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


语言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
教学原则的基本性质及教学原则的层次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教学过程上看,从教学关系上看,从内外因
上看,从教学原则上
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原则:把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确立为对外
汉语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核心,并把这一原则确立为对外汉语教学的 总原则之一,这是教学原则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最高体现 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所谓的结构、功能和文 化的具体所指究竟为何,还有分析,“三结合”如何结合同样有不同的 看法,对功能和文化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三结合”在教学中究竟体现 在哪些方面,如何来体现

核心是学科基本理论,外联(联系学科的理论基
础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导(指导学科的 应用研究如教材编写研究、测试研究等)
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形成
两面向: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面向中 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


三结合:结合国外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理
论和实践,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两个根本问题 “教什么”和“怎么教”,结合中国的教育传 统和教学方法
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则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具体的培养目 标来决定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法回顾 与展望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初创阶段,采用语法翻译法和演绎法进行教 学,典型教材是由北大中国语文专修班于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 语言综合教学的直觉意识

语言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论
(一)学科语言理论
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通语言学及其 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其 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必须和第二语言教 学实践相结合,只有服务于第二语言 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第二语言教学 的学科语言理论。
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 ❖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是究汉。语,汉语的结构规律、
❖ 有关学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调查、研究主要依 托于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应用研究所 反映出的问题,反过来,学科发展建设方面的进 步也能够促进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
❖ 吕必松:基础理论、教学理论 ❖ 吕必松: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 崔永华:支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 ❖ 刘 珣:基础理论、学科理论、教育实践
中位教学原则:亚原则或分原则,是部分教学工作 或部分教学活动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 围是局部性的。如课堂教学原则、课型教学原则、 课程设置原则等。
下位教学原则:微原则或单原则,是某一项教学工 作或某一教学环节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 范围是单一性的。如课堂练习机会均等的原则、 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返还的原则等。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第二,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第三,以结构、功能语言教学服务。
中国的对外3汉、语中教学国是传在中统国的教传学统文观化和传统的
教育思想中进行的,中国的教师有着浓厚的中华 文化底蕴和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学对象是 以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观念很不相同的文化 传统和教育观念为背景的。在这种情况下,既不 能完全照搬中国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也不能一 概否认之,而应该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研究中国 的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 法,从中做出取舍和调整。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教 育思想的合理成分,又不至于对学生学习造成障 碍。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崔永华引言简略地说,对外汉语教学就是教外国人汉语。

学好一门外语,是一个复杂的“教”和“学”的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研究教授外国人汉语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怎样使学习者又快又好地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

本文的任务是概略地说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框架和学科的现状,内容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意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定位、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学科的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使用本族语的各国内部是这样,作为国际交流媒介的“外国语”也是这样。

在当今这个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上,各种语言的使用范围,常常跟一个国家、民族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

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向世界推广自己的语言,以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了解和各方面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作用,也在于此。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度过了40多个春秋。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不断扩大,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300多所,1996年在校就读的外国学生达37000多人,专职教师在2000人以上。

此项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国外学汉语、使用汉语的人数也在激增。

总数难以统计,下面是几个抽样数据: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在校生2000多人;澳大利亚把汉语列为第一外语;美国把汉语列入大学升学考核语种之一,90—95年学汉语的学生增加了36%;韩国近年每年仅在大陆学习汉语的各类学生就有近万人;日本有200所中学开设了中文课,从1997年开始,汉语作为大学入学外语考试语种之一。

汉语日受国际社会的重视,依赖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反过来,汉语的推广又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

例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原北京语言学院)建校34年来,已经培养出4万多名懂汉语的国际友人。

他们之中已经有很多人活跃在国际交往中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对外汉语语篇语法”研究框架的探 索

“对外汉语语篇语法”研究框架的探 索
2 . 研 究 现状需 求 近 2 0年 以来 ,对 外 汉语 界 学 者们 急 教学 之 所
( 一) 构建缘 起
1 . 对外 汉语教 学需 求
请 看 下面 的 中高 年级 留学生 的 “ 中介语 语 篇 ”
( 语料 来 源为外 国学 生课 堂作业 ) 。
( 1 ) 长城 有很 多历 史。长城 是 秦朝 开始修 建 的 。
Vo 1 . 3 6 N o . 1
J a n .2 0 1 4
“ 对外汉语语篇语法 " 研究框架 的探索
田 然
( 北京 语言 大 学 速成 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北 京语 言大 学 对 外汉 语研 究 中心 , 北 京 1 0 0 0 8 3 )
摘要 : 针 对对 外 汉语 教 学“ 中介 语 语 篇 ” 及 学界 研 究 现状 , 探 讨 了“ 对外汉语语篇语法” 研 究框 架 的 主 体 内容 , 即中 介 语语 篇 中 的词 语 组 织 偏误 问题 、 语 篇视 角 下 的语 法 点使 用 问题 、 语 篇 视 角 下的 句式使 用 问题 等 。并 从 学理 及 应
需, 愈来愈多地投入“ 中介 语 语 篇 ” 探索 中 , 如 曹 秀
玲、 杨翼 、 黄南 松 等人 [ 1 ] 。 这些 研究 多集 中在 衔接 、 省
略方 面 口 ] , 涉 及词语 的衔 接 与组织 运用 也 有研 究者
( 2 ) 电影 快 开演 了, 我们 进 去 坐一 下吧 。( 教 学
用层 面论 述 了构 建“ 对 外 汉语 语 篇 语 法 ” 研 究框 架 的 迫切 性 及 必要 性 。 关键词 : 对 外 汉 语语 篇语 法 ; 语篇 思想; 中介 语语 篇 ; 框架构建; 应 用需 求 中 图分 类号 : Hl 9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5 7 4 4 ( 2 0 1 4 ) 0 1 — 0 t 8 8 — 0 6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引言外语教学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为了规范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目标、内容及其重要性。

目标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系统的学习框架,使他们能够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并能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

通过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汉语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

内容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音和拼音系统学习汉语的第一步是掌握正确的拼音系统。

教学大纲应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拼音音节、声母和韵母,并提供相应的练习和测试。

词汇和句型学习词汇和句型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教学大纲应规定学生需要学习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并提供相应的词汇表和句子练习。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学习汉语的关键。

教学大纲应规定学生需要学习的汉语语法规则,并提供相应的讲解、练习和测试。

通过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学生可以正确地构建和理解汉语句子。

听、说、读、写技能教学大纲应规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训练和评估。

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文化知识教学大纲应包括学生需要了解的汉语文化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汉语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重要性制定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规范教学教学大纲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和系统。

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大纲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方向,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

评估学习效果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绪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绪论

(二)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的 任务
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规律 (2)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主体 (3)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4)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5)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 2、对外汉语学科建设 对外汉语学科建设包括学科性质、学科任务、学科
(四)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 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它具备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特点,把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也有其特殊性:
1、语音上,声调、轻声、儿化、变调等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区分平翘舌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u和ü是部分国家学生学习汉语的难 点。
第四层面——工具论: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 教学与学习的研究,理论基础是计算语言学 和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
语言学
本体论:汉语本体研究
教什么
心理学
认识论:汉语习得和认知 研究
教育学
方法论:教学理论和方法 研究
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 工具论:现代科技手

段在教学与学习中
的应用研究
如何学 怎样教 用什么技术手段
(三)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 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教学活 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把理论和实 践结合起来,要用一定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通 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来补充、完善教学理论。无论是 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还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对 外汉语教学,都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光有 理论,没有教学实践的验证,可能是空洞、不切实 际的理论;光有实践,没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可 能是盲目的、随意的、不科学的。
思考题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一、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与内涵学科的名称与定位,是关系到学科性质与方向的重要问题。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认为,“教育”比“教学”的内涵更为丰富,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对外汉语教学学”是无法成立的,只能称之为“对外汉语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应当定位于语言教学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李开《汉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但是,李泉《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0)》,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认为,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有必要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来代替“对外汉语教学”,或以“对外汉语教育(学)”的身份归入“语言教育学”并最终归入教育学,实现这样的目标,至少从一开始得不到绝大多数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理解和认同,也与提出“语言教育”概念的初始目的不完全一致;“教育”和“教学”所指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本质区别,这些概念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同时并存,可谓合则兼美。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维持目前学科的名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科理论建设中去。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研究生招生目录中,设置了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成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下的研究方向。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所处的三级学科地位,刘珣《谈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研究》(《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0)》,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认为“应用语言学”不能清楚地表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教育和教学的性质,反而片面强调了本学科的应用性,忽视了学科的理论性,无法表明本学科作为综合学科的性质特征和愈来愈借助于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趋向。

李泉《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0)》,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则认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所应用到的学科的拓宽,也就是应用语言学(狭义)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学科的拓展,把对外汉语教学看作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不仅上下位关系顺理,而且与国内外应用语言学发展的趋势相符。

2009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2009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1、教学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既有成人,也有少
年儿童。从目前中国国内的情况看,成年 人学习者比少年儿童多得多。因此,本书 主要讨论对成年人的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 语言的教学,必要时也涉及对少年儿童的 汉语教学。
2、教学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概况:培养出能用汉 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由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不同,“人才”的含义可 能不同。如一般的短期速成教学,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的 听说能力、能应付一般日常生活需要的人。而长时间的专 业(如本科)教学,则要求培养具有听说读写多种交际能 力、在一定程度上系统掌握汉语知识的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不但学习汉 语的人数迅速增加,对汉语的需求面也不断扩宽。目前, 对职业汉语的需求日益强烈,相应地,要求学习商务汉语、 经贸汉语、旅游汉语、文秘汉语、法律汉语、医科汉语的 人越来越多。对职业汉语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将是对外汉 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

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 英文名为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使用这个名称有两个原 因。第一,汉语对学习者来说基本上都是外语; 可以将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排除出去。第二, 不少学者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名 称不够准确。在目的语(所学语言)环境里学习 的语言才叫“第二语言”,如在中国汉语环境里 学习的汉语。而在非目的语环境里学习的语言叫 “外语”,如在外国非汉语环境里学习的汉语。 目前在非目的语环境里学习汉语者占绝大多数。 它的不足,是未能涵盖在中国国内目的语环境里 的汉语教学。
1、教学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跟一般的语言习得不同。一
般的语言习得,主要是在目标语环境里接 触所学习的语言,并自然掌握该语言;没 有专门的教师、教材、课堂、测试,看见 什么学什么,听到什么学什么。而对外汉 语教学不管在不在目标语环境里,主要都 是在课堂上进行,有一套正规的教学程序 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赵金铭Abstract As an area of the studies of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hould be undertaken within a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ory whichwill cover linguistics, cognition, methodology and instrument. Based himself on this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outlines a scheme for the study from 2001 to 2005, the periodof China‟s tenth five-year plan.《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2001—2005年)规划要点》中,在“语言学”门类下列有“外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研究”和“汉语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研究”两项。

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1年度课题指南》中,在重点项目下列有“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研究:包括中国人学习外语、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学研究与习得规律、习得过程、习得顺序研究。

”②可见,在“十五”期间,国家在社科领域对对外汉语研究的重视。

对外汉语教学从所教内容来看是一种汉语教学,从教学对象来看是一种外语教学。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我们在预测对外汉语研究走向时,就必须把它置于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框架中通盘考虑。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以及它的归属问题,即它的上位学科究竟是什么,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

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否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住自己的学术方向,以便寻求准确的研究切入点,切实地进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水平得以真正的提高。

如果我们还盘桓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上进一步论证”③,一味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名”与“实”之间辩诘,甚至在对外汉语教学隶属于哪一门学科上纠缠,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岂不是会流于一句空话。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本文的总体思路,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共识而展开的。

目前我国已有人建议,把“语言学”列为一级学科,而语言教学是其下属学科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回顾历史,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与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

那时,作为应用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言教学同当时着重探讨历史问题的语言学分了手。

可以说,语言教学,它是应用语言学中最古老的一个分支,但语言教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还是近几十年的事,也有人说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戴维·克里斯特尔所编《现代语言学词典》认为,应用语言学“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经验领域3遇到的语言问题。

应用语言学发展最充分的分支是外语教学,有时这个名称似乎只指这个领域。

但是近年来,出现了好几个其他应用领域,包括语言故障的语言学分析(临床语言学)、母语教育中的语言使用(教育语言学)、词典学的发展、翻译和风格学等。

”④这就是说,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对象的应用学科。

这里的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

我们还特别注意到,只有母语教育中的语言使用,才是“教育语言学”范围内的事。

于是,我们可以为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绘出中国的应用语言学谱系图: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汉语教学外语教学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国人汉语教学对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这样,我们既找准了对外汉语教学所处的位置,就为对外汉语研究的学术定位打下扎实、稳妥的基础。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自然要对教学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严格讲来,这并非学科建设。

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研究,是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可能严格体系化的那个部分”。

(龚千炎、冯志伟,1991)也就是说,对外汉语研究,尤其应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般原则、方法和规律,以建立自身的科学研究体系。

关于这门学科的内部构成,邢福义先生有很好的概述:“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

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

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

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

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织成学科的自身系统。

这一学科的发展与成型,有赖于两属性、三要素的有效结合。

”⑤为了清楚地显现对外汉语教学的“两属性、三要素”,我们将其与“对中国人的外语教学”、“对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和“母语教学”进行对比,察其异同,观其联系,表示如下: 用作为第二语言作为母语对外国人对中国少数民族对中国人教学对中国人本汉语外语第一属性:汉语(本)第二属性:对外国人教学(用)第一要素:汉语第二要素:对外国人第三要素:教学从表中可见,三种汉语教学的目的语均为汉语,是为共同之处,所异者,教学对象不同。

如果4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总第57期)再加上外语教学,共四种语言教学,其共同之处则均为语言教学。

四种语言教学所不同者何?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性质、特点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策略不同,如此而已。

由此引发出在研究层面上就会既有共同点,更有各自的特异之处。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对外汉语研究状况尚不十分理想。

季羡林先生认为“我国语言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所采取的实际措施,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季羡林,2000)有人阐释得更具体,认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迟,理论研究和课程设计实验和师资的培训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材教法也多半未能令人满意。

”(李如龙,2000)但是,无论怎么说, “对外汉语教学从80年代,特别是从1992年以来,逐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陆俭明,2000)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认可这种观点。

二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在业内基本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对外汉语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怎样教”这个核心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教什么”和弄清学生“如何学”这两个基本问题。

(仲怎样教教什么如何学哲明,1996)一个“核心”,两个“基本”,这三者的关系如右图。

这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基本上是围绕这个三角展开的。

其实,这三个方面,正好构成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理论研究的整体框架,其内涵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本体研究及其教学规律与习得过程研究。

不过,我们认为,研究框架的核心应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即服务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本体研究,也就是说,“教什么”的问题才是研究的核心,而不应是“怎样教”。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汉语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对外汉语”,其涵义是指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并不同于作为母语的汉语。

研究“对外汉语”与研究作为母语的汉语,在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上均有很大的差别。

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在内容上,要求既要阐明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共通之处,更要揭示汉语所独具的特点,特别应点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在研究方法上多用语言对比分析、教育测量与统计等方法。

这种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体现了本学科的研究特点,是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教什么”、“如何学”、“怎样教”三者关系重新调整,得到右图。

教什么如何学→怎样教5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总第57期)首先要研究“教什么”,即把“对外汉语”教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教学内容研究透了,知其所以然,学生据此学,教师依此教。

在“学”和“教”这对矛盾中,只有基本弄清了学生习得过程、习得顺序、习得规律、习得策略之后,才能真正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否则,“怎么教”的研究就会发飘,欠缺依据,底气不足,依然摆脱不掉经验之谈的毛病。

当然,我们也充分肯定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多年形成的习惯做法的价值,但应付诸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实验,反复验证,使之升华,成为理论,这也不失为一种研究路子。

学术界持有类似观点者,亦不乏其人。

陆俭明先生在论及对外汉语研究时,就提出了四个步骤的观点:“研究工作应紧紧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这么一个问题。

首先需作基础研究,其次需加强汉外对比研究和外国学生偏误分析研究,以便尽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再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出各种门类的高质量教材。

最后要进一步研究、改进教学法。

”(陆俭明,1999a)(文中的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其实,这首先研究的就是“教什么”,其次研究的就是“如何学”,再其次与最后研究的才是“怎样教”,条理分明,步骤不紊。

在这进入新世纪之时,我们有必要在总结我国对外汉语研究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得失,认真思考并加强对外汉语研究,真正地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

为此,我们认为应开辟多视角的研究路向。

综观全局,对外汉语研究既然定位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之内,那么,它应该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这样看来,似应有四个层面的研究: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如何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我们认为应走出单向研究模式,走向四个层面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格局,研究思路与研究视野应有开拓性、原创性。

于是,我们把对外汉语研究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列表如下: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外汉语研究语言学本体论:汉语本体研究教什么心理学认识论: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如何学教育学方法论: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怎样教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工具论: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用什么技术手段我们还可以把这个表绘制成一个图(见下页),以观其会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