请罪: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盈(即汉惠帝)因为罪行而被废黜,但他并没有像许多古代皇子那样选择反抗或逃亡。
相反,他穿着麻衣,向父亲负荆请罪。
刘邦被儿子的行为所感动,赦免了他的罪过,并重新立他为太子。
这个故事后来也成为了“负荆请罪”的典故。
6.班超西域:西汉时期,班超率军出使西域,并取得了重要的外交和经济成果。
班超在西域期间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他仍坚持完成任务。
此后,“班超西域”也常被用于比喻冒险探索、开拓创新等。
这就是与汉朝有关的6个历史典故。
汉朝的名人的经典故事

汉朝的名人的经典故事摘要:一、汉高祖刘邦的故事1.沛县起义2.楚汉争霸3.建立西汉二、名将霍去病的传奇人生1.出身将门2.少年英勇3.河西之战4.漠北之战5.英年早逝三、才女卓文君的的爱情故事1.才子佳人初相识2.私奔传说3.爱情成就诗词佳作四、苏武牧羊的忠贞节操1.出使匈奴2.被困北海3.坚守节操4.归国荣耀五、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典故1.博学多才2.研究地震3.发明地动仪4.科学贡献正文: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知名人物和经典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四位名人的传奇人生,带领大家领略大汉风采。
一、汉高祖刘邦刘邦,沛国丰邑人,出身农家,性格豁达。
公元前209年,他发动沛县起义,加入了反抗秦朝的行列。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以智勇著称,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
刘邦在位时,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为西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名将霍去病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出身将门。
他少年英勇,擅长骑射,被汉武帝刘彻赏识。
霍去病河西之战中,率领汉军连战连胜,迫使匈奴投降。
在漠北之战中,他更是大败匈奴,为汉朝巩固了北方边疆。
然而,年仅23岁的霍去病因病早逝,令人惋惜。
三、才女卓文君卓文君,长安人,她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才女。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文学家司马相如,两人一见钟情,私奔成都。
在成都的日子里,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共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她的才情与美貌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四、苏武牧羊苏武,中山人,汉武帝时期的一位杰出使者。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
苏武不屈不挠,坚守节操,被放逐到北海牧羊。
在那里,他度过了长达十九年的艰辛岁月。
直到公元前85年,苏武才得以归国,成为汉朝的荣耀。
五、张衡发明地动仪张衡,南阳人,汉朝时期的著名科学家。
他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机械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地动仪,为预防地震做出了巨大贡献。
地动仪的发明体现了张衡严谨的科学精神,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汉代历史故事

汉代历史故事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有趣
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吧。
汉代开国皇帝刘邦曾经有一次去打猎,迷路了。
他遇到了一个
老农,向他问路。
老农说,“我知道你是谁,你就是汉高祖刘邦。
你要找的地方就在这附近。
”刘邦很惊讶,问老农为什么认得他。
老农说,“我是你的老师吕公,当年教过你读书写字。
”原来吕公
因为家贫,后来去当了农夫。
刘邦激动地说,“老师,你辛苦了!”吕公却说,“我是农夫,你是皇帝,各自有各自的事业,不必多言。
”刘邦听后非常感动,便把老师接到宫里,尊为师傅,赐给他
许多财物。
汉代开国皇帝刘邦有一次到民间考察,发现有个农夫种田非常
用心,便走过去问他的姓名。
农夫回答说,“我姓陈,名平安。
”
刘邦听后很高兴,说,“陈平安,真是个吉祥的名字。
”于是便赐
给他一匹骏马。
汉代的刘邦和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个军事将领,他们之
间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有一次,项羽的军队被困在巨鹿,情况非常
危急。
刘邦知道后,亲自率领援军前去救援。
当他的军队到达时,
发现项羽的军队已经被围困了很久,士兵们都非常疲惫。
刘邦便派
人送去了粮食和草药,为项羽的军队解了围。
项羽得知后非常感激,他和刘邦一起商讨作战计划,最终成功地击败了敌人。
汉代的历史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
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采和人物的伟大。
让我们一起珍惜
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让这些历史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汉代关于仁的典故

汉代关于仁的典故
汉代关于仁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典故:
1. 仁者不忧:典故出自《战国策》中的故事。
当时,汉朝宰相董仲舒嘉奖一个贫穷而有才华的年轻人,称赞他为“仁者不忧”。
这个典故表达了仁者心怀善念,无论遇到困难或苦难,都能坚持正义和道德的人。
2. 劝善救人:典故出自《史记》中的《高祖本纪》。
刘邦当时是一个贫穷的平民,他在路上碰到一个被蛇咬伤的人,毫不犹豫地扒掉自己的衣服,用来包扎伤口,成功救了此人一命。
这个典故强调了仁爱之心,无私助人的品质。
3. 仁心救孤:典故出自《汉书》中的《司马相如传》。
司马相如是汉朝的一位官员,他看到一个年轻女子因为贫困而无法嫁人,于是主动出资帮助她,帮她找到了一个好的丈夫。
这个典故强调了仁者的关怀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4. 爱人如己:典故出自《汉书》中的《窦婴传》。
窦婴是汉朝的一位官员,他在担任地方官员时,不分民族和出身,公正执法,以仁爱之心待人,深得百姓的赞许和爱戴。
这个典故强调了仁者无私、不偏不倚的原则。
这些典故都是汉代人们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和行为的具体体现,对于后世的人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汉朝历史典故:忠勇传奇与治国智慧探索

汉朝历史典故:忠勇传奇与治国智慧探索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长寿命王朝,其历史典故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汉朝历史典故:1. 金屋藏娇●背景:这一典故源于汉武帝刘彻幼时与馆陶公主之女陈阿娇之间的故事。
●内容:刘彻还是胶东王时,就喜欢阿娇,并对阿娇之母馆陶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意思是如果能娶阿娇为妻,就建一座金屋子让她住。
馆陶公主大喜,遂力劝景帝立刘彻为太子。
刘彻即位后,立阿娇为皇后,是为陈皇后。
然而,阿娇恃宠而骄,又无子,最终被废黜皇后之位,幽居长门宫。
●意义:此典故展现了汉武帝幼时的聪慧与决心,也反映了汉朝宫廷中的权力斗争与情感纠葛。
2. 苏武牧羊●背景:讲述的是汉朝使者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内容: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而不屈。
在匈奴期间,他手持汉朝符节,坚决不投降。
他忍饥挨饿,甚至吃雪和毡毛来维生,始终保持着对汉朝的忠诚。
后来,汉朝与匈奴和亲,苏武才得以获释回汉。
●意义:此典故展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成为后世忠诚与坚贞的象征。
3. 昭君出塞●背景: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被赐婚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故事。
●内容:王昭君因不愿贿赂画工而被画得丑陋,被贬入冷宫。
后来,汉元帝发现她的真容后大为惊艳,但已无法挽回。
为了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和平关系,王昭君毅然出塞,成为和亲公主。
她的美丽与智慧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也为汉朝带来了长久的和平与安宁。
●意义:此典故展现了王昭君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4. 三过家门而不入●背景:源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内容:大禹为了治理洪水,日夜辛劳,忙于疏浚河道、修筑堤坝。
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因忙于治水而未能入内探望家人。
●意义:此典故展现了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民除害的决心,成为后世颂扬英雄品质的典型代表。
5. 鸿门宴●背景:楚汉相争时期的一个重要典故。
●内容:刘邦攻入咸阳后,项羽率军赶到函谷关。
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图在宴会上除去刘邦。
汉朝的历史典故(3篇)

汉朝的历史典故(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汉朝的历史典故(3篇)刘邦建立西汉,史称汉高祖,自他开始,西汉更换一代又一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历史典故
历史故事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生动性、启发性和篇幅适宜等特点,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汉朝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借鉴!
汉朝历史典故篇一:刘邦与戚夫人吕雉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除了惠帝刘盈,还有鲁元公主。
但吕雉好争风吃醋,在当了皇后后更做了许多"人做不出来"的事情,如把戚夫人制成"人彘",成就了她中国历史上最毒"毒妇"的骂名。
刘邦是很有女人缘的,结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上手了,在婚后一样走桃花运。
在与项羽争夺江山期间,前期老吃败仗,但却收获到了一个年轻美貌、后来影响后宫的女人--戚夫人。
得到戚夫人的故事很浪漫,说是有一次败给项羽后,连饭也没得吃,逃到一村子里遇见一个老人。
老人姓戚,带着18岁的闺女在此躲避战乱。
一见带兵的刘邦,老人吓得连忙下拜,并带他回家里弄菜弄酒给他吃。
刘邦见到老人的闺女,顿时动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后,心中窃喜。
老人看出意思,就说相面先生讲他闺女有贵人之相,难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缘?于是要把闺女许给刘邦为妻。
虽然说刘邦心里暗喜,考虑家有妻室,已有吕雉,也客气了一番才应下。
据说,刘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带作为定情之物,老人当晚便让闺女
陪刘邦睡觉了,刘邦这第二位"老岳父"看来比今天的父母们还想得开呢。
但因为这次"一夜情",戚家闺女从此跟定了刘邦,后来成为刘邦后宫的宠妃。
到此,刘邦已有了三个女人,一个情人曹氏,第一房妻子吕氏,第二房妻子戚氏。
汉朝历史典故篇二:汉光武帝刘秀昆阳大战一战成名昆阳大战中,本没有胜算的刘秀以自身两三万的兵力,战胜了王莽的五十万军队,可谓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刘秀也借由昆明大战一举扭转局势,一战成名,为后来的平定天下,中兴汉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事实真的由史书所说,以少胜多?
古代战争史里,以少胜多的战例很多。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得无以复加。
冷兵器时代打仗,如果指挥精妙,士气高昂,武器不弱,武艺高超,则“以一当十”是可能的。
但是“以一当百”就相当可疑了,偏偏我国历史书记载了几个这样的战例。
似乎写史书的作者在编造神话,东汉光武帝刘秀也就是神话人物之一。
欧洲的典型战例是坎尼战役。
公元前216 年6 月2 日,意大利半岛东南沿海的坎尼附近,以约4万步兵和1万骑兵对抗罗马8 万步兵和6千骑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就是西方军事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坎尼战役。
此战充分显示了汉尼拔卓越的指挥艺
术和组织才能。
在西方战争史上,坎尼战役被称之为军事艺术上无与伦比的典范。
在西方国家的词汇中,“坎尼”成了围歼战役的代名词。
坎尼战役里汉尼拔军对罗马军数量上只有相对弱势,五万对九万,如果考虑统帅的才能和士兵的素质,以及骑兵的优势,则汉尼拔的胜利是可信的。
东汉史书最喜欢胡吹,数字不靠谱,史家注水成分太大!
例如,史书记载,西汉末年,南阳刘秀兄弟起兵反抗王莽。
刘秀意图恢宏祖业。
刘秀家里穷,没有战马,刘秀骑着一头犍牛,身先士卒,勇猛异常,杀入敌阵。
汉朝历史典故篇三:光武帝刘秀是怎样重振汉王朝的王莽的主力已经给消灭了,主要的地盘只剩下长安和洛阳两个大城。
弘农(在今河南)郡长官王宪干脆投降了汉军,不少豪强大族也跟着王宪去打长安。
他们在城里城外到处放火。
王莽穿着礼服,拿着一把短刀,坐在前殿,死守着六十万斤黄金和别的珍宝。
第二天,火烧到前殿来了。
大臣们扶着王莽躲到太液池里的渐台。
太阳下山时,起义军打进了渐台,把王莽杀了。
王宪找到了玉玺,穿上王莽穿过的龙袍,戴上王莽戴过的冠冕,做起皇帝来了。
刘玄派来的人收了玉玺,把王宪拿来办罪。
刘玄最不放心的是刘秀。
他先想个法子叫他带人到洛阳去修宫殿,以备迁都;后来又支使他以大司马的身份代表刘玄去安抚河北的各路人马。
刘秀到了河北,那里的算命先生王郎自封皇帝,被刘秀灭了。
刘秀在河北吃了很多苦,
有时连一口饭都吃不上。
他联合反王郎的武装,又打败了另一支铜马起义军,把自己的军队扩充到几十万人。
这时,全国各地起义军和豪强武装自封皇帝的不少。
其中,最主要的皇帝有:汉军的刘玄;赤眉军的领袖樊崇立汉宗室的一个十五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帝;还有在成都的公孙述。
刘秀有两个心腹;一个叫冯异,原是王莽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归附了刘秀,他在行军休息时总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所以人称“大树将军”;另一个是刘秀念太学时的同学邓禹。
这两个人都叫刘秀自立为皇帝,统一天下。
于是,公元25年,三十一岁的刘秀登基了,就是东汉的汉光武皇帝。
汉光武派“大树将军”冯异去打洛阳的汉军;另分三万人马给邓禹去打赤眉军。
可是邓禹带了三万人马却不去打长安。
他先打上郡等三个郡,去弄牲口、粮草;让长安的刘玄和赤眉火拼后,再去消灭这两支起义军。
刘秀平定了燕、赵就回过头来攻打洛阳。
他打了几个月也没有攻下。
这时,赤眉军打着汉天子刘盆子的旗号,来征伐刘玄,打进了长安城。
刘玄带着妻子和宫女们从北门逃出去了。
赤眉军传令刘玄赶快投降。
刘玄只得向刘盆子奉上了玉玺,刘盆子封他为长沙王。
刘玄完蛋后,刘秀就劝降了洛阳的汉军。
从此,他就把洛阳作为京都(洛阳在长安东边,所以后汉也叫东汉)。
赤眉军在长安城里把粮食吃光了。
樊崇只得带着几十万大军向西流亡,不料碰到了暴风雪,冻死了不少人马。
万不得已,他再折回长安时,邓禹的兵马已经进了长安。
邓禹立刻发兵去攻打,想不到打了
个败仗,连长安也丢了。
汉光武帝刘秀连忙派冯异带着一队兵马去代替邓禹,并嘱咐冯异说:“长安一带老百姓已经穷到了极点,将军这次去征伐,要是赤眉肯投降,就让士兵都回家去种地,最要紧的是安定人心,不要随便杀人。
”
冯异带着军队去了。
汉光武帝又给邓禹下诏书说:“千万别死拼。
赤眉没有粮食,一定会到东边来的。
你赶快回来。
”
冯异到了长安,把人马埋伏好,就向赤眉军下战书。
赤眉军一上阵就中了埋伏,拼死拼活打了一天,死伤了一大半。
冯异让一些士兵也在眉毛上涂上红颜色,打扮成赤眉的士兵,混进赤眉的队伍。
赤眉军正进退两难,冯异叫将士们大叫大喊:“赶快投降!投降不杀!”
赤眉军一下子军心大乱,被解除了武装。
剩下的十几万赤眉军由樊崇带着,向东开走了。
汉光武帝率领大军布置好埋伏,等赤眉军一过来,就把他们团团围住。
樊崇没法走脱,派人向汉光武帝求和。
汉光武帝下令让他们投降,樊崇就带着刘盆子去见汉光武帝,乖乖投降了。
汉光武帝吩咐赶紧做饭、做菜,让十多万赤眉兵吃一顿好的。
接着,汉光武帝把樊崇他们带到了洛阳,送他们田地房屋,给他们官做。
但没到几个月工夫,就拿谋反的罪名把他们杀了。
推翻新朝的绿林、赤眉这两支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到这时候,都给汉光武帝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