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2009静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09年静安区中考一模试卷(100分钟完成)注意:本卷共有29题,请将所有答案用墨水钢笔或水笔写在答案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25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观猎》)2、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3、青山绿水,___________________ (白朴《天净沙·秋思》)4、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范仲淹《岳阳楼记》)(二)选择(10分)6、下面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2分)A、寒噤邂逅肆虐证卷B、贫瘠辗转布署屏障C、遨游骤然荡漾诽谤D、瑰丽泻密弥散严峻7、下面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2分)A、每读一次好书总有开卷有益的体会。
B、父母对孩子耳熟能详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
C、袁隆平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
D、邓稼先是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8、下面标点中使用有误的一处是:________ (2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①,城市②,让生活更美好③。
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9、下面不属于比喻句的一项是:________ (2分)A、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B、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C、那是大家简直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D、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1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2分)A、《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马致远。
B、民族英雄文天祥写下《过零丁洋》,以诗明志。
C、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一文中,表达了证卷寄情山水的思想。
D、柳宗元在与王安石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王柳”。
2009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J卷

2009年上海中考初三语文模拟考试J卷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3、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4、,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6、,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列诗词,完成7—8题(4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孤蓬万里征”中“孤蓬”是指。
(2分)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句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环境。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一句以“浮云”、“落日”来表现“诗人”与“故人”的惜别之情。
C、“萧萧班马鸣”一句,既委婉地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又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D、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流露出缠绵悱恻、哀怨悲伤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09年上海金山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09年上海金山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009年金山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一)默写(15分)1.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也》)2.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3.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4.夫大国,难测也,_________________。
(左丘明《曹刿论战》)5.《岳阳楼记》中表明滕子京谪守巴陵所取得政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题(10分)6.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神贯注温文尔雅神采奕奕消声匿迹B.天造地涉一泄千里以身殉职无所适从C.应接不暇流连忘返趾高气扬咄咄逼人D.走投无路怡然自得受益匪浅循规蹈矩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虽然上海与汶川地震灾区相隔遥远,但我们的心和灾区人民的心是息息相通的。
B.储存在这时的粮食太少了,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以便维持生命。
C.毕业时回想起老师对我们吹毛求疵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D.不知道什么原因,对于令大家十分感动的事,他却总是无动于衷。
8.下列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2分)A.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
B.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
”C.年迈的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D.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9.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B.《范进中举》——鲁迅——中国Section targetingC.《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中国D.《贤人的礼物》——欧·亨利——美国10.下列对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有上阕和下阕组成,“阕”也可称“片”。
上海中考考前演练(09届)语文参考答案

考前演练(09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5分)一、(共10分)1、日暮堂前花蕊娇引得黄莺下柳条2、分明楚汉两军持非常喜欢非常恼3、未若柳絮因风起二(共5分)4、B 5、所有人(每一个人)都心里想着口头上说着“如在图画中”的第二部分(55分)一(共20分)(一)(7分)6、对上元节夜晚灯、月、焰火及游人的描写,组成一幅幅元夕欢腾的画面,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氛围7、在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突然发现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时那种惊喜(狂喜)之情(二)(13分)8、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9、想到到10、张怀民也没有入睡,和他一起到庭中散步11、D 12、总结上文,承上启下,不露痕迹地导引出生活文化的两种状态13、当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被时代淘汰,消失了,它的精神便转移到曾经共存的物品上和环境中。
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就从这器物与环境中了解、感受于认识昔日生活的状态与精神了(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4、由于许多博物馆争相购买柏林墙的墙体碎块,使德国政府决定永远珍存这一过往不复的珍贵历史见证以这一实例有力论证了文化眼光不仅表现为一种文化素养,一种文化意识,更是一种文化远见和历史见证15、提示:竹——竹文化黄河——黄河文化等等(二)(20分)16、皆若空游无所依17、开篇释题,并总结全文,且设置悬念:夕阳穿窗会带来怎样的神奇?为什么说是异样的?让人欲罢不能18、拟人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傅雷文集》在夕阳下投射下金灿灿的模样,又承上启下地使文章过渡自然,即由描写夕阳下的景物转向对文化哲理的探讨19、“穿”字既写出了夕阳穿过笔丛的缝隙,投射到隐在黑暗中的苏格拉底小雕像的嘴巴上的情景,更有深刻的寓意:夕照有着对“黑暗”的穿透力。
也象征作者面对当今这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一种思考20、想让我们——现代人说出对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
这里包含着作者对当前处在商品世界中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冷漠、自私、物质化的指责与批评,她期盼着能改变这种现状21、象征着是这只“泥公鸡”的哀鸣,更是作者的哀伤于忧虑,他借泥公鸡之嘴发出的呐喊,给人警醒!,第二单元第一部分(20分)一、(共10分)1、锦官城外柏森森2、宣室求贤访逐臣可怜夜半虚前席3、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二(共10分)4、蔽涸yě5、B 6、B 7、C8、示例:投身体育活动,做阳光少年强健体魄,做未来雄鹰第二部分(50分)一(共20分)(一)(6分)9、马致远秋思之祖10、B (二)(14分)11、(1)拜见、拜访(2)吃12、D 1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意思符合即可)14、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二、(共30分)(一)(15分)15、突出钱先生“书要读在心中、记在心中方为真正拥有”这一读书观,并对此表示由衷的钦佩与肯定16、否。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2009年毕业考试题)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语文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2.,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5.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2分)A.常年客居他乡B.浊酒难以解忧C.国家动荡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8.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的心境。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9.“随园主人”是朝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的观点。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2009年上海市中考初三语文模拟考试J卷

2009年上海市中考初三语文模拟考试J卷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3、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4、,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6、,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列诗词,完成7—8题(4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孤蓬万里征”中“孤蓬”是指。
(2分)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句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环境。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一句以“浮云”、“落日”来表现“诗人”与“故人”的惜别之情。
C、“萧萧班马鸣”一句,既委婉地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又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D、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流露出缠绵悱恻、哀怨悲伤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009年上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doc

2009年上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当年万里觅封候,(《诉衷情》)2、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3、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4、,更吹落,星如雨。
(《青玉案·元夕》)5、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6、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7—8题(4分)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是指。
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⑴首联写远望之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⑵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⑶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⑷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橘逾淮为枳(节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解释加点的字.(4分)⑴吏二缚一人诣.王诣:()⑵寡人反取.病焉取:()10、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于令仪赠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
上海市200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试卷答案

上海市200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1.风雪夜归人2.山光悦鸟性3.白云千载空悠悠4.梦回吹角连营5.望其旗靡6.野芳发而幽香7.王维(或诗人自己)8.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综合理解。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随意春芳歇”的含义。
“随意”是“尽管”的意思,“芳”是指花草,“歇”的意思是凋谢。
整句话的意思是尽管春天的花草已经凋谢。
解答本题,也可从反面去推敲,整首诗写的是秋景,不可能去描绘春天,更不用说去写春色怡人,适于观赏了。
9.柳宗元江雪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11.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段大意的理解和概括。
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的溪身和岸势,或者概括为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并没有去直接写源头,所以B项是不正确的。
12.(1)当做是(2)具备,具有13.白鸡时时地来看望黄鸡的幼雏14.“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15.慈(或其他相近意思的词语)16.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解答本题,重点要从词语的搭配习惯着手。
我们习惯说“美化环境”、“陶冶性情”、“丰富精神生活”,按这样的搭配习惯,我们能轻松找到选项C。
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做,“丰富环境”的说法是不对的,自然可排除A、D项;“丰富性情”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又排除了B 项,所以只能选C。
17.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第一段内容较少,要求找的是原因,所以只能从文中的“所以”之前的部分找,这样,要推敲的内容就更少,对照原文,我们很容易地发现A、B、D项的内容都直接出现在原文中,所以选C。
另外,C项的说法原文中根本没提,属于杜撰。
18.举例子具体说明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
19.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种类;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主要材料;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设计原则。
20.郁金香香雪球用红紫色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效果(和原文符合的答案均可)21.茂22.远离家乡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护珍稀动物藏羚羊23.思贤回到家,家长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24.比喻或夸张生动地突出了思贤当时想念母亲的悲伤心情25.C【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全文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语文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2.,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5.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2分)A.常年客居他乡B.浊酒难以解忧C.国家动荡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8.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的心境。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9.“随园主人”是朝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的观点。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4分)二、现代文(共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漫谈桂文化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
《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
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
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
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
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
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
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
”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
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
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
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
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16.称我国是“桂花的故乡”,原因是。
(3分)17.第②段主要说明了。
本段中加点词语“创”的意思是。
(5分)18.第③段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
(6分)1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20.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
毛娃笑,坐花轿。
毛娃醒,吃油饼。
毛娃睡,盖花被。
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
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
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2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2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月光下,母亲为我2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2分)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2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
(5分)2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2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80字左右)(8分)三、写作(共60分)27.题目:和在一起要求:(1)先把题目补完整。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不得抄袭。
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运转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文言文(共42分)(一)(18分。
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1.清泉石上流2.夕阳西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4.学而不思则罔5.两山排闼送青来6.濯清涟而不妖(二)(4分)7.(2分)B8.(2分)空阔浩渺愁苦悲凉(三)(8分)9.(2分)清袁枚10.(3分)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11.(3分)书非借不能读也(四)(12分)12.(4分)(1)疾病(2)计议,商量,谋划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15.(4分)治病治国二、现代文(共48分)(一)(22分)16.(3分)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
(如答“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给1分)17.(5分)桂花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近(关系密切)(3分)被砍伤(2分)18.(6分)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如答“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给1分)说明桂花的食用价值19.(3分)D20.(5分)观点(1分)理由(4分)赞成的理由:桂花是光荣称号的代名词,2008年奥运会在桂花的故乡举行,等等。
不赞成的理由:桂花未必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届奥运会已经用了橄榄枝,我们仿效就缺乏新意,等等。
(二)(26分)21.(2分)甲:安详乙:慈祥22.(6分)讲故事唱童谣23.(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2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25.(3分)D(3分)A(1分)26.(8分)观点(1分)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2)呼应开头三、写作(60分)27.略。